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证知识分享共27页文档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纯干货)原文1Original Text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汤洗)细辛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加减法:若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
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
水若去,利则止也。
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
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词解】①心下有水气:心下,指上腹部、胃脘部。
水气,即水饮之邪,病理概念。
②噎:烦,《周礼》郑玄注“烦犹剧也”。
即因疼痛而烦不得宁。
③少腹满:指下腹部胀满。
④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 ,与烘、炒、焙近意【讲解】本条论述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的证治。
“伤寒表不解”说明本证以太阳伤寒证为基本证候,诸如恶寒、无汗、发热、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的表现应该具备。
“心下有水气”说明本证有寒饮内停的病机。
结合此两点,小青龙汤证应为太阳伤寒兼寒饮内停证,也就是表寒里饮之证。
寒饮停留于胃,胃气上逆,故见干呕。
此外,文中还列出了几个或然证,即渴、利、噎、小便不利、小腹满。
由于寒饮阻遏气机,机体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故见口渴;寒饮走于肠道,影响到大肠传导,小肠的分清泌浊,故见下利;饮停气逆,阻于喉间,故见噎;饮停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
总的来讲,这是一个外感寒邪,内有寒饮的证候。
治疗当辛温解表,温化寒饮,张仲景立小青龙汤治疗。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利水饮,桂枝助麻黄解表,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防止诸温药温燥太过;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常并用以温化寒饮,甘草调和诸药。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乾姜6g【用法】水煎服【主治】1.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不渴,无汗,浮肿、身体疼重、胸痞、乾呕、咳喘、脉浮等。
【方义体会】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乾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
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乾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麻桂姜辛,共凑温运表里之功。
五味子敛肺固气,芍药、甘草以和营卫,半夏止咳化痰,降逆以利气道。
八味药相配,辛散温化,宣降有权,使肺气复舒。
水饮爲患,不外“喘”“咳”“呕”“肿”之症。
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饮,故以寒饮爲主症者,均可投之。
【临床应用】1、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喘满,冷胀、浮肿。
若兼有热者加生石膏24克,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2、治疗感冒并发气管喘息,咳、嚏、乾呕、痰多而稀薄者,其效甚捷。
3、治疗风湿关节炎,痛肿兼喘者。
4、治疗流行感胃、喘咳明显痰液清稀者。
5、治疗小儿喘、满、呕、肿症,以该方原量酌减,用之极效。
例:贺xx,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
诊见:顔面黄而浮肿.腹胀,下肢肿,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乾呕,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入口。
余断爲痰饮犯肺,久病伤脾。
“喘”、“肿”爲其主症.故先用小青龙轻剂,次日呕止喘大减。
二诊.与服香砂六君子汤数剂.时过一周,其父代述,患儿已癒。
6、支气管炎患者,肺气肿患者,若见轻微浮肿喘息者,可与小青龙汤治之。
例:王x,男,40岁,患气管炎八年之久,三年前又检查爲肺气肿,长期住院治疗.近来咳喘频频,痰多而稀薄,不能平卧.诊见:胸腹胀满,食少,小便少,眼睑及下肢浮肿.面目暗淡,情志不畅,舌嫩苔淡.脉象沉弦.此爲寒饮久蓄,急需辛散除饮之治.遂投以小青龙汤加茯苓18克,令服二剂.服後喘满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利.又继服一剂,第四日夜间已能睡眠.继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三剂而诸证墓本消失,後养息半月出院。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干姜,再加麻黄、半夏、细辛、五味子而成。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发汗以解太阳之表;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逐内之寒饮,合之解表化饮以平咳喘,故本方为治疗外邪里饮而致咳喘的方剂。
【歌诀】小青龙本桂枝汤,去生姜枣加干姜。
麻黄五味半细辛,外邪内饮治之良。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指明为外寒里饮证,这种情况用发汗治疗,表不会解的。
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变证:如有外邪故发热;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或渴,水谷不别故或利;水气冲逆故或噎等,此宜小青龙汤主之。
〖按〗当表证未解而里有水饮者,无论伤寒或中风,在治疗时,都须解表的同时祛逐水饮,这样才能使表解,前于桂枝剂已多次说明,故不再赞述。
胃中有饮本无渴证,今谓或渴者,这是由于小便不利所致,与五苓散证之渴同,故或渴、或利、或噎均宜读在小便不利、少腹满句之后;而或喘者,宜接于发热而咳句后。
此以上为主证,或咳以下为客证。
只要看主证在,不问客证有无,均宜本方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气冲饮逆故咳而微喘,外邪不解故发热,胃有饮故不渴,宜以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后则饮去胃中干,故遂渴,此为服药有效之验,故谓寒去欲解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解读〗倚息,即凭依于物呼吸之意。
久有痰饮,复被风寒,呈外寒内饮证,造成咳逆呼吸困难,以至倚息不得卧,此证宜用小青龙汤治疗。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小青龙汤证contents •引言•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小青龙汤证的分类和表现•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护目录01引言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教学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组织本次课程。
针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课程背景1课程目标和目的23掌握小青龙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熟悉小青龙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小青龙汤证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
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理。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小青龙汤证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02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中的风邪侵袭,多表现为外风邪气,侵入人体后引起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风邪侵袭寒邪外袭,致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恶寒、无汗、身痛、咳嗽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表寒里饮证。
寒邪束表六淫邪气与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人体正气受损,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恶寒发热症状。
无汗咳喘寒邪束表,人体毛孔闭塞,导致无汗、咳喘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无汗咳喘症状。
寒邪外袭与小青龙汤证咳吐清涎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吐清涎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宣肺气、化水饮、止咳嗽。
心下满闷水饮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出现心下满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化水饮、和脾胃,缓解心下满闷等症状。
水饮内停与小青龙汤证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若肺失宣降,则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可导致水饮停聚而出现小青龙汤证。
肺失宣降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引发小青龙汤证。
脾虚生湿脏腑失调与小青龙汤证03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风寒邪气风寒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肺炎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相似,但肺炎常伴有高热 、气促等症状,且肺部啰音较重。
小青龙汤证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支气管哮 喘常伴有夜间发作性呼气困难、喘息声等症 状,且对激素治疗有效。
05
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期治疗
以控制症状、消除炎症为主,推荐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 疗。
慢性期治疗
以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为主,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 疗方法。
注意事项与建议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青龙汤,以免出现药物 过敏或不良反应。
患者在饮食上应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建议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
06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 抵抗力,预防感冒。
小青龙汤证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病因 • 症状 • 检查与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康复
01
简介
定义与分类
01
小青龙汤证是指由于外邪袭表、内伏寒饮,或因误治、失治所导致的痰饮咳喘 等病症。
02
小青龙汤证在中医临床中属于外寒内饮证的范畴,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以及痰涎壅盛等。
04
检查与诊断
医学检查
01
实验室检查
血液、尿液、大便常规检查,以及相关的生化检查,能够初步了解病
情和身体状况。
02
影像学检查
X光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03
心电图检查
对于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可排除心血管疾病。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11-06
目录
• 概述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概述
小青龙汤证的起源
小青龙汤证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小青龙汤方 剂。
小青龙汤证是中医理论中一种以咳喘为主症的疾病,因其症状类似于小青龙在水 中的动作而得名。
肺炎
03
小青龙汤证与肺炎症状相似,但肺炎通常有高热、胸痛等症状
,咳嗽、咳痰较严重。
小青龙汤证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等症 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支气 管炎症表现。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咳 痰等症状,如感冒、支气管炎 、肺炎等。
舌苔白滑或黄腻,舌质可能偏 红。
实验室检查可能伴有白细胞增 多等炎症反应表现。
案例三
• 总结词: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 详细描述: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后 ,医生怀疑是心脏疾病。但通过中医辨证,发现该患者还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诊断为小青龙汤证 。医生开具小青龙汤方剂,并配合其他中医疗法。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患者的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有所 缓解,但咳嗽、咳痰等症状仍未改善。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心脏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进行治疗。这个案例表明,医生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将小青龙汤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 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案例二:小青龙汤证的临床应用实例
总结词
小青龙汤证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可以用于治疗多 种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可以有效 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
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
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
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
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
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
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
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淡、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每日方歌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干姜桂麻芍药同。
趣味歌诀: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还有一个十几年前,我上学时自己编的一个趣味歌诀:干姜桂枝骂芍药,我瞎操心。
(干姜,桂枝,麻黄,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细辛)。
记哪一个都可以。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五味子半升(6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方解】方中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意同麻黄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本方主证是风寒表实(即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我们知道风寒表实用麻黄汤,但此证还兼有水饮内停。
即咳喘痰涎,清稀量多,甚则不能平卧,或见头面四肢浮肿。
水停于肺则咳喘痰涎,水停于胃则干呕,水溢于肌肤则水肿。
所以本方证属外寒内饮证。
其与大青龙汤的区别是,大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热,故加石膏清热除烦,小青龙汤是内外都寒,故治疗以解表散寒与温化痰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表里双解。
临床上很多慢支急性发作,肺心病患者,凡是出现大量咳吐清稀痰,咳喘不能平卧,或伴有面浮肢肿者都可以用此方治疗。
反之,干咳无痰,黄稠粘痰者则为其禁忌。
方剂拓展:1.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去桂芍姜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
此时风寒表证较轻,所以减少了解表药,加入消痰利肺,止咳平喘的紫菀,款冬花,射干。
主治咳嗽,喉中有水鸡声(痰鸣声)。
《伤寒论》——小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这一条一上来就已经给出了结论,证属伤寒,“表不解”,同时“心下有水气”,心下是指中焦这个区域。
简单说就是外寒内饮。
那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下面就是“证”,也就是证据。
首先是“干呕发热而咳”。
干呕发热是常见的表证;咳嗽是小青龙汤的主证。
下面的证前面都加了个“或”字,说明或许有,或许没有。
“或渴”。
前面说过中焦有水气,也就是有湿症会渴。
有湿症为什么还会渴呢?湿气囤积于中焦不气化,等于就是废水,没有被吸收利用,人体的粘膜组织得不到津液的滋润所以会渴。
热证也会渴,阴虚阳亢也会渴,但临证上最多见的渴是有湿症的渴。
所以治病不能一见到渴就用麦冬生地滋阴,滋阴只适用于阴虚阳亢症。
“或利”。
表不能解邪气的时候,人体就会寻求别的出口来解决邪气。
肠道是最方便的出口,所以感冒病人常常会腹泻。
如果有湿气的话,更有可能发生腹泻。
“或噎”。
吃东西会噎住,食道里不润滑,也是因为湿证造成的上部津液缺乏。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大循环,当中焦不气化不运行的时候,小便的下行能力也会变弱,水湿也会囤于下焦,所以“少腹满”。
“或喘”。
表气不通会喘;有湿气也会喘。
为什么有湿气会喘呢?我们看有没有湿气经常会看舌头,舌头胖大有齿痕就是有湿气,说明湿气会让人的肌体组织浮肿,自然人体内部也是浮肿的,浮肿会让体内的空间变得狭小,肺的压力就会增大,就要用喘来释放压力。
有湿气的时候气短气紧,不能平卧,也是这个道理。
刚才大家在讨论四逆加人参汤的问题,说得都很好。
我说四逆汤里没有人参,是想说明张仲景不会用人参去救阳。
事实上人参是寒热不禁的,四逆汤里加人参也能加速津液的生成。
好,接着讲小青龙。
为什么上面这些证都加了个“或”字呢?因为咳喘也好,渴也好,下利也好,小便不利也好,腹满也好,这些证状不止湿气会出现,别的原因也会出现。
关于小青龙汤证的诠释
小青龙汤证,是指中医中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性发热型疾病,主要症状有高热、恶寒、卧床不起、汗出不畅、胸闷气促、恶心呕吐等。
下面我将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简要的诠释。
小青龙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黄芩、赤石脂、陈皮、生姜、炙甘草等。
该方剂主要适用于急性发热型疾病,如伤寒、流感等,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咽降火等。
小青龙汤证作为中医中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病情特征和症状表现,可按中医理论归为热毒病证范畴,多见于年轻人。
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口渴、口干、流涕、咳嗽等,同时伴有高热、胸满、呼吸急促、汗出不畅、恶心呕吐等。
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在中医治疗上主要思路是通过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咽降火等方法使患者的体温下降,祛除邪热,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
在药物治疗上,可采用小青龙汤、银翘散、三黄清等中药处方,同时辅以卧床休息、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等综合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小青龙汤证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在治疗时应注意采用中医治疗的思路和方法,辅以综合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者的健康。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一、条文字眼伤寒表不解、水气、干呕、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咳逆,倚息不得卧。
二、组成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方解1、麻黄、桂枝:太阳表邪,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甚至包括广义太阳病,有时无流鼻涕、无汗等证,但是只要有广义太阳表证一个症状都可以运用)。
2、芍药、炙甘草:酸甘除水饮,同时缓急迫。
3、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咳喘的核心成分,化太阴水饮。
(其他方剂如射干麻黄与厚朴麻黄汤都含有这几味药物),夏、姜、细,三味药辛散水饮,五味子收敛,一散一收,相辅相成。
4、从药证上理解本方(1)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太阳表郁证,恶寒发热,咳嗽,流清鼻涕等;(2)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太阳寒湿水饮证:咳嗽咳痰,白清稀,流清稀鼻涕,中耳流清稀脓液,迎风流泪,(3)芍药甘草:咳嗽,咳喘,急迫,持续性,剧烈性(4)桂枝甘草汤:温阳化饮温通。
(5)麻黄甘草汤:宣表邪利水消肿。
(6)甘草干姜汤:温散化水饮的基础方子总之本方既有太阳表实(或叫表郁)的症状恶寒,不出汗,脉浮紧,同时又有太阴痰湿水饮分泌过多:咳嗽,喘息,泡沫痰,痰延清稀,中耳脓液清稀,关节腔积液等。
四、辨证要点1、表郁不解(有点型的和不典型的,比如只有背心冷,四肢沉重)加上太阴寒湿水饮分泌过多表现(痰液清稀,脓液清稀,唾液清稀)2、六经辨证:太阳太阴痰饮引起的咳喘,渴,利,噎,小便不利等病证。
3、刘渡舟望诊经验:水色(黑)、水斑(黑色)、泡沫样痰、舌苔水滑、脉弦或流水样鼻涕。
4、脉浮紧数或是浮弱5、腹诊:心下部抵抗逐渐增强,腹部比较软,心下有水气,尿量减少;五、病机辨证太阳伏邪,太阴水饮证。
六、临床运用1、狭义太阳表实合并太阴痰饮证(有麻桂提示有太阳表实证或是伏邪),表现为咳嗽,咳喘,流鼻涕,打喷嚏等或是伏邪表现为只有背心冷,关节肿大,四肢沉重。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本方证由风寒束表,寒饮内停,肺失宣降所致。
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法。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可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全方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证自平。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
治宜疏风散寒,祛湿解表,兼清理热之法。
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兼治太阳经头痛而为君药。
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同为臣药。
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而为佐药;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之弊,也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方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全方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理热之剂。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所致。
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法。
方中桂枝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为君药。
芍药养阴益津,敛营止汗,为臣药。
桂、芍等量配伍,一散一收,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生姜助桂枝散寒祛邪,兼能和胃止呕;大枣助芍药益阴生津,并可补脾益气,二药既可增强君、臣药调和营卫之效,又能调和营卫以充营卫生化之源,共为佐药。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小青龙汤人一、药物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二、核心方证分泌物多而清稀、咳喘、心下痞/振水音三、关于小青龙汤的解释心下水气的表现:自觉:心下部闷胀,后背发冷如掌大(大概限于第6-10胸椎之间)、后背浇凉水、眼袋重、咳嗽前的咽痒、面色黧黑、黑眼圈、皮肤薄嫩处呈青灰色而惨淡无华…他觉:心下抵抗较明显、振水音、心下悸动。
大塚敬节经验,握拳用指背或中指第二关节,又或中指无名指指尖轻扣取验。
仍不能清楚听到振水音时,则使病人憋一口气以鼓其心下部,然后呼气以驰之,而趁此用指尖轻叩上腹部,即能听到当初听不到的振水音。
清稀分泌物:唾多、流口水、水样鼻涕、水样痰液、婆娑的眼泪、清凉的胃液、稀薄的白带、耳道流稀脓、水泄、自汗。
水气上冲具体表现:(1)①水色: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呈青暗;②水斑:散见额、颊、鼻梁、唇周及下颌处类似“色素沉着”的黑斑;③水貌:指面部虚浮、眼睑微肿;④水苔:水滑苔,舌质正常,若阳虚则胖大淡嫩;⑤水脉:脉弦/紧。
(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
(3)冬季/夜间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
(4)其他: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
本方证一般无汗出,但在“咳逆倚息不得卧”“胸痹”的情况下,可以见到汗出,另外张育清也有用本方加麻黄根10g治疗一“动则汗出浸衣”的案例。
麻黄、桂枝非为表证而设,本方证即使没有恶寒、发热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核心方证、患者状态不虚,无麻黄禁忌症,就可以用本方。
四、体质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口不干渴,畏寒,分泌物清稀量多,多伴有尿量减少。
苔白水滑或浮腻,舌质多正常,脉紧/弦。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中医经方研读】小青龙汤〔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1)《金匮要略》【原文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里的小青龙汤论述参见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伤寒论》《玉函经》《金匮要略》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五味子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玉函》八味各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熬,令赤色;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升《玉函》方下云:芫花不治利,麻黄定喘。
今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外台》同。
盖林亿校语也,不解经意耳!【辨证提要】此为外感风寒,内兼水饮的证治。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风寒外束之表实证,病人素有水饮内停,又与风寒相搏,风寒壅肺,肺失清肃,则咳嗽喘息,咯痰色白质清稀。
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故可见众多或然之症:水饮犯胃则干呕,下趋肠道则下利,蓄于下焦,气化失权则小便不利,少腹满;壅塞于上,阻碍气机则有噎塞感。
水气犯肺则喘。
水饮证一般口不渴,但如果饮阻气机,气不化津,亦可见口渴。
如服药后口渴,则是药已中病,寒去欲解之兆。
【疑难分析】小青龙汤证为什么有“不渴”、“或渴”、“服汤已渴者”之异?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为外感风寒,内有寒饮,饮为阴邪,故一般口不渴。
口不渴表明津液未有损伤。
此为小青龙汤证正局。
或渴是因为饮邪为病,阻滞体内津液正常代谢,津不化气,不为人体所用,而个别病人亦可能出现口渴,然渴喜热饮且不多饮。
在服用小青龙汤之后,水气得以温化宣散,气机畅利,理应津液蒸腾上润而不渴,但由于患水气之时,滋润机体的津液因气化不利而变为病理产物,水气内停,邪水有余而津液不足,服药后,水液初去,津液未充,气机虽利而一时无津可化,故而见渴,必渴而喜饮,得饮渴解。
小青龙汤.优秀精选PPT
原文
▪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 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金匮 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 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
组成与用法
▪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细辛三两 干 角膜实质炎,虹膜炎,结膜炎,急性泪囊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 内科病 ▪ 儿科病 ▪ 皮肤科病 用于湿疹,以分泌物多、质清稀,
作为投药指征。
▪ 五官科病 ▪ 合玉屏风散 ▪ 小青龙汤合神秘汤 ▪ 小青龙汤合四逆散 ▪ 小青龙汤合二陈汤 ▪ 小青龙汤合皂角丸
合 方 应用
▪ 小青龙汤合麻杏石甘汤 ▪ 小青龙汤合五苓散 ▪ 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 ▪ 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小陷胸汤 ▪ 小青龙汤合生脉散
小 青龙汤
陈宝田教授
原文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 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 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 之。(41)
▪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 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 证并治第十二》
角膜实质炎,虹膜炎,结膜炎,急性泪囊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与神秘汤相似,但以胸胁苦满为突出者,宜投神秘汤(外台方:麻黄、杏仁、甘草、厚朴、陈皮、柴胡、苏叶)
证以喘鸣。呼吸困难、咳嗽少痰、口渴, 本方以外感风寒出现咳嗽频作、时时咳出白色泡沫样痰、喘鸣、呼吸困难等痰饮证,或胁下有水饮(悬饮),或水饮溢于四肢,作为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306人已访问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行水发汗《仲景》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噎,或喘,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短气不得卧。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属太阳表证。
仲景书中,凡有里证兼表证者,则以表不解三字该之。
内有水饮,则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干呕而噎。
水寒射肺,故咳而喘。
水停则气不化,津不生,故渴。
水渍肠间,故下利。
水蓄下焦,故小便不利而少腹满。
短气者,气促不能相续,与喘不同,有实有虚、有表有里,此为水停心下,亦令短气。
水气内渍,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
金匮云: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又云:膈上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丹溪治许白云脾疼腹痛而短气,大吐下之,二十日吐胶痰一桶而安。
麻黄去节。
桂枝、芍药酒炒。
细辛、甘草炙。
干姜三两。
半夏、五味子半升。
渴去半夏,加花粉。
半夏温燥,花粉苦寒,去热生津。
喘去麻黄,加杏仁。
喘为气逆,麻黄发阳,杏仁降气。
形肿,亦去麻黄。
喘呼形肿,水气标本之病,故并去之。
噎去麻黄,加附子。
经曰:水寒相搏则噎,附子温经散寒。
小便秘,去麻黄,加茯苓。
便秘,忌发汗宜渗利。
此足太阳药也。
表不解,故以麻黄发汗为君,桂枝甘草佐之,解表为佐。
咳喘,肺气逆也,故用芍药酸寒,五味酸温以收之。
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发汗以散邪水,收敛以固真水。
水停心下则肾燥,细辛干姜辛温,能润肾而行水。
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细辛又为少阴肾经表药。
半夏辛温,能收逆气,散水饮,为使也。
外发汗,内行水,则表里之邪散矣!此证为水寒相搏而伤肺,若寒从外出,而水不内消,必贻异日之患。
金匮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小青龙汤并主之。
程郊倩曰:水气之渴与白虎汤中之渴,不特寒热有殊,亦且燥湿各异。
金匮云:先渴后呕者,水停心下,小青龙汤主之,不治渴而专治水,水去而渴自止矣。
李时珍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青龙汤《伤寒论》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方】麻黄9克、桂枝 9克、干姜 9克、细辛 3克、五味子 6克、白芍9克、半夏 12克、甘草 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
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
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
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
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应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
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
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伤寒悬解》太阳伤寒——小青龙汤
《伤寒悬解》太阳伤寒——小青龙汤太阳伤寒小青龙证二章1大青龙之证,是表有寒里有热;小青龙之证,是表寒里有水;里有水气,是因内寒。
小青龙汤,解表寒温里寒,以泻水气。
师言大青龙外有风者,当是有寒之义,风热不泄也。
太阳三十四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此水气即是内有虚寒,气化不行,水气内停之义。
表闭胃逆,则见干呕,表闭肺逆,则见咳喘;表闭内郁,经气不泄,则见发热,肺胃俱逆,火升肺燥,则见口渴,里虚湿寒,肝脾郁陷,则见腹满噫气,或小便不利。
外有寒闭皮毛,内有虚寒停水,则见诸多杂象也。
小青龙汤,麻黄发表寒,以泻水气,桂枝内能通经疏肝,外能通经解表,白芍外和营卫,内清风木,半夏降肺胃之逆,干姜温脾肾之阳,五味子,降浊阴冲逆,以止咳喘也,细辛温少阴之寒,以遂水气也。
2外寒里虚,气郁为水,水气内停也。
开头言伤寒之人,或表邪外郁而宿水里发,或渴饮凉水而停留不消,是以多有水气之证。
小青龙脉证,内外皆寒,内寒气虚,则有水气也,外闭水泛也。
本条释文,黄师加一个“凡”字,是为重点。
噫者,胃中上气,嗳气之义,此有下寒,《内经》281页《金匮》480参考。
喘者,外寒之闭束,肺胃上逆也;肺气不能通达于外也不能内降于胃,则气阻肺胀必发喘也(此也哮喘之理,后学《金匮》杂病则知)。
3大小青龙的区别在于里阳之虚实,正虚者小青龙,正盛者大青龙。
麻黄发表之寒,细辛温里遂水。
虽外寒有强弱,对比学习用。
小青龙汤治病,可以参考李可老中医,李老专辑中,小青龙每一味药材,讲的非常细致。
并附有病例,李老专辑,值得每一个中医人细看研学。
半夏,半升65克,生者打碎,开水淘洗,此降肺胃之主药,细辛三两45克,此泻肺肾水气之主药,直接煮,《伤寒》全书未见标注后下,也可仿后人之后下法,细辛后下,味过大让人欲呕难咽。
本方加减之法,其理甚精也,当细学之。
半夏用药,可学李可老中医,细辛用药,可学刘佩然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