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梦与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梦之关于社会和谐
中国梦之关于社会和谐
大海看似平静但波涛暗涌,正如中国之现在整体上平静但时不时的发生让人心痛或悲哀之事。
诚然,恶习不可杜绝但不能比比皆是,若不倡导和谐,不增强国民素质,何来中国的共同之梦。
身为榆林一名学生,听到榆林世纪广场发生的一起多名老人猥亵一名精神病女患者的事件,而现场围观的近百名市民却没有一人制止后我深感惭愧,身为人的惭愧,若连恻隐之心都没有,若连救助之心都没有已然惭愧,更何况反其道而行,更加无羞耻之心,诚让人痛心。
国人都在尽己之力为社会和谐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些改变来之不易,有些习气、风俗渐已与时俱进,可是没有品德、没有修养的人是该怎样教化,这不是外界所能强制改变的,他们必须认识到人的本质的善,认识羞耻,认识该与不该,更要认识可为何不可为。
有制约的自由才算是自由,违背道德的作为当受到指责和批判,甚至制裁。
中国梦,和谐不容迟缓。
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尽管很多老人已经觉得与社会脱离,或是更不上发展的脚步,但是不能丢掉最基本的善恶观,作为子女也有义务为其解说,教养相长。
并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才能齐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并认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中出彩的机会。
我认为:中国梦与实现小康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历代受传统儒教文化影响的政治家所追求的治国理念之一,我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是我党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有梦才有希望,如果追求就不能放弃,也不能不严谨。
优秀范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2篇
优秀范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3) 优秀范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3)精选2篇(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是深化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从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因此,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稳定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社会公平正义上着力。
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此,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再次,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政治文化上下功夫。
政治文化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只有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才能实现政治的清明和民主的实现。
因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从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美丽中国。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优秀范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3)精选2篇(二)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结合实际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要目标和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挑战。
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足,还包括人的精神世界的满足。
只有当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升和满足,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社会矛盾和问题。
无论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解决社会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只有通过处理好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培育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一个和谐社会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需要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培养。
只有通过积极培育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才能够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积极推行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够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
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社会矛盾、培育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更加和谐的社会。
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挑战。
如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谐”为核心,以改革为驱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首先,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竞争,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发展,生态环境、道德风尚、公共安全等问题逐渐凸显,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矛盾和矛盾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幸福的目标,必须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个人的发展、幸福和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和谐不仅指社会层面的协调和平衡,还涉及到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分配、公平正义等问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推进价格、劳动力、土地、环境、规划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和优化分配,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的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制度和机制,推动从“南到北、从城到乡”全方位的协调发展,开发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知识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全社会应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增强社会信任,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素质和道德上的共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实现“中国梦”与构建和谐社会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 中国成立 1 0 0 年 时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中国虽有 1 3 亿 人 口。个人愿望可能千差万别 ,但都有一个共 同愿望 ,
其次 ,我们要查找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 ,它是 多方面的,包括政治 、经济、社会机制等因素。现在 , 中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社会阶层 内部、地区之间 ;长远 利益和短期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 间等 ,都存在
着 这样 或那 样 的利 益 矛盾 。矛盾 的反 义词 是 啥 ?就是 和 谐 。有 矛盾 就说 明不 和谐 的存 在 。任 何社 会都 不 可能 没 有矛 盾 , 人类 社会 总是在 矛盾运动 中发展进 步 的 , 我们要
实现 “ 中 国梦 ” 的重 大 意 义及 实现 “ 中国 梦 ”与构 建 和谐 社会 间 的关 系
一
其蓝图我们可以用 3 1 个字勾勒 , 那就是 “ 民主法治、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 ,有三个字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
响, 那就是 “ 中国梦” 。为什么一句质朴的话语能够引发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 与 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进入 2 1世纪后 ,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其作
构 的合成及 防腐蚀性能 [ J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 0 1 3( 8)
[ 2 ]陈俊、王振辉、王玮等. 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制备 与应
用 [ J ] . 中国材料进 展 ,2 0 1 3( 7 )
一
2023年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23年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的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初步形成。
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并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个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是指在和平、公正、民主、文明、和谐之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全面提高,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和机制得到了有效改善,社会公正和稳定得到了维护,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得到了保障。
如何建立起这样的社会呢?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创造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而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必须坚决打击各种不同程度的不正之风,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其次,是要提升人民素质和增强社会文明。
这个目标,可以从教育、文化、科技、网络等多个角度切入。
在教育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教育水平,鼓励人民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和国家制度,以及全世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在文化方面,需要加强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在科技领域,需要大力投资和鼓励科学家和创新者,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方案。
在网络方面,则要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稳定,维护公共网络安全,推进全民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再次,是要提升中华民族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在这个目标下,需要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借助海外市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更好地实现对国内市场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并显露中国作为一个领导大国的责任和气度。
最后,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机制。
这个目标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强化对极端分子、恐怖主义分子以及渗透和破坏活动的打击和惩罚,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对各种暴力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重要性、构建路径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形态。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社会发展成果,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此外,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国家更具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构建适应国情的路径。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另外,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积极吸纳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建设。
此外,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增强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最后,要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社会阶层分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此外,社会治安问题和道德观念的淡漠现象也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它将有力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加强党的领导等。
结合实际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指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各项事务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进行,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到满足,并能够全面发展的社会。
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比如,在教育领域,我们要注重人才培养,为每个拥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人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医疗领域,我们要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机制,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只有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指对社会秩序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管理、促进的过程。
我们要强化基层治理,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
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司法公正性,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只有社会治理不断完善,社会秩序才能更加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强化社会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同时,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只有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加进步,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另外,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与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开展合作项目,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概念,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它强调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个层面的目标,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繁荣、稳定的共同梦想。
在我看来,中国梦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愿景。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中国梦强调了民族振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也曾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屈辱与衰落。
中国梦提倡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重新踏上历史舞台的中心地位。
这需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梦注重国家富强。
这包含了经济的繁荣与国力的强大。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梦并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强调质量与效益。
实现国家富强还需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
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中国。
中国梦追求人民幸福。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梦着眼于人民享有更加平等、公正、幸福的生活。
实现人民幸福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这也包括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努力。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问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促进中国梦更好地实现。
总之,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它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愿景,代表着我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追求。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
这也就使得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并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我们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向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本文将从何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建设模式、和谐社会的现实例证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政治、文化、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人人有份、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发展较快、社会关系和谐、社会成员安定、环境良好、政治自由、人权受保障的社会形态。
二、为什么必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望。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众多: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犯罪率上升,反腐败斗争仍需加强,仇恨言论等等都已经暴露出来。
构建和谐社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国家的长期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建设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让人民情感连结、利益融合、共同成长,实现人人平等、人人有份、人人幸福的社会理想。
这种理想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具有强大力量和务实精神的领导集体。
政府部门至关重要,它需要在调节国家和本地经济的发展、改善教育和医疗保健、加强居民福利保护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
除政策制定之外,还需要加强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每个人的心中埋下一个和谐、互助共享的种子,让人们明白:一个协调的社会格局会让国家得到长期的稳定与发展,人民也会生活得更美好。
四、和谐社会的现实例证1. 生态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环境问题不断爆发,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品质。
为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排污费制度,对污染企业进行惩罚,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等。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第一篇: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说文》解释:和,相应也。
《尔雅》解释:谐,和也。
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那么,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意识形态才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首先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而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变成了群众不再相信的陈腐说教,失去了说服力和战斗力。
而僵化的理论是抵挡不住西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冲击的。
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首先列举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并非靠空想和口号就能实现,而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与时俱进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改进社会制度和社会治理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相辅相成要实现人民全面发展,必须要有健康持续的经济发展。
而要实现经济发展,就需要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在我国,国家正在加快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一系列公共福利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补贴,还有负担公共福利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等方面的财政扶助,都是目前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相辅相成的很好例证。
二、人民群众教育文化程度的普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一个礼貌和谐的氛围。
在教育文化程度的普及方面,我国正在做出大量努力。
在国家的引导下,不少大型企业纷纷投资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有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除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外,让更多群众有机会接受大量不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完善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力打造和谐社会,还需要完善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力。
这很大程度上要从实践中摸索路径,同时借鉴国际经验。
如现在城镇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形态的成效不佳,需要择优而治,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其次,需要加强政治参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打造新型政治参与模式。
更让人期待的是逐渐扩大社会主体的民主权力。
很显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要做好公共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并加强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沟通。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协助进行稳妥有法可依的社会管理。
在社区治理中,社区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让社区养育健康心态和互助共治的文化价值,是社区治理的主旨。
技术和管理的完善,为普及的社会信用体系积累了力量,也可帮助开展有关公共服务的自助式管理、公益广告等。
我的中国梦演讲:共筑繁荣与和谐的社会
我的中国梦演讲:共筑繁荣与和谐的社会共筑繁荣与和谐的社会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各位分享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并不是个人的梦想,而是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它代表了我对于未来中国的美好愿景,是我对于共筑繁荣与和谐社会的渴望。
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无数伟大的文化和精神。
如今,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对于国家的梦想,更是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我的中国梦是要建设一个繁荣的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人力资源。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发展。
然而,我们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我的中国梦是要建设一个人人共享繁荣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
我们应该着力解决贫困问题,推动收入分配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的中国梦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需要有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秩序稳定等各个方面的构建。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发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应该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法治建设,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我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梦想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需要不断推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加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
我们需要加强国家的创新力,走向科技强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国防建设,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并为之奋斗。
亲爱的同胞们,实现我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三篇)
2024年构建和谐社会心得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与稳定,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平衡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使命。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认为要实现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政治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政治文明是指通过合理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平衡和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政治文明的核心要素是民主和法治。
民主是指政治决策过程中各方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发言权,包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法治是指社会生活和行为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在实践中,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各级人大和政府的工作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党的领导,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经济繁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经济繁荣是指追求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福祉。
实现经济繁荣需要保持经济稳定、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村和城乡低收入人群的扶贫和帮扶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要实现经济繁荣,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体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谐是指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和谐与共存,包括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要实现文化和谐,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文明素质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修养。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广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形式,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最后,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包括社会信任、社区关系的和谐、家庭和睦等。
2024年构建和谐社会心得范本(2篇)
2024年构建和谐社会心得范本和谐社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提上了议程,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首先,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最根本的信念和准则。
在一个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以诚信、善良、公正、宽容为准则来行事。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互相信任、守信用,才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善良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只有将善意与他人分享,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构建和谐的社会。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公正的制度和公正的分配,才能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宽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只有相互宽容、互相理解,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隔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社会的和谐不能仅仅建立在强势群体的利益上,而是要关注每一个群体,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权益和尊严。
我们要关注贫困人口、失业人员、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我们要关注农民工、流动人口等流动群体的权益保护,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就业机会。
我们要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
只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再次,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管理和解决的过程。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法治,只有依法治理,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我们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我的中国梦: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我的中国梦: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的中国梦便是人文环境更加和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个人观点。
一、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有个简单明了的模型——乘坐公交车。
公交车上可出现的矛盾不少,原因可能是挤着了,踩着了,碰着了;后果可能是生闷气、动口甚至动手。
可是回头想想,这些往往都是发生在拥挤的车上,假如公交不挤,大家都有座位,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
挤迫的环境不仅使人们的物质利益得不到满足,更会导致大家情绪紧张、烦躁,彼此之间容易发生摩擦。
所以,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是人际和谐的必要客观条件。
例如加强城市绿化,会让人感到更加舒适;修建足够的公共健身和娱乐场所,可以给公民提供更多的情绪排解渠道;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更会在为公民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提升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存压力一位前辈和我聊天,谈论食堂的清洁工没有公民意识,自扫门前雪,旁边明明有垃圾却视而不见,一点都不多干。
我说这固然有关道德、责任感、公民意识,但也要看具体现实。
清洁工工资多少?家里花销大不大?近年来清洁工工资涨了多少,物价又怎样?如果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的话,她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这时候我们要求她心态积极阳光,自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又是否合适?当社会要求老百姓要有公民责任的时候,社会又有没有尽到责任,有没有为大众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例如提高收入、公平分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保障)?在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存压力方面,政府正在通过调控物价、加大社保投入等方面积极作为,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努力营造社会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并非绝对真理,但不公平肯定会让弱势群体心理不平衡,而心态失衡则一定会对人际关系和谐造成消极影响。
杜绝歧视、消灭特权,打造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司法公平的社会环境是时代发展潮流,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强有力支撑。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梦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梦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就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工作的中心,同时,又注意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纳入发展的轨道中来考虑,让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
(一)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极为丰富的有机财富的社会。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离开人的需要,为了发展而发展,甚至为了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背道而驰的。
和谐社会财富的有机性有多种表现:一是社会财富构成要素的有机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的财富不仅在构成要素之间是多元统一的,既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要素有机结构的协调统一,更表现为财富最终形态的协调统一,它能够满足人的物质、精神以及人的主体意识所需要的;二是表现为财富创造过程的有机性。
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文明建设中,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中,人们能更文明、更科学、更富有远见地对待自然,而不是短视地、粗暴地、盲目地将自然视作人可以任意掠夺的对象,人们只有自觉的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生存与价值的有机财富,才可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创造财富过程中,始终把握住满足人们需要的这一目的;三是表现为人们财富支配方式的有机性。
社会有机财富的极大丰富不仅与创造财富的过程及财富最终形态相关,同时也与人们支配财富的方式有关。
它体现了财富分配制度的巨大改善,正是在财富的转移过程中,财富的有机性最终得以表现出来。
在和谐社会里,财富在国家合理的财政政策的支配下,能够顺利地在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和谐地变换形态,这是有机财富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而,它的目的是双重的,它具有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多向转移性,而不仅仅是少数人财富的原始积累的工具。
中国梦·和谐社会.
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界的破坏
自然界的变化
人类的生态文然 生 态 的 美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
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 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生态动物在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多次循环利用爱护环境避免浪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再发展才是是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生态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已经严重的关联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
人与自然
主讲人:
汪永霞
发展与自然的协调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 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 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举措。
视频观看
播放
停 止
谢谢观看
美 术 一 班 小 组 成 员 史 汪 陈 陈 袁 胡 方 永 格 林 晓 宁 苗 霞 格 晓 娜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 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建设和谐社会 从我做起
保护生态动物 在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多次循环利用 爱护环境 避免浪费
生态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已经严重 的关联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再发展 才是是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才是真正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
“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
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 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 复、疗伤的机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梦中把生 态建设放在首要,我们的社会发展不 仅要快还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梦与和谐社会建设2013-08-04 22:55:3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并认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中出彩的机会。
我认为:中国梦与实现小康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同时,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应该是个虚幻的概念。
尤其是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民主权利博弈加剧,社会矛盾突出,既得利益集团有可能阻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时候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即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
过去,我国的改革被人们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
在过去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没有现存的改革开放经验的情况下大胆试错摸索前进是非常必要的。
但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情况下,还像过去那样漫无目的地试错,来回翻烧饼就会瞎折腾。
我认为:我国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一条是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应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正能量。
离了这两条主线就会来回折腾,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比如: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本来面目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人浮于事及庞大的公务员群体所带来的严重的财政负担。
但实际情况是: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条条框框更多、行政审批更繁杂,各部门都不想轻易放弃手中权力吃一块唐僧肉。
另一方面,吃公共财政饭的人员也更多,政企更加难以分开。
又比如: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一系列涉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一系列涉及公民权利维护与政府行政执法实施方面的改革。
由于偏离了这两条主线从而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某些地方政府滥用公权与民争利,三公消费节节攀升,公民权利屡被践踏,民怨不断,社会群发性突发事件屡有发生。
我们讲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是因为如果我们偏离了这条主线也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比如:过去,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经济改革,在极大地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推动我国我国经济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村的发展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农村空巢老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荒芜,农村水利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等方面的问题都日益严重。
然而,同时在坚持以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华西村却并没有出现这些问题。
相反在农田联片集约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民共同致富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否则,就会走弯路。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历代受传统儒教文化影响的政治家所追求的治国理念之一,我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是我党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和谐社会简单地理解就是:人人有口饭吃,人人都有平等说话的权利。
而更深一层的内涵就是:各阶层社会矛盾相对平和,社会各成员之间平等互助、利益共享,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干群关系融洽等等。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三十多年的改革也产生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
比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各行业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利益博弈加剧,某些行业、某些部门由于受某些特殊的改革措施的扶植不断扩大利益博弈的优势而形成垄断行业,某些企业高管在企业管理、企业改制等改革措施中独断专行、罔顾职工的民主权利,通过压低职工的收入分配、以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最大化。
许多当初貌似合理的改革措施而推出的红头文件,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成了某些行业、某些部门、某些企业高管固化其利益的护身符,相反,某些改革措施也成了某些企业职工、某些特定公民群体利益受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弹簧。
由于无法体现机会平等,权力平等和利益共享,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冲突。
所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都必须加以重视,并必须要有拨乱反正的勇气。
过去,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否定之否定提升这种认识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
过去,安徽夙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坚决要求分田到户又坚决要求实现农田集约经营就反映了这种认识论的发展规律。
同时,我认为:所有在改革和发展中一系列认识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像这十八户农民一样有拨乱反正的勇气。
但是,这种否定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在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否定。
否则,改革就会成了来回翻烧饼,今天东一鎯头,明天西一鎯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目标,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在这种顶层设计中只有紧紧抓住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以及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两条主线,只有这样打破各种利益篱笆,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否则,我们的改革将会受到利益集团的阻碍而停滞不前。
不可否认任何改革方案,都将涉及到利益受益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
在改革中抓住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这条主线,通过拨乱反正调整好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和权利格局。
使这些改革方案真正体现机会平等,权力平等和利益共享;使这些改革方案真正惠及最广大的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不是只惠及某些小集团以及某些个人的利益。
同时,也使那些少数在改革中由于体操和和制度的门槛而使其利益严重受损的群体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合理补偿。
在改革中调整好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和权利格局是需要我们有拨乱反正的勇气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采用“分”、“消”“散”、“泻”、“补”等五种方法进行调整。
所谓“分”就是调整收入分配的改革和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使全体公民都能共同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国家治理和政策法规制定上要打破唯“精英论”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充分行使其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力,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底层民众在涉及其自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平等发言的机会。
所谓“消”,首先就是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
其次是,消除某些公务员群体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工作中专横跋扈,严重脱离群众,甚至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习气。
再次是,消除那些不能体现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和成果共享的政策和体制篱笆。
比如:在许多事业单位和国企中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某些单位和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使某些人成为利益受益者,某些人长期成为利益受害者。
如:几十年的农村“代课老师”工资极低且无社会保障、企业中几十年的“临时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数千万城市农民工每天在全国各个城市辛勤工作,并向城市交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却无法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及子女就读。
许多城市农民工劳动工作环境极差,却不能享受国家的劳动保护和带薪休假的权力。
又比如: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强调工人不得转干,逢进必考。
干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生得好。
在强调干部年轻化时,有些单位又大搞造官运动。
某些人一年数升,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员晋升的人事考核制度,全凭长官意志决定决定。
在这和氛围影响下,某些人官员一门心思搞形象工程,钻研晋升之道,工作中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方法严重脱离群众。
由于有些人实现其人生个人如此容易,有些人实现其人生个人如此艰辛,导致整个社会充满着既尊官尊富又仇官仇富的矛盾心态。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能只强调某些个人、某些群体的利益,我们应该消除那些有失公正的政策和体制篱笆,还公平正义于社会。
所谓“散”就是要使富裕群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将富人的部分个人财富通过征收高额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继承税反哺于社会,并积极引导富人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正确的个人财富观,这是许多西方国家通行做法。
中国传统观念讲究子承父业,荫及子孙,要使中国富人能像许多西方国家的富人一样反哺于社会既需要相应法律、法规制约,还必须通过一些舆论导向使富人们树立正确的个人财富观。
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保障机制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泻”,就是要泻掉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邪火”、泻掉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士心中的怒火。
一套制度完善的公民民主权力保障制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
过去,许多上访人士“被精神病”暴露出我们某些领导干部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我党提倡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群众工作做不好如何能够体现这种治国理念,群众工作做不好只会引发更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给共产党脸上摸黑。
所以,应该将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干部工作能力考核的指标之一,各级领导干部应该重新学习毛泽东主席“从群众来到群众去”领导方法,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解决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化解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提出一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改革方案。
各级政府应该由主要负责领导同志轮流开展接待群众的活动,集思广益、广纳群言,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对接待那些上访人士,应由纪检和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并限期约谈当事责任双方(包括当事责任领导),相关当事双方不得推诿缺席,使相关当事双方有平等的讲道理、摆事实的机会。
这样一方面可及时化解双方矛盾和冲突,一方面能及时了解下属的作风和工作方式,发现某些领导干部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能及时查处。
同时,通过当面约谈可以保护某些作风正派的领导干部免受污陷。
所谓“补”就是完善我们一些制度缺失。
首先要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的缺失,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大于法,无法无天,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不受制约的权力。
其次是要完善保护公民民主权利,特别是职工民主权利的制度。
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职工的民主权利是能否建设好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些带血GDP也许能成为某些官员往上爬的所谓政绩,但无法给职工带来幸福和快乐。
看看那些因无法忍受严酷管理制度和超长时间加班而跳楼职工,我们不禁要问某些人:难道GDP真的比人的生命还重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
失去了和谐社会这个根基,经济再怎么发展也不会使国人有幸福感,更谈不上有所谓“中国梦”,只有仇官仇富的社会生态屡屡萌生。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涉及到各社会阶层利益调整的改革措施不可能一措而蹴,受各种利益受益群体的制约必定困难重重。
但如果我们在改革中能始终坚持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线,就能在困难中负重前行,在改革中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心中的“中国梦”。
否则,如果偏离了这一主线,任何改革都难获得人民长久的支持而功亏一篑。
湖南农业大学廖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