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拓展】
1、关于分封制理解的误区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2、宗法制
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3、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维护工具,礼乐文化承担了教化民众、规范和区分等级的任务。“礼”的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淆。“乐”则讲究和同。“乐”是音乐,但它超越了音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的功能是以音乐节奏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情绪……产生同类感。
4、分封制、宗法制及西周的礼乐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①宗法制是核心,是分封制实行的依据;
②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
③礼乐制度是依据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夏商西周的史实阐释)
①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②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的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③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④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一)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夏朝实现了从部落联盟到国家,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转变。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位继承制: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2、以武力维系的内外服制度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4、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材料《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杞。”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结合材料和教材相关插图、知识,说明分封制的目的、对象、权利与义务?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受封土地和人民;再分封
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分封制有什么缺陷?它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的分封来治国吗?
缺陷:没有解决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作用:(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前期)
(2)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后期)不可以;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内部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的制度。
(2)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大宗和小宗相对关系
③同姓不婚
(3)影响
宗法制从历史作用来看,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现实影响来看,它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立意点。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探究思考:评论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积极:“尊宗敬祖”等现象与宗法制和宗法关系联系密切,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实现祖国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惟上是从的作风;宗族械斗等现象都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材料《礼记·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阐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演变的基本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权利由地方向中央集中;专制皇权逐步加强,相权衰弱直到最后消失(明朝废除了宰相)。
(一)皇帝制度
1、皇帝的来源: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倌、御史大夫劫等皆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2、皇帝制度的特点(举例说明皇帝制度有这些特点):
(1)皇帝独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2)皇权至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3)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3、对秦始皇的评价
材料贾谊《新书·过秦论》:“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谭嗣同《仁学》:“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质。”
钱穆《国史大纲》(抗战时期著):“大体言之,秦代政治的后面,实有一个高远的理想,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
根据材料概括三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此种不同的原因?
贾谊:认为秦始皇贪鄙、暴虐;原因:汉代推翻秦朝的统治,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写历史。
谭嗣同:认为秦政皆大盗,本质是合法的黑社会;原因:清末要推翻封建制度,更要追本溯源,直指秦始皇。
钱穆:秦始皇的统一“是一种进步的政治”;原因:抗战时期,抵抗日本侵略者,要求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