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技术介绍1.纳米纤维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
5.[语文要常]阅读上面短文,请提出一个有问题,并试着解决(
5.[语文要常]阅读上面短文,请提出一个有问题,并试着解决(阅读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纳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1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
另外,它被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线状材料,此外,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
其中,蜘蛛丝是天然纳米纤维的典范。
蜘蛛丝是大自然几亿年进化创造的奇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坚韧且具有弹性的纤维之一,其性能可媲(bǐ pì)美防弹纤维。
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人类利用蜘蛛丝的记载(zǎi zài)。
1709年,人类利用蜘蛛丝做成手套和袜子,并送往法国巴黎展览。
进入20世纪80年代,蜘蛛丝更以其高强度、高弹性、低密度、良好的耐温及耐紫外线等优异特性引起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蜘蛛丝是标准的纳米纤(qiān xiān)维,因为它的直径小于100nm 的尺寸极限。
即使如此细的蛛丝织成的网,也可以捕(bǔ pǔ)捉住飞行速度达20千米/时的昆虫,真是十分神奇!有人估算,若蜘蛛网丝达到铅笔那样粗细,甚至可以阻止波音747这样巨型的客机飞行。
蜘蛛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它不溶于水,因此蛛丝在雨中也不会融化,当蛛蛋白从蜘蛛体中挤压出时,就成为不溶于水且极其坚韧的固体了,形成一种具有超强度、弹性和韧性的天然钠米纤维。
高技术纤维
高技术纤维高技术纤维范围一、名词解释:1.高性能纤维:是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功能纤维2.导电纤维:比电阻率小于107Ω·cm的纤维。
3..纳米纤维:纳米纤维是指在材料的三维空间尺度上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的线(管)状材料,通常是直径或管径或厚度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
4. 生态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废弃后在自然环境中可借微生物发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或永久性污染的纤维。
5.碳纤维:碳纤维是指碳质量分数达到90%以上,既有碳素结构特征又有纤维形态特征的材料。
二、选择1.下列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的是kevler2.下列纤维具有导电性能的纤维是金属纤维3.适合制作防弹衣的纤维是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4.空调纤维的特点是保暖5.下列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的是牛奶纤维三、填空1、列举三种高性能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超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2、提高纤维耐热性的方法①大分子中引入能够形成氢键或提高分子间作用力的一些官能团;②入芳香环或杂环的化合物.提高大分子链的刚性;③高大分子的对称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结晶。
3、纳米纤维所具有的特殊性能: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的隧道效应4、碳纤维的原料分类:聚丙烯晴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5、光导纤维的用途:分叉传光束、光纤内窥镜、光纤通信6、高技术纤维开发途径:导湿纤维开发、吸湿快干纤维开发7、三种功能纤维:光传导功能纤维、调温纤维、透湿快干纤维四、问答题1、超细纤维的主要特点1.纤维细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1)纤维线密度减小,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都会提高,纤维的强力增加。
(2)单纤维线密度愈小,抗弯曲刚度愈低,纱线及织物的手感就愈柔软,悬垂性好。
(3)单纤维直径愈小,纤维的比表面积愈大,吸附性增强,去污力提高,过滤性能好,毛细效应强。
(4)传热系数与单纤维的线密度的关系。
当纤维的线密度小于1.1dtex时,纤维的导热系数迅速提高。
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四年级300字
1、纳米技术-想象作文350字纳米技术真是神奇!纳米机器人可以杀死癌细胞;碳纳米管又轻又结实;纳米吸波材料让敌人的雷达看不见战机。
纳米技术也可以应用在侦察器上,比如现在的仿生侦察器,太容易被敌人发现。
像机器鸽子,因为目标太大,飞行时容易被敌人击落。
所以我打算发明一种“纳米电波侦察器”来代替机器鸽子。
纳米电波侦察器体积很小,长、宽、高都是1纳米。
在机尾有一个小型喷气推进器,以便快速移动。
在机头有一个摄像头,能辨别是敌军还是我军,是敌方建筑还是我方建筑。
在侦察器内部,到处都是极细的电路。
最中心部分是一块核能电池,能让侦察器行驶100千米。
而在侦察器的下方,是一个电波发射孔。
电波通过这个孔,把信号发射给操控者,这样操控者就可以看到摄像头拍下的具体情景。
在侦察的上方,有一个小小的窃听器,这个小东西负责窃听敌人的秘密情报并录音传给我军。
虽然目前这种纳米电波侦察器还没被发明出来,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总有一天我会发明出来的!2、纳米技术-我的奇思妙想作文350字时光飞逝,一转眼已经到了2035年,现在的我是一位杰出的,有着很多科研成果的发明家了。
我发明了一只神奇的万能笔,它非常高科技,在学习中能帮大忙呢!这支万能笔只有一支普通水笔大小,它里面装有万能芯片,采用纳米材料制作而成,它不仅防水防火,而且防摔还超轻。
笔身是白色的,笔杆上面有红、黄、绿和蓝4个按钮。
点击红色按钮,笔芯就会随着心中所想,自动切换颜色。
点击黄色按钮,就会有自动改错功能。
只要把笔头向错字上一指,错字就会立刻消失并自动更正。
点击绿色按钮,笔就会发光,这样的话,晚上不用开灯,也能写作业。
遇到不懂的题目,点击蓝色按钮,万能笔会把老师上课时讲解的这个知识点的语音反复播放。
除此之外,如果上课开小差的话,笔就会自动报警,当你写作业时坐姿不正确的时候,它也会提醒你。
多么神奇的笔,你想不想拥有呢?这只神奇的万能笔使我们的学习方便了许多。
虽然这只是一种梦想,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纳米纤维长径比
纳米纤维长径比
纳米纤维的长径比(Aspect Ratio,AR)是衡量其几何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纳米纤维的长度与其直径之比。
由于纳米纤维具有非常细小的直径(通常在1nm至1000nm 之间)和相对较长的长度,所以纳米纤维的长径比通常非常高。
高长径比是纳米纤维的一大特性,这一特性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性能优势,例如:
1.高比表面积:长径比高的纳米纤维拥有极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这有利于提高吸附、催化反应等过程的效率。
2.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复合材料中,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可以显著增强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3.良好的导电或导热性能:对于功能性纳米纤维,如碳纳米管等,高长径比有助于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从而提升整体的导电或导热性能。
纳米纤维的长径比的具体数字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
在制备纳米纤维时,可以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来控制纤维的形态和尺寸,从而得到不同长径比的纳米纤维。
例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时,可以通过调整纺丝液的浓度、纺丝电压等参数来控制纳米纤维的长径比。
一般情况下,长径比的范围在几十到几千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
此外,一些特殊的制备方法,如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也可以得到具有较大长径比的纳米纤维。
这些方法可以得到长径比在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的纳米纤维,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总之,纳米纤维的长径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纳米纤维(PVC)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 油价上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恶化使乙烯供应受到限制,电 石法成为企业PVC生产的首选
工艺
方法二原料:原油 、乙烯
1.石油的储量及油价是 PVC乙烯法的重要因素 2.三废的处理不当严重
污染环境
乳液聚合 本体聚合
其他方法
悬浮聚合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学(三阶段),颗粒形态(要求生产直径为100~150 微米左右的多孔性颗粒状树脂、颗粒大小分布狭窄)。
●体系黏度低,传热和温度容易控制,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 比较稳定; ●产品分子量比溶液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少; ●后处理工序比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也低, 粒状树脂可直接成型。 据统计,全世界80%的PVC树脂都是用悬浮聚合的方法生产 的,因此本课题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
保持恒定压力 进行聚合反应
当反应转化率达到 60%一85%时终止反 应,并在聚合釜中脱 气、回收未反应的单 体,而后在釜内汽 提,进一步脱除残 留、在PVC粉料中的
VCM
最后经风送系统将 釜内PVC粉料送往
分级、均化和 包装工序
影响因素: 温度、搅拌速度、脱单体量
PVC生产本体聚合法工艺流程图
PVC乳液聚合法生产工艺
• 1.氯乙烯单体经乳液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胶乳,它 是直径0.1~3微米聚氯乙烯初级粒子在水中的悬浮乳状 液
• 2.聚氯乙烯胶乳,经喷雾干燥,它是初级粒子聚集的 直径主要是20~40微米的聚氯乙烯次级粒子。这种次 级粒子与增塑剂混合后,经剪切作用崩解为直径更小 的颗粒而形成不沉降的聚氯乙烯增塑糊(工业称聚氯 乙烯糊)
5、填料 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成本,节省 PVC用量,并可改进性能 (碳酸钙、陶土、硅藻土等)
聚氯乙烯绝缘 电缆
项目19、纳米纤维
项目十九、纳米纤维
投资额:10亿元。
纳米纤维是指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长的线状材料。
狭义上讲,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lnm到100nm之间,但广义上讲,直径低于1000nm的纤维均称为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具有隔音、隔热、吸附介质、保温、过滤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途径。
具体有:
(1)服装,军用、民用皆可。
具有轻薄、防火、防水、保暖。
(2)房屋装修。
替代暖气,减少空气污染,隔音,防火。
(3)空气净化,用于口罩、窗帘等,过滤PM2.5。
(4)水处理。
用作过滤器,吸油、吸附有害物质,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5)其他,如生物、医疗保健等。
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
日本是开展纳米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最早的国家。
早在1981年,日本科学技术厅(现称文部科学省)就推出了“先进技术的探索研究计划”,经费直接从日本政府当年的预算中支出。
2000年,美国宣布实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将纳米技术研究列入21世纪前10年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
(二)评价意见
该项目产品符合《泉州市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泉政办【2016】38号)中的要求,项目市场比较广阔,符合我市产业布局,但项目单位未能提供相关的技术路线供评价,因此对项目的纳米尺寸稳定性等关键技术及其先进性无法判断,建议请项目单位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供进一步评估。
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简介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nm的超细纤维。
另一概念是将纳米粒子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
纳米材料是由l-100nm的粒子集聚而成的块体、薄膜、多层膜和纤维。
纳米纤维对电磁波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同时具有防水、防辐射、杀菌防霉等功效。
目前国内新开发的纳米纤维如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防霉纤维、疏水性聚丙烯睛纳米纤维以及石墨纳米纤维主要用于医疗、服装以及能源等领域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纳米的超微细纤维。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商品的宣传效果,把填加了纳米级(即小于100nm)粉末填充物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
目前最细的纳米纤维为单碳原子链,我国科学家已能制造出直径小于0.4nm 的碳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种纳米碳管被誉为纳米材料之王,其原因这种细到一般仪器都难以观察到的材料有着神奇的本领:超高强、超柔韧、怪磁性。
因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间距短,管径小,使纤维结构不易存在缺陷,其强度为钢的100倍,密度只有钢的1/6,是一般纤维强度的200倍,用它作的绳索可以从地球拉到月球而不被自重拉断;它有奇异的导电性,碳纳米管既有金属的导电性也有半导体性,甚至1根纳米管上的不同部位由于结构变化也可显示不同的导电性。
用它作成整流管可替代硅芯片,因而将引起电子学中的重大变化,可将计算机做得极小;用碳纳米管作出的纳米器件可组装纳米机器人,蚊子飞机、蚂蚁坦克等。
碳纳米管可用来作储氢材料,把氢开发成为人类服务的清洁能源。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用作隐形材料、催化剂载体及电极材料等。
纳米纤维可以支持"纳米机"的排列,把集成排列的"纳米机"连接成大规模系统。
纳米纤维的效果1.尺寸效果。
由于比表面积增大、体积减少,使反应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使超低消耗等能以具体化。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广义上讲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
纳米纤维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 nm的超细纤维。
另一概念是将纳米粒子填充到纤维中对纤维进行改性。
制造纳米纤维的方法有很多,如拉伸法、模板合成、自组装、微相分离、静电纺丝等。
其中静电纺丝法以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直径小于100 nm的超微细纤维。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商品的宣传效果,把填加了纳米级(即小于100 nm)粉末填充物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的阳隧道效应。
学术术语来源---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优势文章亮点:1此问题的已知信息: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脊髓损伤后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借助于组织工程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修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3要素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2文章增加的新信息: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作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不仅解决了材料与细胞相容性差的问题,而且在维持材料的三维特性、促进细胞活性、模仿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支架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为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3临床应用的意义:进一步探索生物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特点,设计策略,影响自组装的因素,可以指导设计出更适合细胞培养及移植的自组装多肽;回顾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进展,进一步指导支架材料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综述;神经组织工程;再生医学;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神经干细胞;凝胶支架摘要背景: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凝胶支架能很好模拟体内的微环境,提供一种能促进细胞生长、改善细胞功能、具有合理构成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模式。
完整版)纳米技术资料
完整版)纳米技术资料纳米材料是指尺寸介于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其结构单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因此其性质会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而发生很大变化。
纳米材料的尺度已经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金属材料、纳米半导体薄膜、纳米陶瓷、纳米瓷性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
纳米颗粒材料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超微颗粒材料。
纳米粒子是指尺寸在1至100纳米之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当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后,其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和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
纳米材料技术主要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和性能检测技术。
纳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性,当物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改用量子力学取代传统力学的观点来描述它的行为。
当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纳米时,其粒径虽改变为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则将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为上将产生明显的差异。
纳米粒子表面布满了阶梯状结构,代表具有高表面能的不安定原子,这类原子极易与外来原子吸附键结,同时因粒径缩小而提供了大表面的活性原子。
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粉末因其表面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导致其熔点下降,并易于在低温下烧结,成为优秀的烧结促进材料。
此外,当材料的粒子尺寸小到无法区分出其磁区时,就会形成单磁区的磁性材料,因此超微粒子或薄膜制成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纳米材料的粒径小于光波的长度,因此与入射光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这使得纳米材料具有高光吸收率的特点,可用于红外线感测器材料。
纳米材料的发现1980年,德国物理学家XXX在驾车横穿澳大利亚的大沙漠时,思维变得特别活跃和敏锐。
纳米纤维制备与应用课件
3 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纤维的直径小于细胞, 可以模拟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生物功能一些电纺原料具 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可作为载体进入人体,并容易被吸收;加之静电纺纳米 纤维还有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等优良特性,因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持 续关注,并已在药物控释、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4 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使用乙烯醇共聚物和沸石发明了一种纳米纤维滤膜,可以安装在 血液净化产品中,绑定在病人肩膀上以此来代替血液透析。沸石属于一种铝硅酸盐矿物, 中间有很多孔洞,水分子位于其中,可由通道运输,拥有类似于筛网的过滤能力。
4 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研究人员探讨不同拓扑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对于PC12细胞神经突生长能力及生长方向 的影响。研究指出,有序电纺纳米纤维具有作为神经损伤后植入性细胞支架的潜力。
具有纳米结构的催化剂颗粒容易团聚,从而影响其分散性和利用率,因此静电纺纤维材料 可作为模板而起到均匀分散作用,同时也可发挥聚合物载体的柔韧性和易操作性,还可以 利用催化材料和聚合物微纳米尺寸的表面复合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提高催化效能。
3 纳米纤维的应用
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增大传感材料与被检测物的作用区域, 有望大幅度提高传感器性能。此外,静电纺纳米纤维还可用于能源、光电、食品工程等领 域。
2 纳米纤维的制备
生物制备法:利用细菌培养出更加细小的纤维素。中国科学家由木 醋杆菌合成的纳米级纤维素不含木质素,结晶度高,聚合度高,分 子取向好,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2 纳米纤维的制备
名词解释
东华大学历年纺织材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名词解释部分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10,09)分子构象——指大分子链在空间的形态,分为微构象和宏构象。
(P46)大分子的构型——是指链节内个原子和基团通过化学键固定的空间排列以及链节间的排列顺序。
分子的内旋转——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的环绕单键的旋转。
由于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相互作用,分子内旋转会产生一定的势垒,势垒的高度和形状既可利用实验方法测定,也可借助于理论方法计算得到。
分子内旋转虽然不会改变分子的共价结构,但是会造成分子的构象变化,因而将直接影响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相对湿度与预调湿(10)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预调湿——由于纤维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会造成试样初始吸湿状态不同产生的测量误差,故在精确测量时,必需对纤维进行(45 )℃的预烘,以消除纤维吸湿的“记忆”,达到由吸湿平衡获得的回潮率值。
此烘干过程成为“预调湿”。
而将被测纤维材料直接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的平衡称为“调湿”。
(P91)3. 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10,09,08)差微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特有的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
毡缩性——羊毛由于差微摩擦效应,再加上羊毛本身的高弹性,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纠缠毡化的现象,称为羊毛的毡缩性。
4. 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10)浸润滞后性——是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θ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θ。
(P134)平衡态浸润——纤维的浸润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
这一过程有可以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
(P133)5. 比模量与初始模量(10,09)初始模量——是指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σ-ε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
东华大学2011纺织材料学 真题名词解释 答案
20111.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纳米尺度:以纳米定义先定粗细尺度0.001~0.1μm,再以纤维密度取值 1.5~2.5g/cm³计算纤维的线密度范围。
纳米纤维: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
广义上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造的纤维。
2.吸湿平衡与吸湿滞后: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为吸湿平衡。
吸湿滞后: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为吸湿滞后。
3.差别化纤维与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
高性能纤维: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高耐久性的功能纤维。
4.粘-滑现象和伪浸润现象:粘-滑现象:纤维间相对低速滑移时,会发生时而保持不动(粘,纤维产生变形或同向移动;时而又相对快速滑移(滑,这种现象称为粘-滑现象。
伪浸润现象:指由于材料的表现形态与真实形态存在差异,或材料表面不同组分的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汇点落在某一位置或某一组分中而引起的表现接触角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真实浸润性的现象。
5.比模量与断裂长度:比模量:初始模量与纤维密度的比值。
断裂长度:纤维重力等于其断裂强力时的纤维长度,单位为千米(㎞。
6.根数加权长度与巴布长度:根数加权长度:以纤维根数加权平均的长度简称根数(加权平均长度,是将对应某一纤维长度的根数N l与该长度l(mm积的和的平均值L n。
即:L n= 式中N为纤维的总根数;N l为纤维频数分布函数;l max为最长纤维长度。
若以n(l表示纤维长度的频率密度函数,即n(l=N l/N,则:L n= 巴布长度:纤维质量加权长度L m一般是由分组称重方法得到,又称重量加权长度L w,最为经典的表达是巴布长度B,即L m=L w=B= 或B= 式中W l为重量的频数函数,w(l为重量频数密度函数。
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答案
20001、准结晶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独特,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
2、纤维的流变性质: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3、多重加工变形丝: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
20011、织物的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机织物的紧度: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有经向紧度E T,纬向紧度E w和总紧度E z之分。
3、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4、高聚物热机械性能曲线:将非晶态高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作用下,测量纤维的伸长变形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分别得到变形-温度曲线和模量-温度曲线,也称热机械曲线。
20021、热定型: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
(如:蒸纱、熨烫)2、转移系数: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M<0 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3、随机不匀: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称随机不匀或极限不匀。
名词解析(真题)
(2011)1. 纳米纤维: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
广义上包括纤维直径为纳米量级的超细纤维,还包括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造的纤维。
纳米尺度:以纳米尺度先定义粗细尺度0.001-0.1um,再以线密度取1.5-2.5g/cm3计算纤维的线密度范围。
2. 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吸湿滞后:(吸湿保守现象):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3. 差别化纤维:泛指对常规化学纤维有所创新或是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
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化学纤维有显著不同。
高性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是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一般指强度大于17.6cN/dtex,弹性模量在440cN/dtex以上的纤维。
4. 粘滑现象:纤维间相对低速滑移时,会发生时而保持不动(粘),纤维产生变形或同向移动;时而又相对快速滑移(滑)的现象。
伪浸润现象:指由于材料的表现形态与真实形态存在差异,或材料表面不同组分的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汇点落在某一位置或某一组分中而引起的表现接触角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真实浸润性现象。
前者称为形态伪浸润,后者称为组分伪浸润5.比模量:材料的模量与密度之比,是材料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断裂长度:(LR):纤维的自身重量与其断裂强力相等时所具有的长度。
即一定长度的纤维,其重量可将自身拉断,该长度为断裂长度。
6. 根数加权长度:根数平均长度L:各根纤维长度之和的平均数。
与对应某一巴布长度:经典的纤维质量加权长度表达,其计算是将重量的频数函数Wl纤维长度的根数N,或将重量频率密度函数w(l)与纤维长度的频率密度函l数n(l)置换。
7. 紧密纺:在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输出须条处加装了一对集聚罗拉,其中,下罗拉有吸风集聚作用,是须条在气动集束区集束,须条较紧密地排列,大大减小了传统细纱机加捻三角区须条的宽度,有利于将须条中的纤维可靠地捻卷到纱条中,从而可较大幅度地减少毛羽;同时吸风也有利于纤维在加捻卷绕时有再次伸直的机会,从而提高成纱强度。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阿咪
丰子恺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 呈)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真是不胜其烦啊。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敝 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言 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平日只有四个大人和半个小孩。半个小孩者,便是我女儿的干女儿,住在隔壁,每星期三天宿在家里,四天宿在这里,但白天总是上学。因此,我家白昼往往岑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心家务,肃静无声,有时竟象修道院。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户里常有保姆的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送信人或邮递员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送信人及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留连不忍遽去。
请在你喜欢的景色中任选一副,仿照例句的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
3.这个学期,王佳的作文水平大大前进和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
4.老师对王佳说:“这次你的作文写得很好,我看了很满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5.那草滩的绿,绿的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仿照例句,写句子)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纳米纤维(PVC)
有自动注射阻聚剂的装置。
●粘釜及其防治方法:人工清釜(繁杂),使用优良的防粘釜剂。 ●成粒机理:反应动力学(三阶段),颗粒形态(要求生产直径为100~150
微米左右的多孔性颗粒状树脂、颗粒大小分布狭窄)。 ●体系黏度低,传热和温度容易控制,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 比较稳定; ●产品分子量比溶液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少; ●后处理工序比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也低, 粒状树脂可直接成型。 据统计,全世界80%的PVC树脂都是用悬浮聚合的方法生产 的,因此本课题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
1.石油的储量及油价是 PVC乙烯法的重要因素 2.三废的处理不当严重 污染环境
乳液聚合 本体聚合
其他方法
悬浮聚合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
单体 :乙炔、乙烯 去离子水: pH 5~8.5、硅胶含量<0.2毫克/升
原料
分散剂(成粒剂): 主分散剂、辅助分散剂 引发剂: 反应温度(50~60oC)条件下半衰期约2h 链终止剂: 聚合级双酚A、叔丁基邻苯二酚、α-甲基苯乙烯等 链转移剂: 硫醇、巯基乙醇
+
总反应
2CH2
CH2
+
Cl2
1/2O2
H2O
PVC
方法一原料:电石、 煤炭、焦炭、电力
方法二原料:原油 、乙烯
综述
1.综合耗电约8250KWH/T 因此,供电与电价成为 其生产的关键所在 2.此方法可以较好改善生 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 油价上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恶化使乙烯供应受到限制,电 石法成为企业PVC生产的首选 工艺
•
目前的PVC地板,其仿木、仿石工艺几乎可以假乱真。立体浮雕 纹、手刮纹、拉丝等多种图案和纹路,拙朴厚重的颜色、温润 的脚感,几乎与近年来最流行的仿古木地板完全一样,营造出 或自然或复古的风格。
纳米纤维概述
纳米纤维概述1.纳米纤维的概念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nm)内的纤维,根据其组成成分可分为聚合物纳米纤维、无机纳米纤维及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
纳米纤维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表面能和活性高、纤维精细程度和均一性高等特点,同时纳米纤维还具有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殊性质,如由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带来的特殊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1]。
纳米纤维主要应用在分离和过滤、生物及医学治疗、电池材料、聚合物增强、电子和光学设备和酶及催化作用等方面。
2.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随着纳米纤维材料在各领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纤维的制备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与创新。
到目前为止,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相分离法、自组装法和纺丝加工法等。
而纺丝加工法被认为是规模化制备高聚物纳米纤维最有前景的方法,主要包括静电纺丝法、双组份复合纺丝法、熔喷法和激光拉伸法等。
2.1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法是近年来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2-4],其原理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被加上几千至几万伏的高压静电,从而在毛细管和接地的接收装置间产生一个强大的电场力,随着电场力的增大,毛细管末端呈半球状的液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被拉伸成圆锥状,即泰勒锥。
当外加静电压增大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聚合物溶液所受电场力将克服其本身的表面张力和黏滞力而形成喷射细流,在喷射出后高聚物流体因溶剂挥发或熔体冷却固化而形成亚微米或纳米级的高聚物纤维,最后由接地的接收装置收集。
利用静电纺丝法可制备得到多种聚合物纳米纤维,而采用不同的装置可收集获得无序排列的纳米纤维毡或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束,也可制备空心结构、实心结构、芯--核结构的纳米纤维,满足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
2.2双组份复合纺丝法双组份复合纺丝法制备超细纤维主要以海岛型和裂片型复合纤维为主[5-7],其原理是将两种聚合物经特殊设计的分配板和喷丝板纺丝,制备海岛型或裂片型的复合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纤维技术介绍1.纳米纤维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其符号为nm,为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l nm=1×10-6 mm)。
图1可以直观的比较人类头发(0.07-0.09 mm)与纳米纤维直径的差别。
图1 纳米纤维直径尺度示例2 纳米纤维的应用与优势纳米纤维在众多领域都有应用的优势,这些优势被近年来大量的学术论文报导,同时受到了产业界的重视,一些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广泛的应用。
这些领域包括:空气过滤、液体过滤、能源/电池隔膜、生物医学、药物缓释控释、健康和个人防护、环境保护、吸声材料、食物和包装等等。
纳米纤维作为过滤材料的优势:纳米纤维在空气过滤和液体过滤材料领域已有市场化的产品,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均为原装进口。
为确保技术壁垒相关企业虽在国内建立了全资子公司,但不设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生产线。
相关产品有唐纳森公司Torit® DCE®除尘器、燃汽轮机过滤器GDX™、汽车引擎过滤器PowerCore™,唐纳森公司宣称其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性能。
另有美国贺氏(H&V)公司FA6900NW、FA6901NW、FA6900NWFR系列空气过滤滤料,以及H&V公司一些型号不明的滤料也有使用纳米材料。
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对亚微米颗粒的过滤效率是常规的微米纤维非织造材料(无纺布)所无法比拟的。
这一特性决定了纳米纤维在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分离(电子工业、无菌室、室内环境净化、新风系统、工业高效除尘等)和液体中颗粒污染物的分离(燃油滤清器、水处理等)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纳米纤维直径小——孔隙尺寸小、过滤效率高过滤材料通常为纤维平面非织造材料(纤维无纺布),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单位面积内的纤维根数显著增加,纤维未搭接处形成的孔隙尺寸显著减小,过滤效率明显提升(如图2所示)。
对于常规过滤材料很难拦截的PM 2.5污染物有很高的拦截效率。
图2 纤维直径与孔隙尺寸和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2)纳米纤维比表面积大——对细微颗粒的吸附能力强纤维直径减小,纤维比表面积增大。
相同的聚合物形成纤维后,比表面积(s)与纤维直径(d)的关系式为:ds1∝,其关系服从图3中的曲线。
可知,纤维直径从10 μm减小到100 nm(0.1 μm)时,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加至原来的1000倍。
比表面积的增大,增加了颗粒与纤维接触而被吸附的几率,特别是对常规过滤材料无法过滤的100-500 nm的微细颗粒的捕捉与分离,纳米纤维滤料是常规滤料无法比拟的,可以捕获PM2.5污染物中粒径最细小的颗粒。
图3纤维比表面积与直径的关系(3)纳米纤维孔隙率高——透气性好纳米纤维无纺布孔隙率高达70-90 %,而常规微米纤维无纺布孔隙率在40 %左右。
(4)纳米纤维过滤机理为“面过滤”——易清灰、清灰后过滤性能回复率高、使用寿命长常规滤料是“体过滤”(如图4所示),起初过滤效率很低,灰尘先进入滤料的内部,堵塞部分孔隙,过滤效率才有所提升。
但是,这种方式有如下弊端:①增大了过滤阻力,运行能耗高;②在清灰过程不太可能被清除,降低滤料使用寿命;③污染物容易在风压的作用下,脱落到清洁区,影响过滤效果。
纳米纤维滤料是“面过滤”(如图5所示),颗粒污染物被截留在滤料表面,这些表层积灰尘很容易清除。
图4 微米纤维的“体过滤”原理示意图图5 纳米纤维表面过滤原理示意图(5)纳米纤维滤料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表1给出了使用唐纳森公司Ultra-web®滤芯工业除尘器每年节约能耗数据,描述了使用该设备有50 %的能耗折扣:“更高过滤效率=更洁净空气;更低压降=更显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成本;更低的清灰频率=更高的使用寿命”唐纳森这款纳米纤维滤料的寿命是普通过滤材料的4倍。
同样,在车用空气滤清器中,没有反吹清灰设计,空气阻力升高到一定值应更换滤清器,纳米纤维滤料阻力升高水平明显低于普通滤料,寿命可达普通滤料的2倍。
表1 唐纳森使用Ultra-Web®滤芯工业除尘器节约能耗(数据来自唐纳森网站)3.本项目的纳米纤维滤料产品与国外高端品牌产品的对比本项目的纳米纤维滤料是高性能复合滤料的一种,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普通滤料(基材)上制造一层纳米纤维功能层,形成具有高过滤效率的纳米纤维复合滤料。
材料高性能的核心在于纳米纤维的形貌——(1)基材表层是否被纳米纤维功能层铺满?(2)表层功能纳米纤维层的纤维直径是否足够小?是多少纳米?——这些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3.1 本项目中试产品与国外高端品牌产品的纳米纤维形貌比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国内市场上最高端的进口滤料(A)贺氏(H&V)普通滤料、(B)H&V纳米滤料H&V Nanoweb®、(C)唐纳森纳米滤料Ultra-web®、(D)本项目中试的纳米滤料样品的纤维形貌。
(A)为H&V普通滤纸,纤维直径在10-20 μm,过滤效率等级较低;(B)为H&V Nanoweb®纳米滤纸,其利用某种工艺在滤纸的表面复合了一层0.5-1.5 μm的亚微米纤维,有MERV 13和MERV 15两个过滤效率等级的产品;(C)为唐纳森的Ultra-web®滤纸,滤纸表面复合的纳米纤维直径为100 nm有MERV13、MERV14、MERV15三个过滤效率等级的产品。
(D)为本项目中试的纳米滤料产品,纳米纤维直径80-100 nm过滤效率等级为MERV13、MERV15。
可见,本项目中试生产的纳米纤维直径与本领域国际巨头唐纳森公司的Ultra-web®相当,且比H&V的纳米纤维Nanoweb®直径小,从过滤效率的角度势必优于H&V的纳米纤维产品(这在表2.2中有充分的说明),而与唐纳森的滤料过滤效率相当(唐纳森不单独销售滤料,因此我们无法获得样品来测试效率)。
3.2 本项目中试产品与国外高端品牌产品的性能测试结果比较表2中列举了本项目中试阶段定型的2款纳米纤维滤纸性能数据,并对比了未复合纳米纤维前的普通滤料,以及H&V的纳米滤纸Nanoweb®的性能。
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本项目制备的纳米滤料效率高于H&V Nanoweb®,远高于普通滤料的17.55%,这些过滤效率的优势均源于本项目将纤维直径缩小到90 nm,这与唐纳森公司的Ultra-web®的100 nm有同样的水平,参考图6。
过滤性能分级也与唐纳森公司的Ultra-web®处于同样的水平,且初阻力相似。
4.纳米纤维的工业化大规模制造纳米纤维制备的有效方法是静电纺丝技术,它起源于1902年Cooler等人的发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物理本质和形成过程已经被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所揭示和证明。
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静电纺丝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学术论文呈几何级数增长。
4.1 纳米纤维制造原理与过程如图7所示,静电纺丝基本装置主要包括高压电源、喷丝头和接收装置三个部分。
具体工作过程为:(1)在高压电源的作用下,针尖与接收装置之间形成高压静电场;(2)聚合物溶液通过注射器一滴一滴地从针尖送入静电场;(3)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泰勒锥”,随着电场力的增加,克服表面张力,形成射流,聚合物分子链簇被电场力不断牵伸并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纳米纤维,沉积在接收装置上。
图7 针头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4.2 国内静电纺丝设备及问题图8 国内针头法静电纺丝设备针头法静电纺丝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图8给出了2台国内企业制造的电纺丝设备图片,这些设备包含:可平移的针头、连续注液系统等。
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很多设备中采用了多针头系统。
生产类似设备的企业包括:北京富友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通力微纳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米莱仪器有限公司、大连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良睿科技有限公司……但是,由于纺丝溶液需要通过注射器一滴一滴地供入电场,采用针头法静电纺丝的这些设备生产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基本不具备工业化生产潜力。
4.3 本项目纳米纤维工业化生产线本项目结合多年对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和静电纺丝原理、工艺参数的研究,开发了幅宽1 m的静电纺丝中试生产线,彻底打破了国外封锁,生产设备专利已获授权,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处于公开期。
完全解决了国内所用的针头法(单针头、多针头、多针头阵列)静电纺丝技术在工业化制备纳米纤维中的①产率低、②针头易堵塞、③各针头之间电场分布不均带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1)生产线及生产过程图9示例性地给出了本项目的生产过程,在纺丝设备一端通过退绕机构将基材送入纺丝设备;在静电纺丝区,纳米纤维被制备并沉积到基材上;通过设备另一端的卷绕机构将产品收卷。
图9 生产过程示意图(2)生产效率通过调节基材在纺丝区域停留时间,可以控制单位面积纳米纤维的沉积量,形成不同规格的产品。
纳米纤维层越厚,产品过滤效率越高,相应地初阻力也会一定程度提高;纤维越细,对更微小的粒子有更高的过滤效率。
用本项目1.6m幅宽生产线生产MERV 13等级的滤料产品生产效率约1000m2/h,按年产5000小时计算,年产500万m2,(按照克重135 g/m2和年产量约675吨)。
生产更高等级产品生产效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是目前最高效的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量随时调整产能利用率,具有规模效应。
(3)生产条件决定因素纳米纤维技术属于微观技术,在产品开发、材料选择、工艺条件确定等方面包含了化学、材料学、超分子科学、纳米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成功转化为产品需要对这些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因本项目的核心技术团队在纳米材料、化学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等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经历,充分地掌握了生产工艺中各种细节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小样开发到1m幅宽生产线中试成功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通过中试生产线的研究,已完全掌握了大规模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相比常规静电纺丝的各种不同参数及相应的机理。
大规模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的发生、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产品质量等主要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a) 聚合物参数:聚合物结构、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溶解性等;b) 溶剂参数:溶剂种类、与其他溶剂复配、沸点、挥发性等;c) 溶液参数:浓度、粘度、表面张力等;d) 电压、接收距离等。
4.4 本项目工艺对材料的适应性本项目工艺方法对基材适应性强,基材可选择的范围广。
在中试阶段只选择了在空气过滤、除尘领域应用广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几种普通滤料作为基材。
这些基材包括:(A)纤维素滤料(滤纸)、(B)玻璃纤维滤料(Glass)、(C)聚酯纤维滤料(PET)、(D)聚苯硫醚纤维滤料(PPS),以这些为基材制备的纳米纤维复合滤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见如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