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音乐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伯特作品赏析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是19世纪初叶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后,出现的一颗灿烂的新星。

一说到他,大家自然会起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鳟鱼》、《野玫瑰》等等,那动人的旋律,会自然地回响在人耳旁。

可对不了解舒伯特一生经历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作曲家是在怎样艰苦环境中创作这些作品的。

他的一生,是简单而平凡的。

一生的贫穷同他的性格一样,清寡而内向。

但是舒伯特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有他的内心生活,却流露出他的别具一格与精彩。

他的一生,是充满艺术功绩、喜悦、欢乐与最深沉的哀伤的一生。

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就是他的一生。

看一看他最初的童年,就会发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间断的音符的表述,是一连串不停地插上幻想羽翼并借助超自然之力而飞翔的梦幻与创作。

舒伯特的周围以及他内心的一切除了音乐还是音乐。

正因如此,就让我们去认识我们初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吧。

一、创作历程
舒伯特是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塔》是在他年仅17岁写出的;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是他18
岁那年写成的。

据说,贝多芬临死前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

他的歌曲创作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所以,人们把舒伯特誉称为“歌曲之王”。

除了歌曲以外,他还创作许多器乐作品。

他的创作基本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1813—1817年在这一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写出的。

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

第二时期:1818—1827年,也是舒伯特创作中心时期。

在这几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大型作品,并写下了《音乐瞬间》和《即兴曲》等钢琴小品。

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19世纪初叶,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浪漫主义的潮流。

这种新的文艺潮流,也对舒伯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使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形式结构上以及艺术手法上,都形成了一种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和贝多芬那些充满英雄性、斗争性以及结构极其严谨的音乐相比,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形式自由,富有抒情性,着重于对人心理的细腻刻画,
并往往从“我”的角度出发来倾诉感情。

他的音乐听起来就像作曲家本人的日记一般,又像是作曲家在娓娓交谈。

舒伯特在作品中表现的这种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遭遇,在当时的奥地利社会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欧洲封建复辟时期。

1789年的欧洲各国所激起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于遭受各国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这时已逐渐走向了低潮。

而奥地利的梅特涅政府,正是这些封建势力所组成的反动同盟的顽固堡垒。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奥地利王室一开始就是欧洲的野蛮、保守和反动的代表。

”这使德奥一部分有进步要求的青年知识分子陷入到深深的苦闷之中。

1789年法国大革命处于高潮时,还未出生的他们没能看到,资产阶级革命先驱们为理想而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他们眼前只看到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的破灭,四周一片黑暗。

他们不满于一般德奥市民阶层对统治者的奴颜婢膝和苟且偷生的庸俗习气,但又找不到真正的理想和政治出路在哪里;他们的理想只能停留在朦胧的幻想和个人的小天地之中,而这些朦胧的幻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又往往落空。

最后,他们只能堕入悲观、失望、彷徨之中。

因此,舒伯特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青年磨工和孤独的流浪者等,都可以说正是当时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缩影。

他的音乐还和民间文艺、民间音乐以及风俗性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奥地利、德意志、匈牙利等地的民间音乐、民间舞曲的音调;他的朋友们常把他叫做“艺人”,这说明了他对民间音乐有着很深的了解。

他的有些朋友,也曾向他提意见,说他的音乐“乡土风味太浓了”、“太奥国式的了”,但舒伯特不同意这些意见,他回答说:“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一点,也正是舒伯特的音乐之所以深受奥地利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主要作品
舒伯特被誉为“歌曲之王”,所以着重介绍他的歌曲。

他的歌曲和德奥的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他所写的《鳟鱼》和《野玫瑰》等,就吸收了民歌的特点,后来也就形成民歌而广泛地流传开来。

1. 《野玫瑰》作于1815年,是根据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诗谱成的。

在歌德的诗歌中有一部分是取材于民间具有民谣风味、抒情成分很浓的小诗,被称为“叙事谣曲”。

而这首《野玫瑰》是这种“叙事谣曲”中的一首。

它是歌德根据一首德国民谣改写的。

原民谣着重描写少年摘花后高兴得忘掉了痛苦;而歌德在这首诗里却写得较为含蓄,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余地。

舒伯特根据歌德原诗的特点,给它配上了朴素的民歌式的旋律。

美丽而倔强的红玫瑰,却逃脱不了被摧残的命运,这本来是一件悲惨的事情。

但作曲家却没有去为它渲染悲剧的色彩。

而是给它配以流畅的、带有民间舞蹈节奏特点的旋律,并且采用了同一种曲调反复唱好几段歌词的“分节歌”的形式(这是一种在民间歌曲中运用很广的形式),又加上了带有装饰音和顿音的很风趣的尾奏,从而使这首歌具有德奥一些民间歌曲的明快、幽默的特点。

但是,唱
着这首歌曲,特别是唱歌曲结束前速度渐慢的一句:“玫瑰,玫瑰,红玫瑰”时,人们不难体会出作曲者的内心感慨和对被损害者的同情。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只有通过舒伯特的歌曲,歌德的诗才在民间得以流传。

”从《野玫瑰》这一歌看来这句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而舒伯特自己却谦虚地说过:“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成功。


2. 《魔王》作于1815年,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

它的歌词取自歌德写的同名叙事谣曲。

但他写时,显然受到了一首丹麦老民歌《魔王的女儿》的影响,不仅标题借用了“魔王”一词,甚至某些诗句也有相似之处。

这说明歌德这首诗的民间气息是很浓的。

歌曲《魔王》叙述了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父亲抱着病危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树林中策马飞奔,魔王紧紧地追赶着他们。

头戴王冠,露着尾巴的魔王时而用甜言蜜语来哄骗孩子,时而又凶相毕露的威胁要孩子跟他走。

孩子心里非常害怕不时向父亲呼救。

父亲极力掩饰内心的恐惧,安慰着孩子。

当父亲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时,却发现魔王已经夺取了孩子的生命。

歌曲中包括了四个人物:故事的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

舒伯特给这四个人物配上了各具特点、性格鲜明的旋律。

而钢琴伴奏则对外在环境进行描绘并起着把全曲联系在一起的作用。

歌曲的一开头,钢琴伴奏的右手部分出现了连续八度的三连音,用来模仿急促的马蹄声;而左手的伴奏音型则描写出风的呼啸从而立刻把人们带进了寒冷的黑夜以及紧张的气氛之中。

这一伴奏音型,贯穿了全曲。

接着,故事的叙述者开始用比较平稳的音调,描述了父子骑马飞奔的情景。

在被魔王紧紧纠缠住的、已经病危的儿子所唱的旋律中,出现了半音进行以及休止符,表现了孩子的惊慌和虚弱无力,又仿佛是病中发出的呓语和喘息。

父亲的旋律开始是断断续续、跳动较大,后来才逐渐平稳下来,真实地表现了父亲如何极力掩饰自己的不安、保持镇静,以安慰儿子;而魔王的旋律则时而故作柔媚,时而又凶相毕露。

例如:歌曲中“快乐”二字上用到的装饰性的三连音,生动地表现了魔王对孩子进行诱惑时的虚情假意,而“你要是不愿意我就用暴力”一句上所出现的连续下行大跳的音调,则充分揭露出魔王那冷酷无情
的内心世界。

最后,故事的叙述者用越来越低沉的音调,讲出了故事的悲剧性结局。

这时,钢琴中贯穿全曲的马蹄声也骤然停止了,而最后以两个沉重的和弦作为全曲的结束,仿佛是
为了孩子之死敲响了丧钟。

舒伯特在《魔王》一歌中,运用了简练的音乐手法、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了这一悲剧性的故事。

有人说:舒伯特一生中如果只写了这一首歌,也能使他置身于优秀音乐家的行列。

这一说法可能有夸张之处,但却说明当时只有18岁的舒伯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歌曲写作的技巧,并写出了非常成功的作品。

后来,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把《魔王》改编为钢琴曲;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又把它改编成为管弦乐曲。

舒伯特并没有像某些消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家那样,以自己的创作去美化中世纪的社会,以乔装打扮的古代亡灵来引导人们逃避现实;也没有像某些统治者支持的音乐家那样,用粉
饰太平、醉生梦死的音乐去麻醉人们的精神;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严酷的现实,用自己的音乐作品道出了压抑在心中的悲愤、唱出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的渴求、控诉了命运的不平及社会的黑暗。

虽然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还不可能找到造成这不公平命运的社会根源,更不可能看到光明的出路在何处,但是,通过他那一首首曲折衷肠的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他所处社会的黑暗和当时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矛盾。

这一点,也正是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他过早地就离开了人世。

正如匈牙利的音乐家李斯特所说的:“他没有看到长期所盼望的光明,就在年轻的时代夭折了。

”但是,他那用心血谱写成的音乐作品,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歌曲,将永远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他的作品中所倾诉出来的痛苦和悲伤、希望和渴求,这种对现实真实的写照,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