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a2f8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7.png)
专业的视频合成和特效软件,可用于制作高质量的动画效果。
CSS动画制作工具
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简化CSS动画的创建过程,如Animate.css。
结束语
动画开发的重要性
动画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传 达方式,在各个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和影响力。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 用前景
利用GPU的计算能力来加速动画的渲染和运行,提高性能。
2 减少DOM操作
避免频繁的DOM操作,减少浏览器的重排和重绘,提升动画的流畅度。
3 节流与防抖
使用节流和防抖技术来限制动画的触发频率,优化用户体验。
动画开发的工具
A d o b e Flash
经典的动画制作软件,提供丰富的工具和功能,适用于2D动画的制作。
动画运动规律的实现方法
CSS动画
使用CSS属性和关键帧来定义 动画效果,简单易用。
JavaScript动画
通过编写JavaScript代码来控 制元素的属性和变换,灵活 可扩展。
Canvas动画
利用HTML5的Canvas元素绘制 动画,适用于复杂和交互性 较强的动画。
动画效果的优化
1 GPU加速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 件
欢迎来到《动画运动规律》的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运动 规律的概念、实现方法以及动画开发的工具,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画 技术。
动画基础知识
什么是动画
动画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图像或物体的变化来创造出移动的效果。
动画的种类
包括2D动画、3D动画、停格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动画。
动画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手绘动画到现代的计算机生成动画,动画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908d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png)
在产品广告中,运动规律的应用可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视觉效果。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该部分将详细阐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表现方式,包括力学原理、生物力学、动画力学等。
研究方法与技术
该部分将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运动捕捉、数据分析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运动方式的表现
具有生命力的物体通常会有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动物会有走、跑、跳、爬行等动作,植物会有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通过表现这些运动方式,可以赋予物体生命力。
表情和情感的表现
具有生命力的物体通常会有自己的表情和情感,例如喜怒哀乐等。通过表现这些表情和情感,可以赋予物体更加真实的感觉。
与环境的互动
角色运动的真实感
动画运动规律可以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自然的运动效果,增强动画作品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物体的自然运动
动画运动规律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应用技术手段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观众更加容易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故事情节的推动
02
CHAPTER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
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直线运动,例如走路、跑步等。
03
CHAPTER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加速运动
物体开始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渐加快,最后达到最大速度。这种运动形态会产生紧张、刺激的效果,常用于动画角色的跳跃、攻击等动作。
匀速运动
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运动,产生平缓、轻松的运动效果。动画角色在行走、跑度较快,然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这种运动形态会产生稳定、沉重的视觉效果,常用于动画角色的着陆、停止等动作。
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动画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2af5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7.png)
一、动画运动概念动画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过程,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在动画制作中,掌握动画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动画更加逼真生动。
二、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1.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v = Δs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匀速运动来表现物体直线运动的状态。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
变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变速运动来表现物体运动的加速和减速过程。
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曲线路径运动的过程,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用数学曲线来描述。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曲线运动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4.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物体在碰撞时能够保存动能和动量的碰撞。
在动画中,可以通过弹性碰撞来表现物体碰撞后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5.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空气阻力是指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在动画制作中,可以通过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来表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影响,使动画更加真实和有趣。
1.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时间间隔和速度大小,可以表现物体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状态。
可以通过逐帧动画的方式来展现物体的运动过程,使动画更加流畅和连贯。
2.曲线轨迹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曲线路径和曲线运动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曲线移动轨迹,可以加强动画的生动感和真实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3.碰撞和弹性的表现在动画制作中,通过使用适当的动画效果和物体状态的切换等技术手段,可以表现物体在碰撞时的反弹和运动状态,增加动画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动画运动规律》说课稿
![《动画运动规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e82efcb4daa58da1114a9b.png)
《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与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动画运动规律》是培养动画制作的高技能人才的应用性学科。
是我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业技能必须课程。
《动画运动规律》是十二五全国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线大量的教学成果、教学案例等,用简洁的语言,直观、透彻、系统、科学地讲解了运动的人物、动物的运动原理、规律、特点、表现技法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运动规律优秀专业教材。
本节人物角色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运动规律的基本常识(速度与节奏,关键帧与中间张)、人体结构、人物转面规律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走路、跑步和跳跃等知识,是以后学习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动画项目制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学生的主要主要就业岗位动画公司动画师,游戏公司动画师。
3、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人物角色运动规律及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人物角色的动画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熟悉动画运动规律的设计方法,为动画创作的动作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掌握动画原理的应用能力,包括动画运动中的加减速度的处理和调节,动画中动作的预备与缓冲,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创造力和基本造型能力,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掌握动画中人、动物以及自然想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下一步动画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的制作技巧;确立依据: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理论点之一,是指导动作制作技巧的重要理论依据,搞好这一理论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b573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a.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10ff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2.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动漫造型》《美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三维动画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运动规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动画绘制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动画制作的关键能力,反映动画制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动画运动规律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结构设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动画制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知晓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人的动作、自然现象、动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3.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能就角色动画运动进行构思与创作。
4.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能依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完成绘制,并结合后期剪辑的需要进行创作。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动画运动规律(共75张PPT)
![动画运动规律(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8657d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7.png)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思考:动画影片的魅力何在?
动画影片不要单看画面好看,具有美感,还要动的好看、动的贴 切、动的感人。
动画片的魅力在于它的“动”;核心在于它的“动”;技术主体也在于“动”;技 术难度还是在于“动”。
•一般规律的奔跑动态
动画运动规律
第1章 绪论
1-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皮球从空中落下的过程 3-1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3-2《徳克斯特》
动画运动规律
第3章 动画运动中的基本运动方式
•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通常说的惯性运动。
•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
第1章 绪论
1-2
1-3
动画运动规律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 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
现力的动画影片。
动画运动规律
二是物体尾端的运动呈现S形。
第2章 动画规律的基本知识
鱼类因为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动作主要是运用鱼鳍推动流线型的身体,在水中向前游动,鱼身摆动时的各种变化成曲线运动状态。
4-2
动画运动规律
第4章 角色表演的运动规律
• 注意人物角色的行动作会因为他的体型、性格、生活习惯、职业特征,以及发 生的场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 我们可以在概念动作的规律中加入动作的预备动作段和缓冲动作段,这样走路的动作就 充实为这样一个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8c18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e.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24f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d.png)
动物动作设计
01
02
03
四足动物
模拟四足动物如狗、马等 的行走、奔跑和跳跃动作 ,注意四肢的协调性和动 态特征。
鸟类飞翔
掌握鸟类飞翔的基本规律 ,如展翅、收翅、滑翔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姿态变化 。
鱼类游动
模拟鱼类游动的基本规律 ,如摆尾、扭动和翻滚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力度。
自然现象模拟
风
表现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的 动态效果,以及风力对其他物体 造成的影响。
情感运动规律
情感运动规律是指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在动作上的表现。情感运动规律强调角色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动作的节奏、幅度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
02
本原理
弹性运动原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反弹的规律。
详细描述
弹性运动原理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力消失后,物体又会反弹 恢复原状的规律。在动画制作中,利用弹性运动原理可以模拟物体的弹跳、碰 撞等效果,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而提升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感。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物理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规律是指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如重力、惯性、弹性等。在动画中,这 些物理运动规律可以通过夸张、简化或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生物学运动规律
生物学运动规律是指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如关节、肌肉、骨骼等。在动画中, 生物学运动规律可以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和姿态变化,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
经典动画作品
《狮子王》、《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等。
运动规律特点
动作流畅、节奏感强,强调物理模拟和自然现象的再现。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
![动画运动规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da83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e.png)
慢入慢出规律的 • 慢入慢出规律的概念
概念讲解
• 概念详述
范例慢入和慢出 • “ 匀速动作设计就不需要慢入慢出” 规律的进阶理解 么?
与范例分析分析 • 关于慢入和慢出行程长度的设计
本章小结与学习 指导
ppt课件
29
慢入慢出规律的 • 慢入慢出规律的概念
概念讲解
• 概念详述
猜谜游戏开始
第一种弹跳节奏:现在,我们通过小猫球的弹跳动画来体会动作节奏是如何影响 和塑造角色情绪的。
ppt课件
21
如图示1-23中隔所示,角色由原画A开始做预备,到原画B,中间有12个中隔加上两 张原画的播放时间,按一拍五计算,预备动作用时2.8秒。角色由原画B弹跳到原画C, 中间有6个中隔,加上两张原画的播放时间,按一拍五计算,即弹跳动作用时约1.6秒。 同时,弹跳的高度约等于3倍猫球身高。
10
方法三:同时改变空间与时间
ppt课件
11
动作节奏与动作力量表现的关系 用节奏表现轻微的力度
ppt课件
12
如图示1-11所示,这是第一节无节奏表现的“用手指”动作的中隔图。现在我们要通过修 改中隔的设置,表现一个轻微力度的“用手指”动作。
ppt课件
13
请大家联想一下这种场景,如图示1-12所示,角 色正在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为只是用手指轻微 地点一下上面的积木,让积木晃一晃,但不能让 积木倒,谁先把积木碰倒就算输。
ppt课件
39
剪纸、皮影风格动画
剪纸动画的角色设计方式既源于剪纸的平面造型表现形式,又传承中国皮影 艺术中平面元件和平面关节的角色组织方式
ppt课件
40
在动作感觉方面,剪纸风格动画则主要效仿了中国皮影戏。皮影戏角色动作的独 特节奏感是剪纸动画角色动作的主要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6114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a.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64ac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6.png)
爱德华•穆布里奇的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 《运动中的人体》(1901)
①2 3 4 5
⑥
7 8 9 10
11
一、动画制作的流程 二、动画制作的工具 三、如何画动画?
1937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
1. 迪士尼建立了科学的动画生产机制。率先 将动画技术发展到专业化的程度。
工作团队分工明确:从策划、编剧、导演到
制作团队,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是动画艺术生 产的保障系统。
2. 迪士尼建立艺术规则,创造的动画原理和 原画的技巧
前期准备阶段
中期制作阶段
后期合成阶段
1.先画原画: 首先画出运动中重要的动作(关键画),同时完
成时间分配设计。
2.完成动画: 画出原画之间的动作,从而完成动画的运动;要
2.把握内容,确立风格 仔细研读剧本,分析画面分镜头稿本,认真揣摩编剧
和导演的意图,不断与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协调,根 据动画片的不同主题、体裁、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最终确 立角色造型的风格。
3.分析形象,把握特征 表现风格确立后,要对具体的角色分析定格。
要遵循角色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以及角色的生活环 境、心理状态、性格命运等通盘考虑,分出类型。
原画设计的形象应该是全方位的主体造型,从整体躯 干、面部五官到服饰发型、手可以从中找到大的外形特 征,例如:威猛有力的外形偏向倒三角;体弱多病的类似 瘦长方形等。然后将身体的几大块结构以几何形状分析归 纳,组合出基本的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细节,不 断修正,使之既有特点又服从于整体形象。
让人物的运动尽可能自然。
1.动画定位工作台
2.拷贝台
3.动画定位纸(或A4纸、拷贝纸) 4.定位尺 5.铅笔、彩色铅笔、橡皮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05afc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f.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定位《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如动画空间、速度、时间、距离等:运动力学:人物、兽类、飞禽类、爬行动物等的运动规律,风、火、水、雪、闪电、云、烟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最后通过一些案例来演示动画实际运动绘制效果(二)课程性质1.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各环节重要的连接作用,课程面向在职学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作用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懂电影动画、懂技术与艺术表现、描动画运动原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掌握动画设计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从事动画产业项目的角色表达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绘制动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并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知识目标:1.基础的动画中割到曲线运动规律。
2.从动画变形到头部转面。
3.从鱼类的运动形态到飞鸟的运动规律。
4.从禽类的走路到人类的走路规律。
5.从个性化走路到跑步。
技能目标:1.具备二维动画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在运动过程中的中割点,熟悉动画运动规律2.具备举一反三的设计整体动作的能力3.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故事稿的绘画能力4.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情景动画的制作能力5.具备较好的动画中间画绘制能力6.具备较强的原画绘制能力7.具备较强的动画节奏和动画时间掌控能力8.具备一定的商业项目制作能力。
社会目标:1.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2.有积极进去、不断向上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3.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职业素养。
动画运动规律教程
![动画运动规律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8bd9c5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e.png)
C 动画力学是动画设计创作的理论基础。真实世界的力的关系是要通 过动画的处理,才能在动画片里合理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所讲的运动规律 是物体在力的作用(动画力学)下如何运动。
图:弹跳的皮球,落地时在动画中夸张的表现, 这就是动画力学的理论应用。
动画力学中力的分类
二、动物奔跑动作
动物奔跑的基本特征为: 1、动物奔跑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愈快, 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愈不明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 伸,着地的顺序:前面两腿先着地。即前左、前右、后左、后右。 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奔跑过程中身体的伸展(拉长)和收缩(缩短)姿态变化明显。 (尤其是爪类动物)。
○ 小鸟飞行中常常是夹翅飞窜,然后急速扇动双翅.
小鸟快速飞翔时,翅膀扇动频率高,常用流线表现。飞行 时
形体变化小
小鸟很少双脚交替行走,常是用双脚跳跃前进.
在大鸟飞行中,还要 注意身体和尾部的运 动。飞翔中身体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上 下的移动。当翅膀向 上时身体向下,当翅 膀向下时身体上升。 尾部起平衡作用,翅 膀向上,尾部也向上
惯性力和惯性的 区别在于惯性力 是一种夸张的惯 性。
图:小兔 击打大狗 时产生惯 性力的表 现情况
动画的时间掌握
01 02
时间掌握是动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 予动作以“意义”或者“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通过活动着的角色体现出内在的意志、情绪、 本能等。
动画时间掌握主要包括时间、距离 、张数与 速度的关系。
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四条腿单侧两分、两合,左右 交替成一个完步(俗称后脚踢 前脚)。脚向后再抬起。单侧 的两只脚落地有一个先后的时 间差。
一般地是一秒钟走 完整的一步。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891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6.png)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完整)动画运动规律-中国传媒大学自考
![(完整)动画运动规律-中国传媒大学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3e1b7dedc5da50e2534d7f45.png)
01160《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动画运动原理理论与设计表现技法,这些动画原理与表现技法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创作练习,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动画专业修养与专业技能,能够基本掌握动画中常见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运动规律的运用技巧,为最终能够独立进行动画创作打好基础,也是动画、游戏、影视特技特效动画、电视节目栏目片头动画制作与运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与表现技法就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动画创作者的思维。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涵盖动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针对各种动画运动效果、现象、运动的规律进行学习,初步掌握各种运动效果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设计的能力.完成本课程的各种现象、运动效果制作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动画动作表演的情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动画设计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动画制作》《三维动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制作各类型动画短篇、动画运动效果的唯一原理与技巧。
并与《Photoshop》、《Flash》、《MAX软件》、动画后期合成《After effect》等课程的软件应用之间互相衔接配合,为二维动画短片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宏观的理论角度总结了作为特殊综合艺术形态的动画,在本质上的特点以及我们将如何开始学习专业的动画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准备。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画是什么?(一)动画的各种称谓及渊源。
(二)动画艺术的本质动画与美术的关系动画的本质在于在电影纪录运动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片断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运动本身。
第二节运动幻觉的产生动画是将分别创造出来的动作片断进行纪录后,以某个恒定的确定速率进行连续播放,从而通过人类感知中的似动现象产生运动幻觉的媒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6f851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9.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0a1b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2.png)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惊: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
第三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雀类
雀类的翅膀较小,身体较圆,动作灵活、急促,飞行时翅膀扇动速度快到不易看清运动过程,常夹翅飞窜或停在空中急扇双翅。喜欢跳跃前进。
第四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阔翼类
阔翼类的翅膀宽大,有灵活的长颈,飞行时翅膀上下扇动有力,下扇时翅膀张的较大,抬起时翅膀略收拢。飞行时常有滑翔动作。阔翼类的飞行动作缓慢柔和。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
快跑
跑跳步
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
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即:下蹲、腾起、落下。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第五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其它
这里例举了蜜蜂、蜻蜓、蟋蟀、青蛙的动作范例。
1、蜜蜂:身体小巧玲珑,翅膀急促、快速,画蜜蜂的飞行动画,要先设计好飞行线路,画翅膀扇动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同时画出一实一虚两个方向相反的翅膀,再加上几根速度流线,这样动起来就生动多了。
2、蜻蜓:飞行速度平稳,身体变化不大,尾部有时会有些小动作,翅膀扇动急促、快速,画蜻蜓飞行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画出翅膀的几个虚影,以示速度之快。
从产生到消失约需六至八张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之间加进七张左
右的中间画,这样运动起来就使人感到生动。
2、水流的画法:水流包括山间小溪、渠水、瀑布等。画水流时要注意水纹造型的变化,在两组水纹间加中间画时,要准确地画出中间的过程,还可适当地加上一些小水纹或线条,这样画出的水流就比较生动。
3、水花的画法:冲向地面的水柱、落入水中的石块、高处滴下的水滴都会形成水花。水花的运动属于发散变化。水花从产生到消失原画和动画需画十六到二十张左右,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小火苗的画法:蜡烛火苗、打火机火苗、油灯火苗等都属于小火苗的范畴。
小火苗的运动特点是跳跃性强、动画琐碎。可以一张一张地直接画原画(关键帧),少加或不加中间画,大约十五张左右的画面,可以循环使用。
炉火的画法:是由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通常可画十张左右的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间加一至三张中间画。可循环使用。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动画角色的对白,是通过嘴部的张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是十分重要的。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3、蟋蟀:跳是其基本动作。它们后腿粗壮、弹跳有力,跳动轨迹为抛物线状。随着身体的跳动,头上的触须呈曲线运动状上下摆动。
4、青蛙:弹跳是其基本动作。它们后腿粗壮、弹跳即高又远,在水中游动时前后腿划蹬动作配合协调。
第五章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第一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无色无形。通常风要通过被吹动的物体来表现。如被风吹动的红旗、麦浪等。动画片中常用三种基本方法来画风。即:轨迹线画法、速度流线画法、曲线运动画法。
第四章鱼虫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小鱼
小鱼身体细小狭长。绘画时先画游动路线,小鱼的游动线路为弧度不大的曲线。小鱼动作短促、灵活、多变,常常停顿又突然游动。
第二节鱼虫类的运动规律--大鱼
大鱼包括鲤鱼、黄鱼、青鱼等,它们在造型上的共同特点是鱼鳍较小,身体较大。绘制大鱼的游动时先画他的游动路线。大鱼的游动线路为弧度较大的曲线。大鱼动作缓慢常常将身体停在水中不动,只划动鱼鳍。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是一个口型,有些音是二个口型,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第二章兽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兽类的运动规律--走路
兽类动物基本上都是四条腿走路,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向前弯曲,四条腿两分两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步子。走动时因腿部的分合运动使身体有高低变化。通常前腿迈出着地时,头会向下点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狮、虎、豹等爪类动物因关节运动不明显,所以动作较柔软,而马、羊、鹿等蹄类动物因关节运动明显,使人感到动作生硬。
4、水浪的画法:水浪属于波浪形运动,水浪从一个位置逐渐向另一个位置或形态推进,从而产生动感。
5、水纹的画法:物体浮游在水面上时,会使水面产生水纹,如行驶的小船、游动的天鹅、鸭子等。画水纹时,要注意水纹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速度不能太快,水纹逐渐向外扩展,一般在两张原画(关键帧)之间加七张中间画,这样运动起来比较适宜。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
向前跳跃
边走边跳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
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不可能像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列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不论是表现微笑还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张,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张开,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张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对五官的夸张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大火的画法:大火看上去复杂,实际上是由多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用书64类图,分别用不同色填)画大火时即要有大火外形的整体运动,又要有小火苗的组合分裂运动。大火外形的整体运动速度较慢,局部小火苗的运动略快。运动时要遵循曲线运动的规律,才能更加生动。
第三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闪电
在动画片中,闪电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在背景上直接画出闪电的形状,我们称之为有型闪电。二是不出现闪电的形状而由不同明度的画面组合而成,我们称之为无型闪电。
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兽类的跑也可以画成循环跑。
兽类动物相同。快跑通常一个完步需画十一至十三张原动画,快奔需画八至十张原动画,更快的可以画六至九张原动画。
第三节兽类的运动规律--跳动
兽类动物在跳越障碍、扑捕猎物时会用跳跃动作。一般可分三个基本过程,即跳跃前的准备动作、跳起后的腾空动作和落地动作。
第四节兽类的运动规律--拟人化
动画片中的动物,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段进行表现,拟人化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的拟人化。如身体直立行走、跑步、吃饭、游戏等。
2、形体的拟人化。如前肢变成手,后腿变成脚,面部表情同人相似。
3、装饰的拟人化。如穿鞋子、带手套、穿衣服、带帽子等。
第三章禽类的运动规律
第一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鸡
1、轨迹线画法:质地轻薄的物体被风吹起后,沿着一定的线路飘动,从而产生风的效果。如随风飘荡的羽毛,被风吹飞的纸张。画这些过程时,首先要设计出它们飘动的轨迹线,然后根据时间与速度在轨迹线上定出每张画的位置以及关键帧,最后加上中间画就行了。
2、速度流线画法:狂风大作时,地面上的细小物体被风吹起,沿着气流的运动方向运行,产生了运动流线。如旋风、狂风等。用这种方法画风时,可以先画出长短、疏密不一的线条,以表现风势,然后再在这些线条上画些纸屑、树叶等,风的效果就很生动了。
3、曲线运动画法:随风飘动的红旗、被风吹动的头发、窗帘等,是表现风的最好媒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端被风吹起而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同一位置。画这类运动时,多用曲线运动画法。
第二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火
火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焰。无论是大火还是小火苗的运动,都可以用七种基本动态来概括。即:扩大、缩小、上升、下收、摇摆、分离和消失。
鸡在走路时双脚交替运动,抬后脚时头向后收,脚抬到中间时,头缩到最后头,脚向前落地时,头伸到最前头。身体随着走动而稍微左右摇摆。走路时的鸡爪有许多变化。
第二节禽类的运动规律--鸭
鸭、鹅游水时,双脚交替运动,脚逆水下划时蹼张开,动作有力且呈外弧线状,脚向前收回时,蹼紧缩沿内弧线运动,以减少阻力。鸭、鹅游水动作柔和,尾部稍微左右摆动。
第四节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烟
动画片中常出现的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浓烟,一类是轻烟。
1:浓烟包括火车头冒出的蒸气、烟囱冒出的烟、汽车驶过扬起的尘灰等。画浓烟时要注意它的外形变化和内在结构,运动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