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9600b6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e.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一、交流平台。
1. 交流内容。
- 回顾了不同文章中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等。
- 外貌描写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的长相特征,而是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部分进行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
1. 第一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 词语积累。
- 容光焕发:形容人精神饱满,光彩照人。
可以用来描写一个人充满活力、心情愉悦时的样子,如“那位老人容光焕发,看起来身体很硬朗。
”- 垂头丧气:低着头,神情沮丧。
表示人情绪低落,如“他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比赛输了。
”- 眉清目秀: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常用来描写长相俊俏的人,例如“这个小伙子眉清目秀,很是招人喜欢。
”-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多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舞台上的女演员明眸皓齿,非常迷人。
”- 词语运用。
- 在描写人物时,根据人物的不同状态选择合适的词语。
如果要写一个成功后的人物,可以用“容光焕发”;如果写一个遭遇挫折的人物,“垂头丧气”就很合适。
2. 第二部分:仿写句子。
- 例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在阳光下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脸”比作“鲜花”,生动地写出了人物幸福的神态。
- 仿写示例。
- 她的眼睛像两颗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 奶奶的手像干枯的树枝,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三、日积月累。
- 原文。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诗句理解。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到年老才回来,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变白了。
这里通过“少小”与“老大”、“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的小孩子见到诗人都不认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久别回乡后的一种陌生感,同时也从儿童的天真无邪中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6b2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c.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习题及答案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古诗,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自郑燮的《竹石》,赋予了竹百折不挠、坚忍顽强的高贵品质。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选自王冕的《墨梅》,赋予了梅花不向世俗献媚、高风亮节的品格。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的《赠刘景文》赞美了菊花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还有很多。
春蚕:如唐朝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
蜜蜂:如唐朝钱起《蜜脾咏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了蜜蜂勤劳的品质。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折磨,脸“平静”“慈祥”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顽强,对亲人充满爱。
如果删去,就不能很好地突显人物坚强、慈祥的形象。
②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目光“凶恶可怕”、双手“像鹰的爪子”,这些描写极力地表现出日本军官从内而外的丑陋,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憎恶。
如果删去这些描写,就不能突显人物的鲜明形象。
③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外貌描写揭示了祥子相貌普通、可爱淳朴、身体健壮、出身平凡等特点。
如果删去,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2da4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f.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本名为《语文园地四》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视野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第一单元:古代文化名著赏析《语文园地四》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文化名著,通过对《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读取《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英雄豪杰的形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读取《红楼梦》中的描写文字,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欣赏《语文园地四》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解了古代诗词欣赏,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将学习到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通过读取这些古代名篇,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验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第三单元:名篇段落背诵《语文园地四》的第三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名篇段落的背诵,通过背诵这些名篇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学生将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经典作品,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名篇段落,学生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对语文修辞的敏感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四单元:传统文化花样《语文园地四》的第四单元主要讲解了传统文化的花样,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生将学习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相关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喜爱。
第五单元:古代故事讲述《语文园地四》的第五单元主要讲解了一些古代故事,通过讲述这些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和背后的道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8eefd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是一本以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课本。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提高了语感和修养,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散文《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夜色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致情怀。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荷塘的美景,并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第二单元是小说《小兵张嘎》,通过描写一个老兵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张嘎老兵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
这篇小说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刻画,激励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
第三单元是散文《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展开了对亲情的讴歌。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小蝌蚪与妈妈的亲情故事,表达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这篇散文通过对小动物的情感描写,引发了我们对亲情的深切思考和反思。
第四单元是小说《捞起鱼来》,通过描写一位老渔夫的故事,展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渔夫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隐喻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
这篇小说通过对老渔夫的塑造,启发了我们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态度。
通过对《语文园地四》的学习,我们不仅在语文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了启迪和熏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学修养,坚定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有关于批判与追求美的问题。
这个单元讲述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作品,如何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吧。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语文园地四基础巩固(附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语文园地四基础巩固(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53d7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b.png)
xuē zi
靴子
kěn shí
啃食
hán hu
含糊
பைடு நூலகம்jū liú
拘留
为人民服务
生字注音
chè qiān tài
pò
pī biāo xī chuī zàng
彻迁泰迫批标牺炊葬
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qiān yí
tài shān
彻底 迁移 泰山
dǐnɡ lì
biāo zhì
xī shēnɡ
鼎力 标志 牺牲
jiǎo huá kěn qiè
àn bǎo zhàn háo
pèi hé jiāo zhī jiān yì
yuè jìn yǐn bì tiào wànɡ
fēnɡ kuánɡ
pú fú
sǎo shè
hé chuánɡ
liáo liànɡ
ánɡ shǒu
kāi pì
jīnɡ tiān dònɡ dì
jiān jìn
坚劲
十六年前的回忆
生字注音
zhì
bì
稚避
fén shāo
焚烧
děnɡ xián
等闲
qīnɡ bái
清白
qiān chuí wàn záo
千锤万凿
fěn ɡǔ suì shēn
粉骨碎身
pā dèng pì chǒu xuē
啪瞪僻瞅靴
qīnɡ qiū
清秋
mó xíng
魔刑
jùn bǎng kěn páo zhí heng
qīnɡ qiū
jiān jìn
qiān chuí wàn záo
fěn ɡǔ suì shē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3c7fe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d.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本文主要以“牡丹”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牡丹的传说和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
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牡丹的由来、花朵的特点、牡丹的品种及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牡丹的由来牡丹,原产于中国,被誉为“花中之王”。
关于牡丹的由来,最有名的传说就是《牡丹亭》。
传说中,唐代文学家元稹和美貌的武则天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两人在牡丹花下结缘,最终妒忌者的阴谋导致了两人的分离,元稹因思念武则天而身患重病。
武则天用牡丹含泪敷在元稹身上,才使得元稹病愈。
故事传说着牡丹的与爱情缠绵,已成为人们传颂不衰的美丽传说。
第二部分:牡丹的花朵特点牡丹花形状美丽,花瓣丰满,颜色丰富多彩,芬芳扑鼻。
牡丹花有着深邃的花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美好。
而且牡丹的开花期很长,从春天一直开到夏天,是花中的佼佼者。
第三部分:牡丹的品种牡丹的品种繁多,有双瓣牡丹、单瓣牡丹、九重牡丹等各种品种。
不同品种的牡丹有着不同的花型、颜色和花香,给人们欣赏和品味的乐趣。
在中国的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牡丹在绽放,让人如痴如醉。
第四部分: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国花”。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牡丹的吟唱。
牡丹花代表着繁荣、富贵和美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用牡丹为题材进行创作,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牡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牡丹的故事,感受到美好事物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向往,激发起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牡丹花的特点和品种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品味美丽的事物。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中对牡丹的介绍,不仅仅是一篇阅读文章,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的教育。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af93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f.png)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策略第四单元园地四是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最后一单元,是一个汇总和复习语文知识的单元。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语文能力。
一、复习知识点第四单元园地四内容较为杂乱,涵盖了六年级下册的各个知识点。
在教学这个单元之前,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包括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古诗词欣赏等。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梳理和回顾相关知识。
二、拓展学习主题在复习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拓展的学习主题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文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剧本创作、读者体验等活动,从不同角度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开展口语表达六年级是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比较关键的年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口语表达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对话,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话题演讲,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和自信心。
四、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如写一篇游记、写一封家书等,让学生练习写作,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评述、互评互辅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同时,可以组织读书角的建设,提供各类图书供学生阅读,定期组织书评活动,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六、与生活实践结合语文学习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共16张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9de2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a.png)
前的回忆》是父亲的被难日 了一遍,低声对母 忘不了这一天。
,离现在已经十 亲说:“妈,昨天 这使得文章前
六年了。
是4月28日。” 后连贯,首尾
照应。
词句段运用
文章
开头
好处
《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 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 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 小燕子。
特定镜头式开头, 用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来开头,像电影特定 镜头一样,捕捉某一 方面展开叙述,使人 印象深刻。
词句段运用
◇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 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 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 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是《骆驼祥子》中对初进城的祥子进行的 外貌描写,突出了刚进城时祥子的善良、勤劳、 坚定,并且他又有着强健的身体。如果删除这个 描写,就无法与后来腐化的、喜欢吃喝嫖赌的祥 子进行对照,从而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 仍旧冷静、慈祥。这简短的外貌描写充分体现了李大 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如果删去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词句段运用
◇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 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 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里的外貌描写把敌人的丑陋嘴脸描写出来, 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了敌人的凶残,更加衬托出雨 来在敌人面前的勇敢、坚强不屈。如果删掉了会 影响表达效果。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竹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赋予了竹 子坚韧挺拔、顽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强生存的品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1426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6.png)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元日
王安石
bào
tú sū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tónɡ
huàn fú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 一边读古诗吗?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抓诗眼, 悟诗情。
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 欲断魂。
理解“欲断魂”。 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 魂魄、灵魂。
“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失魂落魄。
魂 左窄右宽, 不要忘记写最 后的两笔撇折、点。
欲 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 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 B.想要, 希望;C.将要, 快要。
课堂作业:用田字格写“旧、符”两个字。 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
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
板 书 设 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状物 言志
万象更新 光明美好
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2课时
清明
[唐]杜牧
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时间约在每 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 变暖, 雨水增多, 万物吐故纳新。
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朗读古诗, 读出节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听老师范读。 自由练习朗读。
感 1.自主探究, 解字析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dc494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e.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意思》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
这里面呀,有好多很有意思的句子呢。
比如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意思就是有时候你特意去种花儿,花却不开;没想着插柳枝呢,柳枝倒长成了柳树。
就像咱们做事情,有时候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结果却不太好;而有时候不经意做的事,反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再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说虽然药很苦,但是能治好病;别人说的话可能不太好听,但对咱们有帮助。
这些句子都很有道理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意思》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想想看,有一次咱们班参加拔河比赛,大家拼命练习,想要拿第一名,结果
没成功。
但是后来的跳绳比赛,咱们没怎么准备,却得了奖。
这是不是就像“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还有呀,当爸爸妈妈批评我们的时候,那些话可能不好听,可都是为了咱们好,就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日积月累”里的句子能让咱们明白很多生活中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意思》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小明很不喜欢听老师指出他的错误,每次都觉得不高兴。
有一次考试,因为没改一个错误,考得不好。
这时候他才明白老师的话是为他好。
这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告诉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
小朋友们,这些“日积月累”的句子都是宝贝,咱们要好好记住,用到生活中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ca578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7.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 课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写作手法。
- 词语的正确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 基本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能够:-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 学会使用词典、互联网等工具进行资料查找和辅助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经典文学作品。
2. 词语积累:围绕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新词、成语、俗语等。
3.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仿写或创作。
4. 文学欣赏:分析和讨论课文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 词语的正确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3. 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和解读。
2. 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重点和难点。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语文园地四》2. 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等3. 重点词语:与课文相关的成语、俗语等4. 写作技巧: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或仿写。
3. 资料查找: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或作者资料。
课后反思每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28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9e4c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1.png)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委曲看了一遍, 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你聪明的,告知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 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 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本语段选自《小英雄雨来》。文段抓住扁鼻子军官的动作进 行了细致的描写。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过鬼子的凶恶可 怕,突出了雨来的坚强不屈,表现了雨来的爱国精神所以不 能删去。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文章的开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 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父亲仍旧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的“平静而慈祥”源于他对家人深沉的爱,他不想再增加 家人的痛苦;更源于他内心坚定、崇高的信念——“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强烈的对 照更加衬托出革命工作者李大钊的坚强意志和视死如归。所以不 能删去。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6c2b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4.png)
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
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13af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b.png)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 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过 世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随着人的愿望。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 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 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 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活学 活用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们说: “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 父母。”你打算用哪句话劝劝人们及时去 看父母?
我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 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来劝人们。
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 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 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 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
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
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 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全班齐读。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 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自由读第2小节。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听范读,想象: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 的画面? 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 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 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 流苏舞动……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6080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
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c9cd6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0.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学习笔记学习目标1. 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练习写作。
3. 积累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学习发现和运用近义词,积累近义词。
重点、难点及易错点1. 重点: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3. 易错点: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情感把握。
知识讲解一、字词积累1. 读读写写jùlǒng zhòu yè shuāi lǎo jiào xùn bō tāo jī xiè zhànchǎng diàn gān( ) ( ) ( ) ( ) ( ) ( ) ( ) ( )2. 理解运用(1)不可计数:(2)毫不犹豫:(3)严阵以待:(4)深明大义:(5)足智多谋:(6)呕心沥血:(7)不求闻达:(8)精益求精:(9)忧心忡忡:(10)神机妙算:3. 形近字辨析组词捷()搀()椅()桶()喉()受()衷()儒()谍()馋()倚()踊()侯()授()哀()懦()碟()馋()椅()俑()候()售()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 作者把漓江的水与____、____作比较,说明了漓江水的特点。
2. 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3.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让你体会到作者细致的观察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上课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ca17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3.png)
回顾自己的习作,想一 想:自己的习作的开头或结 尾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本中的课文是经典的范文,课 文的开头和结尾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并 学习,我们要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 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实践中去,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词句段运用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瑰宝。每一 首诗都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描绘事物 的诗句,在诗中经常会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读 一读 下 面 这些诗句,想一想:诗句中的事物分别被 赋予了人的什么品格或志向呢?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 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 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 药,虽然听起来心里难受,实际上对自 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 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 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2. 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 chè dǐ
牺牲 彻底
mái tóu hán hu
埋头 含糊
gé mìng zé rèn
革命 责任
pī píng mù biāo chuī yān
批评 目标 炊烟
kāi záo cán bào pì jìng
开凿 残暴 僻静
6年级下册语文园地4笔记
![6年级下册语文园地4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1d7a5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3.png)
6年级下册语文园地4笔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一、交流平台。
1. 目标。
- 回顾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2. 内容总结。
二、词句段运用。
1. 目标。
- 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效果;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
2. 内容总结。
- 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
- 在描写时间过得很快时,可以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词语。
这些词语虽然都表达时间快速流逝的意思,但在表达效果上略有不同。
“光阴似箭”侧重于时间像箭一样飞逝,强调速度快;“日月如梭”将太阳和月亮的交替比作织布的梭子,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不停流转;“白驹过隙”则给人一种瞬间即逝的感觉,仿佛白色的骏马在缝隙间一闪而过,更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同一个意思的多种表达形式。
- 表达“走”这个动作,可以说“漫步”“溜达”“踱步”“徘徊”等。
“漫步”侧重于悠闲自在地走,“溜达”比较口语化,有闲逛的意思,“踱步”通常是指慢慢地走来走去,多表示思考或者焦急的状态,“徘徊”则有犹豫不决、在一个地方来回走的意味。
三、日积月累。
1. 目标。
- 积累关于“立志”的名言警句。
2. 内容整理。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含义: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含义: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但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却对人的行为有好处。
常用来表示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含义: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
子女想要赡养父母时,父母却已经不在人世了。
劝诫人们要及时行孝,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共4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81aef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7.png)
凤头豹尾
交流 评议
这几篇文章的开头 和结尾好在哪里?
《十六年前的回忆》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 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 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 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藏戏》
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 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 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 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 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第2课时
词句段运用——外貌描写
读一读,从这三段描写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
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遭受酷 刑后依然坚强。
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李大钊在狱 中受尽折磨。
正面描写扁鼻子军官可 憎、穷凶极恶的面目。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 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劝诫人们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 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应注意 节约,不要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等到要用的时候才觉得掌握得 太少了,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不会明白 其中的艰难。
劝勉大家要勤学善行,知行合一。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什么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 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姿态等)进行 描写。外貌描写往往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石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生长着一棵梅树,朵朵 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 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 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 充满在天地之间。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 萎了,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秋风中 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 景将尽,你一定要记住,最美的景是 在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草原》
开头作者直抒胸臆, 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 热爱,使读者未到草原也 已被深深吸引,使读者想 要一读为快。
《匆匆》 以问结尾,耐人寻味,深化主题,更突出 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惋惜,不甘虚度光 阴的内心,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首 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那个星期天》
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 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 者第一次盼望到最后落空的 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 味无穷,发人深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不摆,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 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 的。多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 却已经亡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 子的艰难,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 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那个星期天》
凤头豹尾
交流 评议
这几篇文章的开头 和结尾好在哪里?
《十六年前的回忆》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 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 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 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 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藏戏》
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 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 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 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 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 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 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得到好结果。用 道家的话说就是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 让病痊愈;而教人从善的话虽然让人有点 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缺点。
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 意见和批评。
在这类咏物诗中,诗人将物与自我形象 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 情。作者寄情于物,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 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1)松柏——刚劲不阿、矢志不渝。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小草——顽强、坚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魏巍《我的老师》
(3)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
透过人物的外貌要能看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 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 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 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4)巧用修辞。
巧用准确的形容词和相关的 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 等来写人物,会使人物形象更鲜 明生动、更传神。
课堂练习
仿照其中的 一两种开头、结 尾的写法,自己 动手写一写。
总结拓展
01 开门见山式
01 画龙点睛法
开 02 情景导入式 结 02 抒情议论法 头 03 欲扬先抑式 尾 03 含蓄暗示法
04 波澜起伏式
04 首尾呼应法
词句段运用——古诗
背说 古诗 诗意
竹石【清】郑燮 墨梅【元】王冕 赠刘景文【宋】苏轼
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 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2)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描写 人物时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外貌、年 龄、身份、职业与性格的特征,捕捉 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 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 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 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 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 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2.阅读课外书,积累你认为写得 好的文章,把开头和结尾列出来,读 一读,或者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凤头
豹尾
咏物诗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为的是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感谢观看
什么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 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姿态等)进行 描写。外貌描写往往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1)外貌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
写的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 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运用比喻,逼真地写出了敌人 下手之重和心肠之狠毒。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 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 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寥寥数语,精准而细致地将一个憨厚、朴实、 勤劳的旧时代车夫形象立于读者面前。去掉了外貌 描写则达不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劝诫人们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 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应注意 节约,不要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等到要用的时候才觉得掌握得 太少了,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不会明白 其中的艰难。
劝勉大家要勤学善行,知行合一。
课后作业
1.查找资料,积累在古诗中被赋 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
语文园地四
第1课时
文章的开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 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有结束的呢?
——《藏戏》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 诗中借菊花和荷花的高洁, 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 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 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 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课堂小结
这几首诗和我们本单元所学的《马诗》 《石灰吟》,一样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的诗,作者通过所咏之物自喻,借事物的形 态特征抒写自己的情怀。
——《草原》
文章的结尾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 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赠刘景文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
谈 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
发
过描写立根破岩中的劲竹, 赞美了竹子的刚毅坚劲,含
现 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
流的高尚情操。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 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 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 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 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2课时
词句段运用——外貌描写
读一读,从这三段描写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
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遭受酷 刑后依然坚强。
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李大钊在狱 中受尽折磨。
正面描写扁鼻子军官可 憎、穷凶极恶的面目。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 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1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竹子紧紧地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 是由于竹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之中。经历 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 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
从“时尚”发屋走出来一个 青年女子,她的卷发宛如一朵朵 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Fra bibliotek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 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 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 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