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作者:谭东明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5年第03期

众所周知,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元素,物理概念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拦路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部分老师在概念教学时只

注重对概念的记忆而不是理解,导致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低下.另外,概念教学策略的设计思

路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不知道该怎样设计,缺乏从不同维度审视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的视角与习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维度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探讨.

1. 从经验、素材维度思考

按照教学素材分类,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素材可以分为生活经验素材、实验素材、阅读素材.

1.1 生活经验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生产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并接触到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应用的事例.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

环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通过分析、对比、细化、强化、深化、归纳、

总结、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物理概念.

如在讲解质量的概念时,通过同一物质构成大小各异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得出质量的概念.在讲浮力概念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看到船在江、河中航行,

人游泳等生活经验,知道船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浮力,进一步追问,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相同的铁块,做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如果是实心铁就沉于水下,为什么?古代的木船,是一根很大的树木,直接挖成空心来载人载物,挖去的部分越多,载物量越大;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再次追问:液体具流动性,是不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

体都要受到浮力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熟悉的生活事

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事例在物理课堂中活化,减少了学生学习物理恐惧感,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更彰显了物理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指导生活.

1.2 实验素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

实验分为三类: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实验来创设概念学习的环境,

首先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事物上,同

时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和产生条件,以便发现它的本质属性.例如前面讲的浮力,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分组的体验性实验引入课题,在一个大容器中装水,放入一块大木块,让学生用手压木块,让学生说出用力大小与木块浸水的关系,将学生说出的感受,归类,总结.得出了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方向如何.

物理实验不但能较好地激发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通过精心设计物理实验而凸显概念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阅读素材

书是传承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概念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概念,理解概念揭示的事物那部分本质属性.例如在讲解电阻时,书上明确“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导体的阻碍作用不一样.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它揭示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性,是材料本身的一种属性,如果学生理解了属性与外界无关.在后面讲欧姆定律变形式R=[SX(]U[]I[SX)]时,就不会误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内能概念是很多学生学习中较难理解,如果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而物体的组成与组成物质的量有关,组成物质的量叫质量;物质的形体与体积有关;组成物体内部的是分子,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因此学生自然明白了物体的内能与质量、体积、温度有关,而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概念,通过阅读更深入了解其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生活经验和实验所不能替代的.

上面列举了从三种素材出发设计概念教学的一些策略,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素材:如多媒体素材,它具有将静态的画面动态地展现,还能将一些传统方法不能实现的物理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加深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具有多姿多彩、自然逼真的表现力;在教学中,各种素材无优劣之分,不同概念,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目标各有优势.一般而言,生活经验多用于引入概念;媒体用于概念的引入和应用;实验和阅读用于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巩固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用习题素材来巩固和引入概念.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将各类素材加以灵活运用,丰富学生的素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使学生在概念教学课堂中实现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

2 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教学逻辑维度思考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分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维障碍造成的,如何利用概念教学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物理概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建议在设计概念教学策略时,多用以下几类,结合实例进行阐释.

2.1 迁移、类比法

迁移、类比法是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导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间接推理.

迁移:例如在讲光现象时,因为光是摸不着的,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引入了光线;同理在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磁场时,也分别引入了电场线和磁场线,在学生清楚了光线不存在的情况下,电场线和磁场线学生自然通过迁移的方法知道这两种线也是不存在的.同理,光线的箭头表示光传播方向,电场线和磁场线的箭头方向也是该点场的方向,学生理解就很自然而顺畅,不会存在思维障碍.

类比:在初中电学教学中经常会说:电路如水路,电流如水流,电压如水压,在讲电压概念时,为了讲清为什么引入电压?先讲水压的作用是推动水分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水流;电压的作用也是推动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电压的引入学生再也不感[HJ1.45mm]到突然了.在学生已有电流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电压单位的换算数量级;电压表的应用也是如此,学生拿着电流表说清楚电流表的应用及接法和注意事项时,再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说出电压表的应用,电流表是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也串联吗?让学生试试,再用水压差类比电压,学生自然过渡到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了.

上述的例子说明,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学生能较容易地通过熟悉的认知来学习新概念,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过渡与发展.

2.2 比较、分析法

迁移、类比是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事物的共性;比较、分析是将事物分开,找个性.在用比较法教学中是将两个相近的物理概念,引导学生清楚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分清两个概念的内涵,从而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运用起来就不会再混淆,并能很好地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在比较电阻和电阻器,功和功率、电功和电功率、压力和压强等多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更清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不同概念揭示的事物那些本质属性.从而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比较、分析法多用于巩固概念和应用概念,很多时候建立概念时也用比较、分析法,例如在讲蒸发与沸腾概念,此方法多用于定义概念.与类比法相比,迁移、类比是利用共性来建立新的知识,从认知结构上看是知识点建立新的增长点.比较、分析法是利用个性区别事物,是加深对不同事物的区别.上两种方法在发展学生思维上具有着不同的功能与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和互换.

2.3 归纳、演绎法

归纳、总结法是指对事物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特征,是分析法中重要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云、雨、雾、霜、雪、露其共性是水蒸汽遇冷后的变化,归纳出其本质特征和属性而建立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