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文章意为高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材料类型:
1. 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
2. 并列相关类(言论观点、行为事件)
3. 人物叙事类(真人真事、传说故事)
4. 寓意象征类(寓言故事、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
二、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
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
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材料1】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分析】关键词:复制
关键句: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
立意: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复制”?
【材料2】所以伟大的事业,都不会只是马拉松的成绩,而更是接力赛的成果。
依据上面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分析】关键词:伟大的事业马拉松接力赛
立意:
【材料3】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王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兴趣太多了,其实把有限的力量集聚于一点,就有了穿透力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关键词:兴趣太多力量集聚于一点穿透力
立意:
练习1: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分析】关键词:吸收——索取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立意: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方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
做到两个“同时”
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材料1】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羊群中有领头羊,它在羊群中很有权威,领头羊走到哪里,羊群就跟到哪里,不管它采取什么行动,其他所有的羊都会不由自主跟上前去。
在“人”字形的雁阵中,领头雁承受着最大的空气阻力,也最为辛苦,为了确保整个雁群的安全与准确飞行,其中几只强壮的大雁轮流领头。
【材料3】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任命白岩松为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说:“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2012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其他科学奖项相比,文学奖没有那么多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练习2: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分析】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方法:概括情节,以果推因
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
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材料1】一位客人到朋友家做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练习3: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4、寓意象征类——
方法:透过表象,联想到人。
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材料1】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分析】1、各个意象的寓意①买:选择。②买的原因:喜欢。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2、分析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
①人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