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城市发展形态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湾型城市”发展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001~至今)
• 城市空间布局拉开框架。组团式推进城市化建设,形成了厦门岛、岛 外新城、小城镇三个层次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城镇化发 展新框架。
“海岛型一海湾型城市”转型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991~2000)
• 随着杏林、海沧、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的设立和“901工程”的提出, 厦门的投资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格局.厦门经济以 全面开发海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开始了由海岛型向海湾型经济转 变.杏林、集美、同安等也相继建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工业开发区,成 为厦门新的工业基地。
华侨的投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1920~1949)
• 近代厦门旧城改造主要以港口以及商业区为发展中心。“四纵一横” 的城市道路布局连接港口与市区,商业区基本为骑楼街区,为商贸港 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计划的挖山填海,造地开发新区, 扩大了港口的面积,也打通了市区与港口的直接交通,但近代厦门的 旧城改造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形成了两套完全不同的城市道路 体系。
华侨的投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1920~1949)
• 在文化教育建筑建设方面,爱国侨领陈嘉庚先后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 大学。而其他华侨的建筑广布厦门,丰富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类型,为 城市空间注入了极富特色与活力的人文景观
• 在公园建设方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建立“中 山公园”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城市的全面发展
清政府开放海禁,设海港贸易 我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近代工业建设 工业、商业、旅游业和房产业全面发展
发展区域经济、打造海峡西岸城市联盟
城市的兴起和贸易港口的形成(1394~1843)
• 厦门城市起源于军事防卫之需.厦门本岛上有5座城池,均为明代所 建,即方形的厦门城、直形的白城、镇南关以及塔头、高浦两个巡检 司城.厦门城内建筑以府衙、书院庙宇以及少数民房组成.
胞祖籍地。
厦门市重要时期历史演变概况
关键年代 1394年(明初) 1506年(明中叶)
1650年(明末)
城市发展特征 军事要点 外贸港口
军港
1684年(清初) 1842年(清末) 1950~1970年代 1980年
八闽门户 通商口岸 工业城市 经济特区
2004年
海峡西岸经济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概况 筑厦门城,防倭入侵 厦门港成为月港的门户 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据点
• 经过郑成功父子三代反复经营,注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 厦门城逐步发展到一个县城规模.郑成功以厦门港为中心,开展了东 西洋及国内沿海地区的贸易.
• 施琅“设关通洋”后,厦门港由于自身地理条件的优越,成为闽南区 域贸易的集散地.此时城市空间发展势头显现:码头港澳增多;洋行、 商馆兴盛;造船场兴起;城市中心初步形成,街市兴旺;城市建筑密 度增大;出现专业性的墟集;庙宇也随着佛教的传人而兴盛。
• 海后滩英租界及周围与鼓浪屿公共租界满足了厦外商等群体的社会经 济与政治活动需求,虽然作为口岸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发展,但城市建 设严重滞后,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及土地管理开发,城市地理空间和物 质空间现状均已不能适应社会空间扩展的需求,旧城改造成为广大市 民的迫切要求。而一水之隔的鼓浪屿由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各国列强 纷纷在此进行大量的市政工程。
厦门市城市发展
资源1212 蔡铭怡
厦门市行政区划
位居厦门市的 几何中心,区 位优势独特。 设立有杏林、 集美两个台商 投资区,是厦 门经济特区对 外开放的一个 重要窗口。
厦门岛隔海相望,作 为输送石油的中转站 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别称”银城“厦门市 最大行政区
厦门市最年轻的 行政区,位于厦 门市东部,东北 与泉州市交界, 西面与同安区接 壤,南部隔海与 金门岛相望,居 厦、漳、泉“金 三角”核心地带, 是重要侨乡和台
商埠的兴起和城市建设的滞后(1843~1920)
• 开埠通商给厦门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同时带动了厦门城市空间 的重建。填筑海滩是厦门开埠后城市空间重构中重要的一页,它使厦 门市区地理空间朝海的方向有所扩展,并使还后滩一带的物质空间有 了很大改观。
• 晚清,在厦列强经济势力的扩张进一步推进厦门城市空间的重构,厦 门旧外寨之外形成了两片新的社会空间和对应的物质空间(如图),
华侨的投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1920~1949)
•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旧城改造形成了近代厦门城市的基本格局,道 路系统围绕港口发展,逐步向市区内部扩展,商业街区形成网状布局, 充分体现港口商贸城市的特点。
华侨的投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1920~1949)
• 在海堤建设方面,致力于沿海堤岸的兴筑,将原来分散的小港联系起 来,扩大接驳岸线,增加港口吞吐量,在高崎与集美之间建这一工程 把厦门与大陆联接起来。
“海岛型城市”发展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980~1990)
“海岛型一海湾型城市”转型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991~2000)
“海湾型城市”发展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001~至今)
海岛型城市”发展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980~1990)
• 19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设立,直接引发了厦门城市空间结 构的变化,厦门成为包含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 经济开放区”3个层次的对外开放城市,城市的空间拓展也进入了史 无前例的快速扩张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