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素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其中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更是其鲜明特点。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艺术领域勇于创新、继承创造,形成了独特丰富的艺术创作和创新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创造与创新的价值和实践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注重创新,并将创造视为一种高尚的才能。
在古代中国,文化创造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青铜器、陶器等。
这些作品的创造和创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更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体现在遵循传统并开拓进取的态度上。
中国古代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变革和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创新风格。
例如,中国书法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这种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使得中国的书法艺术能够融入当代社会,赢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也体现在中国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它注重传统技法与个人风格的结合,以及变革与创新的尝试。
在中国画史上,不断涌现出新的绘画风格、创作方法和意境表达,从传统文人画到工笔画,表现了艺术家改革、创新的决心和追求。
中国传统音乐也同样注重创作与创新,力求在保留传统音乐精髓的同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
一些中国传统乐曲在当代经过改编和创新,成为了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艺术创造与创新是培养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造和创新,艺术家能够展现个人才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其次,艺术创造与创新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艺术作品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繁荣发展。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中国艺术精神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这些文化内涵,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不仅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还表现出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相处的,艺术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国艺术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精神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精神也可以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前言《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关于中国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著作,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回顾,同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所包含的独特气质和独到魅力。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崇尚自然、尊重道德、注重内涵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艺术家们试图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征《中国艺术精神》在深入探讨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提到了其核心特征。
其中,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敛与含蓄中国艺术精神强调内在的力量,注重反思和内涵的传达。
相较于西方艺术的开放和直接表达,中国传统艺术更多地运用隐喻和诗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内敛与含蓄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和谐与平衡中国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美。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强调在有序中寻求美感。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
3. 自然与生命的认同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认同。
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仰和敬畏之情。
音乐和舞蹈也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和动作,展示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阅读《中国艺术精神》,我在思考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艺术追求做出了一些反思。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更加感到自豪和珍惜。
同时,我也意识到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振兴和创新。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
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伦理精神,已为世人所广泛了解,且论之者在在皆是;而相比之下,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之富于艺术精神的了解,则显得很不够,且论之者亦不多。
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传统艺术的重要功能则是在陶冶性情、潜移默化之中以助理想人格的完成。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是人生修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程度如何也就被视作一个文化素质高下的体现。
道家,尤其是《庄子》书中所向往的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艺术精神,对于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不过,道家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在老庄时代并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而是经由魏晋玄学和其时的艺术理论家的阐发才得以发扬光大,并达到自觉的。
徐复观先生在比较分析儒、道两家思想中的艺术精神时说:“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
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而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身以提出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的最高意境。
因而关于先秦儒家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明显而容易。
庄子则不仅不像近代美学的建立者,一开始即以美为目的,以艺术为对象,去加以思考、体认。
并且也不像儒家一样,把握住某一特定的艺术对象抱定某一目的去加以追求。
老子乃至庄子,在他们思想起步的地方,根本没有艺术的意欲,更不曾以某种具体艺术作为他们追求的对象。
……他们只是扫荡现实人生,以求达到理想人生的状态。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杨丽萍《雀之灵》 杨丽萍《雀之灵》
Liping Yang, "Bird of the Spirit" (peacock dance)
杨丽萍《雀之灵》 杨丽萍《雀之灵》
Liping Yang, "Bird of the Spirit" (peacock dance)
杨丽萍《云南映像》 杨丽萍《云南映像》
张艺谋《红高粱》 张艺谋《红高粱》
Yimou Zhang 's "Red Sorghum"
李安
Ang Lee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卧虎藏龙》
李安( 李安(1954- ) 出生于台湾屏东 县,享誉国际的 华人导演, 华人导演,近年 来斐声国际影坛, 来斐声国际影坛, 在太平洋、 在太平洋、大西洋 两岸均取得了不俗 的成就, 的成就,迄今已两 次获得奥斯卡奖, 次获得奥斯卡奖, 两个威尼斯电影节 金狮奖, 金狮奖, 和两个柏 林电影节金熊奖。 林电影节金熊奖。 毫不夸张地说, 毫不夸张地说,他 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 沟通桥梁。 沟通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 他除了拍出《推手》 喜宴》 人,他除了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 及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 女》及大红大紫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也 拍出了《理智与情感》等英语片, 拍出了《理智与情感》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一 些纯粹的商业片诸如《冰风暴》 与魔鬼共骑》 些纯粹的商业片诸如《冰风暴》、《与魔鬼共骑》。
许鞍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许鞍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Ann Hui's "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作者:本报记者陈鹏《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05日11版)彭吉象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越剧《梁祝》《哈姆雷特》剧照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其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就造成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死了,哈姆雷特自己死了,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害死了,然后叔父死了,母亲死了,未婚妻死了,他的岳父也死了,小舅子也死了,台上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这就是西方的悲剧。
中国的戏曲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戏曲并不是没有悲剧,但是中国的戏曲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也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是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歌谣,《楚辞》是屈原、宋玉创作的作品。
而且《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抒情诗歌。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楼宇烈/文摘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养成,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
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了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
中国的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得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常常也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音乐绝不仅仅是为满足人们的一种生理欲望,而是为了促使人们达到一种理想的人格。
任何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仅作为艺术家个人的主体意识表达,更重要的是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境界表达,每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应该贯彻这种精神。
美育的社会引导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始终有一种体悟的精神贯穿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艺术深刻传达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中国艺术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人文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由艺入道相对比较容易。
关键词:艺术精神;礼乐教化;文化自觉;由艺入道重视礼乐教化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所在。
礼乐教化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礼教是伦理教育,乐教是艺术教育,而后者使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了一种追求艺术境界的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引导人们向善向上,强调文以载道、以道统艺。
中国艺术注重表意,讲究体悟,要求艺术家在从事艺事之前应当树立向天道学习的志向,认识每种具体事物的本性,并建立起道德的自觉,这一点深刻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一、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与艺术精神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人文的文化,体现出一种人文的精神。
这种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传统礼乐教育。
礼乐教育一方面讲的是“礼”,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体现出一种伦理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乐”,作为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体现出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
艺术精神所包含的意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种类宽泛得多,它并不是指诗歌、绘画等具体的艺术门类,而是指体现艺术追求的境界和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了具体艺术的一种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上)楼宇烈一、中国文化充满艺术精神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艺术精神。
我们讲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中心一种人文的文化。
它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的精神,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呢?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礼乐教育,礼乐教育从一方面来讲它是讲的两个方面,礼,我们说也可以作为一种伦理的教育,那么也体现为一种伦理的精神,那么乐的教育呢,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或者说是美育的教育,体现中一种艺术的精神。
为什么我这儿要把艺术教育还要跟艺术精神提出两个概念来,主要艺术精神它所包含的意义要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来的宽泛,它并不一定说我要教你做一个会写诗、会画画、会演奏乐器等等一个具体的艺术的门类,而是指它一种体现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的那么一种精神。
所以不一定跟具体的艺术完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它是超越具体艺术的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伦理的精神,一个方面是艺术的精神。
这两个方面它又是互相配合的,不可分割的。
那么礼来规范人的社会的身份、地位等等。
就像我这儿讲的礼是辨易、来明分,说明分就是来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等等这样一些方面。
也就是社会秩序的建立。
乐按照传统说法它是统同的,也就是来合群的,因为这个社会都是一个群体,那么用礼把这个群分成了各种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各种不同的责任、权利、义务,同时又用乐,通过乐教来使得这个群体使得不同的身份、等级、地位的人能够和谐一体,能够达到一种和谐,通过这个乐来表达人们自己的一种志向、情感,那么来交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可以说礼乐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礼乐教化来养成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品质。
也就是说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都是通过礼乐来实现的。
因此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重视乐教,因为礼教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过去常常讲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实际上只看到礼教这一方面。
中国艺术精神pdf
中国艺术精神pdf“中国艺术精神”是指凝聚和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第一步: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内涵的核心是“神”的思想,即表现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者情感体验。
在中国艺术的传承中,“神”的思想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种“神”的思想是由琢磨、感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艺术精华和审美理念所形成的。
第二步: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点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特点是“中和”,即平衡、和谐、统一。
在中国艺术中,中和的思想贯穿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如音乐、绘画、书法等等。
它是中国艺术价值观的核心,是中国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
第三步: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中国艺术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比如中国画、书法、音乐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艺术精神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作为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海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
第四步:如何传承发扬中国艺术精神要想传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关键在于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道理和精髓,让中国艺术精神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今后的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支持艺术家的创造,营造有利于艺术创造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发扬提供充足的土壤和条件。
总之,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文化的点亮之一。
通过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将能够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文化蕴涵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精神与文化蕴涵中国古代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背景,其艺术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精神,具有美善统一、情理统一、认识与直觉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境界。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沿革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枝叶纷繁。
在一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开始制作石珠、骨附一类的装饰品。
他们不仅掌握了打磨、钻孔的技术,而且在新石器后期,陶器的大量制作促进了原始造型艺术的发展。
在出土的仰韶半坡彩陶上,绘制着狗、鱼、蛙、鸟等形象,马家窑彩陶则以图案化的几何文饰为主。
这些一方面开了中华雕塑的先河,另一方面,也成了绘画艺术的滥觞。
和原始绘画、原始雕塑齐头并进的是原始歌舞。
原始歌舞是与艺术礼仪、图腾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它除了音乐之外,还包含着舞蹈乃至戏曲等表演艺术的萌芽。
商、周直至战国,中华艺术逐渐摆脱实用性,慢慢显示出更为独立的审美价值,这首先表现在青铜器上。
青铜器兼含雕塑与工艺美术的因素,殷商后期及西周前期的制品尤为明显,早期书法艺术也发展起来。
甲骨文之类尚属全然的天意所得,而钟、鼎上的金文则开始具有了装饰性,至东周便有意识地追求美的书法了,篆刻艺术亦随之诞生。
绘画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帛画、壁画、漆画、雕饰画都发展起来,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时期,音乐的发展更为惊人,至西周后期,史书所载乐器已达数十种。
以编钟与建鼓为主的大型钟鼓乐队兴起于西周,大盛于春秋战国。
商周时代已有了庞大的建筑群,庙堂、宫室大多为“四阿重屋”形式,即四陡形的重檐建筑,中国建筑的基本造型与布局已经形成,以木建筑为主的特色也显现出来。
至春秋战国时期,以华美为目的的建筑大量出现,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用十余年时间,晋灵公搜刮民财装饰宫室台榭。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在咸阳修造了巨大建筑群“阿房宫”,仅一个殿堂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掌旗”。
整体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自秦汉以迄隋唐,是中华艺术兼收并蓄,发展壮大的辉煌阶段。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艺术精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种精神涵盖了中国艺术领域的众多方面,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艺术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表达。
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着“以形写意”的观念,这种观念强调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界事物的理解。
这种理念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使中国画成为一种灵动而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家通过线条、笔墨的运用,以及构思布局的独特方式,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内敛而又神秘的艺术语言。
在音乐方面,中国艺术精神注重和谐与平衡。
中国音乐以中庸之道为指导,追求音乐中的平衡与调和。
传统的中国音乐器乐如古筝、琵琶等以及民间音乐如京剧、昆曲等都以传统的曲调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为特色。
这些音乐形式与中国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中国舞蹈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舞蹈融合了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舞蹈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舞者的气质表现,每个动作都富有意义和寓意。
通过舞蹈,舞者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出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国戏剧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代的京剧、昆曲,到现代的话剧、音乐剧,中国戏剧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戏剧注重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通过舞台表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中国戏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手段,通过戏剧表演,观众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中国艺术精神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作品都在世界各地展出和演出,受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
中国艺术家通过创作和演出,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对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对自然、对情感的表达方式。
《中国艺术精神》摘抄
《中国艺术精神》摘抄
以下是一段《中国艺术精神》的摘抄:
1.中国艺术精神,就是中国本位的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潜藏于艺术作品中的内在灵魂。
中国文化精神是“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文化成”的精神,是“直觉意象”的精神,是“生生之德”的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另一形态。
中国文化精神的形上之境,即艺术精神的形上之境。
2.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人间的性格,是现世的性格。
3.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乐由中出,故静;礼由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4.观念的最高形式是人格,所以最高的艺术,是以最高的人格为对象的东西。
文化艺术传承国家精神
文化艺术传承国家精神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快节奏、多媒体、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艺术,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应将文化艺术纳入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和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和引导学生。
此外,应在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中设置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课程,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其中,推动社会全民素质的提升。
其次,传承中国文化艺术需要加大对传统艺术团体和专业从业人员的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传统艺术团体的管理和扶持,为他们提供演出场所和经费支持,鼓励他们创新演出形式,提高艺术水平。
对于专业从业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和传承传统艺术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还需采取措施保障他们的创作环境和收入,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此外,传承中国文化艺术还需要注重保护和修复传统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
许多传统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这些作品和遗产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破坏和盗窃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艺术作品的修复和保养,建立专业修复机构和团队,保证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传承中国文化艺术需要培养和支持新一代艺术人才。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艺术面临着时代的冲击和转型。
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拥有传统艺术知识和表现力的新一代艺术人才,他们既能保持传统的底蕴,又能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示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要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也承载着他们对于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本文将从绘画、音乐、书法和戏曲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绘画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表达和传承文化。
山水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古代画家注重创作时的心境,借助笔墨表达自然界的美好,以达到意境的升华。
他们认为,通过理解和描绘自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艺术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无限广阔的世界的向往。
音乐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与人的灵魂相通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强调“以音乐养性”。
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愉悦。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通过音乐的表达,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同时,古代音乐也寓意着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界之间平衡和谐的思考。
中国传统音乐在元素和风格上都与西方音乐存在显著差异,这体现了与西方文化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
书法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门第之一。
中国书法注重的是字体的书写技巧和艺术审美。
书法通过笔与墨的运用,表现出书写者的性格和情感。
中国古代书法崇尚“以文为人”,即通过文字的书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书法之美体现在其艺术的独特性,同时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戏曲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戏曲不仅突出了角色性格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戏曲中的舞蹈、唱腔和服装等元素都在无形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承传与变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内心世界。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PPT课件
许鞍华 Ann Hui
• 许鞍华(1947- ), • 女导演,祖籍辽宁 • 鞍山,于香港大学 • 进修英国文学及比 • 较文学,获文学硕 • 士学位。随后赴英 • 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
程。1975年回港,担任胡金铨的助 手。不久进入无线电视台任编导。 1979年导演第一部影片《疯劫》, 之后执导的《投奔怒海》获第二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 演奖,被誉为香港新潮导演之一。 其他代表作有 《女人四十》、《姨 妈的后现代生活》等。
5.电影 Film
徐克Tsui har 《新龙门客栈》New Dragon Gate Inn
徐克(1951- )香港地区著名电影导演、编 剧、监制、演员。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 人物,凭借《蝶变》、《英雄本色》、 《倩女幽魂 (1987年)》、《黄飞鸿(1991年 电影)》等片蜚声海内外,为香港电影开创 了新的时代。在现今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 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丁绍光(1939- ),陕西人, 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 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1962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 学院。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 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 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 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7月,赴美定居。 1990年 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被选入自十四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 师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
大师贝聿铭杰作:北京香山饭店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eminent architect I. M. Pei (Ieoh Ming Pei): the Fragrant Hill Hotel
香山饭店内景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讲解ppt课件
18
谢谢欣赏
再见
19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赏析
软件二班 魏亚琴 20091610220
1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概述
6
2.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 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 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 文化等。
7
2.中国传统文化纵览
• 诸子百家 • 传统文学 • 中华诗词 • 中国建筑 • 民间工艺
·琴棋书画 ·传统节日 ·中华武术 ·宗教哲学 ·民风民俗
8
2.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12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
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 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 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 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 共同的文化“大餐”。
13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绘 画 艺 术
14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书法王
法羲
艺
之 书
术
15
4..艺术精神的精髓
• 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在整个创 造过程中,体现与蕴含的精神 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博大精深, 可以提炼为以下六个字:
16
4.艺术精神的精髓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 精神性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中国古代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民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探索。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相辅相成,相互滋养,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中国古代画家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传达出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画面的气韵生动和内涵的丰富。
比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骏马图》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笔墨运用,生动地表现了骏马奔腾的神态,给人以力量和自由的感觉。
这种追求自然之美、追求自由和力量的精神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始终。
中国古代音乐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音律和演奏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音乐与人生的和谐统一,通过音乐的表达,传递出对于人生境界和情感境界的追求。
比如,古代琴曲《广陵散》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这种追求人生和谐、追求情感宣泄的精神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始终。
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法和字体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文字和书写的独特追求。
中国古代书法追求的是美感与意境的统一,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字体的塑造,传递出对于文字之美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比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以其流畅的笔触和精湛的构图,传达出对于人生短暂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这种追求文字之美、追求人生哲理的精神追求,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始终。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精神追求的内在联系在于它们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人们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中国古代人们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认识自己,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人生的满足。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源于《老子》这本书,但“大美无言”这句《老子》原文中是没有的,是后人由《老子》原文意思生发开来的。
“大美无言”是指最美的东西不需张扬,自身也不会张扬。
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仅仅特指哲学的美或者用来形容大自然的美丽,而是已经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基因中,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生活生存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则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它是指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
在音乐欣赏这方面,他倡导应追求一种超越对声音的直接感知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即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但现在它更代表一种将美融入生活的智慧;情感热烈深沉而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
为了获得“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即进入“道”的境界,我们作为主体,必须要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忘掉周围的一切,也忘掉自身存在,这样就可与物同化,而完全顺应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是崇尚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还有就是关于矛盾双方独立统一的相互转化。
人拥有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拥有自己的美丽。
但是每个人真正的美永远在他自己宽博的内心,这份内在的美丽会进一步影响一个人的外表。
一个人的的美在于悠然自持,而且它真正难以拥有的不是对他人美的肯定,而是对自身笃定坦然的认同。
正是这种全新美的提出,对后来文学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它还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凿的最高的艺术境界。
古人以朴素的方式,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宏观定位和发展定向,可以说,"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气派。
例如"大象无形"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伟大精神气质一个心中有美的人不需要迎合外人,不需要去努力赚取眼球。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中国艺术精神是一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艺术理论著作,作者是著名文化学者王国维。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精神,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艺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深入剖析,王国维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在精神。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王国维认为最重要的是“意境”,即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的是“意在笔先”,即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要先有意境,才能有真正的艺术作品。
这种“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也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所在。
通过阅读中国艺术精神,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净化和超然境界,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家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不是外在的华丽和炫耀。
这种内心的宁静和超然境界,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艺术精神一书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和谐和完美,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艺术精神正是在这种内在的美的追求中得以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阅读中国艺术精神,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神和内在的美的追求,这种内在的美的追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演讲人:彭吉象演讲地点:重庆大学演讲时间:2015年10月人类虽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很多明显的区别。
其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较。
中西美学比较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就造成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死了,哈姆雷特自己死了,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害死了,然后叔父死了,母亲死了,未婚妻死了,他的岳父也死了,小舅子也死了,台上的人几乎都死光了,这就是西方的悲剧。
中国的戏曲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戏曲并不是没有悲剧,但是中国的戏曲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也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是流行于2000多年前的民间歌谣,《楚辞》是屈原、宋玉创作的作品。
而且《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都是抒情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的抒情。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包括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两部巨著,《特洛伊》便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也是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主客分立”。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的,最早是上帝和人,到了文艺复兴以后,上帝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正因为这样,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
“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都是他们的体系,都是他们划分的。
可以说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进入21世纪,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现在很多西方的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中去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
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从来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
“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遁世”。
我们可以分别对“三家”各列举一位唐代的大诗人来说明。
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
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两个方面来对这三位大诗人进行比较,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三家美学各自有什么特点:儒家美学。
杜甫的人生态度是“忧国忧民、正己正人”,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非常经典的儒家思想。
儒家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一个修养过程。
第一是“修身”,就是先把自己的各方面修炼好,搞好自身修养,现在讲素质。
第二是“齐家”,就是管理好家庭。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没什么了不起。
其实不然,管理好一个大家庭在封建社会是很不容易的。
在“齐家”基础上就要努力去“治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后就能“平天下”,也就是说治理好国家后才能去统一天下,这是儒家的追求。
杜甫的诗歌完全体现了这种精神。
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讲的是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杜甫自己的感受,典型的忧国忧民。
甚至杜甫的其他诗歌,包括大家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是在忧国忧民。
现在成都还有杜甫草堂,当时杜甫就住在里面,住在一个茅草屋里,有一天刮大风下大雨把他房顶的茅草给吹到河对岸去了,结果河对岸有一些小孩不懂事,就把这些茅草给抱回家去当柴火了。
杜甫年纪老了,追也追不上,最后杜甫回来以后叹气道“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虽然狂风吹走茅草屋,个人贫困潦倒,但是这个时候,杜甫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自己房子都没有了,还在忧国忧民。
这就是儒家可贵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道家美学。
道家提倡的是“出世”,提倡要到自然中去追求和谐。
如果说儒家是人与社会的和谐,那么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突出一个“道”字,如果在唐代找一位代表大诗人的话就是李白。
李白被称为“诗仙”,“仙”就是道家的(杜甫被称为“诗圣”,圣就是圣人,即儒家)。
我们先来看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是人与自然和谐。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就一再提出人要到大自然中去,比如《逍遥游》,里面说“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说的就是要在大自然中得到心理和谐。
例如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具有浓郁的道家色彩。
此外,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的也很有哲理性,所以说李白是道家的代表。
李白诗歌的风格就跟杜甫完全不一样了,杜甫诗歌十分严谨,中规中矩。
李白诗歌的风格却是不拘一格,挥洒自如。
比如李白的诗歌《蜀道难》,“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请大家注意看这首诗,开头的“噫吁兮”是三个字,“危乎高哉”是四个字,“难于上青天”是五个字,后面还有七个字的,甚至还有十一个字的……可见,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十一个字的都有,在别人看来这是毫无章法的,可是李白写出来后大家都叫好。
只有李白才有这样的道家风范、挥洒自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代画家石涛语),如果换个人谁都不敢这样写的。
禅宗美学。
禅宗是典型的以心传心。
应当说,“以心传心”这是禅宗最主要的一个精神。
禅宗突出一个“心”字。
禅宗主张“遁世”。
道家的“出世”还需要先进去再出来,而禅宗的“遁世”就是说进都不要进去,绕开尘世,更加彻底。
禅宗强调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即“人与人心和谐”。
如果说对中国古代文学、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那么对中国绘画、书法来说,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禅宗。
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主要强调以心传心。
如果选唐代的一个大诗人作禅宗美学代表的话就是王维。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追求就是禅宗美学。
王维既是大诗人、大画家,又是书法家、建筑艺术家,王维官职很高,曾任尚书右丞。
早年丧妻,终身未娶。
亦官亦隐,晚年隐居在辋川别墅。
书上讲王维“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他的人生态度就是禅宗。
王维诗歌的两大特点就是“禅意”和“画意”。
比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说的是夜晚,山上非常宁静,远远仿佛能听到有人说话声音,到了山林里一看根本没有人,只看到月光照在青苔上。
非常富有禅意和画意。
还有一首叫《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讲的是山间夜晚静得连桂花落地的声音仿佛都听得见,月亮从云层里出来把树上歇息的小鸟惊醒了,鸟儿鸣叫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这首更有禅意和画意。
另外《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写自身,写真情,写实感,反映出王维此时此地此景的心境。
以上讲的这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
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
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
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
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
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在中国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其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
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作为他们精神的家园予以寄托。
比如说中国画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
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
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20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场梦,也要有滋有味地做完这场梦;就算人生是场悲剧,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完这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