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宋瑾官【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10月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在经过维生素C及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3次/天;对照组在经过维生素C及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1.0g精氨酸,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血氨值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氨值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29例,其中优21例,良7例,无效1例;对照组29例,其中优16例,良5例,无效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2(000)029【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肝性脑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乳果糖口服液【作者】宋瑾官【作者单位】116400 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性脑病是因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行为失常及意识障碍。
发病机制多为氨代谢紊乱所致氨中毒,多数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1]。
本组通过对58例肝性脑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8例肝性脑病患者均为2008年2月~2011年10月大连市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6~71岁,平均59.3岁;按照肝性脑病分级共分为I 级,Ⅱ级和Ⅲ级。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 乳果糖 ; l脑病 ; 肝・ 生 临床观 察; 护理
Ke m4 : c uc = e ai n e h l p t y ci i l b e v t n n ri g y W 's l t l a  ̄ h p t e e p ao a h ; l c s r a i  ̄ u sn c n ao o
20 . ( 】 3 . 0 1 7 7 : 5
作 者简介 : 潦文蚌《 9 6 . 浙江温 螂人. 16 一) 女. 主臂护师, 护士长. 大专
毕 业。
收 稿 日期 :0 1 8 0 幡 回 日期 :02一O —2 2 0 —0 —2 = 20 1 8
挂- 2组吾唾 P值坷 > 5 0 0
多方 面评价乳 果糖治疗 肝性 脑病 的意 义及乳果 糖治 疗 肝性脑病 护理 方 面的意 义报告 甚少 。我 们采 用乳 果糖 治疗及 护理 肝性 脑病 3 4例 , 从多方面 观察 发 并
有病例均 有典 型的 肝性 脑病 的临床表 现 。
1 2 治 疗 方 法 .
治疗组 在常规 疗 法的基 础上 , 用乳果糖 口服 , 加 吸取 3 ~10m / 0 2 ld不等 , 昏迷较 深不 能 口服者 , 对 给予乳 果 糖 6 ~ 10ml 留 灌 肠, 、 0 2 保 1 2次/ ' d 清醒 后改 为 口服 。对 照组 除不 用 乳 果糖 外 . 他药 物与 其
照组 (89 ±2 .9 , 别 显著( 5 .4 43)d差 P<00) .5 。烦躁 、 谵语 、 算力和定 向力及扑翼 征和踝 阵挛等 肝 陛脑病 计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刘凤 琴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3)0 7 — 0 6 8 2 — 0 1 严 重者血压下 降,昏迷 ,抽搐 ,出现循环衰竭 和呼吸衰竭而死 亡。 3 急救 输 液反应 中的发热反应 一旦 发现 ,无论轻重 :①立 即停 止 输 液 ,保 留针头和输液 器 ( 千万不能拔针 ),同时给予 更换 液 体 、输 液器 。②立 即报 告医生 ,组织抢救 ,包括给 氧 ,遵 医嘱 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 0 . 5 m g / k g . 次静 推、 非那根 l m g / k g . 次肌注等 。 ③对症 处理 ,如发热者根据体 温给予物理降温和必要 的药物降 温 ,高热合并惊厥者一边控 制惊厥一边立 即降温 ;循环 衰竭者
1 临床资料 1 . 1 病例选择
王晓
洛阳 4 7 1 0 0 0 )
洛 阳市 中心 医院 ( 河南
[ 文章编号 ]1 0 0 5 - 0 0 1 9( 2 0 1 3) o 7 — 0 6 8 2 — 0 2
本组病例 均系我科住 院患者 。治疗 组3 0 例 ,亚急性 重症肝 炎4 例 ,慢性重症 肝炎 6 例 ,肝硬化2 O 例 ;男2 3 例 ,女7 例 ;年龄 6 —5 8 岁 ,平均 ( 2 6 — 5 4)岁 。对照 组3 o f 0 I ,年龄7 — 6 0 岁 ,平均 ( 2 7 — 5 3) 岁 。性别 比例 、疾病分型于治疗组 比较 ,差别无显著 性 。治疗组 和对 照组 所有病例均有典型 的肝性脑病 的临床表 现。
钟 祥市 妇 幼保健 院 ( 湖 北 钟 祥 4 3 1 9 0 0 )
1 . 2 药 品因素 :输入 的溶液或药 品制剂 不纯 ,如 :输人的葡萄 糖或糖盐 、生理盐水或抗生 素 ,或中药制剂药品不纯 。 1 . 3 操作 因素 :护士操作 过程 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1 . 4 病人 因素 :幼儿 免疫力低下或不健全 ,对细菌内毒素敏感 性增强 ;个体差异 ,不 同患者对细菌 内毒素有不 同的耐受 阈值 。 2 临床表现 发热反应 发生 的早 晚 、临床表现轻 重与致热源进入 机体 内 的量 、致 热源的性质及 患者的个体耐受 性有关 。多发 生于输液 后数分钟至 1小 时,主要 临床 表现为寒 战 、面部和 四肢发绀 , 继而发热 ,轻者体温达 3 8  ̄ C 左右 ,重者可达 4 1 —4 2 ℃ ,而危及 生命 。可 伴有恶心 、呕吐 、头痛 、头 昏、烦躁不安 、谵妄等 ,
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
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观察引言肝性脑病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紊乱的病症,常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患者。
肝性脑病常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改变以及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实验方法本次观察选取了一组患有肝性脑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进行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以及精神状态等指标变化。
结果及分析通过观察结果发现,在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治疗后,研究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氨浓度也有所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精神状态上也有明显的改善。
这说明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对于治疗肝性脑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讨论乳果糖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糖醇,可以通过增加肠道腹内渗透压,减少肠道内氨的吸收。
而醋酸则可通过抑制脑内氨基酸转换为氨的作用,提高肝细胞解毒功能。
因此,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能够同时发挥渗透和解毒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
此外,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乳果糖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可以增加肠腔内渗透物质的浓度,促进水分排泄,从而减少血氨浓度。
其次,灌肠的方式可以保持药物在肠道内的高浓度存在,增加药物吸收的效果。
最后,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的副作用相对较少,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然而,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对乳果糖或醋酸过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并不能彻底治愈肝性脑病,仅能缓解症状。
因此,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
通过对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以及精神状态等指标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乳果糖联合醋酸保留灌肠在改善患者症状和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乳果糖及微生态制剂对轻微肝性脑病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
・
临 床研 究 ・
乳 果糖 及微 生 态 制剂 对轻 微 肝 性脑 病治 疗 作 用 的对 比研 究
李
睿
郭绿 云
余 利 荣 胡红锋
金伟芳
童 洁 梁君钗
中 国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消化 内科 ( 浙江 绍兴 ,32 3 ) 10 0
本组 I 观察 显 示 :消 脂 复肝 汤具 有 消 积 导滞 , 临床
活血 通络 ,消 除脂肪 ,恢 复肝 功能 的作用 ,治疗脂 肪
郁、 行气消聚 、消积导滞 、理气化痰 、活血化瘀通络 的基 础上 ,从 中选取 具有 降脂 、降胆 固醇 、恢 复肝 功
能 、抗 脂 肪肝 的药 物 ,组 成 以木香 、槟 榔 、青皮 、陈 皮 、泽泻 、山楂 、荷叶 、草 决 明 、何 首乌 、丹参 、鳖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在 本 院 20 04年 l 0月 一 06年 3月 就诊 的 肝 20
治疗 已明确 ,最近有 报道 … ,肠 道微生 态制 剂对 肝性脑病 亦 有疗效 ,且有望成 为乳果 糖 的有效 替代 品 ,笔 者研 究 旨在进
一
步揭示乳果糖及肠道 微生 态制 剂对 轻微肝 性脑 病 ( ii l mn ma
乳 果 糖 可 用 于 肝 性 脑 病 ( e a cecpaoa y E) 的 hp t n eh pt ,H i l h
h pt n eh oa y H ea ceep a pt ,M E)的疗效 ,并对两 者 的疗 效进 行 i l h 比较 ,以期 为I 治疗 MH 临床 E提供 理论 根据。
19.6 — 6 ( 稿 日期 :20 9822 24 收 0 6—1 0 编辑 : 彭 2— 8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06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总结
2
3
乳果糖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肠道内毒素排出、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关。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等因素有关。
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缺乏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数据,无法全面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未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肝性脑病进行分层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精确性。改进方案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误差和偏倚。增加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内容,全面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肝性脑病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更精确地评估乳果糖的治疗效果。
技术路线
03
利用乳果糖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的变化。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氨浓度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方面的差异。
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与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评估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归纳,对异常数据进行排除和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与处理
04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Leabharlann 研究背景与意义VS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
05 临床试验及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随机对照原则
确保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基线特征上相似,以减少偏倚和干 扰。
双盲原则
使研究者和患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了乳果糖治疗,以确保客 观评估治疗效果。
多中心研究
在多个医疗机构同时进行试验,以增加样本量和代表性。
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生化指标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氨、内毒素等生化指标,评估乳果糖对肝 性脑病的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预防
1 2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病情变化,注意乳果糖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不良反应预防
为预防乳果糖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胀、腹 泻、电解质紊乱等,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等。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乳果糖的治疗作用、使 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神经递质学说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神经递质的变化密切相关。严重肝病时,脑内神 经递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过程发生障碍,导致神经传导异常。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肝病时,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这些反应可损伤脑细胞 ,加重脑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可有所不同。
神经心理学评估
采用专业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神 经系统症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总体有效率
根据患者的综合改善情况,计算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总体有效率 。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接受乳果糖 治疗后,血氨水平明显下降,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得到显 著改善。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研究
1 1 研 究对 象 .
我科 2 0 0 7年 2 1 ~ 2月 的肝性 脑病
住院 患者 5 O例 , 据病 史 、 根 体征 、 验室 以及 影象学 实 检查证 实 为肝功 能失代 尝期 的肝性 脑病 ( 1~ Ⅲ) 的
患者, 随机分 为两组 : 乳果 糖 口服组 ( 简称 口服组 ) 5 2 例, 2 男 0例 , 5例 ; 龄 2 ~7 女 年 3 7岁 , 均 年龄 4 平 5
护 士 进 修 杂 志 20 0 8年 1 月 第 2 1 3卷 第 2 2期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两种给 药( 西 省 人 民 医 院 消化 科 . 西 南 昌 3 0 0 ) 江 江 3 0 6 关键词 乳 果 糖 肝 性 脑 病 护 理 文章 编号 : 0 2 6 7 ( 0 8 2 1 80 10 —9 5 20 )22 0—1
肠是 产氨最 多 , 常菌 丛繁 殖最 旺盛 的部 位 , 异 抬高臀 部 1 m, 0c 使药 液 进 入 右 半 结 肠 , 保 留 1h以上 。 并 两组 其它 常规治 疗 如保 肝 、 肝 昏迷 等综 合 治疗 和 抗
护理 均一 致 。
生长抑 制 , 其产 生氨 和其他 有毒 物质 的能力 下降 , 使 从 而使 氨 的产生 和吸 收都减 少来 降低血 氨 。一 般临 床上 常用乳 果糖 灌肠 , 要 求 灌 肠插 入 的深度 要 在 并 2 mL 以上 , 5c 2 因为此 时肛管 所抵 达 的部 位是 乙状结 肠 中段 , 这样 使药 液 在单 位 时 问 内流入 直 肠 的量 明 显 减少 , 从而使 药 液 易保 留 , 才能 保 证 治疗 的效果 , 这样对 病人 的肠道 刺激 大 , 多病 人无法 坚持下 去 。 很 而乳果 糖 口服简 单 易行 , 同样 能 达到 清 洁肠 道 的 又 目的 , 病人 易于接 受 , 护 士 而 言 , 轻 了护理 工 作 对 减 量 , 省 了护 理 人 力资 源 。乳 果 糖 口服 治 疗肝 性 脑 节 病 安全 可靠 , 方法 简 便 , 果好 , 效 减少 了过 去频 繁 灌 肠给护 理人 员带 来 的麻 烦 , 治疗 和预 防肝性 脑 病 对
乳果糖和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对照研究
乳果糖和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对照研究赵新华;冯琦;章静;蒋玉凤【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13(010)004【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和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疗效.方法患有MHE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治疗组(A组,仅接受肝硬化标准治疗)、乳果糖组(B组,每天2次30~60ml乳果糖)和益生菌组(C组,每天2次益生菌110亿菌落单位),共治疗1月,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血氨水平.结果 MHE改善情况:A组4例(10%)、B组13例(35%)、C组12例(30%),与A组比较,B、C组患者MHE显著改善(x2=6.639,P=0.036),而B、C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58,P=0.809).A、B和C组分别有7、1、2例患者因显性肝性脑病住院,B、C组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x2=6.707,P=0.035).A组的动脉血氨水平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7,P=0.000),而B、C组间血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627,P=0.111).结论乳果糖、益生菌均能够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MHE的病情,并能预防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总页数】3页(P61-63)【作者】赵新华;冯琦;章静;蒋玉凤【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绵阳621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R975+.5【相关文献】1.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效果分析 [J], 何海滨;李华;区义红;2.乳果糖与茵陈合剂对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比较 [J], 王玉富3.有益菌、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分析 [J], 刘刚;靳伟杰;杨品娜;谢永强4.乳果糖联合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Meta分析 [J], 张哲;魏延;韩伟;赵曙光;赵丽5.地黄饮子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及对患者血氨、内毒素的影响 [J], 孙绿铭;方荣;顾贤;王又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菲康与乳果糖预防肝性脑病的疗效比较
月收入本院 1 0 0例确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的患者随机 分为培 菲康组 和乳 果糖 组 ( 各5 0例 ) , 在 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 , 分 别加 用培 菲康及乳果糖 ,2周后观察疗 效。结果 : 治疗后 比较 ,两组肝性脑病发 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 0 5 ) 。培菲康 组血氨含量及数字连接 实验 ( N C T ) 均优 于乳果糖组 ( P < 0 . 0 5 ) 。结论 : 培菲康的治疗效果优 于乳果糖 ,且 不良反应 少。
Z HU Ch e n , S UN Yu a n y u a n , J 1 N Ya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Na n t o n g 3 r d P e o p l e s ’ Ho s p i t a l , Na n t o n g 2 2 6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CT Ob j e c t i v e : T o c o mp a r e t h e e ic f a c y o f B i i f c o a n d l a c t u l o s e i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h e p a t i c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
药 物 临 床・ 培菲康 与乳果糖 防肝性 脑病 的疗 效 比较
朱陈 孙源源 金燕
(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 民医院消化 内科 南通 2 2 6 0 0 0)
摘 要 目的 :比较培菲康和乳果糖 预防肝硬 化上消化道 出血后肝性脑病 的疗效。方法 : 将2 0 1 3年 1月 . 2 0 1 4年 1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乳果糖在到达结肠后,可以与结肠黏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促进氨、一氧化氮、氢离子等 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排泄到肠腔内,再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优势
安全性高
疗效显著
乳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不会被人体分 解,所以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有害的代谢产 物,安全性高。
使用方便
乳果糖可以显著降低肠道pH值,减少肠道 产氨,降低血氨,从而显著改善肝性脑病 的症状。
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
床治疗难度较大。
乳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具有 渗透性利尿、通便、吸附毒素等
作用,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
本研究旨在观察乳果糖治疗肝性 脑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
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观察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数据分析
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病史
患者有严重肝病病史,如肝炎、肝硬化等。
实验室检查
血氨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血浆氨基酸失 衡等。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神经 精神症状。
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头部CT或MRI等检查可辅助诊断肝 性脑病。
03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及优势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 验、卡方检验等。
研究方法
选取确诊的肝性脑病患者,给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水平等指 标的变化。
结论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可有效降低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肝性脑病的概述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效果分析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效果分析何海滨;李华;区义红【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MHE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连接实验(NCT)、数字符号实验(DST)、血氨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智力测验结果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NCT-A、NCT-B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DST低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MHE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血氨水平及智力测验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3页(P153-155)【关键词】乳果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肝性脑病【作者】何海滨;李华;区义红【作者单位】[1]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内二区,529700;[2]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529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肝性脑病(HE)为由较严重的肝脏疾病引发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具有发病快、病程进展迅速、病情急且重、病死率极高的特点[1]。
目前H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当患者血氨高于正常80%时,较易出现HE[2]。
因此,临床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患者血氨含量。
笔者采用乳果糖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效果较好。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MHE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根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的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均经数字连接实验(NCT)、数字符号实验(DST)及血氨检测等诊断为MHE的肝硬化患者。
轻微型肝性脑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治疗的临床分析
轻微型肝性脑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治疗的临床分析李一龙;金英淑【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治疗)与参考组(乳果酸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氨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参考组7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水平均出现显著变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参考组30.0%(P<0.05)。
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乳果糖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安全性较高。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35【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小剂量阿司匹林;乳果糖【作者】李一龙;金英淑【作者单位】132300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132300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性脑病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及中枢系统功能失调可逆性代谢性疾病, 常规检查时,患者无精神及神经异常等, 然而通过神经生理检查等可发现精神、神经及智力缺陷[1]。
由于患者无明显体征及临床症状, 疾病进展常不被发现,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临床公认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治疗的药物为乳果酸, 同时其副作用亦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资料方案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62±3.71)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诊断, 并符合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胃镜、彩超、血脂、肝肾功能、血糖检查等全面检查, 排除肾脏外其他脏器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出血或者伴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红色征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 数资料采用相 对数 计
表 示 , 量 资料 采用 t 验 ,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检 验 水 准 计 检 计
=
导, 鼓励其增强 战胜 疾病 的信心 , 解除其 顾虑 及不安 情绪 , 取
2 结 果
得信任与合作 。向家属讲 解病情 发展经 过 , 并列举 以往 治疗
肝性脑病或肝昏迷 , 是一种 由各种严重肝脏 疾病引起 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 中枢和神经功能失调的综合 征 , 临床上 表
现为意识 、 行为 、 能障碍和 昏迷 , 智 病情复杂 , 死率高 。肝 病 性脑病大多易反复发 作 , 治疗 比较 困难 。 目前 乳果糖 对肝性 脑病 的预防和治疗显示 出良好的疗效 。20 0 2年 1月 一20 04
~
10 m 保 留灌肠 , — 2 l 1 2次/ , 留 3 6 n d保 0— 0 mi。 显效 : 神志转 清 、 血氨正 常 、 电图正常 ; 脑 有
菌酵解产酸 , 有助 于氨的排 除和通便 。食 管下 段 胃底 静脉 曲
张者应禁食粗纤 维食物 , 以免发生上 消化 道 出血 。有 腹水者 应给予低盐饮食 。 3 3 心理护理 . 患者因病情重 、 病程长 、 治不愈 、 久 医疗费用 较高等原 因, 出现 烦躁 、 虑 、 观等 情绪 , 至 不配 合治 常 焦 悲 甚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消除诱 因, . 改善 以氨基 酸为核心
的代谢紊乱 , 消除脑 毒性物质 , 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及 对症处理 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 在此基础 上加用 乳果糖 , 口服者 给予 能 口服 , 每次 1 O~3 l3次/ ; 能口服者 给予乳果糖每次 6 0m , d不 0
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60例临床观察
f .+ .0b o/ 。所 有 患者 随机分 成 2组 , 中每 9 0 88 ) m l 4  ̄ L 其
组3 0例 。 患者 在性 别 、 2组 年龄 、 发病 、 功能 、 原 肝 血 氨、 肝性 脑 病 程度 、 病 时 间等 方 面均 无差 异 , 统 发 无
计学 意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5。 尸 0o )
的用 连 线 连 接 起 来 , 现 错 误 要 及 时 指 出 , 从 错 发 并 误 处 纠正 后 继续 下 去 . 录完 成 时间 。对 照 组 给予 记
现 的 中枢 和 神经 系 统功 能 失调 。由于 病情 复 杂 , 临
床 疗效 差 , 常反 复发生 , 大多数 H 且 E的发 生均 有 明 显 的诱 因} 目前乳 果 糖对 肝 性脑 病 的预 防 和治 疗 1 ] 。 显 示 出 良好 的疗 效 ,作 者 从 2 0 0 5年 2月一 0 9年 20 1 0月 使 用 杜 密克 ( 型乳 果 糖 制 剂 ) 疗 肝 硬化 引 新 治 起 的肝 性 脑 病 , 发现 其 在 预防 和治 疗肝 性 脑 病 的发 作 方面起 到 了 良好 的疗 效 , 现报 道如下 。
c i — u h级 的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3 hl p g d 2 1 , 8例 , 2 女 2例 ,
年 龄 3 ~ 0岁 , 27 平均 (83 38岁 。肝 性脑 病 分 级 I 4 .± .1
级 1 9例 , Ⅱ级 1 1例 , Ⅲ级 1 8例 , Ⅳ级 1 2例 ; 性 肝 脑 病 病 程 为 0 ~ . ,平 均 22 。血 氨 平 均 值 为 . 35 9 d .d
值 2 ~ 0 m l ) N T 正 常值< O ) 061 oL和 C (  ̄ / 3 s 测定 。
两种乳果糖灌肠方法用于肝性脑病的效果比较
琦、 张新兰 、 赵春清工作单位 :7 0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 015 , ( 收稿 日 :0 6 2 1修 回 日 :0 7 0 —1 ) 期 20 —1 一l ; 期 20 — 7 1
( 本文编辑 孙玉梅)
[] 田惠萍 , 4 邓哲 , 何满红 , 优拓敷料用 于拔 甲术后创面换药 的临床 等.
后第 1次排便 ; 临床疗效 : ② 在灌肠后 5h 血氨正常且病人意识 , 转清为显效 , 血氨较灌 肠前下降 5 %且病人 意识较前有所 好转 0 为有效 , 血氨较灌 肠前 无明显下降且病人意识 无改善为无效 。
2 结果( 见表 l表 2 、 )
表 1 两组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阀比较 例
2 8.
本实验研究说 明, 急性开 放性创伤 伤 口用 自制封 闭式敷料 较普通敷料换药愈合时 间短 , 换药去 除敷料 时伤 口疼 痛程度 明 显减 轻。 自制封闭式敷料取材方便 , 料制作简便易行 , 敷 费用低 廉, 效果显著 , 值得基层 医院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
[ ] Meu S I y u i , a rt Ie a . 1 ame , r S r e eL z e ,t 1 在常规创 伤治疗 中, v Sn a h 通 过选择敷料减轻疼痛的重要性 : P 研 究 [ ] 中 国实 用护理杂 MA P J.
用 []医学研究生学报 ,0 5 1 ( )8 2—8 4 J. 20 ,89 :0 0.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 介 : 路瑞梅 (9 0 )女 , 南省新 乡人 , 16 一 , 河 副主任护 师, 本科 , 事 从
伤 口护理研究 , 工作单位 :7 0 1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 ; 015 , 阴正坤 、 杨蕴
对比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w o ro g u p s ( P >0 . 0 5 ) .Co n c l u s i o n Mi c r o e c o l o g i c s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mi l d
L I Y a h ’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t h e S i x t h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C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08 6, C h i n a
e e p h a l o p h a t h y . Me t ho ds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ly a z e d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5 4 c a s e s wi t h mi l d h e p a t i c e n c e p h a 1 o p h a I h y .3 0 c a s e s wa s t r e a t e d b y l a c t u l o s e ,a n d 2 4 c a s e s wa s t r e a t e d b y mi c r o e c o l o g i c s .L e v e l o f b l o o d a mmo n i a a n d a mi n o p h e r a s e we r e
【 Ke y wo r d s 】 L a c t u l o s e ; Mi c r o e c o l o g i c s ; H e p a t i c e n c e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a l 0 p h a t h y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轻型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轻型肝性脑病疗效观察目的研究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诊断为1、2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保肝、调整芳香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比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每日30~100mL)、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片,日3次)口服,治疗4周,观察患者肝性脑病的改善以及血氨、肝功能的改变。
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0/36)和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11);观察组血氨下降更显著(P0.05)。
结论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效果好。
标签:乳果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肝性脑病;疗效观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导致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重症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重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高血氨是公认的最关键因素之一[1],临床上80%以上的患者血氨升高[2]。
乳果糖与微生态制剂在理论上均可降低肝性脑患者的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较为安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验证其实际疗效,2009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所致肝性脑病,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72例诊断为1~2期肝性脑病者,全部入选对象经影像学、实验室、脑电图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3]1~2期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有神经系统疾病者;(2)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疾病者;(3)近4周内服用镇静剂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者;(4)酒精性肝硬化仍在继续酗酒者;(5)伴随严重的心、肺、肾脏疾病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4-05-23T12:56:3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吕宝琴
[导读] 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可以通过电生理检测或智力检测对其轻微异常进行检测,明显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可表现为昏迷。
吕宝琴(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患者50例为甲组,微生态制剂治疗患者50例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故差异尚不能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与乳果糖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但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轻微肝性脑病微生态制剂乳果糖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01-01 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可以通过电生理检测或智力检测对其轻微异常进行检测,明显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可表现为昏迷。
目前,乳果糖作为临床常用肝性脑病的治疗药,对预防和治疗肝昏迷疗效较好。
笔者就我院收治的100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常规乳果糖治疗和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38例;年龄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1.14.3岁。
入选标准:(1)患者存在完整的临床检查资料,并通过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等证实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2)入选患者均进行脑电图、划线试验、数字链接试验A进行检查确诊为轻微肝性脑病。
对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给予明确诊断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口服乳果糖口服液3次/d,10ml/次,8w/疗程。
乙组患者入院进行详细检查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2片/次,3次/天,8w/疗程。
两组患者经过8w给药治疗后,比较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在轻微肝性脑病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1.3统计处理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
若检验结果p 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尚不能认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甲组口服乳果糖制剂的患者10例痊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0%;乙组口服微生态制剂思连康的患者14例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6.0%。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认为存在显著差异,即两种方法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均存在疗效。
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由于急、慢性肝病或各种原因引起的门-体分流引起的代谢性紊乱,常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异常[1]。
轻微肝性脑病又称亚临床型肝性脑病,仅通过心理学检测方法才能进行检测出来。
目前,公认的氨中毒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体血液中的氨主要来自于肠道内菌群分解嘌呤、尿素、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等物质产生的非离子形式的氨(NH3)。
同时血液中的氨可来自于心肌、骨骼肌、肾脏、肠细胞等处,是由于谷氨酰胺酶水解谷氨酰胺成氨和谷氨酸。
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组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降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浓度。
同时氨可以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抑制乙酰辅酶A的合成进而影响三羧酸循环[2]。
另外,氨对神经递质GABA受体结合具有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常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其中真杆菌、拟杆菌、双岐杆菌数目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具有潜在致病性的菌群数目明显增多。
乳果糖是合成双糖,口服在小肠内不会被分解、吸收,一般直接到达结肠后被厌氧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水解为乙酸和乳酸,从而降低肠内PH值,抑制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繁殖,进而减少氨的产生。
同时肠道酸性环境可以降低氨的吸收,减少血氨浓度,减缓和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思连康包含蜡样芽孢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等蛋白质分解菌的生长,减少肠道氨的产生,从而控制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
就我院收治的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进行8周的给药治疗,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乙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能认为存在显著差异,即两种方法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均存在显著效果。
且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乙组给药微生态制剂患者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甲组患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总之,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轻微肝性脑病上与乳果糖的临床效果相似,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忠,王茂林.乳果糖与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28-29
[2]李妍.对比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治疗轻微肝性脑病的[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