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Lecture 8约翰。穆勒的综合
![Lecture 8约翰。穆勒的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9fa84014cc7931b765ce15d3.png)
第八讲约翰·穆勒的综合经济思想体系Main Topics¾穆勒的生平与著作¾穆勒学说产生的背景¾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¾穆勒的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¾“工资基金说”¾改良主义经济思想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was the remarkable son of a remarkable father. All through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seventh edition of Mill’s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as the undisputed bible of economists.与马尔萨斯、李嘉图不同,穆勒在经济学、哲学及政治学等广泛的领域里均享有盛名。
他的经济学著作中带有一种新的视角,几乎没有任何19世纪的其他经济学家能有这一角度,即,对身处宇宙和社会中的人的处境的更广泛关怀,以及对于人类思想和行动法则的关注,这些给予穆勒对经济学的贡献以新的方向和重点。
在穆勒思想的更广泛的视野中,纯粹地强调产量增长和效率提高的经济检验让位于新的和更具综合性的标准,其中,生活质量和个人的充分发展突出出来。
8.1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8.1.1 穆勒的生平与著作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略论政治经济学中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当他严格的教育开始时,他仍然在品尝着母乳的味道。
詹姆斯在他3岁时教他希腊文。
8岁时,这个男孩读希腊文的柏拉图、色诺芬和第欧根尼的著作,并开始学习拉丁文。
在8岁和12岁之间,穆勒泡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阅读亚里斯多德和阿里斯托芬的著作,并掌握了微积分学和几何学。
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
![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30cf0e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f.png)
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一、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内涵。
1.1穆勒经济学方法论强调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结合。
归纳法就是从众多的个别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次太阳从东边升起,就归纳出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的规律。
在经济学里,通过观察大量的经济现象,如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市场的交易情况等,来总结经济运行的规律。
演绎法呢,则是从一些基本的假设或者公理出发,推导出具体的结论。
例如从人都是理性的这个假设出发,去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等。
这种结合的方法在当时是很有创新性的。
1.2他还重视对人性的研究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作用。
穆勒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人的行为会影响经济活动。
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人心难测”,但在经济学里却不得不去考虑。
不同的人性特点,像贪婪、懒惰或者勤奋、善良等,都会在经济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说,贪婪可能会促使一些商人过度追求利润,而善良可能会让一些企业主更多地关注员工福利。
二、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积极意义。
2.1对经济学发展有着奠基性的贡献。
在当时的经济学领域,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
他的方法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的框架和思路。
许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他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之上的。
经济学家们能够更系统地去研究经济现象,不再是单纯地只依赖某一种方法。
2.2增强了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
经济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就像我们常说的“接地气”。
通过对人性的考量,使得经济学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经济决策。
这有助于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经济行为,从个人的消费到企业的投资等。
2.3促进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
因为他强调人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就使得经济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
就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样,经济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始有了更多的交叉。
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来,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读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读后感
![读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f4580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7.png)
读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约翰·穆勒的著作,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深入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书中提出的观点深刻,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这本书突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政治经济学问题,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政治经济学,从而更好地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政府如何影响市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等。
书中提出的观点深刻,深入剖析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对于理解政治经济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共23页
![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共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f9cd2a8977232f60dccca178.png)
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a48e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b.png)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穆勒(David Ricardo)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土地与人力资源理论:穆勒认为,土地是人的劳动的产物,因此应当视为共有。
他批判了个人对土地的私人占有权,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
同时,穆勒主张以土地税来实现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2. 劳动价值理论:穆勒相信劳动是经济价值的唯一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当基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
他批判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价值理论,主张通过减少劳动时间实现商品价格的下降。
3. 比较优势理论:穆勒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更具竞争力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以实现经济繁荣。
4. 免费贸易理论:穆勒主张免费贸易,反对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和配额限制。
他认为,贸易壁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因此应该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化。
5. 政府干预经济:虽然穆勒倡导自由市场经济,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和教育,并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性。
总的来说,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倡导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以及认可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作用。
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9a1ef29b89680203d8251d.png)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
按照天赋本性分工;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ca2463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7.png)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
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
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
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
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
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
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
![西方经济学说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7679d1b14e852458fb57ac.png)
第一章重商主义1.定义: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2.时间:早期:晚期:3.基本思想:(1)财富就是货币(金银),货币就是财富。
(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
(3)只有对外贸易才真正增加一国财富。
(4)在工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
(5)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不同观点(1) 早期:主张每次的贸易都要少买多卖,甚至不买;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积累货币,绝对禁止货币外流。
又称为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2)晚期: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强调扶持手工业,多生产出口商品。
又称为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创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2)著作(3)研究方法:(4)价值论: 《赋税论》(1662)“自然价格”(价值)与“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两种劳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5)分配论: 工资、地租2.布阿吉尔贝尔(Boisguillebert 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1)生平、著作:《法国详情》(2)法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把金银当成唯一财富。
(3)财富的源泉:农业、重农思想。
(4)增加财富的手段:遵循自然规律使社会生产各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均衡发展—平衡增长论。
第三章重农学派1.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法国)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1776)后,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
2.纯产品(1)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是社会财富。
(2)只有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既生产物质产品又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
(3)魁奈认为,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空,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4)“纯产品”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种子以及劳动者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耗费之外的余额。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4e0b02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a.png)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约翰·穆勒对社会的总体看法是,
(2)约翰·穆勒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一方面,认为大生产创造了 高度生产力、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巨大的缺陷:财产 分配不平等,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他同意圣西门的看法,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应当改革,社会主义也未必不好。 (3)约翰·穆勒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很赞成空想社会主义者组织合作公社, 共同占有财产,自己选举、自己管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主张。但是, 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和渐进变革。
(3)“生产增加第三依存于土地。”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五、分配理论
在工资理论方面,约翰·穆勒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供求论”。他认为,“竞 争是工资的主要支配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为使用劳动所支付的代价。 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是一种折中与混合的庸俗理论。他基本上接受了西尼 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但认为还应该加以补充。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三、对国际价值的论述 约翰·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的法则不适用了, 其只能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法则”。约翰·穆勒称之为“
不过,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仍然制约和规定着国 际上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对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他认为重点是解决好分配问题。他主张征收土地增值 税,废除长子继承权,限制遗产权,限制使用童工,由政府经办公共事业, 改革教育,节制生育,限制人口等。
1. ·
2. ·
3. ·4. ·来自5.本怎约约约约 章
8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8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f171bc6910ef12d2af9e7cb.png)
二、价值决定问题。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 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2)供给 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 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 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 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 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
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 烈的辩护色彩,辩护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巴师夏的旗帜下。
第二,英国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的社会改良运动。 第三,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5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 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 长子。他的父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 为他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明好 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 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 岁时曾游历法国,接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4
8.2.2价值理论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1414c34b90d6c85ec3ac650.png)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全篇十一章,其核心思想是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便决不允许政府进行干预。
着重从三方面论述1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所产生的影响.2在错误理论下,政府曾经行驶的,或者正在行驶的职能对社会的影响。
3从一个客观正确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应当行驶什么样的职能如何行使职能。
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是从税收角度,税收作为政府存在的条件,讨论了政府在税收上该如何作为,如何在税收上做出决策。
二是围绕财产和契约的问题对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讨论。
三是讨论司法和执法制度的优缺点。
在税收上,以税收的四原则为基础,即一是要有一定的比例,二是税收是要确定的,三是税收要有便利性,四是从人民得来的税收要和国库所得相同。
提出了赋税公平的原则,在分配每个人应为政府支出做出的贡献时,应使每个人因支付自己的份额而感到的不便,既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反对征收累进财产税,对利润增加重税,对储蓄课税等一系列税收上的阐述。
认为设税应当是鼓励人们更好的有节制的消费,扩大财富的积累增加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应当是鼓励由于虚荣而产生的浪费性消费,资本的外流,以及限制抑制生产力的发展。
在法律上政府应当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司法不完善的时候就不能认为人身和财产是安全的,法律应当对道德起到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
在此篇章对继承法公司法等做出一系列的分析。
第二部分对禁止工人联合,对思想出版的控制,对价格的控制,垄断等错误行为进行了论证批评。
第三部分阐述了政府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政府的干预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有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
某些领域私人经营好于政府经营。
提高教育市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
但在某些领域比如救济穷人,适宜私人去做但没人愿意去做,永久性契约等方面需要政府的干预。
9 约翰·穆勒(1806-1873)
![9 约翰·穆勒(1806-1873)](https://img.taocdn.com/s3/m/708268237375a417866f8fc6.png)
约翰·穆勒(1806-1873)
2 、穆勒对于经济未来的四种趋势分析:马尔萨斯的未来、 斯密的未来、技术进步主导的未来和李嘉图的未来。 穆勒认为李嘉图的未来可能性最大。但他与其他一些 古典经济学家不同,并不认为经济增长的这种静止状 态是一种糟糕的状态,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财富分配 公平、人口得到限制、劳动不再繁重、闲暇时间大增、 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 3 、在穆勒看来,经济增长的一般办法和基本原则,就是 自由放任。
约翰·穆勒(1806-1873)
三、分配法则。 1 、穆勒不像李嘉图那样用维生的生活费用来决定工资, 而是用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这种分析框架为以后的马歇尔等所接受,并一直延续 至今。但他的供求均衡工资理论与后来的工资理论并 不完全一致,差别主要在于对决定劳动供求的因素的 分析上,他是用工资基金而不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来 说明劳动的需求,用劳动人口而不是劳动的边际负效 用来说明劳动的供给。所以他的工资理论更经常被称 作工资基金说。
约翰·穆勒(1806-1873)
19 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社会 改良主义者。
折衷改良是穆勒社会哲学的基本特征。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他
折衷改良社会哲学观的应用与论证。通过折衷,他完成了对于古
典经济学的综合( 1848 年《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说史上第 一次大综合,直到 1890 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其地位才被完
全取代。),而这个综合则标志了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约翰·穆勒(1806-1873)
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认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
法则。
2、约翰 · 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10d8790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2.png)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run1314|Lv32013-05-08 9:33满意回答检举|2013-05-08 9:35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
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
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
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
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
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
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
穆勒经济思想ppt课件
![穆勒经济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439c1284ac850ad0242e6.png)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4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9
S1.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一个 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数量也是 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人口之间的比 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从 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利润理论。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 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 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 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 劳动和技能的代价。关于利润的来源,他认为是“劳动生产力”。 他认为由于劳动所生产的食物、衣服、原料和工具所能经历的时 间比生产他们所需要的时间长,所以工人还有剩余时间创造利润。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组长: 曾XX 小组成员: 刘XX、吴XX、付XX、
张XX、 彭XX
1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9第9章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9第9章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fdbc4ee5f61fb7360b4c658e.png)
分工前 毛呢 英国 10吗 麻布 15吗
分工后 毛呢 20吗 麻布 0
德国
10吗
20吗
0
40吗
• 分工前:英国国内、毛呢:麻布=10:15 德国国内、毛呢:麻布=10:20 分工后:两国间、毛呢:麻布=10:17 10吗毛呢=17吗麻布 原因 : 在这一比率下,英国对德国麻布的需 求与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正好使两国的进出 口贸易额相等。即:英国需要1000×17吗=德国 需要1000×10吗 3、评:穆勒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引入相互需 求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 因而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补充和发展。
三、生平和著作
• 1、生平: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是 19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古典 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 早年刻苦学习:生于伦敦,是詹姆斯•穆 勒的长子,从三岁开始就在其父亲的指导 下学习希腊文,8岁开始学习拉丁文,并 接触几何与代数,9岁学习文学与历史, 12岁开始学习逻辑,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 和斯密的著作。
第九章 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经济 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 第一节 约翰· 穆勒的经济学说产生 • 一、历史背景 • 19世纪30年代,英法资产阶级完全夺取政 权,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采取了 尖锐化的形式。劳动价值论被无产阶级作 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因此,彻底抛弃 古典经济学,就成了资产阶级的迫切任务。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a0c58aa300a6c30d229f5a.png)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论静止状态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生平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1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经典著作 学说背景&思想影响
经典著作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体
第二编 分配
系
结
第三编 交换
构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经典著作
第一篇
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包括: 1.生产要素论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3.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根据劳动的结果,把劳动区分: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
第10章 约翰·穆勒(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
![第10章 约翰·穆勒(外国经济思想史,吴宇晖、张嘉昕 编著)](https://img.taocdn.com/s3/m/f3600567af1ffc4ffe47ac61.png)
• • (1)穆勒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快乐的数量,而且也应包括其质量,某些类型 的快乐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理想和有价值。他不仅对快乐进行区别估价,而且 对于享受快乐的当事人也加以区别。 (2)穆勒提出了明确的利他主义思想。他将那种在无外力胁迫下为了最大多 数的幸福自愿作出的牺牲称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穆勒父子供职过的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
• 2.折衷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
•
(1)穆勒建立了一个折衷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斯密等人的 理论学说,并调和了这些思想。 (2)穆勒去掉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悲观主义色彩,将经济学拯救出“暗淡的 科学”。他认为,社会的弊病完全是由于社会分配制度造成的,与社会的生 产方式无关。由此,提出他的改良 • 穆勒对国家干预的基本态度是,只有在带 来很大便利的情况下,干预才是可行的。 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或“一 般职能”)与“任选职能”。穆勒将政府干 预划分为命令式和非命令式两种形式。 • 穆勒阐述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 系。他认为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这是因为 对于相应的事物,个人比政府具有更直接 的利害关系,因而应具有自由选择、自主 决策的权力。同时,不干预原则也有七种例 外情况。
杰里米·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
杰里米·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 是英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和功利主义学说的 创始人。其代表作是《道德与立法的原理》 (1780、1789修订)。 边沁的功利主义在享乐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伦理 学原则,即应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促进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提出,要根据某一行为本 身所引起的痛苦与快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 的善与恶。他认为快乐与痛苦的关系需要被量化, 也就是他所说的“幸福微积分”。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d4005e3c1ec5da50e270e3.png)
经典著作
1、劳动增长规律 2、资本增长规律 3、土地生产的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第二篇
第二篇
分配
“财富的分配不是如此。这是一件只和人类制度有关的 事情。”
“因此,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 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 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我们在这里要考察的,不是财富可据以分配的法则产 生的原因,而是这种法则所造成的结果。至少,这些结果 并不是可以任意指定的,而是象有关生产的各种法则一样 ,富于自然法则的性质。”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
论价值 论需求和供给,以及它们与价值的关系 论生产费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对生产费用的最后分析 论地租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理论概要 论货币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 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论复本位制及辅币 论作为货币的替代物的信用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论不兑现纸币 论供给过剩 论价值的尺度 论价值的若干特殊情形 论国际贸易 论国际价值 论作为输入品的货币 论国外汇兑 论贵金属在商业世界的分配 通货对汇兑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论利率 论可兑换纸币的调节 论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 论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经典著作
货币和信用理论
“货币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对价值法则并无影响 ” “货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其数量……货币的价 值还取决于流通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5
8.2.3分配理论
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说。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 一个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资基金,其 数量也是固定的。所以,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与 人口之间的比例。他认为,在短期内,工资决定于劳动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从长期来看,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决定的。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 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 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 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 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3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4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出现 新的变化。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6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副标题为“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表 明该书不仅仅论述原理,还广泛结合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表现 了约翰·穆勒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现实精神和对人类福利的密切关注。
该书分为五编:第一编为“生产”,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 学说,依次论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 括资本主义、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决定生产要素生 产力程度的原因、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 劳动增加规律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第 二编为“分配”,首先论述了所有制,分析竞争与习惯,叙述奴隶 制、自耕农、分益佃农等制度,然后分别论述工资、利润和地租。 第三编为“交换”,首先论述了价值、供求法则、生产费用、地租 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制度,讨论 “供给过剩”(即经济危机;接着论述国际贸易、国际价值、国际 金融;后又论述利率和可兑换纸币的调节;论述各国在同一市场上 的竞争;最后论述交换对分配的影响。第四编为“社会进步对生产 和分配的影响”,讨论财富增长的一般特征、产业发展与人口,以 及与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分析利润率下降趋势,讨论静止状 态和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第五编为“论政府的影响”,分析政府 职能、赋税,讨论自由放任原则及其限制。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9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约翰·穆勒建立的折中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西方经济学
发展中的第一个综合体系,他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上具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
第三,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宣告了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 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到他为止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生产出发,研 究生产的经济学说,他则综合研究了这些理论。在他之后,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充分暴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 识到,要研究生产就不能抛开劳动,就不能彻底否认
第二,英国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的社会改良运动。 第三,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5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 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 长子。他的父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 为他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明好 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 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 岁时曾游历法国,接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
一、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穆勒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价 值和价格等。他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 的的能力,即效用。他把商品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和相对价 值。价格是商品和货币的相对价值。
二、价值决定问题。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 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2)供给 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 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 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 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 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
《经济学说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问题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 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
本章主要内容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8.2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8.2.2价值理论 8.2.3分配理论 8.2.4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8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劳动对财富和价值的作用,因而不能彻底否认资本主义 的矛盾,于是便离开生产转向研究消费、流通,并走上 了主观主义的道路。所以,他的著作标志着资产阶级经 济学濒于破产和一代经济理论的结束。
第四,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具有一 定的合理因素。这表现在:他提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 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他仍把劳动看做是决定价 值的一个因素,并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 则区分开来;他坚持资本不具有生产力,唯一的生产力 是劳动力的观点;他坚持了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 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他发展了李嘉图的 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7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的特点
第一,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他主张 用改良的办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在现存社会内消除 社会不平等,以求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这表现 在,为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 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 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 论,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 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并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进一步 演变和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1)19世纪30年代,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夺取了政权。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英法在19世纪50—60年代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发展。
在19世纪30—60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 新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 烈的辩护色彩,辩护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巴师夏的用支出劳动的主观感受
来看待劳动,对以后的奥地利学派、数理经济学派强调用主
观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影响;他用均衡来
解释商品价值的决定,对马歇尔体系的建立也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可以说是李嘉图价值论和马歇尔价格论之间的一座桥
梁。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0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评价:穆勒反对经济规律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是正确 的。经济规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它与人们社会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有关,事实上,既 不存在永恒的分配规律,也没有所谓的“自然规律性质”的 生产规律。而且分配不过是生产的实现,并没有脱离生产规 律的分配规律。穆勒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割裂开来,幻想 通过改善分配方式来调整资本主义矛盾,也是为了给他改良 主义政策提供依据。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1
8.2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8.2.2价值理论 8.2.3分配理论 8.2.4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2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穆勒反对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认为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他认为生产规律是 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 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他决 定于社会法律和习惯以及统治者的意志。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3
8.2.2价值理论
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综 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折中产物。 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认价值实体的 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沿袭了过去的供求论和生产费用 论。他完成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演变过程。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4
8.2.2价值理论
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 生产费用,也就是最高的生产费用。
评价:穆勒的价值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前的各种价值论的 综合,是供求论、劳动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的一个折 中产物。在价值概念上,穆勒以交换价值代替价值,否定 价值实体的存在。在价值决定上,穆勒完全沿袭了过去供 求论和生产费用论。完成了由劳动价值论到生产费用论的 演变过程。穆勒认识到了需求价格的反向运动,从而有了 需求规律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初步概念,这些分析被后来的 西方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