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哎呀,说到新生儿和儿童用药,这可是个大事儿!小家伙们的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药物可不能随便来。
想象一下,一个小宝宝那么娇嫩,真是像小花朵一样,稍微风一吹就摇摇欲坠的。
给他们用药得小心翼翼,就像在走钢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了。
这时候,家长们就得当心了,不能让孩子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乱吃药。
首先啊,得明白小朋友的药物代谢和我们大人可不是一回事儿。
就像小鸭子跟大白鹅,别看都是鸟,但体型和习性都不一样,给药剂量可得根据小家伙的体重和年龄来调整。
简单点说,就是不能给他们用大人的药,毕竟我们可不想让他们像“火箭”一样蹿天。
再说了,药物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有些药物专门针对小朋友,有些呢,可能就不太适合。
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得听医生的话,别自己瞎琢磨。
可别以为去药店随便买瓶药就行,那就像拿着菜刀想切水果,没准儿切着切着就切到手了。
用药前得好好问问医生,确保孩子用的药合适。
就像是给孩子穿衣服一样,得根据天气来挑,不能天冷了还给他穿短袖,这可不成。
对了,给孩子用药还得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呢。
有些药物用上去效果不错,但一旦出现副作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医生开了药,家长一看效果不错,就像小朋友得到糖果一样高兴,但别忘了,糖吃多了也会蛀牙。
这种时候,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反应,像个侦探一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宝贝,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大相径庭。
可得多留意,绝不能掉以轻心。
给孩子用药最好是遵循医生的处方,这就像走路要走在人行道上一样,别偏离了方向。
很多家长一看到药瓶上的剂量就发愁,觉得这小药丸怎么这么小,能有啥效果?别小看这些小东西,有时候它们可是“藏着大能量”的哦!要是医生说按时吃,那就得认真执行,别因为忙碌而忘记。
这可是关乎小朋友健康的大事儿呢!哦,还有一种情况,给孩子用药的时候,别忘了要了解药物的存储方式。
像有些药得放在冰箱里,有些则需要避光,这些小细节可不能马虎。
(完整word版)人卫版儿科护理学第六版课程总结,推荐文档

儿科。
第一章:儿童成长分期:(英)●Fetal period:完全依靠母体●Neonatal period:最大危险●Infant period:生长高峰,抗体消失●Toddler age:自我保护不足●Preschool age:培养品质●School age:成人水平●Adolescence:生长第二高峰在6~7岁时自行合成IgG;患病快、恢复也快;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英)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3kg(2x+8),1y为出生时3倍;2y为4倍。
身高:出生50cm;1y=75cm;(7x+75);头围:(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34——46——48;一岁时头围=胸围颅骨:前囟(1.5~2cm;2y时闭合);后囟(6m闭合)脊柱:抬头颈曲(3~4m);4m翻身;坐胸曲(6~7m);8~9m爬;走腰曲(1y)长骨:(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为其岁数+1)牙齿:8m开始萌出;13m仍未萌出为延迟感知觉:6m辨父母声音、认父母;第三章:儿童保健:Array●胎儿:前3m易畸形●新生儿:家庭访视(3~4次)●婴儿期:合理喂养(6m引入其他食物)●幼儿期:防疾病事故●学龄前:自理能力●学龄:良好习惯及姿势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卡介苗(皮内、三角肌中部)乙肝、百白破(肌内、三角肌)乙脑、麻疹(皮下、三角肌下缘)第五章:儿童营养(英)1能量与营养素总能耗:●基础代谢率:50~60%●食物热力作用:7%~8%●生长:25%~30%●活动、排泄:10%故1y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约100kcal/kg;蛋白质(1.5~3g/kg/d);钙(2g/d)2儿童喂养:●母乳成分●母乳喂养优点●哺乳技巧●人工喂养注意事项●食物转换原则第九章:营养障碍疾病1:PEM(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多见于3y以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水肿)为营养不良的最早表现○1喂养不当的皮下脂肪最先消耗—躯干—臀部—四肢—面颊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消瘦)○2营养不良分度:○3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发生于夜间或清晨,突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脉搏细速,为主要死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ppt课件

23
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①皮下或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
部血流不足,注射容量有限,形成硬结影响吸 收。一般不主张。
ppt课件
24
1.药物的吸收
胃肠道外给药 ②静脉给药 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是危重病儿
可靠给药途径。注意高渗血症、血栓性静脉炎。 ③经皮给药 角质层薄、粘膜娇嫩,吸收快而强,
35
4.药物的排泄
新生儿肾对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差, 应用利尿剂时,易出现酸碱及水盐平衡失调
出生一个月内肾功能迅速发育
最好按不同的日龄给药
ppt课件
36
(二)新生儿药效学特点
1. 受体存在发育时间规律 2. 新生儿更可能对药物产生超敏反应
吗啡引起呼吸抑制 洋地黄中毒 3. 生命体征波动大,易影响药物效果
ppt课件
4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定义:指出生后为久,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 乃至呼吸衰竭 病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病理: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壁上见嗜伊红的透明膜 和肺不张,又称新生儿透明膜病
ppt课件
5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保暖、给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并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伴水肿者给予降压
握人类的语法规则。大多时间花在游戏上,游 戏发展了儿童的运动技能,丰富了思维的内容, 展开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ppt课件
14
儿童年龄分期
学龄期(school age, 青春前期):6~12周岁 (女)/7~13周岁(男) 体格发育速度稳定,身高每年约增长5cm,体重 增长2kg,12岁脑重基本达成人水平; 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能运用具体思维,逐渐发展逻辑思维。
33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临床药理学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学则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进展过程,选择和使用药物,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的有机结合,在药学和医学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是一门广泛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运用药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指导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疾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合理用药。
因此在临床医师的连续教育中开展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大纲采纳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红宇,陈醒言主编的《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作为教科书。
全书共18章,总论部分8章,要紧介绍与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治疗有关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理论。
包括新药临床研究,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专门人群的临床用药,疾病对临床用药的阻碍等。
各论部分10章,按系统编排,以疾病为纲,着重介绍应如何按照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
各章节后面附有练习摸索题。
全部课程内容划分为把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面授学时数为48学时。
二、学时分配章节内容时数第一章临床药理学的概论 1第二章新药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设计 3第三章临床药物动力学与给药方案 4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2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 2第六章专门人群的临床用药 2第七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阻碍 2第八章药物滥用 2第九章精神与神经疾病的药物治疗 6第十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4第十四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2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六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第十七章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八章中毒及其挽救 2合计38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把握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的概念。
2.熟悉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熟悉临床药理学和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的关系。
3.了解临床药理学的进展概况。
儿科护理学重点(2017)

★★第一章绪论儿童年龄的分期及保健重点: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
保健重点: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28天。
保健重点:强调护理,如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保健重点:①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②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③重视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
保健重点:①注意智力开发;②注意饮食习惯的培养;③注意防病治病,防止意外。
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保健重点:①继续生长监测;②重视早期教育;③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防病治病。
6、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始到进入青春期前。
保健重点:①加强教育,促使全面发展;②注意安排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避免思想过度紧张;③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保健重点:①保证足够营养、休息;②因神经内分泌对内脏调节不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有月经不规则、痛经等,注意防治。
③并根据心理精神特点注意教育和引导,保证身心健康。
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5、多学科协同护理。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先快后慢。
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一般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潜力)和环境因素(营养、疾病和孕母情况)。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

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
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
需较大剂量早产儿 足月儿 1月龄 3月龄 1岁时 青春期
体液总量占体重(%) 87 77
75
58 55(此为成人比值)
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 50 45 40(为成人20%的2倍)
(体)脂肪含量占体重(%) 1-3 12-15
• ④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 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 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
• 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预防感染
2.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 是新生 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代谢障碍(低 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高 胆红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或依赖症、先天 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感染及遗传性疾病等引 起,以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为 常见
• ABCDE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 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 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 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 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
4.排泄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 排泄
• 新生儿肾小球直径和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 人的1/2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 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20 %,早产儿则更低
一般主张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20-30min静脉缓注, 有效血浓度20-30mg/L,6-12h后可给予维持量,每 日3-4 mg/kg,分2-3次给予。本药静脉注射效果好, 通过血脑屏障速度快,肌内注射或口服吸收不良。应 监测心律,注意心律失常,且不宜长期使用 ③也可选用利多卡因,此药起效迅速(1min内),安全性 大。首剂2mg/kg静注,20-30min后如无效,可重复 上述剂量,缓解后用每小时4-6mg/kg维持。本药禁 用于有房室传导阻滞或肝功能异常者 ④副醛(paraldehyde) <5ml于大腿外侧im,安全有效 ⑤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入生理盐水10ml 保留灌肠
临床药理学 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吕雄文审核人:吕雄文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二)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三)修读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专业(四)总学时:临床医学七年制36学时,均为理论课。
(五)相关课程: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和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新药研发、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临床药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以理论教学(总论)为主,注重介绍临床试验设计、合理用药、药物临床评价等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理论课内容开展病例合理用药讨论,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为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通过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
教学方法:在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中,以每章节的问题作为核心。
针对问题中心式的教学组织特点安排课程,阐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
在总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抓住基本概念,并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进展进行教学。
针对临床药理学课程涉及学科广、内容多、难掌握等特点,在按问题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等课程的知识解答问题。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述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原则
在给新生儿和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儿童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药效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和适应性。
应尽量选择经过临床研究和批准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适当剂量:儿童和新生儿的药物剂量通常根据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重要的是,确保药物剂量适合儿童的特定情况,以避免过量或亚剂量使用。
药物形式:儿童和新生儿可能无法轻松吞咽药片或胶囊,因此,药物的形式可以选择液体悬浮剂、颗粒剂或儿童口服溶液等,以便更容易给予儿童合适的剂量。
药物交互作用:在给儿童和新生儿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关于已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的药物交互作用。
不良反应:儿童和新生儿可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反应,并尽快报告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依从性:给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良好的沟通,解释药物的用途、剂量和用法,并确保家长或监护人理解并按照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和新生儿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家长或监护人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
2023年新生儿及儿童用药考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生儿及儿童用药考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来进行划分,新生儿期是指()A.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满28天之前B.出生后7天内C.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D.1周岁至满3周岁E.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2.新生儿期最显著的特点是()A.与母体脱离联系B.代谢能力强C.吸收过程规律D.迅速变化的生理过程.E.多采用静脉给药3.新生儿期的皮肤给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A.吸收速度慢B.吸收程度小C.吸收速度快,易产生不良反应D.在验证破溃时局部用药,疗效降低E.以上都不是4.新生儿期一般不主张采用何种给药途径()A.静脉注射B.吸入C.哺乳给药D脐带血管给药E.口服5.新生儿期可采用哺乳给药的药物有()A.红霉素B.青霉素C,丙硫氧喀咤D吗啡E,地塞米松6.有关新生儿期胃肠道功能对药物口服的影响有()A.胃容量大B.胃排空快C.肠道蠕动慢D.胃酸分泌减少E,肠道内菌群种多7.婴幼儿期包括()A.1个月至3个月儿童B.1岁至3岁儿童C.1个月至2岁儿童D.1个月至3岁儿童E.1个月至1周岁儿童8.婴幼儿期支气管炎时,应选择()A.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8.祛痰剂+支气管扩张药C.镇静剂+支气管扩张药D.支气管扩张药E.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镇静剂9.婴幼儿期吸收与成人不尽相同,以下陈述错误的是()A.婴幼儿胃内酸度低于成人B.6个月左右婴幼儿才能达到成人的胃液PH水平C.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时期缩短D.胃容积仍小于成人E.婴幼儿不宜发生消化功能紊乱10.有关婴幼儿期体内药物分布,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婴幼儿体液占体重比例低于成人B.婴幼儿脂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较成人大C.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较强D.婴幼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功能已发育完善,与成人通透性相当E,每种药物在状况相同的人群中其Va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的年龄组,由于机体组成的不同而V,值有差异I1有关婴幼儿期体内代谢,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婴幼儿期代谢主要酶系肝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经成熟B.婴幼儿期肝相对重量仍为成人的1/2倍C.幼儿药物的肝代谢速率低于新生儿D.高于成人,使很多以肝代谢为主要消除途径药物的半衰期长于成人E.婴幼儿的成长年龄和速度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影响不大12.何种疾病不要用选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A.大叶性肺炎B.军团菌肺炎C上呼吸道感染D.菌痢E.一般感冒发热13.青霉素类抗生素应如何给药才是合理的()A.缓慢滴注B.肌内注射C.皮下注射D.加大给药剂量E.缩短给药间隔14.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A.对患有水痘的患儿使用B.对患有结核病的患儿使用C.对风疹感染的患儿使用D.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使用E.对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儿使用15.为何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诱发哮喘()A.抑制脂氧酶,前列腺素合成受阻B.抑制环氧酶,前列腺索合成受阻C.抑制环氧酶,使白三烯生成增加D.抑制脂氧酶,使白三烯生成增加E.支气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16.下列药物能引起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的损害的是()A.四环素B.异烟脱C.庆大霉素D吠喃妥因E.磺胺类药物17.下列药物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是()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链霉素D.磺胺类E.青霉素18.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的药物是()A.乙胺丁醇B.异烟肿C.朋屈嗪D.链霉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19.可引发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A.解热镇痛抗炎药B.巴比妥类C.苯妥英钠D.伯氨喳E.磺胺20.下列有关儿科合理用药的观点,正确的是()A.小儿用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即可B.对新生儿来说,由于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应注意增加剂量使其发挥最大功效C.婴幼儿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物,耐受性都较大D.儿童期在使用酸碱类药物、利尿药、抗菌药物时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耐受性增加,不易发生不良反应E.新生儿可采用皮下给药途径21.下列有关儿科用药剂型选择的观点,错误的是()A.有小儿剂型的药物不要使用成人剂量用分药来解决问题B.加入必须分药,尽量采用注射剂型来分,因为比片剂能更精确控制剂量C.应采用一些糖浆剂及含糖颗粒加入水果香料改善口感的小儿易于接受的剂型来进行给药D.可采用半衰期相对较长的衍生物,可减少服药次数和服药天数E.对于剂量受年龄因素影响显著的药物,用药尽量选用有多重剂量包装的药物22.如果某成人剂量为5mgkg,则按照千克体重的计算方法,一个体重为IOkg的儿童,用药剂量应为()A.1mg/kgB.2mg∕kgC.5mg∕kgD.0.5mg∕kgE.2.5mg∕kg23.按照儿童体重计算法,一名2岁I度营养不良状态患儿,药物剂量为IOmg∕kg,用药剂量为()A.120mgB.84mgC.72mgD.96mgE.140mg(二)多项选择题1有关新生儿药物分布与转运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体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0%,比成人高,药物浓度将被稀释B.新生儿体脂含量低,脂溶性药物能够很好发挥疗效C.新生儿膜通透性差,作用于中枢的药物不易进入血脑脊液屏障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新生儿较低,从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升高E.有些药物可与血清胆红素竞争血清白蛋白结合部位,将胆红素置换出来成为游离胆红素2.有关新生儿代谢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肝重约体重的3.6%,相对较小B.大多数药物需要通过药物代谢的作用进行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代谢变化C.新生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尚不成熟,某些酶分泌不稳定或完全缺陷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在新生儿很低,特别在新生儿早期极低E.新生儿出生时已有一定的硫酸酯化能力,以代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而造成的解毒能力低下3.有关新生儿排泄的特点,正确的是()A.新生儿肾小球数目与成人相等,肾小管发育差,毛细血管小且分支少B.一些以肾排泄为主的药物由于在新生儿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较低C.肾有效血流量按体表面积计算,比成人高D,肾小球直径约为成人的2倍E.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成人4.哪些药物易进入乳汁对乳儿产生影响()A.小分子药物B.大分子药物C.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D.有机碱类药物E.脂溶性强的药物5.下列婴幼儿期药物的消除,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经肾排泄途径时最重要的B.肾的浓缩和重吸收功能已经完善C,肾小管分泌功能还未发展成熟D,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E,肾血流量迅速增进6.使用含有β■受体兴奋剂的止喘药会有下列何种不良反应的发生()A,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B.引起中枢兴奋C.血压升高D,心律失常E.心室颤动7.解热镇痛抗炎药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的原因()A.直接刺激8.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C.抑制血小板聚集D.影响机体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E.促进胃酸分泌三、名词解释1灰婴综合征2.依从性(四)填空题1.儿童使用药物有()()()等给药途径。
《小儿的临床用药》word版

1.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速度取决于局部血流及药物特性。如地高辛肌注吸收差,苯巴比妥口服吸收差,肌注吸收快。小儿皮下脂肪少,皮下注射不适用。较大的小儿,可用肌内注射。
2.静脉给药药物直接人血并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发挥治疗作用,是危重病儿可靠给药途径,静注高渗药物可引起高渗血症的危险。许多药物具有高渗性,短期大量输入静脉可造成高渗血症,如10%葡萄糖液。为预防医源性高渗血症对小儿的损伤,在用药时应了解所用药物的渗透压,尽量避免在短期内重复、大剂量使用多种高渗药物,必要时监测小儿血渗量。小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①按规定速度给药;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并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四节 母乳哺养的小儿用药
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小儿体内,Fra bibliotek量很少超过摄人量的1%~2%。但不同的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可以有较大的差别,服用乙醇、异烟肼及甲硝唑等药物后,则乳汁含量高。母亲必须注意服用药物对婴儿的危害性,避免滥用。
1.哺乳期应禁用的药物激素类、避孕药、抗代谢药、甲状腺功能抑制剂、溴化物、麦角碱类、锂制剂、胺氧化酶抑制剂、氯霉素、克拉霉素、利福喷丁、甲硝唑、阿苯达唑、噻苯唑、舒林酸、曲酮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抗焦虑药、苯茚二酮以及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制剂等药物。如必须进行同位素检查时,应待同位素排清后再哺乳。
4.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小儿血脑屏障易被透过,游离药物可自由通过,有助于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但有些药物如磺胺类等与胆红素争夺白蛋白,使游离胆红素增加,透过血脑屏障可引起核黄疸。药物容易穿过向脑组织转运增加的药物有: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吗啡等镇痛药。
小儿最好避免使用吗啡及巴比妥类药物。
临床药理学第8章 新生儿及儿童合理用药

滴剂:1-1.5ml /次 混悬液:3-5ml/次
26
葡萄糖醛酸结合力差
氯霉素
灰婴综合症
8
新生儿肾清除率低下
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
清除减慢 → t1/2 ↑
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地高辛等(表9-1)
1.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 仅为成人25%-40%
2. 肾有效血流量 仅为成人20%-40%
3. 肾小管排泄能力 仅为成人20%-30%
9
第2节 婴幼儿合理用药
21
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药物监测意义: 某些药物安全范围窄,剂量略增加即可发生中毒;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药物代谢及药 物反应性呈现较大差异; 即使同年龄患儿,用药个体差异也很大;
药品名称
日剂量
血药浓度
地高辛 苯巴比妥
氨茶碱
5μg/kg,bid 15~20mg/kg 负荷量 3mg/kg 维持量 5mg/kg负荷量 2~ 3mg/kg维持量
14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婴幼儿年龄、发育情况选择药物
1. 新生儿期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 至导致核黄疸
2. 2岁以内的幼儿用药应慎重,很多药品说明书以2岁为 界限。
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例如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因此儿童禁用
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
15
确定剂量
1. 按年龄折算 2. 按体重计算 3. 按体表面积计算—— 最为科学
结果:肝代谢速率比新生儿期加快,某些药物甚至 高于成人,使许多经肝代谢的药物t1/2比成人短
新生儿、因幼儿及儿童用药指南

,血
半衰期延长。若不适当调节给药剂量、间隔及疗程,往往会造成药物蓄积而致中毒。
彻底消 之 肾脏 次 4.药物的排泄 排泄是药物在体内
除的过程 一。药物排泄主要是通过 ,其
还有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新生儿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新生儿肾小球
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率只相当于成人的 / /5 更低 情况 复杂 1 8~1 ,早产儿 。新生儿用药 十分 ,尤其
血流灌注不足,药物多滞留于局部组织,有时形成硬肿或结节,影响吸收。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
液循环,是可靠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急症垂危的新生儿,用时多从头皮或四肢小静脉滴入。因
脐静脉给药可引起肝坏死,一般不通过脐静脉给药,脐静脉给药也可导致肢体或骨坏死。
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力强,静脉给药可使一些药物在脑脊液内达到一定浓度。除非一些药物难
长达 6~8 小时(出生 6~8 月后才接近成人),因此,主要在胃部吸收的药物吸收完全。新生儿小肠
液 pH 高,可影响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非离子态转运,肠道菌群量少,菌种特点不同且变异性大,
由于细菌代谢类型不同,也可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新生儿肠蠕动不规则,表现为分节运动,使药
物吸收无规律,难以预测。
肌内或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主要取决于局部的血流灌注。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
婴幼 含 较 吡哌 偶 造 颅 压 3. 儿( 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 强,在服用 酸时 可 成 内 增高。 4.婴幼儿腹泻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以免使肠内毒素吸收增加,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在便 秘时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多吃些水果、青菜、B 族维生素蜂蜜等。不轻易使用缓泻剂,更不能使用 峻泻剂,否则会导致腹泻不止引起脱水,也不宜服用液状石蜡,因哭闹时易误入气管而引起油脂性 肺炎 矿 油 溶 维 吸入 , 物 也影响脂 性 生素的吸收。 5.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物对婴幼儿能引起呼吸抑制等中毒现象,不宜使用,但婴幼儿对镇 静剂耐受力却较大。同时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疾病的应激能力弱,患病后常有烦躁不 安,甚至高热惊厥,因此适当加用镇静剂有利于患儿康复。其他抗惊厥药及洋地黄制剂对婴幼儿却 较 受 敏感 剂 相 减 表现出 大的耐 性,年龄增大 性增强,使用 量 对 小。 6.氨茶碱虽不属于兴奋药,但对婴幼儿可表现出兴奋神经的毒性,且治疗指数小,剂量稍偏 即 呈 作 大 可 现毒性 用。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职能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GCP)、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学服务2.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四期,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是什么?(P5)3.临床试验的伦理要求(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1. 坚持符合医学目的的科学研究2.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3. 知情同意的原则贯穿整个临床试验4. 发挥伦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5. 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特点一级:1)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量随时间下降。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给药剂量或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与所给的剂量成正比零级:1)等量转运。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加大剂量,半衰期超比例可延长,总体清除率可超比例减小,3)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比例增加。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P11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和膜的通透性、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第三章治疗药物检测和给药个体化1、哪些药物需要进行TDM并举例(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1)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
此类药物多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强心苷类地高辛,它们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2)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
(3)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4)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 长期用要的患者依从性下降;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28
18
新生儿药效学特点
2020/11/28
19
中枢神经系统
1.药物敏感性增高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迟,对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药物反应多较成人敏感。
2.智力发育障碍 长期应用中枢抑制药,可抑制小儿学习和记 忆功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或障碍。
2020/11/28
20
3.毒性反应 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有些药物易 致神经系统反应。
庆大霉素 头孢噻肟钠 地高辛 苯巴比妥 氨茶碱 氯霉素
2020/11/28
33
母乳哺养的新生儿用药
❖ 哺乳期应禁用的药物 ❖ 哺乳期应慎用的药物 ❖ 暂停授乳的药物
2020/11/28
34
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特点
1.对药物有超敏反应:
新生儿溶血、黄疸和脑核黄疸--磺胺类 、呋喃类
➢ 应用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性 征发育,如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均可兴奋垂体 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小儿出现性早熟;
➢ 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及保泰松等可抑制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2020/11/28
24
2.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 药物可通过影响小儿的食欲、营养物质的吸 收、利用和代谢等影响小儿的营养;
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但因小儿多 用液体剂型,对药物吸收影响较小。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及维生素B2在pH值 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
新生儿胆汁分泌较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2020/11/28
6
胃肠道外给药 : 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给药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疾病时末梢
➢ 小儿肾功能发育迅速,1年后甚至超过成人, 这是某些药物的小儿用量相对较大的一个原因。
2020/11/28
17
➢ 总之,与成人的药动学相比,新生儿的药 物分布容积较大,肝代谢和肾排泄药物的 能力较差;通常幼儿和儿童药物的分布容 积较大,消除速度也较快。
➢ 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按体重 计算的剂量在新生儿较小。
41
新生儿窒息
常见原因:胎儿窘迫、呼吸中枢受抑制或损害。
新生儿窒息的药物治疗:
➢ 1.纠正酸中毒
➢ 2.心内注射强心剂
➢ 3. 给氧
➢ 4.预防感染
2020/11/28
42
新生儿惊厥
常见原因 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低血钙。
➢ 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可致昏迷及惊厥; ➢ 氨基苷类抗生素引起第8对脑神经损伤; ➢ 呋喃妥因可引起前额头痛及多发性神经根炎; ➢ 四环素、维生素A等可致颅内压增高、囱门隆起
等。
2020/11/28
21
水盐代谢
1.水、电解质平衡
新生儿及婴幼儿对泻药和利尿药特别敏感,易致失 水,因而对某些药物耐受性差。
➢ 有恶心副作用的药物、抗胆碱药等可使小儿 食欲下降;
➢ 广谱抗生素等可影响维生素的吸收;
➢ 抗叶酸药会影响小儿身体及智力的正常生长
发育。
2020/11/28
25
免疫反应
➢ 新生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一些免疫球蛋白, 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此时易受微生物感染。
➢ 此后缓慢地产生各种抗体,微生物感染对此 有促进作用。常用抗生素削弱了婴幼儿的抗 感染能力。
➢ 因此,小儿轻度感染加强护
26
➢变态反应是经过后天接触后获得的异常免疫 反应,首次用药不致发生,因此新生儿注射 青霉素前不需作过敏皮试。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过敏反应发 生率较低,药物过敏反应的首次发生多在幼 儿及儿童,且反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更是如此,如阿司 匹林、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
➢ 另外,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发核黄疸, 故1周内新生儿禁用磺胺类、阿司匹林等。
2020/11/28
11
➢血脑屏障发育未全 ➢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使 多种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吗啡等镇痛药、全身麻 醉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易穿过血脑屏障,作用 增强。 ➢另外,小儿在酸中毒、缺氧、低血糖和脑膜炎 等病理状况,亦可影响血脑屏障功能,使药物较 易进入脑组织。
2020/11/28
30
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
日龄、胎龄、病理等因素使不同的药物代谢有 较大差异。
新生儿时期个体差别较任何年龄组均大。
多数常用药物如抗生素、抗惊厥药等不能只根 据治疗反应来决定用药。
新生儿药物安全及中毒范围较窄,不良反应发
生率较儿童及成人高2~3倍。
2020/11/28
31
2020/11/28
28
2.牙色素沉着 ➢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可沉积于
骨组织和牙齿,引起永久性色素沉着。四 环素还可抑制骨的生长发育。 ➢ 妊娠4个月后、哺乳期母亲、8岁以下的儿 童除局部应用于眼科外都应禁用四环素。
2020/11/28
29
新生儿药物监测
❖ 新生儿药物监测的重要性 ❖ 新生儿药物监测的常用药物
2020/11/28
39
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
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 抑制溶血过程 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 减少胆红素形成 输注白蛋白
2020/11/28
40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 新生儿窒息 ❖ 新生儿惊厥 ❖ 新生儿败血症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新生儿黄疸和溶血
2020/11/28
2.钙盐代谢 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
➢ 苯妥英钠可影响钙盐吸收
➢ 皮质激素除可影响钙盐吸收外还影响骨质钙盐代谢, 如加快骨骼融合,抑制小儿骨骼生长。
➢ 四环素能与钙盐形成络合物,可随钙盐沉积于牙齿
及骨骼中,使牙齿黄染,影响骨质,使生长发育受
抑制。
2020/11/28
22
遗传性疾病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多在小儿期间首 次用药时才发现。对如磺胺药、抗疟药、硝基 呋喃类抗菌药、对乙酰氨基酚及砜类抗麻风药 等可出现溶血反应。
2020/11/28
27
其他方面
1.灰婴综合征
➢ 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剂量大于100mg/kg/d时易发生, 表现为厌食、呕吐、腹胀,甚至出现循环衰竭, 全身呈灰色,病死率很高。
➢ 近年来由于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的 出现,氯霉素在新生儿中再度应用,有条件时应 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治疗范围为10~25mg/L。
2020/11/28
12
药物的代谢
➢ 肝脏为药物代谢最主要的器官,药物代谢过 程包括Ⅰ期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和 Ⅱ期反应(结合反应)。
➢ 新生儿肝内参与Ⅰ、Ⅱ期反应的酶活性均低, 因此药物在肝内的代谢率减慢,半衰期延长, 仅按公斤体重给药亦造成药物的蓄积作用,如 氯霉素所致的“灰婴综合征”。
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时 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首选。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粘膜给药易经皮肤吸收, 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抑制肾上腺 皮质;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因萘经皮吸收,导致 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2020/11/28
应用指征
①血药浓度与疗效和毒性关系密切;
②已有公认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和潜在中毒浓度;
③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
④毒性反应较大,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可明显降 低其发生率;
⑤机体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从给药剂量难以预 测血药浓度;
⑥药物中毒表现与其所治疗疾病症状相似。
2020/11/28
32
需检测血药浓度的药物
➢ 脂肪含量少,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降低,血浆中 药物浓度升高,是新生儿易致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2020/11/28
9
➢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①血浆蛋白浓度低; ②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 ③血pH较低; ④血浆中存在竞争抑制物,如胆红素等。
2020/11/28
10
➢ 因此,即使某些药物有效血药浓度与成人相 同,也较易引起中毒。
2. 影响生长发育:
皮质激素;中枢性抑制药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 等;抗癫痫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 ;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保泰松、地高辛;氯 丙嗪抑制生长激素分泌;雄激素制剂;四环素、 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
苯巴比妥、苯妥因钠诱导肝药酶加速VitD代谢, 缺钙,影响骨骼发育。
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可沉积于骨 组织和牙齿,影响骨牙发育。巴比妥类,苯二氮 卓类,抗癫痫药等中枢性抑制药,有致遗忘作用 ,影响儿童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智力发育障碍或 迟缓。
2020/11/28
13
➢ 新生儿肝微粒体酶发育不足,药物氧化作用 降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发育不足,也使药 物的代谢过程障碍。
➢ 需经氧化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 利多卡因等,或需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 药物如氯霉素、吲哚美辛、水杨酸盐等,在 新生儿体内代谢率均低,半衰期延长,若不 调整剂量,可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3.某些药物在某些个体可出现于治疗目
的相反的矛盾反应:
西咪替丁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长期应 用可诱发和加重发作;
莨菪类药物儿科治疗感染性休克,本身 可致微循环障碍。
苯巴比妥儿童抗癫痫治疗,出现惊厥。
药物所致新生儿溶血、黄疸和核黄疸
生理性黄疽 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的药物 药物引起黄疸或溶血的途径 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 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
7
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
①按规定速度给药; 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 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
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2020/11/28
8
药物的分布
➢ 机体构成变化 新生儿、婴幼儿体液含量大,脂肪 含量低而影响药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