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中国宏观政策
形势与政策 2015年经济形势
2015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工作任务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新的一年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首先,当前和未来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很可能压倒总量性。
稳增长,将不再追求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要关注如何应对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结构性矛盾。
其中有三个结构需要积极关注:一是地域上的结构性,如“一带一路”以及自贸区的发展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问题,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一段时间,将从“地产时代”走向“非地产时代”,资源应该如何控制和分配值得关注。
三是人口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的提升和技术的增长。
我国以速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动力来调整经济,以全球视野推进改革和开放。
其次,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方面,我国政府对宏观调控导向悄然改变。
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不振的背景下,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增速不跌破7%,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15年我国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此外,“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三)松紧适度更强调灵活性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还处于换挡时期,这从2014年11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中可以看到。
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
1 23.4 22.7 24.6 26.5 29.1 30.9 33.5 31.9 32.1 32.3 32.9 5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
2009-04
2009-02
5.8 4.9 4.1
2009-06
9.5 8.3
2012-02
23.5
2011-12
2012-10
2012-08
2012-06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2011-01 2011-02 2011-03 2011-04 2011-05 2011-06 2011-07 2011-08 2011-09 2011-10 2011-11 2011-12 2012-01 2012-02 2012-03 2012-04 2012-05 2012-06 2012-07 2012-08 2012-09 2012-10 2012-11 2012-12 2013-01 2013-02 2013-03 2013-04 2013-05 2013-06 2013-07 2013-08 2013-09 2013-10 2013-11 2013-12 2014-01 2014-02 2014-03 2014-04 16.50 17.80 18.10 11.90 11.90 11.90 12.80 12.40 13.20 13.80 13.50 14.00 15.10 13.30 13.40 14.80 14.90 14.90 13.50 13.30 13.10 13.30 13.90 13.40 13.70
2015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5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依旧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各国为了经济的平稳发展而采取相应宏观经济政策,而各国政策的不协调推出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事件频出。
如:欧洲、日本等大幅量宽政策导向等。
当前四季度首要问题是年内美国美联储是否宣布加息,因而世界资本流动问题对新兴经济带来的冲击隐患。
国内经济:从中国经济GDP增速调整结构进程看,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旧非常大,从国家政策预期和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在经历经济发热十年后的低位整理阶段,未来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预期,市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
前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预示着本年7%基本无法达到,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和降息降准等政策刺激效应衰减,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应该继续下调至6.5%附近。
物价方面:4季度CPI涨幅有望放缓,PPI通缩持续。
宏观调控:货币松、财政放、汇率稳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和被纳入SDR都需要需要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但目前国内经济衰退、物价通缩等要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又增加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所以未来GDP 增速将会继续被下调年内将仍存在2次降准可能。
大类资产展望:股市:随着去杠杆去泡沫进入尾声,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
在估值修复状态下配合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
短期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有结构性机会:十三五规划、新一轮微刺激计划、混改试点、军改、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
债市:下半年来债牛主要受股市牛熊切换资金流出和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差推动。
未来债牛的驱动力来自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降、经济基本面再下台阶等。
[宏观经济,中国,形势]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2015年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四)全球价格下行将给经济增加通缩风险(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当前不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更要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稳增长要致力于为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经济增长跌破底线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防止经济跌破底线和陷入通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15年应尽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各项改革,推进更好发挥各类企业积极性的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项经济增长要素相关的改革,使各项要素、各个主体能够释放新的活力来推动我国在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能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015年经济形势研判和宏观政策建议
“ 去产能化” 进程 。 “ 去产能化” 和“ 去泡沫化” 加剧了制造业 体制和政策条件下 , 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在微刺激政策作 和房地产业投资增幅的下滑, 并将影响今后经济增长 。
从 国际看 , 外部环境开始分化 , 对我国宏观调控形成 结构难调整 , 产 能过剩矛盾还将加剧 。2 0 1 0 年以来 , 我 国
挑战。尽管大宗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近期进口石油 、 粮食
等火宗商品有利 , 但1 廿 界经济通缩终将直接抑制中国的外 需增长 。特 别以下 两方面对 近期 中国外需带 来较大影 响。第一 , 在需求方面 , 发达经济体 I [ 勺 公其消费和私 人消
调, 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关注 的重要问题。
济发展活力 ; 二是强化民生和基础 设施建设 , 推进产业结 构凋整升级 , 打造经济升级版 ; 三是推出一系列战略音 曙 , 比如积极推 进新型城镇化 、 实施丝绸之路一路一带 、 推行 了稳增长 , 政府从 2 0 1 4 年下半年推出一系列微刺激政策, 特别是批复了一批重大投资项 目, 这些政策有可能为经济 增长托底。 入新常态 , 从过去持续高增长转向中高位增长 , 成为一种
2 0 1 0 年 社会 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同 比增长 l 8 4 %, 2 0 1 1 年1 7 l %,
2 0 1 2 年1 4 . 3 %, 2 0 1 3 年l 3 . 1 %; 2 0 1 4 年1 — 1 1 月份社会消费 品零售 券发行规模 , 用于保障住房 、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 贫困落后地区 总额 同比增 长 l 2%, 同 比回落 1 0 . 个百分 点。社会 消费增长率 交通设施 、 重大水利设施 、 节能环保 、 教育 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 回落 , 在结构上主要与高档餐饮 、 高档炳酒 、 高端酒店 、 高端奢 建 设 。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预判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预判近期,专家和机构纷纷对2015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作出分析和预测,我们摘编了其中的代表观点,供领导参考。
一、宏观经济或步入新常态攻坚期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明确信号,“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对新常态的理解。
任何经济体都难以长期保持高速“运动节奏”,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
社科院杨涛认为,新常态需摒弃“求大求强”与“数量规模说话”,更关注结构、功能、稳健,关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内涵与“小而美”。
清华大学张利宁认为,新常态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形成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
2015年或进入新常态攻坚期。
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认为,2015年将是我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新常态的四个典型特征将进一步持续,2014年出现的房地产市场周期性逆转等四大新变化还将进一步扩张,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冲击。
这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四大典型特征是:GDP增速逐季回落,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GDP 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状况良好;结构参数开始发生较大变化,结构大调整时代开启;前期刺激性政策后遗症依然严重。
——编者注二、对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判增长目标或下调。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结构转型仍在推进,政治局会议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业内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或将下调,为今后的改革留下更大空间。
中国银行曹远征认为,即使明年经济增速降到7%,也能够完成就业目标。
刘元春指出,从就业和增长的线性关系来看,一般认为只要经济的增速不低于6.9%,就能够保证中国每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水平。
——编者注投资增速或进一步放缓。
房地产下滑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拖累。
随着房地产在建面积进一步放缓、投资品和土地价格继续下滑,瑞银证券预计2015年房地产投资名义增速将降至6%左右,并拖累大宗商品消费。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题一:GDP增速下降是新常态,但短期因素改善,增长质量提高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虽然在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下行,但周期性因素会有改善。
两相抵消,2015年全年GDP增速相较2014年可能略有下降。
美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开始加息,美元会保持强势,而人民币(6.2117, -0.0023, -0.04%)对美元大幅走弱的概率极小,因此2015年强势人民币会影响我国出口。
但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伴随着国际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我国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讲必然受益,表现在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增加、企业因成本降低而利润空间扩大、居民因在能源上面节省支出从而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们认为2015年实际的投资增速或能有一定反弹。
最后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经历了2014年的较大幅度调整,基数已经降低,而过去几个月的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和降息等措施会在2015年发酵。
另外户籍和土地改革有望在2015年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有助于增加对大中型城市住房的需求。
主题二:低通胀引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由于强势美元,对我国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人民币升值空间极为有限。
考虑到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和防止资本外逃等因素,尽管美元或许继续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通缩风险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也很有限。
国际油价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每桶70美元的低价。
2015年我国没有通胀风险,通缩压力稍有显现。
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2.0%左右,生产者价格指数仍有下跌空间。
不过2015年CPI通胀上限仍可能维持在3.5%。
为给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没必要调低CPI通胀上限。
目前我国融资利率还是太高,政府在2015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调整货币政策。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
预计2015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
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2015年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二产10.8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但行业景气度差异较大。
一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十分困难。
资源类、重化工业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钢铁、水泥等产品产量明显下降,行业总体库存压力较大,仍处在调整探底发展阶段,要彻底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计算机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快于传统制造业。
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延续近两年高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三大需求趋于平衡发展,内部分化逐步凸显。
2015年以来,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三大需求趋向平衡发展。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4%,高于投资15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从三大需求内部看,分化逐步凸显,萧条与旺盛并存。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月度投资已现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制造业投资缓中趋稳。
(2016年)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主任 教授 程国有 电子信箱:qdcgy@
• • • •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 二、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支撑因素 三、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减弱因素 四、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政府政策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是经济增长平稳。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676708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增长6.9%。 分季度看, 一季度同比增长7.0%, 二季度增长7.0%, 三季度增长6.9%, 四季度增长6.8%。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 亿元,比上年增长3.9%; 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 亿元,增长6.0%; 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 亿元,增长8.3%。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 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 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 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 人口的16.1%;城镇常住人口 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 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为56.1%。
二、 2014年-2015年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因素(1.经济结构优化)
• 一是结构升级,GDP中 • 第三产业比重占到50.5%
• 比第二产业40.5%
• 高了10个百分点。 • 二是居民消费的结构升级 改善。这几年恩格尔系数 都在下降,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一、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情况(1.经济增长)
2015年经济形势及政策展望
2015年经济形势及政策展望2014-12-29 10:24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刘世锦、余斌等1269次点击:我要评论根据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新阶段均衡增长点有望逐步确立,明年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比较适宜。
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呈持续下行态势。
2014年,受房地产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对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足够定力,对以改革促转型展现出较大决心,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举措,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根据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新阶段均衡增长点有望逐步确立,明年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比较适宜。
宏观政策应顺势而为,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1.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
进入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
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受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速略有提高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
从供给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月降幅达2.1个百分点,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工程机械、发电量、化肥、原煤等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汽车、集成电路、钢铁、水泥等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同时,受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影响,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贷款需求收缩并存,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增速均出现回落。
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都呈下降态势,供给侧降幅超过需求侧。
2.房地产转折性变化是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房达到1套左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往往达到峰值。
2013年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达到1套,住房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
根据我中心测算,在2013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峰值后,从2014年开始逐步下降。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
2015中国宏观经济大事记盘点央行正式调整存贷口径同业存准率暂为零昨日(1月15日),央行正式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宣布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全文阅读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外贸发展格局发生转变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这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业内人士表示,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赖出口、引资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全文阅读央行再释宽松信号时隔一年重启逆回购在全球一片降息潮中,央行也在公开市场打破“沉寂”,于昨日重启时隔1年的7天期逆回购,结合新年加码续作的3月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短期结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释放出春节前维稳资金面的宽松信号。
全文阅读2015年一号文件发布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全文阅读央行两年半以来首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6000亿中国人民银行4日公布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1.国民经济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GDP为676708亿元,同比增加6.9%。
图表12013-2015年中国GDP变化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农业生产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同比增长2.4%。
其中夏粮产量为14112万吨,同比增加3.3%;早稻产量3369万吨,同比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同比增加2.3%。
图表22010-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3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占比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工业生产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
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
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
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
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4.固定资产投资随著经济放缓,2013-201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也逐步回落,名义增速依次为19.6%、15.7%和10.0%。
2013-2015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9%,比全部投资年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8.5%,比全部投资年均增速高3.5个百分点。
但高耗能行业投资年均增9.9%,比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低2.6个百分点。
2015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十大表现
2015上半年宏观经济的十大表现2015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中国新常态攻坚期的基本逻辑,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在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出现超预期的变化,并呈现出以下10大新现象和新特征。
1、GDP增速在总体持续回落中出现部分区域塌方式的下滑。
虽然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值得注意的是,1)名义GDP下滑较大,仅为5.8%和5.6%,在近5年里,首次低于实际GDP增速;2)东北和西部部分区域出现塌方式的下滑,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
2、在投资下滑的引领下,三大需求同时回落。
总需求呈现加速回落的态势,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3、在第二产业的引领下,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领域的萧条已步入新的阶段。
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虽然工业在第二季度有所反弹,但依然呈现底部运行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
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5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了5.2个百分点。
这种变化充分说明工业领域持续萧条已经步入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风险全面释放的窗口期以及经济增速筑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中国经济在疲软中开始孕育新的生机,在艰难期之中曙光已现,在不断探底的进程中开始铸造下一轮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4、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整体通缩的压力大幅度上扬,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
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连续39个月为负,同比下滑幅度不断扩大;二是进出口价格指数持续低迷,进口价格指数已持续37个月为负,而出口价格指数也持续在0水平附近波动40个月。
三是CPI持续回落,进入“1”时代,远远低于目标价格水平,改变了过去2011-2013年期间“GDP增速回落但CPI增速稳定”的运行模式,这表明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在强化;四是与整体宏观经济更为密切的GDP平减指数持续为负,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开始步入整体性“低迷时代”。
2015宽松货币政策
2015:货币宽松的条件已成熟12月6日,一向关注国际新闻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同学突然在微博上问我经济会怎么样?140个字显然说不清,只是简单应付了几个字:看领导。
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重要的数据,从数据上看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是具备的。
问题是,央行决定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不仅仅是简单的依据CPI数据,一般讲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央行依据哪些数据决定货币政策呢?主要是现行指标和决定物价走向的指标,比如国际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铁矿石价格、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国内经济形势等。
简言之,这些指标佐证了央行实施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成熟。
影响货币政策的直观条件决定经济走向的宏观政策主要有两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一向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尤其在经济下滑期间,降低企业税费让企业休养生息,降低个人所得税让居民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并为此写了很多文章,结果不尽人意。
一位退休的部级财经高官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我们的财政政策从来没有真正积极过。
而投行经济学家梁红最近证实,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其实也是企业和居民承担的。
她是从政府和企业、居民负债率增减角度证实的。
看来,在当下,财政方面收税动力很足很强劲,减税很难。
所谓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财政出政策企业和居民买单而已。
本人也不是研究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只是一个货币政策观察者。
既然财政政策基本靠不住,那只有看货币政策了,其实,中国经济的增长大多数情况下依靠的还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分三种:宽松、从紧和中性。
各自表示又有很多种,宽松的表述就有相对宽松、宽松、积极等;从紧又有适度从紧、从紧、调控,曾有过极端的说法如收缩银根,现在不用了;中性的表述有稳健等。
2015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将由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定调,不过,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为这次会议定下的基调是“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个人觉得,财政政策无论怎么积极就那么回事,正如上述那位财经高官说过的,从来没积极过,何谈奢求?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点意思,尽管提法不止一次,这为央行根据国内外各种形势决定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可紧可松。
2003年——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
2010年:2010年宏观调控的思路大致可以描述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1)支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2)重点培育民间投资的增长(3)积极稳定进出口贸易增长(4)加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5)坚持就业目标优先的政策导向(6)建立健全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机制(7)保持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2011年: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挑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治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1)扩大内需政策。
财政政策应该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货币政策要兼顾管理通胀预期和支持经济增长。
(2)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2年:201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是要以稳定为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财政政策更多关注民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推进结构性减税,集中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问题。
三是在扩大消费需求、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特别是加强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此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出口的稳定增长,以及拖动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改革。
另外中央还将出台有关的综合性政策,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
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新常态和国际形式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经济新常态1、中高速。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2012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2年开始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预测中高速增长将是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常态特征。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 走势及未来GDP 走势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虽然经济速度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形势的整体下行。
图2 2010-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趋势图0.020.040.060.080.10.120.140.16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 1999 20022005 2008 2011 2013 2016 2019真实GDPGDP 增长率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
表1 部分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换挡”情况统计表数据来源:各国家和地区统计局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因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虽然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但是局部发展良好。
2、优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
“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 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
图3 1978-2014年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趋势变化折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 的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中国宏观政策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该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执行,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这标志着中国酝酿了22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合作重点: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
2015年4月20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同步挂牌广东自贸区将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天津自贸区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
而对台合作是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特色。
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表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推进改革。
意见部署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探索并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发文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网络速率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较低,人均网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仍然较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提升服务水平。
2015年6月20日——国办发文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合理增加进口,扩大国内消费,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有利于增加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快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2015年6月26日——银监会出台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不断提高银行业市场准入透明度,加强对各地民营银行发起设立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7月24日——国办提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7条意见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
要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5年8月2日——国办印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
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发文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金目前只在境内投资,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各地养老基金结余额,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有序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
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成为促进消费的新途径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2015年10月9日——国务院发文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对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将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根据《意见》,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今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议稿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
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
第一部分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二部分讲“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并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
第四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
第五部分讲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6个方面展开。
第六部分讲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6个方面展开。
第七部分讲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8个方面展开。
第八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
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促进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8天内又分别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APEC会议上三次提到“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包括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化解房地产库存和金融风险,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供给侧改革”将让“投资、消费、出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更智能,让“五位一体”发展理念更优化,也将让社会治理体系分工细化、明确、高效。
此外,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提到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思想。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正是“供给侧改革”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对明年经济工作的统筹布局,其中,产业优化重组、户籍制度改革、房地产去库存、降低社会保险费、电费降价等将倍受关注。
不难看出,“五大任务”对接的正是“十三五规划”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目标。
2015年11月22日——国务院: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效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的总体部署。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
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哈尔滨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
2015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草案对具体授权事项进行了规定,提出注册机关、审核要求、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机构职责以及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和处罚执法等具体事项,由国务院作出安排,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授权决定的实施期限为2年。
此外,草案还要求,国务院在授权决定实施期间,要加强对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证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认真总结经验,及时提出修改完善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建议。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