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实用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实用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
1.安置CCU病房,予半卧位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予高流量(6-10l/分)面罩吸氧,并加入30%-50%酒精湿化。

使用
酒精湿化吸氧时间不超过30分钟,效果不好可与蒸馏水交替使用。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4.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

5.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遵医嘱给药:强心、利尿、镇静、平喘、扩血管及激素类药物:
如吗啡、速尿、西地兰、硝酸甘油、氨茶碱、泼尼龙琥珀酸钠等。

7.必要时轮扎四肢,每支不超过15分钟。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发绀、呼吸困难等变化,
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予心理护理,安慰情绪。

9.必要时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10.出院指导: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神志、面色改变等。

2、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3、辅助检査: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脑钠肽等。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体位: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2、吸氧:高流量酒精去泡沫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病情特别严重时行面罩给氧或无创机械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3、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强心、镇静、利尿、平喘、扩血管药物等。

5、遵医嘱描记12导联心电图,抽血查血常规、电解质、脑钠肽、血气分析等。

(二)一般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双肺呼吸音、咳嗽、咳痰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3、药物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倾听患者主诉,适当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疾病防治和急救知识。

2、告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应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便于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3、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睡眠,避免各种刺激。

四、注意事项1、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取端坐卧位或半坐卧位时防止坠床。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

1.体位
2.饮食
3.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
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B6等对患者的康复
也有一定的帮助。

4.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5.体力活动
6.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复诊
8.教育与宣传
护士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心脏保健常识、用药知识、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包括体位、饮食、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定期复诊以及教育与宣传等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二.观察要点1.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2.加强护理观察,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

三.护理要点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2.饮食护理①.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②.少量多餐,忌餐饱。

3.用药护理①.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1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②.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min),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③.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

④.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⑤.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四.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教育家属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4. 9。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症状、体征(一)左心衰竭1.症状⑴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⑵咳嗽、咳痰、咯血。

⑶疲倦、乏力、头晕、心悸。

⑷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2.体征⑴肺部湿啰音。

⑵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⑶发绀。

(二)右心衰竭1.症状⑴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⑵呼吸困难。

2.体征⑴水肿对称性、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⑵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⑶肝脏体征肝脏肿压痛大及肝功能损害。

⑷心脏体征:因右心室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返流性杂音。

⑸ 发绀。

三.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障碍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二)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静脉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三)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四)用药风险与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等有关。

(五)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与长期卧床或强迫体位、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六)焦虑与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七)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食欲下降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体位/休息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下肢水肿者可抬高下肢。

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安排活动量。

心功能Ⅳ级:Ⅳb级病人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Ⅳa 级的病人可下床站立或室内缓步行走;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

(二)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营养不良风险者给予营养支持。

(三)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食欲、尿量、体重变化,左心衰竭易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应加强夜间巡视。

(四)氧疗存在低氧血症时,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

(五)控制液体入量严重心衰病人液量限制在1.5-2.0L/d。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2.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心率及血压、肺部湿罗音等。

3.评估反映病人缺氧的程度的指标如意识、精神状态、皮肤
粘膜颜色等。

4.评估病人的出入量。

(二)操作要点
1.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3.给高流量氧气吸入,特别严重者在湿化瓶内加入 30%~50% 乙醇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速效强心,利尿、扩血管
药物,如速尿,西地兰、硝普钠等。

5.安慰病人,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必要时使用吗啡镇静、抗心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7.保持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三)指导要点
1. 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指导病人针对性预防。

2. 告知病人在输液前向医务人员说明心脏病病史,以控制输液速度。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

2.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

3.避免劳累过度、情绪激动。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病情评估】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1)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

(2)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3)病程发展过程。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若小于20ml/h,应报告医师。

(5)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6)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发绀;有无颈静脉怒张;水肿部位和程度。

3、有无潜在并发症。

【护理关键】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

2、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

3、通过氧疗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的水平。

以防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4、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5、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吸氧:给氧时在氧气湿化瓶加50%乙醇,有助于消除肺内的泡沫。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乙醇浓度至30%或给予间断吸氧。

(3)镇痛剂:吗啡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必要时亦可静脉注射。

伴有昏迷、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呼吸抑制着禁用,老年患者慎用,可先予半量观察后调整。

(4)强心剂:目前多用毛花苷 C (西地兰)0.2~0.4mg加入5% 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5)快速利尿:咲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以期迅速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肺淤血及水肿。

(6)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心力衰竭仍未能得到控制时,可采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等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前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

常见病因有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瓣膜返流,高血压危象、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以急性左心衰较常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病人常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卧位、咯粉红色泡沫痰、极度烦躁不安、紫绀。

治疗原则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

一、主要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所致肺瘀血有关。

3.液体过多与左心衰竭所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二、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深度,肺部有无湿啰音,
有无粉红色泡沫样痰,意识状况,病人有无烦躁不安和易激怒现象。

2.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变化。

三、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
量。

3.症状护理: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以保证
足够的血氧分压。

4.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药,并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

5.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四、健康教育
1.鼓励表达内心的恐惧不安。

2.鼓励家属适当的探视,以帮助病人摆脱恐惧与焦虑。

3.告知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
诉说。

4.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医院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发病情况了解引起心衰的基础疾病,帮助病人寻找发病的诱因。

询问洋地黄、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情况。

2、心功能评估询问病人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或休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

若有劳力性呼吸困难,还需了解病人产生呼吸困难的活动类型和轻重程度,如:步行、爬楼、洗澡等,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心功能。

3、症状及体征了解病人有无咳嗽、咳痰及其性质。

询问病人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吸费力、垫高枕头或坐位后缓解等现象。

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注意了解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增加及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4、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喜爱咸食、腊制品及发酵食品,是否吸烟,爱喝浓茶,咖啡等;了解病人的睡眠情况及排便情况,是否有便秘;评估病人的日常活动情况,是否为活动过度导致的心衰。

5、心理社会评估长期的疾病折磨和心衰的反复出现,使病人的生活能力降低,生活上需他人照顾,反复住院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常使病人陷于焦虑不安、内疚、恐惧、绝望之中;家属和亲人也可因长期照顾病人而身心疲惫。

【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2、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水肿、营养不良有关5、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6、知识缺乏与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发作呈加重趋势、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卧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使肺的扩张较大,氧合作用增加,同时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也可使用床上桌,让病人的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

如果病人要下床坐在椅中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2、活动与休息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及病人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坚持动静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活动原则。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休息1、卧位立即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以30%酒精湿化吸氧,流量6~8L/min ,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降低酒精浓度或间断给氧,危重患者可考虑面罩或气管加压给氧。

二、饮食1、发病第一天有恶心、呕吐症状者,可肌肉注射胃复安,如进食即引起呕吐者,可暂不进食,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一般可进食流质饮食,随后用半流质,几天以后改为软食。

饮食以易消化、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膳食为宜。

3、少食多餐,体重超重者应注意控制总热量,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摄人量,并有心力衰竭者应适当限制食盐。

呃逆者应用镇静剂。

三、病情观察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改变,观察患者咳嗽情况,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协助患者排痰。

2、注意患者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肺部啰音的变化。

3、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4、专人守护,安慰患者,避免其过分紧张。

5、减少回心血量止血带轮流结扎三个肢体,5min换一个肢体,平均每个肢体结扎15min,放松5min,在上诉措施无效而无低血压及明显贫血情况下,可在30~50min内静脉放血250~300ml或稍多。

四、药物护理1、吗啡静脉缓慢注射吗啡5~10mg,必要时间隔15min重复一次,共2~3次。

年老体弱者应减量或肌肉注射。

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2、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2min内推完,可于10min内起效,4h后可重复一次。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

在服用利尿剂尿量多时,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

当出现倦睡、肌肉无力、腹胀、恶心等低血钾症状时,应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补钾药物。

3、血管扩管剂监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剂量,使收缩压维持在13.3kPa(100mmHg)左右。

硝普钠为常用的静脉滴注制剂,此药遇光易遭破坏,静滴时应用避光纸包裹;硝普钠扩张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滴注2~3分钟即发生作用,有恶心、不安、头痛及低血压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绝不能自行调节。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病情:
1) 生命体征监测
2) 症状和体征:有无咳嗽、咳痰;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感觉呼
吸费力;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等情况。

2、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休息,卧床休息等,协助取舒
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取端坐呼吸,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2、遵医嘱给予输氧。

(2-4L/分)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饱餐,
适当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情况控制摄水量。

4、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辅佐用,严格控制输液的速
度和输液的量。

5、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定期称体重。

6、水中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穿宽松棉质衣裤,预防压疮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吗,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
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应避孕。

2、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
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度。

3、遵医嘱正确服药,以免因不恰当的停药而诱发心衰;服用洋地黄
者要详细交代病人及家属识别不良反应,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4、定期复诊,出现胸闷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就诊。

2009年10月份制定
2011年11月第一次修订 2016年08月第二次修订。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如低氧血症时短暂给予高浓度吸氧,急性左心衰时予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给镇静剂。

3.急性心衰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其有安全感。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及用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出现,如低钾、血钠变化及洋地黄的毒性作用;注意液体平衡,根据生命体征调整
和控制滴速,一般以每分钟20-30滴为宜;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必要时每天测量体重。

【健康教育】
1.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忌烟酒,预防感冒。

2.饮食护理:限制盐及水分的摄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限钠和养成清淡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高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3.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活动量以不引起气促为宜。

4.定时服药,定期复诊。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不全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等。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心理支持等,以下是详细的护理措施。

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点,医生会开具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医生。

同时,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和时机,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2.饮食调整: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控制盐和钠的摄入量,以减少水肿和心脏负荷。

护士可以为患者制定适合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监测尿量,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3.水分控制: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排尿困难或多尿,因此,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尿量,监测水分摄入和排出的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的摄取量。

4.呼吸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呼吸困难和气短的症状。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姿势,如直立或半卧位,避免压迫胸腔和膈肌。

此外,护士需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和深呼吸,帮助改善肺功能和增加肺活量。

5.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强度,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适的体力活动计划,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同时,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反应情况,提醒患者避免过度疲劳。

6.心理支持: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

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良好的生活方式。

7.教育指导: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饮食调理、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日常监测和记录心脏状况的习惯,如测量体重、血压等。

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二、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少尿等症状,提示左心衰竭。

2.如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等现象,提示右心衰竭,应尽早通知医生。

(二)、症状护理1.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也可使用床上桌,让病人的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

如果病人坐在沙发上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

2.对于不能平卧的患者将床头抬高15-30°、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安静休息,鼓励多翻身、咳嗽,尽量做缓慢的深呼吸。

3.根据缺氧程度选择氧流量,改善通气。

(1)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2)当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时应积极采取通气支持疗法,在患者没有合并二氧化碳潴留时,应尽早加压吸氧。

(3)当患者出现由急性左心衰所致,应尽快使用急救药物和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尽快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4.休息与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应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及患者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Ⅱ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不受影响。

Ⅲ级: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

Ⅳ级:绝对卧床休息,生活由其他人照顾。

(三)、一般护理1.患者因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及活动受限等因素,易产生紧张及焦虑情绪,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指导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饱餐。

(1)限制食盐及含钠食物:Ⅰ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左右;Ⅱ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1g左右;Ⅲ度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0.4g左右。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心功能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为心功能不全(heartinsufficiency)。

在疾病的早期,机体能够通过心脏本身的代偿机制以及心外的代偿措施,可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为心功能不全的代偿阶段。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是指心功能不全的晚期,属于失代偿阶段,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泵功能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心排血量绝对减少或相对不足,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心力衰竭按危险因素和终末等级进行了分类,并指出新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A和B阶段指患者缺乏心力衰竭早期征象或症状,但存在有风险因素或心脏的异常,这些可能包括心脏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

C阶段指患者目前或既往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气短等。

D阶段指患者目前有难治性心力衰竭,并适于进行特殊的进阶治疗,包括心脏移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基本病因心力衰竭的关键环节是心排血量的绝对减少或相对不足,而心排血量的多少与心肌收缩性的强弱、前负荷和后负荷的高低以及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

因此,凡是能够减弱心肌收缩性、使心脏负荷过度和引起心率显著加快的因素均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2.诱因如下所述。

(1)感染: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其次是风湿热。

女性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亦常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常诱发心力衰竭。

(2)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3)钠盐摄入过多。

(4)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5)妊娠分娩。

(6)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或输血过快或过量。

(7)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8)药物作用:如利舍平类、胍乙啶、维拉帕米、奎尼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9)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室壁膨胀瘤、心肌收缩不协调,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未主要特征,故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其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按照患者自觉活动能力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1. 护理评估
1.1 心衰评估评估患者有无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1.2 诱因评估身体或精神过度疲劳,急性感染,静脉输液过多过快,药物使用不当等。

1.3 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晕厥;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4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

病人常表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

病人因憋气,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2. 主要护理问题
2.1 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2.2 清理呼吸道无效
2.3 液体量过多
2.4 有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
2.5 焦虑
2.6 感染
2.7 活动无耐力
2.8 知识缺乏
3. 护理措施
3.1 体位选择病人急诊入院后,取半卧位,如呼吸困难不缓解,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3.2 根据病情给予氧疗急诊入院时采用高浓度、高流量给氧,病情稳定后鼻导管持续给氧。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呼吸、心率变化。

3.3 休息对于慢性心衰的患者要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适当的卧位和休息方式,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3.4 诱因指导患者及时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过快过多等,育龄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妊娠与分娩)。

3.5 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多餐。

一般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g以内,在服用利尿剂期间不应过分限制钠盐。

3.6 病情观察注意有无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如紫绀、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头晕、疲乏等,体循环淤血常出现水肿,观察尿量多少,每日监测体重,注意水肿的消长情况。

3.7 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意义。

3.8 重视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3.9 用药护理主要是观察洋地黄类、利尿类、扩血管类、β-受体阻滞剂共同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和相互影响及疗效。

3.9.1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护理观察有无中毒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心脏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3.9.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要求剂量准确,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严密观察血压和心率变化。

3.9.3 应用利尿剂药物的护理记录24小时出入量,检查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防止血钾过高或过低。

3.10 健康教育
3.10.1 介绍药物相关知识(尤其注意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

3.10.2 讲解休息和治疗饮食的作用。

3.10.3 指导患者做好记录出入量的配合工作。

3.10.4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力衰竭的病因,继续针对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3.10.5 告知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静脉输液前主动向医护人员说明病情,便于在输液时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4. 护理评价
4.1 胸闷、气短症状改善,夜间可平卧。

4.2 浮肿减轻或消退。

4.3 病人无药物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或其先兆症状得到及时控制。

4.4 患者自诉焦虑症状减轻,夜间可安静入睡。

4.5 感染控制,痰量、色改变,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4.6 活动耐力增强。

4.7 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和护理,能正确认识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