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最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27717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d.png)
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进展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高血糖的情况下出现的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糖尿病的持续时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
传统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现状和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损害、低血糖等。
相比之下,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能调整肾脏内部环境平衡,提高肾脏康复能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中草药是自然药物,具有药物低毒、低副作用的特点,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糖尿病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尿频、口渴等。
3、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使用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药学传统的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中草药治疗根据中国医学思想,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或肝肾亏损的证候,因此治疗时应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进行中药组方。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中药方包括六味地黄丸、真武丸、复方丹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配合其他药物。
中药外敷针对的是以糖尿病足和慢性浅表性糖尿病肾病为主的病症。
将研制好的中药配制成药膏,涂于患者皮肤表面,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在逐步推进。
1、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有研究证明,天麻地黄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西药治疗比较是一样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缓解肾脏疼痛和控制尿糖、尿蛋白的作用。
2、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在中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得到了不少成功的解决方案。
3、中药注射剂的开发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多药物联合治疗时,采用中草药注射剂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
1、应由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防止药物不当、不良反应等情况。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8aa5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6.png)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而加重,使糖尿病成为世界第一肾脏疾病的原因。
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
因此,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与糖尿病严密的血糖控制有直接关系。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机制已经被研究清楚,主要包括细胞代谢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纤维化等。
在这些病因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机制和患者的个体特征,开发了多种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中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主要阶段之一。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参与了胶原流量和蛋白质沉积。
对于肾小球硬化的治疗,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针对肾功能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还尝试针对肾小球基质先天性缺陷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尝试去除缺陷,保护肾脏功能。
在病理过程中,外科手术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包括肾小球切割术、肾小管选择性减压切割术、肾动脉栓塞术等。
这些手术都可以缓解肾脏的负担,提高肾脏功能。
在治疗中,药物作为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肾功能不全,利尿剂是常用的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肌酐。
然而,利尿剂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应特别注意。
此外,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已经被证明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血糖监测和随访也是糖尿病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早掌握病情变化,随访也可以有效的监测和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帮助病人控制病情。
总的来说,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预防、治疗和随访三个方面。
开发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等,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保护肾功能。
此外,通过血糖监测和随访等措施,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这些进展的运用能够帮助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最新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管理(完整版)
![最新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管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0223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b.png)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管理(完整版)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患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为提高临床糖尿病合并CKD综合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组织专家结合我国特点,讨论并编写《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2024版)》。
现重点内容如下:糖尿病合并CKD的筛查、诊断与分期➤推荐首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作为尿白蛋白排泄的筛查手段,但需要注意尿白蛋白排泄受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因此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 次、至少2 次异常才可认定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所有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评估1次U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eGFR持续<60 mL·min-1·(1.73m2)-1和(或)UACR≥30 mg/g时,即可考虑糖尿病合并CKD的临床诊断,可不常规行肾活检病理检查。
➤推荐使用GA分期法进行CKD分期、风险分级以及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方案的制定。
基于eGFR 和UACR 的GA 分期糖尿病合并CKD的风险评估➤应对确诊糖尿病合并CKD的患者及时进行肾心不良预后风险以及死亡风险的综合评估。
➤作为糖尿病合并CKD疾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UACR相较eGFR灵敏度更高。
糖尿病合并CKD临床综合管理生活管理➤糖尿病合并CKD时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对所有糖尿病合并CKD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
➤推荐为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每日总能量摄入30~35kcal/kg。
➤推荐非透析患者G1~G2期蛋白质摄入量0.8 g·kg-1·d-1,G3~G5期0.6~0.8g·kg-1·d-1;透析患者1.0~1.2 g·kg-1·d-1。
➤推荐每日钠摄入量1.2~2.0g(食盐3.0~5.0g),存在高钾血症风险者严格限制饮食钾摄入。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分析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9427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7.png)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分析
张伟兰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24(43)3
【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多,糖尿病肾病患病形势严峻,掌握国内外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帮助优化治疗策略,更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基于此,本文基于新近国内外研究,对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总页数】4页(P195-198)
【作者】张伟兰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2.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4.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9ecd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中国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肾脏病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导致肾脏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异常,如糖化终产物的堆积和ROS的生成等,进一步激活了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高胰岛素水平则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导致肾小管损伤和微量白蛋白尿。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些基因变异与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有关,如ACE基因和MTHFR基因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早期诊断与预防研究糖尿病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
为了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研究人员做出了努力。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血液和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例如,尿中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已被证明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进行临床治疗试验,有助于研究人员探索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力。
此外,研究人员也关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实施,以期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三、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血糖控制和降压药物治疗,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难治性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有限,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型的治疗策略。
2024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与进展
![2024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c13f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7.png)
2024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与进展糖尿病肾脏疾病(DKD )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是慢性肾脏病(CKD )的主要原因,约40%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和30%的1型糖尿病(TlDM)患者发生DKD ,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优化DKD管理流程,探寻针对疾病机制的新疗法, 降低疾病的残留风险,以减缓肾衰竭(KF )的进展,并减少相关的心血管事件风险(CV IDKD管理的循证实践指南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受益于适当的血糖调控、血压控制、血脂管理、营养干预、戒烟和定期锻炼。
DKD患者的亚组受益于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抑制剂(RAASi)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药物。
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确保DKD患者可持续的非药物性获益很重要。
尽管在设计和实施随机对照试验(RCT)以评估生活方式改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存在一定挑战,但多项观察性研究结果均表明,定期体育活动和均衡饮食可产生更好的临床结果。
KDIGO 2021指南建议未接受透析的DKD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0.8 g/kg , DKD 患者透析时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g∕kg ;建议DKD患者每日钠摄入量<2克。
体育活动被证实对减轻体重、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有益,DKD患者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尽管DKD患者常因功能障碍而被限制活动,但鼓励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适应性的体育活动可能会产生更好的临床结果。
降脂与无CKD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KD患者心血管风险更高。
DKD患者血脂异常治疗建议与CKD人群相似。
一般情况下,年龄>50岁、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hmin-1√ 1.73m2) -1s血脂异常的患者均应开始进行降脂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单用或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合用。
对于18~49岁的未透析CKD患者,开始使用降脂药物的时机应结合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既往心血管事件史、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或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940d394afe04a1b171deab.png)
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可由不同的途径损害肾脏,这些损害可以累及肾脏所有结构,从肾血管、肾小球到间质,可以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意义。
从广义上讲,与糖尿病有关的肾脏病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
但其中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其余均非糖尿病所特有。
病理改变:糖尿病病人肾脏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但其中仅“结节型肾小球硬化”为糖尿病病人所特有。
㈠肾脏肥大:在糖尿病早期甚至新诊断的Ⅰ型糖尿病病人,在X线和超声波检查下肾脏体积增大约20%~40%,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RF)增高。
㈡病理性肾小球硬化症:为DN的病理改变,其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
1、结节型糖尿病肾小球硬化:为典型的Kimmelstiel与Wilson损害,约见于48%的DN病人。
2、弥漫型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约见于75%糖尿病病人。
3、肾小球的渗出性损害:较少见,质见于严重的结节型和弥漫型损害的糖尿病病人,出现于糖尿病肾病进展时。
㈢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颗粒样和空泡样变性,一般属退行性改变,有的空泡内含有糖原或脂质,在糖尿病肾病晚期可发生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
肾间质损害包括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在晚期纤维化。
㈣血管损害:一般认为糖尿病的肾小球和肾血管损害实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它们往往同时发生。
多数损害是动脉硬化。
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㈠血流动力学改变。
㈡蛋白非酶糖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高血糖可以引起循环蛋白,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包括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膜成分的组织蛋白发生非酶糖化。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b6c2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9.png)
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因此,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本文将从诊断方法、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
在诊断方法方面,将介绍新型生物标志物、基因诊断技术以及影像学检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在发病机制方面,将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在药物治疗方面,将总结近年来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的新型药物,包括降糖药、降压药、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将介绍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等替代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将展望糖尿病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精准医疗、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高效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方法,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策略,共同推动糖尿病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二、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也在持续更新和改进。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早期诊断技术的提升、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以及多模态诊断策略的应用等方面。
早期诊断技术的提升是糖尿病肾病诊断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
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尿液标志物、血清标志物以及基因标志物等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例如,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其他方法和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其他方法和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cd43dcb9f3f90f76c61bd2.png)
床试验 ( C INI试验 )。结 果显 AT O 示 :此 药不但 未 改善 肾功 能 ,反而 导致严 重副 作用 ,所 以 目前 已停 止
了此 药的进 一步 临床 试验 。2 0 年 07
前 炎症 细 胞 因 子 单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一 ( C 一 )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1 MP 1
和 核 酸 等 物 质 之 间 形 成 的 非 酶 促 立 于 降 糖 调 脂 以外 的 肾脏 保 护 作 产 物 。 目前 已经有 A E 制 剂 ( G抑 氨
用 。研 究较 多的是T D  ̄ 他汀类 , Z sI
激 活 ,改 善糖 尿 病 大 鼠早 期 肾损 害 。灯盏花 素可 能通过 对 肾组织细 胞 周期 负性 调节 蛋 白P 7 2 的影 响而 抑制 肾脏 细胞增 生 ,发挥 肾脏保护
尿病 患者尿 白蛋 白,延 缓糖尿 病伴
蛋 白尿 患者 肾小 球滤过 滤 的下降速 率 。他汀类 药物 的 肾脏 保护机 制 除
对 血 脂 谱 的调 节 作 用 外 ,可 能 还
对 糖 尿 病 肾病 发 生 机 制 的研 究 已 但 却 能显著 改善 肾功能 。有待进 一 经有 了长足 的进 步,相 应 地也 出现 了一些 防 治糖尿 病 肾病 的新药 物 。 步完成I 期临床试验 观察 。 I I
依赖 的M P 通路 的活化 ,抑¥ R o AK  ̄h / R o k n s 通路 ,减少 肾系膜 细胞 h — iae 纤维连 接蛋 白、层 粘连 蛋 白和 Ⅳ型 胶原 蛋 白的生成 ,抑制 肾系膜 细胞
增殖和 。 管细胞凋亡 。 肾小
糖糖 胺 聚 糖 )及 2% 0 的硫 酸 肤质 组
应 。此 药副 作用轻 , 口服 剂偶 有轻
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f10d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e.png)
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简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0%以上,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领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不断深入,一些新的进展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这些新进展。
诊断尿液检测尿蛋白定量测定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但在初期的肾损伤中,尿蛋白定量可能为阴性或微量蛋白尿,此时难以确诊。
新研究表明,尿中一些多肽分子的检测能够较早地发现缺血损伤和肾小管细胞损伤等早期病理改变,这些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好的潜力。
彩超检查经过多项研究,现有证据建议小于5年的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肾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早检测肾损伤。
彩超检测在非侵入性检测、价格便宜、可重复性差异小等方面具备优势,可以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筛查手段用于诊断糖尿病肾病。
治疗血糖控制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血糖控制被视为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
早期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能够避免和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对于晚期糖尿病患者也能够保持永久性的肾脏功能。
因此,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石,对于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必须牢记。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导致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降压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证实,血压控制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同时还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所以血压控制也是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肾功能替代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肾脏功能逐渐下降,失去了正常的机能,医生将会考虑实施肾功能替代治疗。
透析和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透析和肾移植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两种方法成为了治疗糖尿病肾病最常用的手段。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理情况,在医学界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更精准和高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4695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3.png)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围绕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以及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情况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预防策略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疾病的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挑战与机遇并存,研究者需要持续努力,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进展、预防策略、临床试验、新药开发、结论、挑战、机遇、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肾病的概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约有30%至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伤至关重要。
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尤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增厚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深化,但仍有许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方向。
1.2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98ac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e.png)
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而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而引起的。
研究表明,草酸尿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草酸在高血糖状态下产生过多,导致了炎症反应和肾小球纤维化,从而损害了肾脏功能。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项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表明,某种新药能够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降低肾脏事件的风险。
这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也涉及到肾脏再生医学的领域。
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在肾脏再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肾小球细胞和肾小管细胞,从而修复和再生受损的肾脏组织。
这一研究为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药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营养调控也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调控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减少高脂高糖饮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都能够减轻肾脏负担,降低肾脏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心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常见并发症。
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研究发现,心脏疾病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时,必须兼顾心血管健康。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正在不断展开。
从药物治疗到干细胞治疗,再到饮食调控和心血管健康的综合管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为糖尿病患者肾脏并发症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新进展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
在我国,DN已经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比较常见和严重。
对于DN的治疗,目前的管理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血糖血压控制、纠正血脂代谢紊乱、逆转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尿(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从而保护肾脏功能,同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这些措施对减缓蛋白尿增加和肾功能减退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降低了病死率,但是对于DN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临床难题,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药物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N药物治疗新进展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其中部分治疗药物正处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尚未完全证明有效。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PPARa激动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 )激动剂是核转录因子,在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贝特类降脂药物现在临床应用普遍,其作用机制为激PPARa发挥疗效,从而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提高,而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降低。
有研究表明,非诺贝特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
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这些研究的结论表明,贝特类药物可降低蛋白尿进展风险14%。
同时通过降脂之外的途径,减少肾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减少肾纤维化及肾损害,从而保护肾脏。
虽然这些效果不是显著的,鉴于这些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阳性结果,以及对视网膜病变的额外影响,贝特类药物在微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
PPAR激动剂过氧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7(PPAR7)参与体内诸多生理过程,作为PPAR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表达的PPAR在相关研究中显示可以保护肾小球,使DN的发展得到延缓,其主要保护机制是通过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血糖和血压水平;抗氧化应激;降低单核趋化蛋白1、核因子xB、TGF-β水平,从而减少炎症,以及保护上述因素对肾小球细胞的损害作用。
PPAR激动剂(如噻唑烷二酮)除了有改善糖代谢的功能,还可以发挥不依赖糖代谢改善的肾脏保护作用,如降低患者尿蛋白的排泄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肾间质纤维化、降解系膜区的细胞外基质积聚等,阻止和延缓DM 小鼠模型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DN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增加,维生素D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也是DN发展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之一。
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似乎可产生直接的保护作用,例如,维生素D的补充也能使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蛋白尿减少和肾小球硬化得到改善,相比之下,维生素D受体突变的糖尿病小鼠在实验中,其蛋白尿有所增加。
因此,利用这些假定的肾脏保护作用的新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选择性类似物,激活维生素D受体而不引起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De Zeeuw 等研究发现,同时使用口服RAAS抑制剂联合帕立骨化醇治疗DN过程中,明显减少了肾小球硬化和蛋白尿生成,为DN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但同时超剂量药物浓度的长期安全性仍然存在问题。
3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其作用机制为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减少胆固醇合成以及清除增加。
他汀类药物是否改善DN肾功能方面仍有争议。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一定程度上保护肾脏功能,除依赖其降脂作用外,还与抗氧化性、抑制各种炎性因子、生长因子的表达方面有关。
与此相反,一些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因其致糖尿病性副作用不适合用于治疗DM或DN。
FDA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声明(2012年版)中,建议增加“可升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 )水平”,该标签背后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而在另一项研究中,辛伐他汀可通过影响ATP敏感的钾通道和电压门控钙通道,减少胰岛P 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其也能抑制其他多种信号传导通路降低胰岛素分。
由此看来未来仍需要更多有效实验依据证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
4 AGEs抑制剂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引起大量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在肾脏中产生和集聚。
细胞内蛋白质在高糖时不可逆糖基化,导致电荷、溶解性和构象的变化,最终导致分子功能障碍,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细胞和组织学影响。
事实上,众多研究证实减少AGEs在肾脏中的聚集可以减轻DN病情,从而进一步证实其主要致病因素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另外AGEs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肾脏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
AGEs的受体为RAGE,使用虚拟受体竞争性拮RAGE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为此,AGEs 抑制剂和口服小分子新型RAGE拮抗剂(TTP488)目前正在临床应用的开发中。
首先使用AGEs 抑制剂进行临床试验的是使用氨基胍抑制剂在T1DM和T2DM的CICD患者上虽然氨基胍与肾损害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减少有关,但却由于安全问题和缺乏明显的效果而被终止。
但更多的关注应该放在有AGEs抑制作用的维生素、硫胺素和吡哆胺的肾脏保护作用上。
5蛋白激酶C抑制剂DN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包含PKC依赖通路的活化,在高糖环境下,甘油二酯的积累明显增加,AGEs以及其他代谢产物增加糖酵解通量,导致PKC通路激活,诱发大量活性氧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肾小球系膜增生,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及肾脏肥大,并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肾小球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
此外,糖尿病小鼠在敲除PKC基因后肾小球相关结构的损伤减轻。
由于这些原因,PKC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最广泛的治疗DN新疗法。
临床试验显示,鲁伯斯塔已被证明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和减少蛋白尿,对于保护肾功能有良好效果而更确切的临床数据则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6抗氧化剂氧化应激已被证实在DN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过多产生的活性氧类(ROS),通过激活各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PKC 途径、多元醇通路促进AGEs增加等一系列机制,促进DN的发生和进展,故而近年来,抗氧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a-硫辛酸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代谢物硫辛酸(DHLA)可清除自由基,作为线粒体酶的辅助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氨基己糖和AGEs途径保护肾脏损害维生素C和E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抗氧化剂,能减少脂质过氧化、抑制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蛋白尿、肾小球基膜扩增、抑制肾脏肥大。
有研究表明,临床常用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性能,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现 DPP-4抑制剂特力利汀可促进和提高抗氧化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SAVOR研究的后续分析中,研究者对应用沙格列汀2年后的T2DM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对于不同基线的尿蛋白肌酐比值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当然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抗氧化应激对于治疗DN有效的确切机制。
7氨基葡聚糖糖胺聚糖(GAG)是肾小球基底膜和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起重要作用。
在DN患者中,GAG的总量发生改变可以导致蛋白尿。
舒乐地特是一种具有抗凝作用的葡糖胺聚糖,通过保护血管壁上的电荷屏障、抑制细胞增殖,从而改善基底膜功能,维持血管通透性,防止尿蛋白的排泄。
在糖尿病大鼠实验中,舒乐地特可以防止蛋白尿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均可以被改善。
一些临床研究也证明舒乐地特对DM的相关标志物有积极作。
目前据临床资料表明该类药物有较好的使用前景,其作用持续时间长,效果显著,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8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血管活性肽内皮素-1( ET-1)在DN进展性肾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过度表达ET-1的转基因小鼠在无高血压情况下发生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提示ET-1升高可导致肾纤维化,ET-1主要通过与ETA受体结合而被认为是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有利于降压,且最近的临床研究中证实口服活性的ETA受体拮抗剂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表明内皮素受体阻滞剂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但是,该类药物可引起显著的液体超负荷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目前使用极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及改进。
9抗纤维药物DN发展的重要特征为肾纤维化的程度,抗纤维药物的研究涉及以下三种:吡非尼酮主要作用在于抑制TGF-β,小规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吡非尼酮较安慰剂能明显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多西环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使细胞基质外蛋白得到降解,有试验研究发现,将同时使用ACEI或ARB及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2组,分别使用多西环素和安慰剂 3个月,前者尿白蛋白明显降低;阿利吉仑可直接抑制肾素,人体试验结果显示能降低某些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但是2012年新英格兰关于阿利吉仑的ALTITUDE研究结果表示,该药物使用时间达1.5-2年将引起低血压、高血糖、心力衰竭及其他肾脏并发症风险。
10抗炎调节剂甲基巴多索隆是抗氧化炎症调节剂,其与环己烯酮前列腺素相似。
有研究显示在T2DM和CKD 4期的患者中,甲基巴多索隆有降低血清肌酐作用,但不能减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及心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风险,该实验由于使用甲基巴多索隆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而停止己酮可可碱是具有抗肿瘤特性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断cAMP向AMP 转化,以及抑制TNF-a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保护肾脏。
一些动物和人体实验都表明,己酮可可碱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能减少DN患者蛋白尿。
PREDIAN研究显示RAS抑制剂联合己酮可可碱较对照组可延缓GFR下降程度,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但该类药物在临床推广前,仍待进一步试验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1表观遗传学靶点随着DN发病机制的深人研究,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表观遗传学方面的作用上,DN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足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肾纤维化都有表观遗传学机制参与,其为一种独立于DNA序列的遗传变化和基因表达调控。
许多研究证实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对DN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目前DNA甲基化抑制剂、特异性作用于组蛋白修饰酶的调节剂、基于微小RNA的基因治疗等是DN的潜在新疗法,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12中药治疗近年来中医对于DN的认识不断深人,发现多种中药成分可防治DN。
张嬿等对70篇关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DN疗效性的研究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DN能明显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等多项肾功能指标。
雷公藤多甙、黄葵、黄芪、大黄、薄芝糖肽、虫草类等以及多种中药复方制剂都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中药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免疫调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调节一氧化氮(NO)等多靶点作用保护肾脏,结果表明疗效理想,副反应小,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DN具有综合性治疗优势,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