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势力的复兴和扩张汇总

合集下载

宗族组织复兴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

宗族组织复兴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逐步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正式控制是从村 级收缩到乡镇一级,村实行村民自治,导致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减弱,近乎消失殆尽的宗族组织在农村社会复兴。 其对村 庄权威、村民自治、乡村治安秩序以及乡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秩序都得到较好的调解与整合功能,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存在着负 功能。 因此,我们应当一方面好好利用宗族组织的正功能,另一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消解其负功能。
一、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宗族组织复兴的表现 宗族组织群体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社会组织形式,自 有它存在的政治、经济和其文化背景。1949 年之后政府采取 很多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压制了农村的宗族活动开展, 但触 动不了宗法制度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中的深厚地位,因 此, 虽然在将近三十年时间中宗族与宗法关系的影响似乎 接近消失,但是实际上在农村中它们的根基却依然存在,并 以隐蔽的形式长期发挥着作用。 ”[2]因此,一旦国家政治权力 在农村社会削弱, 即便没有外力的推动宗族组织也必然会 走向复兴。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农村改革的实行,一些地方 的宗族活动逐渐频繁,宗族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 其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宗族活动的兴起 闽南乡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甚至更早,就出现了 维修祖坟、重修宗祠等宗族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 许多地方的祠堂的祭器以及金字匾额都受到严重破坏,宗 祠也被推倒或改作他用了。 由此看出,宗族组织的复兴可以 通过修宗祠、祭祖以及修祖坟等宗族活动的兴起得以显现。 (二)宗族组织的重建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国家权力从村落社 区撤离,宗族组织在某些程度上获得了再生的空间。 肖唐镖 在 1993、1994 年两次组织的调查结果 显 示 ,江 西 已 修 宗 谱 、 建祠堂的姓次分别占调查姓次总数的 71.1%和 61.7%。 1996 年再次调查结果显示,19 个乡镇累计 418 个姓次己修族谱、 建宗祠的各达 59.8%和 59.6%[3]。 (三)宗族功能的凸显

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族组织普遍化:宋代以来,宗族组织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宗族是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以族长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组织。

宗族组织通过建立族规、族谱等方式,强化了对家庭及其成员的控制。

同时,宗族组织也对宗族内的婚丧嫁娶、老弱病残等有所照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2. 宗族势力扩张: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宗族势力也不断扩张。

一些大的宗族通过购置田产、建立祠堂等方式,逐渐成为地方上的豪门大族。

这些豪门大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宗族与政权关系密切:宋代以来,宗族与政权关系密切。

一方面,宗族势力逐渐渗透到地方政权中,一些豪门大族通过科举、买官等方式进入官场,成为地方官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政权也通过宗族组织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宗族组织成为政权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

4. 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宋代以来,宗族文化逐渐成为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孝道、家族团结、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在基层治理中,宗族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宗族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总之,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宗族组织的普遍化、宗族势力的扩张、宗族与政权关系密切以及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这些特点对于宋代以后的中国基层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谈宗族复兴

也谈宗族复兴

也谈宗族复兴本文分析了当代农村复兴宗族的现代性;论证了复兴宗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并对利用宗族力量促进乡村建设提出建议:组织、发展互助合作式的集体经济;维护乡村秩序,在乡村治理中充当重要角色;维护村民的公共利益,发展村内公共事务。

标签:宗族;新宗族;现代性;宗族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宗族遭到了全面的批判和取缔,一时之间,农村的宗族势力似乎全然消失。

到了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踏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集体合作社式的生产方式完全被打破,家庭再次成为生产的独立主体,被推到了生产的前沿。

在此大环境下宗族观念再次抬头,以家庭联合为形式的宗族复兴活动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热热闹闹的上演了。

宗族的“回潮”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诸多学者纷纷立说评述“宗族力量”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不良影响。

然而笔者认为,宗族在经历了中国2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后,已经与传统的宗族大不相同。

现阶段在中国农村复兴的是传统宗族的变种,是农民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创新了的宗族,是一种能够容纳现代化持续变迁问题与要求的较有弹性的制度形态,是一种带有鲜明现代化特色的“新宗族”,并在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内核,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宗族经历了一段全面消溃的时代,使得千年的宗族历史出现了断层,人们的宗族观念淡化,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了人们的宗族观念,因此当80年代农村的宗族热闹登台时新宗族已不同于传统宗族,其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新宗族的宗法性减弱。

传统宗族作为一种封建社会产物,鲜明的特点是在其宗法性,宗族内往往是宗法大于国法。

而新宗族则是在中国乡村的民主化进程中,伴随着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复兴的,宗族的成员尤其是年轻的宗族成员受到的是现代化教育,增长了见识,形成自己的行事准则,加强了法律意识,宗族中所谓的族规、族训效力锐减,宗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寇翔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5)00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农村现代化的进行,在当今中国的乡土社会,宗族已出现变体,现在的宗族与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在规模及影响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别.其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理性地分析其复兴的原因,全面了解它在农村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宗族资源来进行乡村治理.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寇翔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列部,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4
【相关文献】
1.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法学考察 [J], 于君刚
2.宗族势力对城乡结合部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基于对 S 省 W 村的调研[J], 王正攀;杨伟伟
3.合村并组背景下的宗族势力与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J], 周成军
4.转型期农村宗族势力复兴原因探析 [J], 田玉麒
5.宗族势力依然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吗?
——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 [J], 韩刘璐;王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朝的家族与宗族制度

元朝的家族与宗族制度

元朝的家族与宗族制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和统治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元朝的统治下,家族与宗族制度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的起源、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的起源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草原部落社会。

在蒙古草原,各个部落以家族集体为基本单位,由于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地域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系统。

随着成员的增多,家族逐渐形成宗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部落社会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成吉思汗在征服大部分草原部落后,将蒙古草原的家族宗族制度引入了政治管理中。

他成立了大汗府和四大部落,每个部落由一个家族担任领导,构成了元朝的政治和军事体系。

二、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的特点1. 家族血脉至上: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强调血脉的纽带作用,对家族成员的权益和责任进行约束和保护。

家族内部的事务由家长和族长负责,族内成员必须服从家族的决策和安排。

2. 宗族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元朝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家族和宗族的领导人手中。

家族和宗族的首领在政治决策、财富分配和军事指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3. 宗族的继承和扩张:元朝的家族与宗族制度注重继承和扩张,发展势力范围,争夺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家族的继承通常按照长子继承制度,确保家族的延续和稳定。

4. 宗族的社会功能:元朝的家族与宗族制度在社会管理、经济协作、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宗族通过家族会议和家族规约等形式,管理族内事务、维护家族利益,并通过互助合作形成经济和文化的网络。

三、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的影响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对于社会稳定和政府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宗族的血脉关系和内部纪律有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然而,元朝家族与宗族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它加强了血缘关系的纽带,容易导致权力的集中和大规模的家族利益之争。

宗族势力

宗族势力

宗族势力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形成的同一父系的封建家族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宗族势力作为一种反动的封建势力被逐步取缔和清除。

但是,从80年代以来,已沉寂多年的宗族势力在我国广大农村又死灰复燃,并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多视角探寻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寻求相应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国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而这漫长的封建统治,实际上是靠种种宗法关系在维系着的,宗法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而宗法制又以宗族制为核心。

在封建制度下,统治者以政权控制社会政治,以族权控制社会基础。

宗族是仅次于社会行政组织的社会集团,它作为封建国家的细胞和社会基础,对维护封建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封建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宗族制,使宗族成为地方的组织力量,发挥着控制地方的社会功能。

可以说,一部中国封建统治史,就是一部宗法制度发展的历史。

自20世纪初期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宗法制度,到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宗法制度作为旧制度的统治基础被彻底摧毁。

在此后的30年间,经过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宗族势力的政治、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又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控制、长期的阶级斗争氛围,尤其是“文革”期间阶级斗争扩大化,使得农村宗族活动趋于消失。

然而,宗法制度毕竟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宗法观念、宗族意识代代相承,已经根深蒂固地沉淀在人们的头脑中,渗入民族文化的骨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

它不可能像有形的宗族文化,如宗族礼仪、族谱、宗祠等那样容易消失,经过长期蛰伏,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就会重新凸现,并通过旧有的宗族资源如族谱、旧宗族的骨干人员等,得到发展。

如果说宗法观念是农村宗族势力重新抬头的历史文化渊源的话,那么,自然村落中的聚族而居则是其古今未变的地理环境基础。

我国从古代到近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使农民与外部世界长期隔绝,人口迁徙流动极少,同一村落基本是同一祖先。

现代宗族变迁及其复兴原因

现代宗族变迁及其复兴原因

现代宗族变迁及其复兴原因杨永伟1 王耀强2【摘要】改革开放后,宗族组织快速复兴,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宗族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宗族的发展,会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的障碍,但是这无助于解释宗族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和现代化浪潮后依然方兴未艾的问题。

抛开传统研究视角,探讨宗族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2【关键词】宗族;现代化;血缘关系中国农村宗族问题,是20世纪末以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的论题是:宗族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的,即宗族自身的现代性问题。

一、宗族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随着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之前被定义为封建糟粕并被全面打压的宗族得以复兴。

以华北地区A村宗族的发展为例,可以见出宗族在演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虽然血缘关系仍是构成宗族组织的基础,但它已经不是构成宗族内部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依据。

在A村,孙姓主要决策人的选择中,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条件的好与坏;而在杨姓家族中,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政治资源的多寡,正是由于杨姓宗族中有人在市里担任领导职务,所以该人的兄长自然而然成为该族的主要决策人。

在A村里,孙、杨两族的主要决策人并不是该族中辈分最高的,但由于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外部资源,他们才能成为两族的代表人物。

另一方面,血缘关系内涵的变化,还表现在各族族谱的修订中,A村有杨、张、孙、李四大姓,上世纪,四大族对族人入谱有相对一致的规定:只准本族内部的男性成员入谱,本族内的女性成员和领养成员不能入谱。

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1986年,杨姓宗族率先对这一规定做出了修改,规定:不仅本族内的杨姓男孩可以入谱,杨姓女孩也可以编入家谱;对于本族家庭收养的孩子,只要孩子随本族姓氏,可以缴纳一部分费用后编入族谱。

这种修改意义重大,它在进一步削弱宗族组织封闭性的同时,也为宗族组织向现代意义上功能性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宗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参与路径研究

宗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参与路径研究

2019年11月Nov.2019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OF KARAMAY 第9卷第6期Vol.9No.6宗族组织作为参与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宗族的概念,吕思勉从宗、族的概念入手,详细论述了姓氏、大小宗、族长与族产、谱牒、祭祀、合族而居等问题,为后世研究宗族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宏明则从人类学角度指出宗族就是在国家行政划分的框架下,由一群无论有无血缘关系的人建构的一个父系继嗣群体。

[1]30从前人的著述中可以发现,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指强调源自同一祖先、生活在同一地域、通过血缘和地缘关系的蔓延和扩张,并拥有共同利益、统一文化和社会认同的包括小家族到大宗族的自治组织。

宗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具有相当全面的社会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于宗族组织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褒贬不一。

一部分学者以“宗族威胁论”看待宗族组织的复兴,如马俊军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家族化”问题严重,具体表现在“换届选举,拉帮结派;发展党员,近亲繁殖;村务管理,圈子掌控;集体经济,家族谋利;组织生活,严重虚化;村官监督,软弱乏力”[2]85。

一些学者保持中立态度,如寇翔指出,宗族势力在乡村社会中的复兴既有与现代文明不相符的消极作用,也有保持文化传统、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需要辩证看待。

[3]23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宗族组织在当代乡村治理中依然有其存在的积极价*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农村现代化中的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18BXSXJ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5-28作者简介:夏苗苗,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社区治理。

摘要: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功能显著。

文章认为在实现乡村振兴、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背景下,宗族组织能够填补基层自治的“管理真空”,增强宗族认同与情感归属,弘扬传统文化,实现道德教化,乡贤的回归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智力与资金支持。

《乡土中国》第6章《宗族》精读提纲(教师版)

《乡土中国》第6章《宗族》精读提纲(教师版)

《乡土中国》第6章《宗族》精读提纲
(教师版)
1. 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制度及其特点。

宗族在中国乡土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社会秩序和群体凝聚有着深远影响。

2. 宗族的定义与组织形式
- 宗族是指以共同祖先为依据,由一群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 宗族的组织形式常常是以家族为基础,逐渐扩展为宗族。

3. 宗族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 宗族作为一种血缘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 宗族可以提供社会保障与支持,形成一个庇护的群体。

- 宗族还承担着公共事务管理、冲突调解、资源分配等功能。

4. 宗族关系与等级制度
- 宗族内的血缘关系至关重要,常以族谱或家谱记录并传承。

- 宗族内存在着等级制度,通常由族长或家长负责管理。

5. 宗族的传承与变迁
- 宗族的传承主要通过制实现,辈分相继承续。

- 宗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变迁,如城市化、个人主义观念的兴起等。

6. 宗族制度的评价与思考
- 宗族制度在中国传统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与稳定。

- 然而,宗族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排他性较强等。

以上为《乡土中国》第6章《宗族》精读提纲的教师版。

通过对宗族制度的深入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与文化背景。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

写南方宗族势力强的原因的书南方宗族势力强大背后的原因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宗族势力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强大的。

这些宗族通常由同一个血统的人组成,世代相传,凝聚着共同的血脉纽带和利益关系。

南方宗族势力强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历史因素是南方宗族势力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地区历史上多为农耕社会,封建制度的繁荣给了宗族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封建社会的阶级体系中,宗族在地方治理和资源分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宗族拥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通过亲族关系和共同的血缘纽带形成了一种稳固的地方势力,进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地理环境也对南方宗族势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方地区以丘陵、山地和水网交织的地形特点著称,这些地形使得南方地区多山水之间的孤立性较高。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形成了“山高皇帝远”的局面,地方官员难以有效监管这些偏远地区,而宗族往往在这些地方扮演着地方大哥的角色,有着更直接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

此外,南方气候湿润,适合农作物生长,使得南方人口相对较多,而宗族组织能有效地解决社会关系、资源分配和冲突处理等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南方宗族势力强大还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以渔猎和农耕为主要经济活动,而宗族因着掌握着这些资源,往往成为土地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的主导者。

近代以来,南方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宗族拥有着丰富的土地和财富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进而通过经济实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与势力。

综上所述,南方宗族势力强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南方宗族势力强大的格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明进步,宗族势力的传统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新一代的宗族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向新的发展路径。

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法学考察

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法学考察

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法学考察[摘要] 历经几千年之久的宗族势力自近代以来走入低谷,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宗族势力在一些农村地区逐渐复兴。

宗族势力对农村法治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中国法治和农村现代化产生的影响有利亦有弊。

如何尽可能化解这种弊端则需要从法治入手,采用以引导为主的方法,用现代性理念对宗族势力进行有益的改造,实现农村的民主化、现代化和法治化。

[关键词] 宗族势力复兴原因法治引导宗族是指始于族祖的男性血缘延续世系,形似树状结构的父系单系亲属集团。

宗族制度则是指以宗族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

宗族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过去的几千年中在社会制度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历代王朝莫不以此为基础建立统治秩序,并借此维护其统治。

民国以降,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深刻变化,宗族制度才开始逐步弱化以至走向解体。

1949年以后,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更是基本摧毁了宗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土壤。

伴随着土地收归国有,国家权力深入到农村,建立了较完备的村一级组织,特别是农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剧烈的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斗争破坏了农村宗族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生存环境,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程度,宗族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在当下中国已不复存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出现宗族势力重新活动,近半个世纪已经淡忘宗族势力的中国农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宗族成员集会、修建祠堂、祭拜祖先、续修或重写家谱等现象,其中势力较大之宗族甚至能够影响当地公共事务。

宗族势力复兴不仅是当今农村比较引人瞩目的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给中国农村的民主化、现代化和法治化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一.宗族势力复兴的原因1.农民对宗族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宗族及其相关思想、观念(毋论其价值)是以“文化”的形式存于中国人尤其是农民之心的。

宗法思想、宗族观念做为宗族及宗族文化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中国农村宗族活动的兴起与对策

中国农村宗族活动的兴起与对策

中国农村宗族活动的兴起与对策
蒋慕东;薛建明
【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4)004
【摘要】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呈迅速蔓延趋势,成为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现象,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影响,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切.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蒋慕东;薛建明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南京,210095;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12
【相关文献】
1.宗族活动中宗族精英行为策略研究——以皖南H村为例 [J], 章芳
2.封建迷信、封建宗族活动的新特点及治理对策 [J], 叶长贵
3.当代中国农村汉族宗族复兴原因探析——以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为例 [J], 陈兴贵
4.宗族文化力量的嵌入:村庄共同体的再建研究——以山东L村张氏宗族修谱立碑
活动为例 [J], 张进宝
5.农村社区中宗族势力再度兴起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J], 邵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宗族是一个由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许多功能,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宗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宗族是一个经济单位,它们通过共同劳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

宗族成员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经营土地,养活家庭。

宗族还可以通过联姻来扩大家族势力,并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其次,宗族在社会秩序和法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宗族内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地位和责任,宗族成员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宗族内部设置了一系列规则和约束,建立了自己的法律和秩序体系。

宗族通过自己的法律制度进行纠纷解决和刑事制裁,维护族群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此外,宗族也在政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宗族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宗族作为一个团体代表,可以通过扩大联盟和争取盟友来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

宗族也可以通过内部的选举或继承制度来确定族长或族长家族的领导地位,并参与或影响政治决策。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宗族的功能和地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宗族的经济功能逐渐减弱,被其他经济组织所取代。

宗族的法律和政治功能也逐渐被现代国家的法律和政治体系所取代。

宗族内部的权威和地位也随之逐渐减弱,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然而,尽管宗族在功能和地位上发生了变化,但它仍然在一些社会中保留着一定的意义。

例如,在一些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宗族仍然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宗族在这些地区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功能,并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宗族是一个由血缘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多种功能。

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法律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宗族的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但在一些社会中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结构与新功能——基于海口府城的田野调查

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结构与新功能——基于海口府城的田野调查

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结构与新功能—基于海口府城的田野调查—刘仕刚摘要:为了弄清楚传统宗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遭遇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口府城地区各种传统宗族活动如祭始祖、修族谱、建徇堂等的考察,来探讨复兴宗族的新结构与新功能。

本文认为,始祖墓祭应当被视为是当代宗族复兴的另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起点。

在宗族组织重建过程中,原有的宗族组织结构已由宗族血缘团体扩展为同姓团体,而且内部成员行动逻辑也出现精英与一般大众的分化。

在修谱过程中,长辈与晩辈的修谱动机也出现“公”与“私”的分化,而且新修族谱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点。

在徇堂修缮过程中,徇堂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的整合,即外联作用的拓展与内聚性作用的弱化。

最后,本文考察了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功能:一是推动民间社会自我开展资源配置;二是增强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关键词:宗族;复兴;新结构;新功能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虫文章编号=1(X)3-6614(2020)01-CO38-33作者刘仕刚,男,湖北荆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讲师(湖北宜昌443002)一、研究缘起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中国社会的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支配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发展与建设的原则。

中国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宗法文化所沉淀下来的心理特质参与甚至主导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族曾一度消失或隐匿于现代性文化之中,在沉寂了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结构与新功能近半个世纪后,又重新由潜伏的状态走向公开,从被压迫与打压的历史后台走向发扬光大的现实前台。

⑴在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地区如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各种传统宗族活动如祭始祖、修族谱、建祠堂等日益繁盛,学界将这些活动称之为“宗族复兴”。

宗族势力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概况

宗族势力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概况

宗族势力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概况(2008-09-22 17:52:59)(一)宗族的概念及功能宗族又称家族,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利益群体。

宗族在农村社会中,以血缘为纽带,利用祠堂、家谱、族规族训等传统习俗的力量,发挥着动员族内社会力量的组织功能、处理族内纠纷的协调功能、统一族内思想的教育功能、张扬族内习俗的文化功能。

但是,宗族这些功能发挥的充分与否?对社会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取决于宗族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是否系统化、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与国家政权融合深度、政府社会控制能力的强弱化[4],一般来说,宗族内部自我约束能力强,农村现代化程度高,与政权融合教深而且政府社会控制能力强的地方,宗族的社会影响比较良性。

上述四个因素中,国家政权对宗族的认同与否起着关键作用,中国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利用宗族实行其在农村的统治的。

反之,国家政权在意识形态上“不认同”宗族观念,政策上限制宗族组织和宗族势力,宗族组织就会转入地下,其活动的隐蔽性就更强,也更容易显现出其负面效应。

(二)宗族势力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概况任何现存的制度必然是历史博弈的结果,并必然的影响着下一阶段博弈的进行,甚至博弈规则的改变。

因此我们在讨论我国当前村民自治制度与宗族势力的冲突现状之前有必要对我国以前乡村治理状况予以回顾。

1、xx以前的乡村治理:乡村“相对自治”到“国家经纪”。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直以来贯彻“皇权不下乡”的政策,政府主要通过乡土社会中的乡绅、望族等精英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控制农村,乡绅、望族等控制乡土社会主要是以宗族门规、礼教、道德等手段。

以家族为中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自然村是传统中国最为显著的居住特点,而作为家族社会的代言人--乡绅阶层的存在,则为皇权和族权之间提供了缓冲--他们一方面是皇权的维护者,一方面也是乡村经济利益的保护性力量。

这样“皇权”与“族权”的一致或对峙也就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的治乱更替。

而19世纪中期以后,这两种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了。

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其消解

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其消解

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其消解王久高
【期刊名称】《探索》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宗族家族是村落社会里固有的组织纽带.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承包政策以及社会教育文化相对落后,促使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宗族家族势力的复活使得宗族家族势力渗透进村级党组织,或者借用村委会冲击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并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有着许多消极影响,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王久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2
【相关文献】
1.浅谈农村宗族势力蔓延与扩张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J], 黄睿
2.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J], 张流;黄睿
3.村民流出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及其消解 [J], 王久高;汪云生
4.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对福清市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J], 周挺
5.宗族家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与建议 [J], 谭礼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族势力的复兴和扩张盖古之所谓宗法者,有百世不迁之大宗,有五世则迁之小宗。

“君子论氏族者不在乎世禄之夸荣,而在世德之继美。

”今日祖宗泯灭者,欲反本归宗亦成梦寐也。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危害及控制对策摘要:宗族势力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因此,探析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分析其造成的危害,寻求相应的控制对策,对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农村现代化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农村;宗族势力;原因;对策参考文献:[1]张德志.农村宗族势力抬头原因探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买文兰.中国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3).[3]余红.中国农村宗族势力为什么能够复活[J].南昌大学学报,1996,(3)[4]黄助海.遏制宗族势力蔓延扩张[J].乡镇论坛,1995,(6).[5]陈保亮.宗族势力活动: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J].学习论坛,1997,(7).农村宗族现象的复兴及其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村民自治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在实现村民自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消除传统宗族文化的影响,使村民自治建设走上健康之路。

一、宗族观念的复萌及其危害中国宗族文化传统极深。

族权被毛泽东称作是束缚我国农民的四大绳索之一。

解放后,经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宗族势力被视为封建残余已被基本清除,宗族现象暂时消隐。

然而,这种消隐是以牺牲农村村民自治为代价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农村基层政治实行村民自治政策。

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80年代中后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得以制定。

这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却也带来宗族活动的复萌。

宗族的复萌最初表现为传统习俗、礼节的复兴;在宗族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则发展到成立宗族组织,颁布所谓的“族规”。

前一种形式较为普遍,如重续族谱,维修、扩建、重建宗祠,家族联谊,祭祖等。

后一种情况虽较为少见,但影响极为恶劣。

它使农村基层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甚至还同地方政府严重对抗,如“黎村事件”。

这警示我们对宗族复萌的现象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宗族现象带有严重的封建性,其复萌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宗族的复萌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在某些落后地区,宗族现象对其村民自治构成了严重威胁,绝不可等闲视之。

二、宗族观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的乡村基层政治建设的发展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整合型,经济与村民自治建设良性发展;二是组织协调型,管理有效,秩序稳定;三是管理瘫痪型,调控严重失灵,社会秩序极为混乱。

而宗族势力的扩张大多出现在第三种类型中,并给村民自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基层政治的根本是基层的直接民主选举。

宗族的复萌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民主选举。

在宗族观念深厚的农村,整个选举过程都笼罩在宗族势力之下。

本家观念使选民常是从本族利益出发,投本家一票,使“外姓人”落选,或是根本得不到提名。

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影响了民主选举的正常进行。

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

而宗族势力复萌则对民主管理造成了冲击:村干部、尤其是靠家族势力当选的干部,其管理行为容易发生偏差而过多地考虑本族人的利益。

这导致了村委会的管理出现不公,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一些农村事务的处理权可能会由有较高声望和地位的族长来行使,这不但使村委会的职能弱化,而且会造成偏袒,形成不公。

这些非理性弊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自我管理。

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同外界的接触更广泛,需要的帮助也更多。

这对村委会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宗族观念的影响下,这种服务会因过多地照顾到本宗族的利益而使服务的性质发生错位。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的自我服务能力。

宗族观念还影响到农村的文化生活。

本来就不是十分活跃的农村文化生活在宗族观念的影响下逐渐被所谓的“宗族联谊”、“家族大会”所取代。

殡葬仪式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的自我教育能力。

宗族观念在村民民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顺利进行,只有消除这些影响村民自治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宗族复萌现象要综合治理在我国,宗族观念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传统。

缺乏经济交流,地域观念强烈,生产封闭落后是宗族观念滋生的土壤。

所以单靠政治运动是无法消除的。

而且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打破农村的上述落后状况,这给宗族的复萌提供了温床。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全国市场的形成和统一、加强经济联系,才能彻底破坏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支撑。

尤其是在宗族势力较强的地区,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支撑,严厉打击形成割据、对抗政府的地方宗族势力,才会使村民自治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然而,国家的干预应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国家不能借口宗族势力会影响村民自治而对民主选举进行干涉。

国家政权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并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民自治才会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村民民主、法制观念。

宗族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凭借家族人数上的优势对少数人的权利构成侵害。

村民自治的直接选举很容易为占多数的宗族势力所利用。

对于这种问题就要诉诸法律,通过法律可以抵制“多数人的暴政”。

只有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增强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才会使广大农民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宗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宗族复萌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复萌。

因此,只有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从深层次上清除宗族传统观念。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村民“公民-国家”观念的培养,村民自我教育的加强,都会对宗族观念的清除起到良好的作用。

宗族观念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传统,因此,要消除其消极影响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

只有这样,才会为村民自治扫平道路,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正确引导宗族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等一切力量,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

宗族力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传统力量,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现阶段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宗族势力还不具备彻底消亡的条件。

正视宗族力量的客观存在,积极加以引导,扬利弃弊,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农村宗族势力呈现的特点宗族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民族,从家庭发展到宗族,跟生产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历史以来,宗族就一直是经济社会不容忽视的力量,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宗族势力基础的广泛性。

我国家族文化根深蒂固,宗族观念源远流长。

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宗族势力的雏形。

封建社会时期,这种以同姓同宗利益为核心的宗族观念得到了丰富和延续,并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的显性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宗族观念被弱化,力量日趋式微。

1980年代,农村体制改革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带来宗族力量逐步复兴。

宗族势力作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跨历史时空、跨地区界限、跨社会阶层、跨行业组织的广泛力量,在祭祀祖先、排辈立传、振奋族威、维护本族利益等各个方面,频繁活动,在农村具有普遍存在的广泛性。

二是农村宗族势力组织的严密性。

目前,农村宗族势力仍然有蔓延和扩张的趋势,少数宗族主持宗族活动的人员文化程度较高,多为地方有影响的“能人”,甚至逐渐成为有实力与农村基层组织相抗衡的社会组织。

大部分宗族选出了族长、房长、户长等宗族大小头目,分管各项事宜,订有严密族规,规定了宗族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详细的宗族活动计划,并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网络。

如邵阳市新宁县一渡水镇李姓宗族,选出辈分较高的“泽”字辈做族长,各分房的长辈做房长、户长,在修谱过程中,建立了老、中、青编委班子,设立了财经、联络、印刷等管理小组,并对族内以后的活动做了安排。

三是农村宗族势力活动的多样性。

主要的活动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修族谱。

续修断开的族谱,有的宗族在族谱完成之后,还想方设法联合别处的同姓氏族,修订总族谱,把一些挂不上名号,理不清支脉的同姓氏族“收族”。

第二,清明祭祀。

在传统的清明节期间,组织本族人员为祖宗扫墓、祭祀。

近年来,此风愈演愈烈,由此闹出许多械斗事件,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邵阳市新宁共发生此类案件46起。

第三,维护族人利益。

在同姓相对集中的一些村组,组织族人巡查,保护族人利益,防止偷、扒、盗、抢,同时向族人灌输宗族观念。

第四,济困资贫,兴办公益。

族人出现困难时,族长会动员全族人出钱出力,予以帮助。

另外,采取募捐集资方式开展公益事业。

一些宗族对此形成了许多规定,如金石镇渡潭村唐姓,限定60岁的老人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等。

马头桥乡蒋剑锋父子已累计出资1000多万元支持家乡的修桥修路、建学校。

二、农村宗族势力存在的根源分析族观念是分散的小生产、自然经济的的必然产物。

“宗族组织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流布范围最普遍的社会组织,拥有的民众之广为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

农村宗族势力的存在是物质、文化、社会和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1.传统的文化根源。

几千年以来,儒释道三种文化交替影响中华民族,虽然它们的起源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有所区别,但它们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对“孝”的极力推崇,从“忠孝礼义”到“百行孝为先”再到阴阳轮回,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孝文化气息。

正是这种浓厚的孝文化,从孝双亲发展到尊长辈、敬祖宗,进而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宗族观念。

同时,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也借助宗族观念和力量来加强和巩固其统治,更使宗族观念和宗族力量不断得到强化和加强。

2.落后的生产方式。

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注定了个人或单个家庭无法完成生产生活的全部,社会化程度不高,也不可能提供个人和家庭需要的支持和服务,家庭自身和家庭之间所具有的血缘亲情关系成为生活中的主要人际互助关系。

这种彼此依存、相互协作的人际关系逐步发展成有组织的宗族关系。

例如嫁娶、丧葬、传统祭祀等活动时,单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这就为宗族势力的介入留下了宽阔空间。

我国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家庭功能得到强化,家庭经营成为农村主要生产经营方式,为宗族的复活和繁衍提供了可能。

从邵阳新宁一渡水、巡田等地的情况来看,各宗族在祭祀、婚嫁、丧葬等活动的时间安排、人员组织和经费筹措都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较系统的制度。

3.薄弱的法制观念。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依法办事的观念很弱。

大量个体利益实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缺少法律法规进行调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