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以动衬静
[宋]辛弃疾 听到 闻到
看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正当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 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发 生了什么呢?
➢词人此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行装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 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 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 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 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小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贴 并作相应批注。 士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比喻
[宋]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暴雨之
大,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突点出之速急 卷地风来忽吹散, 度之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风雨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欢快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眼观世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练一练
1.“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一种惊喜,陆游 写的哪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上阕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 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 着晚风,慢慢的消失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 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 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 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 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 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 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 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 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 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 睡一觉吧!
牧童 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弄:逗弄 2、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e。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6、亡赖:同“无赖”,“亡”读wu,这里指顽皮、 淘气。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小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重点
|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 āo) 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套,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时,作者体会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此中了)茅檐:茅舍的屋檐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亡赖:同“恶棍”,这里指调皮、调皮。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同样,四周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婉转的笛声。
牧童放牧回来,在吃饱晚餐后的彩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觉,放眼望去,旷野上草色葱郁;侧耳聆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旺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缓和舒畅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味,把风中笛声的断断续续、婉转俊逸和牧童吹笛玩耍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广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婉转动听,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安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穷美好的想象空间。
自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不过为了突出旷野的广阔和乡村夜晚的静寂。
“回来饱饭傍晚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歇息的情形。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龙活现。
没有家人齐集的场景,没有伙伴玩耍的情形,吃了的牧童,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伸展一下身子 ?是喜月夜的风景,想好好地欣一下 ?仰望光亮的月儿,牧童内心会想些什么 ?或许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人仿佛只把他之所如地写了下来,却我不由浮想翩。
2、《舟安仁》文:一叶船上,有两个少儿子,他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就开了,本来他不是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使,船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精选教学
古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 音乐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
意境深远
古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 场景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丰富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 括爱情、友情、思乡、爱国等,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乐,使读者产生共鸣。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作 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解析
主题
离别之苦
内容
描述了作者纳兰性德在远行时,思念家乡和爱人的情景。
艺术手法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描述作者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来 表达离别之苦。
03
古诗词艺术特色与鉴赏
语言艺术特色
01
简洁明了
02
音韵和谐
古诗词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 ,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总结问题答案
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 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
记忆。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
01
02
03
分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 务,如搜集资料、整理笔 记、课堂展示等。
创设古诗词画面情境
02
通过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并感受
古诗词的美妙画面。
创设古诗词音乐情境
03
通过配乐或吟唱的方式,营造古诗词的韵律和氛围,增强学生
的情感体验。
问题导向法应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水光潋滟,杨柳依依。嘟嘟、乐乐自由泛舟……
。 。
于是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 量的古诗,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 “诚斋体”,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 风趣,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他非常喜欢描写儿童 形象,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 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 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 叶|渔 船|两 小 童 ,
gāo zhào
收 篙|停 棹|坐 船 中 。
怪 生|无 雨|都 张 伞 ,
不 是|遮 头|是 使 风 。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篙
棹
舟过安仁
渔夫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渔歌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板书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畅朗诵、背诵古诗词。
2.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明白得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和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4.想象诗词所刻画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前预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咱们天天都在编织着漂亮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咱们的欢乐、妄图和追求。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小孩的身上是不是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一想词语的意思,想一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睬解的地址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明白得诗意。
1.再读古诗,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能够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依照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情感。
1.教师有情感朗诵,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伙儿听。
3.学生采纳不同形式的朗诵,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情感。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课件(20张PPT)
想象对话:(相媚 好)
他们甜甜蜜蜜,几 杯酒下了肚,老两 口的话多了起来, 老爷爷望了望老伴, 笑着说——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和美的人家
优美的景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想象情景:
读着 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
,我仿佛看 ,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剥莲蓬。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出生于战火纷飞 的北方,当时北方被金人侵 占六十多年了。他亲眼目睹 了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饱受战乱之苦 。他渴望收复 失地,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 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 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 投降派的打击而被贬官,一贬 就是18年。这首词是他被贬, 居住在远离战场的江西上饶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再 见!
写下的。
女生齐读:
茅檐/低小,溪上/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男生齐பைடு நூலகம்: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_ 人教新课标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知识与技能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5.古诗词三首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
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
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
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
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
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练习设计: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教学建议: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补充资料:1.作者生平: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