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第16课《散文两篇》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散文两篇》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有初步的思考,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文本分析和讨论,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散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散文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 学会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
难点1. 深入理解散文中的哲理和人生意义,形成自己的思考。
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散文文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生命的看法,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2. 分享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3.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4. 提问:“你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为深入学习两篇散5. 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6. 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预习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文打下基础。
初步感知1. 引导学生朗读《永久的生命》,注意语音语调。
2. 提问:“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优秀教案
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文章,该篇短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鱼》,第二部分名为《荷》,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启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
在介绍中,重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场景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2. 预习活动(10分钟)提前让学生阅读好《鱼》和《荷》,然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学过程(35分钟)3.1 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教师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鱼和荷的情景,说说作者如何描绘鱼和荷的美丽之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鱼》和《荷》,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段落的结构:怎样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在叙述什么?•比喻的使用:有哪些比喻?比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对比的运用:鱼和荷在文章中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4. 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故事或者一篇美文,探讨其主题和情感,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经典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课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散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教学材料。
3.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文体知识,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理解散文中作者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导入: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散文家们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二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作者简介(1)严文井,原名严文锦,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2)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思想性。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
明确:《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了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②这两篇散文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永久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
《我为什么而活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4.研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1)分析《永久的生命》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两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本节课包括两个散文:《背影》、《春》。
《背影》作者朱自清,讲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去北京读书,父亲送行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春》作者鲁迅,描绘了家乡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篇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散文篇幅较长,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加关注散文的语言、情感和写作技巧。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深厚,对于描绘家乡景色的《春》可能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
2.制作课件,展示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
3.准备朗读录音,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散文《背影》和《春》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篇课文。
提问:“你们对家乡有什么印象?家乡的春天是怎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组:语言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分析:“分开来”是指生命存在于个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指整体的生命。整体的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是永久的。
追求知识,既可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
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则由小我升华到了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文章严密的逻辑。
小结:
哲理散文特点: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芬芳,让世界变的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而且“落红不是无情物”,凋谢只是换了一种生存方式,它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所以凋谢和不朽并存,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三组: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分析:“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卑微” 等,理解其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中运用的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的感思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对生命有自己感思和理解。
(2)理解不同散文的特点,体会散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
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2.展示课件中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名言,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二、作者介绍1.教师介绍: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 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 年 7 月 20 日病逝于北京。
2.提问:从作者的生平经历中,你能看出他对生命可能会有怎样的感悟?明确:作者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可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
三、积累词语1.教师展示词语:臼齿(jiù)、茸毛(rónɡ)、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炫耀(xuàn)、消逝(shì)、卑微(bēi)。
2.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与生命的特征或状态有关?明确:“凋谢”“消逝” 与生命的短暂和流逝有关;“卑微” 与生命的渺小和脆弱有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五四制
课后作业
1.感悟分享: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感动或印象深刻的场景,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注意运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情感。
2.仿写练习:选择《背影》或《春》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要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境教学法: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散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PPT、交互式白板等,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将抽象的散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名家解读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结合学生特点,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提高。
2.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辅导,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探讨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
3.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家庭、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2.学会赏析哲理性的句子,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3.借助资料助读,深入理解生命的力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学会赏析哲理性的句子。
(2)品味文章富有感情的叙述、描写、神似而有哲理的比喻和耐人寻味的直抒胸臆的语言。
2.教学难点(1)借助资料助读,理解生命的力量,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的思维方式,体会有层次的思维在说理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篇哲理性散文——《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起去探寻生命的奥秘和意义。
(二)作者介绍1.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 1941 年。
2.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被称为“20 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 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 1950 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 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朗读以下词语,注意字音和字形。
兴味(xìng)洗涤(dí)卑微(wēi)茸毛(róng)蔓延(màn)遏制(è)濒临(bīn)俯瞰(kàn)星辰(chén)臼齿(jiù)嘲讽(fěng)肆意(sì)微薄(bó)孤寂(jì)战栗(lì)赐予(cì)边缘(yuán)缩影(suō)震颤(chàn)深渊(yuān)仙境(jìng)2.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臼齿, 茸毛, 蔓延, 凋谢, 洗涤”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 理清行文思路, 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 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 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 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 理解其哲理意蕴。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语:有人说, 生命, 伟大而神秘, 丰富而奇妙, 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 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 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二、走进作者:(由学生发言, 检查预习情况)严文井, 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 注意正音, 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2、选两位同学范读课文, 每人读一部分, 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 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3、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 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
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创作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
2.文体知识哲理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哲理散文不是让读者去获得理性的概念,而是让读者感知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
写作时,要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理、形于一炉。
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兴.味(xìnɡ)洗涤.(dí)牛犊.(dú)茸.毛(rónɡ)蔓.延(màn)凋.谢(diāo)繁殖.(zhí)臼.齿(ji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词义臼齿:磨牙的通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生活的美需要细心观察、发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
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明确结构:总--分--总。
后附板书设计五、快速浏览课文。
布置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将学习两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两篇作品在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和思想内涵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习这两篇散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散文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强,对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学习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散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把握。
2.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散文作品中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2.准备散文作品的文本,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互动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与散文作品相关的音频、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散文作品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阅读后,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散文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设计一些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二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篇散文。
第一篇《背影》讲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第二篇《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两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散文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散文中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散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
3.启发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相关文章:准备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文产生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二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
臼jiù齿茸rónɡ毛蔓màn延凋diāo谢洗涤dí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四、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大致分三部分。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本文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前后四桌之间讨论、交流,然后展示成果,各组之间可以反驳,也可以补充。
明确:
(1)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
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
第二自然段中“却”一词,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2)对比。
“个体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比喻。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表达作者欣喜的感情。
比喻。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
短暂的,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就如同《愚公移山》里愚公所说的:“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3)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相似:欲扬先抑。
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五、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品味关键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①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②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③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①句“依然”是依旧,照旧的意思。
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个“钻”字有力地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②句中“繁殖着”“蔓延着”的意思是,生命不但要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而且要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热情洋溢地赞美永久生命,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句:a、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
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b.我认为“暴君们”还应该是天灾人祸。
但他们依然不能摧毁人的强大的生命力。
表现了人的生命的伟大。
④句意为人活着,就得创造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
2.哪位同学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3.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示例: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教师总结:学习这篇文章,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用智慧的眼光、灵敏的头脑和精练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话语,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的。
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向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我们珍惜生命,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