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信息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信息化----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典范

一、制造型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典范的产生1、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建立现代企业的过程。2、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应用典范及其产生的背景我国制造型企业需要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需要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建立能激励信息化和新技术在生产中运用的制度和机制,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化应用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大力推进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质量管理信息化,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基础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钢铁、水泥、化纤、化肥、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诸多产品领域里年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这只是在数量方面,要是比比质量与创新,中国企业又处于弱势地位,制造业是“大而不强”。比如钢材的进出口,中国在大量出口廉价钢材的同时,又在大量的进口着高附加值的优质钢材。所以没有质量与创新,当然也就没有更多的附加值和利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都在不断地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我国目前虽然已有100多种制造业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制造设计、工艺、装配方面,特别是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称不上是制造强国”。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据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抽样合格率一直在70%-80%的低水平,而发达国家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95%-98%左右,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制造型企业的质量损失远远高于国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二、应用典范的作用1、应用典范的发展变化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制造型企业对于信息化典型应用软件的选择与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选择一样,基本上是跟随美国的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轨迹而发展,其中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比如:财务软件、销售管理、CAD、OA 的应用等,这些方面的应用经过多年的社会化普及和在政府的帮助和推动下,形成了较长时期的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这些应用系统对企业各部门的业务进行了计算机化,并对某些流程进行了初步优化,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满足了企业对管理信息化在初建阶段的强烈应用需求;另外这些应用系统的造价低、实施易、效果好,大部分的企业容易接受,所以系统建成后,经济效益的产生也较为明显,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当前应用典范的作用这些年来,经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管理信息化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不少企业的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于生产制造管理方面的意识和需求越来越强,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正在由业务管理逐步延伸到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上。质量管理信息化项目由于目标明确,投资数额有限,而且见效快,所以被业界堪称是“小、快、灵”的信息化项目的典型代表,能够为极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所接受,可谓天时具备;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及培训体系的建立为全国的大范围推广创造了条件,而每个制造型企业又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产品质量问题需要解决,这可谓地利条件;质量管理信息化确实明显改善和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提高了生产的工作效率,同时给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生产操作员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强有力的帮助,此乃人和之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整个制造型企业群体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趋于一致、行动趋于一致并形成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时,企业不仅达到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作为本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突破口或整体推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典型应用的形成还将在更广泛意义上共享质量管理方面的

先进技术、技巧、经验、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财富,并解决共性问题。

三、开展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意识、文化和质量管理控制的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制造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更差;这样的事实实际上是难以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称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已有相当多的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改进生产质量管理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始引入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法,其中,较为普遍的是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来规范企业质量管理流程、保证产品的质量,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提高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知名度、改进产品质量、促进产品销售等作用,为企业进一步的学习和更好的掌握国际先进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分析、控制技术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大家也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是质量管理的全部,就体系的执行而言,也特别需要其他质量管理技术的支持和配合。所以,随着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制造型企业本身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不断升级、质量管理的工作不断深入,我们的企业需要依靠更多的、更为先进的、更为成熟的用于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来保障企业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稳定。

四、SPC技术是开展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及核心应用企业的质量管理信息化工作目前应该从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开始,因为SPC的质量基础数据的积累及信息化应用工作也是质量管理技术的核心基础;其次通过SPC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在企业内部的普及,还可以把加工制造所需的各种其他先进的相关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导入到生产过程中并加以全面应用(如先进的数字化测量系统及设备的普及应用),从而可以使得企业全面、持续、科学地解决生产中最关键的质量问题,进而对其改进,减少废品和浪费的产生、同时提高和稳定产品的质量,最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并造福社会。现在,我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目前都能够普及应用SPC的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首先,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已经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重产量轻质量,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以生产质量为企业立命之根本,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次,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和相关数控制造设备和数字化检测设备的导入成本日趋下降,企业有这个经济承受能力;另外企业前期启动实施SPC应用系统工程项目所控制的生产线范围可大可小、可前可后、非常灵活;而且实施和应用也非常简单容易;同时实施后的效果能迅速显现;所以这个项目特别适合作为广大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并最终形成当前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典范。

五、结论1、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是质量管理信息化,SPC是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通过SPC工程实施,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和稳定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获取投资的经济收益。2、当企业信息化应用特别是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强势企业群体出现的时候,除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整体进步所能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将会迅速地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制造业的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