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https://img.taocdn.com/s3/m/dbec61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f.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四肢麻木此方当,编个口诀记得全,分清虚实效果良;气虚则麻血虚木,久坐久立易现出,风寒暑湿燥火邪,易致麻木气脉堵;调理麻木并不难,补足气血是关键,再把血脉来打通,几剂汤药就解顽。
黄芪芍药与桂枝,三钱用量即可使,倍用生姜枣四枚,炙甘草添人参伺强壮脾胃莫如此;麻木严重鸡血藤,四钱用量不算迟,西医末梢神经炎,或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雷诺症,神经损伤硬皮病,该方照样把它弑;本方重用黄芪性,加川芎元胡地龙,可治中风后遗症;脑萎缩者菟丝取,杜仲牛膝山茱萸;产后妇气血不足,关节酸痛麻木苦,血藤灵仙上肢病,木瓜独活下肢绌,腰痛杜仲川断加,牛膝使用较特殊,恶露不尽不要用,寄生枸杞代其务。
内经上讲到:“足阳明虚则足不收,胫枯。
”这是说足阳明胃经经气亏虚不够了,你想抬脚都困难。
如此牵连日久,会从小腿那里开始枯萎上来。
像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下老。
用医圣的“虚劳血痹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大补阳明肌肉经气,黄芪用到120克,连服三个月,居然自己能抬腿,丢掉拐杖了,干枯的小腿肉也丰隆、润起来。
可见,像干果、大枣,经气盛则隆壮饱满,经气虚则枯萎瘪干。
【黄芪桂枝五物汤】四肢麻木,张仲景一个方子彻底搞定麻木这种情况,多数人都遇到过。
比如,好多人长时间坐着或者坐姿不好时,腿脚就会觉得麻,再是木,最后就是麻木。
这是因为没有运动疏通气血。
这种麻木一般很快就会消失,并无大碍。
如果长期手脚麻木,就要重视起来了。
比如,有的人天气一变冷或者劳累过度,就会感到手脚麻木;还有的人身体麻木到使劲拍打都没有知觉。
麻和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麻的感觉既不是痛也不是痒,而是感觉有万千蚂蚁在皮肤上爬来爬去,停不下来,越挠越厉害。
木是没有感觉,皮肉掐它不疼,挠它不痒,好像长在别人身上一样。
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
但凡世间百病,都要分虚实,麻木也一样。
虚是由于气血不足。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当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发麻,当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发木,当一个人气血都不足的时候,人体会自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部位就会通过麻木的方式提出抗议,好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https://img.taocdn.com/s3/m/51f5f09451e79b8968022695.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用冠心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前列腺增生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组成。
功能为益气温经,和经通痹,用以治疗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之血痹证。
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冠心病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2003年5月19日初诊。
患者于2002年冬季洗浴时感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后缓解,未予诊治。
2003年3月晨练时,突然出现心前区闷痛连及后背,呈压迫状,心悸气短,汗出肢冷,送至我院急诊。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低平。
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住院给予扩冠、抗凝等药物治疗3周,症状缓解出院。
近半月又觉心前区闷痛不适,经西医治疗2周无效,遂转中医诊治。
症见: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劳累后加重伴气短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
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
治宜温阳益气,化瘀通痹。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药: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2g,川芎、苏木、香附、降香、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连服三十余剂,症状消失。
按: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病机系胸阳不振,阴乘阳位,阳微阴弦,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案为老年患者,系胸阳不足,气虚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所致。
治当温心阳,益心气,通心脉。
药用桂枝温阳通经,畅脉止痛;黄芪甘温补虚,助阳益气;白芍、生姜、大枣和营宣经;加川芎、苏木、香附、降香以增强活血开痹,化瘀散结之力。
全方温中寓补,补中寓通,冀阳气旺而血行,瘀阻祛而脉畅,标本兼治。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刘某,女,69岁,2005年4月21日初诊。
右侧胸乳连及右腋窝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月余,患处痛似针刺、刀割样,不能触碰,局部畏冷,入夜痛甚,常因此夜眠不佳。
诊见:患处肌肤无灼热感,有色素沉着呈带状分布,曾予理疗、针刺及中药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https://img.taocdn.com/s3/m/bfedfa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e.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气血虚弱引起的血痹。
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出汗怕风。
对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脑血栓、颈椎病和后背酸麻等具有调治作用。
1、上肢酸麻,抬举困难:出汗时受风得病,平时怕冷,手臂抬举困难。
黄芪30,桂枝10,白芍10,生姜15,大枣7枚,制附子10(克)。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2、颈椎病:症状为头痛、后背发紧不舒、记忆减退。
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当归12,川芎12,桃仁15,红花20,姜黄15(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同时吃金匮肾气丸和后爱暖参茶。
如果颈椎病较重,桂枝的的调为20克,炙甘草15克,白术50,葛根50,生姜50,大枣12枚,制附子15(克)。
3、肩周炎: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苍术30,木香15,香附12,姜黄15,秦艽12(克)。
同时吃金匮肾气丸和后爱暖参茶。
4、坐骨神经痛: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丹参15,当归12,川牛膝15,炙甘草10(克)。
5、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手脚无力,肢体麻木不仁。
黄芪5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丹参15,党参20,桃仁12,甘草10,茯苓15,丹皮15,干姜15,制首乌10(克)。
6、心绞痛: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加瓜蒌壳10,薤白15,红花20,三七粉6(冲服)(克)来自:古道岐黄《课堂笔记》。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https://img.taocdn.com/s3/m/862ed35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9.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
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秦艽12克。
注:本方适用于气虚血亏型。
加减:上肢麻木疼痛加桑枝30克;下肢麻木疼痛加牛膝12克;肌肉酸痛加木瓜12克;四肢畏寒加附子20克。
先煎1个小时,四肢麻木疼痛重者加丹参20克、桃仁1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每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果。
疗效:共治疗120例,其中临床治愈23例,好转81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6.7%。
注: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四肢麻木疼痛。
#快问中医超能团#。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https://img.taocdn.com/s3/m/11374b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0.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
丛日波;唐其春;曲卓锋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12g、芍药9g、桂枝9g、生姜12g、大枣4枚组成.除出血性卒中早期(4周内)外,其余病例皆加用虫类药:地龙1g、全蝎5~10g、蜈蚣1~2条、僵蚕8~10g、乌梢蛇8~10g、水蛭3~5g,剂量根据病人体质盛衰酌情加减.若伴肝火者加天麻、钩藤,伴痰浊者加胆星、菖蒲、瓜萎、半夏,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总页数】1页(P56)
【作者】丛日波;唐其春;曲卓锋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病人的效果分析 [J], 邓增荣
2.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J], 周爱梅
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病人的效果分析 [J], 邓增荣
4.刺络放血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 [J], 李婧
5.陈以国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经验 [J], 郑亚杰;陈以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麻木,凡是腿脚出现无力,麻木,冷痛效佳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麻木,凡是腿脚出现无力,麻木,冷痛效佳](https://img.taocdn.com/s3/m/620d8c3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凡是腿脚出现⽆⼒,⿇⽊,冷痛效佳张仲景⼀个专门治疗⿇⽊的⽅⼦,这个⽅⼦出⾃《⾦匮要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专门搞定⽼寒腿的,专门强壮腿脚的,凡是腿脚出现⽆⼒,⿇⽊,冷痛的可以⼤胆⽤它,效果杠杠的。
黄芪桂枝五物汤,⼀⽅⾯内服汤药,⼀⽅⾯⽤药渣泡脚。
原⽅组成:黄芪20克,桂枝15克,⾚芍15克,⽣姜30克,⼤枣6枚。
你看这个⽅⼦只有五味药,所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下⾯我们⼀起来看看这个⽅⼦到底是从什么⾓度来搞定⿇⽊的。
张仲景把⿇⽊叫做⾎痹,就是⾎液流通受阻了,流通不畅了,这个部位⽓⾎过不来了,所以才会⿇⽊。
张仲景认为导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体受寒了。
为什么受寒就会导致⿇⽊呢?因为⾎遇温则⾏,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体温暖的话,⽐如夏天,⽓⾎运⾏就会很顺畅。
⾎遇寒则凝,当⾎遭遇寒凉的时候就会凝滞,就会流动缓慢,这就好⽐冬天河流会结冰⼀样。
所以要想我们的⽓⾎运⾏畅快,⼀定要好好保暖。
可是现在由于冰箱与空调的存在,以及舆论的误导,很多⼥性喜欢穿暴露的服装,露这露那的,很多⼈的⾝体天天在遭遇寒邪的侵袭,却毫⽆所知,直到有⼀天年纪⼤了,症状就会出来了,⽐如腿脚乃⾄全⾝的⿇⽊冷痛。
既然张仲景认为寒邪是导致⾎脉不通、⾎痹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呢?如何搞定这个寒邪呢?不怕,张仲景请来了桂枝,桂枝是张仲景⽤得最好的⼀味药,桂枝⾟,⾟就可以散,桂枝性⼦⽐较热,热就能够驱寒,所以桂枝可以驱寒。
桂枝凝聚了天地最旺盛的阳⽓,最具⽣发⼒,是桂树最顶尖的那⼀⼩撮枝头。
另外桂枝⾊红,⼊⼼,桂枝是可以强壮⼼脏的,⼼脏强⼤了,阳⽓⾃然就⾜。
因为⼼脏可是我们⾝体的太阳啊,太阳普照⼤地,我们的⾝体就会温暖。
另外⼼主⾎脉,桂枝强壮⼼脏,可以加强⼼脏的动⼒,让⼼脏去打通全⾝的⾎脉,⾎脉通了,⾃然就不会⿇⽊了。
桂枝⽤在这个⽅⼦还有⼀个作⽤,那就是温通经络,⾝体⿇⽊⼀定是经络不通了,为什么经络不通呢?前⾯说过了,受寒了,⽓⾎运⾏受阻了,不通了,所以经络也会不通。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https://img.taocdn.com/s3/m/0c0a8a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f.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经典配方】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常用剂量】生黄芪60g,桂枝10g,肉桂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姜30g或干姜10g,大枣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六)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日: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六)【体质要求】其人多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
面色黄暗或暗红者,其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
两下肢多浮肿。
中老年人多见。
【适用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高黏滞血症、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骨质增生症、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糖尿病眼底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不易愈合的伤口、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身痛、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肥胖症、小儿多汗症、慢性鼻炎、老人感冒等。
【加减法】下肢疼痛麻木者,合四味健步汤;易感冒、易咳喘打喷嚏,多汗者,合玉屏风散;糖尿病肾病等见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口渴、多汗、腹泻、浮肿者,合五苓散;眩晕、小便不利或高脂血症者,合泽泻汤;精神萎靡、极度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者,合防己黄芪汤;高血压、脑梗死、头昏头痛者,加葛根、川芎;胸闷痛、舌暗者,加丹参、川芎。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https://img.taocdn.com/s3/m/c0d9f20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3.png)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现代患有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的人越来越多,西医临床多以调脂、抗血小板和营养神经为主,但效果确实一般般。
中医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管这类病统称为络病。
在跟师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经过中医辩证论治后治疗一段时间有些可以恢复蛮好的。
今天小刘药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疗外证身体不仁的。
实际上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也是属于身体不仁,但并不是所有的身体不仁都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想了解哪些情况比较适合?继续往下看!1.来源出处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大概意思是说,肢体疼痛麻木的同时伴有外证时就可以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2.药物组成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主要是由桂枝汤加上了黄芪,去掉了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
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
简单说,桂枝汤可以调节体表的津液与气血,中医叫调和营卫,使我们体表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排出体表的毒素。
黄芪可以帮助人体输送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祛除一些体表的水湿。
为啥去掉了甘草?中医用甘草一般为调和诸药,让整体比较平和,现在需要快速祛除邪气,去掉甘草使整个方子作用比较迅速。
3.使用要点(1)表虚的症状:特别怕风,同时伴有容易汗出(2)身体不仁症状:半身不遂,活动不自如,身体四肢麻木、疼痛,且身体以乏力为主(3)脉的表现:我们自己也可以感受一下脉,无论是轻按还是重按都感觉脉搏很弱以上三点均具有那就适合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了。
温馨提示:。
韩祖成导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的经验
![韩祖成导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ab21cb10c1c708a1294a440b.png)
韩祖成导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的经验摘要】黄芪桂枝五物汤原为血痹重症而设,治疗肌肤麻木不仁和疼痛为主的疾患,导师韩祖成教授在长期诊疗患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证针对遗留肢体偏瘫,肌肤麻木不仁的患者,并随症加减,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确有疗效。
本论文将从对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组方原则、方义理解进一步认识,总结导师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的部分方法和思路,共飨同道,以期更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关键词】跟师学习;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经验分析【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58-02中风病起病急剧,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的,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的一种疾病,中风病后有80%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肢体活动不遂、偏瘫最为常见,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为中风病最主要的后遗症状,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1]。
清·王清任云:“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
”认为偏瘫的病机或因禀赋不足,或因年老体衰,或因劳倦内伤,或因久病体虚,导致元气亏虚,气血衰少;故进入恢复期后,中风患者的特点为阳气虚衰,气血不足,痰瘀痹阻经络,经脉失养。
总的来说病机为营卫虚弱,脉络瘀阻。
现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针对中风的证型研究表明,气虚血瘀证为中风最常见证型,可贯穿中风病始终,尤以恢复期为著[2]。
黄芪桂枝五物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是这样描述的:“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现今应用于临床,治疗范围较广,现代文献报道,可治疗多种疾病如“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麻木”等疾患[3-5]。
运用黄芪桂枝汤治疗中风病,已有相关报道,均取得临床较好疗效。
王薇萍等[6]用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王希瑞[7]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专治肢体麻木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专治肢体麻木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https://img.taocdn.com/s3/m/638d568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7.png)
专治肢体麻木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肢体麻木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作用在张仲景那里并不是补气,而是什么呢?重剂量疗风水浮肿,中剂量除痹;在《金匮要略》里,就有一个方子专治肢体麻木痹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它主治血痹、风痹诸症,如冠脉搭桥术后、多发性肌炎、不安腿综合症、风寒痰瘀阻络所致的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和产后指掌麻胀、颈椎病、神经麻痹,如腓神经麻痹(坐骨神经主要分支之一)、桡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综合症、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肢端坏疽、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硬皮病、慢性荨麻疹、多汗症、冰箱寒冻手雷诺氏病、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症、腰腿痛、局限性冻伤、坐骨神经痛、肩周炎、末梢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腱鞘炎、筋膜炎、膝关节慢性滑膜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的外科症候群疾病。
【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主治】血痹。
阴阳俱微,外证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
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脉微涩而紧。
【方论】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脉微涩而紧。
微脉是气血亏虚,痹症的产生:由于营卫气血不足,已不能濡养肌肤,加上风寒入侵血脉,使血行涩滞,运行不畅,肌肤变得麻木不仁(脉微弱是指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表示虚证,表示气虚血少或阳虚。
紧脉为寒,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机体,寒气困遏阳气,则脉管收缩紧束而拘急)本方中黄芪益气实卫,《金匮要略》中的四个方子,黄芪在应对黄汗、水肿这类比较严重的疾病时,用量很大,黄芪五两。
中药之秘在剂量,黄芪大剂量治水肿,中等剂量治麻木;《金匮要略》中有两个方,黄芪的用量稍微少一些,为三两,它们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和“乌头汤”。
桂枝温经通阳,白芍和营养血,黄芪、桂枝相伍补气通阳,生姜、大枣合用既可调营卫,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姜可助桂枝以散风寒通血脉。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麻木)](https://img.taocdn.com/s3/m/eb8e347e02768e9951e73895.png)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解]:血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编辑本段
方歌
①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②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编辑本段
各家论述
1、《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2、《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之后,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https://img.taocdn.com/s3/m/0f35a2b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d.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用法]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S、生姜20—30 S\大枣12枚。
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现代应用]1.以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为主证的疾病。
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雷诺氏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
下肢慢性溃疡、褥疮、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皮肤科疾病也可参照使用。
2.以肢体疼痛、无力、僵硬,阵挛、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如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症、原发性脑萎缩、中风后遗症、局限性癫痫、不宁腿综合征、面肌震颤和面肌痉挛、低钙抽搐、低钾性周期麻痹等。
3.产后多血虚,因此产后的诸多病症也多见本方证。
如产后尿潴留、产后痉证、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不用等。
其他的妇产科疾病如妊娠恶阻、转胞(妊娠期因胎儿压迫膀胱等原因,导致小便不出)、带下、痛经、月经后期等也可参照辨治。
4.其他方面还用于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盗汗、肥胖症、小儿多汗症、半身无汗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血管神经性水肿、原发性低血压、慢性肠炎、胃窦炎、慢性鼻炎、肺炎、神经衰弱、反复感冒等。
[经验参考]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其证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所谓“身体不仁”,即肢体酸麻,关节活动不灵活,受风遇冷症状加重。
“如风痹状”故可有疼痛,但较轻微,主要以酸麻为主。
本方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末梢神经疾病和末梢循环障碍,但后世医家对本方的使用已经突破厂这些范畴。
如对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有比较好的疗效。
此症表现为双侧小腿和足部深处绞痛、困胀、沉紧、瘙痒、虫爬和烧灼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每以黄昏或睡前加重,活动和揉搓后症状缓解,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43、中风后遗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43、中风后遗症](https://img.taocdn.com/s3/m/17f0c6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72.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43、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
王某,男,65岁,2017年3月28日初诊。
患者患高血压病10年余,3月前因过劳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急于县医院行头部CT检查诊为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遗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为进一步治疗,求诊于中医。
患者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上、下肢肌力2级,伴见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气虚血瘀,血脉痹阻。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15g,川芎10g,牛膝10g,天麻10g。
7剂,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功能锻炼。
7剂后自觉右侧肢体麻木有所减轻。
后以初诊方加减,连服15剂后,右侧肢体活动较前好转,麻木不显,言语较前清晰。
又断续服30剂后,右侧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上、下肢肌力4级,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言语较清。
按:中风后之半身不遂,多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致。
该患年老体虚,复因劳倦因伤,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痹阻而发为中风。
方中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和血,温阳能脉,川芎、牛膝化瘀通络,天麻平肝熄风祛痰以治其言语不清。
临床上,本方应与补阳还五汤相鉴别,前者治在温补、温通,而后者治在补气以行血。
【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中风后遗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中风后遗症](https://img.taocdn.com/s3/m/f3b5fe1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4e.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中风后遗症三、中风后遗症钟耀奎医案:陈某,62岁,广州江门。
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
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
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
舌微强,言语不能流利,病约50余日,数易医,未效。
初诊:六脉微细,便秘,两日一行,诊属气血俱虚,拟方大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750克,桂枝750克,杭白芍750克,生姜750克,大枣100枚,虎胫骨300克,桑寄生300克。
上药用水一大锅,煎取12碗,每小时服1碗。
二诊:服后证如前,惟大便1次,较溏而已。
再服原方,续服7日,右手稍有知觉,可微举,足仍如前,言语较清楚。
续服至第10天,手足均能举动,但乏力,未能走动。
余认为病已去其半,药力亦宜酌减,因此照第一日之剂量减半,再服10天。
三诊:余诊后第20天,症状大有好转,可步出中庭走动,家人大为欣喜,但口眼仍微歪斜,说话不十分清楚。
改与干金附子散。
炮附子90克,桂枝尖90克,细辛15克,防风24克,生晒党参90克,干姜30克。
服3剂。
四诊:口眼较正,说话已清楚流利,惟足部乏力,手可举至与肩’平。
改与真武汤加味。
炮附子60克,杭白芍90克,云茯苓90克,生白术60克,生姜90克,虎胫骨90克,桑寄生90克,桂枝90克。
服10剂。
五诊:病者能行前来门诊。
此后以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等三方每日轮服。
服20天,各证均如常人,惟口眼微向右歪,不能复原,停药。
按语:本案重用黄芪至750克,桂、芍、生姜亦均用750克,大枣用到百枚,胆略之大,为常人所不及。
钟氏自注曰:病者对我信仰甚笃,故余能投此重剂,病者亦敢服,否则,难取速效也。
【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及诸多病症】
![【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及诸多病症】](https://img.taocdn.com/s3/m/fb279c0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d.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手脚麻木及诸多病症】很多种中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出现手麻或脚麻的情况,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衰老现象,只要多加休息就可以自动消失。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手脚麻木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本来只有一个手指头麻,到最后变成了整个手麻。
过度劳累有可能会导致手脚麻木,但是这属于生理性麻木,只要多加休息麻木感就能自动消失,但是如果长期出现手脚麻木,很有可能是气血淤堵所致。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专治手麻、脚麻的方子,这个方子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过都说好。
《金匮要略》里面是这样写的“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血液流通不畅,阳气和阴气都很虚弱,就好像被风麻痹了一样,这个时候可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主治。
这个方子的药材有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红枣。
黄芪9g、白芍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干10g,分成7份,每天早上饭后喝一剂即可,等着7剂药都喝完,你会发现手脚麻木的症状明显好了很多。
身边有很多朋友,都试过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的原理是什么呢?黄芪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药材,很多人都喜欢用黄芪泡水或煲汤喝。
黄芪的主要作用就是补气、健脾和生阳,经常被用于改善因为气虚导致各种病症,而手麻、脚麻多半都是因为气血不畅,黄芪刚好可以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效果。
桂枝指的就是桂树上那一撮嫩绿的树枝,有很好的生发作用,同时还能温经通络、助阳化气,在中医里面经常被用来治疗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不适。
白芍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养血调经、活血活络、疏通筋骨,我们常常在柴胡散以及逍遥丸里面看到它的存在,对于情绪急躁、肝气郁结的人来说,白芍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疏散作用。
生姜大家都知道,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在这个方子里面主要起一个助推的作用,帮助温暖我们的经脉,促进气血的流通。
红枣也有很好的养心补血的效果。
方子虽然简单,但是配伍得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身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身痛](https://img.taocdn.com/s3/m/4c6053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1.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身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方剂名。
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本方为治疗素体营卫不足,外受风邪所致血痹的常用方。
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脉微为辨证要点。
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血痹病舌质紫暗,脉沉细涩者,可加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
治疗产后身痛可重用黄芪、桂枝,下肢痛加独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风、秦艽、羌活,腰疼重加杜仲、川断、狗脊、肉桂等,1、《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4]2、《金匮要略论注》:“此由全体风湿血相搏,痹其阳气,使之不仁。
故以桂枝壮气行阳,芍药和阴,姜、枣以和上焦荣卫,协力驱风,则病原拔,而所入微邪亦为强弩之末矣。
此即桂枝汤去草加芪也,立法之意,重在引阳,故嫌甘草之缓小。
若黄芪之强有力耳。
”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椎间盘脱出”,要求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因家贫失偶子幼,从经济及家庭皆无手术条件。
脉弦细浮,舌淡红嫩苔薄白腻。
六病辨证:太阴中风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 桂枝30 生白芍30 生姜60 大枣40 水煎服四剂。
二诊:踝已不肿,酸软疼麻皆已大减,诉药后易汗,有怕热感,欲眠思睡。
右脉浮弦滑,左脉浮细略涩,舌淡红嫩苔薄白。
处方:桂枝加黄芪汤黄芪30 桂枝30 生白芍30 炙甘草20因为水饮较为明显,所以选择了黄芪桂枝五物汤。
水饮在表,则需发越,而伤寒法度,太阳实证者,用麻黄发越,而太阴虚证者,决不可误用麻黄,仲圣遇到此类证型,则以黄芪为主药,以黄芪配伍生姜为方根,黄芪配伍生姜为统治太阴中风病之方根。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生姜是六两,较之桂枝加黄芪汤可以更好的去发越水饮。
所以患者药后易汗,而踝肿即消,症状大减。
而在补养津血方面,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如桂枝加黄芪汤,所以水饮去后黄芪甘温,是太阴病中的麻黄,可以发越表邪表饮,可以益卫补虚;生姜辛温,是发表药和理血药中的水军,可以“出汗,逐风,(除)湿痹”,仲圣凡四十五方用到生姜,皆关乎水血与表之病机。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手脚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手脚麻木](https://img.taocdn.com/s3/m/2af43c1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73.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手脚麻木
中医认为手脚麻木,是体内气血淤堵导致的,有些人不但手脚麻木,还会有着手脚冰凉的现象。
专治手脚麻木的仲景方,主要来自《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这样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意思是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最好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此方专治四肢麻木,手脚浮肿,浑身肌肉无力,还有身体的各种慢性疾病,疲劳性的疾病。
黄芪,白芍和桂枝各9g,生姜18g,4个大红枣,这个是七剂药的用量,抓好让药店人员分为7份,每天只需要喝上一剂药即可,等着7剂药喝完,手脚麻木的症状基本也就消失了。
功效:在此方中黄芪是走表皮;桂枝主要是疏通血液;姜是起到一个助推的作用;白芍主要是养血调经,缓解四肢痉挛疼痛,敛阴止
汗,平肝;这里的姜可能有点多,那是因为姜可以帮助温暖我们的经脉,从而改善我们血液的微循环。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e35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1.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条⽂字眼“⾎痹”、“⾝体不仁”、“如风痹状”。
⾎痹,⾝体不仁,如风痹状,⼤概是感觉⿇⽊,感觉迟钝,知觉⿇⽊不仁。
⼆、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姜六两⼤枣⼗⼆枚上五味,以⽔六升,煮取⼆升,温服七合,⽇三服。
⼀⽅有⼈参。
三、⽅解桂枝汤去⽢草倍⽣姜加黄芪⽽成。
1、炙⽢草,⽢则缓,太壅滞;2、⽣姜散寒散⽔湿除寒湿,桂枝⽣姜⾛⽽灵动,防⽌黄芪补⽽不⾛;3、黄芪,补虚祛风,益⽓固表同时利⽔,可去在表之⽔湿。
黄芪:《本经》:味⽢、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痛、⼤风癞疾;五痔⿏瘘;补虚;⼩⼉百病。
4、⼤枣帮助黄芪滋补营阴⾎分。
5、⽣姜⼤枣保护脾胃。
6、从药证理解本⽅(1)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2)黄芪:益⽓固表;(3)桂枝芍药黄芪相当于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补⽓固表;(4)⽣姜⼤枣⽣津建脾胃;(5)桂枝⽣姜:桂枝⽣姜⾟温⾛串散寒湿⽔饮强卫阳;(6)黄芪芍药⼤枣:益⽓⽣⾎增加营阴的滋养。
四、体质诊断1、桂枝体质(⽩、弱、风)加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浮肿貌、更加怕风、恶风,⽪肤松弛、肚⽪松弛如棉花,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抵抗⼒差—《红楼梦》中贾母是也。
)现代⼈缺少锻炼,吃的多,长得丰满,虚胖、浮肿貌,⾛不了多久就⽓喘。
五、辨证要点1、怕风,⾃汗⽆⼒,⼿脚⿇⽊为主诉,肢体⿇⽊不仁,如⾍爬甚⾄捏抓⽆感觉,⾆质淡、⾆苔⽩滑有津,⼆便正常。
2、⽤于⿇⽊感和感觉迟钝的病证。
使⽤的指征是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以及⽪肤有增厚的感觉,⽪肤⾊⽩⽽软,是含黄芪⽅剂的应⽤指征之⼀。
六、病机辨证营卫不和,⽓⾎虚弱。
七、临床运⽤1、下肢⿇⽊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四味健步汤;2、夹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桂枝茯苓丸;3、浮肿:五苓散加黄芪桂枝五物汤,防⼰黄芪汤加防⼰茯苓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4、⿇⽊: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芍药散;5、上肢疼痛⿇⽊:乌头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6、⼼脑⾎管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川芎;7、⾯瘫:黄芪桂枝五物汤;8、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术附:伴⾝体疼痛沉重;9、中风后遗半⾝不遂;10、过敏性⿐痒属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1、⽪肤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2、颈椎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3、不安腿综合症:腿夜间⿇⽊,酸胀,如蚂蚁爬⾏,不知将腿放哪⾥;14、⼩⼉舞蹈病;15、⾯神经炎;16、颈椎病;17、荨⿇疹;18、产后腿痛,产后中风。
经方52:黄芪桂枝五物汤|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
![经方52:黄芪桂枝五物汤|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c283e6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2.png)
经方52:黄芪桂枝五物汤|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经典的治疗血痹病的专方,同时也是一张营养过剩致虚胖体质的调理方。
此方药物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有人参。
黄芪桂枝五物汤推荐量:原方原量:黄芪45,白芍45,桂枝45,生姜90,大枣十二枚。
常规标准量:黄芪9,白芍9,桂枝9,生姜18,大枣9。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此方证条文出自金匮要略一书之“血痹虚劳篇,原文是: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从方证条文来看,此方主治“血痹”,我们都知道,痹者阻塞不通也。
所以血痹即是由于血脉阻塞不通而生成的一种疾病。
此病之症状为“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这里说的“不仁”并不是不仁不义的“不仁”,而是指人的感觉障碍,大多为知觉麻痹的症状。
由于本方用了黄芪,所以本方证除了有身体不仁外,还可见有汗出一证,既可以是自汗,也可以是盗汗,并且汗出常见色黄粘衣。
3.根据上述血痹症状的分析可知,此病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病名还是难于一一对应的。
大体而言,西医临床所说的末梢神经炎、颈椎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雷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性等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是都可以看做是血痹一病的。
4.此方之用药组成,可以看做是桂枝汤去掉甘草,并且重用生姜,再加上黄芪。
5.从金匮要略原文来看,此方应该是一种关于“尊荣人”的体质调理方。
《金匮要略》说:“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里所谓的“骨弱肌肤盛”,是指这些人大多肌肉不发达,皮肤缺乏弹性,由于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经常疲乏,头晕,气短,一动就气喘,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de1c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4f.png)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剂中医古方,具有通络活血、补气温经的作用。
临床上有治疗关节酸痛、末梢神经炎、皮肤炎和中风后遗症的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取9g黄芪、4个大枣、18g生姜、9g桂枝、9g芍药。
2、在煎药之前需要将药材浸泡半小时。
3、浸泡过之后再煎,需要1个小时左右。
4、水量则以高出药材表面为准。
5、不同的病症需要搭配不同的中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此方如果治疗颈椎病,可添加姜黄、当归、桃仁、红花、川芎。
2)此方如果治疗肩周炎,可以添加姜黄、秦艽、羌活、灵仙、防风。
3)此方如要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添加丹参、炙甘草、川牛夕、当归、蜂蜜、草乌。
4)此方如要治疗脑血栓,可添加地龙、当归、桃仁、红花、川芎。
5)此方如要治疗心绞痛,可添加三七粉、瓜壳、红花、薤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麻痹
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
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4.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组成:黄芪30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3片,大枣7枚。
百科名片
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编辑本段
临床医案
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新用
2003-8-22 13:47:00
古代中医名著《金匮要略》,象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着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2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原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6.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7.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方剂
〖别名〗黄耆桂枝五物汤、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方源〗《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组成〗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参)。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解]:血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产后指掌麻胀
林某,女,26岁。分娩后经常洗涤衣服,双手指尖即感麻胀,继则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胀、针刺、蚁行感,并逐渐加重,甚时需用热水洗后上述症状方能暂时缓解,过后仍如前状。刻诊:双手肌肤触之欠温,形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复感寒邪所致。治则:益气养血助阳、散寒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桂枝15g、当归20g、白芍30g、干姜12g、鸡血藤20g、红花12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麻木蚁行感明显减轻,双手自觉有温热感,余症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进6剂,麻胀感消失。
产后气血虚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复感寒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扶正;桂枝、干姜助阳散寒;红花、鸡血藤活络。
--------------------产后身体痛多可以用桂枝新加汤,如麻则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新加汤可以。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
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前区疼痛等现象。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姜黄等,疗效较好。
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早期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时,即出现一种刺痛样剧痛,疼痛可影响上臂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穿衣梳头都感困难。治疗时可用本方加羌活、秦艽、防风、威灵仙、姜黄等,验诸临床,屡用屡效。
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
--------------------此已经改变方意,口舌拘急属于痉证可用葛根或者天花粉补津液,加黄氏桂枝五物汤原方,有意见是桂枝加葛根汤(无汗可用麻黄)或再加干姜去脾肺寒..流涎.
5.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8.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编辑本段
方歌
①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②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编辑本段
各家论述
1、《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2、《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之后,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3、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
编辑本段
病机
营卫气血不足──阴阳俱微。
阳气不足,阴血涩滞──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编辑本段
方解
君 黄芪──甘温补气,补在表之卫气。
. .... ┌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臣┤
. .... └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