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合集下载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但在教育中出现了反智主义现象。

这种反智主义体现在对知识和专业的轻视,以及对科学和理性的怀疑。

反智主义对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和教育资源浪费。

产生反智主义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爆炸导致知识碎片化,以及利益集团的操纵。

为了解决教育中的反智主义问题,需要提高师生的素质,推行科学教育和思维训练,加强教育管理和舆论引导。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危害包括破坏学术精神和知识传承,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反智主义应该引起重视,我们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和舆论引导,提高人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现象、影响、原因、挑战、危害、社会、重视、引导、知识、思维、教师、学生、学习、批判、理性、传统、创新、人文、科学、技术、教导、倡导、未来。

1. 引言1.1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一种贬低知识、智慧和理性的态度或行为。

它主张对专家、学者和科学的权威进行怀疑或拒绝,倾向于相信传统观念、迷信或偏见。

反智主义者通常会将个人情感或信仰置于事实和证据之上,并拒绝接受任何挑战或质疑。

他们可能会对科学、教育、文化和知识产生怀疑或敌意,试图削弱或破坏这些领域的权威和信誉。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尤为危险,因为它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甚至对真知识和真理的忽视或否定。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反智主义更加具有迷惑性和危险性,容易误导人们走向错误和愚昧。

我们必须认识到反智主义的危害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抗和阻止其在教育领域的蔓延。

1.2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轻视和贬低、对专家权威的怀疑和质疑、对科学理性的排斥和否定等方面。

在教育中,反智主义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能力的贬低,对教师和教育机构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对科学知识和严谨思维的否定,以及对历史事实和实证证据的无视。

这种反智主义思潮往往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作者:王惠颖严从根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袪道德权威化的结局。

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关键词:反智主义;道德教育;平庸;卓越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3-0024-05一个思潮的崛起可能是一种时代处境的映射,具有重新审视现实的意义,但是某些过激的姿态和愤怒性情绪也可能在把一己之见夸大为真理之后失去了对于其本身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反智主义思潮的过激可能也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尽管反智主义思潮在我国教育和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并不深远,但已见苗头,并有蔓延的态势。

本文将揭示反智主义思潮在道德教育领域蔓延之后会有哪些表现、哪些危害以及消解的对策。

一、反智主义在道德教育中的蔓延反智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对智性本身的警惕和怀疑,对智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余英时先生认为“反智主义”是中国政治传统血液中流动的东西,老子的“绝圣弃智”、法家“无书简之文,以法为家”以及包裹着“尊君卑臣”的内核而法家化了的儒家思想等都是反智主义的表现,而他们共同服膺于君权的统治,作为驯化知识分子、统治民众和钳制思想的一种手段。

中国当前的一些反智主义学者则站在民主、平等的立场上对知识分子发起猛烈的抨击,反对少数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自恃拥有知识而将自认为的真理强加给大众,把民众污名化为不能正确选择和判断的非理性群体,替代民众自身进行选择,以知识的拥有作为隐性权力正当化的途径而践踏民众的权利,同时反对知识分子凭借自己对知识的垄断占据道德高地。

所以倡导民众参与、挑战知识分子文化霸权、推翻知识暴君统治的反智主义就被看成是通往自主、自由、民主的必经之路。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思想根源与中国语境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思想根源与中国语境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思想根源与中国语境作者:曹永国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教育中的“反智主义”为一种对待知识、理智的态度和行为。

这种态度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理智培养的反驳、否弃、怀疑、嘲弄和改造。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在不同的语境下所指不同。

“反智主义”主要源于知识与政治、文化的斗争关系,其既有来自外部因素对知识、理智的挤压,又有来自知识、理智对自身的反思。

就中国语境而言,反智主义是一种长久的思想传统和教育实践。

它有着和西方语境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质和作用,常常会成为一种追求真知、崇尚理性精神的桎梏。

重塑知识的理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智力)、锻炼理性批判力和养成思维的乐趣等,显然更为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反智主义;理智主义;理智精神;中国语境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3-0013-06“反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其必然和教育相关。

尽管文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知识分子研究领域已兴起了种种对“反智主义”的关注和讨论,但是,作为一种旨在推进个人健康成长的活动,教育则必须拒绝“跟风”,必须对之进行理性地审视、批判和甄别。

这就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思索“何谓反智主义?”“为什么要反智主义?”“谁提倡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意味着什么?”等问题。

一、何谓“反智主义”中文中“反智主义”是对英文单词“anti-intellectualism”的翻译。

据维基百科解释:反智主义是对知识、知识分子和接受教育的敌视、怀疑态度,它通常表现为嘲弄教育、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认为它们是无用的而且蔑视它们 [1 ]。

根据美国历史学者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的理解,反智主义乃是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轻视乃至嘲弄知识理性的现象,揭示的是195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存状态。

霍夫斯塔特认为,“反智”主要指反对知识分子以及具有知识分子特性的思维形态。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

反智主义名词解释反智主义啊,就像是一场荒诞的闹剧里的主角。

你想象一下,知识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船只在智慧的海洋里航行,而反智主义呢,就像是一群戴着眼罩的海盗,故意朝着远离灯塔的黑暗处划去,还大喊着:“灯塔啥的最讨厌了,我们不需要那玩意儿!”这反智主义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看到那些高深的知识、理性的思考,就像看到苦药一样,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说:“我不听我不听,这些东西太复杂太讨厌了。

”他们觉得凭借着自己那点本能的直觉和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就能横行天下。

比如说在科学领域,科学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每一块积木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试验、论证才放上去的。

可反智主义者呢,就像一群莽撞的大象,横冲直撞地闯进城堡,把积木踢得到处都是,还大喊着:“这破城堡有啥用,我们的感觉才是最准的。

”在教育上,教育是给人智慧翅膀的魔法,能让人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反智主义却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把这翅膀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说:“飞啥飞,在地上爬多实在。

”他们轻视教育的力量,觉得读书多了反而会变得“傻气”,这就好比觉得吃多了美食会消化不良,然后就干脆绝食一样愚蠢。

在社会事务中,理性的决策是一把精致的手术刀,能精准地切除社会的毒瘤。

反智主义就像是拿着大锤子的鲁莽工人,不管不顾地一顿乱砸,还觉得自己这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他们拒绝接受专家的建议,就好像病人拒绝医生的治疗,非要自己瞎捉摸,用一些土方子来治病,结果往往是让情况变得更糟。

而且反智主义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像那些骗子手中听话的木偶。

骗子随便编造一些谎言,反智主义者就深信不疑,跟着骗子的指挥棒跳舞,还以为自己在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呢。

反智主义就像是智慧世界里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疯长,把那些代表智慧的花朵和树木都给挤得没了生存空间。

我们可不能让这种荒诞的思想肆意蔓延,要像勇敢的园丁一样,拿着知识的剪刀,把这些杂草统统剪掉。

不过反智主义有时候也像个搞笑的小丑,他们的那些离谱的想法和行为常常让明白事理的人忍俊不禁。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于滨1,(1.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基础社科部,杭州310018;)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高校少数学生仍存在着对政治理论课的厌学情绪,辅导员、班主任及高校政工干部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其逆反心理,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逆反心理;大学生心理;原因;对策The Simplye Analyse of Antagonistic Psycholo g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YU Bin1(1.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s certain effect, but few students still detest studying the political course at present.Counsellor ,.When form master , political work cadre carr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o them,the university student hav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So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th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that effectual way dispels young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pertinence , initiative and substantial results of the moral work..Key words: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the college student,Reason,Measure近年来,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从中央到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王惠颖;严从根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4(013)003
【摘要】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祛道德权威化的结局.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总页数】5页(P24-28)
【作者】王惠颖;严从根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
【相关文献】
1.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反智主义的表现 [J], 彭芳;
2.现代文明的哀歌——论《蝇王》中的反智主义特征 [J], 丛琳; 王玉洁
3.网络社交传播中的反智主义现象研究 [J], 杜紫寒
4.大众媒体与二战以来美国政治中的反智主义 [J], 田肖红;郭秋锐
5.事实与价值:道德教育悖论及消解路径探析 [J], 王敬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反教育心得体会

四反教育心得体会

四反教育心得体会在进行四反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四反教育是一种以“反思维、反创新、反实验、反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四反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关于四反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四反教育注重反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问题,并且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四反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我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讨论一个伦理问题时,我会让学生从不同的伦理观念出发,分析问题的优缺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态度。

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四反教育强调反创新,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我发现四反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并且对他们的创新想法进行引导和扶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实验课时,我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再次,四反教育注重反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证实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四反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我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出,有大伪摘要:作为文化倾向与价值立场的反智主义对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在教育系统内部,反智主义往往以隐蔽的方式呈现,主要表现为对某一类型、性质或层次知识的否定。

教育内部反智最危险的状况是教师的反智,具体表现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将教育科学演变成了选择性科学与工程科学。

引导教师走出方法与技术拜物教的基本路径是“创新并重写理论”,促成经验、理论、技术间互动与生成,形塑教师实践智慧。

关键词:反智主义;轻视知识;技术主义;经验;实践智慧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3-0019-05一、何谓“反智主义”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以历史研究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美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反智主义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和知识分子状况作出了分析与回应[1 ]。

而余英时先生则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1975)和《“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1976)两文中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反智主义进行了剖析。

总体上,人们基本认可余英时先生对“反智主义”的基本理解,即反智主义不是一种学说或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

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intellect)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

……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

”[2 ] 一般而言,当今社会中很少有绝对、严格的反智主义者,人们从总体上还是承认与尊重知识、理智对于个体人生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

面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与问题,人们也并未将之归咎于智识本身,而是归因于使用知识的人。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3 ]知识为人类对世界及其自身的解释、选择与行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运用知识与技术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非为它们本身所固有,而是由使用者的目的与价值选择引发的。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

在将介绍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

接着在将分别讨论反智主义的定义及表现、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及应对反智主义的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加强科学教育。

最后在将强调抵制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共同努力构建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及应对策略,为构建科学、理性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反智主义、教育、批判性思维、科学教育、理性、构建、抵制、环境1. 引言1.1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指一种不尊重知识、不重视学识、不注重科学、不看重理性的思潮。

这种思潮在当今社会中非常普遍,表现出对科学、知识、专家的怀疑和排斥,以及倾向于相信一些虚假信息、陈词滥调、阴谋论等。

这种偏见和偏执的思想,严重危害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阻碍了个体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反智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学术的尊重降低,对科学的信任受损,对教育的信心动摇。

应对教育中的反智主义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必须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的信任,共同构建一个理性、科学的教育环境。

1.2 反智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反智主义是一种对知识、科学和理性思维的敌视态度,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智主义思潮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甚至怀疑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

这种思潮还会阻碍教育体系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教育变得浅薄和肤浅,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智主义还会影响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敌视和怀疑,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可能过分强调主观情感和个人观点,而忽视了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种倾向可能导致教育变成了一种宣传和洗脑的工具,而非真正的知识传授和思维培养。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程亮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4(013)003
【摘要】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分崇拜、作为“政治社会”呈现出对知识价值的贬抑.要超越反智主义的限制,就需要回归教育本身,以理智自主为根本目的,促使个体真正从自身出发获得对有价值事物内在利益的认知和理解.
【总页数】9页(P5-12,28)
【作者】程亮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
【相关文献】
1.教育中的“反智主义”:思想根源与中国语境 [J], 曹永国
2.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 [J], 王惠颖;严从根
3.论孔子“游”的教育精神——兼论唯智主义与反智主义的局限及其超越 [J], 梁明月
4.遮蔽与澄明:素质教育的理性反思与超越路径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事件"谈起 [J], 蔡婉怡;杨静;龙宝新
5.超越“质量话语”应是我们的政策抉择吗——我们的质量评价可以从《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中吸取什么 [J], 郭良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教育学原理论文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内容摘要: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

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

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分崇拜,作为“政治社会”呈现出对知识价值的贬抑。

要超越反智主义的限制,就需要回归教育本身,以理智自主为根本目的,促使个体真正从自身出发获得对有价值事物内在利益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反智主义;理智;知识分子;教育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程亮(1979- ),男,安徽岳西人,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学系副教授,上海200062内容提要: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

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

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分崇拜,作为“政治社会”呈现出对知识价值的贬抑。

要超越反智主义的限制,就需要回归教育本身,以理智自主为根本目的,促使个体真正从自身出发获得对有价值事物内在利益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反智主义理智知识分子教育作为一种反对或质疑“理智”(intellect)和“知识分子”(intellectual)①的社会态度或倾向,“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它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出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政治修辞和社会话语中。

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艾森豪威尔主政和麦卡锡主义当道期间,反智主义在美国逐渐发展为一种社会风潮。

这股风潮“虽然在美国不是主导力量,但也是十分强大”[1]。

因此,它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刻关注。

1955年,《社会问题杂志》(Journal of Social Issues)出版专辑讨论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社会因素、心理机制及其在政治、教育等领域的表征;1962年,霍夫斯塔特(Hofstadter,R.)发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主要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系统探讨反智主义的概念、表征、根源和社会后果。

“读书无用论”:教育实用主义心态浅析

“读书无用论”:教育实用主义心态浅析

“读书无用论”:教育实用主义心态浅析摘要:教育实用主义心态在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其沿袭于通过“读书”实现“翻身”的传统思维习惯,天然将接受教育与实现阶层跃升和获得高经济收益挂钩,又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膨胀扩散,在教育投入与收益越来越不成正比的当下伴随着理想主义的消亡滋生出“读书无用”论调。

本文将围绕“读书无用论”这一教育实用主义心态的极端表现探讨该种社会心态的形成及强化机制。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教育实用主义;社会心态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成为社会焦点。

然而在教育备受重视的同时“读书无用”论调却重新抬头。

新形势下的“读书无用论”并非排斥知识,而是在过高期望却“高投入,低回报”的心理落差下对学校教育产生质疑、否定。

笔者认为,“读书无用论”本质上是人们教育实用主义心态的反映与投射。

一、什么是教育实用主义心态(一)概念定义“读书无用论”等主题已受到诸多讨论,多位学者对读书无用论的社会心理成因作出了解释,如认为其来自人们对教育的工具理性期望的落空;或是将其看作一种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对校园和学生群体的侵蚀。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读书无用论”源于“教育实用主义心态”。

教育实用主义心态是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心态,表现为把“读书”与“成功”挂钩,将接受教育视作获利手段的心理。

持该种心态的人容易忽视教育所带来的个人性格品质与精神世界的提升,仅将能否获得经济利益或阶层跃迁等实用性收益视作评判教育价值的标准。

(二)“读书无用论”——教育实用主义心态的极端表现“读书无用论”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书”视作概念重点,认为死的书本知识已在急剧变革的当代社会失去其工具价值;另一种是将“读书”理解为“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没有价值”。

本文将对后者进行讨论。

1.知识无用在教育对象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教育内容从“高雅知识”向科学知识转变后,形成了期望通过教育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素质的素质发展逻辑。

探究“反智主义”对当代高校发展的影响

探究“反智主义”对当代高校发展的影响

探究“反智主义”对当代高校发展的影响作者:杨旖伦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知识、怀疑知识,并嫌弃否定知识分子的社会思潮。

本文通过阐述“反智主义”在当今高校发展中对高校学生、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反智主义”影响下的继承坚守与道路探寻。

关键词:反智主义;高校;发展影响自1962年美国学者霍夫斯塔特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开始,“反智主义”一词逐渐流行起来。

就中国而言,古代的封建专制以及书生的不得志是“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反智思潮从社会蔓延进学校,使师生中“读书无用论”、“混文凭”之风一度兴起,应试教育和大学的“扩招”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反智”之势。

一、“反智主义”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反智主义”一词源于美国,主要是指对教育的批评往往更多的来自于一种自省与反思。

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智”通常偏向于“功利主义”。

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反智,给高等教育蒙上了一片阴霾。

而年轻的学生因价值观尚未成熟,成为“反智主义”最易侵蚀的对象。

1.“读书无用”气氛弥漫。

学习与否的决断标准不再是学习本身的价值所在以及个人对知识的追求,而变成了读书所能给自身带来的实际利润。

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影响下,许多高校学生不屑于学习,每年半途辍学而投身市场经济洪流的学生大有人在。

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也往往不能安心于学业,对自身获得的教育不抱有什么期望,“混文凭”之风开始盛行。

2.人生价值观易被动摇。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面对“反智主义”的负面影响,缺乏独立辩证思考的能力,容易随波逐流,被“反智”带入歧途。

而这些学生因为贬低知识和精神生活的“反智主义”,而否认学习的价值所在,停止对任何事物的钻研,成为只关心“大众文化”的一分子。

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洗脑反智教育心得体会

洗脑反智教育心得体会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洗脑反智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在此,我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洗脑反智教育的看法和心得体会。

一、洗脑反智教育的表现1. 过度强调应试教育。

在我国,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的核心。

很多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创造力。

2.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洗脑反智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

学校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

3. 教育内容单一。

洗脑反智教育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忽视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4. 教育方法单一。

在洗脑反智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洗脑反智教育的危害1.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洗脑反智教育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降低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损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洗脑反智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4. 加剧社会不公。

洗脑反智教育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地域等因素,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如何摆脱洗脑反智教育1. 改革教育体制。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

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2. 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注重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什么是反智主义?

什么是反智主义?

什么是反智主义?反智主义是指一种或多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旨在贬低知识、学术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最终导致对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怀疑。

反智主义是对于智识的一种反感,是对于传统知识结构所带来的对个人自由的压迫而进行的一种批判,但这种批判常常和科学、文化、学术等领域的进步相悖。

以下是对于反智主义的进一步解释:一、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反智主义的形成多有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例如,无法取得高等教育的人们或受到一定程度教育后无法从学校或社会中融入优越的阶层,可能会对知识与学问渐生质疑。

另一方面,智识与学问的传播并不受到社会的全面接受或赞同,可能构成了反智主义思想的土壤。

二、反智主义如何影响社会?(1)削弱民众的理性思考。

发展智力的本质在于全面、客观、独立的思考。

而一旦反智主义获得流行,社会上更多围绕感性而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和争吵便无人关注问题的本质。

(2)产生社会极端化。

反智主义的表现常常具有极端的倾向性,如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打压,构建对知识精英的目标化敌视等,这些行为常常加深社会的分裂,增加了矛盾的对抗性。

(3)对于社会进步构成威胁。

知识和智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而反智主义固然会对社会的进步产生阻碍,也可能会对动力在于知识和思考的领域产生消极影响。

三、反智主义思想是如何影响个人的?(1)个人进一步削弱其基础能力。

通过学习知识,人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望远的能力,而反智主义则会造成个人知识面的匮乏,降低自身处理新问题的水平。

(2)造成个人的思维萎缩。

这种情况下,人的思考极具惯性,对于新思想或新观点的认识非常困难。

这也造成了人们在习得新技能或适应新环境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削弱个人的自信心。

反智主义的影响,意味着对知识和教育的否定,造成个人的自我认同感下降,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将产生实质性的障碍。

综上所述,反智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合理的表达需求,但其肆无忌惮的发展已经严重危害了知识、科学以及文化等的推动,同时也对于社会个体、机构和道德标准形成巨大威胁。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

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引言反智主义是指针对知识、教育、科学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特定态度或思想。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反智主义表现得更为普遍,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不断蔓延,已经对教学、学术以及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及其超越的相关问题。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对学术界的威胁在美国学术界,反智主义正在蔓延。

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专家”提出质疑,揭露“社会正义”等课题的研究成果,推崇基于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观点,有些人甚至以“反知识分子”而自豪。

对教学的影响反智主义已经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

一些学校已经取消了特定科目的教学,例如进化论和科学方法等内容,以满足某些群体的偏见。

处理事实和数据的方式在反智主义影响下,人们的处理事实和数据的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在,一些人会忽视数据和研究结果,更小心地选择自己喜欢或愿意相信的消息来源。

反智主义在教育中的根源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反智主义在教育中蔓延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正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和学术界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人们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和获得信息。

但这并没有使人们对知识更加尊重。

非理性的偏见非理性的偏见,如种族、性别和文化偏见等,可以刺激形成反智主义的文化。

对于任何教育环境而言,这些极端的信念都是具有危害性的。

缺乏重视教育的文化虽然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但在现实中,教育在某些情况下并没有被充分重视。

这包括数十年来对教育体系的削减以及人们对教育和科学成果的鄙视。

反智主义的超越科学原理的强调通过教授科学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如今的技术时代。

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在学生更具体的内容(如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之外,始终强调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过程。

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课程为了超越反智主义,我们还需要一种更为严谨和实际的文化。

这种文化需要打击无知、反科学和捻造事实的现象。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反智主义”,迄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不是一种主义,也不是一套思想理论,而是一个西方舶来词,英文表述是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知识分子的轻鄙以至敌视。

对于这个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为荼毒民心的“读书无用论”。

标签:反智主义教育中国教育读完《中国大学失败的四个原由》与《大学里的反智主义》这两篇文章后后深有感触,特别是对其中的大学反智主义表示深深的触动与感慨,学校如此,社会如此,我们生活围绕在以行政化为主导的教条主义社会中,人性,思想均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知识分子不能充分声张自己的声音与主张,社会如何发展,制度如何进步,思想如何提高?反智、反智论与反智主义系从西方舶来。

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它不是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并不限于政治,在文化等领域皆有迹可循。

其要义有二:一是对智性、知识的怀疑或反对,认为智性、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二是对知识分子的轻鄙以至敌视。

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

那些学者诚然智力甚高,才华出众,但在钞票面前却毫无立锥之地。

在美国古典学界畅销一时的名著《谁杀死了荷马?》中,作者在为学生们讲授古希腊经典时,总免不了被学生诘问: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死去的知识?今天的古典学家们无论哪个方面都无法与一个世纪前相比。

反智主义不但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选择,也在不断改变学者们从事学术的心态与目标。

在面对现代性对大学精英教育的冲击时,薛涌显然没有任何焦虑感。

他不认为这些美国大学缺乏“人文精神”,没有“终极关怀”,反而认为现代大学理应如此,并且还连带地认为中国大学正是缺乏这种实用性技能的培养。

照这么说来,反智主义就是反精英教育。

论孔子“游”的教育精神——兼论唯智主义与反智主义的局限及其超越

论孔子“游”的教育精神——兼论唯智主义与反智主义的局限及其超越

这 一 现 象 的 反 思 和 批 判 , 以 追 溯 到 人 们 对 孔 子 可
“ ” 教 育 精 神 的背 离 。孑 子 的很 多 教育 思 想 , 游 的 L 如 “ 教 无 类 ” “ 学 相 长 ” “ 材 施 教 ” “ 发 有 、教 、因 、启
基 本 理 念 和态 度 ,学 记 》 :故 君 子 之 于 学 也 , 《 云 “ 藏 焉 、 焉 、 焉 、 焉 。 ” 里 的 “ ” 示 了 一 修 息 游 这 游 标
种 为 学 的 精 神 和 态 度 : 泳 于 “ ”, 不 偏 执 于 涵 艺 又 “ ” 1。 既 能 专 心 沉 醉 于 学 “ ”, 不 拘 泥 于 学 艺 _ 艺 又
“ ”。 艺
诱 导 ” “ 思 结 合 ” 等 等 都 成 为 后 世 教 育 奉 承 的 、学 真 理 。然 而 关 于 孔 子 “ ” 教 育 精 神 却 很 少 被 关 游 的
这 两 种 知 识 学 习观 的救 治 可 以从 孔 子 “ ” 教 育 精 神 中 获 得 支持 。 游 的


关 键 词 : 子 ; 育 精 神 ; 智 主 义 ; 智 主 义 ; 越 孔 教 唯 反 超

中 图 分 类 号 :3 0 (4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3 9 9 ( 0 9) 9 0 3 — 5 A 17 — 0 4 2 0 0 — 0 2 0
沿 唯 智 主 义 和 反 智 主 义 是 当 前 我 国 教 育 中 出 现 的 两 种 不 良的 知 识 学 习 观 。这 两 种 知 识 学 习 观 都 不 利 于 我 国 教 育 事 业 以 及 学 生 个 体 的 发 展 。对 曰 五 礼 , 日 六 乐 , 日 五 射 , 日 五 御 , 日 六 二 三 四 五 书 , 日 九 数 。 ” 主 要 是 指 知 识 、 艺 、 力 等 六 艺 技 能 方 面 的 内 容 。 “ 于 艺 ” 孔 子 x- 习 “ 艺 ” 游 是 -学 , j 六 的

“泛智”教育思想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

“泛智”教育思想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

“泛智”教育思想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启示
姜艳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泛智”教育思想旨在“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事物”,即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萃的总和;“行动熟练”,即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且精练.“语言优美”则是指能够正确地运用多种语言,达到能善于言词,令人愉快.“泛智”教育思想为成人继续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遵循泛智教育内容之“认识事物”,拓宽成人继续教育视野;依据泛智教育内容之“行动熟练”,改革成人继续教育活动;借鉴泛智教育内容之“语言优美”,重置成人继续教育课程.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姜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0
【相关文献】
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2.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对构建和谐教育的启示
3.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对当代创业教育的启示
4.夸美纽斯“泛智论”教育
思想及现代启示5.从"泛智"论到泛在学习进阶智慧学习:论"泛"教育思想的内在关联和价值意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中的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迄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不是一种主义,也不是一套思想理论,而是一个西方舶来词,英文表述是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

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另一种则是对知识分子的轻鄙以至敌视。

对于这个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广为荼毒民心的“读书无用论”。

标签:反智主义教育中国教育
读完《中国大学失败的四个原由》与《大学里的反智主义》这两篇文章后后深有感触,特别是对其中的大学反智主义表示深深的触动与感慨,学校如此,社会如此,我们生活围绕在以行政化为主导的教条主义社会中,人性,思想均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知识分子不能充分声张自己的声音与主张,社会如何发展,制度如何进步,思想如何提高?
反智、反智论与反智主义系从西方舶来。

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它不是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并不限于政治,在文化等领域皆有迹可循。

其要义有二:一是对智性、知识的怀疑或反对,认为智性、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二是对知识分子的轻鄙以至敌视。

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

那些学者诚然智力甚高,才华出众,但在钞票面前却毫无立锥之地。

在美国古典学界畅销一时的名著《谁杀死了荷马?》中,作者在为学生们讲授古希腊经典时,总免不了被学生诘问:花这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死去的知识?今天的古典学家们无论哪个方面都无法与一个世纪前相比。

反智主义不但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选择,也在不断改变学者们从事学术的心态与目标。

在面对现代性对大学精英教育的冲击时,薛涌显然没有任何焦虑感。

他不认为这些美国大学缺乏“人文精神”,没有“终极关怀”,反而认为现代大学理应如此,并且还连带地认为中国大学正是缺乏这种实用性技能的培养。

照这么说来,反智主义就是反精英教育。

但果真如此吗?在这本书的封底上赫然印着这样几行字:“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

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来完成自己的精英教育。

……许多富家子弟为了上大学参与了这些暑期和‘空缺年’的课程,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了解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

结果,他们没有变成势利的特权阶层,而是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


当代中国反智主义在文革时期达到了高峰,毛主席说,卑贱者最高贵,高贵者最愚蠢。

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

就这个话题而言,说此话者和去评判别人是否是知识分子的往往自己已经就是一个知识分子,难道反智的最
后是反自己吗?
我觉得如今社会,反智已成为一种普世性的现象,几乎所有文化领域都有反智的一面。

中国文化的反智态度自古以来也不能例外,尽管数千年来汉语并无“反智”一词,却不乏反智的言行。

我在网上查看到余英时教授曾发掘中国的反智传统,道家、法家的反智论,简直不胜枚举。

现代的反智话语,古时也已早发先声。

反智的诞生,绝非偶然。

它代表了一个极端,极端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对抗另一个极端。

在反智的对面,则是一种知识霸权,如对知识的垄断、知识分子致命的自负等。

可惜,在批判知识霸权的过程当中,反智论不仅是药,更沦为一种恐怖的病毒。

此中道理想必不难理解。

对知识的完全信仰与彻底怀疑,对知识分子的神化与妖魔化,都属过犹不及。

假如说知识有毒,反对知识就能消毒么?反智的最大困境,其实在其自身。

反智论反对知识,事实上,反智本身,何尝不是一种知识,如反智主义、“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本身就具备知识的特征;反智作为一种话语,一直由知识分子,而非毫无知识的愚夫愚妇所呼喊、所把控操纵。

按照反智论的逻辑,反智反到最后,是不是要毁灭自身“反智”这个概念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反智亦或是知识分子的内斗?哪怕其中一方打出了反对知识的旗帜。

也许,它并不打算与对立面的敌人同归于尽,当它打败了知识,摇身一变,自己却成了一种反知识的知识的存在。

如此看来,反智不正是一个知识霸权的体现么!
从社会层面出发,对一个国家的政策亦提出异议者,大都也由知识分子扮演,反智主义者当然认为他们是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秦始皇和李斯在全中国的范围内开创了一个反智的新政治传统:“焚书”和“坑儒”这两件大事便是法家反智论在政治实践上的最后归宿。

但无论古今,以反智治理国家,对待社会,效果必定不佳。

因为反智违逆了人性与世界潮流:民众的受教育权,正如财产权、生育权,系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类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始终是引导历史前行的动力。

总结
教育未必能与知识画等号。

高校之中,学术界本身就是应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盛况,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为的就是发现现实世界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之中如果不允许学术自由,知识自由,而是要求按照政治制度的需要趋炎附势的做学问,学知识,那才真是制度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学者的悲哀。

从古至今,反智言行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世,特别是文化界的学术科研与学术言论的自由无法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我们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更应看到这一现象和问题,我想教育让知识回归自由,那才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李蓓春. 教育:创新主体协同建构的实践活动[J]. 教育导刊. 2000(11)
[2]曲蓉;道德想象力的悖论、矛盾与概念张力探析[J];伦理学研究;2015年03期
[3]贺昌盛,孙玲玲,黄云霞,郑雪,王琴. “反智主义”笔谈[J]. 当代文坛. 2009(02)
作者简介:刘园(1988-),女,汉族,湖北黄冈市人,法学硕士,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