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合集下载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新课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性制定的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的课程,它由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组成,主要理念如下: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不同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本身而并非单一关注结果;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者主要通过聆听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音乐的这种特殊性根源于音乐特殊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的听觉,可以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变化和波动;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音乐作品是可以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的;此外,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即非语义性;其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既是它的局限,又是它的长处,它为听众的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音乐教学的综合包含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内部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同类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跨专业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音乐课程理念

音乐课程理念

音乐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制。

小学低年级时听觉最敏感的时期,对节奏的感受力也日益增强,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高年级学生运动觉,听觉,智力,理解力,表现力的继续增强都会促进其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1~2年级身心特点:应注意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哥,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7~9年级身心特点: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

应通过过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达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是都能够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领域上做了细分。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造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课学科思想

音乐课学科思想

音乐课学科思想项中慧一、指导思想1.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生通过以聆听、体验、表现、创造性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面向全体学生与注重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功能目标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

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三、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二)寓教于乐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三)创造表现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四)完美结课四、实现条件(一)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新课程标准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培养审美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制定了《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一、课程性质: 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情感性。

二、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养为主线,引学生度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根据结合今年人教版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1-2年级(唱游·音乐)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识谱、基本节奏型)。

3-5年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录鮭莡 秒化包融力。

不仅仅要了解欧洲经典音乐,也要了解世界音乐风格的版图。

在扩展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西方鰈舵爸轍勐榼凝典音乐的风格版图与历史脉络,让音乐课的内容既有文化的宽阔度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3-6年级“听见家乡”用家乡的音乐文化链接与祖国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音乐文化。

让学生因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而产生爱国之情。

“人文主题”融入音乐课程让音乐与所处环境的文化相关联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承担综合育人任务,培养完善人格、家国情怀。

四、新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概念、乐理、节奏、和声等,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论支撑。

2.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分析、评价不同时期、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

以培养感情为主。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l.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

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知识。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诸城市龙都街道指挥小学梁允秋2012年7月22日10:32浏览:37评论:1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8“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种提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即“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

审美为核心,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具体的内容指向的。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得愉悦,学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知识,课堂上就会缺乏信心,就会缺乏审美能力。

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本人从音乐基本技能方面,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会听1、静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

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

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

2、想像听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也是不同的。

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3、让身体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1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

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

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

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全面开展为目标本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为目标。

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以多元化为特点本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以教师为引领,以社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本标准以教师为引领,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和文化环境,为音乐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同时,本标准鼓励教师创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合奏、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情感,展示才能。

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通过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三〕促进个性和全面开展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民主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四、课程内容音乐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研究和体验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2024年音乐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模版(3篇)

2024年音乐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模版(3篇)

2024年音乐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模版新课标的推行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革,这些变革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显著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热爱。

一、坚持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激发兴趣爱好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承担着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教师需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深入领会音乐元素在表达中的作用。

音乐的魅力在于其能够激发情感共鸣,因此,教师需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和欣赏音乐之美。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根本动力,在学生理解音乐美的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得以在生活中长期保持。

二、关注全体学生,重视个性发展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情感。

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依据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创新课堂教学设计音乐课程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欢迎。

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兴趣的减退。

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

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

音乐涵盖不同民族、国家和时代的作品,教师不仅要教授作品本身,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和情感内涵,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同时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进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五、感悟成功的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音乐世界,感受和理解美。

这样的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美的表现力、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陶冶情操。

2024年音乐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模版(二)担任教师职务本就充满挑战,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则更是如此——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演员的气场、导演的才智、诗人的热忱,还应拥有哲学家的深邃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中学音乐教育,其基本目标,可理解为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

有审美修养的人,往往把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丰盈的审美价值取向融为一体,其审美判断实现了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这无疑是审美心理成熟的反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感知理解音乐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

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设有音乐艺术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围绕聆听即“音响”来进行,2、注重情感体验音乐是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拔动人们的心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意境中充分感受歌(乐)的情感。

3、强调重美轻技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教师应“根据音乐艺术审美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 第二、兴趣爱好为动力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首先是音乐经验的获得。

让学生对音乐本体产生体验,产生兴趣。

要让学生多听,因为熟悉东西才会让人产生感情,才感兴趣。

“音乐就是生活”学习音乐要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起他们的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还应注意多鼓励、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第三、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背景及其内涵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背景及其内涵

当前 , 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 以审美为核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从属论” ,即美育可包含在
心” 的教育理念 , 那么, 什么是“ 以审美为核心” 的音 德 、 、 智 体等之内, 实质上等于否定美育的独立地位 与作用。这种观点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 如叶圣陶先 乐教育理念呢? 了弄明白“ 为 以审美为核心” 问题 , 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其提出背景。
样 ,人们也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但是 ,它实际上只不过是打着美育的幌子而已, 美
育的本质和中心地位被置换了。兜 了这么一大圈 , 历史经验要求我们音乐教育必须 回归其美育本位。
虽都从不 同角度为证实音乐教育的价值提供重要 的理论依据 , 但是 , 终因其只是从智力和情感技术
训练角度立论 , 因而无法证实音乐教育是每一个人
从借鉴 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角度来看 ,建国 初, 受我 国全面学 习苏联 的影响 , 音乐教育也 自然
而然地接受其美育观。 根据苏联奥夫相尼柯夫等主
所必须要具备的, 从而不能成为音乐教育最本质的 核心理论。 世纪之交 , 受美国教育家雷默“ 音乐审美
维普资讯
第 6期
吴跃华: 音乐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 理念背帚及其内涵
・0 ・ 1 1
从把握当今 的时代特征角度来看 , 目前 , 人类
已进人知识经济时代 , 也受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的 0 0 世界性教育改革影响 ,我 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标 。如果达不到这个 目标 , 就谈不上美育对德 、 智、
教育理论 ” 的影响 , 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经过权 我
衡, 终于为音乐教育找到了适合 当代 中国实际的理
论基 础 。
编 的《 简明美学辞典》 美育” 对“ 的解释可看 出, 其最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者:聂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9期摘要:新课标指出,我们的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是这样理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反映着生活。

小学的音乐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現美的教育,通过音乐的美,感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演奏乐器甚至是随音乐翩翩起舞等各种不同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但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指引着学生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不断的持续发展。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体会。

关键词:审美;兴趣;音乐技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普及和提高广大小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课堂。

我们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钢琴家、舞蹈家等等,而是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不是一味教授知识,更多的是以学生为载体,以参与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作为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形式,歌唱、演奏、欣赏、律动、创作等让学生尽情的表达音乐情感。

音乐的课堂不应该是固定的、统一的,而是带着动态的变化,充满了创造性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精神所在。

那么,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分析学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年级会有不同的学情表现,我们要结合实际的学生学情,抓住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如:一年级的学生,刚才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学前教育踏入了正式的、正规的教育教学。

他们活泼好动,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而在音乐学习方面,大多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经过幼儿园阶段的儿歌学习,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非常高。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正式实施,吹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为中国教育增添了隆重的一笔,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其中音乐的"新课标"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新课表”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改革。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尽快的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我是这样去做的: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

人在审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赋予给了审美对象。

审美意义上的“爱”不同于其他道德意义上的爱,它更丰富,更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一个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深的人,反过来,一个审美感受最深的人,那他就是最具有爱心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完美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必然是完美的社会。

所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技术上的才能更重要。

“技术”教学是短暂的,而“艺术”教学是永恒的,是学生终生受用的。

音乐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比如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人,让他们去寻找美,发现美,去表达美。

从而让音乐知识渗透给每一位学生。

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义务教育音乐(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2、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层面。

4、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

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和声;速度和力度;音色等。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制。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选自他创作的声乐组曲《天鹅》中14首歌曲的第4首。

()2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写有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鳟鱼》。

()3 、琵琶曲《楚汉》是《霸王卸甲》的前身,全曲十六段,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悲剧。

()4 、《霓裳羽衣曲》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和融化都充分显示了明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

()5、《重归苏莲托》是库尔蒂斯兄弟创作的,这首歌属那不勒斯船歌体裁,3 /4拍子。

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论新课标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

论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课程基本理念【摘要】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新课标对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引领着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力量,丰富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音乐审美、新课标、课程设计、音乐情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启示、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新课标的背景新课标的背景可追溯至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音乐审美的培养。

新课标的出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不足,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核心,引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等活动来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新课标的背景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次革新和完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音乐,从而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同时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2 目的和意义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注重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美与情感,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其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第二、兴趣爱好为动力1、精选音乐教材2、采用集体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3、鼓励但不要过分虚伪的鼓励学生4、认识音乐学习的价值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四、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五、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六、鼓励音乐创造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第七、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八、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第九、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懒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程为什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我认为这要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说起。

因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

正如一位美学家所说:“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他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

离开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艺术的任何社会价值将无所依附。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追求艺术的社会价值,最终将是缘木求鱼,并使艺术沦为艺术的赝品和低劣的宣传。


从古到今,有无数先哲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理解到艺术的根本价值,进而深刻地论述了人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

例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行于乐。

”意思是说:人的修养由诗来开始,以礼为依据,由音乐来完成。

希腊古代哲学家柏拉图说:“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在柏拉图的理想中,一个完美的人不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博而深透的智力,还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不可缺或缺的审美水平。

所以,体育和音乐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

到了近代,马克思又明确指出:“一件艺术品,创造了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赏美的公众。

”这说明,艺术的价值是培养和造就了解艺术的和具有审美水平的人。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到,既然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培养完善的人又离不开艺术教育,那么,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就一目了然吗?不过,在我国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并不是一直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

我们以前经历过“唱好一支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时代。

即使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把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异化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

例如,我们的《音乐教育大纲》就明确地要求过:“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挥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这就是说,这个理念不是一种点缀,也不是偶尔为之的一件小事,更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洞说教,它是音乐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至始至终的、全面彻底的、自觉遵循的、认真贯彻的教育哲学。

在这个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

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才能达到音乐课程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自己多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持续提升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使老师在音乐教学中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学生。

同时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才能为青少年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音乐环境,让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