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21届新高考历史复习课件(53)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 史稿》
2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
记》
2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5
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 景、内容及影响
15
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及与以前的治 安机构的不同
15
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15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困难 及启示
Ⅲ卷
《隋书》
2
15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纲要 求
商鞅变法
明确考向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把握主线
课程标 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 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 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 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 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 作用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
强一制夫推行一__妻__________小家庭政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 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变法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2)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884-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思路

884-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思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疾风暴雨般的革命狂飙,也有跌宕起伏的改革浪潮。

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

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

尽管历史上的改革总体上不象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那样血火交融、天翻地覆,但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读一、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2.依据教材(人民版为主,岳麓版作参考);3.依据福建省《历史学科教学要求(选修模块)》;4.依据高考要求。

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1.明确“改革”模块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史学科教学要求》(选修模块) “改革”模块具体教学要求:了解历史背景/条件/根源;概述、归纳主要内容/措施;探讨、分析历史作用/影响。

重点是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

三、“改革模块”教学策略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知识框架二、“改革”模块教学策略3.从总体上把握改革规律;改革的成败原因: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者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3)改革者具有坚定意志,采取强硬手段;(4)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改革失败的原因: (1)改革和改革者本身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反对势力的强大。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百姓的利益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改革是革除社会弊端、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a name=baidusnap0></a>一帆</B>风顺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评价改革的标准(1)从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读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1.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苏联新经济政策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1)罗斯福“新政”;(12)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选修1重大改革回眸板书设计

选修1重大改革回眸板书设计

高二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革命史动力,改革也是动力----邓小平专题一梭伦改革导语:①梭伦改革的背景②索伦改革的过程和影响第一节雅典往何处去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

一、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一)雅典国家的形成1、王政时代:提修斯改革1)确立:提修斯的改革,建立王政。

2)内容:⑴以不侵犯财产为前提,动员贵族放弃司法审判权。

⑵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

3)影响:奠定了希腊国家的雏形。

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1)确立:公元前7世纪初。

2)机构:⑴元老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司法审判权(元老院由贵族组成)。

⑵执政官——有九名(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

3)评价:⑴进步性:彻底废除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制,建立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在民众中树立一种反对专权的新观念,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⑵局限性:是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机会参与,缺少监督和有效制约,贵族侵吞平民财产,激化社会矛盾,导致贵族危机。

(二)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⑴政治上:①平民虽享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穷而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②贵族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

⑵经济上:①贵族占有大量财富,剥削平民。

②平民因欠债而沦为雇工、债务奴隶或买到海外抵债,“六一汉”是典型代表。

2、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⑴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元前7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部分人发家致富,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⑵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经济上富裕,但政治没有地位,仍受到贵族歧视,他们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⑴主要矛盾:贵族与平民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矛盾是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⑵影响: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二、解决危机的尝试1、彻底推翻原有体制的尝试——基伦暴动⑴背景:①动荡的政治形势;②基伦的经历和准备。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教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教学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评价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和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第一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课前预习】梳理与整合基础知识一、关于古代希腊的发展简史(1)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时代(20BC—12BC),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

(2)多利亚人征服后的希腊进入荷马时代(12BC—9BC),这是雅典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城邦国家过渡的时代,出现阶级分化,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雅典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之外,还产生了工商业阶层,他们加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并成为领导力量。

(3)城邦制国家雏形的形成(国家雏形:设立中央议事会、行政机构;阶级状况: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雅典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物产)1、地理环境:位于阿提卡半岛、比雷埃夫斯,有小块平原。

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

这样的地理环境对雅典产生什么影响?(从经济、政治因素考虑)经济:经济生活多样性。

总体上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

政治:难以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易于形成。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政治概念解读:1、贵族政治:贵族制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PPT课件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PPT课件

军事 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 吴起
吴起 吴起变法
取得了一定成效
商鞅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魏文侯变法:战国最早;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
.
15
P31
秦国商鞅的两次变法(前356年和前350年)
领域
主要内容
作用或特点
军事 经济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 功--按军功授爵(20个等 级);建立什伍制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废除债务奴隶制、规定占有土地

经济 的最高限额
伦 内容(前
鼓励发展工商业
改 594年) 革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政治
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公民大 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
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特点: 推崇“中庸”的原则
影响:将国家引向民主轨. 道、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10 石
2、商鞅变法
这几段材料是从哪一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
.
17
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积极 作用
①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中央集权制度;
②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发展地主经济,壮大了 军事力量;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 兵之效。
③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 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8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雅典城邦政体的演变
君主制
文明社会初
贵族制
BC8—BC7
特点 民主制 BC6—BC4 评价
君主专制 终身制 世袭制
集体领导
任期制 选举制
准备
作用?
奠基

2021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第十二讲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学案(精编版)

2021年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第十二讲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学案(精编版)

第五模块选修史第十二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回眸五年全国卷——近五年全国卷命题统计分析试题来源考查主题材料出处设问视角命题分析2020年Ⅰ卷清末“新政”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内容类、意义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

(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

(3)从问题设计来看,一般是两问,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

(4)从设问视角来看,多采用作用类(3次)、原因类(5次)、特点类(4次)、比较类(2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目标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

(5)逐渐加大与教材的关联度,特别是古代史与选修教材内容的联系,2020年Ⅱ卷王安石变法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背景类、评价类2020年Ⅲ卷俄国农奴制改革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变化类、原因类2019年Ⅰ卷秦朝与曹魏末年的爵位制改革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特点类、内容类、作用类2019年Ⅱ卷明治维新[日]坂本太郎《日本史》作用(意义)类、原因类2019年Ⅲ卷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原因类、特点类2018年Ⅰ卷汉武帝年号制改革[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比较类、意义类2018年Ⅱ卷现代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影响类2018年Ⅲ卷近代中国治安机构的改革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比较类2017年Ⅰ卷现代中国的工资改革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意义类2017年Ⅱ卷晚清北京街道管理改革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类2017年Ⅲ卷唐代法律制度改革《隋书》特点类、意义类2016年Ⅰ卷唐太宗时的谱唐长孺《魏晋南北内容类、作用类牒改革朝隋唐史三论》 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如2019年高考全国三套卷分别涉及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等。

2016年Ⅱ卷 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改革 《清史稿》 特点类、影响类 2016年Ⅲ卷 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 《魏晋南北朝史》 内容类、意义类 典例1 (2020·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改革,掌握改革的动因、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孩子们对改革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改革的动因和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改革;•提高孩子们对改革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帮助孩子们分析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让孩子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本课的内容,并通过掷骰子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

2. 学习新知识(1)改革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引出改革的概念——什么是改革?(2)几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改革•秦朝的改革•西汉王朝的改革•唐朝的开元变法•清朝的自强运动•民国时期的各种改革3. 课堂练习通过对改革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改革的动因和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改革对社会的影响。

4. 总结与反思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总结所学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再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们回家后,在文化课时间完成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改革”的撰写,可以从自己的身边、生活、学习等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改革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改革,并引导他们认识到改革对社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通过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提高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虽然这次课堂没有采用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但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收获颇丰。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教案.docx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教案.docx
1.图解商鞅变法的要点
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八个要点:政治上,定法律、行县制;军事上 ,奖军功;经济上,重小农、废井田、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诗书、改习俗。其影响宏 观上要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 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第 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
[考纲要求 ]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 商鞅变法
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1. 时代背景
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阶级关系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 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
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 马非百《秦集史》 探究 :据史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史记》 导读 史料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练史料
(2013 ·






选)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 …… 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 种种因袭牵制, 改革非易 …… 秦人
(3) 北方民族大融合 ①内迁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原来的民族布局完全被打破,中原的 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的优秀文明成果也成了中原地 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 奠定了基础。

2021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选修部分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2021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选修部分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解析

选修部分模块四选修部分
第1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基础回扣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动荡时期。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变法内容。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基础梳理|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习俗:“塞私门之情”,移风易俗。

3.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

(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局限性①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②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内容(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

(3)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4)革除旧俗:仿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

3.作用(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1)经济:富国之法①均输法: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归纳“改革结局”的一
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判断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的方法
(1)看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第1 页共1 页。

2021版高考历史选修模块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北师大版

2021版高考历史选修模块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北师大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2021高三历史人教一轮复习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元复习学案

2021高三历史人教一轮复习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元复习学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复习【考纲要求】1.梭伦改革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商鞅变法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改革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理解欧洲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改革的历史作用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俄国农奴制改革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日本明治维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9.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作用、特点是复习的重点【教法指引】1.熟知本专题考纲,指导复习的思路。

2.围绕考纲,整合下列问题(1)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有何异同?(2)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各是如何进行移风易俗的?其共同原因是什么?(3)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土地,并分析这些各自产生的历史作用(4)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

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1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学生版)

年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19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案 (学生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学好本专题,扎实掌握专题知识的关键,在于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等方法,一方面在分析具体改革时可注意联系世界上的改革,加深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以把中国不同时期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比较,理解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学习近代改革时,一要联系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史实,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作用。

二要注意通过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背景、条件、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探究,把握各国改革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

三要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

四要学习改革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要加强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科能力。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著名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共性和个性。

4.要加强学科渗透,拓展思维。

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政治知识来分析改革和变法的必然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5.要加强关注时政,理解古代改革、国外改革与当今我国的改革有着本质土的不同,了解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进而掌握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专题讲解】一、商鞅变法1.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3)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4)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一、雅典地理1.位置:阿提卡半岛、比雷埃夫斯港。

2.地形:有小块的平原。

3.物产: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

二、城邦国家的雏形:1.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2.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3.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

三、平民与贵族的矛盾:1.贵族政治: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2.债务奴隶制:贵族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

3.平民暴动:公元前632年,平民武装一度占领雅典卫城,最后被镇压,但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难点】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疑点】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一、课程介绍《人教版选修1 历史》作为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第3课《百日维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是该门课程中的一道难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解决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百日维新背景及其发生的原因;2.理解百日维新中各种改革措施;3.掌握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4.理解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1.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2.百日维新的改革措施;3.清廷的反应及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

四、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百日维新期间的各项改革措施;2.如何正确掌握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2.百日维新中各种改革措施;3.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4.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2. 教学方法1.朗读教材相关内容;2.主动思考和解析教材知识点;3.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思考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 教学讲授1.百日维新中各项改革措施,例如: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掌握军政两权、设立宪制制度等;2.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3.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3. 教师操作1.教师可以通过以史为镜寻找当今中国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思考;2.教师可以采取互动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学生练习1.学生可以编写与百日维新相关的文章或作文,以加深学生对于百日维新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百日维新的发生背景和原因、各项改革措施的内容、清廷对百日维新的反应及后果、以及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并且能够通过朗读教材、思考问题、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情盘点考查方式考向预测高考侧重于对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考查。

经济领域多选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古今重大问题进行命题。

既包含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

政治领域侧重于立法、政治制度的创新、军事机制的调整等问题。

高考重在考查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让考生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

试题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以及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理念,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部分知识点试题的命制。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2)内容①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3)影响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

(2)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3)内容①政治上:告诫延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谕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②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③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4)影响: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规律认知·全面提能]一、改革的分类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不同的分类:1.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②封建社会内部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洋务运动。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②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改革。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东欧改革、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三、关于改革的评价1.标准(1)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

(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重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基本思路(1)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2)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3.社会效果: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分析。

四、正确认识与评价改革1.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注定了改革中也充满了多样性与复杂性(1)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任何改革都并非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

其中或有着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或有着其他阶层人民的不满……例如,中国的王安石变法,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最终使得这次改革遭到了失败。

(2)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偶然因素,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多样性,由此,改革中也蕴含着多样性。

同一时期、针对同一目的的改革往往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结局。

例如,同样是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及其近邻日本,它们的统治阶级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于是有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结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最终迈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因此,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2.对于改革不仅要能正确认识它还应该能正确评价它(1)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中,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变法的内容也被废止,变法遭到了失败,然而商鞅变法却使秦国自此走上了强盛的道路,并为秦一举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不能不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2)又如雅典的梭伦改革,改革没有维持太久,并最终还是失败了,然而梭伦改革却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从这些内容来看又不能不说梭伦改革是成功的。

总体说来,对待改革要客观而全面地进行评价,不能单纯地从其结果是失败或成功来下定论,所以同学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事物。

3.在改革中也并非没有一丝的流血牺牲,许多改革家就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遭车裂而死的商鞅、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不仅仅是为统治者而改革,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信念,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为了社会与国家。

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崇高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些便是本学习模块在情感目标上的内容。

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这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必需的,并且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内容和作用的角度考查中外历史改革(2019·全国卷Ⅰ)(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战国时期和曹魏时期中国社会不同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爵位制度的发展情况。

第(1)问,可结合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信息推理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创设的制度的思想源泉应是法家思想;由曹魏依据的《周礼》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礼”属于同一体系推理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