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

技术方案

第1章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反思

我国的地震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经过几代地震人的努力,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形成了目前的3+1工作体系,即:监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在我们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地震工作科学水平、服务能力同我国地处欧亚地震高发带,巨大地震屡有发生的国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地震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奋斗。

鉴于汶川、玉树等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损失,全社会都在反思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需求下的地震灾害问题,这些地震虽然灾害类型、灾害级别和空间分布范围各不相同,但其社会影响都是深入并且极其广泛的,因此防震减灾不只是政府和地震行业的事情,而且是与全社会都休戚相关的大事,以往那种怕地震信息和数据发布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有不断为社会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发生时及时提供各类应急灾情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

因此,根据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所反应出的一系列社会需求,综合考虑中国地震局现有工作能力和科技水平,结合发改委对本项目立项和可研的批复意见,提出了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包括三大服务系统的建设,(1)震害防御服务系统;(2)应急救援服务系统;(3)地震预警示范系统。其中“应急救援服务系统”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国家地震安全为目标,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社会服务能力,将我国地震发生时的灾情信息、应急救援信息,以多种形式服务于我国各级政府、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地震专业部门灾情服务和应急救援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实现2020年国家防震减灾目标做

出贡献。

1.1.

2.2提高地震灾情获取能力至关重要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迅速、及时、准确、连续地掌握第一手震情、灾情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系统地发布权威信息,对于实施国家紧急救援行动,争取国际社会人道主义援助,科学组织开展抗震救灾行动至关重要。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也暴露出在地震巨灾面前,我们第一时间难以获取全面、准确、实时灾情信息的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震早期的现场应急救援成效。正确的指挥来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于及时准确的信息。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的科学决策和实施效果,依赖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通畅、迅捷的信息流,要打赢抗震救灾的硬仗,就必须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优先打赢地震现场的信息战。

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时效性极强。地震系统为政府提供的首要服务应当是准确的灾情及其分布,而这个服务取决于地震局灾情获取能力的大小,就目前而言地震系统在灾情获取方面的能力极为弱小,基本依靠下面的上报,要获得较为完整的灾情需要3-10天,这个现实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的需要。地震局的关键作用是在震后2小时-2天之内当好政府的第一参谋并提供相关信息支撑,因此大力加强地震灾情获取能力建设是保证为各级政府提供灾情信息支撑服务的基础。

灾情的快速获取和高效、有序的现场应急指挥,对于灾区的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地震灾情获取的迅速与否,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的效能高低,集中体现了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正确的指挥来源于正确的信息,高效的指挥取决于正确信息获取的迅捷。地震发生后,政府、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长,各类信息短时间内真伪难辨、传播迅速。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各级政府必须要迅速掌握准确信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才能迅速稳定社会,恢复社会正常功能。才能实施有序高效的应急指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抗御地震灾害。反之,将极大地损害政府公信力,引发信任危机和社会不稳定。

1.1.3.救援队的应急联动协同是现场指挥的关键

我国在长期的地震应急工作实践中,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联动协同工作机制。正是这种机制,确保了党和政府在汶川地震后的短时间内,就组织起全国力量,对地震灾区实施立体救援。这种工作机制在确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巨大胜利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各部门和全社会应急联动协同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中,也暴露出信息交流机制不健

全、各部门指挥技术系统不协调、缺少应急联动协同统一指挥技术系统等问题,各部门的信息相对封闭,共享程度很差,各部门重复工作很多,且自扫门前雪现象严重,不利于政府整体安排抗震救灾事宜,因此尽快提升国家应急联动协同能力,必将促进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更加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破坏性地震的致灾迅速、成灾面广、灾种多、灾情重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地震应急工作必须科学、迅速、高效。以汶川地震为例,重灾区面积达四十余万平方公里,数万人被埋压待救,几十万伤员急需救治,几百万人需紧急安置,大量的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被损亟待抢险恢复,等等。这些工作很难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更不能依靠自发、无序的救助。只有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联动协同,才能迅速动员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对灾区实施有序高效的立体救援,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国家地震应急联动协同能力建设,围绕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一整套联动和协同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及时通报和交换各自掌握的信息,符合地震灾区应急救援实际,是保障地震灾区社会秩序正常的有效工作机制。

鉴于上述分析,本项目结合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研发目标分为1)地震数码通系统;2) 救援队现场定位和信息服务终端;3)救援现场信息管理系统;4)现场废墟搜索与营救方案优化决策系统等四部分。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从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决策优化到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方便携带、快速处理、数据统一、安全可靠、易于管理等特点,保证为救援行动进行现场协同指挥及数据跟踪管理提供持续性服务。

1.2. 术语与缩率语

1.2.1.术语

●国家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对国内称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

国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简称CISAR。国家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解放军某工程部队、武警总医院等相关人员组成。队伍实行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组建单位与救援队的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督办国家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决定的各项事项。

●现场优先分类(Work-Site Triage),一个地区有多个需要营救的工作地点,为了尽可能多地救出幸存者,

对这些营救地点的工作进行先后排序的工作称为现场优先分类。

●地方应急事务管理机构(Loc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uthority),当地应急事务的管理部门,是救援

行动的全局指挥者,是现场行动协调管理的最高负责机构。

●现场行动协调中心(On Site Operations Coordination Centre)由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建立或最先到

达的国际救援队建立,为国际响应和地方应急事务管理机构提供一个协调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