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玉米小麦水分出品率计算公式

玉米小麦水分出品率计算公式

玉米小麦水分出品率计算公式
玉米小麦水分出品率计算公式是农作物产量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分出品
率指的是农作物中有效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水分出品率 = 有效产量 / 总产量 × 100%
其中,有效产量是指作物中干燥物质的产量,也是真正可以用于食品、饲料或
工业加工的产量。

而总产量则包括作物中的水分和干燥物质的总和。

为了计算水分出品率,首先需要测量或估算有效产量和总产量。

有效产量可以
通过实地调查、农田样方调查或采集样本后实验室测量的方式获得。

总产量则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农户填报的数据或官方报告获得。

通过将有效产量除以总产量,可以得到一个小数。

将该小数乘以100%,即可
得到水分出品率的百分比。

实际上,水分出品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下,作物的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计算中,可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进行修正。

总之,水分出品率的计算公式对于农作物产量评估和农业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计算水分出品率,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含水率自动计算范文

含水率自动计算范文

含水率自动计算范文含水率是指物体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工程、农业、石油、环境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和生产过程中。

含水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物体性质和应用领域,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干燥法、蒸发法和重量法等。

1.干燥法:干燥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含水率计算方法。

首先,将待测物体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水分蒸发。

然后,将干燥后的物体重量与原始物体重量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如下:含水率=(初次称量-终次称量)/初次称量*100%2.蒸发法:蒸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壤和岩石等多孔材料含水率测定的方法。

首先,将待测物体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水分蒸发。

然后,将蒸发后的物体质量与原始物体质量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如下:含水率=(原始质量-干燥质量)/干燥质量*100%3.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材料和食品等含水率测定的方法。

首先,将待测物体分为两部分,称为干燥样品和湿样品。

然后,分别称量两个样品的质量。

最后,将湿样品的质量与干燥样品的质量进行比较。

计算公式如下:含水率=(湿样品质量-干燥样品质量)/干燥样品质量*100%以上是常用的含水率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物体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同时,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干燥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物体中的水分充分蒸发。

2.在称量过程中,注意精确称量,避免称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3.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对含水率测定结果的干扰,如吸湿、杂质等。

总之,含水率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的物理量。

通过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中的水分含量,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水分计算公式平均值

水分计算公式平均值

水分计算公式平均值水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水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因此,准确地计算水分的平均值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水分计算公式的平均值,并讨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水分的计算公式。

水分的计算公式通常是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即水分含量(%)=(样品的湿重-干重)/干重×100%。

在这个公式中,样品的湿重是指含有水分的样品的重量,而干重是指去除水分后的样品的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样品中水分的百分比,从而了解样品的水分含量。

然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水分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计算多个样品的水分含量的平均值。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平均值,平均值=ΣX/N,其中ΣX表示所有样品水分含量的总和,N表示样品的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多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样品的水分情况。

水分计算公式的平均值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领域,水分的平均值可以帮助生产商控制产品的质量。

通过对多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生产商可以了解产品的水分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在农业生产中,水分的平均值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土壤和作物水分含量的平均值进行监测和分析,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领域,水分的平均值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通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分含量的平均值进行监测和分析,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总之,水分计算公式的平均值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多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样品的水分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远华金河思菊道明明忠摘要水分生产率反映水量的投入产出效率,是节水灌溉与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讨论了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指出了水分生产率在我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分生产率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水分生产率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

但由于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用途搞清楚。

一、水分生产率概念1.水分生产率水分生产率指单位水资源量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获得的产量或产值,单位为kg/m3或元/m3。

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狭义的水分生产率还有作物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

作物水分生产率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一般指经济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值。

灌溉水分生产率指单位灌溉水量所能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

2.水量平衡描述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段测算区域上各项收支水量相等。

(1)入流量:指流入计算区域的所有水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入量,其值为毛入流量。

净入流量为毛入流量加上计算区域地下水、土壤水等储水量变化量,如果在某一计算期,计算区域储水量减少,则净入流量大于毛入流量,反之,则净入流量小于毛入流量。

(2)可利用水量:在净入流量中,扣除下游计划用水量,均为本区域可利用水量。

由于总有部分水量不可利用或调配,区域消耗水量只占可利用水量的一定比例。

(3)消耗水量:消耗水量指区域的水使用后或排出后不可再利用。

它是水分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人们所关注的水分生产率正是指每单位消耗水量所获得的利益。

水分消耗的途径包括作物蒸腾、水分蒸发,流入海洋、沼泽、咸水体或其他无法利用或不易利用的区域,被污染后不能再利用,合成植物体等。

土壤水分参数 计算公式

土壤水分参数 计算公式

土壤水分参数计算公式咱们来聊聊土壤水分参数和计算公式这个事儿哈。

你知道吗?土壤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那可是至关重要!就像咱们人每天得喝够水才能有精神,植物也是一样,得从土壤里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茁壮成长。

先来说说土壤水分参数。

这其中有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田间持水量等等。

土壤含水量很好理解,就是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呗。

那怎么衡量呢?比如说用重量百分数,就是把一定量的湿土烘干,然后算出干土重和水分重,水分重除以干土重再乘以 100%,这就得出重量百分数啦。

还有土壤水势,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也不难懂。

想象一下,土壤里的水就像在一个高低不平的坡上,水总是会往低处流,这个“坡”的高低差异就类似土壤水势。

水势低的地方,水就容易流动。

再说说田间持水量,这就好比是土壤的“大水库”。

下了一场大雨,土壤吸饱了水,多余的水流走后,土壤能保持住的最大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那计算公式呢?咱拿土壤重量含水量来说,公式是:土壤重量含水量(%)=(湿土重 - 干土重)÷干土重 × 100% 。

比如说,咱称了一份湿土重 100 克,烘干后干土重 80 克,那按照公式一算,(100 - 80)÷80 × 100% = 25% ,这土壤重量含水量就是 25% 。

我之前在学校的试验田做过一个小实验。

那时候正是大夏天,太阳火辣辣的。

我们想看看不同地块的土壤水分情况。

带着工具,在地里这儿挖挖,那儿测测。

有一块地看起来土都干得要裂开了,用仪器一测,果然含水量特别低。

按照公式算出来,那数字让人直皱眉,这可把我们急坏了,赶紧想办法浇水。

还有一块地,看着挺湿润,测出来的数据也不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通过这些实验和计算,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从而更好地安排浇水、施肥这些农事活动。

总之,了解土壤水分参数和计算公式,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研究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别小看这土里的水分,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咱得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把这土和水的关系搞明白,让土地更肥沃,让植物长得更欢实!。

基于SEBAL模型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研究

基于SEBAL模型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研究

基于SEBAL模型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研究魏强;张吴平;吴亚楠;孙晶华【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年(卷),期】2017(36)7【摘要】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SEBAL模型和Landsat8影像反演估算了山西省晋中市的小麦水分生产率。

首先根据Landsat8卫星影像,反演了晋中地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使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了水分蒸散;然后基于晋中小麦的产量统计数据,对晋中小麦的产量进行插值并栅格化;最后利用水分生产率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太谷、榆社、介休3站点反演的日蒸散量分别为2.93、3.82、3.17 mm/d,范围为0.41~7.22 mm/d,与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结果 (2.57、3.48、3.43 mm/d)大致相等,误差范围在10%左右;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均值为0.94 kg/m3,最高达到2.50 kg/m3,处于合理范围内,可以对晋中地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有效参考。

【总页数】9页(P38-46)【关键词】模型;小麦;水分生产率;蒸散量【作者】魏强;张吴平;吴亚楠;孙晶华【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27【相关文献】1.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水分生产率比较研究 [J], 赛力汗·赛;赵奇;陈兴武;雷钧杰2.基于遥感的小麦水分生产率计算与节水潜力分析 [J], 毛德发;何浩;张晓晖3.基于遥感的小麦水分生产率计算与节水潜力分析 [J], 毛德发;何浩;张晓晖4.基于MODIS和SEBAL模型的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力研究 [J], 杨建莹;霍治国;邬定荣;王培娟;刘勤5.基于APSIM模型的黄土旱塬区苜蓿——小麦轮作系统深层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古丽娜扎尔·艾力;陶海宁;王自奎;沈禹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含水量计算的公式

含水量计算的公式

含水量计算的公式
含水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水分的质量或体积占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例。

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等。

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含水量计算公式。

1. 质量含水量计算公式
质量含水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总质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质量含水量(%) = (m2 - m1) / m1 × 100%
其中,m1为物质的干重,m2为物质的湿重。

这个公式适用于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例如土壤和食品等。

2. 体积含水量计算公式
体积含水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水分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体积含水量(%) = (V2 - V1) / V1 × 100%
其中,V1为物质的干体积,V2为物质的湿体积。

这个公式适用于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例如土壤和木材等。

3. 比表面积含水量计算公式
比表面积含水量是指物质中含水量与比表面积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比表面积是指物质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占据的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
比表面积含水量(%) = (m2 - m1) / (m1 × S) × 100%
其中,m1为物质的干重,m2为物质的湿重,S为物质的比表面
积。

这个公式适用于高度多孔或微孔的物质,例如岩石和粉末等。

以上是一些含水量计算公式的介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李远华赵金河张思菊杨道明刘明忠摘要水分生产率反映水量的投入产出效率,是节水灌溉与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讨论了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指出了水分生产率在我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分生产率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水分生产率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

但由于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用途搞清楚。

一、水分生产率概念1.水分生产率水分生产率指单位水资源量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获得的产量或产值,单位为kg/m3或元/m3。

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狭义的水分生产率还有作物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

作物水分生产率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一般指经济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值。

灌溉水分生产率指单位灌溉水量所能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

2.水量平衡描述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段内测算区域上各项收支水量相等。

(1)入流量:指流入计算区域内的所有水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入量,其值为毛入流量。

净入流量为毛入流量加上计算区域内地下水、土壤水等储水量变化量,如果在某一计算期内,计算区域内储水量减少,则净入流量大于毛入流量,反之,则净入流量小于毛入流量。

(2)可利用水量:在净入流量中,扣除下游计划用水量,均为本区域可利用水量。

由于总有部分水量不可利用或调配,区域内消耗水量只占可利用水量的一定比例。

(3)消耗水量:消耗水量指区域内的水使用后或排出后不可再利用。

它是水分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人们所关注的水分生产率正是指每单位消耗水量所获得的利益。

水分消耗的途径包括作物蒸腾、水分蒸发,流入海洋、沼泽、咸水体或其他无法利用或不易利用的区域,被污染后不能再利用,合成植物体等。

含水率计算方法范文

含水率计算方法范文

含水率计算方法范文含水率是指一种物质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含水率计算方法:1.干燥法:干燥法是含水率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测量物质的质量(W1)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物质放入高温高真空的恒温干燥器中,以去除其内部的水分。

干燥一段时间后,取出物质并快速测量其质量(W2)。

然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含水率(W):W=((W1-W2)/W1)×1002.比重法:比重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含水率计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溶于水的物质。

首先,测量物质的质量(W1)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物质浸泡在水中,直到物质完全饱和。

取出物质并迅速去除其外部附着的水分。

然后,快速测量物质和水的总质量(W2)。

最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含水率(W):W=((W2-W1)/W1)×1003.电阻率法:电阻率法适用于一些导电性不强的物质。

首先,制备一个由两个电极夹持的物质样品。

然后,通过物质样品通电,并测量通过物质样品的电流强度和电压。

据此计算物质的电阻(R)。

接下来,将物质样品放入高温高真空的恒温干燥器中,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一段时间后,取出物质并快速测量物质的电阻(R2)。

最后,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含水率(W):W=((R2-R)/R)×1004.红外线法:红外线法是一种新兴的含水率测量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中水分分子对红外线的吸收现象。

首先,通过红外线仪器对物质进行扫描,获取物质的红外吸收谱。

然后,通过与标准物质的对比,找出红外光谱中与水分吸收有关的峰值。

根据这些峰值的强度和位置可以推断出物质中的水分含量。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含水率计算方法。

不同的方法在操作上有所差异,适用于不同性质的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物质的具体情况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含水率的测量。

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

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

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
尽管实际含水率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变体和适用于特定情况的公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个常用的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

第一个公式是通过测量湿重和干重来计算实际含水率。

湿重是指土壤
在含水状态下的重量,干重是指土壤在完全干燥状态下的重量。

这个公式
可以表示为:
其中,湿重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水分后测量得到的重量,干
重是将湿重的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处理后测量得到的重量。

第二个公式是通过测量湿度和干重来计算实际含水率。

湿度是指土壤
中实际含有的水分与干重之间的比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公式可以
表示为:
其中,湿度是通过测量一定体积土壤的湿重,然后通过干燥处理后测
量干重来计算得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公式都是基于土壤样品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取足够多的土壤样品,并且要保证这些样
品具有代表性,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需要考虑,如土壤类型、土壤含水能力和测
量方法的准确性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含水能力可能会影响土壤中的
水分分布和吸附能力,从而对实际含水率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不
同的测量方法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比如加热干燥法、测定容器
法和干湿法等。

总之,实际含水率计算公式是通过测量土壤样品的湿重和干重,或者测量湿度和干重来计算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并考虑其他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井中抽取的地下水的量。

通常以每小时升或每天升为单位来表示。

产水率计算公式是通过测量地下水井中抽取的地下水的总量,再除以所经过的时间来计算得出的。

产水率计算公式为:产水率 = 抽取的地下水总量 / 所经过的时间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产水率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计算产水率,可以帮助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情况,合理规划地下水的开采量,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产水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监测地下水的开采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是否超过了地下水的补给能力,从而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产水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效率,优化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方案,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产水率的计算还可以帮助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制定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采计划,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产水率的计算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
产水率的计算,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情况,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下水资源的管理者能够重视产水率的计算,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共同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综述摘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价植物生长适宜程度的综合生理生态指标,它实质上反映了植物耗水与其干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本综述评述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分析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讨论了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和指标替代法的应用。

1.概念及计算公式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量。

它分为三种。

在叶片尺度上, 水分利用效率等于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

对植物个体, WUE=干物质量/ 蒸腾量。

对植物群体, WUE=干物质量/( 蒸腾量+ 蒸发量)。

2.影响因子WUE受到植物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WUE与植物生理因子如叶水势、气孔、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有关。

叶水势对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影响WUE。

气孔作为CO2 和水汽进出的共同通道, 微妙地调节着植物的碳固定和水分散失的平衡关系, 但是光合产物和水分运输系统和方向不同: 一方面, 叶片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可以使碳固定最大化; 另一方面气孔行为还受光合产物的反馈抑制。

这造成了气孔对CO2 和水汽扩散的不同步, 进而影响WUE。

研究表明, WU E 随着气孔导度下降反而上升。

不同生长发育期, 植物的WUE 不同: 樊巍的研究表明, 冬小麦在灌浆前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后期则较低。

在整个生长季中, 植物在早春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生长旺期。

苏培玺等研究表明,荒漠植物月水分利用效率与年生长期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在8月最高,。

WU E 除了受植物因子的调节与影响之外, 同时受环境因子的控制。

由于植物叶片水平的WU E是光合和蒸腾之比, 因而凡影响植物光合和蒸腾的环境因子对植物单叶WU E 均有影响。

影响植物WU E的外界因子很多, 如光照、水分、CO2浓度、空气温度、叶温等, 但其影响程度不同。

樊巍认为, 空气温度、叶温和饱和差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主要因子, 而Farquhar 等则认为, 光照和水分是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

水份含量计算公式

水份含量计算公式

水份含量计算公式水份含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的水分的量,它是衡量物体湿度和含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份含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和应用领域而有所差异,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份含量计算公式。

在农业领域,水份含量通常是指农作物中所含的水分量。

农作物的水份含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称重法来测量。

首先,取一定数量的农作物样品,将其放入烘干器中,以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时间进行烘干。

然后,取出样品并再次称重,用称重前后的样品重量差来计算水份含量。

具体公式如下:水份含量(%)= (初始重量 - 干燥后的重量)/ 初始重量× 100%在食品工业中,水份含量的计算公式也很重要。

食品的水份含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储存性能。

常用的方法是烘干法和滴定法。

烘干法包括湿法烘干法和干法烘干法。

湿法烘干法适用于含有较多水分的食品,其计算公式如下:水份含量(%)= (初始重量 - 干燥后的重量)/ 初始重量× 100%滴定法适用于含有相对较少水分的食品,具体方法是将样品中的水分转化为水蒸气并收集,然后进行滴定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水份含量(%)= 滴定所需标准液的体积 / 样品的重量× 100%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考虑到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对水份含量计算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除了上述的领域外,在其他行业中也有各种不同的水份含量计算公式。

例如,在建筑材料行业中,水份含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比重法进行。

比重法是根据材料的密度和吸水率来计算水份含量的,具体公式如下:水份含量(%)= (吸水前材料的质量 - 干燥后材料的质量)/干燥后材料的质量× 100%综上所述,水份含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和领域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并注意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只有正确计算水份含量,才能更好地掌握物体的湿度和含水量,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计算公式
产水率计算公式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计算出水处理设备的产水量与进水量之比的公式。

这个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以及评估水处理过程的质量。

产水率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是:
产水率 = 产水量 ÷ 进水量 × 100%
其中,产水量是指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出水量,进水量是指水处理设备处理前的进水量。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超滤设备、离子交换设备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产水率计算公式进行一些调整。

例如,在反渗透设备中,由于反渗透膜的存在,会有一定的浓缩效应,因此需要对公式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公式为:
产水率 = 产水量 ÷ (进水量 - 浓缩水量) × 100%
其中,浓缩水量是指反渗透设备中产生的浓缩水的量。

这个修正后的公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反渗透设备的产水率。

产水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水处理行业中,它被用于评估水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以及确定水处理过程的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它被用于监测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预测产水量和水质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它被用于评估家用净水器的性能和效果。

产水率计算公式是水处理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以及评估水处理过程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式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差异及相关关系-水科学进展

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差异及相关关系-水科学进展

农业的高效用水是实现粮食安全㊁ 水资源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支撑, 合理评价水资源利用与农
获取和计算难度也有差异, 选择代表性的指标来表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益可为获取主要信息并减少工作量提
1㊀ 方法与材料
1������ 1㊀ 指标计算 粮食水分生产率可定义为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能生产的农作物的经济产量, 对于不同空间尺度或研究需
图 2㊀ 代表年中国灌区的水分生产率 China in typical years
说明生产单位质量的粮食在各个角度所需投入的水资源量在
不断减少㊂ 这一方面与中国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密切有关,
Fig������ 2 Four P indicators in irrigated land of
㊀270

2014 年 3 月
第 25 卷 第 2 期
㊀ ㊀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25,No.2 Mar.,2014
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差异及相关关系
操信春1,2 , 吴普特2,3 , 王玉宝1,2 , 赵西宁2,3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杨凌㊀ 712100; 2. 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陕西 杨凌㊀ 712100; 3.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杨凌㊀ 712100)
2㊀ 结果与分析
2������ 1㊀ 中国灌区水分生产率 全国灌区不同水分生产率指标在 3 个代表年的表现列于图 2㊂ P wg ㊁ P wI ㊁ P wET 及 P wu 代 表 年 均 值 361 kg / m 3 ㊁ 1������ 314 kg / m 3 及 0������ 860 kg / m 3 ㊂ P wI 与 P wET 的值总 体上接近, 即中国灌区引水中因损失掉而不能蒸散于农田的 水量与降水中供作物有效利用的水量相近, 也说明了降水资 源( 绿水) 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㊂ 图 2 显示, 各水分生产效率指标均呈随时间增长态势, 这

水份测定结果计算公式

水份测定结果计算公式

水份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水份测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水份的含量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口感、保存期限和营养价值。

因此,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对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仪器和方法来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其中最常见的是称重法和干燥法。

而在测定水分含量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的水分含量数据。

一、称重法测定水分含量。

称重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快速的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称量样品在不同状态下的重量差异来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为W1;2. 将样品放入干燥箱或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样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3. 取出样品,并记录其干燥后的重量为W2;4. 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W1 W2)/W1 × 100%。

二、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

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然后根据样品的重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样品,并记录其初始重量为W1;2. 将样品放入干燥箱或烘箱中进行干燥,直至样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3. 取出样品,并记录其干燥后的重量为W2;4. 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W1 W2)/W1 × 100%。

三、计算公式的应用举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分测定结果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测定一种饼干中的水分含量,我们首先按照以上的操作步骤进行称重法或干燥法的测定,得到了样品的初始重量W1和干燥后的重量W2。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来计算饼干中的水分含量。

假设我们使用的是称重法进行水分测定,得到饼干的初始重量W1为100g,干燥后的重量W2为95g,则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饼干中的水分含量为(100g 95g)/100g × 100% = 5%。

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

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

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在农业生产中,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准确地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农民准确地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工作。

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是由美国科学家以斯托克顿提出的,它是根据作物的重量和干物质含量来计算作物水分含量的。

该公式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却非常实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应用。

首先,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水分含量(%)=(样品的湿重样品的干重)/ 样品的干重× 100%。

其中,样品的湿重是指作物在称重前的重量,样品的干重是指作物在称重后的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作物的水分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使用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待测的作物样品。

样品的数量和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然后,我们需要将样品的湿重和干重分别测量出来。

这一步需要使用天平或称重器具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作物的水分含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使用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来准确地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农田、实验室等多种环境中进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除了计算水分含量外,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作物的质量检测和产量预测。

通过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作物的储存和加工。

在作物收获后,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来确定作物的储存条件和加工工艺,以确保作物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以斯托克顿数据水分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作物的水分含量,指导农业生产工作。

脱水含水率计算方法

脱水含水率计算方法

脱水含水率计算方法
脱水含水率是指物质在脱水过程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待测物质的干燥前重量(W1)。

这可以通过称量待测物质并记录重量来实现。

2.然后,将待测物质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操作。

干燥过程中,要确保待测物质完全去除水分。

干燥器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需求来进行调整。

3.待物质完全干燥后,取出物质并迅速测量其干燥后重量(W2)。

同样,可以使用天平或其他称重工具进行测量。

4.接下来,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脱水含水率(H):
H=(W1W2)/W1×100%
其中,H代表脱水含水率,W1代表干燥前重量,W2代表干燥后重量。

5.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脱水含水率,可以得出待测物质所含水分的百分比。

脱水含水率越高,表示物质所含水分越多;脱水含水率越低,表示物质所含水分越少。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脱水含水率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可能会因不同的物质和实验条件而
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实验需求和相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和计算。

水分计算公式烘干法

水分计算公式烘干法

水分计算公式烘干法1烘干法测定水分烘干法是测定物料中水分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将物料中的水分烘干,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物料中水分含量的大小。

烘干法测定水分是依据来自《食品及养殖产品水分测定法》(GB5461),烘干法测定时所涉及的两个变量分别是:原始水分量(mf)和烘干后的水分量(m)。

烘干法测定水分的公式为:$$W=\frac{mf-m}{mf}×100%$$即水分含量(W)=(原始水分量-烘干后的水分量)/原始水分量×100%2测定步骤1、准备相应的物料,并将其量取准确;2、将物料用烘干箱将物料内的水分烘干,水分从物料中蒸发到空气中;3、在烘干过程中,物料中水分量不断减少,可在设定时间间隔内,取出样品,用相应的仪器,测定其含水量作为现成水分量;4、测定若干次后,水分量趋于稳定,将水分减少所需的时间与水分量进行比较,找出最终的水分量(即烘干后的水分量)。

5、将所得数据代入计算公式,计算所要测定物料的水分量。

3误差控制烘干法测定水分,不单仅需要操作程序要精确,其误差也比较高,影响其精准度,所以要控制其误差。

大多数实验室采用误差不大于0.2%的原则,即在标准水分测定后取得结果,相对误差应不大于0.2%.在实验中,为了准确的测出水分含量,可以控制好一些因素,如:1、物料在每次测定前有一定的稳定时间,一般为两小时或以上;2、在烨干过程中,保持原料温度、热风速度,以及湿度等;3、每次烨干后,要记录上次烘干完成的时间以及温度;4、进行水分测定时,应取物料准确量,避免有气泡充入,影响测量结果;5、在实验结束后,当原始水分量减少后,将剩余样品加入水平衡器中,确定其最后的水分量,也可将样品水分容器中的样品放入烘干箱里,使之稳定,可在下一次测定中使用,比测试一次会更有效率。

烘干法比较简单,但是也需要有规范的操作方式,若操作不当,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在水分测试时,应当根据不同的物料来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准确无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李远华赵金河张思菊杨道明刘明忠
摘要水分生产率反映水量的投入产出效率,是节水灌溉与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讨论了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指出了水分生产率在我国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分生产率作物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
水分生产率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

但由于问题不同,出发点不同,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水分生产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用途搞清楚。

一、水分生产率概念
1.水分生产率
水分生产率指单位水资源量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获得的产量或产值,单位为kg/m3或元/m3。

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

狭义的水分生产率还有作物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

作物水分生产率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一般指经济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值。

灌溉水分生产率指单位灌溉水量所能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

2.水量平衡描述
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段内测算区域上各项收支水量相等。

(1)入流量:指流入计算区域内的所有水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入量,其值为毛入流量。

净入流量为毛入流量加上计算区域内地下水、土壤水等储水量变化量,如果在某一计算期内,计算区域内储水量减少,则净入流量大于毛入流量,反之,则净入流量小于毛入流量。

(2)可利用水量:在净入流量中,扣除下游计划用水量,均为本区域可利用水量。

由于总有部分水量不可利用或
调配,区域内消耗水量只占可利用水量的一定比例。

(3)消耗水量:消耗水量指区域内的水使用后或排出后不可再利用。

它是水分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一般人们所关注的水分生产率正是指每单位消耗水量所获得的利益。

水分消耗的途径包括作物蒸腾、水分蒸发,流入海洋、沼泽、咸水体或其他无法利用或不易利用的区域,被污染后不能再利用,合成植物体等。

显然,水分消耗有符合人类目的生产性消耗和与人类特定目的不一致的非生产性消耗。

高效用水也就是要减少这种非生产性消耗。

(4)出流量:指区域内没有用于消耗的那部分水量,包括调配水量与非调配水量。

调配水量指根据政府部门或水管理单位的水权、水法等法规规定的必须分配出来用于下游各部门以及本区域非灌溉的那部分水量,如养殖、环保等;而非调配水量是指出流量中扣除调配水后所剩余的水量,主要是由于区域内蓄水、保水设施不足及管理运行措施不当而没有被利用。

由于非调配水量可以被本区域再利用或被其他区域利用,所以提高非调配水的重复利用率就成为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评价指标
表征水分利用情况主要用水分消耗利用百分比例和水分生产效率有关参数来表示。

虽可用消耗水的利用率或生产性耗水比例反映水分利用情况,但这类指标不能反映出水分消耗的有益程度。

因此,引入水分生产率,以反映水的利用效率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它不仅反映出水分消耗与作物产量的关系,而且还反映出作物甚至是非农业方面水分的利用情况。

总的目的是明确水分消耗和转化的途径,使我们对水分的利用朝高效节水方向发展。

二、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
1.作物水分生产率:WPc=Y/M+P+d1或WPc=Y/ET2式中,WPc——作物水分生产率kg/m3;Y——作物产量kg/hm2;m为净灌溉水量(m3/hm2);p——有效降水量(m3/hm2);d——地下水补给量(m3/hm2);ET——作物蒸发蒸腾量m3/hm2。

用式(1)计算时,也叫农田水分生产率。

2.灌溉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分生产率能综合反映灌区的农业生产水平、灌溉工程状况和灌溉管理水平,直接地显示出在灌区投入的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出效果。

灌溉水分生产率有效地把节约灌溉用水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既可以
避免片面地追求节约灌溉用水量而忽视农业产量的倾向,又可防止片面地追求农业增产而不惜大量增加灌溉用水量的倾向。

但单位面积灌溉水量不仅受灌溉工程条件和灌溉管理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年降水量和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灌溉水分生产率在年际间、地区间不具备可比性。

实践中,往往采用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多年平均值(包含不同水文年份)作为宏观评价指标。

WPi=Y/Wi3
式中,WPi——灌溉水分生产率kg/m3;Y——全灌区作物总产量kg或平均产量kg/hm2;Wi——全灌区总的灌溉用水量m3或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毛灌溉定额)m3/hm2。

3.水分生产率:广义的水分生产率是评价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最客观的指标之一。

在“资源型缺水”时,水分生产率也是评价区域水分利用效率的最重要指标。

WP=Y/W+P+U-D±Δ4式中,WP——某一区域的水分生产率kg/m3;Y——某一区域内作物总产量kg;W——从地面进入该区域内的总水量m3;P——进入该区域内的总降水量m3;U——地下水补给量以及通过侧渗进入该区域内的总水
量m3;D——流出该区域的总水量m3;Δ——该区域内的储水量变化,储水量减少为正,反之为负m3。

广义的水分生产率包含了总降水量(不是有效降水量),降水利用率越高,水分生产率越高;同时,区域内水的重复利用率越高,水分生产率越高。

因此,追求水分生产率与我国的节水灌溉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作物蒸发蒸腾消耗只占区域水分总消耗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封闭区域,按式(4)所计算的结果始终小于按式(2)计算的结果。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计算方法,各因素应采用实测值或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否则,评价失去意义。

国内外部分作物水分生产率成果如表1和表2。

其中,表1中数值按式(1)计算,表2中数据系根据灌区历年实测灌溉用水量和当地政府作物产量、种植面积年报表,按式(3)计算。

三、讨论
1.由于水分生产率体现水量投入的产出效率,与我国推行的节水灌溉根本目标一致,可以促进降水利用率的提高和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如果仅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惟一或最重要目标与导向,则各灌区必然将渠道衬砌防渗漏作为节水的最主要措施,甚至是惟一的措施,这样将不利于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我国将水分生产率作为灌溉工程评价指标之一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虽然广义的水分生产率 按式(4)计算 是评价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最客观的指标之一,概念也很明确,但它在我国还很难在短期内作为统一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即便在计算方法统一后,资料的积累也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事实上,在1997年由国际水管理研究院(IWMI)D.Molden等人系统地提出水分生产率计算方法后,由于资料达不到该计算方法的要求,按式(4)计算水分生产率在国外也不普遍,而简便的计算方法又不统一,这也是各地计算出的水分生产率还不具备可比性的原因之一。

3.我国目前有条件、有必要采用的指标为狭义的水分生产率,即作物(或农田)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

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多年平均值(包含不同水文年份)可作为宏观评价指标,亦可评价同一灌区不同阶段(如实施节水灌溉
改造前后)农业生产水平、灌溉工程状况与灌溉管理水平。

作物(或农田)水分生产率在年际间、地区间均具备可比性,且方法易统一,计算简便,我国目前宜采用该指标。

4.在试验条件下(如表1),我国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均达1.2kg/m3以上,玉米水分生产率达2.0kg/m3以上,根据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属于高效用水范畴。

而我国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持续提高的经验(如表2)已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在与国外有关文献所报道的水分生产率值进行比较时,应注意分析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