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深圳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3)2.1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5)2.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6)2.3 城市轨道交通类型与技术 (7)三、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理论基础 (9)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10)3.2 低碳交通理论 (11)3.3 生态足迹理论 (12)3.4 循环经济理论 (14)四、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评价方法 (15)4.1 生命周期评价法 (17)4.2 碳足迹分析法 (18)4.3 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五、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实证分析 (20)5.1 国内外案例分析 (21)5.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5.3 结果与讨论 (23)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政策建议 (25)6.1 完善法规标准 (26)6.2 推动技术创新 (27)6.3 加强国际合作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主要结论 (31)7.2 研究展望 (32)一、内容概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技术、线路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

文章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具体表现。

文章提出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全球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引/万元)
引领
≤2.13
≤1.67
5
单位GDP能耗(tce/万元)
核心
≤0.87
≤0.77
6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核心
≤85
≤80
7
绿色建筑比例(%)
核心
既有建筑≥15;新建建筑100
既有建筑≥20;新建建筑100
环境友好指标
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SO2、NO2、PM0综合指数)(天)
环境优化
自然环境保护
9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8%
≥9%
环境污染治理
10
灰霾天数
≤133天/年
≤130天/年
11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95%
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100%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100%
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
13
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45.5%
25
林荫路达标率
70%
85%
绿色建筑
26
绿色建筑占新建公共建筑比例
≥60%
≥80%
绿色市政
27
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
≥8%
≥17%
28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70%
≥75%
社会和谐
低碳消费
29
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
≤1.30吨CO2/人
≤1.45吨CO2/人
30
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率
≥80%
100%
社会丰裕公平
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



广元市低碳城 市建设 现状分析
广 元 市 地 处 四川 I 省北部、 川 陕甘 三 省 结 合 部 , 是 嘉 陵 江 上 游 重要 的生 态
屏障和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 同时, J 元也是典型的秦 巴山区欠发达地 区, 经济水平低下 、 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低 、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问题依然 突 出, 人均 G DP只有全国的 1 / 3 , 城市化率只有 3 1 %。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 革命老区的广 元市 , 在“ 5 7 1 2 ” 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 直接 经济 损失超过 1 2 0 0 亿, 在 四川省六个受灾严重地市州中也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 灾后 重 建任务的紧迫繁重和处于工业化 、城市化初期阶段决定了能源消费总量和 碳排放需求量 的急速上升趋 势。就在此时, 广元市立足经济社会 发展现状 , 创造性地提 出“ 资源型灾区的低碳重建” 理念 , 进而大力助推低碳发展 。 通过近年取得 的成效来看 , “ 低碳广元 ” 的探 索是成功 的, 发展低碳经 济是后发地区的有效选择。自2 0 0 9年广元市实施“ 低碳广 元” 战略以来 , , 元市经济总量 和低 碳指标显著提 高, 生态环境得 到保护和改 善, 产业结构 得到 完善, GD P年 增 长 量 超 过 1 5 %, 人民生活质 量进一 步提升 , 广 元 也 先
检 测 中心 , 对机动车尾气进行监测与统计, 实行机动车 分类管理 、 机动车辆
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 一, 实现了生态效益 、 经济效益 、 社 会效益 的良性互动 , 为后发地 区选 择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提供 了依据 , 也 为 低碳城市的发展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二、 绿色交通运输体 系构 建的探究 1 、 完善交通综合运输 体系, 加大 绿色交通规划建设。科学统筹 区域 空 间和产业布局 、 经 济和城镇化发展 等, 优化综合 交通运输 网络 , 以国家 、 省 级高速公路网为依托, 建设低碳 过境 交通 网络 , 分离过境交通、 市域交通和 市 内交通流量, 提高过境交通 效率, 减缓或避 免过境交通拥堵 , 并加 强对过 境 车 辆 的 排 放 管 理 。 同 时 合 理 配 置城 乡 交通 资 源 , 实 现 客 运 的“ 零换乘 ” 和 货 运 的“ 无缝衔 接 ” , 降低不必要 的碳排放 , 提高 出行能源 利用效率 , 促进 公、 铁、 水、 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问的联运 。此外 , 结合旧城改造、 道路 改造和 城市新区开发 , 继 续加大城 区便 民公共 自行车 系统的规划建 设力度 , 增加 站点密度 ,加 快规划和建设 自行车路 网和绿 色廊道等 自行 车交通配套设 施, 在人流、 车流较大的路段和道路交叉 口设置 自行车立交或天桥 , 实现机 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分流, 减少干扰 , 并 以南河 、 嘉陵江沿线为主干建设 绿色廊道环线, 连接城区各组团, 在改善城 市交通环境的 同时, 提升城市休 闲度和居民幸福指数。适时还应着 手规划 建设更加便捷、 节能的现代城 市 轨道交通。 2 、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 交通, 增 强公交服 务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

绿色交通体系的运输规划与管理探讨

绿色交通体系的运输规划与管理探讨
持 续 发 展的 绿 色交 通 的道 路 还 很漫 长 。
绿包交通综合交通宁静区的城市设计 方法
以及低污染公共汽 车等公共交通运输等观念 , 成为交通工程 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绿 包交
通的实践 |杯是 为了减低 交通拥挤 ,促进社会 = j 公平 ,而发展低污染的 多元化城 市交通 工具柬 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协雨1 交通运输 系统是很必
色交通 体 系的重要 性 。
关髫 词 绿色交通体 系 交 睡 通规划 交 通管理
度开 发等问题都需要从 区域 的层面 发进 协 够 的宽度 、良 的 照明系统 和安全的环境。 与 - 调 ,因此 ,必须 首先 在机制 和体制上进行变革 此 时 臼行1 交通 讦 多国家越 来越 受 到坡 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 )以 人为 本 的 原 则 2
需求井实现最大的 交通效率。交通运输是人 类
为 追 求 良好 生 活 品 质 的需 求 之 一 ,也 是 优 质生
活的 一 个内涵。为 r实现上述 曰标 ,人们提 m
了绿 色 交通 的 定 义 , 绿 色 交 通 可 以 减 低 交通 拥
情 况下 ,火 力倡导增 加绿色交通工具的使 川,
目程理 管
绿色交通体系的运输规划 与管理探讨
丁亚 民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

以 及管理体 制 }进行统 一 的 调 和宏观调控 ,
避 免各种运输 方式以 F我 为中心 ,各 自规划、 {
重复 建设 ,最终 导致 系统总体效 率降低、成本 增 多和资 源浪费。最大程 度的 实现 以 人为本的 目标。
堵 ,促进社会 公’ 为标 忠的交通运输 系统的 发
展。 因此 ,绿 色交通 的理 念丰富 了以人 为本 的

深圳市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评价标准

深圳市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评价标准

深圳市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评价标准(评审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联合编制2013年12月深圳市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评价标准目录1适用范围 .................................................................................................................................. -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2 -3基本规定 .................................................................................................................................. - 4 -4等级评定 .................................................................................................................................. - 5 -5设计阶段评价 .......................................................................................................................... - 6 -6施工阶段评价 .......................................................................................................................... - 6 -7运营阶段评价 .......................................................................................................................... - 7 -附录A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评价报告格式............................................................. - 8 -附录B设计阶段控制项及提高项评价标准 (10)附录C施工阶段控制项及提高项评价标准 (36)附录D运营阶段控制项及提高项评价标准 (40)深圳市绿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评价。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解析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解析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定义: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通过加入温
拌添加剂等技术手段降低结合料的粘度,从 而实现混合料在低温度下的拌和与压实技术, 主要运用于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中、下面层。 优势:
1)节能减排,高温稳定性优越,较低粘度下施工和易性改
善,混合料容易压实,降低施工费用; 2)较低温度下,沥青老化减缓,路面寿命延长,施工设备 折旧率降低等。
1
2
3
4 5
6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如中低速磁悬浮)的环保、低碳优势
二级交通体系
三级交通体系
结束语---- 通过建立三级绿色交通体系,即轨道交通、
公交接驳及终端慢行系统的结合运用,构成 “国际低碳城”绿色交通体系骨架;同时配 合相关制度和环保理念宣传共同推动“国际 低碳城”绿色交通出行一体化的形成,争创 全国领先的低碳生态示范区。
Part‖ 道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技术
排水降噪沥青混凝土路面即OGFC沥青混凝土采用开级配或间断级配, 粗级料含量高(达70%以上),成骨架嵌挤机构,同时混凝土表面有丰 富纹理结构和构造深度,主要运用于主、次、干道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优点:高温稳定性和耐磨性好,路面抗滑性能、排水降噪功能很显著。 特性(与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提高交通安全性,实现排水降噪 功能,改善生态环境。
新型球墨弹簧井盖
应用背景:普通铸铁井盖和复合材料井盖在使用过
程中容易破裂、被盗、防冲击响性能差,尤其在机 动车道上由于井盖破裂及缺失造成的交通事故、行 人伤亡等时有发生,给国家及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 经济财产和人身财产损失。 优点:第三代球墨井盖,具有美观、防盗、防破裂、 防冲击响声、防自动闭合等功能,达到完美的使用 效果,并消除井盖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严重噪音污染。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论文选题题目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论文选题题目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论文选题题目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机械论文1……浅谈边疆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以新疆兵团第九师拟建小白杨市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为例2……新时期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研究——以常州市为例3……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指导下填海造地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招远市填海造地空间规划为例4……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分析5……基于绿地空间优化的城市用地功能复合模式研究6……大城市开发边界的整合与优化策略-以武汉市为例7……“积极设计”营造康体城市——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设计新视角8……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空间发展路径探索——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9……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10……地下变电站模块组合式通风系统布置方法11……“四区”划定的局限性及其应对措施12……基于问题导向的拉萨市纳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策略13……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以《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例14……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编制方法初探15……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广州为例16……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17……低碳绿色城市新区的规划构建-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探析18……“三规”的转型、冲突与用地整合19……“地铁+物业”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模式研究20……探索中前行——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启示21……基于土地定级评价的教育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布局-以绵阳江油市李白新城为例22……物流项目用地规划建设标准的评价与优化——以广州市为例23……空间尺度的意义——邻里中心模式下珠海市住区公共设施规划的思考24……智慧与生态相融的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以徐州市西部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例25……美丽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构建2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方法——以肇庆市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27……城市空间扩张转型与新区形成时机——西安实证分析与讨论2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集聚农户共生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29……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探索——以榆林市为例30……转型发展中的深圳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修订31……城乡规划体系中生态绿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32……基于主动性战略的城乡结合部用地规划探讨——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33……基于整合理念的建设失控区规划策略-以洞头县三盘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34……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规划控制方法——以广州市为例35……“三规合一”视角下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讨-以沈阳市于洪区城乡总体规划为例36……温州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逆向日照分析方法研究37……上海市空间扩展与公路网规划的协调性研究38……武汉市规划用地兼容性规定研究39……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城市污染土壤修复40……本期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大型机场门户地区的空间矛盾与规划应对——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空间规划设计为例41……对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强制性内容的思考--以青海省平安县为例42……基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43……公交都市物质性规划建设的内涵与策略44……“农地入市”背景下城市地区的农村政策设计与规划策略45……产城融合理念下的科技创新平台规划探讨——以嘉兴科技创新平台战略规划为例46……边缘绿地:冲沟地形下的山地城市设计策略47……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48……“天津拖拉机厂”工业遗产的保护性规划设计49……深圳市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空间分异研究50……基于规划实施评估的村庄规划优化思路探讨——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51……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思路、框架与内容探讨52……河南省长垣县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析53……城乡统筹背景下镇域规划编制办法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江谷镇总体规划为例54……基于形态类型的设计控制探讨——以广州旧城居住用地规划控制为例55……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56……协同理论下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57……2003—2012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分异特征研究58……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59……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探析60……武汉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编制思路61……我国城市养老设施发展的政策与规划指引62……需求与供给分析视角下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以南康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为例63……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技术创新——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64……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的整合规划设计策略65……基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66……上海市郊区空间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的协调性研究67……交通引领下的南京城市规划编制探讨68……城乡统筹视角下的规划用地分类探讨69……基于经济可行性要求的居住用地容积率控制70……本期聚焦:绿道规划与管理——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71……山坡地开发建设模式及规划设计方法——以《温州市林宋组团山坡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72……城市用地“3D”发展模式研究木——一种基于减少机动化需求的规划理念73……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与实践——以株洲产业新城为例74……面向可实施性的城市设计探索——以宁波市江北远洲大酒店周边地段城市设计为例75……“统筹整合”策略下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以北京市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为例76……立足统筹,面向转型的用地规划技术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阐释77……轨道交通沿线地区规技术思路——以福州市1号线(北标段)沿线规划调整为例78……从结构规划走向空间管治——非建设用地规划回顾与展望79……环境园详细规划编制探讨——以深圳市坪山环境园详细规划为例80……广州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研究8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探讨82……城市商务区建筑退缩位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广州市体育东路为例83……市政工程与河道景观一体化规划探讨——以乌兰察布市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84……城市招商专项规划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市为例85……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西省崇仁县为例86……特大城市"低碳"城乡规划的思路与技术应用87……城市滨水地带的边缘效应研究——以佛山市汾江河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88……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控制思路的思考89……城乡规划视角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90……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探讨与分析91……城市再生:紧约束条件下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92……近年来济南市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变迁研究93……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配性研究——以宁波市为例94……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探讨——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95……山·水·林·城——伊春市中心城新区南区城市设计96……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编制的新范型——武汉市"两规"协调编制的探索与效果97……整合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以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农村整合为例98……中小城市空间生长引导模型研究——以陕西澄城为例99……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以深圳为例100……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用地规划探讨—以沈阳市为例。

碳达峰背景下的出行方式优化策略研究

碳达峰背景下的出行方式优化策略研究

碳达峰背景下的出行方式优化策略研究【摘要】近年来,为推动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使得城市居民出行更绿色、高效,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本文以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借鉴。

【关键词】交通出行方式;轨道交通2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环保、运量大、准时性、安全性等优点,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大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最佳选择。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背景下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论证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探索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策略与路径,为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城市轨道客流发展规律分析(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上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新线路的不断开通,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效应不断凸显,轨道交通覆盖服务率将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总体呈上升趋势。

(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发展具有阶段性成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萌芽阶段,一般为3-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刚起步,居民需要经历认知、适应、熟悉的过程,这一阶段客流增长较为缓慢;第二个是高速发展阶段,一般为10年左右,此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日益成熟稳定,客流开始高速增长;第三个阶段是平稳发展阶段,一般为10-20年之后,客流发展逐步趋于平缓。

(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发展依托网络化运营单一轨道交通线路覆盖性差,客流吸引能力有限;当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形成网络并具有一定规模后,客流将呈指数级上升。

3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既有研究可以对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居民出行选择行为的客观规律,并通过探究规律的变化,提出倡导公共交通出行的有关措施与对策。

超大城市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综合利用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超大城市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综合利用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超大城市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综合利用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李蕾,唐圣钧,丁年,刘应明,李峰(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随着大规模房屋建设和地下空间工程的持续性推进,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大幅增长,已成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一类,若不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将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从而使城市面临“建筑废弃物围城”的困境。

因此,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是未来城市建筑废弃物管控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以深圳市为例,基于现状分析及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从规划、设计、施工、资源化利用等阶段全过程探索具有可实施性的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策略,从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和无废城市的建设,以期为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在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与综合利用方面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超大城市;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综合利用;深圳中图分类号:X7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06(2023)06-0105-06DOI :10.19841/ki.hjwsgc.2023.06.017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Reduc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Debris in Megacities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LI Lei ,TANG Shengjun ,DING Nian ,LIU Yingming ,LI Feng(Urba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of Shenzhen Co.Ltd.,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large-scale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underground space engineering,the construction waste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become the largest category of solid waste production.If not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properly disposed,it would cause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thus making the city face the dilemma of besieging by construction waste.Therefore,source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were the best way to control urban construction waste in the future.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the study explored the implementable strategies of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entire process of planning,design,construction,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advanced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in order to achieve urban gr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zero waste city.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in megacities with high intensity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Key words 】megacities;construction waste;reduction;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henzhen0引言高强度城市更新或大体量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是超大城市解决人地矛盾冲突、实现经济高效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与此同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

基于_AHP_法和SBE_法的深圳市路口花景综合评价

基于_AHP_法和SBE_法的深圳市路口花景综合评价

2024年3月 热带农业科学第44卷第3期Mar. 2024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4, No.3收稿日期 2023-04-24;修回日期 2023-05-30基金项目 广州市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生态园林技术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No.2014SY000010]。

第一作者 易慧琳(1991—),女,硕士,风景园林研究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 :****************。

通讯作者 谭广文(1959—),男,硕士,教授级园林高级工程师,E-mail :***************。

基于AHP 法和SBE 法的深圳市路口花景综合评价易慧琳1 黄旭光2 谭广文1(1.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00;2.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广东深圳 518036)摘 要 城市路口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节点,路口景观一定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与特色。

以深圳市60个路口花景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和美景度评判法(SBE 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 )对花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城市路口花景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体系及美景度回归模型,从科学和艺术感官的角度分析影响路口花景效果的主要因子。

结果显示:AHP 及SBE 两种方法对路口花景的评价结果差异显著,且AHP 法评价结果较稳定;交通安全性、遮荫效果及植物生长状况3个因子对AHP 法评价结果影响最大,所占权重分别为0.240 6、0.153 0、0.122 8;对SBE 评价结果影响最显著的评判因子为物种丰富度及遮荫程度,回归模型为Y =0.151C 6+0.124C 10–0.728。

综合偏重考虑,景观交通安全性、物种丰富度、遮荫效果3个因子均具有较高的景观评价结果。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新城光明之路——深圳光明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第5期(本刊讯记者凤鸣)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深圳市光明新区2007年成立以来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在借鉴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内外在绿色建筑、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光明新区制定并不断探索实践绿色光明之路。

下面,就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城市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建设绿色新城——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第一,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指导、贯穿光明新区开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北部,2007年8月19日成立,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是在一个底子薄、条件比较差的华侨农场基础上建立的,属深圳发展最落后的区域。

作为深圳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等全方位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市委、市政府要求光明新区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建设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

正确选择发展模式,不仅是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历史重任的关键,也是实现光明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

当前社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正引导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光明新区如果走传统发展道路,没有前途,最多只是其他地区发展的简单复制。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新城”,成为光明新区的首要选项,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实现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

第二,建设绿色新城,是光明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政策优势。

2008年,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为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发展导向。

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张智昌;彭词清;刘轩;王雅祺【摘要】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获取能反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生态概念,从整体景观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绿色空间连接情况与控制能力、土地保障能力与集约用地水平3个方面建立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景观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深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采用AHP-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9、2011、2013年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是深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通过对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名称】《林业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8页(P80-87)【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发展景观指数土地利用深圳市【作者】张智昌;彭词清;刘轩;王雅祺【作者单位】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63;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63;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63;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01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生态可持续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1]。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其经济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与此同时,深圳市生态可持续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这种现象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极具代表性。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是综合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建立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城市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来反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很少从土地利用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生态发展趋势[2-3]。

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研究伍慧;李理【摘要】文章将DPSIR模型与城市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的机理结合起来,分析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驱动、压力、状况、影响以及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指标筛选流程与办法,建立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每一指标的量化涵义与量化方法;通过对综合评价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分析,选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提出了基于物元可拓评价法的城市绿色低碳交通发展评价模型;为今后对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5(012)004【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低碳;DPSIR模型;评价指标【作者】伍慧;李理【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X7341 概述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使其发展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交通的发展正在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交通也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但是,目前并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如何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成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指导城市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低碳交通的国家,2007年,英国运输部正式提出了《低碳交通创新战略》,2009年再次出版了一本名叫《低碳交通:让未来变得更加绿色》的报告等[1-2]。

而我国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并启动了北京市、深圳市、厦门市、保定市、贵阳市、无锡市、武汉市、重庆市、杭州市、天津市等10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等。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齐齐哈尔市老旧居住区环境改建研究,项目来源:齐齐哈 尔市科技局,项目编号:SFZD-2019013。 参考文献 [1] 薛艺鑫 . 西安城市公园的人文景观设计研究 [D].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 ,2013. [2] 史青 . 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动态性发展研究 [D]. 湖北工业大学 ,2014. [3] 王琦 , 孙文振 , 张军常 , 田秋红 , 赵冬冬 . 徐州市人文景观的地域文 化特色优化与提升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07):26-27. [4] 万蕾 . 论人文景观的地域文化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J]. 创 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9):175-176.
54
规划与设计
guihuayusheji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以龙华区环城绿道民治西段为例
◎郭凯
摘要:自 2010 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深圳市已建成全长约 2448 公里的三级绿道网络,绿道密度超过 1.2 公里 / 平方公里,一条条蜿蜒的绿道形成起串联 城市的绿色“骨架”,绘就成深圳的绿色地图。这张地图,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复杂地形;郊野型;城市绿道;多功能;规划设计
一、郊野型绿道规划建设面临的实际功能需求问题与重难点 绿道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 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为人们提供贴近自然、骑车慢行和休闲 健身的场所,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有生态培育、休闲 游憩、文化保护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 近些年,各地绿道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将依附于城市道路的人行道 改造成为都市型绿道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日常使用率最高、覆盖 公里数最长的一类,而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山体、湖泊、田园建设,能够 很好地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 健身等需求,是对都市型绿道的补充延伸,与之共同构成城市慢行系统有 机环节的绿色网络体系 [1]。 一般郊野型绿道线路较长,且沿线山水较为复杂,例如龙华区环城绿 道民治西段,贯穿亚寄山、牛咀水库等生态保护区,其线位的选择、道路 断面以及设施布置有更多要求。 (一)郊野型绿道的功能需求 (1)环境保护功能需求—山体湖泊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工程建设 需满足环境保护实际需要。山体、湖泊等自然要素是城市重要的资源,随 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此区域及影响范围的工程建设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塘朗山位于南山、龙华、福田三区交界处,是深圳重要的生态 屏障,牛咀水库是深圳的水源地,此区域内的工程需满足实际需要,如森 林防火、保护水源。 (2)生态修复功能需求—矿山修复,是实现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 复,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功能修复要考虑生态系统本身具 备的自然功能,还要充分考虑修复以后能够为人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亚 寄山是塘朗山一部分,盛产花岗岩、玄武岩等自然资源,由于各种历史原 因被大力开发,山体地形地貌破坏严重,有大量的悬崖高边坡及深坑,对 破坏区域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对局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早些年 此地远离城区,虽进行综合整治,侧重植被的恢复,较好的考虑生态多样 性的提升,有些许效果。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已逐渐被划入城市核心区的范围,特别是深圳 北站总部基地的规划带动周边产业需求,因此矿山的修复必然要考虑与其 周边环境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3)游憩休闲功能需求—绿道可串联城市点状景观,衔接城市慢行系 统,为居民创造更快捷的使用条件。绿道被赋予的最基本的定义就是自然 存在的,或者历史本来存在的以及人工建设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在 内的连接滨河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龙华区环城绿道连接了 7 个郊野公园、14 个水库,途经 8 大景区和 15 处主要的文化景点,突出大 山大水的景观,使市民体验到大自然原汁原味的野趣,满足骑行、徒步、散步、 登山、亲子休闲、踏青游玩等不同出行需求。 (4)社会文化功能需求—绿道可被赋予一定的社会以及文化内涵。绿 道文化特色的缺失是绿道建设中经常暴露出来的问题,而郊野型绿道由于 其“郊野”性,通常难以达到预期人流,社交功能也较弱。龙华区环城绿 道民治西段被定义为“人才绿道”,与深圳北站中心公园相邻,体现“深 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美好期盼。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
逻道 在新 时期下 的新内 涵。保 留巡逻
: 酬 : ll I l m i

道见证 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足迹,
使 特 区段 绿 道 不 仅 是 个 简 单 的 绿
色开敞空间,更是一条生态之道 、休 闲之道 、人文之道和紧急情况下救灾
道。
现 生活 休 闲 体 化 和 增强 可 持 续 发 展能 力均 具有 重 要 意 义 。 深 圳市 2号 区域 绿 道特 区段 的详 细 规 划设 计, 探 索 出绿 道 规 划 设 计一 建设 全 过 程 的 生态 化 建 设 方 法, 基 于低 碳 生 态理 念 , 因地 制宜 地 进 行 了 绿道 选 线 ,构 建 了 “ 点一 线 一 面 ” 结合 的生 态 布局 和 乡土 化 、特 色 化 并 存 的绿 廊 景 观, 以体 现 人 文关
整个 线 路景 观 生 动而 富 于 变化 ,
与公共交通 网的衔接 ,完善 换乘 系
采用 “ 大集中 、小分散”的方式设置,
制人流 、物流 、车流 、能流和信息
以慢行系统为纽带,有机串联起各类 统, 方便居 民和 游客进入 ,服 务设施
流,构建 自然和谐 、民生幸福的生
态 文 明型 区域 绿 道 网, 并 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 绿 道
划建设 。
4. 1因地 制 宜 的绿 道详 细 选 线 在绿道的总体构成 中,线路是基
础,选线的好坏是绿道成功与否的关 键。特区段绿道建设在选线时采用资 料分析、现场调研 、问卷调查和座谈
走访等多种方式方法,根据 ( ( 珠三角
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的指引,综合 考虑本段绿道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 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城市 综合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城市旅

交通运输中的绿色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研究

交通运输中的绿色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研究

交通运输中的绿色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研究在当今社会,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绿色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交通运输中的绿色技术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绿色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一)电动化技术电动车辆是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电动汽车以电能为动力,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能够显著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逐渐增加,充电时间不断缩短,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此外,电动公交车、电动卡车等商用车的推广应用,也为城市公共交通和物流运输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能够根据行驶工况自动切换动力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可以依靠电动驱动系统行驶,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在高速行驶时,则切换到燃油发动机,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

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过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氢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氢氧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

其排放物只有水,是一种零污染的绿色能源汽车。

虽然目前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成本、加氢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优化。

通过合理调整信号灯时间、优化交通路线规划等措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的怠速时间,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此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能够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城市大型医院周边道路交通问题剖析及改善对策——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大型医院周边道路交通问题剖析及改善对策——以深圳市为例
标 识 ,车辆 停 车 、绕行 时间较长 。
1 公 共 交 通 配 套 设 施 不 足 . 4
接近饱 和 ,致使 周边 路 网交通 压力过 大 。而前 往 医
院 就 医 的交 通 流 主要 集 中在70 ~ : 的上 班 早 高 : 93 0 0
峰 时段 ( 如北大 医 院交通 高峰小 时在 早上73 ~ : , : 83 0 0
深圳 大型 医院、看病 贵 的现象 1益突 出 。特 别是 近 3
些年 来 ,看病难 的 问题不 仅仅体 现在 医院 内部 门诊
就 医 ,而 且 已经 延伸 到 医院外 围来 。 由于深 圳机 动 化 出行 的 高速增 长 .城市 交通压 力 与 1俱增 。而深 3 圳 大型 医 院周边 道 路交通 配套设 施 的严重 不足更 加
医 院
市人 民 医 院 北 大 医 院
随着城 市 化及机 动化 快速发 展 。交 通 拥堵 现象 突 出 ,交通设 施 不完善 是造 成交 通安全 畅通 隐 患及 引发 交通拥 堵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特别是 在 大型 医院
等人 流 、车流较 为密 集地 区 的周 边 ,交通 组织 与交
剧 了城 市 道路 交通 的拥堵 。为 了给 市 民提供 一个 便
50 1交 通 标 准 化
T f g e i 交通工程 rf E ie g ai n n r c n
道路 吸引 和产生 交通 流较 大 ,部 分道 路通 行能 力 已
行 ,也耽误 了前 来就 诊 的重病号 、急诊病 人 和救护 车 的及 时抢 救 。 同时 ,医院 内部 也缺 乏 明显 的指 引
公交 站 台列车 化现象 严重 ,医院周边 现有 公交停 靠
站无 法满 足前来 就诊 患者 快速增 长 的需求 。 由于 医院周 边公共 交通 服务 水平 不高 ,同时伴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张晓春;王波;孙超;张贻生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2011(000)0z1
【摘要】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有效抓手,是当今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介绍了绿色交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提出了绿色交通的发展内容与模式;在借鉴国内外绿色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并在深圳市绿色交通体系及模式的指引下,对深圳市国家生态城区——盐田区进行了绿色交通规划的探索.结合盐田区城市土地空间不足、生态资源受约束的现实条件,采取了“空间差异性交通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地区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山海步行系统的发展规划思路.【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张晓春;王波;孙超;张贻生
【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4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4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4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518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绿色交通理念在法定图则中的落实与实践——以深圳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导则研究为例 [J], 张晓春;陆荣杰;吕国林;田锋
2.绿色交通理念在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实践研究——以《迁安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J], 胡松;吴海俊;赵林
3.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 [J], 张晓春;王波;孙超;张贻生
4.盐田区推进生态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实践与思考 [J], 许丽梅
5.基于绿色脉搏理念下的可移动式拓扑景观重塑——以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河为例[J], 黄泽腾;赵必浩;蒙子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中 国 人 口 ・ 源 与环 境 2 t 资 00年 第 2 卷 第 3 O 期
CHIA P U A I N, E OU C SA D E I N N V 1 0 N . 2 1 N OP L T O R S R E N NVRO ME T o. o 3 2 00
基 于 生 态 效 率 的 深圳 市 交通 环 境 与 经济 效 益 分 析
通 领域 的 可持 续发 展 量 化 研 究 提 供 新 的 视 角 和 方 法 , 也
车及重型柴油车相对 于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最大 。 对政策反应也最为敏感。 因此 , 增加绿色交通方式的投入 , 并辅之 以交 通需求管理等手段 , 是深圳 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生 态效 率 : 生态 足 迹 ;可 持 续 交 通
中图分类号
F6 . 文献标识码 o 29
交通 工 具 和交 通设 施 生 命 周 期 内所 有 经 济 价 值 、 源 消 资
耗 和废 物 排 放 , 因计 算 目标 的差 异 及 环 境 影 响 指 标 比 但 较 复杂 , 目前 还 没 有 统 一 的计 算 方 法_ l 因此 , 般 选 : 一
国内外 汽 车共 享 服务 、 通 清 洁 能 源 使 用 等 领域 也 有 一 交 些初 步 的研 究 一 j :但 现 有 交通 生 态效 率 计算 的是 单 位 产 出的 交通 工 具 终 端 能 源 使 用 效 率 m , 及 交 通 活 动 涉 J
l 交通 生态效率的 计算方法
生态 效 率 ( c —fc nyIdct , 1 是 经 济 社 会 发 E oe i c n i o E ) i fe ar
率是 测 度经 济 活 动 利 用 自然 资 源 和 服 务 水平 的 有 效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绿色交通评价结果分级标准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G 优秀 0.90~1.00 良好 0.75~0.90 一般 0.50~0.75 较差 <0.5
4 深圳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
4.1 深圳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评价 采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圳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图 2) ,并按前文所述评价指标值标 准化及权重因子确定方法, 运用价值函数法对深圳市现阶段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评价, 各指标实际值、当量值、准则层及指标层权重因子详见表 2 所示。
1
[1]
(1)构建绿色城市空间。强调“紧凑、功能复合”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推行 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交通出行量。 (2)发展绿色出行模式。强调“公交+慢行”的交通出行模式,构建公交为主导的一体 化绿色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3)倡导绿色交通设计。推进交通设施用地的集约化利用,以公交慢行优先为导向配 置道路交通资源,加强交通设施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打造生态宜人的绿色交通环境。 (4) 加强绿色交通管理。 积极引导小汽车的合理发展和使用; 开发利用智能交通系统,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推广应用绿色交通工具,减少无效碳排放。
图 1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津生态城及 武汉新区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2,3]
、以及深圳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的相关经验 ,
[4]
深圳在绿色交通规划研究及实践探索中, 提出以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为评价目标, 绿色城市空 间、绿色出行模式、绿色交通设计、绿色交通管理为实现绿色交通总目标的四大路径(即准 则层) ,在此框架下,选取人均机动化通勤平均出行距离、高峰主要放射通道上不均衡系数
m,
m 1, 2, , n ;对于图 2 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第 i 个专家根据相对重要性对各类指标分别
取值范围为 0-1, 且 赋予权重 A1m , A2 m , A3m , A4 m ,
A
i 1
4
im
1 ;同样,第 m 个专家根据每 i 类
指标中单个指标对于该类指标的重要程度,对第 i 类指标中的第 j 个指标赋予权重 aijm ,取 值范围为 0-1,且
1 引言
随着能源短缺、空气污染、气候变暖、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转变交通发展 模式,发展绿色交通,促进交通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发展共识 。 为科学制定一个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目标及规划方案, 应首先客观评估其现阶段绿色交 通发展水平,监测与绿色交通发展要求的差距,剖析交通系统现存主要问题,明确未来重点 改进方向等;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翔实的数据分析及挖 掘,充分论证上述问题,以指导绿色交通的规划与建设。本文基于绿色交通的内涵和实现路 径,以深圳为例,对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展开深入研究,期望对国内其他城 市的相关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5]
G Ai aij X ij i j
式中,
(3-1)
G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i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类数目;
Ai ——准则层第 i 类指标的权重因子;
aij ——指标层第 i 类指标第 j 个指标的权重因子; X ij ——指标层第 i 类指标第 j 个指标实际值标准化后的当量值。
深圳绿色 交通发展 水平评价
0.40
0.15 0.15
5
经计算,深 深圳市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G
A a
i i


ij
j
据表 1 所示绿 绿色交 X ij 0.71 。根据
通评 评价结果分级 级标准可知,深圳市现状 绿色交通发展 展水平一般,未来有很大 大提升空间。 4.2 深圳绿色交通现存问题及 及改善建议 由表 2 可以 以看出,高峰 峰主要放射通 道上不均衡系 系数、轨道站 站点 500 米范 范围平均容积 积率、 道交通线网密 密度、 公交专用 用道占次干路 路以上道路比 比例、 自行车 车道网络密度 度等指标的当量值 轨道 相对 对较低; 除轨道交通线网密 密度较低是因 因城市发展阶 阶段所致外, 其他四个指 指标表明深圳在创 建绿 绿色城市空间 间、 轨道交通沿 沿线土地利用 用、 公共交通 通及慢行交通 通设施建设等 等方面与绿色 色交通 发展 展要求具有较 较大差距。 本节重点对 对上述各指标 标反映出的深圳 圳绿色交通发 发展中现存主 主要问题进行 行深入剖析, 并就 未来 来改进方向提 提出初步建议 议。 (1)高峰时 时段城市主要 要放射通道不 不均衡系数较 较大,南北发 发展轴跨二线 线关交通具有明显 的潮 潮汐性。 由 2010 年居 居民机动化出 出行期望线图 图可以看出,深圳南北向 向存在东、中 中、西三条明显的 客运 运走廊。 经调查 查, 二线检查 查站早高峰进 关客流比出关 关多 70%, 晚高峰出关客流 流比进关多 30%, 存在 在明显的潮汐 汐性。这是由职住分布不 平衡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在:原特区内 内城市功能集 集聚, 就业 业岗位密集,办公建筑总量约占全市 的 67%,而居 居住总量仅为 为全市的 34% %;原特区外则恰 好相 相反,主要以 以居住功能为 为主,居住总量 量约占全市的 的 66%,办公 公总量仅为全 全市的 33%。
2
等 12 个核心指标构建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2 深圳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
3.2 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 对其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必然涉及多个指 标, 各指标间又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因此需要采用多目标、 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 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多因素评价方法主要有价值函数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 系数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本文结合绿色交通评价指标的特点,推荐采用价值函数法(或称效用函数法) ,即将各 评价指标按照一定方法量化,变成对评价问题可测量的一个“量化值” (即效用函数值) ,然 后按一定的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值, 用以评价一个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水平。 为应用方便, 本文将各评价指标当量值加权合成求得的综合评价值称为“绿色交通发展指数” ,计算方法 详见下式:
3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为客观评估一个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水平及现状, 必须给出具体可度量的指标体系和可 操作的测量手段。 本文在深入研究相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如下绿 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首先,基于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按照国际上 通用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体系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 成功范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提出绿色交通评价备选指标集;其次,根据一定的 指标筛选原则和体系构建原则, 对指标的科学性、 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指标体系的系统性、 全面性、可比性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基础评价指标 体系;最后,确定指标量化方法和模型评价方法,提出最终的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 方法。
0 x ij xa X ij xb xa 1
[5]
xij xa xa xij xb xij xb
(3-2)
正向指标:
逆向指标: X ij
1 x xa ij xb xa 0
xij xa xa xij xb xij xb
[1]
2 绿色交通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2.1 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是一种发展理念,其本质是通过构建与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模式相协调、 以公交慢行为主导、 各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旨在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 最大的交通效率, 同时注重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平, 实现通达、 有序、 安全、 舒适、 低能耗、低污染等几方面的完整统一,达到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提高 交通效率及安全的目的。 2.2 绿色交通的实现路径 大量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表明, 国内外各大城市越来越重视应用综合手段, 如优化城市 空间结构、推广 TOD 开发模式、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强智能交通管理、应用新能源工具 等,从多方面出发实现绿色交通。 综合上述各种手段的应用, 深圳在绿色交通规划的探索和实践中, 提出从交通源头控制、 出行方式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交通运行管理等四方面实现绿色交通 。
表 2 深圳市绿色交通发展指数计算参数一览表 目标层 准则层 绿色城市 空间 绿色出行 方式 绿色交通 设计 绿色交通 管理 准则层 权重 0.30 指标层 人均机动化通勤平均出行距离 高峰主要放射通道上不均衡系数 轨道站点 500 米范围平均容积率 绿色交通(公交+慢行)出行比例 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轨道交通线网密度 公交站点 300 米覆盖率 公交专用道占次干路以上道路比例 自行车道网络密度 新能源公交车比例 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机动化人均碳排放 指标层 指标 权重 实际值 10.42 km 0.50 0.71 0.30 1.86 0.20 72.8% 0.45 43% 0.30 0.19 km/km2 0.10 60% 0.15 11% 0.50 0.88 km/km2 0.50 18% 0.40 0.30 2.48 人/万车 0.30 3.08 吨/人/年 指标 当量值 0.783 0.605 0.395 0.875 0.752 0.545 0.923 0.483 0.505 0.903 0.887 0.786
a
m 1
n
ijm
1 。然后,对各专家的打分求平均值,即得准则层各类指标的权
重因子 Ai
1 n 1 n A a 及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因子 im aijm 。 ij n m1 n m1
3.5 评价结果分级标准 参考国内外绿色交通发展综合评判指标值的分级标准, 将绿色交通发展程度分为四个等 级,依次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具体划分标准详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