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判别式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
不等式是高考必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章节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份高考试卷中,涉及到不等式内容的考点所占比例超过70%。
一方面,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法、证明以及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与高中阶段的数学各个部分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对于不等式的学习,应达到多层面,多角度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一节 基本不等式
1.若a,b ∈R,则a 2+b 2≥2ab ,等号成立的条件:a =b ;
证明:当a,b ∈R 时,(a −b)2≥0,展开后即可得到所求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2.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包括2个方面)
①若a,b ≥0的实数,则a +b ≥2√ab , 等号成立的条件:a =b ; 若a,b ∈R,ab >0则b
a +a
b ≥2, 等号成立的条件:a =b ;
若x ∈R,x >0则x +1x ≥2, 等号成立的条件:x =1;(上述3个不等式,考虑如何证明?)
注:上述的a,b 不能仅仅理解为两个参数,它可以是表达式或函数的解析式。
②若a,b ∈R,则a 2+b 2≥
(a+b)2
2≥2ab;等号成立的条件:a =b (注意:不等式的右边是(a +b)2)
例题1.已知x,y ∈(0,+∞),且4
x +3
y =1,求x +y 的最小值及xy 的最小值。
解:x +y =(x +y )(4
x +3
y )=7+(4y
x +
3x
y
)≥7+2√4y x ×3x y
=7+4√3,∴x +y 的最小值为:7+4√3;
求(xy)min 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配式,1
xy
=1
12×4
x ×3
y ≤1
12(4x +3
y
2
)2=1
48,∴(xy)max =48;另一种方法是,由4
x +3
y =1→
xy =4y +3x ≥2√3x ×4y =4√3√xy ,∵x,y ∈(0,+∞)→√xy ≥4√3,∴(xy)min =48。
例题2. 已知a√1−b 2+b√1−a 2=1,求证:a 2+b 2=1。
证明:由基本不等式得:a√1−b 2≤
a 2+(√1−
b 2)2
2
=
a 2+1−
b 2
2
(这里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 =√1−b 2);
同理,b√1−a 2≤
b 2+1−a 2
2
(这里等号成立的条件是,b =√1−a 2),∴a√1−b 2+b√1−a 2≤1 (∗)
而条件是a√1−b 2+b√1−a 2=1,即对于不等式(∗)等号成立,即b =√1−a 2且a =√1−b 2即a 2+b 2=1。
注:本题把等号成立的条件,作为求证的目标,比较新颖。
例题3.已知x,y ∈R,满足x +y =1,求(x +1
x )2+(y +1
y )2的最小值。
解:(x +1
x
)2+(y +1
y
)2=x 2+y 2+
x 2+y 2x 2y 2
+4=(x 2+y 2)(1+
1x 2y 2
)+4,这里
x 2+y 2
≥
(x+y)2
2
=1
2
, xy ≤
(x+y)2
4
=1
4
→
1
x 2y
2≥16∴(x +1x
)2+(y +1
y
)2≥
12
(1+16)+4=252
.
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好x +y =1,两次使用了基本不等式,但不矛盾。
例题4. 求y =√x +√3−x 的最大值。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x ∈[0,3],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解,比如用两边平方转化成二次函数求极值等。
但由于√x 与√3−x
的两式平方和为常数3,故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公式简单些。
∵(√x +√3−x)2≤2((√x)2+(√3−x)2)=6
∴√x +√3−x ≤√6,当且仅当√x =√3−x →x =3
2∈[0,3]时成立,故y max =√6。
例题5. 已知a >b >0,则a 2+16
b(a−b)的最小值为( )。
解:a 2+16
b(a−b)≥a 2+
16
(b+a−b 2
)
2
=a 2+64a 2≥16,当且仅当a =2√2,b =√2等号成立,a 2+16
b(a−b)的最小值为16.
注:这里要求2元表达式的a 2+
16b(a−b)
的最值,不能直接整体应用基本不等式(即不能直接整体消去a 、b )而且也
没有给出条件等式(即不可能代入消元),因此,对局部b(a −b)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公式进行处理。
例题6.若二次函数f (x )=ax 2−4x +c 的值域为[0,+∞),则c
a 2+4+a
c 2+4的最小值为( )。
解:由题意得a >0,Δ=16−4ac =0,即ac =4,c >0, 则
c a 2+4+
a c 2+4
=
c a 2+ac
+
a c 2+ac
=
a 2+c 2ac(a+c)
≥
(a+c)22ac(a+c)
=
a+c 2ac
≥
√
ac
=1
2,当且仅当a=c=2时,等号成立,所以c
a 2+4+a
c 2+4的最小值为1
2。
注:本题也可用消元法,由Δ=16−4ac =0消去a 或c ,比较麻烦。
例题7.已知a,b,c>0,且a 2+2ab +2ac +4bc =9,则a +b +c 的最小值为( 3 )。
例题8.已知a,b,c>0,且a +b +c =1,则√3a +1+√3b +1+√3c +1的最大值为( )。
解:(√3a +1+√3b +1+√3c +1)2=6+2√3a +1√3b +1+2√3b +1√3c +1+2√3c +1√3a +1 ≤6+2(3a +1+3b +1+3c +1)=18,当且仅当a =b =c =1
3等号成立,∴所求的最大值为18。
例题9.已知函数f (x )=( x a −1)2+( b
x −1)2的定义域是[a,b],其中a,b ∈R +且a <b ,(1)求f (x )的最小值; (2)若x 1∈[1,s ],x 2∈[s,4]其中1<s <4,求证:f(x 1)+f (x 2)≥4( √2−1)2. 解:(1)由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公式可得,f (x )≥2[ (x a −1)+(b x
−1)
2
]2
=2[
(x a +b x
)−2
2
]2,∵x a ,b x
∈R +则x a
+b x
≥2√b
a
∴f (x )≥
2[
2√b a
−22
]2=2( √b
a
−1)2,上面各式等号成立的条件都是:x
a
−1=b x
−1,x =√ab 时取得(虽然两次使用了基本不等
式,但x 的取值不矛盾),∴f min (x)=2( √b
a −1)2。
(2)设a =1,b =s,x 1∈[1,s ]时,由(1)的结论可得:f(x 1)≥2( √s
1−1)2=2( √s −1)2 ①,同理f(x 2)≥2( √4
s −1)2=2(
√s
−1)2 ②由①+②得:f(x 1)+f (x 2)≥
2( √s −1)2+2( √
s 1)2=2[
( √s−1)2+( 2
√s
−1)2
2
]2≥4[
( √s−1)+(2√s
−1)
2
]2=4[
( √s+2√s
)−2
2
]2=4( √2−1)2.
上面两次用到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都是s=2时取得,∴(2)得证。
例题10. 已知两条直线l 1:y =m 和l 2:y =
82m+1
(m >0),l 1与函数y =|log 2x |的图象从左至右相交于A,B,l 2与函数
y =|log 2x |的图象从左至右相交于C,D,记线段AC 和BD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分别为a,b,当m 变化时,b
a 的最小值为( )。
解: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m , y =8
2m+1(m >0),y =|log 2x |图象,令|log 2x |
=m,得x A =2
−m
,x B =2m
;令|log 2x |=
82m+1
得x C =2
−
82m+1
,x D =2
82m+1
,∴a =x A −x C =2
−m
−2
−
82m+1
b =x D −x B =28
2m+1−2m ,故b
a =28
2m+1+m 由8
2m+1+m =1
2[(2m +1)+16
2m+1]−1
2≥7
2,当且仅当(2m +1)=16
2m+1,即m =3
2取等号,故(b
a )min =7
2。
注:本题经过巧妙的”伪装”,将基本不等式融入到函数中,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实现基本不等式模型的构建,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例题11. 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2a ̅−b ̅|≤3,则a ̅•b ̅的最小值是( )。
解:由|2a ̅−b ̅|≤3,两边平方,得4a ̅2+b ̅2≤9+4a ̅•b ̅,由基本不等式得:4a ̅2+b ̅2≥4|a ̅||b ̅|(当且仅当2|a ̅|=|b ̅|等号成立)。
设θ为a ̅,b ̅夹角为θ(θ∈[0,π]),则当θ≠π2
时,|a ̅||b ̅|≥±a ̅•b ̅(当且仅当θ=0,π等号成立),因此9+4a ̅•
b ̅≥4a ̅2+b ̅2≥4|a ̅||b ̅|≥±4a ̅•b ̅(这里只能取"−"号),即a ̅•b ̅≥−98。
注:本题将基本不等式与向量相结合,通过将向量的模平方,借助基本不等式和斜率数量积的性质,建立关于a ̅•b
̅的不等式。
此题视角独特,构思精心。
例题12. 函数f (x )=acos (ax +θ)(a >0)图像上两相邻的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最小值是( )。
解:如图,设函数y =f (x )图像上两相邻点中最高点为A,最低点为B 且过A 点平行
与x 轴
的直线与过B 点垂直于x 轴的直线相交于C,则AC =T
2=π
a ,BC =2a,故AB 2=(2a)2+(π
a )2≥4π(当且仅当π
a =2a,即a =
√2π
2
等号成立),即AB ≥2√π,故AB 的最小值是:2√π。
注:本题将基本不等式渗透到三角函数中,关键是运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振幅,合理表示出相邻的最低点与最高点
的距离。
此题情景新颖,自然贴切,这种不拘题型约束的命题方式是高考的一大亮点。
例题13. 设{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q =√2,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记T n =17S n −S 2n
a n+1。
记T n 0为数列{T n }的最大
项,则n 0=( ). 解:由题意,T n =17
a 1(1−q n )1−q −a 1(1−q 2n
)
1−q
a 1q
n =
q 2n −17q n +16
(1−q )q n
,令t =q n
>0,则T n =
2(1−√2)t
=
√2−1
[−(t +
16t
)+17]
≤
√2−1
当且仅当t =16t
,即t =4等号成立)。
故T n 0=
√2−1
=9(√2+1),此时n 0=4。
注:本题将基本不等式嵌入数列解题中,运用数列的基本量及性质将条件转化为关于n 的代数式,通过换元后转化
为基本不等式模型。
例题14. 一个四面体的一条长为x ,其余所有棱长均为1,则此四面体体积V 的最大值是( )。
解:由题意得:V (x )=1
12x√3−x 2,x ∈(0,√3),则V (x )=1
12√x 2(3−x 2)≤(3−x 2)+x 2
2
=1
8(当且仅当3−x 2=
x 2,即x =
√6
2等号成立),故V 的最大值是18。
注:本题把基本不等式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汇,如果学生对空间图形有较深刻的认识,可以准确建立V(x)
的函数关系式以后求解,使问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加强,充分体现出数学试题的多变性。
例题15.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0,1),B 点在直线y =−3上,M 点满足MB ̅̅̅̅∥MB ̅̅̅̅,MA ̅̅̅̅̅•AB ̅̅̅̅=MB ̅̅̅̅•BA
̅̅̅̅,点M 的轨迹为切线C,
(1) 求C 的方程;(2)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得P 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的距离的最小值。
解:(1)y =1
4x 2−2(过程略)(2)设点P (x 0,y 0)为曲线C 上一点,∵y ′=1
2x,所以l 的斜率为1
2x 0,故l 的方程为y −y 0=
1
2x 0
(x −x 0),即x 0x −2y +2y 0−x 0
2
=0.则O 点到l 的距离d =
002√x 0+4
,又y 0=
14x 0
2
−2,∴d =
002√x 0+4
=1
2(√x 02
+4+
√x 0+4
)≥2(当且仅当x 0=0等号成立),∴O 点到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
第二节 “对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
“对勾”函数y =x +1
x
与基本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图像如右图,y =x 与x =0
是函数图像的两条渐近线;当x>0时,y =x +1
x
≥2,当且仅当x =1等号成立(此结论可由基本不等式推导),
即点A 是函数y =x +1
x
在x >0时的极小值点(同时.也是函数增减区间的分点)其坐标为(1,2); 当x<0时,y =x +
1x
≤−2,当且仅当x =−1等号成立,即点B 是函数y =x +1
x
在x <0的极大值点(同时,也是函数增减区间的分
点)其坐标为(−1,−2)。
以上在不少的例题中已经运用了这个结论。
事实上,函数y =x +1
x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代数性质在变量代换中经常使用。
例题1.(2013年江苏卷13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A(a,a),P 是函数y =1
x (x >0)图像上的动点,若点P ,A
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2,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所有值为( )。
解:点A(a,a)是直线y =x 上的动点,点P ,A 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2,即以A 为圆心,半径2√2的动圆与函数y =1
x (x >0)
图像相切时求a 的值。
依题意可画出草图,
点A 在直线上运动时,凭直觉认为,动圆都会与函数y =1
x (x >0)的图像相切于点C(1,1),因此不难求出a 的两个值为-1或3;而这个答案是错的。
事实上,当a>0时,两图像的切点位置是与动圆半径大小有关的(如图),只有半径较小时,才可能相切于C 。
{
y =1
x (x >0)
(x −a)2+(y −a)2=(2√2)2
→(x −a)2+(1
x −a)2=(2√2)2(x >0)
→x 2+1
x 2−2a (x +1
x )+2a 2−8=0(x >0) ①,令t =x +1
x ≥2,则x 2+1
x 2=t 2−2,①式可化为:
t 2−2at +2a 2−10=0(t >2),∴Δ=(−2a)2−4(2a 2−10)=0,解得a =√10.
注:解答本题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时,直觉有可能是错误的;二是解析式x +1
x 与x 2+
1x 2
的可代换关系,这样的关系还存在于sinx ±cosx 与sinx ∙cosx; √1+x +√1−x 与√1−x 2等。
如果将“对勾”函数 y =x +1
x 变形为:y =ax +b
x (a,b ∈R),研究其图像、性质对解题是很有必要的。
(1) y =ax +b
x (a>0,b>0)此函数是由y =ax 和y =b
x 叠加而成,通过分析两个简单函数的图像特征,画出其叠加函数的
图像,是数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由图像可知:①关于原点对称;
②x >0时,函数存在极小值点A(√b
a
,2√ab ); x >0时,函数存在极大值点B(−√b
a
,−2√ab );
③递减区间为:(−√b a
,0), (0,√b a
), 递增区间为:(−∞,−√b a
),(√b
a
,+∞);(②③两条性质可通过导数证明)
④存在两条渐近线:y =ax ,x =0(渐近线在通过作图解题时,起作用)。
(2) 其余的三种情况的图像如下:
其性质由同学们自己小结,在此不在赘述。
例题2.若函数y =f(x)的值域是[1
2
,3],则函数F (x )=f (x )+
1
f (x )
的值域是( )。
解:设t =f(x)∈[12
,3],则F (t )=t +1t ,只要画出函数的图像可知:F (t )∈[2,103
]. 注:本题看似简单,但f(x)取不同的表达式时,情况可能变得很复杂。
例题3. 设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ax +
1ax
+b (a>0)求f (x )的最小值。
解1.(基本不等式法)∵a >0,x >0,∴f (x )=ax +1
ax +b ≥2√ax •1
ax +b =b +2,当且仅当 ax =1
ax 即x =1
a 时等号成立,∴f min (x )=
b +2.
解2.(判别式法)设y =f (x ),则有a 2x 2+a (b −y )x +1=0 ①,显然∆=a 2(b −y)2−4a 2≥0,解得y ≥b +2或y ≤
b −2(舍去),∵x >0,故应将y =b +2代入①得: a 2x 2−2ax +1=0即x =1
a >0,因此f min (x )=
b +2。
(注:当主元x 有范围使用判别式法时,都应将所求最值回代,检验x 的解是否在给定的范围内)
解3.(求导数法)由题意f ′(x)=a −1ax 2=
(ax+1)(ax−1)
ax 2
,∵a >0,x >0∴f ′(x)>0,有x >1a ;f ′(x )<0,有0<x <1
a .故当
x >1
a 时,函数f (x )单调递增;当0<x <1
a 时,函数f (x )单调递减,因此f min (x )=
b +2。
变式1:设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ax 2+
1ax 2
+b (a>0)求f (x )的最小值。
变式2:设定义在(0,π)上的函数f (x )=asinx +
1asinx +b (a>0)求f (x )的最小值。
变式3:设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ae x +1
ae x +b (a>0)求f (x )的最小值。
变式4:设函数f (x )=ae x +
1ae x
+b (a>0)求f (x )的最小值。
变式5:设定义在(1,+∞)上的函数f (x )=log a x +
1log a x
+b (a>0,a ≠1)求f (x )的最值。
注:以上5个变式,若以填空题的形式解答,可使用变量代换,用“对勾”函数的图象直接得到答案;若 以解答题的形式解答,应使用求导数的方法证明。
变式6:讨论函数f (x )=ax n +c
ax n +b (a>0,c>0,n 取正整数)。
解:f ′(
x )=anx
n−1
−
cn ax n+1
=
n(a 2x 2n −c)ax n+1
,当n 为奇数时,函数是奇函数,只要讨论x >0即可。
f ′(x )>0→
x ≥√c a 22n
,f ′(x )<0→0<x <√c
a 22n
;当n 为偶数时,函数是偶函数,只要讨论x >0即可。
f ′(x )>0→ x ≥√c
a 22n
,f ′(x )<0→0<x <√c
a 22n。
例题4.求函数f (x )=
2x 2+5x+11x 2+x+4
, x ∈[0,2]的最值。
解:由于函数f (x )的分子分母的次数都是2,因此采用“配式法”降低分子的次数;f (x )=2(x 2+x+4)+3x+3
x 2+x+4
=2+3x+3
x 2+x+4.
令t =x +1∈[1,3],则f (t )=2+3t
t 2−t+4=2+3
t+4
t
−1;再令u =t +4
t ,t ∈[1,3],
∴u ∈[2,5],因此原函数的值域为[114,5].
注:求型如f (x )=
ax 2+bx+c dx+e 和f (x )=dx+e ax 2+bx+c 函数的最值(值域),可通过换元法(t =dx +e ) 转化为函数f (t )=a
d +t +
m t
+n 和f (t )=1
a
d +t+m t
+n ,只要讨论u =t +m
t 的极值即可;当所求函数的分子分母的次数相同时(如本题)应采用“配
式法”降低分子的次数,转化成f (x )=k +dx+e
ax 2+bx+c 的形式。
例题5. f (x )=x +a
x
+b (x ≠0),其中a 、b ∈R ,若对∀a ∈[1
2
,2],不等式f (x )≤10在[1
4
,1]上恒成立,求b 的取值范围。
解:∵a >0,∴函数f (x )在(0,√a)上单调递减,在(√a,+∞)上单调递增,则f (x )在[14,1]上的最大值为max {f (1
4),f (1)}.由∵对∀a ∈[1
2,2], 不等式f (x )≤10在[1
4,1]上恒成立,∴有{f (1
4)≤10f (1)≤10
即{b ≤39
4−4a b ≤9−a 对∀a ∈[1
2,2]成立→
{
b ≤(
394
−4a)min =
74b ≤(9−a)min =7
解得b ∈(−∞,7
4].
注:①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是常见的转化形式。
②变换主元,把f (x )看成关于a 的一次函数f (a )=1
x a +x +b,对∀a ∈[1
2,2],x ∈[1
4,1], 不等式f (a )≤10恒成立(分两步进行),∴f(a)max =f (2)=2
x +x +b ≤10,∀x ∈[1
4,1]恒成立,∵y =2
x +x +b 在[1
4,1]上单调递减∴y max =1
4+8+b ≤10,解得:b ∈(−∞,7
4].
练习1.若关于x 的方程4x +(a +3)2x +5=0至少有一个实根在区间[1,2]内,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334
,3−2√5]
练习2.若π
4<x <π
2,则函数y =tan2xtan 3x 的最大值是( )。
−8 练习3.若a >b >c >0,求2a 2+1
ab +1
a(a−b)−10ac +25c 2最小值 (4)
第三节 判别式法解题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某些函数的值域或极值的方法,称为判别式法。
判别式法的使用通常是对含有参数的二次方程。
例题1.求函数y =
x 2−x+1x 2+x+1
的值域。
解:由判别式可知分母x 2+x +1>0(∴x 2+x +1≠0,x ∈R),两边同乘以x 2+x +1得: (y −1)x 2+(y +1)x +(y −1)=0,将此式看成是x 的方程,必有实数解, ∴Δ=(y +1
)2
−4(y −1)(y −1)≥0解得:1
3
≤y ≤3,即函数y =
x 2−x+1x 2+x+1
的值域为[1
3
,3].
例题2. 求函数y =x+4
x 2−x−2的值域。
解:当x =2或x =−1时分母虽然为0,但分子x+4≠0,∴变形后仍然可得到关于x 的二次方程,将函数的两边同乘x 2−x −2得:yx 2−(y +1)x −2(y +2)=0,此方程x 显然有实数解,∴Δ=(y +1)2+8y (y +2)≥0,解得:y ≥
−3+2√2
3
或y ≤
−3−2√2
3
,∵二次项系数y ≠0,∴函数y =x+4
x 2−x−2的值域为y ≥
−3+2√2
3
或y ≤
−3−2√2
3
注:在使用判别式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分式的表达式不能约分,二是变形后,二次项系数为
0的y 在求得的y 的范围内,要代入方程验证。
例题3. 求函数y =x 2+4x+3x 2+x−6
的值域
解:y =
x 2+4x+3x 2+x−6
=(x+3)(x+1)
(
x+3)(x−2)
,∵由函数的定义域知x
≠−3,∴y =
x+1x−2
=1+
3
x−2 ①∵
3
x−2
≠0,∴①式的值域为y ≠1;
再将x =−3代入①式,得到的y =25
须删除,∴函数y =
x 2+4x+3x 2+x−6
的值域(−∞,2
5)∪(2
5
,1)∪(1,+∞)。
注:函数的表达式中的分式,可约分时应先约分,再求值域,最后删除定义域中不存在点所对应的函数值。
例题4. 设a 1,d 为实数,且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解:∵S 5=5a 1+10d,S 6=6a 1+15d ,将其代入S 5S 6+15=0并化简得:2a 12+9da 1+10d 2
+1=0 (∗) 此式可看成是关于a 1的二次方程,∴Δ=(9d)2−8(10d 2+1)≥0,解得:d ≤−2√2或d ≥2√2。
注:①由于方程(*)中的a 1∈R ,∴Δ≥0是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因此不必要再对结果进行检验了。
②本题也可以求a 1的取值范围,方法相同。
例题5. a,b >0, a +b +ab =30,试问实数a,b 为何值时,ab 取得最大值? 解1:利用基本不等式(略)。
解2:设y =ab,则b =y
a 代入题设等式并整理得:a 2+(y −30)a +2y =0 (∗)∴Δ=(y −30)2−8y ≥0,解得:y ≥50
或y ≤18。
由a,b >0知0<y <30,∴y ≤18.由令y =18,代入(*)式,可解得a =6,b =3满足题设条件a,b >0,所以(ab)max =18.
注:把(∗)式看成关于a 的二次方程,Δ≥0是方程在(0,+∞)上有解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因此需要通过检验说明最值的取得是合理的。
变式:已知实数a,b,c 满足a +b +c =9,ab +bc +ca =24,则b 的取值范围是(1≤b ≤5 )。
例题6.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 轴在地平面上,y 轴垂直于地平面,单位长度为1千米,某炮位于坐标原点,已知炮弹发射后的轨迹在方程y =kx −
120
(1+k 2)x 2(k >0)表示的曲线上,其中k 与发射方向有关,炮的射程
是指炮弹落地点的横坐标.(1)求炮的最大射程;(2)设在第一象限有一飞行物(忽略其大小),其飞行高度为3.2千米,
试问它的横坐标a 不超过多少时,炮弹可以击中它?请说明理由。
解:(1)令y =kx −
120
(1+k 2)x 2=0,解得:x 1=0(舍去),x 2=
20k 1+k
2=201
k
+k
≥10(千米).
(2)设飞行物的坐标为(a,3.2)(a>0),要击中飞行物,其坐标必须在炮弹飞行的轨迹方程上,即3.2=ka −1
20(1+k 2)a 2,整理成关于k 的二次方程得:a 2k 2−20ak +a 2+64=0 (∗)∴Δ=(−20a)2−4a 2(a 2+64)≥0,解得:−6≤a ≤6.由∵k >0,∴要检验,将a =6代入(*)式,解得k =5
3>0,∴a 的最小值为6.
注:把(*)式看成关于k 的二次方程,Δ≥0只是方程在(0,+∞)上有解的必要条件并不充分,应当通过检验“当a =6,k =5
3>0”说明a 能取得最大值6.
例题7. 如图某地有三家工厂,分别位于矩形ABCD 的顶点A,B 及CD 的中点P 处,已知AB=20km,BC=10km,为了处理三家工厂的污水,现要在矩形ABCD 的区域上(含边界)且与A,B 等距离的一点O 处建造一个污水处理厂,并铺设排污管道AO,BO.OP ,设排污管道的总长为y km.
(1) 按下列要求写出函数关系式:①设∠BAO =θ(rad ),将y 表成θ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OP=x(km),将y 表成x 的函数关系式;
(2) 请选用(1)中的一个函数关系式,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使三条排污管道总长度最短。
解:(1) ①由条件知PQ 垂直平分AB ,若∠BAO=θ(rad) ,则10
cos cos AQ OA θθ
==
,
故10cos OB θ=
,又OP =1010tan θ-,所以1010
1010tan cos cos y OA OB OP θθθ
=++=++-,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2010sin 10cos y θθ-=
+04πθ⎛
⎫≤≤ ⎪⎝
⎭
②若OP=x (km) ,则OQ =10-x ,所以=
所求函数关系式为)010y x x =+≤≤
(3) 选择函数模型①用求导数的方法可以解决(省略)。
选择函数模型②,关键是去掉根号,转化为关于x 的二次方程,即(y −x)2=4(x 2−20x +200)→ 3x 2+(2y −80)x +800−y 2=0,所以有:Δ=(2y −80)2−12(800−y 2)≥0,解得:y ≥10(1+√3). 又当y =10(1+√3)时,x =10−
103
√3∈[0,10],所以点P 位于线段AB 的中垂线上且距离AB 边10
3√3km 处。
例题8. a >b >c,且a +b +c =1,a 2+b 2+c 2=1,求证(1)1< a +b <4
3 (2) 8
9<a 2+b 2<1.
分析:构造以a +b,ab 为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条件a >b >c 确定c 的范围。
解:(1)设f (x )=x 2−(a +b )x +ab ,显然a 、b 是f (x )的零点,∵a +b =1−c (c <0),a 2+b 2=1−c 2,(a +b )2=a 2+b 2+2ab,∴ab =
(a+b )2−a 2−b 2
2=c 2−c →f (x )=x 2−(a +b )x +ab =x 2−(1−c )x +c 2−c →Δ=(1−c )2−
4(c 2−c ),解得:−13
<c <1,但c <0,∴−13
<c <0即1< a +b <43。
(2)由(1) 知−1
3
<c <1→−1
9
<c 2<1→8
9
<a 2+b 2<1.
注:关于c <0,∵a +b +c =1①,a 2+b 2+c 2=1②,将①式两边平方得:a 2+b 2+c 2+2ab +2bc +2ca =1, ②式代入得:ab +bc +ca =0(∗),若c ≥0,而 a >b >c →ab +bc +ca >0,这与(∗)矛盾。
习题:1.若a 2+b 2≥λ(a +3b +1)对∀a,b ∈R 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
(−2
5≤λ≤0)
2.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x 0∈R,使得f (x 0)=x 0成立,则称x 0为f (x 0)的不动点。
已知函数f (x )=ax 2+(b +1)x +b −1(a ≠0),对任意实数b ,f (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a 的取值范围。
(0<a<1)
3.某县有A,B,C,D 四个村庄,恰好坐落在边长为2km 的正方形顶点上,为了发展经济,当地政府决定建立一个使得任何两个村庄都有通道的路网,路网由一条中心道路及的、四条支路组成,要求四条支路的长度相等(如图),试问
中心道路长为何值时,路网的总长度最短?(中心道长为2(1−
√3
3
)km) 4.求证不等式
4−√73
≤x 2+xsint+1
x 2+xcost+1≤
4+√73
,
5.已知x 1,x 2是方程x 2−(k −2)x +(k 2+3k +5)=0(k ∈R)的两个根,问当k 为何值时,x 12+x 22
由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