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反例集
无穷极数中的几个典型反例
无穷极数中的几个典型反例一、正项级数中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法的反例(1) 比值差别法:例1:1(1)3nn ∞=+-∑级数1(1)3nn ∞=+-∑发散,但极限1limn n nu u +→∞并不存在因为级数13n ∞=∑发散而级数1(1)3nn ∞=-∑收敛。
所以级数1(1)3nn ∞=+-∑发散。
而11(1)n n nu u +++-=11(1)limlimn n n n nu u ++→∞→∞+-=并不存在。
当然,p-级数∑∞=11n np也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1limn n nu u +→∞=1,但当p>1时收敛;1≤p 时,发散。
(2) 根值判别法:例2:1(1)3nnn ∞=⎤-⎥⎣⎦∑级数13nn ∞=⎣⎦∑收敛,但lim lim3n n →∞→∞=并不存在。
(1)21033nnn⎡⎤⎛⎫+-≤≤ ⎪⎢⎥ ⎪⎣⎦⎝⎭而113nn ∞=⎛⎫⎪ ⎪⎝⎭∑收敛(公比小于1的等比级数)。
由比较判别法,1(1)3nnn ∞=⎤+-⎥⎣⎦∑(1)3n-=是摆动数列。
故(1)limlim3nn n →∞→∞-=不存在。
注:在正项级数的敛散性判别中,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它成立的条件是充分而非必要的。
二、 交错级数中使用莱布尼兹差别法的反例在交错级数的敛散性判别中,莱布尼兹判别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有些情况下的交错级数不满足条件。
例3:2(1)nn ∞=-∑1n u =显而易见满足lim 0n n u →∞=,而不满足。
1(1,2,)n n u u n +≥= , 但作为任意项级数(1)(1)1(1)111n nnn n u n n n ⎤---⎣⎦===-----由级数21n n ∞=-∑收敛,而级数211n n ∞=-∑发散知,级数2nn ∞=∑发散。
例4: nn nn )1(1)1(2-+-∑∞=nn nn )1(1)1(2-+-∑∞==111)1(1))1(()1(222----=----n n n n n nnn,根据莱布尼兹判别法易知交错级数∑∞=--221)1(n nn n 收敛,而∑∞=-2211n n 收敛,所以原级数nn nn )1(1)1(2-+-∑∞=是收敛的。
高等数学中反例的研究
关键词 洛必达法则 ; 反例 ; 极限 中图分类号 O172
1 问题的提出
讨论洛必达法则的反例 , 并不是说洛必达法则是错误的 , 若当你非常仔细的考察法则的条件和 ( x ) ≠0 不满足时 , 结论可能不成立 , 这里提出来 , 以便引起大家 结论时 , 你就会发现 , 当条件中 F′ 的关注 . 洛必达法则[ 1 ] :设 ( 1) lim f ( x ) = ∞, lim F ( x ) = ∞;
( x ) / F′ ( x ) , ( f ( x ) = λ( x ) - sin λ( x ) , F ( x ) = f ( x ) / F ( x ) 应用洛必达法则 , 我们必须考虑 f ′
λ( x ) ]) . f ( x )φ [ co s
( x) = λ ( x) - λ ( x ) co s λ( x ) = λ ( x ) [ 1 - co s λ( x ) ] f′ ′ ′ ′ ( x) = f ′ ( x )φ λ( x ) ] + f ( x )φ ( u) ・ λ( x ) ] ・ λ ( x) F′ [ co s ′ [ - sin ′ ( x ) [ 1 - co s λ( x ) ]φ[ co s λ( x ) ] - λ ( x ) f ( x )φ ( u) sin λ( x ) =λ ′ ′ ′ ( x ) { [ 1 - co s λ( x ) ]φ[ co s λ( x ) ] - f ( x )φ ( u) sin λ( x ) } =λ ′ ′ ( x ) → ∞, 消去共同因子λ ( x) 得 当 x →0 时λ ′ ′ ( x) λ( x ) f′ 1 - co s = ( x) λ( x ) ]φ[ co s λ( x ) ] - f ( x )φ ( u) sin λ( x ) F′ [ 1 - co s ′
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反例
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反例1 高等数学中的反例在高等数学中,反例就是指一些能够证明一个命题不成立的具体实例。
因此,反例在数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一些高等数学中的反例。
2 无理数的乘积是有理数首先,我们考虑一个看似显然的命题,即两个无理数的乘积一定是一个有理数。
这个命题的错误之处在于,我们无法保证这两个无理数是代数无关的。
下面给出一个反例:假设x = √2,y = 1 / √2,那么显然 x、y 都是无理数。
但是它们的乘积为:xy = (√2) (1 / √2) = 1因此,这个反例表明了两个无理数的乘积并不一定是一个有理数。
3 常数项级数收敛的级数和绝对收敛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另一个命题:如果一个常数项级数收敛,那么它的级数和一定是有限的。
而这个命题也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反例来证明:考虑级数:1 - 1 + 1 - 1 + 1 - 1 + ...显然,这个序列的部分和为:S_n ={ 1 (n 为奇数 ){ 0 (n 为偶数 )因此,该序列的极限不存在。
但是,如果我们对该序列取绝对值,那么它会变成一个常项级数,即:1 + 1 + 1 + 1 + ...该级数显然是发散的。
因此,这个反例说明了一个常数项级数收敛不一定意味着它的级数和是有限的,也不意味着它的级数和绝对收敛。
4 现代几何的反例在现代几何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看似正确的命题,但是它们在特殊情况下并不成立。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一样,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命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存在以下反例:考虑一个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
其中直角边分别为2和1,斜边长度为√5,这个三角形显然不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例子说明了即使在看似简单的几何命题中,也可能存在反例。
5 常微分方程的反例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常微分方程的例子,来说明反例在应用数学中的重要性。
考虑一个简单的一阶常微分方程:y' = y^2 - 1这个方程可以通过分离变量得到解:2arctanh(y) = x + C其中,arctanh(y) 表示双曲正切的反函数。
数学分析课程中的几个反例-FudanUniversity
数学分析课程中的几个反例1.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的函数在数学分析的发展历史上,数学家们一直猜测: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中,至多除去可列个点外都是可导的。
也就是说,连续函数的不可导点至多是可列集。
虽然这一猜测是错误的,但数学家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没能找到反例,原因是在当时函数的表示手段有限,而仅仅从初等函数或从分段初等函数表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是找不到反例的。
但是随着级数理论的发展,函数表示的手段扩展了,数学家可以通过函数项级数来表示更广泛的函数类。
Weierstrass 是一位研究级数理论的大师,他于1872年利用函数项级数第一个构造出了一个处处连续而处处不可导的函数,为上述猜测做了一个否定的终结:(0()sin n n n )f x a b ∞==∑x ,b a <<<10, 。
1>ab 下面叙述的反例在证明上要相对简易些,它是由荷兰数学家Van Der Waerden 于1930年给出的。
设(x )表示x 与最邻近的整数之间的距离,例如当x = 1.26,则(x ) = 0.26;当x = 3.67,则ϕϕϕ(x ) = 0.33。
显然ϕ(x )是周期为1的连续函数,且。
2/1)(≤ϕx 注意 当y x ,21,[+∈k k 或]1,21[++k k 时,成立|||)()(|y x y x −=−ϕϕ。
Van Der Waerden 给出的例子是:)(x f = ∑∞=ϕ010)10(n nn x 。
由n n x 10)10(ϕ≤n1021⋅,及∑∞=⋅01021n n 的收敛性,根据Weierstrass 判别法,上述函数项级数关于),(+∞−∞∈x 一致收敛。
所以在连续。
)(x f ),(+∞−∞现考虑在任意一点x 的可导性。
由于的周期性,不妨设,并将x 表示成无限小数)(x f )(x f 10<≤x x = 0.a 1a 2…a n …。
若x 是有限小数时,则在后面添上无穷多个0。
“反例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散 ;但它们的和 ∑U+ n 0是收敛 级数 。 n ∑V= 学员在学习的过程 中, 常常误以为由收敛级数 的线性性 质可 以推出两个 发散 级数 的 “ 线性性质 ”。通过此例 ,可 以
让学员很快 明白两个 发散级数 的和可能是个收敛级数, 这就
提 高 了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 反例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齐 莲敏
( 襄樊广播 电视 大学,湖北 襄樊 4 12 ) 4 01
[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高等数学 中典型问题的反例研 究,说 明在高数教学中应用 “ 反例法 ”能有效提高教 学质量 ,能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反例 ;分析 ;实函 ;代数 [ 中图分类号] G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10 2 -2 0 87 2 2 1 )0 .0 00
连 续 必 然 可 导 。( 是个 错 误 命 题 ) 这 反例 :Y l在 x 0处 连 续 ,但 不 可 导 。因 为 在 该 点 的 =x l =
念与定理的含义,提 高教学质量 。 1 .连续基数 的概念
通常情 况下,学员在学习实变 函数之前 ,总会从直觉上 感到:较长的线段 比较短的线段含有更 多的点。 这种错误的 直 觉 会 使 学 员在 实变 函数 的后 续 学 习 中绕 很 多弯 路 。 下 面 但 这个反例却可以使初 学实函的人很快 明确 : 一个较长 的线短 并不 比另一个较 短的线段含有更 多的点 , 而是含有 同样多的
的周长为 4 ,表 面看 来好象 “ 后者 比前 者含有更 多的点” g 实际上,只要从原点出发作射线 ,即可建立前者与后者 的点 的一一对应 。也就是 说,x+ 2 1与 x+ 24上面 的点一样 2y= 2y- _ .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反问题及反例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反问题及反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高等数学中的反问题
三、高等数学中的反例
四、反问题和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反问题和反例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它们对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数学中的反问题
反问题是指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从而形成的新问题。
在高等数学中,反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问题的解决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在求解微分方程时,通过提出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分方程的解法。
三、高等数学中的反例
反例是指在某个命题中,存在的一个对象使得该命题不成立。
在高等数学中,反例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定理的适用范围,防止学生片面理解概念和定理。
例如,在极限的求解过程中,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极限存在的条件。
四、反问题和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反问题和反例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入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定理的适用范围。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反问题和反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结论
反问题和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定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最新高等数学概念题目及反例练习题合集(含答案)
最新高等数学概念题目及反例练习题合集(含答案)一、判断下面命题是否正确:1、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必可导。
答:非。
如,0),,(,)(032=+∞-∞=x x x f2、连续函数除去可能有几个特别点之外处处可导。
答:非。
3、若f(x)在点a 不可导,则曲线y=f(x)在(a,f(a))点处必无切线。
答:非。
4、若曲线y=f(x)处处有切线,则函数f(x)必处处可导。
答:非。
如.0,3==x x y5、若f(x)+g(x)在c 处可导,则f(x)与g(x)在c 处必皆可导。
答:非。
如 ⎩⎨⎧≤≤+-<≤-+=⎩⎨⎧≤≤+<≤-+-=101011)(,102012)(x x x x x g x x x x x f 在x=0处。
11,3)))(≤≤-=+x x g x f 。
6、若f(x)g(x)在c 处可导,则f(x)与g(x)在c 处皆可导。
答:非。
如 ⎩⎨⎧<-≥=⎩⎨⎧<≥-=,0101)(,00)(x x x g x xx x x f 在x=0处 ).,(,)()(+∞-∞-=x x g x f7、若f(x)、g(x)在c 都不可导,则f(x)+g(x)、f(x)g(x)在c 必不可导。
答:非。
8、若f(x)在c 可导,g(x)在c 不可导,则f(x)g(x)在c 必不可导。
答:非。
9、若函数在(a,b )内可导,则其反函数在相应点必定可导。
答:非。
如)0(,sin π<<=x x y 在2π=x 处 可导,而反函数x=arcsiny在相应y=1处导数不存在。
10、若f(x)在0u 处不可导,)(x g u =在0x 处可导,且)(00x g u =,则 )]([x g f 在0x 处必不可导。
答:非。
如函数||)(u u f =在u=0处不可导,4)(x x g u ==在x=0处可导,而44||)]([x x x g f ==在x=0处却可导。
“反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众多反例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惊奇”中发现不同,在“警醒”后学到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大趋势下,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担负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任,而反例的应用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反例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一,反例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整个数学发展史中,发现一个正确的命题固然让我们欣喜,而发现一个命题的错误之处也同样重要。
要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必须严格地从所给条件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结合已知定理公理推导出结论。
而要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或者片面的,最具有说服力而又简明的方法就是举出反例。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恰当的反例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的猜想,数学家用了很长的时间未能证明它,结果有人举出反例否定了这样的猜想,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1640年,费马认为自己找到了能表示部分素数的公式+1(称为费马数).他验证了n=1,2,3,4的情况都是正确的,于是得到了形如+1的自然数是素数的猜想..一百多年后,欧拉指出+1=4294967297=6700417×641.从而推翻了费马的猜想.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二,反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反例是概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几乎每一部分知识的构建都是从概念部分开始。
在概念教学中适当运用反例,有利于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提高概念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双曲线的概念的教学中,课本的双曲线的定义是: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差”和“绝对值”上,而忽略了括号中“常数小于||”的要求,而“常数小于||”的要求不仅是双曲线的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题最容易考察的知识点。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先不用急着把“(常数)小于||”的重要性先强加给他们,而是在概念给出后及时给出一个不考虑(常数)小于||的反例:是平面内两个定点,p点是平面内一个动点,并且满足||=6,那么p点轨迹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p点轨迹是两条射线,有了这个反例,学生就会发现,双曲线定义中“(常数)小于||”和“差”“绝对值”同样重要,在以后对类似题目的处理就不会忘掉考虑“定值小于||”的要求了。
数学分析中反例
数学分析中反例
数学分析中的反例是指能够证明某个命题或定理不成立的
具体例子。
下面给出几个常见的数学分析中的反例:
1. 极限的反例:对于函数
$f(x)=\sin\left(\frac{1}{x}\right)$,当$x$趋于0时,$f(x)$的极限不存在。
这个反例说明了对于一些函数,即
使在某个点附近的取值趋近于某个数,但并不意味着函数
在该点处有极限。
2. 连续性的反例:考虑函数$f(x)=\frac{1}{x}$。
在定义
域中除了$x=0$外,$f(x)$是连续的。
然而,$f(x)$在
$x=0$处不连续,因为在该点处没有定义。
这个反例说明了
函数在某个点处连续并不意味着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都连续。
3. 一致收敛的反例:对于函数序列$f_n(x)=x^n$,当
$x\in[0,1)$时,序列逐点收敛于0。
然而,这个序列在该
区间上不一致收敛,因为对于任意的$\varepsilon>0$,存
在某个$x\in[0,1)$,使得$|f_n(x)-
0|=|x^n|>\varepsilon$对于所有的$n$都成立。
这个反例
说明了逐点收敛并不意味着一致收敛。
4. 可导性的反例:考虑函数$f(x)=|x|$。
在$x=0$处,
$f(x)$不可导,因为在该点处左导数和右导数不相等。
这
个反例说明了函数在某个点处可导并不意味着函数在整个
定义域上都可导。
这些反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分析中的概念和定理,并且指出了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陷阱。
论高等数学中的反例
论高等数学中的反例摘要 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课程,而重视和恰当的使用反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高等数学。
因此,本文主要对高等数学中的反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论述了反例的来源和构造,围绕高等数学中一些典型的反例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反例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了一种辅助方法。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数学研究,反例.Abstract The higher maths is an important curriculum of training students’abstract including capability 、logic ideation capability 、operation capability and space fancy capability ,moreover it is attaching important to and using contrary cases that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study higher mathematics.Hence ,This paper holds an exploration on opposite case by focusing on the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ng contrary cases in higher maths studying. it is claimed that constructing contrary cases is an effective aid to higher mathematics studying.KeyW ords higher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research, contrary cases0 前言“以例外证明规律”,这是一句人所共知的格言。
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反例
x 2 + y 2 < 等
l i a r l i m f ( x , y ) = l i m= 0但 是 , 当动 点 x , y ) 沿 x轴 ( y = O ) 趋 于( O , 0 ) 时, 有 二 重极 限 l i m f ( x , o ) : o.
I x 卜 I - I 9
【 结论 2 : 多元函数连续与定义域有关 。
当动点( x , y ) 沿 抛 物线 y = x 趋于( O , 0 ) 时, 有 二 重
极限 l i m f ( x , ) 【 2 ) = 1
1 , _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0
第3 5 卷第2 期 . 2 0 1 5 年5 月
Vo 1 . 3 5 No . 2 Ma y . 2 0 1 5
河北 民族 师 范 学 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H e b 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在 高等 数学 中有许 多概 念 ,通 过证 明可 以得 到
一
些概念 之 间相互 关 系 ,但 也 有一 些概 念 之 间相互
例 2 函数 f ( x , y ) =
哥 + , ( 】 【 , ) r ) E
寺 x 2 + y 2 = 0
无关 , 这 时 只需举 出反 例说 明 即可 。与 之类 似 , 定理 成 立要满 足 一定 的条 件 , 当条件 不 被满 足 时 , 结 论若
【 I , y ) - 5 0 ( E D
例3 函 数f ( x , y ) 主 在 ( 0 , O ) 点 两 个 累 次 极 限
举反例(全)
举反例1、已知∠AOB+∠BOC=90°,则∠AOC=90°,是否成立。
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出反例。
2、已知三角形ABC中,现有两个命题:(1)如果AB=AC,且∠A=60°,那么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2)如果AC 2+BC2>AB2,那么三角形ABC不是直角三角形.判断上述两个命题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3、如图,在△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点E在AC边上(1 )若AB=BC,且BD=DE,求DE是△ABC的中位线(2) 若12DE BC,则结论“DE一定是△ABC的中位线”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正面;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D EB CA4、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若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命题:“若AB=BC,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加以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ADB C5、已知四边形ABCD,AD∥BC,连接BD.(1) 小明说:“若添加条件BD2=BC2+CD2,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2) 若BD平分∠ABC,∠DBC=∠BDC,tan∠DBC=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6、已知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现给出四个条件:①AC⊥BD;②AC平分对角线BD;③AD∥BC;④∠OAD=∠ODA.请你以其中的三个条件作为命题的题设,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作为命题的结论,(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证明;(2)写出一个假命题,并举出一个反例说明.7、若以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把这个三角形进行翻折,则称所得的四边形为准菱形。
(1)如图,在以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准菱形ABCD 中,BD 平分∠ABC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有同学说:“如果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AC 平分BD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正确,请举出反例COBDA8、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将三角板中的90°角的顶点绕D 点在△ABC 内旋转,角的两边分 别与AB 、AC 交于点E 、F ,且点E 、F 不与A 、B 、C 三点重合。
高等数学中的反例(函数、极限、连续、单元函数微分学部分)
作者: 马晓明
作者机构: 长江水利水电学校!讲师437302湖北省蒲圻市陆水路16号
出版物刊名: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22-28页
主题词: 单元函数 一致连续 有理点 第一类间断点 可导的 最小正周期 有限区间 拉格朗日定理 单调增函数 说明性
摘要: 数学中的例子有两种类型:说明性例子和反例。
前者显示某陈述为什么有意义,后者则指出某件事为什么讲不通。
本文给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正确建立概念有一定意义,且一般教科书不常选用,有些甚至是极少见到的反例,供同行参考。
数学分析判断题36个经典反例
数学分析判断题36个经典反例本文介绍了数学分析中的36个经典反例,这些反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性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反例一:可导不连续函数在某点可导不一定在该点连续,例如函数$f(x)=|x|$在$x=0$处可导,但在该点不连续。
反例二:微积分基本公式不成立微积分基本公式$\int_a^bf(x)dx=F(b)-F(a)$在一些情况下不成立,例如函数$f(x)=x\sin\frac{1}{x}$在$[0,1]$上积分不满足基本公式。
反例三:连续不可导函数在某点连续不一定可导,例如函数$f(x)=|x|$在$x=0$处连续但在该点不可导。
反例四:一致连续性函数一致连续和点连续不等价,有些点连续的函数不一定一致连续,例如函数$f(x)=\sqrt{x}$在$[0,1]$上连续但不一致连续。
反例五:级数收敛性与函数可积性不等价级数收敛的函数不一定可积,例如函数$f(x)=\frac{\sinx}{x}$在$[0,\infty)$上级数收敛但不可积。
反例六:积分换序对于一些函数,交换积分次序会导致结果错误,例如函数$f(x,y)=\frac{xy}{(x^2+y^2)^2}$,交换积分次序后结果不同。
反例七:泰勒级数不收敛某些函数在某点的泰勒级数不收敛,例如函数$f(x)=e^{-\frac{1}{x^2}}$在$x=0$处泰勒级数不收敛。
反例八:函数可导与偏导数存在不等价当函数的偏导数存在且连续时,函数不一定可导,例如函数$f(x,y)=xy\sin\frac{1}{\sqrt{x^2+y^2}}$在原点处偏导数存在但不可导。
反例九:连续与闭集不等价一个连续函数的原像不一定为闭集,例如函数$f(x)=\arctanx$在$(-\infty,\infty)$上连续但原像不是闭集。
反例十:一致收敛不保持函数类如果$f_n(x)$是$[0,1]$上的可积函数,$f_n(x)$在$[0,1]$上一致收敛于$f(x)$,则$f(x)$不一定可积。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反例
有 利 于概 括 的信息 , 例 则 传 递 了最 有利 于辨 别 的 反 信 息[ . 们 知 道 , 学 中 提 出 问 题 的 主要 类 型 为 1我 ] 数
“ A则 B” 如果要 说 明这 一 陈述 为真 , 若 , 则必 须 经过 严 密 的论证 ; 而要 说 明这一 陈述 不 真 , 只需 要 找 出 则
能力、 分析 运算 能力 、 决 问 题 能力 都 是 以 清 晰 、 解 正 确 的概念 为基 础 的. 因此 , 深刻 理解 高等 数 学 中的基
收 稿 日期 : O O O 一 8 修 改 日期 : 0 I 1 — 5 2 1—l1 ; 2 1-22
作 者 简 介 : 倩 珊 ( 9 2 )女 , 建 云 霄 人 , 师 , 事 数 学 教 育 和 方 17 - , 福 讲 从
举如 下反 例.
等 数 学 的障碍 . 适 当 的 反 例 不仅 能 帮 助学 生 全 面 而 正 确地 理解 掌 握高 等 数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 发 学 生 的 激
求知欲, 而且对 于 提 高 学 生 的数 学 学 习 能力 和 数 学
思 维 能力将 会 起着 十分 重要 的作用 . 因此 , 高等 数 在 学 教 学 中 , 分挖 掘反 例 的的教 学 功 能 , 当地 开发 充 恰 和 有效 地 利用 反例 , 引起 我们 足够 的重 视 . 应 下面谈 谈 高等 数 学 中反 例 的教 学功 能及 其构 造
第 1 5卷 第 2期 21 0 2年 3月
高 等 数 学 研 究
STUDI N ES I COLLEGE M ATHEM ATI CS
Vo1 1 N O. . 5, 2 M a .,2O1 r 2
高等数学反例集
1 1 sin x x 1
2kπ + 1 2kπ +
π
2
时, f ( x k ) = 2kπ +
π
2
, k = 1,2,......, 3π , k = 1,2,......, 2
xk =
3π 2
时, f ( x k ) = −2kπ −
故 lim f ( x) 不存在。
x →0
而对任何一个实数 a ,总存在正整数 k ,使 2kπ > a 。假定 k 0 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 正整数,记 k n = k 0 + n, n = 1,2,3,......, 显 然 , f ( x) 在 ⎢
g ( x) = x , 在区间 ( −∞, +∞ ) 内 f ( x) 有界, g ( x) 无界, 而 f ( x) g ( x) = 0
却在区间 ( −∞, +∞ ) 内有界。 例 2: f ( x ) = e ,
−x
g ( x) = x ,在区间 ( 0, +∞ ) 内 f ( x) < 1 , 而 g ( x) 是无界的,
⎡ 1 π 1 ⎤ , ⎥ 上 连 续 且 最 大 值 为 2k n −1π + , 最 小 值 为 2 ⎣ 2k nπ 2k n −1π ⎦
π 3 3 − (2k n −1π + π ) 。因为 − 2k n −1π − π < −2k 0π < a < 2k 0π < 2k n −1π + , 2 2 2
如果在构造这无穷多个无穷小量时让其进入任意小的时刻构成一个趋于无穷大的序列同时适当选取这时刻前变量的值这样对应每一个子n只有有限多个无穷小量在这个时刻已进入任意小而有无限多个无穷小量仍处在可以取较大值的阶段这种特性是有限多个无穷小量的乘积所没有的于是就可能出现性质上的变异
高等代数的265个反例
高等代数的265个反例介绍高等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矩阵、行列式等概念和理论。
在学习高等代数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理解概念和定理。
然而,不仅仅是正例,了解一些反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篇文章将介绍高等代数中的265个反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高等代数的概念和理论。
为什么需要反例在学习数学中的各个分支,反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反例,我们可以推断出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充分的。
同时,反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理论。
在高等代数中,265个反例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代数的概念和理论。
一级标题例子一1.反例一的描述2.反例一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一的应用和拓展例子二1.反例二的描述2.反例二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二的应用和拓展例子三1.反例三的描述2.反例三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三的应用和拓展例子四1.反例四的描述2.反例四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四的应用和拓展例子五1.反例五的描述2.反例五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五的应用和拓展二级标题例子六1.反例六的描述2.反例六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六的应用和拓展例子七1.反例七的描述2.反例七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七的应用和拓展例子八1.反例八的描述2.反例八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八的应用和拓展例子九1.反例九的描述2.反例九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九的应用和拓展例子十1.反例十的描述2.反例十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十的应用和拓展例子十一1.反例十一的描述2.反例十一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十一的应用和拓展例子十二1.反例十二的描述2.反例十二的分析和讨论3.反例十二的应用和拓展结论通过本文对高等代数中265个反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反例在深入探讨高等代数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反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充分的。
同时,通过反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结论。
数学大反例合集
数学大反例合集数学猜想并不总是对的,错误的数学猜想不占少数。
只不过因为反例太大,找出反例实在是太困难了。
这篇文章收集了很多“大反例”的例子,里面提到的规律看上去非常诱人,要试到相当大的数时才会出现第一个反例。
最多分为多少块圆上有n 个点,两两之间连线后,最多可以把整个圆分成多少块?上图显示的就是 n 分别为 2 、 3 、 4 的情况。
可以看到,圆分别被划分成了 2 块、 4 块、 8 块。
规律似乎非常明显:圆周上每多一个点,划分出来的区域数就会翻一倍。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当 n = 5 时的情况:果然不出所料,整个圆被分成了 16 块,区域数依旧满足 2n-1 的规律。
此时,大家都会觉得证据已经充分,不必继续往下验证了吧。
偏偏就在 n = 6 时,意外出现了:此时区域数只有 31 个。
最有名的素数生成公式1772 年,Euler 曾经发现,当 n 是正整数时, n2 + n + 41 似乎总是素数。
事实上,n 从 1 一直取到 39,算出来的结果分别是:43, 47, 53, 61, 71, 83, 97, 113, 131, 151, 173, 197, 223, 251, 281,313, 347, 383, 421, 461, 503, 547, 593, 641, 691, 743, 797, 853, 911, 971, 1033, 1097, 1163, 1231, 1301, 1373, 1447, 1523, 1601这些数全都是素数。
第一次例外发生在 n = 40 的时候,此时 402 + 40 + 41 = 402 + 40 + 40 + 1 = (40 + 1)(40 + 1) = 41 × 41。
xn - 1 的因式分解x2 - 1 分解因式后等于 (x + 1)(x - 1) 。
x20 - 1 分解因式后等于(x - 1) (x + 1) (x2 + 1) (x4 - x3 + x2 - x + 1) (x4 + x3 + x2 + x + 1) (x8 - x6 + x4 - x2 + 1)对于所有的正整数 n , xn - 1 因式分解后各项系数都只有可能是1 或者 -1 吗?据说有人曾经算到了 x100 - 1 ,均没有发现反例,终于放心大胆地做出了这个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函数 f ( x) 在 x0 点附近有界,但 lim f ( x ) 不存在。
x → x0
函数如果在某一点的极限存在,则在该点附近一定有界,但是反之结论不真。 例
⎧− x + 1, 0 < x < 1 ⎪ f ( x) = ⎨ 0, x=0 ⎪− x − 1, − 1 < x < 0 ⎩
在(-1,1)内恒有 f ( x) < 1 ,但是
可见函数在区间上上单调只是存在反函数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 6. 由于使用极限“ ε ─ δ ”定义不准确产生的反例。 函数 f ( x) 定义在 ( a, b) 上, x0 ∈ ( a, b) ,对任给 ε > 0, 存在 δ > 0, 当 x − x 0 < δ 时,恒 有 f ( x) − A < ε ,其中 A 是常数。但是 lim f ( x ) ≠ A 。
2
n→∞
n→∞
12. lim x n = a , 而 lim x n ≠ a 的数列.
n→∞ n →∞
例: x n = sin( nπ +
π
4
) .
lim x n = lim sin(nπ +
n→∞ n →∞
π
4
) =
2 , 但是 lim x n 不存在. 因为 n →∞ 2 2 , 2
n = 2k , k = 1,2,......时,x n =
目
录
高等数学部分: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2 第二章 一元函数的连续性………………………………………………………………11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15 第四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20 第五章 多元函数…………………………………………………………………………28 第六章 积分………………………………………………………………………………40 第七章 级数…………………………………………………………………………‥…48
n →∞
4
⎧ n ⎪ x n = (−1) , 1 ⎪ n 例: 数 ⎨ y n = ( −1) − ⎪ 1n n z = ( − 1 ) + ⎪ n n ⎩
n=1,2,3,……
有 y n ≤ x n ≤ z n , n = 1,2,....., lim( z n − y n ) = lim
n →∞
g ( x) =
1 f ( x) , 两函数均在区间 ( 0,1) 内无界, 而 = x 却在区间 ( 0,1) 2 x g ( x)
5. 有单值反函数的非单调函数。
2
例: f ( x ) = ⎨
⎧ x, x为有理数; ⎩− x, x为无理数.
f ( x) 是非单调函数,但是存在单值反函数;
⎧ x, x为有理数; f −1 ( x) = ⎨ ⎩− x, x为无理数.
2 = 0, n →∞ n
但是极限 lim x n = lim ( −1) 不存在.
n n→∞ n →∞
本例说明,极限存在准则 1 中条件 lim y n = lim z n 不能更换成 lim( z n − y n ) = 0,
n→∞ n →∞ n→∞
9. lim ϕ ( x) = A, limψ ( x) = B, 但是 limψ (ϕ ( x)) ≠ B 的复合函数.
=
1 1 1 1 1 1 n −1 + lim[( − )+( − ) + ...... + ( − )] k →∞ n n n +1 n +1 n + 2 k k +1 n −1 1 = + =1 . n n 1 n+i
n=1,2,……, i 是确定的正整数. 当 i=1,2,……时,就得到无限多个无穷小量.但是这无限多个无穷小
1 ⎧ ⎪ 1− i2 , ⎪ n −1 例1: x ni = ⎨( n + 1) ⎪ 1 ⎪ n ⎩
因此
limψ (ϕ ( x)) 不存在.
x →0 n→∞
10.数列 x n 收敛于零, y n 是另一数列,而 lim x n y n = k ≠ 0 例: x n =
n→∞
1 , yn = 2n n 2
n →∞ n →∞
显然 lim x n = 0, lim y n 不存在 , 然而 lim x n y n = 1 , 即数列 x n y n 收敛于 1. 11.两数列 x n , y n , 有 lim x n y n = 0 , 但是数列 x n , y n 都不收敛于零.
p , 其中 p,q 为互质整数,且 q>0, q
则 ϕ ( x) − 0 = 对于
p 1 ≤ = x − 0 < δ = ε , 所以 lim ϕ ( x) = 0 . x →0 q q
n→0
ψ ( x), 显然有 limψ ( x) = 1, 然而
⎧1 x为有理数; ⎩0 x为无理数
ψ (ϕ ( x)) = ⎨
区间 ( 0,1) 内有界。 例 2: f ( x ) = tan x,
⎛ π⎞ g ( x) = cot x , 两函数均在区间 ⎜ 0, ⎟ 内无界, 而 f ( x) g ( x) = 1 却 ⎝ 2⎠
在区间 ⎜ 0,
⎛ π⎞ ⎟ 内有界。 ⎝ 2⎠ 1 , x
例 3:f ( x) = 内有界。
⎧1 x为有理数 , 它以任意有理数(或无理数)为周期,从而 为无理数 x 0 ⎩
g ( x) = cos x. f ( x)以1为周期,g(x)以2π 为周期, 而f ( x) +
g ( x) = x − [ x] + cos x 却不是周期函数。
3. 有界函数与无界函数之积未必无界。 例 1:f ( x ) = 0,
x →a n→ A x→a
例:
p ⎧1 ⎪ , x = , p, q是互质整数, q > 0; ϕ ( x) = ⎨ q q ⎪ x为无理数 ⎩ 0,
ψ ( x) = ⎨
⎧1, x ≠ 0; ⎩0, x = 0.
因为对任给 ε > 0, 存在 δ = ε , 对 a = 0 的 δ 邻域内的任何一点 x, 若 x 为无理数,则 ϕ ( x) − 0 = 0 − 0 = 0 < ε ; 若 x 为有理数
n→∞
两个数列对应项乘积作成的新数列收敛于零, 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数列本身也必须收敛于
5
零. 因为乘积趋于无穷小,往往只需其中一个因子趋于无穷小, 而另一个保持有界就足够了. 例: x n = 1 + cos nπ , y n = 1 − cos nπ . 数列 x n , y n 都不收敛, 但是 lim x n y n = lim sin nπ = 0 .
g ( x) = x , 在区间 ( −∞, +∞ ) 内 f ( x) 有界, g ( x) 无界, 而 f ( x) g ( x) = 0
却在区间 ( −∞, +∞ ) 内有界。 例 2: f ( x ) = e ,
−x
g ( x) = x ,在区间 ( 0, +∞ ) 内 f ( x) < 1 , 而 g ( x) 是无界的,
x →+∞
f ( x) g ( x) = xe − x ,因为 lim xe − x = 0 ,从而易见 f ( x) g ( x) 在区间 ( 0, +∞ ) 内是有界的。
4. 无界函数之和(差,积,商)未必无界。 例 1: f ( x ) = 1 −
1 , x
g ( x) =
1 ,两函数均在区间 ( 0,1) 内无界,而 f ( x) + g ( x) = 1 却在 x
n = 2k + 1, k = 1,2,......时,x n = −
2 2
13. 关于无穷小量、非无穷小量四则运算的反例. a. 由无限多个无穷小量之和生成的非无穷小量. 有限多个无穷小量之和是无穷小量, 这个性质不能推广到无限多个. 将无限多个无穷小量累 加起来,就可能根本改变它们原有的特性.
⎧ 1 ⎪ ⎪ i (i + 1) 例1: xni = ⎨ ⎪ 1 ⎪ ⎩ n
x → x0
例: f ( x) = sin x, A = 1 在 x0 = 0 点,对作给 ε > 0, 存在 δ > 0, 当 x − x 0 < δ 时,总有
f ( x) − A = sin x − 1 ≤ 0 < ε
但是 lim f ( x ) = sin 0 = 0 ≠ 1 。
x → x0
上面说明极限的定义是很严谨的,要想掌握好极限概念,有对其定义逐字推敲的必要。
所以由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知存在 x n ∈ ⎢
⎡ 1 1 ⎤ , ⎥ ,使得 f ( x n ) = a ⎣ 2k nπ 2k n −1π ⎦
n→∞
显然,对于数列 {x n } 有 lim x n = 0, 且 lim f ( x n ) = a,
n→∞
1) 满足 lim x n ≠ ∞ 的无界数列。
时 x n =0,即 x n 不收敛,所以 lim x n ≠ ∞ 。
n→∞
2) 数列 {x n } , { y n } , {z n } 存在关系: y n ≤ x n ≤ z n , n = 1,2,....., lim( z n − y n ) = 0, 但是
n →∞
极限 lim x n 却不存在.
n→∞
n≤i
n=1,2,……, i 是确定的正整数.
n>i
显然 lim x ni = 0 . 当 i=1,2,……时,就得到无限多个无穷小量 x n1 , x n 2 ,...... .但是这无限 多个无穷小量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