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毕业设计”-《两地曲》

合集下载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一首以琵琶和古筝为主要乐器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品中,琵琶与古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对这首音乐作品进行一次分析。

我们从曲目的构成来看。

《两地曲》的整体结构是相对简单的,曲目分为引子、主题、发展和结尾四部分。

引子部分,琵琶和古筝以轻柔的音色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仿佛是在描绘着两地的美丽风光和情感。

主题部分,音乐节奏逐渐加快,琵琶与古筝交替奏响,犹如两地相思的心跳一般,扣人心弦。

发展部分,曲目中的乐曲逐渐激昂起来,表达了两地相思的坚定和满怀希望的心情。

结尾部分,曲目以缓慢的节奏和柔和的音色落下帷幕,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

我们从音乐的表现手法来看。

《两地曲》中琵琶和古筝的配合非常默契。

琵琶清亮的音色与古筝圆润的音色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特别是在发展部分,琵琶和古筝的演奏更加激昂,仿佛在诉说着两地相思的煎熬和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曲目的编曲上,配器也十分丰富,通过对音乐的层次和变化的处理,更加生动地表现了两地的情感和景色。

我们从音乐的情感表达来看。

《两地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婉转的音色,传达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之情。

整个曲目贯穿着浓浓的相思之情,仿佛在将两地的美好和思念直抒胸臆。

尤其是在主题部分和发展部分,音乐的风格和氛围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两地相思的悠悠情怀。

结尾部分的缓慢和柔和,则犹如在为两地的相思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两地曲》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

作品中琵琶和古筝的相互搭配,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两地相思之中。

通过对琵琶和古筝的巧妙运用,以及对音乐的情感处理,《两地曲》成功地传达了两地相思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到两地相思的情感,也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摘要】本文将对艺术歌曲《两地曲》进行全面的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在文章将介绍《两地曲》的背景和概述本文的内容。

接着,正文将分别从歌词、旋律、节奏、编曲和声乐表现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剖析。

在将总结《两地曲》的艺术特点,展望其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并提出对这首歌曲的评价。

通过对《两地曲》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在艺术和音乐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歌词分析, 旋律分析, 节奏分析, 编曲分析, 声乐表现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 音乐要素分析, 总结, 展望, 评价1. 引言1.1 介绍艺术歌曲《两地曲》《两地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艺术歌曲,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歌曲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分隔两地,彼此相思却无法相守的心情。

通过歌曲,歌手将这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之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共鸣。

《两地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在这首歌曲中,歌手用细腻动人的声音演绎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眷恋,让人感受到爱的真挚和坚定。

这首歌曲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让人在聆听中不断回味。

《两地曲》的魅力在于它真实、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让人们再次感受到爱情的真谛和伟大。

这首歌曲将两地相思之苦融为一曲动人的音乐,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爱的温暖和深情。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将对艺术歌曲《两地曲》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歌词、旋律、节奏、编曲以及声乐表现等方面。

通过深入挖掘这首歌曲的各个要素,我们将揭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特点。

在歌词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揭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主线;在旋律分析中,我们将剖析曲调的走向和主题旋律的线条,深入挖掘旋律的情感表达力;在节奏分析方面,我们将聚焦于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设计,揭示节奏对于整首歌曲的推动作用;在编曲分析中,我们将解构音乐背后的各种乐器和编曲技巧,探讨其对整体音乐效果的影响;在声乐表现分析中,我们将考察歌手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分析其如何通过声音将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一部由著名音乐家李叔同创作的音乐作品,它描绘了两地分隔的情感故事和心灵交融的美好时刻。

这部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元素,在旋律、节奏和曲调上均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两地曲》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音乐魅力和情感内涵。

从旋律方面来看,《两地曲》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旋律,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

整体旋律圆润优美,旋律走向清晰流畅,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李叔同在旋律设计上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子更富有层次感和现代感。

在情感表达方面,旋律通过简洁而优美的旋律走向,将两地相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富有诗意和深情。

和声是《两地曲》中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作品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典音乐和声,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使得整个作品音韵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和声的处理上,李叔同运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配饰,增加了整个曲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和声的处理既符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音乐的和声理念,使得整个曲子更加生动有趣。

节奏也是《两地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作品中的节奏处理非常巧妙,既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美,又融合了一些现代音乐的节奏特点。

整个曲子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有时悠扬缓慢,有时激昂奔放,充分展现了两地相思的情感起伏和跌宕起伏。

通过节奏的处理,李叔同成功地将两地情思的复杂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整个曲子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是《两地曲》的灵魂所在。

整个作品通过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精彩的节奏处理,将两地相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的表达上,李叔同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将两地情思的甜蜜、苦涩、欢乐和忧伤进行了精彩的展现,令人动容。

整个曲子在情感上的处理十分细腻真挚,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起听众共鸣。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摘要】《两地曲》是一首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两地曲》进行分析,包括其创作背景、曲调特点、歌词解读、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该作品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结合作者的创作初衷和现实意义,可以看到《两地曲》在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关键词】《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创作背景、曲调、特点、歌词、解读、演唱风格、情感表达、艺术价值、影响、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引言:《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在音乐世界中,有许多经典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两地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两地曲》进行一场深入的音乐作品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看看这首经典作品将会给音乐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的魅力,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音乐之美。

2. 正文2.1 音乐作品背景介绍:《两地曲》的创作背景《两地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它的创作背景也备受关注。

这首歌曲是由著名音乐人X先生创作,他在某个夜晚受到灵感启发,倾注了自己对亲情和思念的深刻情感,创作了这首动人的音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X先生深刻感受到了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思念之苦,这种情感被准确地表达在了歌曲中。

除了创作者个人的情感之外,《两地曲》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分隔两地,亲情、友情、爱情被无情地拉扯,这种痛苦与渴望困扰着许多人。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许多人共鸣的情感寄托。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1. 引言1.1 介绍艺术歌曲《两地曲》《两地曲》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精致艺术性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距离而无法在一起的心情。

这首歌曲将两地相思的痛苦和难舍难分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听者共鸣。

歌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配合精心设计的节奏和和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乐器的运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钢琴用于烘托氛围、小提琴增加情感厚度等。

《两地曲》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首富有情感共鸣和思考的艺术之作。

通过对歌词、旋律、节奏、和声以及乐器运用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情感力量和音乐美学。

【引言】完。

1.2 概述音乐要素分析内容《两地曲》是一首充满艺术感的歌曲,融合了丰富的音乐要素。

在进行音乐要素分析时,我们将主要关注歌词、旋律、节奏、和声以及乐器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探索其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逐一分析《两地曲》中的每个音乐要素,揭示其独特之处以及与整体音乐风格的关联。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这首歌曲的艺术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歌曲的音乐要素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两地曲》,并为我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丰富的参考和启发。

2. 正文2.1 歌词分析歌词分析是对艺术歌曲《两地曲》中歌词内容的解读和分析。

这首歌曲的歌词描绘了两个相爱却分开的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情感。

通过对歌词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和情感。

歌曲的歌词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思念之情。

歌词中描绘了两地相隔的情况,恋人之间无法亲密相拥,只能通过文字和电话来传递情感。

这种思念之情让人感到心痛和难过,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和爱意。

歌词中还描绘了两个恋人在分开的日子里的心情变化和思绪纷乱。

有时候是对对方的眷恋和思念,在无法在一起的日子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希望今后可以重逢并永远在一起。

“音为有你-”声乐毕业音乐会

“音为有你-”声乐毕业音乐会
作用上却是生动活泼的,这首歌在和声手法上则是以西方的功能性和声为基础的”中国化和声”的早期尝试,具有独特的风格内涵,风格典雅,结构严谨,旋律大气而又优美。歌曲选词注重诗歌文学两种姊妹的艺术结合。演唱方面笔者在这首歌中提到注重此歌的情感,以及强烈的乡愁,和怀旧之情,对祖国的深深思恋之意。
(三)1.《啊,中国的土地》词:孙中明曲:陶思耀写下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首歌颂祖国土地的抒情歌曲,他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本文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从创作背景、调式特征、旋律结构、伴奏特征等特点来进行分析,希望对此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和艺术涵养,总结一定演唱经验,进一步融合演出及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效地促使声乐表演技能提高。《啊!中国的土地》是一首歌颂祖国土地的抒情歌曲,他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本文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进行探索与研究。从创作背景、调式特征、旋律结构、伴奏特征等特点来进行分析,希望对此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和艺术涵养,总结一定演唱经验,进一步融合演出及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效地促使声乐表演技能提高。《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14期。
二、音乐会节目内容:
曲目/分类/演出顺序
1:《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 A大调 演唱 袁永密
2:《教我如何不想他》-------------------E大调 演唱 周斌
3:《你会跳舞吗.我的小伯爵》--------------F大调 演唱 李家成
4:《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C大调 演唱 周斌 袁永密
8.《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14期。
9.海港之夜阿·丘尔庚;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薛范:[文献类型]:期刊
10.《海港之夜》男声四重唱

音乐学院毕业设计-《两地曲》

音乐学院毕业设计-《两地曲》
二、自选曲目的目的意义
自选曲目:《请你别忘了我》,意大利近代创作歌曲,由(意)E.库尔蒂斯作词作曲,讲的是一对恋人分开后,相互的四年之情,用燕子来寓意了两人的爱情。
目的:挑战自己的歌唱语言能力,作为一个声乐主修生,学好每一门歌唱语言至关重要,在舞台上把声音的艺术和语言艺术相结合起来,去演绎这首我所喜欢的歌曲。其次,在意大利歌曲中取得一定的突破,掌握其发音与咬字的技巧。
[4]河西学院音乐学院2016、2017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录像.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
周文强
(河西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2班甘肃张掖734000)
一、设计作品
《再别康桥》
二、设计形式
歌剧片段表演
三、作品简介
歌剧《再别康桥》选取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以及她的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爱慕者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迷离的感情纠葛中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段康桥之恋为主,并以徐志摩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命名。该剧讲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两人有缘无分的一生,表现了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在艰苦岁月的挣扎中保卫他们的精神家园。
设计者签名:
2018年5月20日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审批表
设计类别声乐
导师姓名
李晓娟
职称
讲师
学历
研究生
学生姓名
周文强
专业
音乐学
班级
音乐学142
选项
作品、节目名称
词、曲作者
表演形式
必选作品
《两地曲》
词:王森朱良镇

浅析艺术歌曲《两地曲》

浅析艺术歌曲《两地曲》

浅析艺术歌曲《两地曲》发表时间:2019-08-13T16:27:05.9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孟晓宵[导读] 从演唱和分析的角度探究其相思情感在音乐中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适当地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和音乐处理,以成功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艺术歌曲《两地曲》近几年备受声乐演唱者的青睐。

这首柔情浪漫的爱情歌曲,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和含蓄奔放的音乐,通过钢琴伴奏的补充映衬,展现出“南北两地景不同,天各一方情相思”的画面,让人对美好爱情充满希望和向往,是一首精美之作。

下面从演唱和分析的角度探究其相思情感在音乐中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适当地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和音乐处理,以成功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情感;演唱;艺术歌曲;伴奏织体《两地曲》是一首柔情浪漫的爱情歌曲,描绘的是一位边防战士和恋人的两地情思。

诗情画意的歌词通过含蓄奔放的音乐,并融合钢琴伴奏的补充映衬,展现出“南北两地景不同,天各一方情相思”的画面。

一、歌曲的演唱分析歌曲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相思主题的陈述、发展变化和补充段落的升华完成的。

因此,在情感表达中“虽天各一方,但充满希望”的两地情思,和演唱中抒情浪漫、含蓄奔放的变化情绪的结合是成功表达这首歌曲的关键所在。

首句借景抒情,演唱时应将情绪和音量适中处理,特别是在“南疆”“绿棕”之时,要结合音程的跳进形成“天各一方”的落差感,同时要在两个小节一换气的基础上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第二句以衬词“啊”开始,是首句的变化重复,经过级进上行的旋律,将相思情感引入一个小高潮,演唱时情绪较为激动,在首句mf 力度的基础上增加气息并发展到f,紧接着在演唱“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之时,又回到原来的力度,情感由呼唤转为思恋。

感情基调也随着旋律的上下迂回前进变得心潮澎湃、波浪起伏。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作者:申坤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6期摘要:艺术歌曲《两地曲》是我国一级作曲家朱良镇先生创作的一首著名歌曲。

作者在对这首歌曲中各个音乐要素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整部作品的旋律走向、调式、配器的运用与歌词表述浑然一体,是该作品具有如此的艺术高度的原因。

关键词:《两地曲》;音乐分析一、《两地曲》歌词分析这首作品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曲,表现了两个身处异地的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

全曲歌词分为三段,前两段为结构相似的并列性质的段落,最后一段内容较少,但歌词简介凝练,其词是重复前两段中的话语,配合着音乐将全曲引向高潮。

前两段歌词的结构一致,前四句为每句四字,其内容是对于现实的叙述和景象的描述。

后四句是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字数多于前四句。

在此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平衡,在前后四句之中加入两句语气词“啊”和“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以求平衡整段歌词,达到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后四句相较于前四句四字一句比较长,但是后四句每句都有核心词,且每个核心词都为五字,因此在内容上而言,前后四句是平衡的。

经过对于一些代词、动词的加入,大大扩展了整段的句式结构,使整段无论是演唱还是朗读下来,都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更有利于表现歌曲所要传达出的感情。

就歌词的内容来分析,第一段中前四句“北国”、“南疆”等词语,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调,在整段中起到了“起”的作用。

上文所述,为了达到平衡的效果,在四句之后加入两句“啊”,在这里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

之后“我的知音,我的姑娘”,将对于现实的叙述转为对于人的思念,由此进入后四句对于感情的倾诉,将“星空”比作“目光”,将“落霞”比作“梦乡”,歌曲的情感得到了全面的释放。

第二段与第一段结构和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一致,只是一些意象的不同而已。

第三段为全曲的结尾,“啊姑娘,我的姑娘”的重复有如楼梯般将感情的倾诉推向极致。

最后将“流云”比作“向你飞翔”,将对恋人无比的思念化作一种憧憬和期待。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张博宇(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两地曲》是我国2013年发行的歌曲,是作曲家朱良镇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由王森和朱良镇合作填词,表达了爱人之间深深的相思之情,其中天南地北的别离,睹物思情的伤感,甚至其中句式长短的相结合,都将这份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直接将阵阵的思念之情表达的非常的清晰,使听者直接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悲伤之情,对音乐学习者来说是最好的分析教材,所以文章从两地曲的歌词和音乐进行分析关键词音乐作品歌词分析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76文献标识码:A1作曲家简介朱良镇出生于1946年7月,浙江镇海人,国家一级作曲家。

现任上海歌剧院作曲,中国音协会员,上海音协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主要作品有交响合唱《钟声》(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宝钢高雅艺术奖》),合唱音画《千岛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八运会会歌《生命的放飞》(与左翼建合作),98世界小学生运动会会歌《扬起生命的征帆》,歌曲《归来的星光》获文化部艺术歌曲创作一等奖,歌曲《说一声再见》获公安部金盾艺术奖。

2003年与刘志康、狄其安合作创作大型交响合唱《生命的誓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朱良镇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艺术歌曲,许多歌曲都已经被广泛地传唱并被编入全国各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

《两地曲》是我国创作和传播都非常成功的一首歌曲,由朱良镇和王森共同创作,所以无论是在歌词上还是在音乐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魅力,甚至在歌唱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恋人之间的共鸣,阵阵思念的情绪萦绕在听着之间,甚至很多音乐学习者对其进行分析的同时,也会收获非常全新的体验和收获,对音乐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其中尤以歌词与音乐最主要,因此文章从这两方面对《两地曲》进行分析。

2《两地曲》中的歌词分析一般的歌曲主要是分成主歌与副歌两个部分,而本首歌曲的创作采用的是叙述、抒情一体的创作手,歌词在整首歌曲中体现的都是都是起承转合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的使用为整篇歌曲情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甚至这首歌曲中的歌词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表达非常的优美,而且在作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歌词的安排方面非常的具有层次感,更好的将分隔在两地的朋友、恋人以及亲人之间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艺术歌曲《两地曲》是一首由流行音乐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歌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音乐表达而备受瞩目。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两地曲》的歌词和音乐要素进行分析,以探究这首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我们来分析《两地曲》的歌词。

这首歌曲的歌词充满了对爱与分离的思念与痛苦,表达了一对情侣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长期分隔两地的心境。

歌词中描绘了两地相隔的距离,情侣之间的思念和无奈,在歌词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情感的压抑和无助,每一句歌词都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和渴望。

在音乐要素方面,《两地曲》采用了轻柔的旋律和简洁的编曲,以突出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歌曲的开头采用了简单的钢琴伴奏,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凄美的氛围。

随着歌曲的发展,加入了一些弦乐和轻柔的合成器音色,让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和动人。

歌曲的节奏温和舒缓,给人一种放松和沉浸在情感中的感觉。

歌曲中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音效处理和混响效果,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氛围感,为歌曲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梦幻的色彩。

在歌曲的编曲和演唱方面,艺术家们在表达歌曲情感时加入了一些情感的变化,通过音乐的高潮和低谷来表达情感的起伏。

歌曲的演唱采用了柔美的嗓音和细腻的表达方式,将歌词中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歌曲的编曲和演唱都非常注重细节,每一个细微的音符和音色都加入了艺术家们对情感的诠释,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打动人心。

《两地曲》是一首充满了深情和温柔的艺术歌曲,无论是在歌词还是音乐要素方面,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爱与分离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通过这首歌曲,《两地曲》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脆弱,以及对分离与困难的思索和坚持。

无论是在歌词的情感表达还是在音乐的编曲演唱方面,《两地曲》都展现了艺术家们高超的音乐才华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两地曲》是一首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歌曲,其歌词的深刻与音乐的精湛相得益彰,为人们呈现了一幅真实而美好的爱情画面。

简析朱良镇的艺术歌曲《两地曲》

简析朱良镇的艺术歌曲《两地曲》
简析朱 良镇 的艺术歌 曲《 两地 曲》
■ 吴菊凤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摘要 : 朱良镇是我 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 了大量的风格独特 的艺术歌 曲。艺术歌 曲《 两地 曲》 是朱 良镇先生比较具 有其代表 性的作品 。本文从歌 曲的歌词 、 旋律及伴奏的构思和安排 方面着手, 对这首歌 曲进 行 了较 为深入和 细致的解读
和分析。在 尊重原创的基础上, 对这首歌 曲提 出了 自己的见解和处理。
关键词 : 艺术 歌 曲 伴 奏 织体 诗 意化 连 续 性 三连 音


作 曲 家 简 介
十 分 具 有 逻 辑 性 和 构 思 的 精 巧 性 。 第

大 海 的 波 涛 — — 是 我 寂 寞 的 心 在
为 你 歌 唱
词。然而, 在 语 气 的安 排 上 , 明显 有 了
不 同。 “ 啊, 姑娘 , 我 的姑 娘 , 啊, 姑娘 ,
我 的 姑 娘 ” 几 乎 是 用 了 一 种 带 着 呐 喊
二、 作 品 简 介
《 两 地 曲》 是 朱 良镇 先生 创 作 的 众
多 艺 术 歌 曲 中较 具 有代 表 性 的作 品 , 创作于 2 0 0 4年 。2 0 0 5年 王红 星 在 全 国青 年 电视 歌 手 大奖 赛 上 演 唱 ,一 炮
的那种 真切 的 想念 或相 思之 情。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一 乐段 歌 词 :
味 。歌 曲也 达到 了最 高潮 。想念 之情 、
相 思 之 情 、 依 恋 之 情 等 等 情 感 因 素 在 此 处 深 情 而 又 热 烈 的 绽 放 ( 三) 歌 曲的旋 律 写作 手法 方面 :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由著名音乐人卓文萱创作的一首歌曲,于2011年发行。

这首歌描绘了异地恋的故事,通过深情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让听众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无奈,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韧。

以下是对这首歌曲的音乐分析。

一、旋律《两地曲》的旋律简单朴实,方便大众易于记忆,是歌曲的一大亮点。

整首歌的旋律以钢琴和弦的旋律为主,音符明朗,朗朗上口。

歌曲开头部分,由低音区域的低吟慢推而上,之后以一个明亮的高音音符为中心旋转,又往回滑落到低音区域。

在歌曲中间部分,歌手的嗓音借由高潮部分向高音推升,体现了歌词中爱情颠簸的过程。

整首歌曲始终保持着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让人情难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二、编曲编曲上,《两地曲》的最大特点是器乐配器简单,不多做修饰。

音乐以钢琴和吉他为主要伴奏,没有过多的声部叠加,使用了一些节拍器和电子合成音。

这样的编曲设计使得歌曲本身更加简单明了,同时也让听众更加容易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钢琴质感温婉,伴奏轻声细语,展现出歌曲的感情细腻,深刻体现了这首歌曲的主题。

三、歌词歌词是歌曲的灵魂,歌曲《两地曲》的歌词既具有情感化,也具有亲和力。

歌曲主题的表达,使得歌词富有感染力。

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深刻的,表现出爱情的起伏和磨难。

例如,歌曲开头的“四面楚歌萦绕心,金城之人渐沉默”和“空气里弥漫着一份情怀,你的心思在风儿里飘来”这样的词句,表现出了爱情之间的距离和相思之苦,音乐与歌词相结合,相互映衬,让听众感受到了更深入的情感。

四、表现效果《两地曲》以其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旋律,营造出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折射出爱情中的痴迷和坚持,让人们深受感动。

歌曲唯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人心,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

总之,《两地曲》这首歌曲以其清新脱俗和自然深情赢得众多歌曲爱好者的心。

在不断变幻的音乐流派中,这首情歌仍然能够获得广大听众的喜爱,非常难得。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是一首以二胡为主要乐器,展现了两地相思之情的音乐作品。

它由中国著
名二胡演奏家阿木创作,采用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技巧,独特而又富有表现
力。

这首曲子的整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开头的悠扬旋律,中间的高潮部分和结尾的回归。

作品以悲伤的情绪为主线,通过婉转、激昂的旋律,刻画出两地相思的深情。

曲子的开头部分采用了传统二胡的技巧,包括抹、拉、顶、顿等。

曲调悠扬,旋律流转,展现了两地相思之间的温暖和思念。

演奏者将情感融入演奏中,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曲
子所传达的深情。

在这个部分中,演奏者运用了许多技巧,如颤音、滑音等,使旋律更富
于表现力。

接下来是曲子的高潮部分,这部分通过更加激昂的节奏和强烈的旋律,展现了两地相
思之情的急切和焦虑。

演奏者运用了强烈的弓弦技巧,使音乐更具张力和冲击力。

曲子中
穿插了一些剧烈的音乐效果,增加了音乐的层次和冲击力。

最后是曲子的回归部分,这部分以舒缓的节奏和轻柔的旋律逐渐减弱,将曲子带向了
尾声。

这个部分通过演奏者的精准控制和力度的变化,使音乐逐渐温和而平静。

整个回归
部分将听众从激昂的情绪中带回了平和的状态,展现了两地相思渴望团聚的心情。

《两地曲》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通过二胡的演奏技巧和旋律的设计,它成功地表达了两地相思的深情和渴望团聚的心情。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阿木作为二胡演
奏家的技巧和才华,还通过音乐传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无论是听众还是演奏者,
都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摘要】《两地曲》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的音乐作品,融合了曲调、歌词、乐器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元素。

本文将从曲调、歌词内容、乐器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地曲》的内涵和魅力。

结论部分将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展望其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关键词】《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曲调,歌词内容,乐器运用,情感表达,文化背景,总结分析结果,评价,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两地曲》音乐作品《两地曲》是一首融合了古典音乐与流行元素的音乐作品,由著名音乐家创作。

这首曲目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温暖的情感而广受欢迎,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细腻的音乐编排和深情的歌词表达,这首曲目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思念和温馨的情感世界。

作品中运用了各种乐器的和谐搭配,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和力量。

歌词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从曲调、歌词内容、乐器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对《两地曲》进行全面解读,希望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动人的音乐作品。

1.2 概述分析内容《两地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这首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曲调、歌词内容、乐器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音乐作品,并探讨它在音乐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逐一对《两地曲》进行详细的解读,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首作品,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深刻的音乐分析画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两地曲》是一首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艺术歌曲,歌词表达了两地分离的情感,描绘了思念、渴望和孤独的情感。

本文将分别从歌词及音乐要素两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

一、歌词分析1. 表达思念之情《两地曲》的歌词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在歌词中表现的是一段长距离分离的感情。

整首歌曲以“迢迢两地,思念依依”一句开头,首句就表达了一种距离感。

接着歌词接着描述了远方的景色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迢迢两岸,水天一线”,“归期未定,思念堆积”,这些歌词都表达着对远方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2. 渴望团聚之心歌词中也表现了对团聚的渴望。

例如“期盼在心,梦中相见”,“心心相通,渴望团圆”,歌词中的这些内容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渴望和团聚的心情。

整首歌词通过反复叠加这样的思念和渴望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团聚的渴望。

3. 表达孤独之情歌词中也表达了一些孤独之情。

例如“相隔两地,心碎孤单”,“彼岸未至,寂寞之间”,这些歌词表达了在两地分离之中所带来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整首歌词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在两地分离中所带来的孤独和沉重的心情。

二、音乐要素分析1. 钢琴伴奏《两地曲》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整首曲子以慢节奏钢琴伴奏开始,旋律柔和,缓慢舒缓,给人以温馨、柔和的感觉。

钢琴的音色在表达情感上具有轻柔、温馨、细腻的特点,与歌词中温馨细腻的情感相互呼应,加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2. 弦乐编曲在歌曲的编曲上还加入了一些弦乐元素,弦乐的逐渐加入慢慢丰富了整个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弦乐柔和细腻的音色在表达情感上也非常有力,通过弦乐的穿插,增加了整首歌曲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3. 渐强渐弱的音乐动态在音乐的表现上,曲子通过渐强渐弱的音乐动态,表达出了思念之情的变幻,以及对团聚的渴望。

整首曲子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乐节奏,通过音乐动态的变化展现出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加深了歌词表达的情感。

艺术歌曲《两地曲》通过歌词和音乐要素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渴望团聚和孤独之情,歌词和音乐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温柔柔和的音乐旋律等元素的呈现,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温馨、感人的情感,这些都使得《两地曲》成为一首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歌曲。

男高音艺术歌曲《两地曲》教学演唱分析处理

男高音艺术歌曲《两地曲》教学演唱分析处理

男高音艺术歌曲《两地曲》教学演唱分析处理作者:秦伟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两地曲》是由我国非常著名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朱良镇先生所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为使这首歌曲的情感能够充分地表达,作曲家朱良镇先生将王森所写的歌词略作了一些修改与调整,最后完成了《两地曲》这首经典之作。

此作品也因此成为了许多男高音歌唱家(学生和声乐爱好者)们所喜欢的歌唱曲目,也引来了众多声乐教师与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处理、作品分析及艺术特点的探讨。

关键词两地曲歌唱技巧作品分析情感分析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0引言歌曲《两地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良镇先生根据作词家王森先生的诗歌《两地曲》进行了改编并谱曲的一首经典男高音曲目。

2005年,著名歌唱家王红星在第五届全国“金钟奖”声乐比赛中首次演唱作品《两地曲》,获得了金奖。

在这之后的“金钟奖”和青年歌手大赛等大型的声乐赛事中,该作品备受诸多男高音的青睐。

同时,作品《两地曲》又被许多声乐赛事指定为男高音的规定曲目,并选入了声乐的教材中。

该作品是一首浪漫的柔情的爱情歌曲,描述的是一位边防的战士与他的恋人分隔两地的情爱,浪漫的歌词通过含蓄奔放的音乐并融入了钢伴的补充,表现出了“分隔南北,天各一方”的场面,在许许多多的以情爱思念为主题的歌曲作品当中,《两地曲》更能够体现出身处两地的思念,同时,又能充满无限的希望,不论是聆听者还是歌唱者,都能很容易地体会到歌曲中的内涵与魅力,让所有人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向往。

1歌曲《两地曲》作品分析与许多其他艺术作品相比,《两地曲》的传播和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歌词简单而真实,表达了其对爱人的所有思念,歌词的长短的结合,情感的表现和空间的想象力被完美地抒发,旋律里的重复和延伸,都隐隐有种想将思念的痛萦绕在聆听者的脑海里的感觉,南北的离别,更让人触景生情。

1.1歌词分析该作品的歌词是主歌加上副歌的结构,歌词在整体与局部当中都体现出了“起承转合”的特色,为情感的叙说与抒发奠定了基础。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艺术歌曲《两地曲》进行了歌词及音乐要素的分析。

在歌词分析部分,文章探讨了歌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歌曲背后可能隐藏的含义。

在音乐要素分析部分,文章讨论了曲调、节奏、和声等方面对歌曲整体氛围的影响。

通过对歌词和音乐要素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艺术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总结部分对整篇分析进行了概括,强调了歌词和音乐要素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使得这首歌曲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整体来说,这篇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对《两地曲》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分析、音乐要素分析、引言、结论1. 引言1.1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两地曲》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浪漫的艺术歌曲,歌词和音乐要素都非常精彩。

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地相思的情感故事,表达了思念之情与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

在音乐要素方面,歌曲采用了柔和的旋律和悠扬的节奏,配合着清澈的嗓音,使整首歌曲充满了温情和柔情。

音乐中还融入了一些特别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力。

整首歌曲情感丰富,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感觉。

艺术歌曲《两地曲》不仅在歌词方面有着深刻的情感表达,还在音乐要素上有着精心的设计和处理。

这首歌曲让人感受到了深刻的爱情和思念之情,简直就像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2. 正文2.1 歌曲《两地曲》的歌词分析《两地曲》是一首描写爱人分隔两地的歌曲,歌词充满了对思念和相思之情的表达。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手对爱人的深情厚爱,以及在分隔两地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

歌曲开头便是“两地相隔近万里,你在那头我在这边”,直接表达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和分离。

歌词中还反复出现“想你”的字眼,表达了歌手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歌词中还通过各种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对爱人的情感。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摘要】《两地曲》是一首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从作曲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以及节奏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作曲背景分析揭示了作曲家创作该曲的初衷和情感表达;曲式结构分析描绘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逻辑;旋律特点分析探讨了作品的主旋律及其变化;和声特点分析揭示了和声的运用和效果;节奏特点分析分析了作品的节奏变化和节奏感。

结论部分总结了《两地曲》的音乐特点和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对该作品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关键词】《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作曲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节奏特点、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思念的音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刘珺创作。

这首曲子描绘了两个相爱却分隔两地的恋人的心情,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思念和情感。

这首音乐作品通过细腻的旋律和抒情的和声,展现了作曲家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通过对《两地曲》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表达方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两地曲》的作曲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以及节奏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更深入地探讨这首作品的音乐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对于音乐欣赏和研究的启示和启发。

2. 正文2.1 作曲背景分析《两地曲》是一部富有情感表达力的音乐作品,其作曲背景分析对于理解这首曲子的情感和意义至关重要。

作曲背景分析主要包括作曲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以及创作动机等方面。

在分析《两地曲》的作曲背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作曲者的人生经历对于《两地曲》的创作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作曲者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作曲者可能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矛盾、情感挣扎或者对某种感情的回忆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2014217440音乐学院毕业设计( 2018届)设计内容必选作品:《两地曲》自选作品:《请你别忘了我》节目设计:歌剧片段《再别康桥》专业名称:音乐学作者姓名:周文强指导教师:李晓娟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 0 1 8 年 5 月 2 0 日二0一七年十二月制目录1.毕业设计诚信声明2.毕业设计内容审批表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4.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5.致谢6.毕业设计指导情况登记表7.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8.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表附:毕业设计专场演出实况声像资料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声明声明:本人严格按照《音乐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实施细则》执行;必选作品属《音乐学院毕业设计必选作品目录》中的曲目;自选作品符合学院教学大纲的规定;节目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导师的耐心指导,自己精心设计,认真排练,其中的参考、模仿在所难免,但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策划方案中对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公开出版物均进行了明确地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设计者签名:2018年5月20日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审批表设计类别声乐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周文强(河西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2班甘肃张掖734000)一、设计作品《再别康桥》二、设计形式歌剧片段表演三、作品简介歌剧《再别康桥》选取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以及她的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爱慕者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迷离的感情纠葛中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段康桥之恋为主,并以徐志摩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命名。

该剧讲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两人有缘无分的一生,表现了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在艰苦岁月的挣扎中保卫他们的精神家园。

歌剧片段《再别康桥》讲述了在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祝寿演出中,青年诗人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扮演公主齐德拉。

徐志摩希望以爱神的名义向林徽因再次表白。

徐志摩手拿鲜花,深切的向林徽因表白,但终究没有留住梅花一样的姑娘,再次的分别到来了。

林徽因和徐志摩悲伤地唱起来《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是在三年前康桥离别后的再别,这种分别不但是朋友之间的,更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爱情彻底的幻灭的告别。

凄婉动人的旋律美得让人内心不禁为之颤动并惋惜。

他们分定了方向,林徽因走后他悲痛欲绝的又唱起《再别康桥》。

表达了诗人徐志摩虽然痛苦万分,但终究愿为林徽因在心底埋藏这份纯真的爱情。

四、作品规格歌剧《再别康桥》采用钢琴伴奏的形式,其中唱段《一首桃花》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二部结构的声乐作品。

并对歌曲部分进行导入。

A 段为歌曲部分,共分为两大乐句。

第一乐句为工整的两句话。

第二乐句共三句话,每句话又在内部进行扩展、分隔和连接,最终构成连句。

A 段后有一个一小节的间奏连接,调性由 g 小调转入降 E 大调,一小节间奏后进入 B 段。

B 段为整首歌曲的咏叹部分,在力度、速度、节拍、调性、音区上都与 A 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开始于降 E 大调,力度变强(f),速度变快,拍号为4/3 拍与 4/4 拍的不断交替,带有反复。

在高潮部分为了强调旋律的突出性。

尾声共 5 小节,奏出与引子相同的主导动机,形成首尾呼应。

从全曲来看,这是一首既有宣叙部分又有咏叹部分的歌剧唱段,A 段为宣叙部分注重内心的倾诉,如说话般自然流畅,娓娓道来。

B 段为咏叹部分,注重情感的表达,拍子的变换,音域的扩展,速度的加快都增强了曲子的不稳定性,使歌曲的律动更加丰富多彩。

引子《一首桃花》演唱结束后,通过钢琴间奏转调接入歌曲《再别康桥》。

表现歌曲《再别康桥》的主要形式是:独唱—重唱—独唱的表演形式。

通过男女主角演唱时的情感的强弱对比和肢体语言,表现两人难舍难分的心理活动。

五、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节目设计选曲《再别康桥》选自歌剧《再别康桥》。

歌剧讲述了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以及梁思成之间的爱恨情缘。

唱段《再别康桥》是歌剧中的精彩片段,在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祝寿演出中,青年诗人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扮演公主齐德拉。

志摩借爱神之口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爱慕。

徐志摩和林徽因回忆起当年在康桥的情景,唱出《再别康桥》。

E大调奠定了此曲淡淡的忧伤的基调。

既表达了他们之间缠绵的爱意,溢满内心的哀愁,也表达了他们对命运的无奈之感。

选择此作品能很好的提高演唱者的表演能力和演唱技能,尤其是对歌剧唱段演唱及表演能力的提高,使演唱者的发声技巧和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设计过程(主要写你是怎样设计的?要有两个场景)歌曲《一首桃花》和《再别康桥》是歌剧《再别康桥》的唱段。

林徽因在香山别墅养病期间,徐志摩从上海来到此处进行探望,两人见面后甚是欣喜,互相问候关切后,谈起了林徽因近期在期刊上发表的诗篇《一首桃花》,徐志摩表示很是喜欢,此时音乐前奏响起,林徽因饱含深情的唱起《一首桃花》。

当徐志摩从泰戈尔口中得知,这是他和林徽因最后一场演出,林徽因即将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就想起当年自己和林徽因在康桥分别时写的一首诗《再别康桥》。

音乐响起,徐志摩和林徽因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

舞美设计:形象:服装要符合歌剧片段的要求。

以淡妆为主。

灯光:女主角演唱《一首桃花》时,只用追光。

男主角和泰戈尔对话时用面光,一直到男女主角两人演唱结束。

男主角和女主角对话时又用追光,直至结束。

七、预期达到的效果通过此次作品的设计,想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歌剧《再别康桥》,以及歌剧的背景所在。

总体而言,做到对歌剧的把握、音准的控制、气息和表演等之间的互相融合,把握声音力度的强弱,以对音乐情绪的高低起伏,喜怒哀乐做到独到的诠释,才能把歌曲演绎好,除此之外,演唱者遵循“字正腔圆”,发音正确,才能唱好歌,让听众听得懂看得懂演唱者所表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

八、经验与不足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整个歌剧片段,既锻炼了我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我的演唱水平。

但表演的歌剧片段内容是不完全的,还需要更加准确的排练来更好的去演绎这部歌剧片段。

对舞台的布置、道具、灯光、音响等硬件方面考虑也不够完善。

我们要一直去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完善所选择的作品。

致谢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母校河西学院给了我在大学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也感谢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以及对我生活上的帮助,所有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设计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他不厌其烦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修改和改进,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李老师以及帮助我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更要感谢周老师在大学四年里在声乐方面对我的细心指导和培养。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我毕业设计的各位老师,你们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审视这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情况登记表设计内容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指导时间必选作品 自选作品 节目设计 周文强 李晓娟 指导地点《两地曲》《请你别忘了我》歌剧片段《再别康桥》专业音乐学班级职称讲师指导内容学历 学生签名以下为指导教师日常手写记录音乐学 142 研究生 备注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本页由指导教师手写评审 项目选题 质量 30%能力 水平 35%音乐 会质量 35%评审要素目的明确 符合要求 理论意义或 实际价值作品确定恰当查阅文献 资料能力 综合运用 知识能力 音乐会设计方 案的综合能力 节目编排能力 外文应用能力 曲目难度 编排水平 演出质量 时间保障 音乐会的实际价值评审内涵满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综合训练的基本 10 要求符合专业方向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促 10 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曲目难度适当,符合大纲或略高于大纲要求5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5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声像资料,并运用恰当5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有一定的艺术水准、总体效果良好10整体思路清晰;设计方案合理可行5节目编排符合毕业设计要求10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 5较好地完成音乐会选题的目的和要求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新10舞台表演、艺术表现的能力10符合毕业设计的时间要求5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示范性 5实评分指导教师成绩评定等级指导教师评审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演出照片彩色打印照片(一)彩色打印照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