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检测

合集下载

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说明书

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说明书

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说明书摘要:一、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概述二、主要功能与特点1.实时动态显示一次模拟图2.电力综合参数测量3.人体感应照明及提示、智能语音防误提示4.具有标准RS485 通讯接口5.温湿度显示及其控制6.高压带电显示及验电核相,高压带电闭锁控制三、应用场景与安装方式四、产品优势与特点1.显示直观、操作方便2.信息丰富、人机对话3.改善开关柜主界面的美观4.避免操作者误操作5.改善操作者劳动强度五、使用注意事项正文:一、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概述万科特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化模拟动态指示装置,适用于3 至10KV 户内各中置柜、手车柜、固定柜、环网柜等多种开关柜。

该装置集多功能开关模拟显示、温湿度数据显示、多参数监控于一体,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方便、安全的操作体验。

二、主要功能与特点1.实时动态显示一次模拟图: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能够实时动态显示一次模拟图,包括断路器储能状态、开关分合状态、小车位置判断与指示、接地开关分合状态等,方便用户了解开关柜运行状况。

2.电力综合参数测量:装置能够对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计量、无功功率计量等电力综合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为用户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参考。

3.人体感应照明及提示、智能语音防误提示: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配备了人体感应照明功能,能够在用户靠近时自动点亮照明,提供更好的操作视线。

同时,智能语音防误提示功能能够在用户操作过程中进行语音提示,有效避免误操作。

4.具有标准RS485 通讯接口:装置具有标准RS485 通讯接口,能够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讯,实现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功能。

5.温湿度显示及其控制: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能够实时显示柜内温湿度,并通过自动除湿功能保持柜内湿度在适宜范围内,确保开关柜内部设备正常运行。

6.高压带电显示及验电核相,高压带电闭锁控制:装置能够进行高压带电显示及验电核相,通过高压带电闭锁控制功能,有效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

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

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作为能源存储和调节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储能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模拟测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评估系统性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储能系统模拟测试的背景和意义1. 能源转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能源转型。

其中,储能技术因其能够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2. 模拟测试的意义储能系统的研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涉及的设备和系统复杂多变,因此需要进行模拟测试来验证理论设计,并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模拟测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的设计原理1. 系统结构设计该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主要由储能设备、控制系统和模拟测试评台组成。

其中,储能设备包括电池组、超级电容等,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数据采集系统等,模拟测试评台则包括软件模拟评台和硬件实验评台。

2. 模拟测试方法模拟测试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方式。

静态测试主要用于验证储能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包括电池容量、内阻、循环寿命等;动态测试则主要用于评估储能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如充放电效率、功率响应等。

三、一种储能系统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的特点和优势1. 高精度该模拟测试方法及系统具有高精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模拟不同工况下储能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多功能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储能设备的性能测试,还可以进行控制策略的验证和优化,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3. 高效性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能够大大提高测试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性能测试和评估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性能测试和评估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性能测试和评估CRH动车组是中国铁路上运行的一种高速列车,其驱动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为了确保CRH动车组的正常运行,对其驱动装置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性能测试方案1.1 静态参数测试:将CRH动车组的驱动装置静止时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包括电流、电压、转速等。

1.2 动态响应测试:通过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实验,测试驱动装置在启动、加速、减速等过程中的响应能力。

1.3 稳态性能测试:对CRH动车组在长时间稳定运行状态下的驱动装置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长途运行的可靠性。

二、测试仪器及设备2.1 电流表、电压表、多功能测试仪等基础仪器。

2.2 转速仪、功率计等专业测试设备。

2.3 仿真台架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并记录各项数据。

三、性能评估标准3.1 效率评估:通过功率计等设备,计算CRH动车组的驱动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评估其动力输出与电能输入之间的匹配度。

3.2 热特性评估:对驱动装置在长时间运行时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确保其散热性能符合要求。

3.3 可靠性评估:通过多次模拟实验,评估CRH动车组驱动装置在长时间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性能测试过程4.1 准备阶段:安装测试仪器和设备,进行初步校准。

4.2 测试阶段:进行静态参数测试、动态响应测试和稳态性能测试,记录各项数据。

4.3 数据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估。

五、性能评估结果5.1 效率评估结果:CRH动车组的驱动装置效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能量转化性能。

5.2 热特性评估结果:驱动装置在长时间运行中温度变化较小,散热性能良好。

5.3 可靠性评估结果:经过多次测试,CRH动车组的驱动装置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符合设定标准。

通过对CRH动车组驱动装置的性能测试和评估,可以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动力输出、优良的能效表现,从而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多功能动态三维GC—MS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多功能动态三维GC—MS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tc n lge spo o e . B s do h h o tg a hct e r ,t emah maia d lo h eain h p a n aa tr eh oo isi r p sd a e n t ec r mao rp i h o y h t e t l c mo e ft erlt s i mo g p rmee s o
l n u g ,i q iy a d a ay i o s p c r m n h y a c d a n f h o a n z t n c r ma o r p y u d r dfe e t a g a e n ur n n l s fma ss e tu a d t e d n mi r wi g o e t t l o ia i h o t g a h n e i r n s t i o f s p r t n c n iin r c iv d e a a i o d t sa ea h e e .Be i e ,ma y o h r u c in cu ig r a—i r c v l a i n a e as e l e y Vi o l o o sd s n t e n to si l d n e l me ta ee a u t r lor ai d b r o s f n t o z t
(n t u eo e ia gn eig,DainUnv ri fTe h oo y,Dain 1 6 2 I si t fCh m clEn ie r t n l iest o c n lg a y l 1 0 4,Chn ) a ia
Ab ta t s r c :To a h e et e3 i t r ci esmu a in o a h o t g a h - s p c r me r x e i n sp o e sa d t ea c m — c iv h D e a t i l t f sc r ma o r p y ma ss e to t y e p rme t r c s n h c o n v o g p n i g wo k t to a y n r s ai n,a c n t u t n mo e o h D u t f n t n ld n mia i u ll b r t r a e n Vit o s a d fa h o s r ci d f t e 3 m li u c i a y a c lv r a a o a o y b s d o r o I n l s o - o t

XL3418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电测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标准新)

XL3418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电测实验指导书(七实验标准新)

XL3418 多功能材料力学实验电测实验报告书秦皇岛市协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力学实验规则及要求一、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按各次实验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验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验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验(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解。

(2)实验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验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四、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实验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验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

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验结果。

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验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出实验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实验的内容 (1)§1-2试验方法和要求 (1)第二章实验设备及测试原理 (2)§2-1组合式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2-2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4)第三章材料力学电测实验 (8)实验一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8)实验二薄壁圆筒在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 (11)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泊松比µ的测定 (16)实验四偏心拉伸实验 (20)实验五压杆稳定实验 (23)实验六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标定 (26)实验七等强度梁实验 (29)第一章绪论§1-1实验的内容实验教学作为材料力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电测实验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1、验证理论材料力学常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理想模型,再由科学假设推导出一般公式,如纯弯曲梁和纯扭转圆轴(或筒)等的分析都使用了平面假设。

动态试验机操作规程

动态试验机操作规程

动态试验机操作规程《动态试验机操作规程》一、试验前准备1. 确保试验机及相关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

2. 对试验样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样品符合试验要求。

3. 确认试验机的参数设置与试验要求相符,如负荷、位移速度等。

4. 确认试验机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并做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二、试验操作流程1. 打开试验机主电源,并按照试验机的启动步骤启动试验机。

2. 将试验样品安装到试验机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固定或支撑。

3.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参数,如加载方式、加载速度、试验时间等。

4. 启动试验机进行试验,并随时观察试验过程,确保试验进行安全、规范。

5. 若试验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试验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调整。

6. 试验结束后,关闭试验机主电源,清理试验样品和试验机设备,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试验机操作。

2. 在试验机运行过程中,禁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试验机工作区域。

3. 在试验过程中,严禁随意改变试验机参数或进行其他操作。

4. 在试验机运行过程中,应随时关注试验机的运行情况,确保试验安全进行。

5.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对试验机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其他注意事项1. 试验操作人员应熟悉试验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试验机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2. 对于涉及到特殊试验要求的试验机操作,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3. 对试验样品的安装、准备及试验过程中的其他操作,应严格按照试验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

以上就是《动态试验机操作规程》,希望大家在试验机操作时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试验安全、规范进行。

安捷伦7500系列ICP-MS:多功能性和灵活性说明书

安捷伦7500系列ICP-MS:多功能性和灵活性说明书

ICP-MS时代Agilent 7500系列ICP-MS多功能性和灵活性2ICP-MS 已被公认为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首选技术。

当今的常规实验室要求比ICP-OES 更为灵敏,比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 )更为快速的分析技术。

ICP-MS 可满足上述两方面的需求,它具有更宽的工作范围,并可同时测定能生成氢化物的元素及痕量Hg ,同时还具备半定量及同位素比分析能力。

ICP-MS 又可作为一种极为理想的多功能的检测器,与色谱和激光技术联用。

安捷伦新的7500系列具有完全自动化的易于使用、灵活性、可靠性以及优秀的设计,它提供了最高水平的分析性能。

新的7500系列可配备第二代八级杆反应池(ORS )技术,提供多种选择的进样附件、最好的应用与维修服务支持,它正在引领实验室进入ICP-MS 时代。

新的7500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的型号,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及经费预算。

无论您的应用需求有什么变化,安捷伦都将确保仪器的扩展功能与现场升级能力,使您的投资得到报偿。

Agilent 7500a 灵活的高效率仪器7500a 的性价比最优,具有卓越的抗基体能力,高度自动化并易于使用,是一种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高性能ICP-MS 仪器,此外,7500a 很容易现场升级、增加ORS 技术。

•全自动化特性为常规应用提供卓越的分析性能•等离子体的高温提供低氧化物干扰,能耐受有机样品•卓越的超高灵敏度:采用屏蔽炬技术和微流雾化器使仪器灵敏度达到>500Mcps/ppm Y•独特的高速双通道模式检测器,工作曲线线性动态范围可达9个数量级•进样系统和接口锥采用特殊设计,耐受环境、食品、生物、石油及地质等各种领域的复杂高基体样品安捷伦引领实验室进入ICP-MS 时代/chem/icpms许多公司的无机元素分析实验室已采用安捷伦的7500 ICP-MS 取代其它各种分析技术以提高分析速度和工作效率。

该趋势随着Agilent ORS 技术的发展更为显著。

过程控制工程-试验装置介绍

过程控制工程-试验装置介绍

实验装置介绍过程控制系统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物理模型实验装置,一类为半实物仿真实验装置。

课程中各种实验都可以在这两类装置上实现。

一、物理模型实验装置这一类实验装置是由真实的物理模型实现的。

其优点是装置中有真实的流体〔清洁的水〕流动,采用真实的测量装置和真实的控制阀。

可给学生非常真实的感官印象。

一般都采用清洁的循环水作为工艺介质,所以工艺参数只有液位和流量。

有些实验装置还有电加热设备,增加了温度参数。

这一类实验装置的缺乏是参数比拟单一,有一定的非线性。

具有加热功能的装置,会随实验的进展循环水温度会逐渐增高,这会造成温度控制不理想。

下面是使用比拟的几种物理模型实验装置1.普及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下面是一种比拟典型的普及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该装置由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自行研制。

实验装置两局部组成:其一是包括测量变送器和控制阀在内的工艺设备;其二是作为控制工具计算机。

装置上共测量四个参数:上水槽液位、下水槽液位、流量1和流量2。

变送器的4~20mA信号接到信号调理板上,经过调理后的电压信号通过专用电缆连接到插在计算内的A/D+D/A板上。

系统用仪表的电源、D/A 电源、计算机电源、水泵的按钮开关、信号灯等设备都集成、组装在一个控制箱。

图F.41所示是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的物理模型实验装置。

图F.42所示为工艺设备原理图。

图中有三只水槽,槽1、槽2为被控对象,它们的液位高度L1及L2分别通过两台差压变送器测出。

槽3为储槽,是为了构成水得循环而设置得。

储槽3中的水通过水泵1或2抽出,经过孔板和控制阀后送入槽1或槽2(视手动阀1、2、3、4的开闭而定),两路水管中的水流量大小分别通过各自的差压变送器〔与孔板配合〕测出。

槽1中的水通过线性化流出口流入槽2,槽2中的水又通过其自身的线性化流出口流回到储槽3中。

这样对水来说,始终处于循环状态。

图F.41 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图本装置除比值实验外,一般情况下F l所在的管道为主物料管道,F2管线那么作为加干扰用。

手持式多功能动态信号测试分析记录仪[发明专利]

手持式多功能动态信号测试分析记录仪[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手持式多功能动态信号测试分析记录仪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士钢
申请号:CN200610038379.0
申请日:20060220
公开号:CN1808076A
公开日:
200607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信号测试分析记录仪器,它包括信号调理模块、使用PISC芯片组及WINCE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智能电源管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通过AMI120高速并行总线以DMA数据传输方式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进行通讯实时传输测试数据,由智能电源管理模块向嵌入式计算系统及信号调理模块进行电源供应,可实现远离外部电源的现场测试、移动检测。

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掌上测试仪器,提供触摸屏、按键等方便的操作使用方式,具备多通道、实时、同步并行采集分析处理记录动态信号的能力,具有高精度、宽动态范围、高稳定度、强抗干扰、低功耗等特点,设计了由模拟滤波器+DSP数字滤波构成的动态信号数据采集所必需的高性能抗混滤波器,设置了USB、以太网口可方便地与外部设备通讯,信号测试功能通用,分析软件平台开放。

申请人:江苏东华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214500 江苏省靖江市中洲路1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 0 -第1章绪论...................................................... - 1 -1.1目的......................................................... - 1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 -1.3监测原理..................................................... - 2 -1.4实验装置简介 ................................................. - 4 -第2章被测参数及仪表选用........................................... - 5 -2.1本设计需要检测和控制的主要参数 ............................... - 5 -2.2实验管流体进、出口温度测量 ................................... - 5 -2.2.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6 -2.2.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 7 -2.2.3测量注意事项 ........................................... - 8 -2.2.3误差分析 ............................................... - 8 -2.3实验管壁温测量 ............................................... - 8 -2.3.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8 -2.3.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9 -............................. - 9 -2.3.3测量注意事项 ......................................... - 9 -2.3.4误差分析 ............................................ - 10 -2.4水浴温度测量 ................................................ - 10 -2.4.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0 -2.4.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0 -2.4.3测量注意事项 ........................................ - 11 -2.5水位测量.................................................... - 12 -2.5.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2 -2.5.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 13 -2.5.3测量注意事项 ........................................ - 15 -2.5.4误差分析 ............................................ - 15 -2.6流量测量.................................................... - 15 -2.6.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5 -2.6.3测量注意事项以及误差分析 .............................. - 16 -2.7差压测量.................................................... - 16 -2.7.1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6 -2.7.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7 -2.7.3测量注意事项 ........................................ - 17 -2.8 心得体会.................................................... - 18 -参考文献............................................................ - 18 -第1章绪论1.1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

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

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

这里简单介绍污垢监测的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3监测原理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

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

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

这里简单介绍污垢监测的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 和污垢热阻Rf。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ffffffmRδλλρ1== (1)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c w c c R R R U 21/1++= (3)图1b 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f f w f f f R R R R R U 2211/1++++= (4)如果假定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不大,则可认为f c f c R R R R 2211,==。

于是从式(4-4)减去式(3)得:cf f f U U R R 1121-=+ (5) 式(5)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

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

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q T T R R R U b c s c w c c /)(/1,121-=++= (6)q T T R R R R U b f s f f w c f /)(/1,121-=+++= (7)若在结垢过程中,q 、Tb 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f c R R 22=,则两式相减有:q T T R c s f s f /)(,1,1-= (8)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式中:f m ——单位面积上污垢沉积质量f δ——污垢沉积厚度c R 1——结垢前管外介质与管壁的对流换热热阻w R ——管壁的导热热阻c R 2——结垢前管壁与管内介质的对流换热热阻c U /1——结垢前总的传热热阻f U /1——结垢后总的传热热阻f R 1——结垢后管外介质与管壁外污垢的对流换热热阻1f R ——结垢后管壁外污垢的导热热阻2f R ——结垢后管壁内污垢的导热热阻f R 2——结垢后管壁内污垢与管内介质的对流换热热阻c s T ,1——结垢前外管壁温度fsT,1——仅管内结垢后外管壁温度bT——结垢前后管内表面温度q——热流密度:单位面积的截面内单位时间通过的热量1.4实验装置简介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我校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基于本实验装置,先后完成国家、东北电力公司、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奖,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部分实验工作。

图1.2 多功能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外形图本实验装置的模拟换热器是由恒温水浴作为热源加热实验管段(约2m),水浴温度由温控器、电加热管以及保温箱体构成。

水浴中平行放置两实验管,独自拥有补水箱和集水箱,构成两套独立的实验系统。

可以做平行样实验和对比实验。

为获取水处理药剂的效果、强化换热管的污垢特性、污垢状态下强化管的换热效果等等,管内流体一般为人工配制的易结垢的高硬度水或是含有固体微粒等致垢物质。

冷却水入出125834679101112220V口口1-恒温槽体;2-试验管段;3-试验管入口压力;4-管段入口温度测点;5-管壁温度测点;6-管段出口温度测点;7-试验管出口压力;8-流量测量;9-集水箱;10-循环水泵;11-补水箱;12-电加热管图1.3 实验装置流程图第2章被测参数及仪表选用2.1本设计需要检测和控制的主要参数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2、实验管壁温(20~80 ℃)以及水浴温度(20~80 ℃),3、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4、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流量范围0.5~4m3/h,5、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水柱2.2实验管流体进、出口温度测量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