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欧洲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欧洲中世纪宗教仪式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能感受到当时宗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状况讲解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各国君主权力有限,而天主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举例说明教会通过控制土地和税收,对各国政治事务进行干预。
(2)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经济状况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封建庄园经济盛行,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
讲述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3)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思想文化状况阐述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强调教会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
高二历史教案: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加尔文及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先定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英国国教;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实质、历史作用;清教运动;(2)通过对欧洲宗教改革扩展的学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以及与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国家兴起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小组讨论:马丁·路德进行的宗教改革对加尔文改革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有何影响;(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路德教派同加尔文教派的异同。
(3)问题探究: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实质的分析,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2)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
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16世纪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出现了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派,统称为新教。
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瑞士日内瓦大学宗教改革者墙》的投影片:教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照片。
它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后面城堡公园内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
它高7米,长100多米,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
在碑的正中,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像,加尔文和其他三位改革者并肩而立;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 - 教案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一、引言1.1宗教改革的背景1.1.1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宗教地位1.1.2教皇和教会权力的膨胀1.1.3社会矛盾的加剧1.1.4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1.2宗教改革的意义1.2.1打破教会的垄断地位1.2.2传播新思想,促进文化发展1.2.3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1.2.4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1.3宗教改革的影响1.3.1宗教信仰的多元化1.3.2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1.3.3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化1.3.4文化艺术的繁荣二、知识点讲解2.1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2.1.1马丁·路德2.1.2约翰·加尔文2.1.3亨利八世2.1.4伊丽莎白一世2.2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2.2.1“因信称义”2.2.2“预定论”2.2.3教会改革2.2.4圣经权威2.3宗教改革的进程2.3.1德国的宗教改革2.3.2瑞士的宗教改革2.3.3英国的宗教改革2.3.4法国的宗教改革三、教学内容3.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3.1.1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宗教地位3.1.2教皇和教会权力的膨胀3.1.3社会矛盾的加剧3.1.4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3.2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3.2.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2.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3.2.3英国的宗教改革3.2.4法国的宗教改革3.3宗教改革的影响3.3.1宗教信仰的多元化3.3.2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3.3.3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化3.3.4文化艺术的繁荣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4.1.2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4.1.3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1.4能够分析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2.2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4.2.3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2.4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4.3.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4.3.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4.3.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5.1.2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5.1.3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1.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5.2教学重点5.2.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5.2.2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5.2.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5.2.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6.1.2教学课件6.1.3历史地图6.1.4教学视频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6.2.2教材6.2.3相关历史书籍6.2.4网络资源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7.1.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宗教改革的思考7.1.3展示宗教改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4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7.2课堂讲解7.2.1讲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7.2.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7.2.3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7.2.4讲解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7.3课堂互动7.3.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7.3.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7.3.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7.3.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宗教改革的历史场景7.4课堂小结7.4.2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7.4.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7.4.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框架8.1.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8.1.2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8.1.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1.4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教学重点和难点8.2.1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8.2.2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2.3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8.3教学过程的安排8.3.1导入新课8.3.2课堂讲解8.3.3课堂互动8.3.4课堂小结九、作业设计9.1课后阅读9.1.1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改革的章节9.1.2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1.3阅读相关论文,了解学术界对宗教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9.1.4搜集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9.2思考题9.2.1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9.2.2评价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9.2.3探讨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9.2.4分析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的影响9.3小组讨论9.3.1分组讨论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3.2分组讨论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9.3.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9.3.4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10.1.3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10.1.4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关注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0.2.2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10.2.3引导学生关注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的影响10.2.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探讨宗教改革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案
3、表现:
(1)经济方面:
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 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
1、落后:
(1)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 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是 。
【课堂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案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3、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知识结构】
一、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 背景:
(1)起源:基督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
(2)发展:
①公元392年,成为 帝国国教。
②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 ”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④756年, 国王的增地奠定了 的基础。
(3)分裂: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并且促进了思想解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结构: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腐败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教学重点:(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
(3)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考纲:欧洲宗教改革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欧洲宗教改革,在英文中是以专有名词“The Reformation”来表示的,在西方人甚至是西方学者眼中,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甚至远超过文艺复兴,这个认知大概跟我们传统形成的看法有些出入。
那么,欧洲宗教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场变革为什么会发生?它又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看看能不能从中解惑,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自主梳理】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基督教的概况①派别: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与东正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②分布:天主教分布在,东正教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教派。
③信仰核心: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的控制和影响②经济方面,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③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
3、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近代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①思想: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
天主教会的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②经济:资本主义进入时期,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作支撑,天主教会阻碍的强化;另外,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③政治:教会非常残酷,将反对他的人斥为并建立了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原因: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意志的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人们称德国为三是教皇兜售“赎罪券”是直接原因。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的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板书设计:
1.宗教改革的背景:
-天主教会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状况
2.宗教改革的起因:
-天主教会的问题
-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3.宗教改革的过程: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约翰·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4.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宗教改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宗教改革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宗教改革教学目标和宗教改革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宗教改革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中的表现,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内容逻辑关系
①宗教改革的背景:天主教会的影响、封建社会的状况。
②宗教改革的起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束缚、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③宗教改革的过程: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约翰·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宗教改革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宗教改革重点,强调宗教改革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宗教改革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
人民版历史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word教案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课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本课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讲授新课:导入:一、中世纪的天主教1、基督教的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1054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汉字音译,原意为“救世主”。
这是一种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
公元1世纪兴起于罗马帝国东部。
公元前63年,犹太人为罗马征服,犹太人起义遭镇压,乃流散于小亚细亚、埃及、希腊等地。
他们渴望有人拯救他们,便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具体形象耶稣,通过传道者的宣传,这种信仰便在巴勒斯坦等地传播开来。
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是:救世主不久还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穷人易升天国,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信教者应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
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因此许多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很快遍布罗马全境,逐渐成为统一的基督教会。
起初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持敌视态度,迫害教徒,焚毁教堂。
后来,罗马统治者采取了控制、利用、把持基督教的做法。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4世纪末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1054年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和救赎”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解析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要求:史论共享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和发展。
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尼德兰革命以及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
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知识梳理: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起源与发展(1)世纪左右,产生于与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476年,基督教会转而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4)11世纪时,以和为中心,分裂成东正教与天主教;(5)天主教的领袖是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权力机构教廷,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十字军东征”。
2、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2)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3、表现(1)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2)政治方面: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3)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爱德华的信仰自由奋斗记邻水二中高二历史范迎迎【教材地位】本课主要内容是人民版教材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1、纵向看,本专题上承文艺复兴、下启启蒙运动,在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潮流和推动欧洲近代化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横向看,欧洲宗教改革形成的以反对罗马教皇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潮流可以与东方文明古国的君主专制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对深层次探究近代前夜中西国力易位作好铺垫。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等的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分析其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知道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准)2、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理解其实质和历史影响(深)3、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悟)【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影响(依据:一是课标要求;二是本内容抽象性强,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的能力要求。
)【学情分析】优势:必修3时学习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之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对老师进行深层次、多方式教学有所帮助。
不足:理性思维稍显不足;本单元内容多,抽象性较强,常规授课方法显得枯燥乏味。
【教法、学法】教师解构:整合教材、精选史料、情境创设(方式)、问题设计(方式):抢答、分组合作学生建构:倾听、推理、探究、体验、角色扮演【课前准备】利用学案自主梳理本课教学的基础知识。
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定好奖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整体设计】两条线:一条明线——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经过、影响一条暗线——爱德华的的信仰自由奋斗历程四个篇章:压抑束缚的黑暗篇(4分钟)孕育斗争的黎明篇(10分钟)冲破樊篱的呐喊篇(20分钟)奋斗进取的燎原篇(3分钟)【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参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导语: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天主教教宗参加路德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宗教改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宗教改革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宗教改革教学目标和宗教改革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宗教改革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宗教改革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宗教改革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宗教改革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八、课后作业
1. 简要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并说明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分析宗教改革对德国历史的意义,包括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格局的影响,如天主教与新教的对立,以及不同教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4. 分析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宗教自由、信仰与道德的关系等。
九.板书设计
1. 宗教改革背景:马丁·路德的生平,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 教案 (5)
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解析: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像,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2.解析: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知道只有进行改革,破除封建枷锁,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四、教学支持条件实物投影仪,及相关的一些图片资料。
五、教学流程六、教学过程问题: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投影:佛教(公元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基督教(公元1世纪)投影: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于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以及这些改革对基督教教
义、教会组织等方面的贡献。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包括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对
个人信仰自由的追求、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
3.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宗教问题,尊重不同宗教的传统和文化背景,理解
宗教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内容:
5.介绍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6.重点讲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改革思想和主要实践。
7.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
8.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改革思想和主要实践。
9.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
10.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和对个人信仰自由的追求。
11.理解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宗教改革运动教案一、背景介绍宗教改革运动是指在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改变基督教教义和实践的运动。
作为一条新的思想潮流,它起源于德国和瑞士,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国家。
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教会体系出现巨大的变化,它的影响还超越了宗教范围,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2.认识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
3.了解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掌握用独立思考的方式分析宗教改革运动。
三、教学过程1.历史背景介绍讲师可以先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16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
重点介绍欧洲社会的三个方面:1)宗教方面:欧洲全盛时期的天主教当时非常强大,具有极高的政治影响力,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2)经济方面:欧洲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经济的崛起导致许多人富裕,但也导致很多人陷入贫困。
3)政治方面:欧洲的各国国王之间处于竞争状态,这加剧了战争和暴力的发生。
2.主要人物与思想介绍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威廉·提勒等。
讲解这些人物的思想,包括制定自己的教义、强调人类罪恶、强调信仰中的个人体验、质疑天主教的神学概念、反对天主教的职业僵化等。
通过这些人物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
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影响:宗教方面、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详细了解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了解殷切的教徒对新教的好奇关注和以天主教为基础的神职人员对新教思潮的反对。
学生应该意识到新教对欧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以及教会制度和神权政治的变革等。
4.讨论与思辨让学生分组讨论宗教改革运动,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如何改变了欧洲的面貌?3)新教和天主教有着很多不同的信条,那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4)如果没有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的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总结与评价中间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注重平时成绩,进行一定的评价。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
《欧洲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由其掀起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开创了欧洲近代史新纪元的深远影响。
(2)掌握加尔文的宗教思想,领会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了解英国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2、难点通过讨论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先定论;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通过图片和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改革之旅。
我们的目光转向近代欧洲,请看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
说到宗教改革,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又是什么?(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为什么会分化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设计意图: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学习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迅速发展,其经典教义来源于《圣经》,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宗教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欧洲社会的矛盾和需求。
2. 让学生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包括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等。
二、教学重点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 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三、教学难点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2. 宗教改革的不同派别和思想内涵3. 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代表人物、思想和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宗教改革事件和人物,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内容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欧洲社会的矛盾和需求。
2. 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
3. 宗教改革的思想和贡献:信仰称义、圣经最高、宗教自由等。
4.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等。
5. 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对个人信仰、社会道德、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末期的腐败和黑暗,引发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的矛盾。
3. 分析:分析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贡献。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宗教改革的影响和结果,如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改革和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
5. 总结:总结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现代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宗教改革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一《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一、专题综述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
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
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
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教案第一部分 专题概述一、专题综述本专题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欧洲宗教改革前后持续近一个世纪。
这场改革从表面上看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实际上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
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纯粹是一场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其形式更为激进,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其中以德国的改革影响最大。
欧洲的宗教改革提出了以“因信称义”为中心的新的宗教思想,要求建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服从于国家主权的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理解宗教改革的有关主张。
三、专题教学建议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
1.模块间的知识整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必修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必修三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专题五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必修二 知识点 专题模块一可联系必修二中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二可联系必修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三可联系必修一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体会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2.构建专题知识结构(见PPT)3.扣准重点、解析难点,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4.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能力。
尤其重视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教学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特殊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难点:理解宗教“异端”一词的内涵;分析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教师需要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1)天主教的特殊地位;(2)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恰当地处理有关内容,如天主教的教义教规,千万不能忽视教学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对宗教现象缺乏了解,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从现今宗教在西方社会中的作用来导入新课。
一、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有支配地位,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产生、分裂、罗马教廷)2.特殊地位:◇教师要归纳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
(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2)政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教学中可以“卡诺沙觐见”为例,着重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
设计问题:罗马教廷是如何取得凌驾王权之上的权利的?(3)社会生活、思想,天主教会控制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实施严密的精神独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恩格斯所说的这句话:“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
◇教学中应着重分析宗教“异端”一词的涵义,分析反对宗教“异端”出现的原因。
二、天主教面临的挑战(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经济方面:14一15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与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教师要点明: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政治方面:14-15世纪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进步人士。
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天主教会造成巨大冲击。
(4)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
教会兜售“赎罪券”成为导火索。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教皇的奶牛”。
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必要性:(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性(向近代过渡时期西欧社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君主结成政治联盟,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天主教神权)。
◇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与政治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课也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问题探究方式展开:(1)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原因?(2)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表现?(3)天主教的统治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本课内容和能力的要求上还可以进行提升与拓展,提出以下问题:(1)归纳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3)封建时代中国皇权和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教学要求: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
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4.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5.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尊法案》。
6.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二、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本课的重点)(一)背景(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的原因)(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路德的宗教主张1.“因信称义”及其实质◇关于“因信称义”及其实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的来源、与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的区别从而分析其实质。
◇路德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联系必修三专题六《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提问: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2.“信徒皆为祭司”的主张◇教师教学的另一重点是对马丁。
路德“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内涵、意义的分析。
3.廉简教会和民族教会的主张◇联系必修二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萌生的内容,分析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关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影响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3、《奥格斯堡和约》的签署,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先定论及其实质◇本课重点和难点之一。
不应过度强调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理论辩护的一面,要突出这一主张积极意义。
◇通过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2.民主教会的建立3.日内瓦共和国◇设问:加尔文是怎样建立民主教会和改造国家的?加尔文的政治实践有何意义?◇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日内瓦共和国以及塞尔维特被视为“异端”而处以火刑的史实,教师应该如何分析?应该联系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长期的宗教迫害以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尖锐矛盾等因素来认识加尔文作为激进的宗教改革家的局限性。
三、英国宗教改革◇注意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