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摘要】混业经营已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样一个势头,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自身定位,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探索一条顺同混业经营的发展策略,意义深远重大。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态势及存在的制约与障碍,我们发现:渐进改革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路径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顺同混业经营趋势下提升竞争力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发展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必将融入国际潮流。

面对这样一个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银行业间竞争越演越烈,混业经营已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业经营体制发展的主流。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自身定位、认清国际差距以及制定发展战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下的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几年前我国学术界在关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争论,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国际化日趋迫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混业经营预留一定空间的新银行法的实施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在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的种种举措都无疑表明: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银行业分业、混业的原因、优劣程度进行分析,在混业经营的策略研究上,又大多集中在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全能银行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上,而对于当前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策略选择、以及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借鉴上,研究得却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研究试图对比国外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策略选择,并结合我国混业经营趋势的新动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道路。

二、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现状及障碍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银行业监管政策上对混业经营的放松,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也开始逐步由严格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目前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银行保险在客户群、产品、服务、培训模式和展业模式方面都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的银行保险最早由创新基因浓厚的平安第一次引入,直至现在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银行保险虽然只发展了短短十几年,但不论业务种类还是业务规模都在不断发展完善。

但是无论从模式上还是从法律制定上来讲,我国的银行保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银行保险的实现方式按照金融一体化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协议合作模式、合资企业模式、金融集团模式和业务线一体化模式四种。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银行网点轻型化、智能化转型推进,银行营业网点新增速度已明显放慢;国有大行一方面积极整合低产网点、集中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新设网点向县乡域倾斜。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网点总数达到22.86万个,相比2017年末的22.87万个有所降低。

截至2018年末,全国保险机构229家,较年初增加7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158家,较2017年增加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59家,较2017年增加2家。

截至2018年底,人身险公司实现银邮代理业务8032.34亿元,同比下降24.11%,在人身险公司所有业务中的占比为30.59%;而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这一增长情况在2019年出现变化:2019年前6个月,银保渠道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31亿元,同比增长22.52%,占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银行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让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飞速的发展,有些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的大力拓展,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使保费规模冲上一个新的台阶。

银保混业合作之研究

银保混业合作之研究
营 运 资 金 的难 度 .借 助 银 行 现 有
根据柬培强 (00 20 )的研 究 .
发 选 市 场 经挤 国 家 银 行 保 险 的 发
投 资 运 作 , 遵 循 太 教 定理 . 模 都 规
经挤 都租 强 ,他 们 都 能 剖 造 流 动 性 , 通 过 再保 险 与再 融 资 来 承 担
户 . 导 致 了对 相 关 业 务 的 忽 视 l
才 、 务 和 { 度 等 方 面 的储 备 。 业 } I 同 时 我 国保 险公 司 与 世 界 太公 司 相 比 巍模 太 小 . 制 官 办化 明 显 , 机 通 过 与银 行 等金 融 机 构 问 的 融 通 与
银行情售的保费收^不到 2 。 银 保 合 作 的 诱 因 除 了前 文 分
商 业 银 行 , 国保 险 业 起 步较 晚 , 我
由 于 业 务 上 的 需 要 .公 司 常 常 需 要 监 控 和 调 拨 全 国 各 地 机 构 的资
式 , 经 营保 险产 品 , 进^ 保 险 市
《 业银 行 法 三 条 第 十 教 商 第 规定 + 商业 银 行 可 经 营 代 理 保 陵 业务 。1 9 9 9年 中 国人 民银行 允 许
开 始 开 发 出一 些 资 本 化 产 品借 吼 进 人 保 险 顿 域 . 养 老保 险合 同 如 ( )8 3 O年 代 末 期 ,银 行 、保 险 通 过 新 设 、并 购 和 合 资 等 方式 开 始
大业 务 ,树 立 品 牌 ,尽 快 占 钡 市
场 , 纷 与 银 行 签订 代 理协 议 , 纷 开 展银 行 保 险 。 最 近 几 年 又 进 一 步 有 了发 展 .工 商 银 行 是 平 安 保 险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在保险行业中,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说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关系。

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共同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实现快速的保险销售和资金安全增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合作模式的形式多样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合作方式包括:保险代理、保险产品销售、共同开发保险产品、共同举办保险理财培训等。

保险代理是一种常见的模式,银行作为保险公司的代理,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咨询服务。

此外,保险公司可以与银行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的保险产品,以满足银行客户的需求。

同样,银行也可以通过合作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展理财培训,提高自身员工和客户的金融知识。

二、合作模式的优势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 共同拓展市场: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借力,共同拓展市场。

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分布网络,而保险公司具备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双方合作可以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实现客户资源的互通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2.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保险产品和银行金融服务是互补的关系。

通过合作,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银行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向更多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推广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和覆盖面。

3. 降低运营成本: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共享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合作,保险公司可以利用银行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减少营销费用和拓展新渠道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合作分享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和产品研发能力,避免重复投入。

三、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分配问题:合作双方在利益分配上需要合理的安排。

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监管政策、市场需求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双方在利润分成、奖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引发合作关系的矛盾和难题。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保险行业与银行业的合作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加深和扩展,这种合作模式为保险公司和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业务拓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方式和优势。

一、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形式1. 产品合作模式在产品合作模式中,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推出一系列保险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的保险需求。

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和风险管理能力,而银行则负责销售和推广保险产品。

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快速拓展保险市场份额。

2. 渠道合作模式在渠道合作模式中,保险公司与银行共同利用各自的销售渠道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

保险公司通过银行的网络和分支机构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而银行则从中获得相应的佣金收益。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保险产品能够更加便捷地触达到更多的潜在客户,并提升销售业绩。

3. 资本合作模式资本合作模式是指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进行资本上的合作,通过相互投资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双方在战略层面上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二、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优势1. 共同拓展市场份额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能够实现市场份额的互补和扩大。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销售网络,而保险公司则具备专业的保险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双方的合作可以将保险产品更好地推广给银行的客户,实现销售业绩的双赢。

2. 降低运营成本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共享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双方可以共同利用各自的销售网络和分支机构,减少销售渠道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此外,合作还可以共享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提高业务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提升客户体验银行作为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者,与保险公司合作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客户可以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同时得到保险产品的推荐和咨询,提升了客户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另外,双方合作还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和风险评估等手段提升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水平。

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合作与发展

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合作与发展

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合作与发展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业和银行业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与银行业的合作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及两者协同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一、合作模式1. 产品创新合作保险业和银行业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可以进行合作,互相借鉴专业知识和资源。

银行业可以利用保险业的风险管理专长为其产品提供保险保障,而保险业可以借助银行的渠道和客户基础来销售产品。

例如,银行可以将保险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一部分,提供给客户更全面的财务规划。

2. 资金流动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可以建立资金流动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将其保费资金投资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获取相对稳定的回报。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提供保险公司资金融通服务,例如,为保险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

这种资金的流动合作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3. 客户资源共享保险公司和银行可以共享彼此的客户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银行合作,获得银行的客户资源,提高保险产品的销售额。

而银行通过引入保险产品,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粘性。

二、协同发展的优势1. 拓宽业务范围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互相拓宽业务范围。

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银行的渠道网络,将保险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高销售额。

银行可以通过引入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2. 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领域,可以为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支持。

在贷款业务中,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信用保险,为银行提供风险保障,减少不良贷款损失。

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

3. 提高客户粘性通过合作开展跨界业务,保险公司和银行可以提高客户粘性。

客户在享受完善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更愿意将其财务需求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中。

这种粘性使得保险公司和银行能够共同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浅谈我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浅谈我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方要着眼长远 , 避免不计成本 的合作 。四是加强创 新 , 规范运作 。
保险公司要提供 可供银行柜 台销售 的保 险产 品, 作双方要 在现 合
行监管政策 和制度下 , 选择双方 的利益共 同点 , 实行规 范和有限
度的合作 , 以达到优势互补 , 共拓 市场 的新境界 。
二、 改进经营观念加大合作力度
销保险产品、 融资业务、 资金 汇划、 联合发信 用卡、 户信 息共享等方 面, 客 形成双方业务渗透、 势互补 、 优 互利互 惠、 同发展的新格局 , 共 银保合作 正 日益显示 出其勃勃生机和 广阔前景 。 文章着重指 出我 国银保 合作 的现状 以及存在 的问题 ,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 出合理
先 地位 ; 要与分销机构签订长期的协议 。 只有签订长期 的协议 , 才
其在发展 中所遇 到的种种 问题使 人们发现在也 掺杂 了许多难 以
下咽的“ 沙粒”业 内人 士称 之为“ , 银保之患” 。

能促使保 险公 司和金融机构有效 合作 , 双方受益。
当前 国际金融业加快 了~体 化步伐 , 行与保 险公 司间的购 银
以节省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 提高保单销售效率 。 二是银 行主导 ,
在有贷款利差越来越小的今天 , 代理保险等 中间业务成 为银
行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保 险公 司可充分利用银行 网点多 、 覆盖全的优点大力 发展保 险业务 。而保 险产 品销得越好 , 险公 保 司的保费收入越多 , 银行所取得 的代理手续费也越高 。在此利益 驱动下 , 在银保产 品销售过程 中出现了一些非正 规操作 , 甚至有 不少误导消费者 的行为 透析这种现象 , 我们发现有 的以银行 的名 义介绍保 险 ,有 的则 以保险公 司和银行 的名义共 同宣 传保险产 品, 甚至在某些地方 行 干脆公然 地为保险公 司做 广告 , 宣称将 存款转为保 险既可保本生息 还可以分红 , 并美其名 日“ 银行和 有 保险公司的双重信誉保证 ” 。这种为 了自己的利益而误 导消费者 的现象如果不加 以修正 , 势必会影 响我国保 险业 的正常发展 。 从 目前 我国银保合作 的起步与发展情况看 , 与西方的银行保 险概念还有很大 的差距 , 主要 表现在 : 合作范 围和 内容仅 限于外 部, 双方合作 多是通过签署全 面合作协议 , 建立 战略联盟关 系的 方式来实现 ; 合作的产 品创新 不足 , 由于银行代售 保险 的技 术含 量要远远 高于传统 的保 险分销方式 , 因此 , 银保双方 主要是 围绕 某一具体业务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合作 , 银行与保险公 司间的合

银保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银保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者 的需要 。
据具有独立资格的评估师的评估确定投资性房地产 的公 允 价值 。具 有独 立资 格 的评估 师应具 有认 可 的 相关 专业 资格 。 具 有 对 所 评 估 的投 资 性 房 地产 的 并
地理 位 置和 种类方 面 的近 期经验 。
[ 参考文献 】 [ ] 汪详耀 .投 资 性 房 地产 一种 新 颖 投 资 方 式及 I 其会计准则 的国际比较. 经济经 纬[ 】2 0 J.01
6 ・ 6
维普资讯
差瓣 囊 囊 囊 黪蓦
的恶 性竞 争 , 争 的结 果 是 保 险公 司 压 缩 不 盈利 的 竞
蕉蔓墅逝 生 复翅
叠 I珏 J
业 务品 种或 是不 堪 重负而 退 出合 作 。合作模 式 上 的 误 区。银 行抓 住 保 险公 司 竞 相 拓展 销 售 渠 道 , 占 抢 市场 的 心理 采 取 “ 对 多 ” 合 作 关 系—— 即一 家 一 的 银行 代 理 多家保 险公司 的产 品 。银 行 的信 誉 、 网点 、 客 户资源 以及 广 阔 的发 展 前 景 , 得 多 数保 险公 司 使 在竞 争 压力 面前 , 只看重 短期 利 益 , 惜 牺 牲 利 润 , 不 增 加成 本 , 加剧 了保 险公 司之 间 的恶性 竞争 ; 银行 也 是 注重 眼前 利益 , 一旦 保 险产 品 不 受 欢迎 或 是 有 更 好 的合 作伙伴 就 会 取 消 合 作协 议 , 从而 难 以与 保 险
容 忽视 的 :
恶性竞 争 问题 。 在实 际操 作 中。 行 往 往 利 用 银 其 占有客 户资源 的优 势根 据手 续 费 的高低 来选 择合 作对 象 , 样就 迫使 保险 公 司陷入 竞相 抬高 手续 费 这
较 简单 。 而现 实 中的情 况 比较复 杂 。因此 , 应在 准则 中要 求 企业 对一 项房 地产是 否 符合 投资性 房地 产 的 条件 进行 判 断。 定判 断标 准并 予 以充分披 露 。 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在实践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向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发展对策,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象愈发普遍。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开始涉足更多领域,如证券、保险、信托等。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不仅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也为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商业银行参与多元化业务可能导致风险集中,管理难度加大;不同业务领域的监管体系不统一,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等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和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揭示混业经营的背景和原因,为深入了解当前状况奠定基础。

2. 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包括混业经营模式、市场地位、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问题分析提供依据。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探析摘要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银行、保险、证券相互渗透和融合己经成为一种潮流。

我国的银保合作起步较晚,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阶段。

近几年银行保险业务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业务量发展较快。

关键词银保业务混业经营自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纷纷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辟新的业务经营领域。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

但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内的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在资金实力、产品开发、技术、展业方式、管理水平等方面强于国内金融业,还拥有“混业经营”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保合作。

一、银保业务的产生和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最早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率先出现的,是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一种补充,也称为“附随业务”,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际资本流动频繁,出现了国际金融证券化、多元化,极大地刺激了包括银行代理保险的中介业务的发展。

在欧洲各国,银行保险观念被广泛接受,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已使之成为保险业销售寿险产品的主渠道之一。

银行保险创造了银行、保险、客户多赢的局面:对商业银行而言,银行保险不仅扩大了业务范围,而且带来可观的手续费收入;对保险公司而言,银行保险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降低营销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对客户而言,则能通过银行保险享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二、我国现阶段银保业务发展的现状从我国保险现状而言,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网点作为产品的销售渠道,能使用较低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达到较高效率地覆盖市场和客户的目的。

保险公司借助银行与客户之间已经形成的信任关系,有效地缩短了保险产品和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并借助银行的品牌和形象优势,扩大保险公司对市场的开发深度。

混合经营下我国银行保险业务

混合经营下我国银行保险业务

混合经营下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探究摘要:为了保证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稳健发展,本文在对银保业务相关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混合经营;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213-01引言世界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保险和证券等三大部分组成。

目前,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体系全球化、自由化的步伐也逐步加快,业内领域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如何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各个银行和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难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金融领域创新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效仿其他领域,采取相互渗透融合的战略,由传统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于是产生了银行保险业务,并很快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我国银保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保业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

如何及时发现银保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合理地解决,是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在对银保业务进行简略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银保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概述银行保险是一个集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1],本文主要从银行保险业务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

1.定义的界定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银行保险”的定义五花八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业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

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有三种:(1)经营策略说[2] ——“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旨在金融服务市场以一种或强或弱的一体化方式经营的策略”,主要强调的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进行产品开发、营销和分销。

(2)产品服务说[3] ——“银行保险是包括传统银行、储蓄银行和建房协会在内的,对保险产品进行制造、营销和分销的服务”,主要强调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银行保险的研究

银行保险的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我国银行保险业务深层发展的有关探讨——模式选择及风险防范作者任鹏系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学年级2009级学号902094142指导教师王妍导师职称副教授内容提要银行保险,发端于19世纪欧洲,是混业经营的一种,它的发展随着混业经营的起起伏伏,业已成为各发达国家银行业务的主要助力,也成为银行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银行保险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加深,更是在飞速发展。

然而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也使得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本论文在阐述银行保险发展的同时,探讨了我国目前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银行保险发展之路。

关键词:银行保险混业经营风险防范经营模式AbstractThe bank insurance business originated in Europe, originated in the 19th century, is a kind of mixed operation, its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ups and downs of mixed 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national bank business main power, become the bank competi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a, The bank insurance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along with Chin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ing, but also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rapidly growing at the same time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which has sparked people's many thinking, also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walk into a key period.In this paper it is in this bank insuranc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more depth China bank insur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how to better practical, explore a way consistent with China's development bank insurance road.Key words:bancas surance mixed operation risk prevention business model目录一、银行保险的概述................................................................ (1)㈠银行保险的定义................................................................ (1)㈡我国银行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2)二、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㈠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 (3)㈡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4)三、外国银行保险对我们的启示................................................................. (5)四、我国银行保险的深层发展................................................................ (6)㈠风险防范................................................................. (7)㈡模式选择................................................................ (7)参考文献................................................................ (8)后记................................................................ (9)正文没有插入页码银行保险的深层发展——模式选择及风险防范银行保险,顾名思义银行与保险之间的合作渗透,或者说是一种银行与保险的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摘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深入解析监管机制。

随后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实践成果,并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

最后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指出其发展方向和前景。

通过研究金融混业经营,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我国、实践研究、概念、特点、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监管机制、发展路径、实践成果、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相应的业务领域内进行多元化经营,跨界融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防范的一种模式。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出现,既是金融市场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回顾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也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改革。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其优势与挑战,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提出建议,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及其优势与挑战,研究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机制和发展路径,旨在总结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成果,提出深化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展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完善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保险行业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银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两者业务的发展,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探讨保险行业中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模式,并探讨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形式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合资公司、合作推出金融产品、渠道合作等。

以下将从几个典型的合作模式来具体探讨。

1. 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是保险公司与银行直接合作的一种形式,双方共同出资组建一家独立控股的公司。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实现业务领域的互补。

例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保险产品,同时银行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实现多元化经营。

2. 产品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可以通过合作推出金融产品,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银行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推出具有保险保障的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健的投资选择;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银行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扩大保险产品的覆盖面,增加销售额。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市场份额,并提升业务的竞争力。

3. 渠道合作保险公司可以与银行合作,通过银行的渠道销售保险产品。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利用银行庞大的客户基础和销售网络,将保险产品推广至更多的潜在客户。

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销售保险产品来增加非利息收入,提升盈利能力。

渠道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双方共赢,促进保险业务和银行业务的互利发展。

二、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优势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互补保险公司和银行拥有不同的优势资源,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

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银行的客户渠道和销售网络,扩大保险产品的销售范围;而银行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推出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资源互补可以提升双方的竞争力,并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

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保险行业和银行业是两个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重要领域。

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这种合作既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有助于拓展银行的业务领域。

本文将探讨保险行业中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模式以及其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的类型1. 保险产品销售与分销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在银行渠道中共同销售保险产品。

银行作为渠道合作伙伴,可以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并从销售中获得相应的佣金。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分销能力,提高保险产品的销售量,同时也能够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来源。

2. 保险公司与银行资金合作在此模式下,保险公司与银行进行资金合作。

保险公司可以将其资金投入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另外,银行也可以将其资金投入到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中,实现资金的互惠和双赢。

这种资金合作模式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同时也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

3. 保险产品设计与定制合作保险公司和银行可以合作设计和定制符合银行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银行可以通过调研客户需求和风险特点,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这种模式可以满足银行客户的多样化保险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也能够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二、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模式的优势1. 扩大市场份额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庞大客户资源和覆盖面,快速拓展保险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通过与银行合作,保险公司能够将保险产品推广至更多的客户群体,并且可以根据银行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与定制,提升产品的销售和竞争力。

2. 互补优势保险公司和银行在业务范围和专业知识上具有互补性。

保险公司擅长风险管理和赔付处理,而银行则擅长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

两者合作能够将各自的优势整合起来,共同提供更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3. 提升客户满意度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银保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

银保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

银保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发展对策论文报告:标题一:银保合作现状的问题银保合作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合作开展金融业务,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然而,银保合作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文化差异较大,导致合作困难。

其次,银保合作模式多样,缺乏标准化的规范,给监管带来困难。

最后,一些保险公司的短期经营思维和银行的长期经营思维相冲突,难以达成合作。

标题二:银保合作问题的原因在银保合作出现问题的原因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监管制度不完善,机构之间的协作难度大以及市场需求不足。

目前,银保合作的监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监管空白和风险难以管控。

机构之间的协作难度大,一方面由于既有利益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双方业务理念和文化的差异所限。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越来越难以匹配市场需求,这也是银保合作出现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

标题三:银保合作现状的发展对策针对银保合作现状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监管方面要加强管理,完善银保合作的监管制度,加强对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合作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其次,要找到合适的合作模式,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标准化模式,推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勇于推陈出新,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需求。

标题四:银行与保险公司银保合作案例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与平安保险的银保合作:2011年,中国建设银行与平安保险签署合作协议,推出“金管家一带一路保险”,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等保险服务,并通过建设银行的线上银行渠道实现在线购买。

这一合作方案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

中国工商银行与泰康保险的银保合作: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与泰康保险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养老金融、信贷保险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同时,工商银行通过泰康保险设计开发兼具储蓄和保险功能的金融产品,推出“工银泰康重疾保险”、“工银泰康年金计划”等产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银保合作的机制创新与模式研究

银保合作的机制创新与模式研究

银保合作的机制创新与模式研究一、引言银行保险合作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合作开展业务,其目的是通过结合两个行业的优势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银保合作也在不断创新并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银保合作的机制创新与模式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银保合作的机制创新1.合作模式的革新传统的银行保险合作主要采用“入股+合作”模式,即银行购入保险公司股份以获得经营权,并在合作中共同开展一些业务。

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日益明显,一旦合作矛盾产生或双方业绩不佳,很难有效解决问题。

因此,现在的合作模式倾向于采用“不打破原有业务、各自发展、互换资源”这样的方式,实现共赢。

2.多元化的合作范畴银行保险合作的范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保险代理和保险产品销售,现在双方合作已经扩展到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支付结算等多个领域。

另外,双方也可以通过发行银行保险联合理财产品和优惠券等方式,实现业务合作的拓展。

3.数据整合银行和保险业作为两个数据资产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在合作中也产生了大量数据。

银行和保险公司互通信息,整合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产品精细化程度,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银保合作的模式研究1.联合理财模式联合理财模式是近年来银保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

“联合理财”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联合发行的理财产品,既具有金融性质,又具有保障作用。

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交易补充方式,保险公司则提供风险保障。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客户同时获得两种金融产品的好处,而且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2.绿色通道模式银保合作中有大量客户体验问题,双方一旦在业务的环节上产生卡壳,会极大影响客户体验。

因此,不少银行和保险公司会建立“绿色通道”,即从流程层面上指定唯一的接受标准,作为业务流程的打通。

绿色通道模式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降低业务处理风险。

3.全渠道合作模式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全渠道合作模式,提供多种渠道的服务。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银行保险合作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
务的同时,实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目的。

银保合作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合作形式,对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用。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主要有“经纪代理”、“分业合作”、“合资合作”等几种模式。

经纪代理模式是指银行通过保险代理公司代理保险公司的产品,以此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
保险服务;分业合作模式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的品牌、营销渠道,向银行的客户销售保
险产品;而合资合作模式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实现通产共赢。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初期试水、快速发展、调整阶段,并逐渐向深度合作、集成发展方向演进。

目前,银行保险业务合作水平相对较高,但还存在着互信度低、信息
共享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对于银行保险合作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一是加强资本、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规模效应。

二是深化产品创新和渠道整合,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渠道整合让客户能
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三是优化双方的业务流程,加强信息互通,打破部门、利益的壁垒,实现无缝衔接。

同时,涉及到数据保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是加强员工培训和素质提升,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
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机构和企业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切实加强业务合作,共同推动银保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

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

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作者:徐昆,金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1期摘要: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正式迈开了步伐。

银行保险业务作为保险公司与银行新的合作模式率先在银行开展,经过几年的运行,已初具规模,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成为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

通过以南京地区银行保险合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别从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角度研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银行保险;业务模式;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66-02一、银保合作的现状与特点1.银保业务发展迅速。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家保险公司都建立了按照业务类别分类发展的个人保险业务、团体保险业务、银行保险业务的模式。

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分类更为细致,除上述三种主要业务模式外,还设有邮局等其他代理经纪业务的发展模式。

以南京地区为例,据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南京地区寿险业务中银保合作业务占保险业务市场份额的48.31%,其增长速度也是三种业务类型中最快的。

通过银邮代理带来的保费收入,从2008年的440 084.3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520 555.60万元,增长率高达18.29%。

带动了整体保费10.52%的增长。

银保业务已成为南京地区保险销售的支柱。

2.市场份额被少数保险公司占据。

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往往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销售渠道,每个渠道的发展相对均衡,而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往往只突出一个渠道的发展。

在银邮代理渠道上,各家保险公司所投入的精力及市场份额占比也大不相同。

据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南京地区银行保险业务市场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健康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四家保险公司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3.销售渠道集中在几家国有大银行。

南京地区的银保业务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邮储五大国有银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研究摘要:混业经营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我国至今仍实行分业经营。

在此背景下,“银行保险”这一特殊模式的未来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银监会“90号文”的发布进一步引发了业内对当前银保合作模式的热议。

本文通过研究混业经营的形成原因,深入挖掘发达国家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规律,最终为我国银保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混业经营;合作模式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190-02一、混业经营形成的背景及原因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混业经营的形成及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利益驱动与分散风险的需要使金融机构追求混业经营。

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多样化、创新型的经营形成规模经济④与范围经济效用,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2.金融全球化促使金融机构选择混业经营。

金融机构的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的宽窄等决定其在竞争中的地位。

金融全球化促使各国纷纷放弃分业管制政策。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讯与数据处理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业务扩张能力。

4.金融工程、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新的通道。

20世纪5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工具和创新组织形式得到极大发展。

综上所述,混业经营是在经济、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应金融服务不断升级的客观要求而产生。

是在市场机制下公司业务扩张、效率提高、不断创新的产物。

二、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的混业经营模式。

从银保合作发展历程来看,其合作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1.销售协议模式。

销售协议模式是银行与保险公司通过签订代理销售协议,同意对各自的顾客销售对方的产品,此协议可以是一对多的。

最常见的方式是银行作为兼业代理人,利用其经营网点向自己的顾客销售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向银行支付手续费。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保险公司,均采取此种形式。

2.战略联盟模式。

战略联盟模式是在销售协议的基础上,基于对银行保险目标的认同,而采取的针对某类特定客户或为开发某类特定市场达成的策略协作。

与销售协议不同的是,达成战略联盟的双方通常建立了项目、产品乃至渠道方面的排他关系。

3.设立新公司。

如目前的中邮保险,就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20个省(区、市)邮政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有寿险公司。

4.收购已成立的公司或被其它公司收购。

如北京银行收购首创安泰50%股权。

成立中荷人寿保险公司。

5.与规模相当的公司合并或交换股权。

6.成为合资公司中拥有多数股权的一方或成为合资公司中拥有少数股权的一方。

7.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指由金融控股公司同时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信托等子公司,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并达到银行、保险与其它金融业务混业经营的目的。

三、发达国家银保合作模式的发展规律纵观英、法、德、美和日本的银行保险合作历史,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银行保险的合作模式最终都走向了金融控股公司。

在欧洲,银行与保险公司联合组成金融集团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潮流。

在英国和葡萄牙,银保合作模式大多采用的是银行设立保险公司、收购保险公司,或双方组建合资公司的模式。

法国是银行保险整合最彻底的国家,银行保险发展最快。

德国的全能银行的实质就是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保险多为银行自己组建保险公司,或以相互持股的形式与保险公司进行分销联盟。

美国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延续66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银行、保险可以联合经营。

日本通过修改有关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也已允许银行、保险相互兼营。

可见,银行保险的合作过程,是从松散的协议合作到资本融合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过程。

较为低级的销售协议合作模式,仅是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

四、我国银行保险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经过十几年的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以销售协议模式为主,局部层面的销售联盟、银保绕道资本合作和成立集团控股公司等多种合作模式并存的局面。

银行很少参与银保产品的开发及设计,双方合作主要还仅体现在保险公司利用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上,协议以短期居多且缺乏稳定性。

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国内分业经营及监管机制的限制。

在销售协议模式中,银行和保险是各自持有经营管理权的“两个”主体,在产品研发、服务品质、利益目标上都拥有相当大的分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协议型的简单合作,使得双方均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银行,存贷利息差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通过保险业务会拥有不菲的中间收入,但银行仍将吸收存款作为主要目标;而保险公司则一味追求保费增长,一旦银行的客户购买了保险,就意味着其银行存款部分或全部流失到保险公司。

这种对客户和业务的竞争,使得双方无法从更高的层面进行统一。

2.“多对多”合作模式形成手续费的恶性竞争。

在销售协议模式下,一家银行往往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这种“多对多”模式,使保险公司对银行资源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由银行主导的银保市场越来越突显,同质化的产品使得各家保险公司只能通过手续费来竞争稀缺的银行资源。

同时保险公司对市场抢占的重视多于产品和客户成本的计算,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信誉和未来偿付能力。

3.产品及销售方式单一。

银行习惯于用单一的销售方式来销售单一类型的保险产品,各保险公司考虑到银行柜面人员销售能力较弱,在合作中均推出保障功能简单的同质化产品。

4.“多对多”模式不易发挥规模效应。

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是一家对多家,这极大增加了双方的“交易成本”。

在“多对多”模式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精力大多放在协调与不同合作者的关系上,在人员、资金上耗费大量投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业务分布在不同银行,规模经济难以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低下。

5.协议合作模式使得双方在合作上效率低下。

销售协议模式中,银行和保险分别是持有经营管理权的两个主体,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得合作较难达到深度默契。

在客户需求、产品研发、服务改善的信息传导上,存在极大的非效率和滞后性,难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

6.银行保险监管不够完善。

与银行保险的发展相比,保监会的监管措施跟进相对滞后。

保监会只负责对保险业进行管理,对于银行缺乏约束力,同时与银监会的协调力度较弱,往往将问题归咎于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多处于有求于银行的弱势地位,对银行行为的控制能力有限,削弱了监管措施的力度。

综上所述,无论是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环境的客观需求,都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来解决目前协议式松散合作所产生的矛盾和分歧。

五、政策及监管层面的趋势引导近年来,银行与保险深化合作的需求已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保监会和银监会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迎合并引导双方合作的深化发展。

2006年9月21日,保监会出台《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境内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等未上市银行股权。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请示文件(160号文件)。

文件原则同意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

2008年1月16日,银监会与保监会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规定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有效隔离风险前提下,按市场化和平等互利原则,可开展相互投资试点。

2009年明,银监会和保监会已正式批复同意交通银行投资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交行成为全国首家人股保险业的商业银行。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带动了股权合作的快速发展。

六、混业经营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的未来发展国外银行保险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现实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都决定了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将走向更有力于资源优化配置、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在金融控股公司制度下,采取二级法人制而不是内设部门的单一法人制,子公司之间不交叉持股,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收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相互之间没有控制关系,独立经营。

而更重要的是,在同一母公司调控下,提高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经营的整体型,使得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从而能为客户提供—揽子金融服务,并实现资源共享,使银行保险真正从集团战略高度得到充分开展。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

可以预见,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银行与保险公司深化合作的突破口,更是银保未来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选择。

事实上,不少公司已意识到这一发展规律,开始率先着手建立自己的金融控股集团。

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已充分意识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先进模式,并将其列为未来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0年底,银监会90号文中关于“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的规定,给整个银保市场带来极大冲击,也向当前传统简单的销售协议式银保合作模式,提出了极大挑战。

在这一政策压力下,各家保险公司纷纷着手开发与银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大跨步向“战略联盟”模式进行转型。

而在更远的未来,随着风险管控的严格以及客户多元化理财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加深银保合作势在必行,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最终会向“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熟模式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