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 第一专题 《致橡树》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举杯 文本4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专题一 向青举杯 文本4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1d1d28af8c75fbfc67db237.png)
文本4 致橡树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人在爱情方面追求独立、平等、心意相通、珍视自身价值的思想情感,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把握主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凌霄.( ) ②炫.耀( ) ③痴.情( )④绿荫.( ) ⑤慰藉.( ) ⑥戟.( )⑦红硕.( ) ⑧霹雳..( ) ⑨雾霭.( )⑩流岚.( ) ⑪虹霓.( )答案 ①xiāo ②xuàn ③chī ④yīn ⑤jiè ⑥jǐ ⑦shuò ⑧pī lì ⑨ǎi ⑩lán ⑪ní(2)多音字①荫⎩⎪⎨⎪⎧ 荫.蔽( )封妻荫.子( ) ②藉⎩⎪⎨⎪⎧ 枕藉.( )杯盘狼藉.( )答案 ①yīn/yìn ②jiè/j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炫( )舷( )眩( ) (2)⎩⎪⎨⎪⎧霭( )蔼( )谒( )答案 (1)炫耀/船舷/眩晕 (2)雾霭/和蔼/拜谒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慰藉:(2)流岚:(3)雾霭:(4)伟岸:(5)虹霓:答案(1)安慰。
(2)山里流动的雾气。
(3)雾气。
(4)魁梧,高大。
(5)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
2.辨词填空(1)炫耀·夸耀炫耀: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奢华、贵重的东西进行夸耀,有“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主要是通过语言向人显示。
①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3日报道,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向来以行踪神秘著称,其现任头目却在网上________奢华生活。
②俄《共青团真理报》8月1日的文章________说,美、俄舰机在黑海对峙时,俄苏-24战机对“唐纳德·库克”号进行干扰,导致其携带的“宙斯盾”系统失灵,引起美国士兵恐慌。
答案①炫耀②夸耀(2)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作状语。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试题:专题1+致橡树+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试题:专题1+致橡树+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a0c82436763231126edb1141.png)
回旋舞致橡树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朦胧..(ménɡ lónɡ) 责难.(nàn) 脸庞.(pánɡ)B.打盹.(dǔn) 瞬.间(shùn) 荒僻.(pì)C.踱.步(duó) 栖.身(xī) 凄.然(qī)D.遐.想(xiá) 枯萎.(wěi) 城垣.(yuán)解析:C C项,“栖”应读q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漱口临帖芬芳健在B.阴影时晨欢畅情意C.皱纹隐藏爱幕闪耀D.闲遐缘由雾霭巍峨解析:A B项,“晨”应为“辰”。
C项,“幕”应为“慕”。
D项,“遐”应为“暇”。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的崇高形象,比天山更高大!他们的创业故事,比神话更精彩!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兵团人的成就,怎能不让我们对他们更加肃然起敬?②作为一个清贫的读书人,我的蜗居别无长物....,只有满架的书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食无肉,不可以居无书。
③德国友好人士雷曼博士气愤地说,事件从开始到现在让人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德国各大媒体对如此骇人听闻的案件都不敢报道,为什么?④大师们的学识、境界与情怀,进一步拓宽了王宝贵的视野,也让他在习书的同时也养成了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情怀,逐步登.堂入室...。
⑤正因为他对译作披肝沥胆....、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才会得到读者喜爱,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带来文学和人生的启迪。
⑥在新闻宣传方式不断加以改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微言大义....的公益广告直抵人心,影响力巨大。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B ①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此处不合语境,应为“耳闻目睹”。
②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简朴。
《致橡树》课后练习答案-word文档
![《致橡树》课后练习答案-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7d23e48b84ae45c3b358ce8.png)
《致橡树》课后练习答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辑发布的《致橡树》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跫音春帷窗扉B.炫耀慰籍泉源C.痴情威仪相融D.红硕霹雳虹霓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或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跫(qióng)音春帷(头发) 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 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 相融(róng) 向(对着)晚D.红硕(大) 霹雳(lì) 虹霓(ní)3.全是朦胧诗作者的一组是 ( )A.舒婷顾诚北岛梁小斌B.舒婷顾诚白岛郑愁予C.海子穆旦顾诚郑愁予D.海子北岛徐志摩余光中4.下列论述,不符合郑愁予诗歌创作特点的一项是( )A.“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
”B.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一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
C.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D.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5.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郑愁予的《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着很大的关系。
B.“美丽的错误”是《错误》的诗眼;心上人越来越近确实美丽,但不能相见则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可谓妙笔生花。
C.舒婷的《致橡树》、《墙》与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D.《致橡树》采用了先立后破的构思方式,扬弃了旧式的传统的爱情观,表达了理想的新型的爱情观。
6.《错误》开头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对这两句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季节”前面加限制词“等在”,表明“季节”漫长,女子等待亦漫长,突出了“闺怨”心绪。
《致橡树》导学案 共2课时
![《致橡树》导学案 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4c6ea655acfa1c7aa00cca6.png)
第一单元第四课《致橡树》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岳建华使用时间 2017年 9月15 日【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进一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多元化品味本诗。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2.朦胧诗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
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黑暗与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具有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攀援.(yuán) 凌霄.花(xīāo) 绿荫.(yīn)慰藉.(jiè)霹雳.(lì)雾霭.(ǎi)流岚.(lán)虹霓.(ní)【问题探究】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2、《致橡树》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3、“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4、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致橡树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致橡树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81738aaea998fcc220efb.png)
致橡树本课话题——自强自立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点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奏出了女性尊重自身价值、保持独立人格、张扬自我追求的时代强音。
自强自立,才能立足社会。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他没有双臂,但能用双脚弹奏出美妙的钢琴曲;他从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总说自己要精彩地活着。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他就是有着“断臂王子”之称的刘伟。
刘伟,一个真正的强者,正是靠着自强自立的顽强精神,从逆境中找出光亮,时时找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最终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3.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金缨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炫.耀( ) 痴.情( ) 虹霓.( ) 戟.戈( ) 红硕.( ) 霹.雳( ) 雾霭.( ) 流岚.( ) 眷.属( ) 【答案】 xuàn chī ní jǐ shuò pī ǎi lán ju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荫⎩⎨⎧绿荫( )荫蔽( ) (2)藉⎩⎨⎧慰藉( )狼藉( )(3)旋⎩⎨⎧回旋( )旋风( ) (4)劈⎩⎨⎧劈柴( )劈叉( )【答案】 (1)yīn/yìn (2)jiè/jí (3)xuán/xuàn (4)pī/pǐ2.语境辨析法(5)对于国际上的重.( )大事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重.( )申了我国的有关立场。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308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f.png)
《致橡树》导学案一、导学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观。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追求独立、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
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在诗歌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诗歌中意象和语言的深入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情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法对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拓展思维。
四、学习过程1、导入介绍爱情这一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表现形式。
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和讨论。
11 提问:你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的?1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舒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阐述《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诗歌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解读诗歌的语言,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
11 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爱情观进行对比。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1 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你有什么启示?12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像诗歌中所描述的平等、独立的爱情?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人生、社会的关系。
推荐相关的爱情主题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究。
7、总结归纳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强调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性。
8、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背诵诗歌中的精彩段落。
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 第4课 致橡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 第4课 致橡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bb0b015022aaea998f0fed.png)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第4课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第4课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第4课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致橡树》教学目标1。
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
2。
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3。
领会诗人的爱情观,重识自己的爱情理想。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的爱情观——木棉与橡树之间平等、独立、祸福与共的爱情。
教学难点运用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文学作品里,在日常生活中,爱情都是人们谈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作家写作的一个主要素材。
现在请大家开动脑筋,回忆一下我们曾听到或者看到过哪些写爱情的经典诗句.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自己也举出一些诗句如“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生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等。
表述了不同的爱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女诗人舒婷最重要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她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在倾听鉴赏以后回答吧。
(二)整体感知播放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跟着音乐朗读整首诗歌。
读完以后,教师有感情的范读一遍,请学生仔细倾听,感悟诗中的情感.最后要求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三)诗歌鉴赏1.在朗读完诗歌以后,请学生将诗题《致橡树》补充完整,并简单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02e50450e2524de5187eff.png)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 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 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 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文本4 致橡树学习目标1。
体会诗人在爱情方面追求独立、平等、心意相通、珍视自身价值的思想情感,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把握主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凌霄.( )②炫.耀()③痴.情()④绿荫.( ) ⑤慰藉.( )⑥戟.()⑦红硕.()⑧霹雳..() ⑨雾霭.( )⑩流岚.( )⑪虹霓.( )答案①xiāo②xuàn③chī④yīn⑤jiè⑥jǐ⑦shuò⑧pī lì⑨ǎi⑩lán⑪ní(2)多音字①荫错误!②藉错误!答案①yīn/yìn②jiè/jí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炫 舷 ,眩 (2)错误! 答案 (1)炫耀/船舷/眩晕 (2)雾霭/和蔼/拜谒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慰藉:(2)流岚:(3)雾霭:(4)伟岸:(5)虹霓:答案 (1)安慰.(2)山里流动的雾气。
(3)雾气。
(4)魁梧,高大。
(5)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
2.辨词填空(1)炫耀·夸耀炫耀: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奢华、贵重的东西进行夸耀,有“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2883104ff00bed5b9f31d74.png)
致橡树班级:姓名:学号: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中意象的象征意义;(2)能够准确把握作者所追求的爱情观。
2. 预习内容:一、文学知识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文字,适当勾画,初步感悟作者和朦胧诗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
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二、字词梳理。
借助工具书,读准加点的词:炫耀()慰藉()流岚()虹霓()戟()三、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请你找出诗文中的主要意象并说说作者对它的态度,初步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1、意象解读,请你结合诗文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态度,探讨作者融入在意象中的观点。
意象与橡树的关系作者的观点(赞成、反对)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呢?她理想的层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她赞扬什么?)3、橡树和木棉象征了什么?(请你结合诗文,概括橡树和木棉的形象特点。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1、意象解读,请你结合诗文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态度,探讨作者融入在意象中的观点。
凌霄花——实用爱情痴情鸟——爱情至上——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2、作者借助这些意象,表达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呢?她理想的层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她赞扬什么?)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a49a9f50e2524de5187efa.png)
《致橡树》课题《致橡树》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重点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难点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古诗如此,新诗亦然。
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课前自学】1、正音正字慰藉wèi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2、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3、朗读课文(反复诵读,感悟诗情)【合作释疑】一、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
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
![(浙江专用)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文本4致橡树学案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65558c1cc1755270622086b.png)
文本4 致橡树学习目标 1.体会诗人在爱情方面追求独立、平等、心意相通、珍视自身价值的思想情感,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把握主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凌霄.( ) ②炫.耀( ) ③痴.情( ) ④绿荫.( ) ⑤慰藉.( ) ⑥戟.( ) ⑦红硕.( ) ⑧霹雳..( ) ⑨雾霭.( ) ⑩流岚.( ) ⑪虹霓.( ) 答案 ①xiāo ②xuàn ③chī ④yīn ⑤jiè ⑥jǐ ⑦shuò ⑧pī lì ⑨ǎi ⑩lán ⑪ní (2)多音字①荫⎩⎪⎨⎪⎧荫.蔽( )封妻荫.子( ) ②藉⎩⎪⎨⎪⎧枕藉.( )杯盘狼藉.( )答案 ①yīn/yìn ②jiè/jí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炫( )舷( )眩( )(2)⎩⎪⎨⎪⎧霭( )蔼( )谒( )答案 (1)炫耀/船舷/眩晕 (2)雾霭/和蔼/拜谒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慰藉: (2)流岚: (3)雾霭: (4)伟岸: (5)虹霓:答案 (1)安慰。
(2)山里流动的雾气。
(3)雾气。
(4)魁梧,高大。
(5)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
2.辨词填空 (1)炫耀·夸耀炫耀: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奢华、贵重的东西进行夸耀,有“夸大自己,看轻别人”的意思。
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
主要是通过语言向人显示。
①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3日报道,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向来以行踪神秘著称,其现任头目却在网上________奢华生活。
②俄《共青团真理报》8月1日的文章________说,美、俄舰机在黑海对峙时,俄苏-24战机对“唐纳德·库克”号进行干扰,导致其携带的“宙斯盾”系统失灵,引起美国士兵恐慌。
答案 ①炫耀 ②夸耀 (2)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作状语。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致橡树》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致橡树》名师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fb5aabb6529647d272852ea.png)
《致橡树》名师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致橡树》是苏教版必修1第一专题的一篇课文,本诗主要内容是反对三种不正确爱情观,倡导一种独立平等、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新型爱情观,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的“木棉”(女性)形象,用了象征化的手法。
学习本诗不仅可以巩固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对象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都处在十七八岁情感朦胧、对爱情似懂非懂、充满着好奇与向往的年龄阶段,因此《致橡树》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爱情方面的大道理反感,对于不实用的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不爱探讨,因此本诗的教学要深入浅出、独辟蹊径、充满情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目标:理解诗中所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辅助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小组竞赛法、引导点拔法、讨论互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图◆听读◆默读◆引读◆竞读(以“读”为线,以“议”穿插其间,以“竞赛”贯穿全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梁祝》的音乐,师旁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
同学们也知道古今中外很多有关于爱情的诗句吧,说来听听吧。
(引导学生回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外国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师小结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心中可能也藏着一个类似爱情的东西,她朦胧美丽。
(完整版)《致橡树》导学案
![(完整版)《致橡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455a858fb770bf68a5562.png)
拓展延伸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当堂测试
阅读舒婷的《神女峰》一诗,完成后面题目。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答案:1.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拓展延伸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对爱情的评说?
பைடு நூலகம்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作者____________当代著名女诗人,代表诗作有《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答案:1.xuàn jiè pī lì lán ǎi ní
2. 安慰。 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 山里的雾气。
1981年6月于长江
1.“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指代:_____________。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94b74f78a6529657d5354.png)
致橡树导学案一、1.阅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题2.诗中的橡树.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各暗指什么?3.诗中在写到“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时,用的是“绝不”,而写到“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时则用的是“不止”。
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A、橡树、木棉等植物在诗中就是自然界中的树木,没有别的意义。
B.《致橡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给橡树”,而是写给自己心目中的恋人的。
C.诗歌中的木棉树很美,但也只是高大的橡树的一个陪衬。
D.诗歌中所歌颂的爱应该是互相尊重、心心相印,而又各自保持着独立的个性。
E.《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答案:1、(2分)诗歌用鲜明生动的形象,否定了依附式的爱情模式,张扬了女性的自尊自立的人格精神,歌颂了伟大的爱情。
2、(2分)橡树指男子汉,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是指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
3、(2分)用“绝不”表示作者坚决的否定,用“不止”,因为泉源、险峰等,尽管可以给情侣带来温暖、慰藉,但如果仅止于些的话,女性还是处于陪衬位置,女性的独立人格仍未显现出来,肯定中有否定。
4、(2分)( A )( C)二、阅读理解1、诗中的橡树、木棉各自代表了什么?“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象征3、试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在这首诗里,诗人告诉我们:爱是平等独立;爱是同甘共苦;爱是永恒长存;爱是倾慕与关爱;爱是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爱是共同的伟岸和高尚,共鸣的思想和灵魂。
爱情的坚贞。
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伟岸的身躯”,不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
新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新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295abe0b1c59eef8c7b4e7.png)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苏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语文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致橡树》 总第 四 课时课题:《致橡树》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找出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象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要点联系 第一层次 :找出诗歌意象 第二层次:体会诗歌意象内涵 第三层次;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突出 通过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突破 结合写作背景,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引导把握诗歌情感基调二、检查导学案预习案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四、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1、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明确:木棉和橡树2、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导学案
![致橡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1bf723453610661ed9f442.png)
致橡树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歌以比喻为抒情的的主要手段。
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歌以比喻为抒情的的主要手段。
知识链接:作者及背景1、舒婷,原名龚佩瑜。
当代女诗人。
1972年开始写诗,1979年发表诗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浓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释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
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2、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自主学习: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耀()痴情()慰藉()戟()红硕()霹雳()雾霭()流岚()虹霓()2、辨别下列各组的字形并组词。
霄藉霭宵籍蔼一、整体感知:1、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2、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二、合作探究探究一1、朗读诗歌思考: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思考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探究二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课堂小结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把握诗中的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
4、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知识准备】
(一)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
197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检查预习】
(一)正音
慰藉()痴()情雾霭()流岚()虹霓()
(二)辨音辨形
泫()然炫()目眩()晕
凌()厉绫()子棱()角
慰藉()户籍()雾霭()和蔼()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
2、分析以下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它让你想起了生活中哪一类人?
(1)凌霄花
(2)痴情鸟儿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3、诗人笔下的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4、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
5、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致橡树》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
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致橡树》也不例外。
你可以从表现手法,所用修辞,语言特点等方面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说一下你的看法吗?
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ī)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
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积红硕.(shuò)
D.流岚.(lán)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 (q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一言堂旁征博引弃之如蔽履
B.诡秘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煞风景讳莫如深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忘年交怵目惊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返
....,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
....,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
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
....来形容,实不为过。
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5.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要求:①能基本把握所给语段的语脉及创设的意境;②每空不得超过10个字。
(4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
这些泥土,会不会曾被_________,_________的屈原踩过?会不会曾被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种过菊花?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云游天下,狂傲不羁的李白的肩头?会不会曾飘在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杜甫的脚边?会不会拂过把酒问天,豪放豁达的苏轼的须髯?
五、反思总结,构建知网
1、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 (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
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
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丈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
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
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
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
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
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
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
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
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
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3、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
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
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
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4、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
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
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5、(1)——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
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3)——“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1.(D项濒(bīn)危)
2.C(A蔽—敝 B吊—掉 D怵—触)
3. C、(A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某种思想、作风,习俗或问题难以改变。
一般指不好的事。
B见仁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
“见仁见智”与“达成共识”相左。
D、“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4.答案:④①③②
5.遭受放逐、行吟泽畔;归隐田园,遥望南山。
(每空2分,意思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