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和处理高中历史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布置和处理高中历史课后作业
作业是教学中重要一环,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极大,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历史教科书的改革,课后的习题也有较大的改进,在题目的层次性和发展个性方面,有新意、有提高。但难免在作业的答案的组织、习题的形式等方面也存在某些薄弱环节。需要教师做好作业的布置和处理工作。下面就作业的布置和处理谈几点看法:
一、布置作业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层次性原则。一般情况下,作业的布置应分甲、乙两组题或增加自由选做题。甲组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乙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另外,有的一节还安排了“阅读与思考”专栏。让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和思维能力分析,也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做统一的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2、开放性的原则。根据新的教学理论研究,习题可分为两大类:以复习知识为目标的检查性习题(封闭题)和以培养思维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习题(开放题)。开放性的试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开放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
3、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布置作业时,应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回答的口头作业、教师批改的书面作业和动手训练的实践作用。作业的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查阅辞典、讲故事、看电影、看小说,开展历史问题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评价,归纳知识结构、玩游戏等等。对如此多的形式,针对教材的内容,适当采用。这样的作业既与课本内容结合,又没有现成的答案,能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4、限时性原则。由于作业的难度不同、开放的程度不同,对有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应要求限时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答题速度、思考的敏捷度。对难度大的作业、疑难问题,比如说人物小传等,不限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搜集资料、思考的余地。
5、合作性。调查研究,活动课等,应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任务。这样的做法,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集体观念。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6、综合性。注重大文科观念,中国自古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现在又实行“3+X”的综合考试。不仅要求学生在“专”上下功夫,而且更要在“博”上做文章。培养大文科观念,势在必行。
7、突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作业布置时,以现实的热点带到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就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处理作业的几点看法:
1、规范化。对于非选择题,要按问作答。对问答题要史论结合。答案的文字表述能作到段落清楚、层次分明,要点齐全,序号合适,标点无误、字迹端正,详细得当,表述准确,内容少而精。
2、规律性。找出共同点,规律性的东西,减少记忆量,扩大知识面。如:蒸汽时代的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五件大事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再如,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3、点评及时。对于学生讲出的教科书没有或有别于教科书观点的“新论”,教师应给予大力鼓励和引导。
4、作业答案的组织个性化。不能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作业答案,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抓住重点的情况下,本着精练的原则,该删的删,该加的加,重新组织和处理答案,把个性化的答案讲给学生。
5、师生共同批改。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