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在她悠悠历史中的每一次社会变迁,都使得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大和成熟,虽然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影响,但是着眼于整体的趋势来看,社会变迁还是促进着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变迁进行的尤为剧烈,伴随着这种剧烈的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根本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我国,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和自我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后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的政策,更是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个体绝对的服从整体的利益,同事个人之间在国家的控制和调节之下实现平均,这种平均化是在各个由职业划分的板块中实现的,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等,在这样的结构下。个人依附于集体,是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出发点,如果离开了就会丧失一切。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行政,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忘记了个人利益。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政策也允许在公有制外存在多种所有的存在,这样就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人们的利益意识也开始觉醒。同时,单位和集体对个人的约束的放松,也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别的商业活动。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合理合法的事情。这样的热情和渴望,在各个领域里迅速展开,给整个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并依靠这种活力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长期被抑制的个人利益突然的觉醒,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人们强烈的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一些人完全的忽略原有的规则,加之新的社会规则还没有完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落后于现实,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衡的局面,例如:不择手段的无规则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人际关系的商品化;体制内外利益差距的加大,使体制内的人们产生严重的利益丧失
感,从而把权力与职业方便转化为利益源泉;体制内的懒惰的竞赛;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经济犯罪的普遍化;对公共事务的冷淡,甚至产生损人不利己的社会破坏行为,等等。
在经济生活变动的推动下,社会变迁也在政治领域中展开,一般地说,政治权威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法的权威,机构的权威,职位的权威,人格的权威。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政治权威完全是人格的权威结构。毛主席的人格权威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相关联的是职位的权威,它仅次于于人格权威,并与人格权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其次是机构的权威,因为机构中的关键的职位是和人格权威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一定的职位虽然在机构之内,其权威却又高于机构的权威。而法的权威则处于最低的地位。因为,如果主持制定法律的机构都认为自己的权威比法的权威高,那么,职位权威和人格权威自然就更高于法的权威了。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治政治的权威结构。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开始逐渐开始改变,人民打破了对政治的迷信,同时加上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人们对现代的权威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大大增强了对政治权威的理性认识。而现代的人格权威也不是靠政治迷信来支撑,而是与政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于现在建立法治国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法的权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政治权威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是使法的权威上升到第一位,而且是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中国的政治权威结构便可以和民主政治体制很好的结合起来。随着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对政治的监督方式也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人们主人翁意识的增强,也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公开化的发展。
社会变迁促进价值观的变革,是价值观变革的根本原因,我国当代社会分层的精细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多样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必然也存在着差异。我国当前正经历着由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价值观变迁也随之经历了由价值混乱而向一个有体系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信息化在价值观的变迁中的两方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世界极大的丰富了个体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并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但是这种人机的交流方式却在无形中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接触和心里情感上的交往,从而引发了一些价值观的危机。
政治价值观依然是我国价值观中意识形态性的依托和体现。当前我国多元化
的文化背景下的政治观念相应也从封闭转向开放。意识形态是政治价值观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无论社会以何种方式变迁,政治价值观都不可能遵循这些所谓的“普适”性原则。否则我们就可能从整体上迷失我们的价值方向。农村生活的价值观发生的变化是当代社会价值观变迁最深刻的体现。当代新型的农民工阶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他们价值观变化的依据。当代农民的价值观由传统转向了现代,但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念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新旧价值观并存是我国当代农民价值观的显著特点。当代家庭结构的变迁引发了家庭伦理观念的变迁对并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的生成产生了多种影响。随着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等新型家庭的出现,人们的婚姻价值观,两性价值观,代际价值观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迁对子代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正负两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多的损害,从而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危机。最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集体主义淡出与个人主义彰显。任何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其深厚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基础。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换言之,任何社会价值观存在的根据都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合理性,又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丧失合理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也不例外。我国传统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强调整体性和公利至上,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本位,把集体利益、整体价值放在个人利益、个体价值之上,强调集体大于个人,整体重于个体。若有利益矛盾冲突,则是以牺牲个人和个体以保全集体与整体的利益为准则。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单一意识形态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再加上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从而使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其余的价值观皆处于边缘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大量输入,人们一方面开始对集体主义原则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开始接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导致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降,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增强。实际上,在当代中国现实社会生活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都是大量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