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和区分厘米和米的概念。

2.能够用手指或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单位表示。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量房间的长度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的能力。

难点1.区分厘米和米的差异,特别是在书写时的不同表示方式。

2.激发学生主动测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提问:你们知道除了厘米,还有哪个长度单位呢?2. 导学(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入“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3. 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用尺子分别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然后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用哪种单位表示更合适。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让他们找出至少5个物体,并列举出它们的长度,其中既包括厘米又包括米的单位表示。

5. 实践(15分钟)让学生继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于厘米和米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手段1.实物和图片2.尺子3.黑板4.作业本五、教学反馈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班级点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测量和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厘米和米的概念理解较为清晰,但在实际运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和应用来加深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和米∣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为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和米”设计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厘米的概念和厘米尺的使用,第四章则讲述了米的概念和米尺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使用厘米尺和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厘米和米的概念,厘米尺和米尺的使用。

难点: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厘米尺、米尺、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的长度,并解释厘米尺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长度物品,让学生用厘米尺和米尺进行测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互相检查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 长度单位换算: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厘米尺和米尺的使用方法,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厘米尺和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长度测量。

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度测量的机会,如测量家中的家具、书籍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关注商品的尺寸、重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厘米和米是长度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描述和测量。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灵活运用厘米和米进行表示。

三、教学内容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通过积木等教具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厘米和米表示长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根线或一本书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长度。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测量长度时会用到哪些单位吗?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介绍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

2.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他们猜测并描述使用厘米或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第三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2.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讨论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帮助他们检验和纠正自己的操作。

第四步:巩固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巩固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学会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用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长度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几件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练一练
1、看尺填数
(1)cm (4)cm (6)cm
cm
2、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2) (3)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
(米) (厘米) (√) (米)
(5)
(6)
大树高8米。
厘米和米的认识
课桌有多长?
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3个文具盒长
课桌有6支铅笔长
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一样,该怎么办?
认识直尺
cm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1厘米
cm
这些都是1厘米
{ { { { { { { {
你能找出1厘 米有多长吗?
直尺的使用
6厘米
cm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 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用老师给的1米长的绳 子感受一下一米有多长。生活中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米。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大约是 1米。 用米尺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 1米里 这是这是 1厘米。 1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有多少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为以后学习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长度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图片、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熟悉的长度现象,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厘米和米的区别,让学生初步认识厘米和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进行记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厘米和米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给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和米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

2.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能够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认识,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教学难点: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1.学生课前测,复习数学相关知识。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厘米和米。

2. 认知阶段(10分钟)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知厘米和米的使用。

2.向学生展示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并让学生讨论差异。

3.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并引导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使用有所理解。

3. 实践阶段(20分钟)
1.向学生分发尺子,并让学生自由测量教室内各种物体的长度大小。

2.引导学生将测量的长度记录下来,并列举一些长度的实际应用场景。

3.让学生尝试将用厘米表示的长度转换成用米表示的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4. 总结阶段(5分钟)
1.通过回答问题梳理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检查学生笔记,并帮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差异,培养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并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转换厘米与米之间的长度关系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长度单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认识厘米和米,学会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和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测量,仍然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和米,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测量中运用这两个单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度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用厘米和米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作业:布置一道测量长度的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体会建⽴统⼀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4、会⽤计量⼯具测量较⼩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的估测意识。

5、让学⽣通过观察与操作,建⽴1⽶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与厘⽶之间的进率。

6、掌握⽤⽶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法,能正确测量⽣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的观察能⼒、操作能⼒和语⾔表达能⼒,进⼀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学⽣尺。

教学过程: ⼀、联系⽣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指间的⼀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条线段,能画⼏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朋友们,量⼀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朋友说出⾃⼰选⽤的⼯具,有的⽤拃长量、有的⽤铅笔盒量、有的⽤数学书量??按⾃⼰的想法在⼩组⾥试着量⼀量,提醒⼩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课题。

通过⼩组讨论认为只有⼯具⼀样,测量的结果才⼀样。

我们通常⽤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的测量⼯具,还要有统⼀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在很早就统⼀了计量单位。

⼆、合作探究,认识厘⽶ 探究⼀:认识直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元》知识点+易错点+图文解析+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元》知识点+易错点+图文解析+练习(有答案)
( 4 )厘米
( 2 )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 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描点、连线、标长度)
2、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1)测量操场跑道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树高19(米),书厚1(厘米)。 (3)小明高1(米)40(厘米)。 (4)书桌高75(厘米)。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生活中(①)的长度最接近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 ②台灯的高度 ③椅子的宽度 2、下面(②)的测量方法正确。 3、哪辆车不能顺利通过桥洞?( ② )
三、画线。 略
四、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长是1厘米的线段有(4)条, 长是2厘米的线段有(3)条, 长是3厘米的线段有(2)条, 长是4厘米的线段有(1)条。 图中共有(10)条线段。
五、解决实际问题。 1、如右图所示,强强再长高多少就是1米? 1米=100厘米 100-90=10(厘米) 答:强强再长高10厘米就是1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算一算。 1米=(100)厘米 400厘米=(4)米 29厘米-8厘米=(21)厘米 17米+9米=(26)米 55米+5米=(60)米 1米-50厘米=(50)厘米 5米+7米=(12)米 16厘米-9厘米=(7)厘米 24厘米+76厘米=(100)厘米=(1)米 1米20厘米-30厘米=(9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
1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先估出1米、2米……大约有多 长,再量一量。
2 选择合适的答案,在 里画“√”。
比1米长 √ 比1米高
比1米长 √
比1米短 比1米矮 √ 比1米短
1.填空。
1米=( 100 )厘米
25厘米+10厘米=( 35厘米 )
8米+9米=( 17米 ) 75厘米-20厘米=( 55厘米 )
5 在米尺上看看 1米里面有多少个 1厘米。 1
1厘米 1米 里 有 多 少 个 1厘 米 呢 ?
在米尺上看看 1 米里面有多少个 1 厘米。
10 厘米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米=100厘米
想一想
100 厘米 = ( 1 ) 米 5米 = ( 500 ) 厘 米 600厘米 = ( 6 ) 米 8米 = ( 800 ) 厘 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2课时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还记得怎样测量物 体的长度吗,请量 一量下面这个电脑 的长和宽吧!
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 数,可以看成与它最 接近的整厘米数。
测量时一放正,二对 “0”,三读数。
4
谁能用这把长20厘
米的尺子量出黑板
的长度,比一比,
看谁量得快!
我来量一量!
这样量太麻烦了。
20厘米,爸爸比亮亮高多少厘米?
1米70厘米-1米20厘米= 50厘米
答:爸爸比亮亮高50厘米。 都是1米多,只把 70与20相减即可。
注意
只有相同单 位的数才能 相加减。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 量 比 较 长 的 物 体 , 通 常 用 “ 米 ” 作 单 位 , 米可以用“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认识米、米和厘米)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认识米、米和厘米)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量一量。
手掌宽约 ( 8)厘米
一拃长约 (14)厘米
一步长约 (60)厘米
3.甲、乙 两桶油 共重42 kg, 甲桶油 的重量 是乙桶 油的 。 两桶油 各重多 少千克 ?(6分 )4.养 殖场有 鸡360 只,鹅 的只数 是鸡的 ,又是 鸭的 ,鸭有 多少只 ?(5分 )5.一 列火车 以同样 的速度 驶过两 座大桥( 从车头 上桥开 始,至 车尾离 桥结束 ),第 一座桥 长1270 m, 用了 分 钟;第 二座桥 长1360 m, 用了 分 钟。这 列火车 平均每 分钟行 驶多少 米?这 列火车 车身长 多少米 ?(6 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线段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 这根绳子的长度?
九、如图 是用棋 子摆成 的图案,摆第1 个图案 需要7枚 棋子,摆第2个 图案需 要19 枚棋子,摆第3个 图案需 要37 枚棋子,按照这 样的方 式摆下 去,则摆 第10个 图案需 要多少 枚棋子 ?十、 用火柴 棒摆出 图形。 摆第1个 图形要4 根火柴 棒。那 么摆第 5个图 形要多 少根火 柴棒?
二、探究新知
(二)画线段ຫໍສະໝຸດ 认识了想线一段想,,能还不可能以自从己哪里 画一条画3到厘哪米里长?的线段呢? 应该怎么画?
从画刻到左度刻从画手1度尺 到画按5的 刻到等住刻 度等尺3度,子的04都,开地,是右始方从3手画停刻厘握起止度米笔,。2。
六、如图 依次排 列着5 盏灯,用 不同位 置上亮 灯和灭 灯表示 一个具 体的数( 亮灯用 □表示,灭灯用 ■表示) 。请根 据下面 前四种 状况所 表示的 数,完成 下列问 题。写 出图⑤ 表示的 数。在 图⑥中 画出亮 灯和灭 灯的状况 。七、 把边长 为1厘 米的正 方形纸 片,按下 面的规 律拼成 长方形:1.用5 个正方 形拼成 的长方 形的周 长是多 少厘米? 2.用m 个正方 形拼成 的长方 形的周 长是多 少厘米?

《第1单元 长度单位:1.1认识厘米和认识米》课件(三套)

《第1单元 长度单位:1.1认识厘米和认识米》课件(三套)

四、巩固练习
一、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0 )刻度要对 准物体的左端。
四、巩固练习
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cm) 7.手掌宽7( cm)
2. 铅笔盒长是23( cm ) 3. 教室宽6( m) 4. 一棵树高3( m )
8. 毛巾宽29( cm) 9. 教学楼高10( m ) 10. 妈妈的身高165( cm )
填上“米”或“厘米。”
长 2( )
长 8( )ຫໍສະໝຸດ 高70( )长3( )
估计
测量
数学书 (25)cm (26)cm
铅 笔 (15)cm (17)cm
你的食指 (5)cm (6)cm
Judging: right √ , wrong×.
1.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 √) ×
3.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 4.语文课本的宽约10米.( )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三 小比刚位如的小:朋身9友高1可比厘能身米是高,(,92小厘军米)最,厘高9米5,厘。小米红,最1米矮2,厘米,
1米18厘米。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5)。 第8页练习一,第3题。
2米=(200 )厘米 5米=(500 )厘米 300厘米=( 3 )米 800厘米=( 8 )米
5.小明的身高130( cm)
11. 铅笔长11(cm )
6.操场长80( m)
12. 教室门高2( cm)
四、巩固练习
三、我会比较。 1.在 里填上“>”、“<”或“=”。
33厘米> 23厘米 100厘米 = 1米 40厘米< 4米 1米 = 30厘米+70厘米 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 60厘米 6米 66厘米 60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认识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认识厘米和米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测量物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需要用尺子。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

3、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课时: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测量物体需要使用相同的测量单位。

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测量物体需要使用相同的测量单位。

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尺子、橡皮、曲别针、纸条、字典课程类型:新授教学过程:一、温故导新,提出问题1.师:大家想知道字典的这条边有多长吗?我们用手里的工具来量一量吧。

(1)4人一组,每人从2件物品橡皮、曲别针、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1:大约有两块橡皮长生2 :大约有3个曲别针长(3)思考: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启发学生得到:两个测量单位不同,要用同样的标准去测量,强调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讨论分析,合作探究1.师:当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测量时,结果会怎样呢?学生用同样长的纸条测量字典的同一条边,发现结果是一样的。

2.认识厘米师:每段纸条的长度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把纸条放在尺子上,它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cm表示。

(强调cm也读作厘米,不能按英文发音读)3.师:大家在感受1厘米长度的同时,还可以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长。

预设:从2到3、从5到6、从7到8......三、巩固练习,反馈强化大家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预设:灯的开关,指甲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说出各种合理的答案)四、交流比较,总结概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预设:知道了测量物品要用尺子认识了厘米和它的英文名字五、布置作业帮数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
导学案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记录长度,而长度的单位有很多种。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单位是厘米和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吧!
二、认识厘米和米
1. 厘米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厘米的大致长度相当于我们使用的铅笔芯或者小糖果的宽度。

•使用尺子或者卷尺可以测量长度,而单位是厘米。

2. 米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米是我们经常用来衡量较长距离的单位,比如房子的长度、操场的宽度等。

•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长度,单位是米。

三、实践练习
1.**测量】
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和一把尺子。

分别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用厘米为单位
记录下来。

2.**判断】
对于以下物体,请判断应该用厘米还是米来测量: - 铅笔长度 - 教室长度 - 餐桌宽度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途。

通过实践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使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程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提出。

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数学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刻度尺,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60(厘米)
长1( 厘)米
长28( 米)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三、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三、知识应用
(二)量一量
约( )米
( )米( )厘米
三、知识应用
从画刻到左度刻从画手1度尺 到画按5的 刻到等住刻 度等尺3度,子的04都,开地,是右始方从3手画停刻厘握起止度米笔,。2。
二、探究新知
(三)你知道吗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 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探究新知
(四)旗杆的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厘米还是13米?
三、知识应用
(二)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长度单位
认识米、米和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什只么胳物膊体打的开长的度长大度约是1米。 大约用是米1尺米量。一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想一想
小红
小军
小刚
90厘米
1米20厘米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厘米,小于120厘米。 三 小比刚位如的小:朋身9友高1可比厘能身米是高,(,92小厘军米)最,厘高9米5,厘。小米红,最1米矮2,厘米,
1米18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画线段
认识了想线一段想,,能还不可能以自从己哪里 画一条画3到厘哪米里长?的线段呢? 应该怎么画?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我比们,来你看觉这一得是看米这1,厘和是1米米厘1米。里米。 之间到有底什有么多关少系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继6我 110续0,,们数。72一0:,这, 起13是08,来1,040,数,厘92一15米00米,,,数。=631:,001,007。0,4厘08,米,5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