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探析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b9cb8883d049649b6658b0.png)
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探析Government micro blog influence on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Analysis王秀红李悦1Wang Xiuhong Li Yue(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武汉湖北430068)(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College Hubei Wuhan 430068)内容摘要:政府形象是政府与公众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的综合评价与认知,而大众传媒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政务微博作为特殊的传媒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目前我国在利用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十分必要,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Abstract: Government's image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general public, is the public and the ruling government competence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 mass media i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Government micro-blog as a special media to create a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approaches. At present, China in the use of government micro-blog shaping the government image aspects of still exist lot of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for the problem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very necessary,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four-point proposal.关键词:政府形象,政务微博Keywords: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government micro-Bo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宝贵资产,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ab6847c850ad02de804112.png)
管近年 来我 国已初 步形成 了政 府危机 管理 的格局 ,但与发 达 国家相 安全 。政府 必须承 担起 提供与 公 共利 益 相关 的 公 共产 品和 公 共服
比 ,我 国政府危 机 管理还存 在 较 大 差距 ,如 缺少 统一 的国 家级 紧 急 务的 职能 ,迅速 、及时 、有 效地 处 理公 共 危机 事件 ,从 而 激励 公 众 共
【关键词 】 新媒体时代 ;公共危机 ;政府形象塑造;创新模式
随着 信息 与通信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借 助互 联网络 通信 的便捷 和 然 会受 影响 。因此 ,做 好危 机后 期 的善 后 服务 工 作 ,加强 与 受 灾群
高 效 ,利用 新媒体 进行 的网 际沟通 交流对 于推 动信息 社会进 步和 发 众 的沟 通交流 ,向民众 承诺政 府的 后续措 施 ,包 括生活 补助 、医疗 卫
展产 生着 日益 重要的 影响 。新 媒体 时 代政 府 可 以通过 网 络 增强 与 生、房屋重 建 、心 理疏导 等 ,传 达政 府带领 民众抢 险救 灾和灾 后重 建
社会 公众 的沟 通 、交流 和协调 ,从而 实现缓 解社 会矛盾 、化解 公 共危 的决心 ,振奋 民众情绪 ,恢复 民众信 心 ,重 新提 升政府 形象 。由 于我
的通力 协作 。要解 决当 前危机 管理中 存在 的问题 ,必须树 立 以政 府 力 ,其 中 ,影 响力可 以促进 政府 与民众 之间 的双 向互动 ,决定着 政 府
为主导 的全局 管控 统筹 的观念 ,统一 配置资 源 ,健 全预警 体 系 ,进 行 应对 危机 的战略 推进和 政策 落 实 。凝聚 力 则体 现 在政 府 与 民众 的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
政务微博的政府品牌形象塑造策略——以“@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为例
![政务微博的政府品牌形象塑造策略——以“@上海发布”新浪政务微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59b73e3551810a6f524869b.png)
( ) 府 品 牌 形 象 与 政 务 微 博 定 义 一 政
《 政府也要打造品牌》 一文 中将政府 品牌定 义为 : 政府通 过 向
政 府 品 牌 理 念 系 统 : 府 品 牌 是 公 共 服 务 品 牌 , 务 品 政 服
社 会 公 众 提供 具 有 差 异 化 的公 共 产 品和 服 务 , 社 会 公 众 心 牌 理 念 是 制 定 服 务 政 府 品 牌 行 为标 ; 塑 造 政 府 品 牌 形 象 在 隹和 目中 的 地 位 、 象 、 信 以及 政 府 方针 政 策 得 到 支 持 和 贯 彻 的主 要 依 据 。微 博 平 台作 为政 府 信 息 的统 一 出 口能 够 保 证 服 形 威 的程度 , 从而使社会公 众对政府产生的满意度和 忠诚 度的高 务理念 的统一性和品牌形象输 出的一致性。在政务微博 中政
政务 微博 的政府 品牌形 象塑 造策 略
一
以“ 上海发布 ” @ 新浪政务微博 为例
林 伟 豪 ,廖 宇 ,翁晓玲
(华南理 工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 广东 广 州 5 0 0 10 6)
摘
要 :微 博 由 于信 息 传 播 及 时 高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 动及 时强 反
政 务 微 博 是 当 前 塑 造 政 府 品 牌 形 象 的 一 个 网 络 主 流 媒
统 、 为 系统 和 视 觉 系统 三 方 面 的 具体 结论 。 行
2 1 出版的《 0 1年 中国政务微博 研究报告 》 和人 民网舆情检测
C S战略 I
l 传 毒 妻
关键词 :政务微博
品牌形 象塑造
室发布 的{ 0 新浪微 博政务 报告 》 这两份 报告 主要将 21 1年 ,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2290ce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9.png)
办公自动化杂志1政务新媒体及其蓬勃式发展的原因1.1政务新媒体定义及发展现状政务新媒发展于传统媒体,是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电子设备和信息传播学将政务活动与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功能结合[1]。
具体是指政府各级行政机关、相关职能单位在微博、抖音、微信、B 站等第三方平台开设账号或自建平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联系群众以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对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和赢得公众更大的信任与支持有着重要作用。
政务微博是政务新媒体中出现的较早的平台之一,追溯到2009年全国第一个政务微博号“桃源网”的开通,至今已经十年之久,在那之后的第19天,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开通“微博云南”的账号,对当时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群体性事件作出了及时回应,开启“政务微博”新闻发布的先河,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讨论和学习。
此后,全国多地党政机构陆续开通微博,积极学习和尝试以这种新的话语方式来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等,实现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的道路[2]。
微博也从此成为党政机关在舆情控制、危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0月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其中明确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为第一批“政务新媒体”。
此后相关政务新媒体平台纷纷涌入公众视线。
发展到目前微博、微信这两大平台,短视频平台也成功成为政府舆论宣传、公共服务的新阵地。
从2018年4月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官方新闻网站,“中国长安网”作为第一个进驻短视频平台的政务官方账号至2020年5月,已有10037个政务短视频账号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开通[3]。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入驻抖音仅第一天就“涨粉”217万。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已达13.9万个,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数达6.2亿,政务头条号81168个。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2a16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7.png)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民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政府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提供公共服务,传递政策,推动民主参与和社会治理,从而促进政府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针对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展开研究,探讨其关系和影响。
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府网站、政府微博、政府微信等,是政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发布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政务新媒体拥有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成为政府宣传、沟通和参与的重要渠道。
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政府透明度。
政务新媒体可以及时发布政府工作、政策解读、公共信息等内容,让公民了解政府工作进展和政策动态,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政务新媒体可以为公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如网上办事、在线咨询、在线申报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政府形象。
3. 加强政府与公民互动。
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互动平台,收集公民意见建议,回应社会关切,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和沟通,提升政府形象和民意支持。
4. 扩大政府影响力。
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精准投放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扩大政府影响力,提升政府形象和公共认同度。
二、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的案例分析在中国,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形象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浪微博上开设了“发改委新闻发布厅”账号,通过发布官方信息、解读政策、回应民生关切等方式,提升了机构形象和公共认同度。
又如,上海市政府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上海政务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了多种便捷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广泛好评和赞誉。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创新营销、社会化传播等方式,推动政府形象塑造。
北京市政府在推广环保政策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关注和参与,提高了政府形象的亲和力和时尚感。
政务微传播与政府形象构建
![政务微传播与政府形象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596e096425c52cc58bd6be24.png)
结合 2 0 1 3年新浪及腾 讯报告与 政务
消 息 以后 ,可 以私信 @相 关 的机 构 和人 时转发 上级 信 息并 动员 救 灾力 量 ;县 处 微 博发 展现 状来 看 ,在 运 营机制 建设 方
员, 及时 的对信息进行反馈 , 在此又是 “ 点 级 微博 ( 雅 安市 政 服务 中心 )则 发布 现 面 的问题 主要存在于 以下三个方面 : 是 缺少 构建 微博 运 营机制 的有 效 到 点 ”的精 确 传播 。然 而 ,信 息传 播 的 场 受灾 和救 灾 情况 并安 抚 民众 情绪 ;国
3 . 政务微博群
在 传统 “ 单 兵作 战 ” 的形式 上 ,出现 了 建 的作用 。
政 务微 博矩 阵 的个体 因行 政级 别及
政务微 博 矩 阵主要 的运用 是在 灾 害 部 门职 责 的不 同,在 常 态下是 以单 体政
极地 参 与 到社会 热 点事 件 中 ,对 于公共 性 、群体 性事 件 中 ,按 照行 政 级别 的不 务微博 的形式而存在的。而政务微博群 , 协商 机 制 的形成 起 到重 要作 用。其 重视 同而呈 现 出三维 金 字塔 式 的分布 。信 息 是 职能定 位相 同 的各级 部 门为 了达 到统
、
政务微传播模 式探 索
0个教育部 门和机构 纵 向线 型的传 播模 式 中,信息 主要 办公室 发起 ,联合 5 是在 行政 级别 不 同而 职能 定位 相 同 的部 组成 的全 国教 育 系统官 方微博 联 盟。微 博 群 能够 充分 发挥 群体 联动优 势 ,及时
1 . 单体政 务微 博
一
过 程并 未 就此 结束 ,政务 机构 和公 职 人 家 地震 网又 整合 基 层反 馈 的地震 信 息及 思 维 。政 务微 博不 能是 政府 机构 或官 员 员 同时可 以就反 馈信息单独 @私信者 ( 点 时 发 布。 当谣言 产 生时 ,各 级微 博合 力 谋 取政 治利 益 的工具 ,而应 当作 为 获取
试论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提升
![试论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0d5871223169a4517723a315.png)
具 有重 要 的 作 用 。
【 关键 词 】 务微 博 ; 因; 会 功 能 ; 府 形 象 政 动 社 政 政 务 微 博 , 政 府 部 门 和 官 员 开 设 的 主 要 用 于 发 布 政 务 是
发 展动 向 , 加大 政 府 信 息 公 开力 度 , 信 息 公 开速 度 大 于 谣 让 言传 播速 度 , 从而 有效遏 制谣 言 , 升政府 的舆 论 引导力 。 提 社 会 环 境 的推 动 。微 博 使个 人 信 息 获 取 和 发 布 能 力 提 高 , 一 步 推动 了公 共信 息 发 布 , 府 核 心 观念 和 公 众 真 实 进 政 情 感 的 自由流 通 和交 互 , 削弱 了传 统 政府 新 闻发 布话 语 中心 的垄 断 。社 会 环境 的平等 为 政务 微博 的兴 起提 供 了契机 , 为 公 众 参 与公共 事 务提 供 了快捷 公 开 的渠 道 . 互动 性 的 即时 传
游、 传、 宣 司法 等部 门 , 过 一 年 的发 展 , 经 目前 已扩 展 到 政府 机构 的各 个行 业 , 如市 政 、 教 、 育 、 文 体 质检 等 , 公 安 、 游 、 但 旅
宣传 、 交通 、 司法 等政 府 职 能部 门优 势 依然 明显 。 些部 门接 这 触微 博 较 早 , 博 信 息 发 布及 时播 方 式 。 渐 成为 人们 生 活 中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逐
作 为一 个 信 息公 开 、 动 交 流 的新 平 台 , 破 了传 统 执 政 方 互 打 式, 开辟 了政 府事 务 的新格 局 。政务 微博 主要 分布 在公 安 、 旅
的积 极性 在深 度 和广 度上 有 了 一定 的 提高 . 政务 微博 在 国 内 进 人 持续发 展 阶段 。网络 环境 为公 众提 供 了一个 特殊 民意 反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810acbfc4ffe473268abba.png)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面临的公共危机管理新问题、新挑战,论述了政府形象在化解公共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政务微博。
指出要通过政务微博塑造政府诚信形象,通过选择话题引导舆论导向,通过汇聚民意提升政府执行力。
从而以主导性角色积极进行预先防范并有效化解社会危机。
标签: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塑造;创新模式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借助互联网络通信的便捷和高效,利用新媒体进行的网际沟通交流对于推动信息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增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和协调,从而实现缓解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危机的目的。
政务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兴事物,构建起了政府信息公开、民众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可使政府能在短时间内与公众实现零距离的沟通,对化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危机的变数不断增加,危机事件愈发频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有些呈加剧之势。
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加大了诱发危机的概率,另一方面社会改革不配套,政府转型缓慢,增加了诱发危机的频率。
公共危机已经成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常态环境,能否迅速、有力、有效地在危难中寻找契机、谋求更大发展,已成为检验政府应对危机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尽管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格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如缺少统一的国家级紧急事务管理机构,资源整合不足,预警体系松散,危机意识淡漠,危机应对能力较差等等。
[1]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要解决当前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全局管控统筹的观念,统一配置资源,健全预警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完善救助机制,通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和有效手段,最终实现危机化解的有效、高效和实效。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2df5426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0.png)
社会调查的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调查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次社会调查的实践中,我们选择了社区内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实践情况,以期能够为家庭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1.调查目的:了解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情况、理念和具体实践,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改进措施。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而深入访谈可以了解被访者的具体意见和情况。
三、调查过程与结果1.调查过程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份针对家庭教育的问卷,包括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我们在社区内发放了3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50份。
接着,我们从问卷调查结果中筛选了部分家长进行深入访谈,共进行了10次深入访谈。
2.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入访谈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大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超过80%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家庭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多元化。
受访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品德、独立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再次,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
虽然大部分家长认同以爱护、关心和严格要求为基调的教育方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少部分家长更偏向于溺爱和纵容孩子。
最后,家长们普遍存在对于家庭教育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的认识。
绝大多数受访家长认为他们需要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指导。
四、改进措施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办家庭教育课程等方式,增加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了解和认识。
2.加强家庭教育目标的培养。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dda7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f.png)
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政府利用新媒体平台来传递信息、回应民意、宣传政策等,而政府形象更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了深刻的塑造。
本文将对政务新媒体与政府形象塑造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能的影响。
政务新媒体在塑造政府形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媒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对自身形象的宣传和塑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政务新媒体平台则可以实现实时传播和互动交流,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官方信息、政策解读、实事求是的宣传等手段来增加政府形象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政务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在线问答等方式来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提升政府形象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政务新媒体在塑造政府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政府在运营新媒体平台时,需要充分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和期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和热点事件,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信息资源。
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在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为政府形象的塑造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呈现形式,增强政府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政府可以利用图文并茂、视频直播、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来发布政策解读、公共文化产品、行政服务指南等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目光,提高政府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广政府工作成果、宣传政府理念和执政理念,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政策,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政务新媒体在塑造政府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真实性和传播规范。
政府发布的信息应当真实可信,不断提升政府形象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政府在运营新媒体平台时,也要遵守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不得散布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做到信息真实、负责任,政府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
政务微博管理需加强
![政务微博管理需加强](https://img.taocdn.com/s3/m/da16fbc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e.png)
SECRETARY ’S COMPANION近年来,政务微博发展迅猛。
2014年7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19169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4377个,公职人员微博34792个;上半年政务微博发博总数2435万条,被转评3.17亿次,转评量接近过去3年的总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同期发布的《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
政务微博数量之巨、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微博运营趋向成熟,逐渐建立起了政府新媒体信息发布与公共关系的体制机制。
政务微博在沟通民意、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与此同时,一些经验教训也需要不断总结。
2014年11月份,一则政务微博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某地政法委微博发布消息称,该委一名干部“作风极不检点,与多名异性发生性关系”。
消息一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
很快,该官微又公布了“自曝干部作风问题”的初步调查结果,称此微博是管理员王某在家使用电脑时违规留存密码,因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时引发矛盾,其妻子登录上网刊发的。
涉事者王某被免职,调离工作岗位。
事实上,这并不是政务微博第一次抢占头条。
2014年6月2日,一网友在东洞庭湖保护区发现一处垃圾场,随后发微博@了当地市政府官方微博。
谁知,对方竟回复称其为“环保绿茶婊”(2013年兴起的一个网络词语,被认为带有侮辱性)。
市政府微博公然骂人?此事立即引发热议。
随后,该微博发表致歉声明,市政府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启动问责程序,当事人何某被免职降级,调离工作岗位;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市电子政务办主任和分管副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提出批评。
更有意思的是,2013年10月,某市公安局微博发文详细描述了一无名女尸的大致年龄、衣着特征,并介绍说“此人为陕北口音,自称榆林吴堡人”。
官方微博:政府形象塑造新途径
![官方微博:政府形象塑造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22542c47fe4733687e21aa51.png)
点 可 以在 网络 空 间上 长 时 间 驻 存 , 们 可 以 随 时通 过 检 索 方 发表对社会转型期所发生事件 的评 论。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 人 便地获取 , 之成为永久性的记录。 使 媒 体 , 足 了 受众 的 这 种诉 求 , 其 成 为 各种 声 音 的 集 散 地 。 满 使
级 行 政 区 域 。微 博 对 于 政 府 而 言 , 诚 意和 智 慧 的 考 验 , 以 是 善
诚 意 示 人 , 能 收 获 民众 的 信任 , 以 智 慧 治 世 , 能 激 发 民 便 善 便
裂 变 性 。 微 博 所 依 附 的 空 间 是 一 个 自 由的 虚 拟 空 间 , 不
表 现 与 客观 效 应 所 作 的 较 为 稳 定 与 公认 的评 价 。”【 形 象 务 公开 透 明也 更 有 促 进 作 用 。“ 重 要 的是 , 群. 出 的建 ( 政府 最 对 众 在 信 息 传 播 方面 具 微
现 实 问题 , 赢得 了广 大公 众 的信 任 和 赞 美 。“ 会 ” 间 , 两 期 在张 6 日 1 : 0 9 7在 香 港 尖 沙 咀 圣 玛 利 亚 医 院 去 世 。 在 没 有 核 实 新 春 贤 的 影 响 下 , 场 “ 博 热 ” 速 在 全 国 各 级 政 府 机 构 和 主 闻真 实性 的情 况下 , 一 微 迅 随手 以周刊名义 , 草率地 发 出了类似 内 要 官员 中兴起。众 多政府 官员通过 官方微博与广大公民进行 容且没 有注 明“ 转发 ” 或来 源的微博 。一石激起千层浪 , 大量
频 、 频 合 一 的 特 点 , 且 具 备 传 统 媒 体 无 法 比拟 的 可 保 持 视 而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 的社 会 和 经 济 有 了突 飞 猛 进 地 发
“共青团中央”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分析
![“共青团中央”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f82154ee06eff9aef807a4.png)
第9卷第13期Vol.9 No.1399“共青团中央”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分析朱治衡(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摘 要:“共青团中央”微博自2013年上线以来,凭借传播力和互动力方面的绝对优势位居政务指数排行榜榜首,从微博页面和发布内容两方面可看出其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共青团中央”微博;政务微博;政府形象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3-0099-02一、政务微博概况2009年8月,新浪网成为门户网站中率先开通微博服务的网站,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加入。
同时,凭借互联网独有的传播特性和优势,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政务微博指的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官方微博,主要是为了与民互动,倾听民声,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好地解决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经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34827个,涉及政府、党委、检察院等各类机构。
在微博被转发数排名中,“共青团中央”排名第一,共计689万次。
同时,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政务指数排行榜来看,“共青团中央”在日榜、周榜及月榜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
基于此,本文拟选取“共青团中央”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页面构成和微博内容,以此得出其在塑造政府形象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共青团中央”微博传播要素分析(一)“共青团中央”微博发展概况“共青团中央”是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博,隶属于团委,致力于及时传递党团信息、倾听青年声音、分享青春故事、弘扬青春能量、服务青年需求。
其于2013年12月20日起正式上线,截至2018年7月15日,粉丝数达627万,共发布微博23000多条,已逐渐构建起面向全国团员青年的网上新平台,彰显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凝聚力。
(二)微博页面点击进入“共青团中央”的新浪微博首页,便能感受到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整体风格,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为背景图案,封面图案为众多身着民族服饰、手牵着手的青少年卡通形象,微博头像为一个抽象图案——两个面部轮廓朝向国旗,象征着蓬勃的朝气和希望。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塑造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366f04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0.png)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第一章:引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和社会之间、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政府在网络媒体上的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公众对政府认同和信任的重要考量之一。
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共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关方面的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章: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2.1 网络媒体的特点与影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差异是网络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
这意味着政府公共形象建设需要加强信息交流和处理能力,建立更加透明、开放的形象,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2 政府公共形象的内涵政府公共形象不仅包括政府的形象,还包括政府的服务形象和政策形象。
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注重政府形象、政府服务形象和政策形象的有机结合。
2.3 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形象的特点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形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公众舆情反应快速,政府应更具敏感度及时应对。
(2)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进行舆情研究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3)政府公共形象要注重对公众需求的关注和回应。
第三章: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的策略3.1 加强政府信息披露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是加强信息披露,提供更多、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
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公开的制度和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政策、措施和举措等信息。
同时,政府应做好信息的解释和解读,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误解和谣言的传播。
3.2 建立开放式网络形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网络形象,开展公开、透明式政务信息公开,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从而推动政府公共形象的建立。
3.3 抓住社交媒体机遇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塑造公共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运营机制,提高政府的网络形象和公信力。
3.4 举办官方活动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官方活动,如庆祝节日、主办展览、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等,来增强政府形象。
微博问政理性论文
![微博问政理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579d0fcc175527072208b7.png)
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微博问政的说法源自博客问政,近两年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之所以被炒得如此火热,受到业界和学界的诸多肯定,是因为其在理论上具备问政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通过政府、代表委员、地方官员及草根阶层的微博问政来实现。
一、政务微博是形象放大镜政府的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同时要善于驾驭各种媒介形式尤其是新兴的媒体技术,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
微博的简单、迅捷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和新闻舆论的传播,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受到大量关注,因而,政府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微博转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发挥其问政功能并积极塑造自身形象。
政府的信息公开通过微博来实现,及时发布新的政策法规、政务信息以及其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网民也可以在接收到信息后有选择地进行转发,扩大传播范围。
微博在给政府机构搭建了一个宽大“舞台”的同时,也将其置于众目睽睽的关注之下。
另外,微博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模式为众多草根阶层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事件提供了可能性,让“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个人表达和情感宣泄的出口。
二、官员、代表委员微博是民意“中转站”(1)广泛采集民意。
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的重要渠道,网民这一庞大的草根群体为各级官员、代表委员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民意采集资源库。
各级官员、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可以通过开通个人微博的方式,“走访”群众,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微博是一种相对便捷的民意采集方式,及时互动性的交流特征,可以媲美现场对话,信息反馈及时,可及时掌握普通民众的所感、所想。
(2)进行提案预演。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大部分人关注的焦点,而各地的“两会”也会引起当地人们的关心和注意。
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涌现,许多代表委员也积极顺应潮流,掌握各种新技术加强与普通民众的互动,以便使提案所涉及的内容更加贴近民生。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e521d4b4b9d528ea81c7799f.png)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政府形象是政府综合能力的体现,由社会公众根据其呈现的外在特征予以评价,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源,政府形象的提升不仅意味着政府赢得了公众更大的心理认同,也意味中国政府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发展态势强劲,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具有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深刻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发展速度快、社会渗透性强的新媒体也迅速凸显出其“双刃剑”效应。
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引发了诸多前所未见的矛盾与问题,新媒体给我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背景下研究中国政府形象的塑造。
在新媒体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积极运用网络这种新媒体加强与公众交流,如建立政府网站,开通“政务微博”等。
然而,由于新媒体具有的独特传播特征、政府自身理念和行为等的综合影响,中国政府形象不尽如人意。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要塑造政府官员的形象;对网络舆论进行评测和监督,完善政府回应机制;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合作,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有效;重视民众的参政热情并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之路。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dda7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png)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作者:常佳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54期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人员在推行政策、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和工作成果的总体评价。
政府为了向民众展示一个更加便民、高效、廉洁的形象,积极网罗人才,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实时更新政府状态,告知群众“政府将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做了什么”。
新的传播途径极大地缩小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政府直接倾听来自最底层的呼声,又能为政府工作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设有专门的宣传部门,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方式较为集中且单一化的传播,虽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真实性,但却面临着传播形式单一、发布周期较长、传播信息不完善、公众对政府形象感知片面的困境。
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微博创立、2011年微信诞生、2016年抖音上线以后,政府的形象宣传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由纸媒为主,电视、广播为辅转变为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传播,政府形象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政府相关机构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短视频及政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收集民意、服务大众,向公众展示风采、分享趣事。
普通网民通过社会化媒介构建的网络交流平台,问政、参政、议政,为完善政府形象建言献策。
传统媒体时代,政府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自带威严、庄重严肃的,这种刻板印象与其传播方式密不可分。
政府通过图文、音频、短视频、直播等更容易吸引公众的方式,直观生动的宣传形象,让政府与公众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公众可以敞开心扉向政府说出心里话,政府可以及时反馈公众诉求令公众满意,政府形象也从“高冷”变得“亲民”起来。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让政府积极行动,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扎实履职作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在保证政府威信依然在的前提下,服务却更加贴心、暖心、得人心,这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谋而合。
浅析微博传播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浅析微博传播中的政府形象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00bc5b2cdd36a32d73758114.png)
加 以审视和运用 , 从而塑造 自己的 良 好形象 。 微博 已成 畅通 民意新 渠道
端偏斜 , 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群体极
化造成的结果是双面的 , 政府 既可 以
运用群众强大的力量解决 问题 , 对其 进行 引导 ,形 成 有利 于 自己 的言 论 , 得到群众的支持 ,但 如果引导不当 ,
也会对政府 造成极为不利 的影 响和
局面。
立的形象而言, 公众褒贬不一。 政府在公众中的评价如何 , 其微 博 所 拥有 的粉丝 数 目及 公众 的评论 是 最直 接 的证 明 。 就 目前的排行及评价看 , 支持度较高的政府组织及政 府官员微博仍然 占少数 , 并且 两极分化严重 , 反映 了 公众对政府两种极端的印象。一方面, 从2 0 1 0 年两会 代表微博问政开始 , 公众参 与政 治热情高涨 , 对政府 抱有新期望 。因此 , 他们 的微博关注度较高。另一方 面, 有些政府微博粉丝仅有数人 , 甚至开通后没再使 用过 , 使微博成为流于形式的微博工程 , 所发布的信息
3 、 自 净功能显现 , 自 我意识觉醒 。
对于政府来说 ,微博的 自净功能在某
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为政府“ 正名立声” 和舆论监督 的重 要作用 。但独立意识 中对主流舆论的怀疑和 自 我意识
的张扬 ,也对政府 的威信与形象形成严重的挑 战, 政
府需正视这部分力量 。
4 、 内容碎片化 , 虚假信息泛滥。 介质的移动性决定
浅谈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
![浅谈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156d9e8bbceb19e8b8f6bacc.png)
政机 构和 2 5 5 2 5个公 务人 员微博 进 行分
析得出 , 新 浪认证 的政务微 博涵盖的部 门
主要 有 : 公安 、 团委、 旅游 、 医疗 卫生 、 司
部 门参与 联动 的工作 机制推 动反腐 倡廉 生硬 , 政 务微博 要打 造品牌 , 应 该从微博
“ @ 豫 法 阳光 ” 是 河 南 省 高 级 人 民法 院在
纵览 各 大政务微 博 , 不难 发现 , 其数 务微 博作 为政府 部 门权 威信息 的发 布窗 量 已具备一定规模 , 但是存在 的问题 也不
少。 更新 速度慢 、 发 布数量少 、 用语 生硬 、 与 网友 互动 积极性 不高 等问题 往往 为 网 友 所诟病 , 这不仅降低 了政务微博 的社会 效果 , 也不 利于政务微博亲 民形 象的建立 和影 响力的扩大。 二、 政 务微博 的品牌 塑造 及推 广策 略 1 、品牌信 息传播主体—— 明确 政务
信息 、 散 布待证 实 的信息 。 这就 要求各 政
府部 门建立微 博运 营管理制度 , 从 信息发
新浪 实名认证 的政 务微博 ,其利用 长微 博、 短链接 和多媒体形式 , 发 布工作 动态 、 法律常识 、 司法 新闻等 , 内容 十分 丰富 , 既
布原则 、 信息审核 、 信息发布时间安排 、 网
品牌传播的信息是指品牌拥有者想要 传递给受众的与品牌相关 的各类信息的整
合, 并期望 以此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 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分享 、 传播以及获 取的平 台, 其不再满 足于仅仅是原有 内容 的重新呈现 , 而要求 有 自己独特的 内容组 政府 网络 问政 、 施政 的平 台 , 政 务微博 在 日常运 营中对 于政 策 、 职能范 围内的服 务
论政务微博对城市形象的构建
![论政务微博对城市形象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11f0ac15964bcf84b9d57bcf.png)
囊 I 阉I } 一 饵 2 0 1 3 年第0 4 期 4 3
新 媒 体
NEW S RESEARCH
的推动力 。
对待沟 通中出现的 问题 。在微博 互动当 题 ,制约 了政务微博 的长远 发展 。这些
1 . 政务微 博的代表 作用 ,要 求政 府 中,虽然部分网友存在不理性的行为 ,对 问题包括信息 的发布不及时 、不能 和网 工作人 员有较高的媒 介素养
【 关键词 】 政务微博 ;城 市形象 ; 构 建;传播 ;互动
城 市形 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城市 的 务 微博发布信 息 、传达城市历史 文化 、 的留言进行解答 。这种迅捷 、直接 的处
自然资源 、经济 、 社 会 、科技 、文化 等 生活动态等 ,是城市面 向外 部受众进行 理模 式 ,让政 府从沟通互 动当 中了解公 方 便解决居 民生 活工作 中的 方 面的发展规模 、 水平 、质量及发展速 传 播和沟通 的过 程 ,有利 于扩大城市形 众 的需要 , 度 等的 总体看法 和综合 评价 。 好 的城 象 的外部影 响力 。利用微博 的即时互动 问题 。在这一 过程 中,政务 微博密切 了 市形 象对 内能够增加 城市居 民的认 同感 性 ,政府还 能够 通过微博广 泛吸取 民间 政 府管理者 与城市居 民之 间的联系 ,拉
办公 流程 ,使政府部 门朝着现代化 、高 在第一 时间对事件 进行报道 和解 释 。及 效 的办公方式发 展。 时有效 的信息传播 ,既能避免谣 言的产
政务微 博的服务功能 ,对 内有助于 生 ,还 能掌握话语权 和争取处理 事件的
二 、利用政 务微博构建城市形象
有着非 同寻 常的影响力 。城市形象 的直 城市居 民建 立对城市形 象的认 同感 。城 主动权 。 接相关者是 内部 公众 ,间接相关 者是外 市形象 能否获得受众 的认可 ,首先取 决 部公众 。政务微 博处理城市居 民生 活的 于城市形 象的直接利益 相关者——城 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微博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作者:凡雨婷
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7期
【摘要】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政务微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针对政务微博目前发展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更好地发挥政务微博在改善和提升政府形象方面的功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府形象影响塑造
一、概念界定
(一)政务微博目前对政务微博的概念尚无权威界定。
总体来说,政务微博就是指由政府机构或者公职人员经过微博网站实名认证开通的,以发布信息、知晓民意和网络问政为目的的官方微博账号,并借此实现官民互动沟通、社会共同治理的问政平台。
例如“平安北京”、“上海发布”等。
政务微博具有收集民众的诉求和建议,传播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以及促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性沟通等功能。
(二)政府形象关于政府形象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
总体而言,政府形象是指政府的行政行为表现和精神风貌,以及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养、执政能力、施政理念和施政业绩等,在公众心里留下的一种整体印象和口碑。
由此看来,政府形象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政府自身的执政理念、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二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知与评价,有着一定的主观性。
简言之,政府形象就是政府在公众心里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
反映。
二、政务微博的发展状况
2009年11月,湖南省桃源县的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云南省委宣传部开通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紧随其后。
接着,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不同地区的公安微博,以及各级党政机关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
因此,2010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帐号约2万个。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4月1日发布的《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聞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使主流声音和权威准确的政务信息在网络领域和公共信息传播体系中广泛传播。
”基于此,全国各地政务微博发展得如
火如荼,成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社会重大事件与突发舆情时及时、主动发声的重要渠道,也为网民充分表达民意、积极建言献策铺设了快捷通道。
三、政务微博的发展困境
(一)政务微博易流于形式政务微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目的是让公众表达意愿,解决社会问题,同时也便于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然而有的政府部门创建政务微博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安排,开通后也不管理,导致政务微博流于形式。
例如某些政务微博对涉及该地区的网络公共事件漠然处之,任其自生自灭;而一些政务微博尽管对舆情热点作了回应,但避重就轻,或者模棱两可,不正面回应,引起网民猜疑。
这些做法无疑会降低政府公信力。
(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缺乏目前政务微博运营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化、正规化的管理团队的问题。
许多政务微博的管理工作是由宣传部门职员或者计算机人员兼职负责,没有配备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这种现状很难保证传播效果的提升和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
微博管理团队缺乏专业化的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极易造成政务微博信息价值判断能力的失准,在面对公众不解和质疑时不能有效地回应,从而导致政务微博陷入舆论漩涡,危害政府形象。
(三)应对突发舆情能力欠缺首先,舆情监测能力欠缺。
政府中通常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政务微博中很少会出现部门间主动沟通的情况,从而不能全面、及时地获取信息,阻隔了预测舆情的通道;其次,舆论引导能力欠缺。
因为缺乏必要的媒体危机感和舆情应对经验,政府部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取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后再做出回应的传统信息发布方式,以至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评估和分析,耽误了舆情发布的最佳时机,减弱了舆情的反应力和引导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切实高效的政务微博首先,语言“去官腔”。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博平台中,充分融入自由、个性、平等的语言环境。
其次,政务微博应以一种开放透明的态度面对公众,以亲民的姿态去倾听公众心声,获取来自基层的声音,与公众沟通互动。
这样公众既易于接受,政府也能更好地获得公众信任。
最后,完善政务微博考核机制,对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政务微博管理者进行问责,抑制政务微博形象工程的现象,形成对政府形象的有效止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培养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政务微博特殊性、规范性及权威性的特点,要求运营管理团队的专业化。
在政务微博开设之前,应加强对运营管理团队的培训。
首先是专业素养培训,保证微博运营人员能临危不乱,能够用专业化的水准来平息舆论风波,安抚公众情绪。
其次是制度培训,切实了解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政务微博运营规范化。
最后是客服互动培训,加强微博中的互动和对话,积极关注舆情动态,及时解答公众疑惑,引导舆论走向。
(三)树立责任型政府形象,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政务微博要能准确聚焦公众关注点,真正做到微博问政、微博参政,这才是政务微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在政务微博中传递公众需要的信息,解民之忧,应民之需;在舆情危机事件中及时、正面回应,答民之疑,解民之惑,提升政务微博的公信力,以获取公众更多的信任,从而塑造公信力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 梁丽芝,吕芳菲.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影响、困境及应对策略[J].行政与法,2015(1).
[2] 汪兴和.政务微博在我国政府形象建构中的困境与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
[3] 吕龙延.政府微博与政府形象构建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 祁晓丹.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微博的运营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