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进步与意识形态:冲击、冲突及其应对
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科技人才流失,科技水平与企业研发能力受到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
因此,我国科技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调整,采取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应对策来提高应对科技全球化的能力。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市场换技术;对策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科技活动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规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
一、科技全球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机遇。
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第一,在科技领域形成争抢人才的挑战。
当今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核心是高端科技领域尖子人才的竞争。
中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科技精英成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
微软中国研究院曾经宣布斥资8000万美元,招纳100名顶尖华人计算机专家。
英特尔、朗讯等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仿效,“门”对“门”的与中科院打起了人才争夺战,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利用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尊重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形成了“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批科技精英加盟,致使我国人才流失严重。
而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知识创新与转化方面的距离。
可以说,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二,对我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形成挑战。
虽然我国科技界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杂交水稻、航空航天技术、汉字识别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还相对落后,科技竞争力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我国曾在较长时期内鼓励引进技术和设备,包括鼓励以合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意识形态冲突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意识形态冲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普遍趋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加速了货物和资金的流动,也推动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冲突。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歧。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标准和经济模式等,这导致了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价值观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因为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突出。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市场经济模式趋于统一,与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明显。
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竞争,而在某些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对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关注更加重要。
当这两种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也随之产生。
此外,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迅速崛起,而另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国家或地区却面临着发展困境。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给弱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社会经济问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然而,尽管存在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这种冲突。
首先,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基础,尽可能减少差异,促进共赢。
其次,各国应致力于推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减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个人而言,积极主动地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也是缓解这种冲突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时,我们应更加理性地思考,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对话理解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冲突,也有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复杂问题。
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机遇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不拘一格从国外引进一流人才。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计划。当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人类共同面临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就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充分利用科技全球化机遇,开创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掌握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将取决于本国的企业、研究机构能否成功抓住正在形成的全球新技术基础所呈现的机会。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充分认识到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和国际政策的相互依赖性,制定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成功地把握科技全球化的机遇十分重要。
首先,明确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和重点。中国科技进步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依托自身特定的国情,适应自身的战略需求,选择自己的科技发展方向和道路,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据此,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战略重点:
第一,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由于重要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大规模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国际资源条件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我国在能源、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紧迫和严峻。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忽视环境的增长向环境友好型的增长转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否掌握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将取决于本国的企业、研究机构能否成功抓住正在形成的全球新技术基础所呈现的机会。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充分认识到科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和国际政策的相互依赖性,制定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和措施,这对于成功地把握科技全球化的机遇十分重要。
全球化对国际安全与冲突解决的挑战与合作
全球化对国际安全与冲突解决的挑战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安全与冲突解决面临了新的挑战与合作,这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探讨全球化对国际安全与冲突解决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合作途径。
首先,在经济领域,全球化的发展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扩大了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加剧、市场变动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和安全隐患。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通过建立多边机制和加强合作,以确保公平和平衡的经济发展,从而减少经济冲突的发生。
其次,在文化领域,全球化的浪潮催生了多元化和文化交融。
虽然这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但也引发了一些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碰撞。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容易成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索。
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以避免文化冲突升级为安全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丰富媒体报道以及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等方式,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
同时,全球化对环境领域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横跨国界的合作机制。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机制,为各国提供了协商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缓解安全和冲突问题带来的风险。
除此之外,全球化还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挑战与合作,如信息安全、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建立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例如,可以加强情报共享、制定国际反恐法律框架以及加强执法合作等,以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威胁。
综上所述,全球化对国际安全与冲突解决带来了挑战与合作。
国际社会应通过建立多边机制、加强文化交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等方式,共同努力为全球安全与冲突解决提供更好的保障。
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
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矛盾。
这些挑战和矛盾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有效地应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挑战与新矛盾的表现1、信息爆炸与舆论多元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同时也导致了舆论的多元化。
各种观点、思潮相互碰撞,真假难辨,这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引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文化交流与价值观冲突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外来文化的涌入与本土文化之间可能产生冲突,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
一些不良文化和错误价值观可能趁机渗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社会变革与思想困惑社会的快速变革带来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人们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迷茫,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不确定,从而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4、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兴起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不良言论和虚假信息得以传播,甚至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二、应对新挑战化解新矛盾的策略1、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思想基石。
要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宣传方式等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其知晓度和影响力。
2、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思想教育是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拥护。
意识形态与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冲突与合作的机制分析
意识形态与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冲突与合作的机制分析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往往导致冲突与合作的产生,而如何应对这种意识形态冲突与促进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与作用意识形态是指在某一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具有共同特性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表达自己关于社会、历史、政治等诸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原则。
意识形态往往承载着一定国家或民族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念,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常常导致摩擦与冲突,也可能成为开展合作的基础。
二、意识形态冲突的机制及影响意识形态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意识形态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民族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念上的分歧所导致的。
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私有制和公有制的看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种意识形态差异往往会导致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对抗与冲突。
其次,意识形态冲突也可能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所引起的。
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意识形态差异常常会引发冲突与对抗。
最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更加明显。
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也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这为意识形态冲突带来了新的挑战。
意识形态冲突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意识形态冲突会加剧国际关系中的对抗与纷争。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往往会导致各国之间的敌对关系加剧,甚至引发军事冲突。
其次,意识形态冲突可能阻碍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一些国家在进行经济合作时往往会受到政治上的干扰,这影响了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
最后,意识形态冲突还会影响到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不仅在国际关系中造成紧张局势,也容易给国际社会带来不确定性与危机。
当下国际形势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当下国际形势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也变得日益复杂和紧张。
全球化既带来了许多挑战,也创造了许多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下国际形势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的挑战首先体现在经济领域。
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传统大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动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新兴产业则面临着成长壮大的机会。
其次,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带来了政治意识的觉醒。
人们对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民主化进程。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的风险,不同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政治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全球化时代需要各国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此外,在社会领域,全球化给各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冲击。
全球化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这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化和流失的风险。
一方面,全球化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导致了一些国家传统文化的衰退和文化多样性的消失。
因此,各国需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
然而,全球化也为各国带来了很多机遇。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全球化加速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推动了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
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全球化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契机,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其次,在政治领域,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
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例如,各国可以通过国际组织的合作,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标准,推动全球治理的公正和有效性。
此外,全球化也促进了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最后,在社会领域,全球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全球化的机制获得教育、就业、交流等各种资源,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
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终结之旅?
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终结之旅?【摘要】在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从全球化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全球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影响,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演变与变革,以及全球化时代下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在文章讨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和重构问题,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下新挑战的出现,以及未来意识形态的走向。
本文旨在引起读者对全球化时代中意识形态变革的关注,探讨意识形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角色和挑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意识形态变革。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历史背景、冲突、影响、演变、变革、思维模式、终结、重构、新挑战、未来走向。
1. 引言1.1 什么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是指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的一种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资本、商品和人员流动的速度加快。
全球化时代的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全球化使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信息全球化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
全球化时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让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和杂糅化的趋势。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加,形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全球网络。
1.2 意识形态对全球化的影响意识形态在全球化时代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种意识形态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交流融合,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意识形态的不同立场和观念在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冲突与竞争,同时也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思考方式。
人们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意识形态框架中,而是更加开放地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氛围。
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强势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可能对其他文化和价值观产生压制和影响,导致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
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问题日益凸显,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信仰之间的对立和融合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交融和碰撞正日益频繁地发生,对于世界的未来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演进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合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往往因为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有时演变为战争,有时也会导致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例如,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之间的摩擦和融合就给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的形式和程度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机遇,也衍生了挑战。
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例如,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坚持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在这种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和经济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其次,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也是意识形态冲突的重要方面。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对立与对话,既体现了不同信仰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也展现了宗教和文化交流的融合之美。
除了意识形态冲突外,全球化时代也呈现出了意识形态融合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便利,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开始相互渗透和借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融合模式。
例如,西方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与各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
在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冲突与融合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灿烂,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强调和谐、包容、中庸,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彼此影响,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到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将空前巨大。
一、科技创新对全球化的影响首先,科技创新与全球化紧密相连,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壮大和加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都得益于科技创新。
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使得生产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全球化。
其次,科技创新也为全球化提供了不同领域的新契机。
例如,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此外,大数据技术也使得全球化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定制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二、科技创新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科技创新不仅推动全球化,而且在迫使人们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过程中,也在推动着社会变革。
科技创新赋能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提升效率、改善生活、维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并引发一些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1、教育领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已肆意涌入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在线教育正在以惊人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和学习应用程序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在世界各地获得教育。
未来,教育将和这些新技术密不可分,这将不仅影响学到的内容和方式,更涉及到教育机构、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变革。
2、医疗保健科技创新对医疗保健领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重病的准确诊断、高效治疗和预防方案的开发,都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发展。
例如,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诞生,使得医疗保健领域实现了个性化诊疗。
同时,虚拟医疗、数据分析等技术也正在推进医疗从“治疗”向“预防”转型的阶段。
2024年网络中心意识形态总结(2篇)
2024年网络中心意识形态总结____年网络中心意识形态总结____年,网络中心意识形态持续演化,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变迁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年的总结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网络中心意识形态的发展:科技进步与人类价值观的冲突、信息爆炸与真实性的考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并存。
一、科技进步与人类价值观的冲突____年,科技进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然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的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的普及导致了一系列与人类价值观念相悖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自动驾驶车辆是否应该优先保护乘客还是行人。
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人们对于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难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这种科技与人类社会中的传统价值观念相冲突,引发了人们对于科技侵蚀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担忧。
最后,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安全与隐私的问题。
在信息的高度透明、跟踪的时代,个人的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保护个人权益与社会利益。
二、信息爆炸与真实性的考验____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的来源也更加丰富多样,然而这也带来了真实性的考验。
首先,网络中心意识形态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质量的下降和偏见的加剧。
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现实,人们需要更加具备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才能应对信息的洪流。
其次,算法推荐的智能化技术使得人们在信息获取上更加方便快捷,但也使得人们陷入了信息的“过滤泡沫”,只看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观点。
这对网络中心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最后,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的声音更容易被传播和被听到,但也带来了言论自由与舆论管控的冲突。
这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舆论监管机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作者:潘正祥杨迎会来源:《理论导刊》2007年第04期[摘要]全球化在推动国家安全内涵拓展的同时,亦催生了科技安全的兴起,并且在国家安全的构成中科技安全的作用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趋势。
国家科技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科技化,包含了以科技系统为目的和以科技为手段的综合安全态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积极的应对之策,强化我国的科技安全,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稳固的支撑和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安全科技安全[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4-0081-04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的多层次深入推进对国家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球化在推动国家安全内涵拓展的同时,催生了科技安全的兴起,并且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的构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
因此从理论上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安全以及我国科技安全面对的挑战,并从战略高度思考加强我国科技安全的应对之策,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化:科技安全的兴起的时代动因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明显的底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情,都难以离开这一时代特征去认识和分析。
一方面,全球化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日益发达的交通、通讯技术突破了地理自然的限制,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紧密、广泛和深入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不断加强的相互依赖,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全球化是指把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关系强化的过程,并透过此过程而把原本彼此远离的地方连接起来,令地与地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也互为影响。
”[1]另一方面,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充满矛盾的过程,在它缔造一体化趋势的时候,亦制造了世界分裂化的倾向和事实:全球化并不等同于普惠的大同世界,也没有实现全球所有国家、所有地区、所有文明的同步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消除人类的国家、地区、文明和种族的差异;未能改变不同国家、地区、文明和种族的人们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也未能防止大国和强国依仗其权势推行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
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析
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析【摘要】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力的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
多元化社会带来的思想碰撞、信息爆炸下的传播难题以及部分人员观念滞后都是需要突破的障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培训、构建更有效的传播平台以及培养思想引领力和道德感召力来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
新时代赋予了意识形态领导力新的使命,增强意识形态领导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我们要重视这一重要性,共同努力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意识形态领导力、新时代、挑战、路径、教育培训、传播平台、思想引领力、道德感召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引言1.1 意识形态领导力的重要性意识形态领导力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尤为突出。
意识形态是一种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个体的灵魂,是指导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的精神指挥系统。
意识形态领导力则是指引领人民思想观念、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和作用。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导力的重要性显得更为凸显。
它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与社会稳定、民族复兴息息相关。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导力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意识形态领导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提升意识形态领导力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一。
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爆炸,人们的思想观念愈发多元化和碎片化。
这就要求意识形态领导力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包容性,能够引导和影响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
只有具备强大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长足发展。
1.2 新时代赋予意识形态领导力新的使命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力所承担的使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关于2023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的报告
关于2023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的报告报告:2023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背景2023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持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给各国的意识形态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政府和组织的意识形态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上半年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研判,以便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意识形态的变化。
主要发现和分析1.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盛行:2023年上半年,许多国家出现了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的趋势。
受到本国经济困境、移民问题和民族认同的影响,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强调本国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国际合作的减少,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
2.宗教极端主义威胁加剧:2023年上半年,宗教极端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动因之一。
极端主义组织不断变化其战略和战术,采取在线宣传、社交媒体渗透和激进分子的招募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恐怖主义和暴力观念。
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
3.信息战和网络空间的竞争:2023年上半年,信息战和网络空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
各国政府和组织在网络上展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争夺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对真实信息的困扰,导致公众对事实真相产生怀疑和困惑。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识别能力,防范信息战的影响。
4.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碰撞:2023年上半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碰撞显着增加。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开始冲突和碰撞。
这种冲突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各国政府需要注重社会稳定,通过对话和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和建议2023年上半年,全球意识形态的变化呈现多元化、竞争激烈和复杂化的趋势。
各国政府应认识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意识形态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冲击中国意识形态的表现及原因探讨
击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分析 , 希望能为进一步加 强我 国意识形 态的建设和改善提 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全球化 ; 自由主义 ; 新 中国; 意识形态; 原因分析
、
新 自由主 义 的构 建 及 其 对 我 国意 识 形 态 的
影 响
界的面貌 、 人类的生存条件 、 劳动和休 闲活动 、 文化 传统和社会规则 , 以及 由此推延开来的各 式各样关 系。新 自由主义 的种种宣传与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 形态色彩 , 并借经济全球化之名 , 中国“ 在 推销 ” 他 们 自己感觉 良好 的政 治制 度 和宣传 在 全球 化过 程 中
.
【 中图分类号】 6 D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 2- 8 0 2 1 )6- 0 5— 5 17 4 6 ( 0 1 0 0 1 0
Dic s i n a u he I p c s a a o s o he Ne .i r ls s u so bo tt m a t nd Re s n ft o 1 be a im
ipc , n iso fre r cs rut r nac gadipoi ei o g— ntco m at adia f fe e f re ehni n r n t eo c sutni s t m toe re n f h o n m vgh d l o r i n y
o i e eI e lg t i h o aia in Ba k r u d n Ch n s d oo y wih n t e Glb l t c g o n z o
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前景
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前景【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前景。
在将分析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背景、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以及研究的意义。
在将就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国际地位以及合作竞争等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在将展望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前景,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策略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发展趋势,并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背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国际地位、合作、竞争、前景展望、策略、道路选择。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背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合作,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着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背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警醒和开放,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独立、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
这是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1.2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全球化加剧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加深,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竞争压力,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和提高竞争力。
全球化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可以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在政治方面,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现象对地方科技创新的影响
全球化现象对地方科技创新的影响一、全球化现象对地方科技创新的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融合、互联的新局面。
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全球化的现象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对地方科技创新来说,全球化的现象更是影响深远。
二、全球化对地方科技创新的挑战1. 国际竞争的加剧全球化的现象使得整个世界之间变得更加紧密。
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被打破,市场、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在国际层面上的,也包括了地方层面。
地方之间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大,而且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优秀的人才、优质的资源等都会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地方。
因此,地方之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来保持竞争力。
2. 国际市场的风险与竞争相对应的是,国际市场的风险也在加大。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市场的风险也不断加剧,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因其发展阶段落后,还面临着投资环境不稳定、法律法规不成熟等问题。
这就给地方的科技创新带来了风险,地方需要针对性地研究其目标市场的情况,并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3. 科技人才的流失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在思想、文化还是在科技等领域日益增多,这其中也包括了各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和竞争。
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和职业,也会选择到其他国家去就业。
这样,一些地方的科技创新团队就会出现流失情况。
而科技人才的流失又会影响地方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三、全球化对地方科技创新的机遇1. 开放的市场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国家、地区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最大程度的开放市场,这为地方的科技创新带来了机遇。
全球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机会,地方可以借助市场来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2. 良好的科技环境全球化的趋势,对于科技创新也会带来有益的刺激。
毕竟,科技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分享和发展的在科技领域,各国的团队可以分享和学习尖端的科技成果。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挑战: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冲突和文化渗透,包括对中国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批评和干涉。
2. 内部挑战: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民众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矛盾的多元化,使得维持意识形态的统一和稳定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3. 网络挑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也造成了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包括传播不稳定因素和激进思潮的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应对措施:
1. 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公民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2. 构建自主意识形态平台:推动自主可控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鼓励国内优秀内容的传播,增强国内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
3. 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谣言、非法信息和恶意攻击等行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4. 传播正能量:通过积极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内外公众对中国的认同和支持,提高国家形象。
5. 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来应对外部挑战。
意识形态考试题及答案
意识形态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意识形态的定义是指:A. 个人或集体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
B. 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的总和。
C.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
D. 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集合。
答案:A2. 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指导经济建设B. 影响政治决策C. 塑造社会价值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观点是:A. 个人自由B. 社会平等C. 财产私有D. 市场竞争答案:B4. 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如何处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A. 强制推行一种意识形态B. 尊重差异,寻求共识C. 通过冲突解决问题D. 忽视不同意识形态的存在答案:B5. 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经济发展B. 科技进步C. 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意识形态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
答案:意识形态作为个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对个人行为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影响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和选择,决定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
意识形态通过塑造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间接影响其道德标准、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 描述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导的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变化。
意识形态通过影响法律、教育、媒体等社会机制,引导社会发展方向,促进或阻碍社会进步。
同时,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融合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秩序。
三、论述题1. 论述意识形态多样性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意识形态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多样性促进了思想的自由交流和创新,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智慧财富。
其次,不同的意识形态可以相互竞争和补充,推动社会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和解决。
2023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精选
2023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精选2023年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一、引言意识形态是在社会领域内对于社会目标、社会制度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认识和评价体系。
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竞争与碰撞日益激烈,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研判,以期为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分析1. 社会多元化趋势加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多元化。
人们对待事物的观念和态度也呈现多样性,个体对于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追求会更为强烈。
2. 技术革命对意识形态的冲击技术革命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意识形态的约束带来了挑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的思想。
3.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矛盾,全球化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使得社会对意识形态的选择更加复杂。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问题1. 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在多元社会中,个体对于意识形态的认同成为一个难题。
不同的意识形态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争夺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2. 社会分化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可能引发社会分化的危险。
一些极端意识形态出现,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冲突。
3. 教育和传媒的角色教育和传媒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和传媒,避免其成为意识形态扩大化的渠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2023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意识形态的竞争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加剧,意识形态将继续多样化发展。
各种思想观念将产生冲突与融合,对社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2.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个体对于自己的需求和观念会得到更好地满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3. 意识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意识形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将受到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进步与意识形态:冲击、冲突及其应对摘要:在全球化背号下,科技进步为加强意识形态的融合力、亲和力和效率提供了机遇,但是挑战也接踵而来。
这些因素的强烈而复杂的影响作用,正在通过各种冲撞、对立和矛盾批判性地呈现出来。
全球化对意识形态最核心的方面即价值和规范有着莫测的重塑作用,从而导致规范认同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国内规范的演变更加复杂。
规范的背离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甚至可能造成现代化的断裂。
中国的意识形态需要变革以对。
第一,要化解社会信任危机,重塑社会信任;第二,整合社会规范,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第三,努力建构好国家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推进积极互动的关系循环。
关键词:全球化;科技进步;规范背离;意识形态关系重构全球化、现代化给世界带来了诸多莫测的变化,既让人感到希望又让人感到矛盾。
而在现代化的步伐中,近现代中国一直是在矛盾和分裂中演进和发展的。
虽然中国现在已逐渐以大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但是矛盾和分裂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好,在某些方面甚至更重了,并呈现为日益加剧的前景忧虑。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诸多矛盾当中,科技进步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且其显性表现与隐性表现交织,异变性在这里表现得错综复杂,常常是显性和隐性的界限十分模糊。
这使得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作用既多维多层又异常深刻,不可低估。
这也使得意识形态这个在一般人看来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更加飘忽莫测。
而在中国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化演进中,意识形态和文化演变总有些令人不解的问题,全球化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所以对此类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冲击: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的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 0世纪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随之不断更新。
但是科技进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低估。
而且人们一般都是从经济和生产力的角度与层面去认识这个问题的,却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冲击与挑战。
科技进步为加强意识形态的融合力、亲和力、主动性和效率提供了机遇。
但是同时挑战也接踵而来,搞不好,就会麻烦不断,甚至冲垮意识形态。
苏东国家的教训就是没有利用好科技进步的有利条件来增强和改进意识形态的有效性和聚合力,使得其意识形态传统、僵硬、保守、脱离现实的缺点日益突出和强化,缺乏包容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聚合功效和亲和作用迅速降低,自己使自己越来越远离社会大众、社会现实和人的本性要求。
这样一个过程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苏东国家的意识形态在科技进步的赶逼和社会多样性的挑战面前被历史和人民抛弃了。
在全球化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演进过程中,科技进步的负效应已有多种多样、方方面面的表现,最复杂、最令人担忧的方面是改变、剥蚀或涣散低位国家和弱势国家的人心,重塑其价值认同和道德标准。
现在全球文化演变正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和对立的趋势发展:弱势文化的异质化、离心化、分散化和强势文化的同质化、同心化、亲和化。
这与人们宣扬的世界文化大同有点南辕北辙。
事实上,文化的融合可能比经济的接近更加困难,文化的内在性和特质性更难改变。
所以想让一种文化融人另一种文化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全球化进程的文化比照面前,一些文化可能被逐渐放弃而被破坏掉。
因为全球化可能使一些国家的文化丧失吸引力,认同感被离心力量削弱、改变,国家、民族和价值观的认同基础遭到破坏。
如果人们最强烈的互相认同的文化归属感和地方性的自豪感被摧毁了,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想基础也必然被破坏殆尽。
科技进步具体给意识形态带来了哪些冲击和挑战呢?因为这些挑战都是动态的,所以很难拉出一个详细的清单。
但是现在至少可以描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模糊性和异变性因素:第一,科技进步将催生各种新的冲击意识形态的意外、变化和异己因素。
意识形态如果不能以其内在的结构力和聚合力来逐渐适当地包容、消化这些因素,使其成为本体力量,或者合理拒斥一些消极因素,本体结构便会遭受侵蚀、破坏,甚至被瓦解掉。
第二,科技进步必然导致各种挑战和冲击社会传统及现有规范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行为的产生。
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际观念、消费观念和社会结构将主动或被迫地不断更新。
而任何意识形态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都自然地具有某种传统性、僵化性和滞后性,如果不能及时地变革以适应形势,出问题只是早晚的事情。
第三,意识形态的核心支撑——价值观需要与时俱进以填补人们的价值虚位、信仰缺位和精神错位,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规范也要及时地调整以为人们确立更合适的行为准则,否则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就会被销蚀,价值观就可能被渐渐破解,体制魅力也将慢慢失去。
第四,在意识形态的体制性基础安排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逻辑理性和概念理性可能进一步失衡。
如果工具理性、概念理性长期凌驾于价值理性、逻辑理性之上,由制度目标和体制需要规定的价值理性、逻辑理性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意识形态便会更加偏倾,没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功能都难以发挥出来。
第五,科技进步将不断地暴露出意识形态所依托的固有体制的缺陷和弊端,如决策效率的低滞、应急反应的迟缓、竞争欲望的压制、创新意识的约束、规则框架的散乱、行事手段的无序,等等。
二、冲突:规范认同的矛盾最近几年在中国,人们已经明显地感受到全球化那些模糊性和异变性因素的强烈而复杂的影响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正在通过各种冲撞、对立和矛盾批判性地呈现出来。
在全面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是非常猛烈的。
由此反照,中国意识形态本身存在的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
人们一直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这样一个信奉中庸的国度,为什么会经常充满极端主义?1 0年“文化大革命”是极端的极端。
“中国可以说‘不”’也是一种极端。
旧的极端尚未了,新的极端又生出。
这是因为除了近代以来经常性的革命与战争而形成的惯性的延续,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是意识形态问题。
那么,意识形态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价值和规范。
而价值是抽象的。
价值要通过规范来体现。
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的价值追求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从具象的角度看,其规范却会有很大的区别。
人们到底追崇何种价值,通过其所遵依的规范才能真正看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言行一致。
规范是一种认同性的标志。
全球化对普遍伦理有着越来越大的增进和调整作用,从而导致认同性的改变。
在全球化过程中,旧的认同性逐渐消失,新的认同性正在产生或被创造出来,而且科技进步加速和强化了这一进程。
这似乎是对全球化潮流的回应,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结构化过程。
这样一种情况导致中国国内规范的演变过程更加曲折。
规范由混乱到整合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这是一个更深刻、更全面、更困难的结构调整,其显性成本并不大,但是其隐性代价将是惊人的,而且这种调整会伴随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在全球化的演变中,规范的建构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全球化正在冲破传统的民族国家壁垒,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标准和国际性规范为各国所接受和遵守,“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口号,那些国际通用的标准或准则终于有了真正的国际意义。
但是这种接受有的是主动的,有的则是被迫的。
尤其要看到技术标准背后往往掩藏着文化规范和政治企图,对正在改变中的国际政治规范的西方偏好更不容轻忽。
而中国的现代化正经历着规范的背离、冲突、矛盾而难以整合的痛苦。
我们都知道,意识形态的框架和结构源自于政治理念,而意识形态的基础和特性则成自于教育和政治社会化。
如何使教育的基本功能科学合理地化于教育过程从而使意识形态与人的互动良性平衡,这在当前中国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在基本功能的发挥上,是使教育的工具理性、概念理性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相分裂甚至相对立的。
中国的孩子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会处于矛盾当中,他们从学校教育中所得到的形式规范与他们从社会教育中所接受的实际(价值)规范经常是矛盾的、不一致的。
孩子们很小就处于成人化的矛盾当中。
形式规范一旦碰到实际规范往往就会被撞得破碎开来,在务虚时一般感觉不明显,在务实时无不大致如此。
于是很小就可能逐渐形成既矛盾又痛苦的双重分裂的内在人格,走向社会后进一步固化下来。
中国社会几千年的运行形成了内在矛盾的双重规范。
这就是由工具理性一逻辑理性、概念理性一价值理性的矛盾进化演变而成的工具形式规范与逻辑价值规范的矛盾。
这对矛盾的牵制转换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相对不稳定性和发展的间断性,是中国现代化难以内生并较好生长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就是这两套规范逐渐内在统一的过程。
有了这两套规范的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成长为世俗文化和市民文化,政治文化不是排斥于而是容身于世俗文化,市场经济才会有其合适的、成熟的、稳定的道德基础、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然后才有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
这样的规范既有形式的外表结构美,又有内在的逻辑可操作性,以此为基础,一个国家就能走上规则社会和法治社会的轨道。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进程,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正在深层遭遇这一矛盾所造成的困难。
在这对矛盾当中,中国人不可避免地与生俱来地具有双重分裂人格。
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上,中国人都要在两套矛盾的规范中作出痛苦的选择。
经历多次心灵的痛苦之后,人们往往变得麻木,是非观扭曲而不觉,于是习惯于漠然、伪装、阳奉阴违、不择手段、缺乏正义感、不坚持原则。
在目前阶段,由于不断强化的利益驱动,人们更易于在表面上遵守形式规范,而实际上尤其在内心中流于社会的价值规范(即所谓的潜规则、隐规则)。
这可能是现在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地去腐败的深层思想意识原因。
中国法治化所遭遇的困境恐怕主要也是因为双重规范的矛盾难以克服。
那些精致的法律、那些自认为科学的法律,在实际当中往往反而无效,司法无能、司法不公非常突出。
中国的法律本身所体现的和制定法律时所依据的都是表面性的看起来很漂亮的工具形式规范,而在法律实施时却要遭遇实质性的社会广泛性的逻辑价值规范。
二者的不一致是如此强烈突出、难以调和,法律无所适从但总要有所适从。
事实经常是经过复杂的磨合之后,法律在执行上经常或多或少屈从于社会性的逻辑价值规范。
现在,规范的背离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人正在传统人与现代人、民族人与世界人、工具人与价值人、概念人与价值人、本土人与外化人的矛盾当中痛苦地徘徊。
人们有所求却无所依,有所依却无所求。
人们企求人格的独立,试图摆脱人身依附,但是又不知不觉地满足于被动束缚的依赖,想方设法地投靠什么,并且往往只为一个“利”字。
任何社会都需要规范,市场经济尤其需要规范。
市场经济需要诚信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