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的特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孔识别的特异性

【摘要】:面孔加工机制是否具有特异性,这是目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一个焦点。论文主要以汉字作为对照刺激,在行为水平和神经水平研究了面孔识别的反转效应和种族效应。实验分别采用了相对辨认任务,再认任务,种族判断任务和前后比较等4种任务,探讨了面孔加工过程的特点及其神经机制问题。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的实验,研究一(实验一、二),采用启动范式和面孔/汉字双关图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两种启动条件下,面孔/汉字双关图的反转效应。研究二(实验三到五),考察刺激的方向和种族对面孔和文字的认知过程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两个种族的被试对面孔的识别。研究三(实验六,七)是两个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验,比较面孔和汉字以及其他2种刺激物的识别过程的神经活动,以及不同种族的面孔的识别过程的神经活动。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面孔启动后,被试对双关图的相对辨认出现明显的反转效应(对反转刺激的绩效低于正立刺激);而经过汉字启动后,被试对双关图的相对辨认没有出现反转效应,这一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专家化系统的激活是面孔反转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2.在再认任务中,刺激的种族和呈现方向对文字识别和面孔识别的影响是一致的,都存在“本种族优势(本种族的再认绩效高于他种族)”,并且对两种刺激物的再认都存在明显的反转效应。在种族判断任务中,被试对他种族(高加索人)的种族分类绩效高于本种族(中国人)——“他种族优势”。两种文字(汉字和韩文)的识别成绩没有差异。对面孔的种族判断存在反转效应,对汉字的种族判

断出现较弱的反转效应,对韩文的种族判断则没有。两种任务条件下,面孔刺激的反转效应均大于文字刺激。3.高加索人被试和中国人被试都在再认任务中表现出了“本种族优势”,在种族判断任务中表现出了“他种族优势”。并且两种任务下的种族优势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5)。4.和正立面孔相比,反转面孔所引起的N170振幅更大,而汉字、手表以及其他物品不同呈现方式引起的N170波没有差异。面孔,手表以及其他物品的N170存在右侧优势,而汉字左右半球没有差异。反转面孔引起的P200振幅更大,反转汉字引起的P200振幅小于正立汉字,其他两种刺激物呈现方式没有差异。P200存在左侧优势。再认和种族判断两种任务下,中国人面孔引起的P200振幅大于高加索人面孔。研究结果支持面孔特异性假说。右侧枕颞叶的FFA区域的N170成分可能与面孔认知加工系统的结构信息加工有关,大脑两侧枕颞叶的P200成分可能和一般的视觉专家化系统有关。【关键词】:面孔识别专家化系统反转效应种族效应N170P20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2.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0第一章面孔识别研究进展10-22

第一节与面孔有关的各种现象10-15第二节面孔识别加工的神经机制15-18第三节面孔识别加工模型18-22第二章本研究构思22-29第一节问题:面孔识别真有特异性吗?22-25第二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构思25-29第三章研究一:面孔特异性的验证性研究29-37第一节实验一面孔特异性的验证性研究:双关图实验(A)29-34第二节实验二面孔特异性的验证性研究:双关图实验(B)34-36第三节研究一小结36-37第四章研究二:面孔识别系统特点研究37-63第一节实验三:再认任务下面孔和文字识别的知觉特点37-45第二节实验四:种族判断任务下面孔和文字识别的知觉特点45-53第三节实验五:两种种族效应的关系研究53-61第四节研究二小结61-63第五章面孔识别系统的神经机制——ERP研究63-86第一节面孔、汉字和其他物体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比较研究63-75第二节东西方面孔种族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75-84第三节小结和讨论84-86第六章总讨论86-97第一节是否存在特异性的面孔识别系统86-90第二节面孔识别系统的特点90-92第三节面孔识别系统的神经机制92-93第四节面孔认知加工模型93-94第五节遗留问题和研究展望94-95第六节总结论95-97附录97-105参考文献105-117后记11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