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力学(同济大学)
非饱和土力学
![非饱和土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c3e6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d.png)
非饱和土力学1. 简介非饱和土力学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
非饱和土是指含有一定空隙度和部分或全部未饱和的水分的土壤。
相比于饱和土,非饱和土具有一些特殊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因此对其力学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非饱和土特性非饱和土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吸力吸力是非饱和土中水分存在的特殊状态所引起的一种力。
在非饱和土中,由于存在着未饱和水分,土颗粒表面会形成一种吸附力,即吸力。
吸力的大小与土壤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2.2 干湿收缩性非饱和土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干缩现象,而在被湿润后会发生湿润膨胀。
这是因为非饱和土中的水分含量影响着土颗粒之间的接触状态和土壤体的结构。
2.3 孔隙气压非饱和土中的气体存在一定的孔隙气压,该气压与土壤孔隙水的张力有关。
在非饱和土力学中,孔隙气压的变化对土体的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3. 非饱和土力学实验为了研究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常用的非饱和土力学实验包括以下几种:3.1 吸力试验吸力试验是用来测试非饱和土吸力大小的实验。
在吸力试验中,通常采用吸力仪器对土样进行测量,得到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3.2 干湿循环试验干湿循环试验是用来模拟非饱和土在干燥和湿润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的实验。
通过反复进行干燥和湿润过程,可以观察并记录土样的收缩和膨胀行为。
3.3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用来研究非饱和土的压缩变形特性的实验。
实验中通常使用压缩装置对土样施加压力,并记录土样的变形和力学参数的变化。
4. 非饱和土的工程应用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非饱和土的一些特性和行为规律在以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4.1 坡面稳定性分析非饱和土在坡面稳定性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非饱和土具有较好的抗侵蚀和抗冲刷能力,因此在坡面设计中通常采用非饱和土力学原理。
4.2 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中,非饱和土的力学行为对基底承载力和变形进行了特别的研究。
上海软土非饱和压缩特征
![上海软土非饱和压缩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9f84b47fe4733687e21aaf5.png)
值 也 较难 以测 定 , 因而 限 制 了其 在 工程 实 践 中 的应 用 .9 8年 , rdu d基 于双 应 力 状 态 变 量 建 立 了 17 Feln 非饱 和土抗 剪 强 度 表达 式 _ , 非 饱 和 土 视 为 4相 3将 ]
teM ii r f d ct nTo gi ies y S a ga 0 0 2 C ia h ns yo uai , njUnv ri ,hn h i 0 9 , hn ; t E o t 2
都 采 用 内置荷 载 传 感 器 和数 据 自动 采集 系统 , 可 既
wihs cin d c e s s Th r u fc mo g p r ain t u t e r a . e ei as ra e a n o e rt , o e s o
收稿 日期 : 0 0—0 21 7—0 2 基金项 目: 家“ 国 八六三”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0B J7 0 — 2 ; 自 2 6 A2B 2 0 )国家 然科学基金 ( 004 , 826 )上海市地质工程重点学科(38 0 4 378 4 00 9 ; 1 0 10) 3 第一作者 : 叶为[(93 ) , ,  ̄ 16-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 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地质及非饱和土力学, - iy_ u og.d. E m h et @t jeuc r j ni n
c n oiainp e s r e s ss cin (o dn -olpe c r e o s l t rs ue v r u u t d o o 1a ig c l s u v ) a c r ewa itd R s l h w h tte c mp esbl y o h u v sft . e ut s o ta l o r siit fte e s 1 i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土的边界面模型_黄茂松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土的边界面模型_黄茂松](https://img.taocdn.com/s3/m/d40a65c205087632311212cc.png)
818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年
为一个研究重点。 现有的关于土体的本构模型大多针对饱和扰动土
发展而来,无法描述原状土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性损伤 现象。因此,在深化土力学特性认识方面,需要建立 相应的能够描述土体结构性损伤的本构模型 [4]。通常 认为,土体的结构性是由土的固体颗粒的特定排列以 及相互接触处由空隙水中析出沉淀物引起的胶结作用 等作用形成的。结构性土体中胶结体的损伤破坏,能 够改变土体原有屈服面的大小和形状,同时削弱土体 的整体刚度[5-7];当胶结体完全破坏后,结构性土与其 等效的非结构性土趋于同样的临界状态[8-9]。Vaunat 和 Gens[10]假定土体由固体颗粒、胶结体和空隙三部分 组成,将胶结体视为一种脆性材料,其损伤过程即为 土体结构性渐进性破坏的过程,并利用修正剑桥模型 建立结构性土体的本构方程。Rouainia 和 Muir Wood[11] 以及魏星和黄茂松[12]通过直接改变相应无结构性土 体屈服面形式的方法来体现土体的结构性,假定土体 的结构性损伤仅取决于土体的塑性变形,并通过边界 面模型和运动硬化法则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 相应的本构关系。上述两种思路在当前关于结构性土 体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中比较具有代表性。
第 31 卷 第 6 期 2009 年 ….6 月
岩 土 工程 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31 No.6 June 2009
循环荷载下非饱和结构性土的边界面模型
黄茂松 1,2,杨 超 1,3,崔玉军 4
(1.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3.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4. 法国路桥大学 CERMES 试验室,巴黎 77455)
2012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927
![2012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927](https://img.taocdn.com/s3/m/95d72fd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否
02 城乡规划理论和规划管理 ②201英语一
④447 城市规划相关知 快题(快题4小时)
03 城乡规划方法和技术
202俄语 203日语 识
04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242德语 241法语
05 城市开发控制和城市设计 (任选)
06 城乡社区发展和住房建设
07 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 08 城乡发展历史和遗产保护
④806 景观规划设计
202俄语 203日语
(任选)
复试科目
复试参考书
招收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否
与实践综合+专业外 综合6小时,包括文字分析
语
与快题考试;大学本科相
关教材
页码 2
020
土木工程学院
科目代码
专业名称Βιβλιοθήκη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政治、外国语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 工程结构抗震 02 工程结构抗风
03 城市防灾减灾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③301 数学一
②201英语一
④808 材料力学与结构
力学 831 理论与材料
04 防护工程
力学 (任选)
05 环境振动监测与控制
06 工程灾害风险评估与保险
任选一
1、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 否
1、混凝土与钢结构 理》(第二版),顾祥林,同
页码 4
020
土木工程学院
科目代码
专业名称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页码 5
研究方向
非饱和土力学 卢宁
![非饱和土力学 卢宁](https://img.taocdn.com/s3/m/ea329e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2.png)
非饱和土力学是研究土壤力学特性的重要领域,而卢宁是该领域的一位知名学者。
在非饱和土力学领域,卢宁教授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涉及非饱和土壤的渗流、固结、强度和变形等方面,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卢宁教授曾在大量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包括土壤湿度对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非饱和土壤排水性能的数值模拟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岩土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除了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卢宁教授还致力于非饱和土力学领域的教学和学术交流。
他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与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促进了非饱和土力学领域的发展。
总的来说,卢宁教授在非饱和土力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土力学电子教材-同济大学
![土力学电子教材-同济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c9314c383968011ca300910f.png)
/jpkc/soil/xiti/Xiti.htm2013-5-27 8:51:14
土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基本要求 绪论 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土力学》是一门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属专业 基础课,课时建议54学时。《土力学》所包含的知识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是为 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的成因和分类方
1.概述 2.土的成因和组成 3.土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指标 4.无粘性土的物理性质 5.粘性土的物理性质 6.土的结构性 7.土的击实性 8.土的工程分类 习题
(三)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1.概述 2.土的渗透性及达西定律 3.渗透系数及测定方法 4.二维渗流、流网及其工程应用 5.渗透力与渗透破坏
/jpkc/soil/Dagang/Jxdg.htm(第 5/9 页)2013-5-27 8:51:23
/jpkc/soil/Dagang/Jxdg.htm(第 1/9 页)2013-5-27 8:51:23
土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 土中应力和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抗剪强度 地基承载力 土压力 土坡稳定分析
土力学教学大纲
习题
(四)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
1.概述 2.土的压缩特性 3.土的固结状态 4.有效应力原理 5.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习题
(五)土中应力和地基沉降计算
非饱和土力学
![非饱和土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4178916bec0975f465e20d.png)
根据Ja的定义可知,通过单位面积土的空气质
Va J a a a v a t Va为通过的空气体积;va为通过的空气体积流速。 上两式相等得
量流量可用下式表示
v a k a i ay
k a D* g a
ka称为空气在土中的渗透系数
9.2.2 水流动 -广义达西定律
饱和土的达西定律
参数的测定
f c ( u a ) tg stg
' 可由饱和土的常规CU试验测定。为了 c’和
测定 '' ,应取若干相同初始孔隙比的试样进 行常含水量剪切试验。 试验中施加不同周围压 σ3,并调整ua值,以保 持所有试样的(σ3- ua)值为某一选定 的常数。 在施加附加轴向压力时,仍应随时调整ua值, 始终保持(σ3- ua)值不变,同时测读孔隙水压 力uw,直至试样剪破。于是可得一套具有相 同(σ3- ua)值、不同s=ua-uw值的极限应力圆, 如下图。
毛细粘聚力
粒子间的结合力,是影响土的抗剪强度
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粘性土。 然而,随着饱和土中弯液面的消失,该 力也随之消失,所以由水的表面张力产 生的粘聚力有时也称为毛细粘聚力。 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在砂滩上堆 起的砂堆中挖隧道,当砂处于饱和和完 全干燥的状态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 适当湿的砂堆中才能容易完成。这是因 为水的表面张力即吸力产生的毛细粘聚 力在起作用。
u u a (u a uw )
Bishop (1959)的有效应力与强度
为了考虑ua 和uw 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特 性的影响,Bishop引进等效孔隙压力概 念,试图把适用于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 理直接引伸到非饱和土,即
u u a (u a u w ) u a s
非饱和土土力学新PPT课件
![非饱和土土力学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eedebf3c1ec5da51e270cb.png)
1. 弗雷德隆德(Fredlund,D.G)、拉哈尔佐(Rahardjo,H.)著, 陈仲颐、张在明等合译,《非饱和土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7.8
2. 卢宁(Ning Lu)、William J.Likos著,韦昌富、侯龙、简文星 译,《非饱和土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第30页/共54页
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
4、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本构模型
(3)弹塑性模型(Sheng Daichao)
非饱和土应力应变关系
前期固结压力 残余吸力
第31页/共54页
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
4、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本构模型
(3)弹塑性模型(Sheng Daichao)
屈服面方程
接近饱和时吸力 饱和时屈服压力 参考压力
f
(
uw) tan' C0 tan'
第22页/共54页
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
3、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
(4) 直接用含水量表示的抗剪强度公式
缪林昌结合Bishop公式和Fredlund公式,直接用含水量或饱和度来表示非饱和土的强度:
f cw tanw
lg c a1 b1w
lg a2 b2w
f c tan A110B1w tan(A210B2w)
Se
Se
A11
B1
0
Gs
B2
t an(A210
Gs
)
第23页/共54页
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
3、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
(5)陈正汉等认为,土的强度随温度和吸力的升高而增大,重塑黄土的凝聚力随 吸力增加而提高,内摩擦角则基本不变,据此建立了土的广义抗剪强度公式:
土力学(中英文)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土力学(中英文)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3dbee3f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6.png)
土力学(中英文)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图片】=0的黏土地基上,有两个埋置深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条形基础,哪个基础的极限荷载大?参考答案:两个基础极限荷载一样大2.所谓地基极限承载力,是指参考答案:地基中形成连续滑动面时的承载力3.摩擦圆法、费伦纽斯法、泰勒分析方法都是土坡圆弧滑动面的整体稳定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4.一般的工程设计情况下,作用在地基上的平均总压力p应满足下列哪一个关系式?(pcr—临塑荷载; p1/4—临界承载力;pu—极限承载力)参考答案:p ≤ p1/45.荷载试验的p-s曲线上,从线性关系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的界限荷载称为()参考答案:临塑荷载6.颗粒级配曲线的曲率系数越大,说明土中所含的黏粒越多,土越不均匀。
参考答案:错误7.土的含水率是指参考答案:水的质量与土体中固体部分质量之比8.粘性土坡的稳定与坡高无关。
参考答案:错误9.在饱和黏性土地基上快速修筑路堤形成路堤边坡,当填土结束时,边坡的稳定性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总应力方法来分析。
参考答案:正确10.当土坡内某一滑动面上作用的滑动力达到土的抗压强度时,土坡即发生滑动破坏。
参考答案:错误11.在土坡稳定分析中,如采用圆弧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参考答案: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12.太沙基承载力公式适用于地基土是整体和局部剪切破坏的情况。
参考答案:错误13.管涌现象发生于土体表面渗流逸出处,流砂现象发生于土体内部参考答案:错误14.由于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情况,对粗砂、砾石、卵石等粗颗粒不适合参考答案:正确15.如图所示,圆弧分析中若取土的骨架作为隔离体,分析土条i时,下列哪种选择正确【图片】【图片】参考答案:Wi由浮重度确定;Ui=0;Fi由流网确定;用有效应力指标16.简化毕肖普条分法在分析土坡稳定时,忽略了土条间的。
参考答案:剪切力17.在地基稳定分析中,如果采用【图片】圆弧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参考答案: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18.大堤护岸边坡,当河水高水位骤降到低水位时,边坡稳定性有何影响?参考答案:边坡稳定性降低19.与边坡稳定因数Ns没有关联的参数指标是______________。
非饱和土力学 pdf
![非饱和土力学 pdf](https://img.taocdn.com/s3/m/d48cd4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8.png)
非饱和土力学是土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的孔隙部分被空气和水占据,而不是完全被水填满的情况。
非饱和土力学涉及以下方面的研究:
1.水分特征曲线:描述土壤中水分含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土壤的水分状态和流动特性非常重要。
2.吸力:非饱和土中的吸力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引力,它是由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毛细作用产生的。
3.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非饱和土的强度、变形和固结行为,以及吸力对这些特性的影响。
4.渗流和固结:探讨非饱和土中的水分流动和固结过程,包括渗流速度、固结系数等参数的确定。
5.边坡稳定性:研究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考虑吸力和水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位升降对非饱和土的力学响应和变形的影
响。
7.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开发用于研究非饱和土力学问题的数值模型和实验方法。
非饱和土力学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例如地基基础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修复等。
深入研究非饱和土力学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非饱和土力学ppt课件.ppt
![非饱和土力学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ed5f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d.png)
• 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的学习/2、非饱和土的吸力特性
土-水特征曲线形态的重要参数
由于土中的水分可以有 结晶水、吸着水、结合水(薄膜水)和自由水等
具有不同属性的不同类型。 含水量变化时,土中水有不同的类型,气有不同的连通,
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分别在土的孔隙水体 和孔隙气体中是各向等压的静水压力型应力
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 各自作用在其与土颗粒接触部分的表面上, 其差值对土骨架的作用不会是各处相等的。
当孔隙水为弯液面环状水时,吸力只在接触点的 法向上作用;当孔隙水为有弯液面的体积水时, 所产生的吸力必然有法向和切向两个方向上分力 的作用。国内也出现了湿吸力与牵引力的提法(汤连生)。
单一有效应力型的应力状态变量
人们在寻求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时,首先想到了 单一有效应力型的应力状态变量
它不是一般的纯力学量,而是一个材料有关的力学量,与材料 的本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饱和土力学中的有效应力)。 研究提出具有真实合理性的有效应力表达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对已经提出的各种表达式还需要作出认真的选择与检验。
导致了非饱和土十分复杂的力学性质。
• 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的学习/2、非饱和土的吸力特性
2、非饱和土的吸力特性
非饱和土的土水势一般包括 温度势、压力势、重力势、基质势和溶质势
在等温、等压、等高(不计重力)的情况下, 土中水的温度势、压力势、重力势保持不变,
自由能的变化只有基质势和溶质势的变化。
如将它们分别称之为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 它们之和,即此时的自由能,称为总吸力,则有
应该取决于各自的相对压缩性。
在孔隙流体不能排出的条件下,土受力后的孔隙水压力 和孔隙气压力的增量是一种超孔隙压力
吸力控制下非饱和土的动力特性
![吸力控制下非饱和土的动力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2c4af03f12d2af90242e64d.png)
—
达到 5 %~ 2 0 %之间的某一值时 , 土的动剪切模量
出现最 大值. 同时 , 他 有 给 出 了土 颗 粒 的 有效 粒 径
和最大动剪模量比的线性关 系. 1 9 9 3年, 钱学德
① 收稿 日期 : 2 0 1 2一I l 一 2 1
和状态 , 其性质与饱和土差异较大. 在基坑工程中,
地基 非饱 和土 的基 质 吸力 所 产 生 的抗 剪 强 度 对 于 基坑 的稳定 有很 大 的 贡献 ; 同样 , 许 多 天 然 边坡 的
失稳常常是 由于降雨使土体 的基质吸力下降所造 成的. 在地震 、 风浪、 交通 、 打桩、 机器基础等振动荷 载的作用下 , 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都会受到较大影 响, 与静荷载作用下 的性质差异较大. 随着高速公 路、 铁路、 地下隧道的飞速发展 , 使得非饱 和土动力
第3 1卷 第 1 期
2 0 1 3 年 0 1月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J i a mu s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影响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围压越大, 基 质 吸力越 大 , 非饱 和粉 土 的动强度 越大 .
本 文 以非饱 和粉砂 为研 究材 料 , 利 用非饱 和土
B l a c k … 通过 共振柱 试验得 出饱 和土 的动 剪切 模量
与等效有效应力有关. 1 9 7 4年 , A n d e r s o n和 R i c h — a r t - l 2 提 出 了饱 和粘 土 的剪 切模 量 与 试 样 温度 的关 系. 1 9 7 9 年, R o e s l e r 通过剪切波速的方法得出了 动剪切模量与孑 L 隙水压力和气压力 有关. 1 9 8 4 年, 吴世明等人H 给 出了剪切模量与饱和度的关系 曲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https://img.taocdn.com/s3/m/aeff8e2ccfc789eb162dc800.png)
1 ct = 2 + b (1 + sin ϕ ) cos ϕ t
(6)
式中: ct 、 ϕ t 分别为材料的统一黏聚力和统一内摩 擦角。 式(4)与主应力形式的 Mohr-Coulomb 强度准 则完全一致。 中间主应力系数 m 反映中间主应力 σ 2 与第 1 主应力 σ 1 、第 3 主应力 σ 3 之间的大小关系, 可根据所处应力状态取值;统一强度理论参数 b 反 映中间主应力 σ 2 对材料屈服或破坏的影响程度, 可
塑性区,m→1。此时满足式(1) ,并取压应力为正, 得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为[12] σ1 − σ 3 σ1 + σ 3 sin ϕ t + ct cos ϕ t = 2 2
为 成 熟 且 应 用 较 广 的 是 Fredlund 根 据 Mohr-
Coulomb 强度准则建立的非饱和土双应力状态变量
抗剪强度,其表达式为[10]
(4) (5)
τ f = c′ + (σ − ua ) tan ϕ ′ + ( ua − uw ) tan ϕ b
(9)
sin ϕ t =
b (1 − m ) + ( 2 + b + bm ) sin ϕ 2 + b (1 + sin ϕ ) 2 (1 + b ) c cos ϕ
第 31 卷第 6 期 2010 年 6 月
文章编号:1000-7598 (2010) 06-1871-06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1 No. 6 Jun. 2010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及土压力统一解
张常光 1, 2,张庆贺 1, 2,赵均海 3
高等土力学-非饱和土
![高等土力学-非饱和土](https://img.taocdn.com/s3/m/bc971230bd64783e09122b4b.png)
SW
1,0 Sm=1,0
Sr ——残余水饱和度:在 该饱和度下,增加基质吸 力并不引起饱和度的显著 变化
典型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及特性
不可置换的孔隙
高等土力学
(pa-pw)
残余水饱和度 最大气饱和度
残余气饱和度 最大水饱和度 SW 0,8 1,0
残余气饱和度Sw:当基 质吸力减小到为零时的 含气量,说明存在不可 置换的孔隙。 滞后效应:脱水和吸水 过程得到的土水特征曲 线是不同的,对应同一 基质吸力,两条曲线上 对应不同的饱和度
土水特征曲线及特性
高等土力学
含水量 w [%]
基质吸力与土的饱和
度或含水量有关,它 们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土水特征曲线
60 50 40 30 20
粘土 粉土
它反映了土体孔隙系
统的持水能力。土水 特性不仅取决于流体 的特性,而且还与土 的结构构成,吸水、 脱水过程也有关
10
砂
0 0.01 0.1 1
高等土力学
2T sin 2 R u sin
u+u
u
圆柱面
张力T
R
T u R
张力T
R1 R2 T
T
u+u u
u+u
u
球面 u
2T R
椭球面 u T (
1 1 ) R1 R2
交界面两侧的压力差
基质吸力
高等土力学
非饱和土中,水-气交界面两侧的压力差称为基质吸力
水封闭
双开敞
气封闭
当气和水都连通,均可能发生流动,称为双开敞体系。 相应饱和度对于粘土约为50%-90%;对于砂土30% -80%,这种情况是研究非饱和土渗透性的主要课题。 一般需分别考虑空气的流动和水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饱和土力学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2006年10月第一章绪论非饱和土分布十分广泛,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地表土几乎都是非饱和土。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位较深,这些地区的表层土是严格意义上的非饱和土;土坝、铁路和公路路基填土,机场跑道的压实填土都是处于非饱和状态,亦即非饱和土;即使是港口平台、管道等离岸工程中所遇到的土,往往是含生物气的海相沉积土,其孔隙中含有以大气泡(气泡直径远大于土粒直径)形式存在于孔隙中的生物气;另外,在地下水面附近的高饱和土体,其孔隙水中溶解了部分以小气泡(气泡直径与土粒粒径相当)形式存在于孔隙中的气体,土体卸载以后(取样或开挖等),溶解于孔隙水中的气体逸出,以气泡形式存在于孔隙水中,这两种含气泡的土也应属于非饱和土。
可见,非饱和土才是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土,饱和土是非饱和土的特例,真正意义上的饱和土在工程实践中很少见到。
土力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独立的理论体系。
然而,迄今为止的土力学主要是把其研究对象——土,视为两相体,即认为土是由土粒和孔隙水组成。
严格的讲,迄今为止的土力学只能称之为饱和土力学。
然而,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土多是以三相状态(土粒、孔隙水、孔隙气)存在。
经典的饱和土力学原理与概念并不完全符台其实际性状。
有人甚至认为在土中水一气的结合面上还存在第4相一水气结合膜。
土中气相的存在,使得土体性质复杂、性状多变。
将土作为饱和土对大多数工程来讲是一种合理的简化,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注意到,对于某些特殊区域或特殊性质的土,这种简化将造成研究理论的失误。
如在膨胀土地基基础的设计中。
如果单纯按照膨胀土的现有强度进行设计,则有可能将强度参数估计过高,不安全;如果按其最低强度进行设计,又将造成浪费。
因此,合理地提出膨胀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强度参数是工程的客观需要。
此外,膨胀土等非饱和土的变形性能也随饱和度而变化。
这些问题都是饱和土力学难以解决的。
由此观之,按多相(非饱和)状态下研究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是土力学发展的趋势。
一、非饱和土的四相性一般说来,根据饱和度和饱和介质,土可分为四类:①两相饱和土:包括土颗粒和充满所有孔隙的水;②三相饱和土:包括土颗粒、水和以封闭气泡形式存在的空气;③三相非饱和土:包括土颗粒、水和连通的空气;④四相非饱和土:包括土颗粒、水、空气和结合水膜。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非饱和土,就是由土粒(固相)、孔隙水(液相)、孔隙气(气相)和液-气交界面构成的四相体系(Fredlund, 1993)。
我们常说的非饱和土就是四相非饱和土,其中的结合水膜将是影响这类土体性态的关键因素。
非饱和土的气-液相交界面的性质既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气体,是一个独立的相,该相在表面化学里被称为收缩膜,是非饱和土中的第四相。
非饱和土的孔隙水和孔隙气的形态与非饱和土的含水量(饱和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根据非饱和土的孔隙气和孔隙水的形态将非饱和土分为不同的类型。
俞基培和陈愈炯用高柱法试验、渗透试验和击实试验研究了非饱和击实粘土的孔隙气和孔隙水的形态,将非饱和土分为三类:水封闭型、双开敞型和气闭型。
Barden(1965)将非饱和土分为五种类型,各类土之间的饱和界限分别为:①S<50%;②50%≤S<90%;③S=90%,w=w opt (w opt为最优含水量);④90%<S≤95%;⑤S>95%。
包承纲(1979,1998)将非饱和土分为四种类型:气相完全连通、气相部分连通、气相内部连通和气相完全封闭,并研究了不同类型非饱和土的固结性态。
他曾经在1978年采用土壤的毛细压力试验(吸力与含水量关系试验)和气渗性试验研究了土壤在不同状态下的毛细水压力情况。
他认为,非饱和土在负孔隙水压力作甩下的气相状态可以分为上述4种形态。
当孔隙中的气相以完全连通方式存在时,气渗性与含水量无关,土体有效应力表达式为σ’ =(σ-u a);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孔隙中的气体体积逐渐减少.并形成半封闭或封闭的气泡,孔隙气体以部分连通或内部连通状态存在。
此时,土壤的负孔隙承压力(土中吸力)逐渐喊小,土体有效应力表达式中应当分别考虑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承压力的影响;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很高以后,气相完全为液体所包围,体积微小,并只能随液体一起流动,可视为一种挟气水的二相体系。
此时,土体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土壤的气渗性极小,负孔隙承压力基本为零,土体有效应力表达式与饱和土相同。
由此,他认为非饱和土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土中气体对土体性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负孔隙承压力产生的。
也即非饱和土力学中所谓的土中吸力(suction)。
图1-1 非饱和土中固、液、气三相介质示意图二、岩土工程中的非饱和土问题自然界中的地基土体是由土颗粒和颗粒间的孔隙组成的。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许多易于引发工程事故的问题土,如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等均为典型的非饱和土。
工程中所遇到的土体大多数以非饱和土形态存在,即土颗粒孔隙中既含有液体,又含有气体。
除土颗粒本身的性质外,孔隙中水、气的含量不同,也将导致土体的性质各异。
对于上述工程问题,均可采用非饱和土理论和试验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经典土力学理论的不完善是没有反映土中吸力的存在。
由于土中吸力的影响,使得下述岩土工程问题更加复杂。
(1) 路堤及土坝等工程填筑中的孔隙压力。
堤坝等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孔隙压力的消散过程不能用经典土力学理论来说明。
堤坝的变形由于孔隙气体的存在而发生变化,若仍由饱和土力学理论来指导施工.势必影响填筑质量或施工进度。
堤坝运行后,水位变动会使孔隙承、气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土体的固结、强度和渗流等情况都与饱和土力学理论所阐明的不同。
(2) 边坡稳定。
天然边坡的稳定状态随时问、气候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对常规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提出疑问。
对长时问降雨后出现的滑坡的机理分析以及预测预报等均应当考虑土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3) 深基坑等竖直挖方中的支护措施设计。
深基坑支护设计及稳定分析应当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动影响。
由于开挖使得地下水位降低,基坑土体在一定范围内成为非饱和土.短期内使土的抗剪强度增加,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中吸力又会使非饱和区域孔隙水压力上升,强度衰减,最终导致基坑失稳。
此外,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也会引起基坑周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分析这种沉陷过程也需要用到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
(4) 挡土墙和桩顶地粱上的侧向土压力计算。
常规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中,土的抗剪强度是按饱和土考虑的,这与实际工程中墙后土体通常处于非饱和状态是不相符的。
此外。
还应当考虑墙后土体浸湿作用所产生的附加侧向土压力。
(5) 膨胀土及黄土的变形分析及强度参数。
膨胀土与黄土均是易受水份影响的土类。
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内因是土体的矿物成分和天然结构,外因别是降雨、气候或地下水的共同作用。
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特性,实质上均与土体内部孔隙变化及水、气比有关。
膨胀土水份变化由孔隙气、水相互作用所控制。
研究膨胀土、黄土等非饱和土的变形及强度问题。
必须探讨孔隙气、水的影响.如果简单地将其视为饱和土,必然导致理论分析上的重大失误。
这方面较典型的问题之一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是变动的,干、湿强度相差极大,设计值怎样取定。
有待研究。
三、非饱和土力学发展状况传统土力学理论是解决饱和土问题的,试验方法针对饱和土,所得出的规律也主要适用于饱和土。
工程中遇到的大量非饱和土问题是近似地用饱和土的方法处理的。
但有些土在饱和前后力学性质有很大变化,如膨胀土浸水后体积膨胀,黄土浸水后体积收缩,它们的强度在浸水后都降低,用饱和土的方法难以反映由非饱和到饱和所引起的力学性质的变化。
于是非饱和理论提出来了,引入吸力解释了许多现象,揭示了一些规律。
以Fredlund理论为代表,形成了较完整的非饱和土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在非饱和土理论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但非饱和土理论毕竟较年轻,许多规律有待进一步揭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是无疑的。
目前在岩土工程界里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基本理论还主要是饱和土力学理论。
造成这种状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大部分实验土力学较发达的国家的气候一般较温和,土壤一般接近于饱和状态。
其二,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关系到土的抗剪强度,然而众所周知,土在饱和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最低,如果工程设计基于饱和土强度,那么我们就位于安全的一面。
第三,饱和土属于二相材料,相比三相的非饱和土,我们了解各种水土相互作用现象的困难要少很多。
最后,非饱和土的研究通常需要特殊昂贵的设备,这就束缚了非饱和土实验技术的发展。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外土力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非饱和土,且非饱和土力学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岩土工程学科的前沿课题,世界某些国家像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等才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使非饱和土力学达到了现在的水平与规模。
在上海地区,虽然天然土体通常为处于饱和状态的软土,但表层粘土却常年处于变化着的非饱和状态。
另外,一些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软土也常因一些工程措施的采用(如堆土、井点降水和地基加固等)处于一种人工非饱和状态。
这时软土的力学性状与其处于饱和状态时有着很大的差异,可将其称为工程非饱和态软土。
对于与非饱和土有关的工程问题,过去人们常借助传统土力学的有效应力原理进行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缺陷,可将有关非饱和土原理引入对上海地区表层土和工程非饱和态软土的再认识研究,为解决当前上海软土地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非饱和土问题提供新思路。
诸如:浅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高路堤稳定性和表层土隔绝污染等。
第二章 非饱和土中吸力水对非饱和土的性态起着主要作用。
水与气共同占据土的孔隙空间,根据它们的体积含量,土的孔隙大小及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水气状态是相对变化的。
要么水占主导地位,气不能自由移动,要么气占据大部分孔隙,水被固定在土颗粒之间,或者二者都可同时移动。
水除了与气作用通过弯液面效应产生毛细管张力之外,它还与土中的矿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在粘土中尤为突出。
此外,溶于水中的盐离子浓度决定了渗透吸力的大小,水在这种吸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迁移现象。
一、吸力的定义土中吸力从岩土工程角度上的定义早在1965年就已做出了。
按照热动力学原理,吸力是一种与饱和土中水头相似的水的潜在能。
这种定义类似于在电场中的电能:在同高度条件下,把一定体积的自由水放到非饱和土中只需要利用土的吸附能力,按照能量原理,能量是沿着递减的方向传播的,这说明土中的吸力是负压力,吸力的大小等于“在等温、等高和大气压条件下,为从远离土的自由状态运输到土孔隙中的极少量水所做的单位水体积的功”。
从热力学角度对土中吸力及其组成下定义,土中吸力(土中水的自由能)与孔隙水的部分蒸气压之间的热动力学关系为:⎟⎟⎠⎞⎜⎜⎝⎛−=00ln v v v w u u RT ωνψ (2-1) 式中ψ为土中总吸力,R 为理想气体常数8.31432J/(mol.K),0w ν为水密度的倒数w ρ1(m 3/kg),T 为绝对温度,v ω为水蒸气的克分子量18.016(kg/kmol),v u 孔隙水的部分蒸气压(kPa),0v u 为同一温度下纯水(不含杂质或盐份的水)平面上方的饱和蒸气压(kPa),0v v u u 为相对湿度即RH (relative hum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