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应对新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应对新高考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历史教学与复习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齐俊友

新课程历史高考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高考试卷的灵活度越来越强,这给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回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高考呢?毋庸置疑,这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课题。

首先,教师务必做好如下两大转变:

其一,由“知识型”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伴随新课标和新高考大量地引用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在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之余还应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并适当地开展教研活动,使自己由“知识型”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具体方法途径有:适当地订阅相关中学历史教学刊物、广泛阅读学术性较强的相关专著、登陆学术性较强的相关网站、聆听名家讲座,领略史家风范等等

其二,由单一的旧革命史观向多元的新史观转变。与传统不同: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新高考彰显了时下学界比较认可的四种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通过广泛阅读一些史学经典理论著作,使自己对新史学观念有相当程度地了解和认知,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所引发的史学观念的巨大变化,适应新高考。

其次,教师务必做好三方面具体工作:

(一)、根据课标要求利用好教材、考纲

首先必须用好新课程历史教材,这里所说的用好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在依据新课程历史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不能象旧课程一样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所谓用好历史新课程教材,就是把握好新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凡是符合新课程课标中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而许多新课程的小字部分,如果是对课标要求的解析或用材料的形式来加以说明的内容,同样要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必修三第《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课标要求有“了解孔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所涉及的内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都说明了孟子的思想是复习的重点,就是教材中的小字例子:“孟子对‘性善说’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也应该让学生理解掌握,因为,新课程的高考试题,有不少就是借用材料来说明一个历史观点或史实。而那些与课标内容、《历史考试说明》都无关的小字大字,在教学中,都不要去讲解。

(二)、以高考的历史《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历史高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导用书,因此,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除了讲好讲透教材每章节关于历史新课程关于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从《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掌握高考所要求对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将培养目标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以适应当前历史高考改革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理解各项能力要求的实质和水平层次;从《说明》中把握考试形式,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适于选拔人才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三)、科学地进行高三历史教学

第一阶段:详细地按照新课程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由于新课程历史高考,更注重通过历史材料来理解历史结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甚至是问答题,都体现了以历史材料为主,再认再现历史结论或分析历史结果。

因此,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高三历史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上有限的材料,来理解教材的历史理论,反过来,对于课标所要掌握的历史理论,又应该用课外的材料来加以论证。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平时多看一些有关历史知识的课外书,将许多课外的历史材料在上课时引入相关的历史教学之中,这样即可以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增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把历史教科书的其他版本进行一些对照,如果在其他版本上有些有用的史料,这些史料又符合新课程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也可以把它们当成练习,让学生做一做。

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还要采取这样的一种方法:一面讲新知识,一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教学与复习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力求“横中有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在这里,历史专题的划分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

第三阶段:综合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末。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材料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加强培养对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

再次,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

能力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高层次的理论说明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否则就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得出正确答案并进行高层次的理论说明与阐释。因此,要反复地对学生灌输这种:最好的复习资料是教材,教材中的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是最重要的。

(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就连选择题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史料,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这样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历史问题、历史事件设问,并作出简繁适当的回答。特别对那些立意很好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再设计,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重新组织、归纳、整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为了培养好学生解题能力,尤其是解答材料题的能力,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最近几年的各地历史高考试题,让学生做一次,从中领悟到解答材料题的方法与技巧,而各地的历史高考试题,其出题、设问的规范,是其他试题无法相比的。但对于其他试题,可以做一部分,却一定要避免滥做题目,毕竟高考试题不可能是旧题目,我们要的只是做题目的方法和历史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