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三章.ppt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936231fe4028915f804dc290.png)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 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Y=c+s E=c+i
收入=100 100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 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 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 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 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 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5、流动资产
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 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 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
6、减税政策
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 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 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 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 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b08ee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6.png)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包括赶超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创 新驱动战略等,不同战略适用于不 同发展阶段和国情。
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区域政策等,政策选择需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和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这些工具通过改变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通过 这些渠道,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而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类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 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时,通货 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是指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它 受到过去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 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同时,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 位置和形状,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未来 物价会上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 右上方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失业率 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会更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 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 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学习讲义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学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a15b1aa300a6c30c229fca.png)
试求:(1)、用定义法计算GDP; (2)、用生产法计算GDP; (3)、用支出法计算GDP; (4)、用收入法计算GDP。
第13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课
1.设在一个经济中,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NDP=1000,政府税收T= 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 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 2.一个棉农一年生产1000元籽棉,他售给轧棉厂加工成1400元棉花,轧棉厂又 将这些棉花售给纺纱厂加工成棉纱… … 。根据下表分别计算总产值和总增加 值。并分析为什么不易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的财富。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例题(参见教材P425) 三、若干常用字母的记号含义
典型习题
教材P429第9题:从下表资料中找出: ①国民收入;②国内生产净值;③国 内生产总值;④个人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⑥个人储蓄。 求解提示: 此题中,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是指政府 和企业都针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任何其它形式 的理解将不利于求解本问题。 注意,本题的求解和尹伯成的《宏观习题 指南》提供的解略有不同。 ①国民收入=雇员薪金+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 入+社会保险税; ②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③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折旧; ④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 保险税)+政府支付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 利;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 税 ⑥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 付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df618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b.png)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三章ppt精选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三章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e78f7a2161479171128e0.png)
ppt精选版
9
一、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 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 数关系。
ppt精选版
10
一、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 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 的增加多。
Δy = Δc + Δs;
Δy/Δy = Δc/Δy +Δs/Δy
即: MPC + MPS = 1
ppt精选版
25
储蓄曲线
S4
3
2
10 12 14
Y
-1
ppt精选版
26
线形储蓄曲线
S4
3
2
S=-α+(1-β )y
1
0
6 8 10 12 14
Y
-1
线形储蓄曲线图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ppt精选版
30
分析
据估算,美国的消费倾向大于中国的消费 倾向。请解释这一经济现象。
ppt精选版
31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
ppt精选版
(3) MPC
0 .8 9 0 .8 5 0 .7 5 0 .6 4 0 .5 9 0 .5 3
(4) APC
1 .0 1 1 .0 0 0 .9 9 0 .9 7 0 .9 4 0 .9 2 0 .8 9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3章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423bf468af1ffc4ffe47ac02.png)
s
s= -a +( - b ) 1 y
s = - a + (1-b) y
(1>b>0)
0 线形储蓄函数
y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12
5.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 基本结论: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 比例 ;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会减少。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20
入。
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22
莫迪里安尼简介
莫迪里安尼(1918-)长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 教授,在经济学流派上属于拥护凯恩斯主义的新古
典综合派。他除了在消费函数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
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 = S,是
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3章 4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 系。(广义上的概念)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a63e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1.png)
2024/3/26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宏观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提 供背景。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研究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 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均衡分析
探讨各种市场和经济总体的均衡状态 及其实现条件。
2024/3/26
动态分析
引入时间因素,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物价
探讨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及紧缩的机理与调 控。
2024/3/26
就业
分析就业水平、失业原因及政策对就业的影 响。
国际收支
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及国际经济关 系。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
研究方法相似
都使用数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0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包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清洁能源革命、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等。
2024/3/26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7
本书内容回顾与总结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的详细
解释。
2024/3/26
宏观经济政策
深入探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以及供给管理政策在宏观经 济调控中的应用。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24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2024/3/26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出更高的波动性 和不稳定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bd3e60aeaad1f346933ff9.png)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 增加 ( )。
A . 20亿元;B . 60亿元;C . 180亿元;D .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 =Δc Δy 或MPC =d c d y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c y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 =Δc Δ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c +Δs ,因此,Δc Δy +Δs Δy =1,所以,Δc Δy =1-Δs Δy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d8c30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0.png)
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公 式如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12
宏观经济 的基本指 标及其衡 量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向现实的扩展)
13 14 15
短期国民 收入决定
扩展理论或模型来自17宏观经济政策 (向政策扩展)
18
开放经济模型 (范围扩展)
19 经济增长(时期扩展)
20
微观基础(完善对宏 观经 济的理解)
21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经 济学(争论与共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 C I G X M
①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 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 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432b9e3524de518964b7def.png)
c + s = (α + βy) +[−α + (1− β ) y] = y
2、形与影:APC+APS=1 PC+MPS=1 、形与影:
c s y = c + s ⇒1 = + ⇒1 = APC+ APS y y
∆c ∆s ∆y = ∆c + ∆s ⇒1 = + ⇒1 = MPC + MPS ∆y ∆y
求解此方程得: 求解此方程得:
形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相交决定收入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相交决定收入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数学模型 、
s = −α + (1− β) y
求解得均衡收入: 求解得均衡收入:
i =s
α +i y= 1− β
2、图形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图
图解简单国民收入
C+I 45°线 S,I ° C+I
E
S曲线 曲线
E
I y
o
y0
y
o
y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组成GDP的排头兵 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 的排头兵, 三驾马车” 的第一驾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消费曲线
c
B A
C D
E
c=c(y)
45o
y
3、消费倾向:APC与MPC 消费倾向:APC与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APC>1,0~1,= APC>1,0~1,=1 ,=1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Consumption)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OK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ppt_OK](https://img.taocdn.com/s3/m/783f00827fd5360cbb1adb97.png)
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的影子
•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 来储蓄,因此一旦消费函数确定,储蓄函数也 随之确定。 •表达式:
y=c + s→ s=y - c→ s=y-α-βy=-α+(1-β) y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表示储蓄量和可支 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20
• 棘轮效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即消费者易 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 示范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 影响。低收入家庭攀比,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 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
26
C CS2
CS1
Ct1 C1
Y T0 TR0 I0 G0 1
41
例子:
三部门经济中:C=160+0.75Yd,T=80, I=100, G=200。
求:均衡收入。 解法一:Y=C+I+G
Y=160+0.75(Y-80)+100+200 (1-0.25)Y= 160-60+100+200 0.25Y=400
Y=1600
• 在短期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 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是增加的,表现为 一种稳定的趋势,但居民的消费支出 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15
(一)一般表达式:c= c (y)
C与 Y正相关, dc/d y>0
(1)平均消费倾向
APC=c (y) / y
(2)边际消费倾向
MPC=∆c /∆y =dc/d y
Y0
Y
35
第五节 乘数(Multiplier)理论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378ec7c83d049649a665867.png)
开放经济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空前大危机,凯 恩斯因此建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是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 对外贸易;二是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 济制度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供给量。
凯恩斯定律:当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 量和收入变动而使供求相等,但不会引起价 格变动,这一原理适用于短期分析。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并且两者和的
值始终等于收入。
c,s
▪ 如果有 APC和 MPC 随 收入增加而递减,但是 APC>MPC,则有 APS 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 递增,但APS<MPS。
APA CP 1S ;MP M CP 1So
c = c(y)
A·
s = s(y)
·y0
y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四、社会消费函数
c+i
E·
c
cyciyy1i
o
y
第三节 两部门收入决定及乘数 二、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及乘数
第三节 两部门收入决定及乘数
二、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方法求均衡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
于储蓄,生产供不应求 s,i
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
s
就会扩大生产;只有在
均衡时,生产稳定下来。
y=16000 y
s+t
E·′
i+g
y’=14800
y
第四节 三部门收入决定及乘数 二、各种乘数
第四节 三部门收入决定及乘数
二、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 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 变动的比率;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的影响, 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的影响。
经济学高鸿业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经济学高鸿业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84ccc05901020206409c2f.png)
r1
反应越不敏
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 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
第1页/共64页
“相机决择”方法
• “相机决择”
• [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 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 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包括: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 •所得税、财产税和流转税等。 •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第4页/共64页
财政政策的机制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26页/共64页
LM曲线的斜率
r = J - M0 + k Y
h hh
斜率 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第27页/共64页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 放款业务。 •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 ——“发行的银行” 、 “银行的银行” 、
第10页/共64页
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财政政策与周期平衡预算
• 扩张性财政政策→预算赤字 • 紧缩性财政政策→预算盈余 • 无法坚持年度预算平衡。 • 由年度预算平衡转换为周期预算平衡。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第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dbd699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3.png)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及其衡量
12.2 课后习题 详解
12.1 复习笔记
12.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 入-支出模型
13.2 课后习题 详解
13.1 复习笔记
13.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14.2 课后习题 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15.2 课后习题 详解
15.1 复习笔记
15.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6.2 课后习题 详解
16.1 复习笔记
16.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17.2 课后习题 详解
17.1 复习笔记
20.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 新凯恩斯主义...
21.2 课后习题 详解
21.1 复习笔记
21.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谢谢观看
17.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8.2 课后习题 详解
18.1 复习笔记
18.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19章 经济增长
19.2 课后习题 详解
19.1 复习笔记
19.3 名校考研 真题详解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 础
20.2 课后习题 详解
20.1 复习笔记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宏 观部分 第7版 笔记和课
后习题 含》
思经济的 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13章 国民收入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620f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c.png)
供给管理政策与需求 管理政策的配合
供给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也需要 相互配合。在短期内,可以通过需求 管理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在长期内 ,则需要通过供给管理政策来提高潜 在产出水平。同时,供给管理政策也 可以为需求管理政策提供更好的环境 和条件。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在制定和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例如,可以通 过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来维护汇率稳定 ;通过国际贸易政策协调来促进贸易 自由化等。
影响因素
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 拉动、成本推动等因素都 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关系
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 系的曲线,即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 激经济,降低失业率,但可能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上升。
长期关系
现代宏观经济学流派
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对 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收入、就业、价格水平、经 济增长等,以及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这 些经济变量。
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经济现象的 描述和解释,也关注经济政策的设计和评价。同时,还广泛 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经济数据和预测经济 走势。
宏观与微观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现象往往是由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所决定的,而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单 位的运营。
融合的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含多场景)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含多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5bf52d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e.png)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
在我国,高鸿业教授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件将简要介绍高鸿业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1.总需求和总供给高鸿业教授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总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水平。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高鸿业教授强调,宏观经济调控应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相互配合,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3.通货膨胀与失业高鸿业教授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难题。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失业则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既要控制通货膨胀,又要降低失业率。
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高鸿业教授指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现象。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应关注经济周期,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5.对外开放与宏观经济高鸿业教授认为,对外开放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国内经济稳定。
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实现国内外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高鸿业教授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05a9351bceb19e8b9f6ba61.png)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精品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2024)
![精品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fc9af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f.png)
03
经济周期的实践和政 策应对
在实践中,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 措施来应对经济周期,如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旨 在平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 定就业等。
2024/1/26
18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024/1/26
19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2024/1/26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调节市 场流动性。
17
经济周期理论及实践
01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 征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 呈现出扩张、收缩、危机和复苏等周 期性变化的现象。经济周期具有重复 性、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
02
经济周期的原因和机 制
经济周期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如投 资波动、消费波动等)和外部因素( 如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周 期的机制包括乘数效应、加速效应和 预期效应等。
2024/1/26
经济波动
研究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现 象及其原因。
宏观经济政策
探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等宏观经济政策对整体经 济的影响。
4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2024/1/26
总量分析
01
通过一系列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来描
述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
结构分析
02
研究不同经济部门、产业和地区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变化对宏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31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变动情况。
2024/1/26
13
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选择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 。
图13-2 消费曲线
(2)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 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 APC c 。当消
y
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APC ,即平均消费倾
y
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表13-1 某家庭消费函数
(1) (2)
(3)
图13-4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4.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 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 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 动
1 i
1
其中,倍数 1 称为乘数。可以看出,边际
1
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
3.乘数的图解 图13-7 乘数的图形推导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即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入 政府部门,需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转移支付等 政府行为因素。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包括两种: 一种是定量税,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另一种 是比例所得税,税收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4)
收入 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MPC)
(APC)
A 9000 9110 B 10000 10000 C 11000 10850 D 12000 11600 E 13000 12240 F 14000 12830 G 15000 1336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
收入增Y 加得多,用公式表示为 c c y。若消费与
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可表示为:
c y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 c 。当
y ci
图13-1 均衡产出的决定
3.投资等于储蓄 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 E c i; 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 y c s;
而 E y ,于是可得 i s。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 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与前面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3) 储蓄 (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13.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假设条件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 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 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凯恩斯定律 (3)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又称为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需求 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 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二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 数决定收入
将消费函数 c y 代入收入恒等式 y c i 可得均衡收入:y a i
1
表13-3 均衡收入的决定 消费函数为:c 1000 0.8y
(1)收入 (2)消费 (3)储蓄 (4)投资
3000
3400
-400
600
4000
4200
-200
600
5000
5000
0
600
6000
5800
200
600
7000
6600
400
600
8000
7400
600
600
9000
8200
800
600
10000
9000
1000
600
图13-5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线相交决定收 入
2.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 数决定收入
图13-6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2.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
数,用公式表示为 s s 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
数时,s y c y y 1 y 。
图13-3 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
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 MPS s 。当储蓄函数
y
为线性函数时,MPS 1 。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
在收入中的比率,即 APS s 。当储蓄函数为线性
y
函数时,APS 1 y 1 。
y
y
表13-2 某家户储蓄表
(1) 收入 (y) A 9000
B 1000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 入—支出模型
13.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 乘数论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5) 平均储蓄倾向
(APS)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 和总等于收入。 (2)APC 和 MPC 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 MPC 。APS 和 MPS 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 MPS 。 (3)APC APS 1 ,MPC MPS 1。
第四节 乘数论
1.乘数的含义
乘数(Multiplier)是指每单位外生变量的
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化情况。乘数的数学定
义为:
乘数=边际量= 因变量
自变量
2.乘数理论推导 假设投资增量为 i ,则产出的增加量为:
y i i 2i ... n1i
i 1 2 ... n1
1.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是计划的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 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