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
2、生境(habitat):生境又称栖息地,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食物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5、谢尔福德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将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生态幅应用价值:动物驯化、植物引种和内稳态的调控。
7、有效积温法则: 植物和外温动物的发育速率在发育阈温度以上呈线性增加,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有效积温。
8、贝格曼规律: 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原因:动物个体大则相同质量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就小,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竞争中应付体表散热所损失的能量相对较少,在进化选择中是有利的。
9、阿伦定律:内容: 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原因:寒冷地区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保持体温,躯体突出部分缩短可减少散热,对动物在环境中竞争显然是有利的。(三个定律的内涵记)
10、趋同适应(生活型) : 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现象。
11、趋异适应(生态型):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2、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种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繁殖和进化单位,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组成成
分)。
13、单体生物:通过个体数量能够准确其种群大小。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
14、构件生物:其个体系由一些同型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密度的确定一是合子产生的个体数,二是组成每个个体的构件数。如水稻、小麦、浮萍、苔藓等。(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分清区别)
15、内禀增长率(rm):指当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16、环境容纳量(K):环境能维持的特定种群的最大个体数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当Nt=K 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 。
17、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
18、复合种群: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
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考点)
19、哈代-魏伯格定律:(考点)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遗传平衡状态)。
20、适合度:以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乘以存活率算出。适合度是分析估计物种具有各种特征的适应性及其在进化过程中向后代传递能力的常用指标。以W 表示适合度,m 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l 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则W=ml。
21、选择系数:表示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s=1-w 22、工业黑化现象: 桦尺蠖在污染区黑色型占优势,在未污染区则仍以浅色型个体占优势。
23、遗传漂变:是种群中不能解释为自然选择的基因频率的变化。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传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种群大小的倒数,通常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24、适应辐射:在生境、食性、取食方式、取食时间、取食空间、取食大小等方面产生差异。
25、体型效应: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有同样强的负相关关系。
26、种内关系: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主要有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27、种间关系: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偶尔,种间相互作用对一方没有影响,而对另一方或有益(偏利共生)或有害(偏害共生)。
28、领域性(领域行为)指生物保护领域的任何积极(主动)机制。
29、社会等级: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现象。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在动物种群内较普遍存在。
30、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这一假说被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3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有机体维持其
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有机体的生态位
3 / 15
可能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发生改变。
3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3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建群种:优势层中的优势种。
34、重要值: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用于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35、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36、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37、岛屿效应:面积越大,种类越多
38、演替: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依次取代的过程。
39、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40、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41、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一、二级)相同或相似、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
42、群系: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
43、群丛: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判断哪个属于植被型,哪个属于群从,哪个属于群系)
44、(n)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45、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