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查治理不深入。 4)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
地段规划建设混乱。 5)青岛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
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
2019/5/31
5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 故
3.事故责任追责
中石化集团公司

中石化股份公司



输油处处长、副
中石化管道分公司
2019/5/31
7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 故
总裁,行政记大过;
中石化集团公司

副总裁、安全总监,
故 责
行政记大过、免职; 生产经营部、炼油事 业部、安全监管局等

部门9名负责人,行政
中石化股份公司

撤职、降级、记大过。

中石化管道分公司


党委书记,撤销党内职

务;分管管道副处长,
培训中心副书记, 党内严重警告。
2019/5/31
8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11.22”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 故
青岛市人民政府
市长,行政警告;分管经 委、安全生产副市长,行


责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经济技术开发区

追 究 - -
主任,行政记 大过;副主任,
行政撤职
党工委书记,党内严 重警告、免职;管委
会主任,行政撤职。

处长、保卫科科
究 - -
长、安全环保监 察科副科长(主 持工作)涉嫌重 大责任事故罪,

依法逮捕。

潍坊输油处

青岛输油站

企业刑事追责9人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对社会的启示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社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培养安全习惯。
强化责任意识
社会各界应强化责任意识,输油管道运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05
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完善管道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管道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采用更加先进的管道安全监测技术,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宣传措施
加强社会公众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会公众对管道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管道 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管道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通报安全隐患和事 故信息,提高管道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06
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
涉事单位及人员的处理
处理原则
监管不力处理
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对监管不力的情况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
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安全教育,提 高安全意识。
公众监督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安全监督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举 报,共同维护社会安全。
THANKS
03
事故救援与处理
救援过程
1 2
事故发生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 区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泄漏。
紧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中石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 专业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救援。
3
救援合作
中石化与当地政府、消防、公安等部门紧密合 作,开展现场施救工作。

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

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

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第一篇: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事故概况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

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距此地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

事故后果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145人受伤住院。

被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

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相关企业未成功检测泄漏地带的油气条件,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器已被视为更直接的原因。

油气混合气体引发爆燃(理论上讲,输油管道内没有足够的空气,不会爆炸,第二次爆炸应该是泄漏的油气进入排水系统之后引发的。

如果是管道爆炸,必然有操作失误或者管道破损,导致管道内部进入大量空气。

)事故分析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目前警方已控制“11·22”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中石化相关人员7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人员2人。

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交叉重叠,而且保护措施不到位。

企业隐患排查不落实,对原油管线检查不细,监测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原油泄漏以后,没有及时采取断然措施,警戒、封路、通知和疏散人民群众,造成了群死群伤。

直接机理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线腐蚀严重,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

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

事故和当地的管线布局也有关系。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第一篇: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案例案例经过:2013年11月22日上午,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维修过程中引发起火爆炸。

2013年11月22日中午十二时,丽东化工厂门口爆炸导致形成大沟,一辆履带挖掘机、一辆重卡被掀翻,记者在现场看到,沟内可见两具尸体。

青岛市新闻办通报称,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

市、区政府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正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截止11月22日,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

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前漏油点现场情景(11月22日7时32分手机拍摄)现场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员21人。

其中,除1人站位较远外,9人遇难,8人失踪,3人受伤。

“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1“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2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1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2事故现场大量石油漂浮在水面上候鸟羽毛被浸满油污后,便无法飞翔。

疑是泄漏点悲伤遇难者家人事故遇难者遗体黄岛区丽东化工门前爆燃点再次找到一名遇难者遗体,遇难者的手臂露在外面案例焦点:1、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中石化应急响应为什么没有启动?黄岛区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未疏散群众?2、石油天然气管线为什么在人群密集地区铺设?同时在一条窄路上敷设11条不同管线的规划是否合理?案例分析:1、直接原因: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2、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十二条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居安思危,化危为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11.22”黄岛事故 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2019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 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 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 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 人、车、装备的混乱。
2、现场应急指挥混乱 各级领导到现场查看; 各级人员畏难、及怕担责任的心理。
3、救援次序和轻重缓急不清 人、环境、次生和衍生事故;
4、后勤保障不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办公、生活和居住环境;
5、基础信息的欠缺 事故现场管线、暗涵、原油的基础数据等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未能充分认识原油泄漏的严 重程度,根据企业报告情况将事故级别定为一般突发事件,导 致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不力,对原油泄漏的发展趋势研判 不足;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未及时采取警戒和封路 措施,未及时通知和疏散群众,也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现场应 急处置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三、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2、研判失误、关键步骤处置失当
原油泄漏到爆炸8个多小时,期间从企业到政府的有关部 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没 有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
潍坊输油处及青岛输油站、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 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 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 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 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 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 章。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剖析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剖析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剖析2013年11月22日晚,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附近一条主要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并引起了公众对输油管道安全的关注。

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操作失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事故概况:事故地点位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附近,事故时间为2013年11月22日晚,当时正值晚高峰期间,周边区域人员密集,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以及现场施工设备和建筑物的损毁。

同时,事故导致的油品泄漏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长期导致环境恢复的难度和成本。

二、事故原因:1、安全管理不到位:据了解,此次事故的输油管道是由中石化青岛分公司施工建设并运营,但是针对风险管控和安全检查等工作不到位,也未能保证管道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

2、操作失误:事故发生前一周,施工队曾发现液压系统油温升高,但是没有及时处理,同时没有进行相关的警示和停机处理。

例如没有在重要节点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也没有建设应急响应预案。

在事故发生前,施工队继续对管道进行施工作业,并且未对液压系统的安全隐患展开处理,直到最终发生爆炸事故。

3、技术工艺不足:对于设备的安全监管和管理,技术工艺的优劣也是决定因素之一。

在事故中,管道的设计和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情况,设备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管道的使用年限和维护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规划。

三、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同时,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2、强化技术工艺:企业应该加强对设备的设计、选型和建设,建立完善的管道设计标准和管理制度,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设备使用年限和维护等方面的规划和执行。

3、加强应急响应预案的建设和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并加强应急响应能力的监测和评估。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

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
15厘米,处于管道正下部位置。
8
第二章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思考: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一)原油泄漏处置
2时12分
2时25分
2时35分
2时50分
2时57分
3时20分
3时40分
确认泄漏位置,清理路 面油污,请求救灾物资
压力异常 判断泄漏
停泵停输
通知关闭 截断阀
总值班室将泄漏事故基本情况 通过短信报告市政府秘书长、 副秘书长、应急办副主任
8时18分至27分
总值班室电话调度青岛市 环保局、海事局、安监局, 要求进一步核实信息
10时21分
向市政府副秘书长报 告海面污染情况
10时27分
向市政府副秘书长报告事 故现场发生爆炸燃烧
11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二)爆炸情况
(1)开发区控制性规划不合理,规划审批工作把关不严。开发区规划分局对青岛信
爆炸影响区域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11时25分
(三)爆炸后应急处置及善后情况
青岛市环保局官方微博“青岛环保”发微博称:“丽东化工未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由于“今晨漏 油事故造成油气混合气体闪爆起火,不是化工厂爆炸起火”。 开发区宣传部官方微博“黄岛发布”发布消息,第一次透露人员伤亡情况,“已有1人死亡,多人受 伤”。 “黄岛发布”发布消息《中石化输油管道泄露事故原因初步查明》,称该事故“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 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具体引爆点和引爆原因正在调查,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 国务委员王勇,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乘机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中石化称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已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救援,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正在赶往青岛事故现 场途中。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案例分析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案例分析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案例分析一、事件概述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的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约380吨原油泄漏。

其中,部分油品流入市政排水暗渠,在流入雨水暗渠后,由于暗渠负压抽吸作用引起爆炸。

事故发生后,中石化和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置和救援。

此次事故造成62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原因分析1.设备设施老化: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道设施老化,导致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

据调查,该段输油管道使用了约10年,未进行过更换或维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不到位:中石化对输油管道的安全管理存在不足。

事故发生前,巡检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管道设施的老化状况并进行维修;同时,未能有效防范和监控排水暗渠的油品泄漏情况,导致事故扩大。

3.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中石化的应急处置能力存在缺陷。

在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进行有效的疏散和救援,导致了伤亡和损失的扩大。

4.安全意识淡漠: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视不够,未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在日常操作中可能存在违规行为,导致设备设施的损坏加速,进而引发事故。

三、经验教训1.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企业应重视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对于老旧的设备设施,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2.强化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同时,应制定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提高整体安全意识。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企业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和疏散,降低伤亡和损失。

4.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中石化黄岛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石化黄岛事故分析和反思

安全隐患排查 不到位:对设 备设施的安全 隐患排查不到 位,导致事故
发生。
员工操作不规范
设备维护不到位
安全管理存在漏 洞
应急处理措施不 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中石化黄岛事故发生时,可能存在安全管理 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的情况,导致事故发生。
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不够重视,可能导 致事故的发生。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事故背景和经 过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教训和反 思
预防措施和改 进建议
PART ONE
PART TWO
青岛黄岛区中石化东黄输油 管道
2013年11月22日
管道原油泄漏 泄漏原油流入市政排水暗渠
事故发生时间、 地点和原因
事故经过和救 援情况
事故造成的损 失和影响
事故后的反思 和改进措施
PART THREE
设备设施老化: 中石化黄岛事 故中,设备设 施老化是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
设备设施故障: 由于设备设施 故障,导致事
故发生。
维护保养不足: 设备设施的维 护保养不足, 导致设备设施
老化加速。
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方法:通 过培训、考核和实践,使员工熟练掌 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 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 置等方面,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安全血泪教训之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血泪教训之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血泪教训之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707,以最专业的化工资讯
与十万微信读者、一百二十万论坛会员相约
每晚十点,不见不散!
编者按
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

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事故案例: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经过
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
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3防范措施
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707
化工707微信号:hg707_com 主编微信号:wky_707
化工、技术、未来,化工路上,一起走
投稿邮箱:*****************
>>还没看过瘾?点击“阅读原文”,再看《安全| 化工安全常识四十问(化工707系列讲座)》
↓↓↓。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解析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解析
3
基本情况
1
2
(一)事故单位情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 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7 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 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 资设立的国有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 元。
3
3
4
中石化股份公司 中石化管道分公司 黄岛油库
安办海油分部上海监督处
爆炸造成秦皇岛路桥涵以北至入 海口、以南沿斋堂岛街至刘公岛路排 水暗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大部分被炸 开,与刘公岛路排水暗渠西南端相连 接的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排 水暗渠的现浇混凝土盖板拱起、开裂 和局部炸开,全长波及5000余米。爆 炸产生的冲击波及飞溅物造成现场抢 修人员、过往行人、周边单位和社区 人员,以及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 区内排水暗渠上方临时工棚及附近作 业人员,共62人死亡、136人受伤。
渠(下游)穿过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
区,并向北延伸至入海口,长度约为1388
米。斋堂岛街东侧建有青岛益和电器设备
有限公司、开发区第二中学等单位;斋堂
岛街西侧建有青岛信泰物流有限公司、华
欧北海花园、华欧水湾花园等企业及居民
小区。
7
基本情况
安办海油分部上海监督处
(五)东黄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 交叉情况
输油管道在秦皇岛路桥涵南半幅顶板 下架空穿过,与排水暗渠交叉。桥涵 内设3座支墩,管道通过支墩洞孔穿越 暗渠,顶部距桥涵顶板110厘米,底部 距渠底148厘米,管道穿过桥涵两侧壁 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管道 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 15厘米,处于管道正下部位置。
8
第二章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思考: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安办海油分部上海监督处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三、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 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 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臵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 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 气爆炸。 (爆炸物质—腐蚀泄漏环境—扩散爆炸过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原油泄漏点位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事故发生前现场作业照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作业不规范; §部分人员连安全帽都没带; §非防爆机具; §个体防护装备:非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 §现场没有看到可燃气体浓度监测设备; §使用手机等非防爆设备; §现场消防监护力量不足,仅有干粉灭火器一 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一是对厂区外公共区域架空和埋地危化品输送管线(尤 其是硫化氢和液态烃管线)、管廊、管道周边安全间距不 能满足标准要求和违章占用、占压问题等事故隐患和风险 重新进对管廊进行警示隔离。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 所,应当进行重点监测监控,确保本质安全。对占用、占 压及安全距离内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清理并地方政府报告。 二是应对厂际、装臵间和装臵区污水井及排污管网的事 故风险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估,定期对可燃气体进行监测分 析,加强跑冒滴漏的源头管理,及时消除隐患。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指挥决定打开与输油管道交叉处的暗渠 预制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破碎锤进行 打孔破碎。 工承包 商工棚、北海花园小区等多处发生爆炸,大 量水泥盖板被炸开,暗渠入海口处有浓烟冒 出,接着开始起火。 经计算、认定,原油泄漏量约2000吨。

让悲剧不再重演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

让悲剧不再重演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

1、企业责任: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及时更换老旧设备,确保 生产安全。在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由于设备老化引发的问题, 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
2、政府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特别是危险品生产企业的 监督检查,对企业安全生产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针对此次事故,政府监管部门 也需要反思自己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
3、自然灾害:事发地区曾遭受极端天气影响,长时间降雨使得土壤含水量 增加,对管道产生了额外的压力,也可能对事故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事故责任与教训
本次事故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 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企业责任: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及时更换老旧设备,确保 生产安全。在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由于设备老化引发的问题, 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
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给我们的教训 是深刻的。设备老化、操作失误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 故。因此,企业、政府和员工个人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首先,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设 备维护和员工培训。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 求,严惩违法行为。此外,员工个人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积极 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总之,只有企业、政府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应该从 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我们也希望未来不再发生类似的安 全事故,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内容
让悲剧不再重演——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 大事故分析

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案例焦点:1、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中石化应急响应为什么没有启动?黄岛区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未疏散群众?2、石油天然气管线为什么在人群密集地区铺设?同时在一条窄路上敷设11条不同管线的规划是否合理?案例分析:1、直接原因: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2、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分析总结:①针对在建工程要纳入当地城乡规划,根据“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原则做好与其他管道的避让和保护工作。

管道的安全保护设施应当与管道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严把施工过程控制,管道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②应当建立、健全管道巡护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管道巡护人员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隐患,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

编制深化相应应急预案,并在规定的时间长度内熟悉演练,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其应急逃生和应急处置能力。

③针对出现其他管线在建与已建石油燃气管线交叉或安全间距不足,以及其他地上他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现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其他法律予以制止,阐明利害,必要时要诉诸于法律手段。

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决定(一)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人员。

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开发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玉军、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三、开发区安监局危化品处负责人兼监察大队负责人李本哲、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兼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开发区安监局石化区分局副局长王成河等15人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分析及后感》

《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分析及后感》

《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分析及后感》事故回顾及原因分析。

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

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初步查明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另外输油管线明显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却紧挨居民小区,距此地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

此次是够造成的人员伤亡就不多说相信大家也一直在关注这些,任何事故都是以偶然的形式来表现的,但是任何一次偶然都存在一定的必然。

媒体可能是去指责,去谩骂,去吸引读者眼球的注意,这样才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

可是从略微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讲,这些义愤填膺的指责根本解决不了办法,真正的是要弄明白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我感觉事故发生往往与三个字有关,就是“变”和“不变”。

什么叫变。

什么又叫不变呢。

经常听说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这说明这个世界是变的。

变是什么特点。

那就是它充满了一定未知,要超出我们目前知识的理解范围。

可为什么要变呢。

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另外就是人类自身寻找进步的结果。

气候在变化,资源在变化,这些是自然的变化。

比如大连石化储运公司的进口南美石油,就是因为优质石油资源减少造成的。

另外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研发的新技术,进行重大的社会活动,也引起世界的变化。

那什么叫不变呢。

那就是自己脑海中的认识仍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

变与不变能造成什么后果呢。

前几个月去内蒙玩,那里好多地方伫立成吉思汗的雕像。

成吉思汗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草原人力物力相当匮乏,几乎所有的蒙古人都不识字,人口不过几十万人。

可就是这么个弱小的民族,却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打败了横跨亚欧的文化、经济都发达的国花剌子模,灭掉了军事和技术都先进的金朝,靠的就是成吉思汗能识“变”。

金朝虽然军事技术都占优势,但作为其指挥中枢的皇帝却是一个养尊处优,自以为是的人,造成了金朝整个国家体制的呆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相关图片
4.相关图片
二、原因分析及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 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 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二)事故间接原因 (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落实。 (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 (4)规划建设混乱。 (5)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3.事故后果:爆炸造成秦皇岛路桥涵以北至入海口、以南沿斋堂岛街至刘 公岛路排水暗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大部分被炸开,与刘公岛路排水暗渠西南端 相连接的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排水暗渠的现浇混凝土盖板拱起、开裂 和局部炸开,全长波及5000余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及飞溅物造成现场抢修人 员、过往行人、周边单位和社区人员,以及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排水 暗渠上方临时工棚及附近作业人员,共62人死亡、136人受伤。爆炸还造成周边 多处建筑物不同程度损坏,多台车辆及设备损毁,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多 条管线受损。泄漏原油通过排水暗渠进入附25日上午,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
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指出这次事 故损失惨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 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 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 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谢谢!
三、责任追究
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 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 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4名被告人被判处三年 至五年不等的刑罚。对48名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案例 分析
湘中巡线队
2020年3月20日
一、事故经过
1.基本情况: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 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 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 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 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 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泄漏段线永久停用。
四、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意见
1、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2、完善油气管道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油气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4、加快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健全完善安全标准规范。
五、总结
对于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教训,共总结出以下几点: 1、加强对输气管道水工保护设施、穿跨越段的维护管理,防止管道出现腐蚀减 薄、破裂等隐患,地下管线复杂地区需收集相关施工资料;对于已发现的管道 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和隐患消除。在管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管 道后期运行存在的问题,防范于未然。 2、健全管道巡护制度,加强巡线人员专业知识,应对管道附近第三方施工(排 水渠和桥涵、道路拓宽和翻修等建设工程)提出管道保护的要求。根据管道所 处环境变化提出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形成高后果区。 3、制定管道抢维修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普及相 关专业知识,学会分辨各类现场操作的风险因素,懂得防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敢于拒绝违章指挥,杜绝盲目处置。 4、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并开展演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防止出现对事故风险判断失误,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及时通知疏散周边 的居民等相关措施。
2.具体过程: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 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 造成原油泄漏。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 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 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7时30分,中石化(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 围油栏。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 面有油。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10时30分许 ,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为处理泄漏的管道, 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液压破碎锤进行打孔破碎作业,作业期间发生爆炸。爆 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 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 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