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步体验阅读法方法研究
义建构。
实验课题名称为“三步体验阅读”,三步即读通、读懂、读好,它强调了一个“读”字,重视了一个过程,即学习一篇课文,由指导学生读通开始,到指导学生读懂,最后读好。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核心,读好是升华。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的语文课程教学新理念和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验目标
1、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初步构建“三步”体验阅读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研究“以读为本、以读为主、以读为讲”的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遵循“感受、领悟、运用”的途径学习语言,切实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习阅读能力。
3、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营造学校良好的科研氛围,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妙悟”说——“体验”的重要
严羽曾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谈诗歌创作,认为“妙悟”比学历更重要。我以为“妙悟”若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便是用心去体验、去感悟,用灵性去创造。
2、建构主义理论——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操作层面为:情境、协作、会话(交流)、意义建构。
3、接受美学——揭示阅读教学的本质
接受美学改变了传统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对作者意图的还原的观点,把读者的体验和创造放在了与作者同等的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使它成为自己的体验。
4、“万物流变”说——知识是动态的,体验也是动态的
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你面前流动的总是新的河流。”知识也是能动的,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的体验、建构和整合。
5、《语文课程标准》——崭新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以上5方面,为我们的“三步体验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成果
1、“三步体验阅读”模式
“三步体验阅读”模式为读通-读懂-读好。
第一步:读通课文(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阅读过程中的感知和理解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感知是理解的基础。如果没有从感知得到的文字符号和它们所携带的信息,理解就失去了前
提。”“字词知觉的整体性也会给阅读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或在预习前、或在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他们多读,边读边借助工具书,逐步扫除读书障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圈画出关键词语、重点句段,把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打上记号,做到心中有底,课堂上有疑而质,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其次重点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顺、读细、读正确、读熟练,达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大意,可以从课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从课文后的练习内容去把握,可以从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把握课文大意:“谁用草船向谁借箭?”“结果如何?”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就有基础了。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法的基础,教师只示范读书,指导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去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第二步:读懂课文(重点探讨从朗读角度入手)(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从读题质疑入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然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如“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等,这些语言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入题处去读懂课文内容,从课始时去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从课文重点词句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由教师讲懂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方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小黑板、挂图、微机等教学工具要进课堂,朗读要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以读代讲,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体会。如;教学《麻雀》一文大胆抓住三个重点句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教师指导得也细致。教师要多让学生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做一做、画一画,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如:在教学《詹天佑》时,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内容,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火车的开法,画一画隧道的开凿法;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读,细细地琢磨,对一些问题的设计提前花点心思,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读出来,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如果说得不完整,不深刻,读得不正确,不完美,教师适当加以点拔,引导学生发展;此外,在指导学生读懂词句、读懂课文时,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难点问题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讨论、交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意识。质疑的范围可从题目入手,从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入手,像“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读了这个句子,这个段落你有什么体会”等之类的问题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鼓励大胆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发动其他学生帮忙解答。要给每个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使人人能够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一步是三步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中心,落实朗读训练,加强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从课文“空白”处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受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受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小学语文的“空白”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空白还可能出现在标点处,从而使文章蕴含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空白”的填补,可以说加入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阅读与文本的对话,在“三步阅读法”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空白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空白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谈谈感受、练一练笔;可以去质疑一下空白点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更好地去读懂课文内容,使自己受到语文熏陶。
第三步:读好课文(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指导学生读好,使学生的思想、语言、情感等在读中得到升华。其落脚点必须是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从有感情的角度深入指导学生去朗读课文。因为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