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
关于印发《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的
通知
公司各单位、机关各科部室(中心):
为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推动“创新兴企”战略更有效的实施,经公司研究,制定了《**公司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公司
年月日
**公司
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集团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集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集团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深入推进“四个四”创新活动实施,把创新驱动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手段,充分激发全体员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创新创效能力,促进公司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创新创效激励原则
突出效益为主原则。

各类创新必须体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实施。

突出全员创新原则。

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室,管理、技术、技能全部纳入激励奖励范围。

以研究室、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的创新研究。

分级分类管理原则。

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按照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创新效果实行两级管理;创新项目分技术、管理、群众创新三类。

创新项目和挖潜创效项目按照重要程度和创新成果实行集团公司和公司两级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奖励范围
公司组织或承担集团公司的创新创效与挖潜创效项目。

创新创效项目是指年度本公司范围内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创新成果应用,以此获得创新效益。

其中技术创新(技术课题攻关、技术改造、生产系统优化、新产品开发等),管理创新(含商业模式创新),群众性创新(小改小革、装备改进、工艺改进、系统改善、方法研究、合理化建议等)项目。

挖潜创效项目是指在公司范围内未进行创新应用,通过资金运作、设备材料的周转复用、合理的调整施工组织或接续等方式来进行创效,如外委施工维修、材料复用、设备调拨、合同协议节约资金、税收支出减少等项目。

禁止列入创新创效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效益评价突出原创、鼓励创新,对于往年已经奖励的项目;
2、使用公司已有创新方法、创新手段的项目禁止列入创新项目;
第四条项目效益评价
项目效益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社会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生产、应用及转化并形成生产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具体为项目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目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创新项目实施减少企业资本性投入,主要表现在减少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投入;
2、增加产出量(销售量),使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在企业产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创新项目能降低生产要素直接投入量,节约生产成本(包括减少材料投入,减少电费、维修费支出,减少人工投入等);
4、研发新产品销售取得的增加效益;
5、技术成果转让取得到效益。

间接效益是指项目创新创效不能直接量化计算,但能明显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内涵发展的效益。

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企业管理、运行效率取得年收益;
2、项目提高单位产能取得年增加收益,包括优化生产系统参数增加矿井生产系统能力等;
3、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取得年增加效益;
4、通过项目实施延长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取得年增加收益;
5、通过项目实施提高矿井回采率取得年增加效益;
6、积极利用国家各类财税政策,争取的补助和奖励资金以及减少税费支出等。

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能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等无法用直接、间接效益量化的效益。

1、项目能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健康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项目能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3、项目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
4、项目能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社会效益按项目影响和作用大小,分A、B、C、D、E、F 六类:
A 类是指在国家、省或国家级行业协会得到认可的项目,项目实施后对集团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 类是指在省级行业协会、地市或山东能源层面得到认可的项目,项目实施后对集团公司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C 类是指在集团公司得到认可的项目,并集团公司已推广,实施后对集团公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D 类是指项目在矿(公司)层面得到实际应用,并有一定的创效价值。

E类是指项目在部门(工区)层次得到实际应用,并有一定的创效价值。

F类是指项目在班组层次得到实际应用,并有一定的创效价值。

第五条创新创效项目实施和奖励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创新项目分技术、管理、群众创新三类。

创新项目和挖潜创效项目按照重要程度和创新成果实行集团公司和公司两级管理。

年创效直接经济效益(净利润)30万元及以上、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及以上、社会效益A类、群众性创新创效1万元及以上项目需将汇总项目上报公司技术中心,经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集团公司申请立项、验收、评审、奖励。

其它创新项目和挖潜创效项目由公司自行组织验收、实施、评审和奖励。

第二章创新管理体系
第六条根据集团公司万众创新、全员创效“双创”活动的要求,结合公司创新创效工作的需要,按照以解决公司长期发展重点问题及现场一线存在的难题分别成立创新研究室和创新工作室。

即创新研究室主要承担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项目,创新工作室主要承担群众性创新项目。

第七条创新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任主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任副主任,总工程师整体负责创新创效管理工作,各副总工程师和人力资源部、纪委、财务部、技术中心、企管审计部、结算中心、工会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创新创效项目的奖励审核和争议认定等管理,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在技术中心设立办公室,负责创新创效的日常管理工作,防冲副总任办公室主任,由技术中心、企管审计部、工会具体负责技术、管理、群众性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

每月由创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牵头对全矿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与各创新单位进行对接,根据问题指派课题。

第八条创新评审委员会
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下设创新创效评审委员会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内涵挖潜评审委员会由总工程师任主任,其他管理委员会成员、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创新创效项目的评审。

群众性创新评审委员会由工会主席任主任,其他管理委员会成员、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群众性创新项目的评审。

第三章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
第九条项目立项
1、每季度末月5日前,申报下一季度创新项目立项计划,各研究室、创新工作室将拟开展的创新项目计划,按分类管理原则,报公司创新评审委员会。

项目可根据完成情况追加立项。

2、立项时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计划进度、预计效益等内容,项目负责人一般为项目提出人员。

专业技术岗位通过单位指定、个人认领、个人提出等方式必须承担创新创效项目。

其他人员积极主动承担创新项目。

3、项目必须由实施单位上报立项,跨部门申请立项前须经实施单位允许后方可上报,否则不予以立项。

4、联合创新项目以及涉及到跨部室、多专业共同承担完成的创新项目,立项时必须明确各自分管内容、项目贡献大小及创效额度。

5、挖潜创效项目可不进行立项申请,实施完成后报公司创新创效委员会直接申请组织验收。

第十条项目审批
创新评审委员会将按照项目类别组织评审委员对上报立项计划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项目于每季度末月10日前报总工程师、总经理审批。

待审批后按照公司规定编制项目计划书,各单位根据立项计划组织实施。

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的项目由各创新评审委员会组织上报集团公司对口部门,未经审批的项目不予验收、奖励。

第十一条对于下达立项计划的项目,各研究室、创新工作室要对项目实施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第十二条项目过程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计划书规定的进度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要严格遵守规程和作业技术标准。

2、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依据创新项目计划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阶段考核。

3、承担项目负责人对照项目实施方案,将项目月度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下月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报相应研究室和创新工作室,由两室统一在每月25日前上报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由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每月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通报总结项目实施进展,安排重点工作。

第十三条项目验收
(一)验收申请
1、项目一次性实施完成的,直接提出验收申请;持续性的项目经三个月以上时间的运行应用,达到预期效果,提出验收申请。

由课题组写出实施总结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由相应研究室和工作室自检验收后申请上报,由创新评审委员会组织验收。

2、项目完成后及时上报,对逾期一个月不报的项目,拖后再报不予认可。

需有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完成时间以证书颁发时间为准。

3、内涵挖潜项目完成后,由创新评审委员会组织季度验收,验收通过项目进行年度奖励。

(二)验收材料
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提供下列资料。

1、项目立项申请表
2、项目验收申请表
3、实施总结报告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2)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项目投入,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与计划立项时提出的目标对比情况。

未达到计划任务目标的说明原因。

(3)技术创新点,技术的新颖性、适用性和成熟度。

(4)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5)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创新的设想等。

4、效益分析报告
主要是分析预测项目的年创效益情况,按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

效益分析要实事求是,效益计算要有依据。

5、项目汇报ppt
(三)组织验收
1、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验收,分别对项目基础资料、项目实施过程记录、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取得的效益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审核。

2、项目审核突出完成目标计划,实施过程真实,工艺技术标准安全可行,经济效益计算准确,方可通过验收,由验收人员填写验收意见。

3、各部门需按项目分类提交相应创新评审委员会初审,并由创新评审委员会对验收项目资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初步验收意见。

审定后对年创直接经济效益(净利润)30万元及以上、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及以上、社会效益A类、群众性创新创效1万元及以上项目,修改汇总由技术中心统一上报集团公司。

未参加公司初步审核项目不能私自上报。

其它创新项目和内涵挖潜项目公司自行组织验收。

第四章考评奖励办法
第十四条优秀创新单位评选
1、年底由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委员对研究室进行评选,优秀研究室评选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研发绩效三部分。

(1)机制建设主要考评内容包括体系建设、机构建设、条件建设、科研规划、成果总结等。

(2)人才队伍建设主要考评内容包括技术职称晋升、技术人才结构等。

(3)研发绩效主要考评内容包括课题研发、专利专著及上级奖励等。

2、年底由工会主席牵头组织委员对创新工作室进行评选,优秀创新工作室评选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工作室创建、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和获得上级奖励情况三部分。

(1)创新工作室创建主要考评内容包括工作室基础建设、规章制度和奖励制度等。

(2)组织工作开展情况主要考评内容包括竞赛组织、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学练提升等。

(3)获得上级奖励情况主要考评内容包括获得集团公司技能大赛奖励、相关典型材料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得地市级以上先进集体或个人等。

第十五条优秀创新个人评选
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每年评选出优秀创新工作者和优秀技术能手。

(1)优秀创新工作者优先从优秀研究室中评选,获得年度前五名的优秀研究室各推荐一名优秀工作者,其它优秀创新工作者根据各课题组完成情况进行评选。

(2)优秀技术能手优先从优秀创新工作室评选,获得年度前五名的优秀创新工作室各推荐一名优秀技术能手,其它优秀技术能手根据各创新成果完成情况进行评选。

(3)优秀创新工作者和优秀创新能手必须是承担课题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项目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第十六条优秀创新成果评选
年终分别评选优秀创新成果,分为技术、管理和群众创新三类。

优秀创新成果评选内容主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原创性和推广价值等方面。

对于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上级奖励的成果进行额外加分。

取得公司以上层次荣誉或奖项且尚未在公司内部参加过评选的创新成果允许在公司内评奖。

对评选出的优秀创新单位和个人年底科技大会统一奖励。

第十七条优秀创新成果管理
1、对于验收通过的项目,需要制定该项目ppt,一并上报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否则不予受理。

2、每季度召集研究室和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和成员在创新会议室,由获得优秀研究室、创新工作室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能手对先进创新思路及管理办法进行授课,以达到创新思路的共享,不断提升公司的创新理念。

3、研究室和创新工作室对取得的上级荣誉和奖励、论文、专利以及科技奖励等,应当及时上报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由技术中心分类后整理存档。

第十八条创新项目的奖励主要是以取得的效益为依据,参照项目的创新创效情况,实行一次性奖励。

第十九条项目奖励标准。

1、直接经济效益按创效额20-30%奖励。

直接经济效益为一次性的,按20%奖励;直接经济效益为持续性的,按30%奖励。

奖金的分配按照主要完成人员30%,项目的参与完成人员20%,项目的参与单位50%的原则分配。

其中,主要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10人,参与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20人,参与单位不超过3个。

2、间接经济效益按创效额3%奖励,奖金原则上由项目完成人员自行分配。

3、社会效益按A、B、C、D、E、F六类分别奖励
4、2、1、0.
5、0.3、0.15万元,A类项目需集团公司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验收批准。

特别重大的创新项目,经集团公司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批准,可适当提高奖励额度。

奖金原则上由项目完成人员自行分配。

4、对群众性创新项目按照创效水平、难易程度和推广情况进行奖励,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按直接经济效益的50%进行奖励;有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予500-2000元奖励,参与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5人,奖金由项目完成人员自行分配。

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单位采用的,每条奖励200-1000元,奖金原则上发放给合理化建议提出人。

5、挖潜创效型项目
挖潜创效型项目经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验收通过后,以部门(工区)为单位根据项目创效总值进行年度一次性分段奖励。

(1)创效总值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下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6%提取予以一次性奖励。

(2)创效总值在20万元-50万元(含50万元)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5%提取予以一次性奖励。

(3)创效总值在50万-100万元(含100万元)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4%提取予以一次性奖励。

(4)创效总值在100万元-200万元(含200万元)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3%提成予以一次性奖励。

(5)创效总值在200万元-500万元(含500万元)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2%提成予以一次性奖励。

(6)创效总值在500-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1%提成予以一次性奖励。

(7)创效总值在1000万元以上部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的0.5%提成予以一次性奖励。

6、直接经济效益奖励额度2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创效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及创效有争议的或集团公司认为有必要的项目,需集团公司审计部门对创新项目进行审计。

7、创效额对比计算值,必须有相应文件规定作为数值计算依据。

效益计算参照创新项目效益的计算和认定指引(附件7),需同前期成本对比的,一律按照年初预算指标对比计算。

8、专利奖励标准: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发明专利每项奖励30000元,实用新型或外观型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

9、论文奖励标准: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司在报销论文版面费后,对于优秀的核心期刊每篇奖励1000元,非核心期刊每篇奖励500元。

第二十条公司组织验收的项目,需经相关验收部门签字审核,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进行奖励。

每季度集团公司已经验收的项目,需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取得的效益进行确认。

按分类管理的原则,及时向集团公司申报奖励申请(要提供证明性材料),经集团公司批准后进行奖励。

第二十一条项目奖励人员按照立项时参加人员范围进行奖励。

本奖励为税前收入,应按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已经立项的项目,无正当理由不得撤销和拖延实施。

对撤销或不能按期实施拖延实施半年以上的项目,给予项目负责人支出1000元。

第二十三条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实行公示制度。

项目奖励意见经过公示后方可授奖,对拟奖励项目将在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平台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对奖励项目有异议的部门或个人应当向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提供书面异议材料。

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所属部门,对提出异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保密。

第二十四条经费预算必须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项具体活动和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审查时对资金的列支情况进行审核。

项目验收后在经济效益分析中要扣除投入的资金,再进行计算。

第二十五条对未完成而终止项目或产生效益小于投入资金的项目,需要追回相应投入资金,未能够追回资金将根据不同数额按照比例进行处罚,对享受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解聘并停发岗位补助。

第二十六条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一经发现查实,追回奖金并按项目奖励金额加倍罚款,并给予项目负责人各1000元的经济处罚。

附件:1.**公司创新项目立项申请表
2.**公司创新项目验收申请表
3.**公司创新项目效益分析报告
4.**公司创新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5.**公司社会创效型创新成果评分表
6.**公司优秀研究室、创新工作室评选表
7.项目效益的计算和认定指引
附件7
项目效益计算和认定指引
为准确合理计算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根据公司自身特点,制定本计算办法和指引,以便在项目验收时参照进行。

一、效益计算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将成果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成果的经济效益。

2. 非重复计算原则
如有几项成果同时对经济效益产生作用,效益的落脚点相同,首先要进行分解,分别计算单项成果的经济效益,各单项的效益合计不能大于总效益。

对不能分解的配套技术,整体按单项技术计算。

3. 效益对比原则
成果实施后,本年比上年(未实施科技成果)新增加的经济效益。

效益以年为计算单位,按12个月计算。

稳定应用不满1年的,经济效益则按月平均,折算为1年的经济效益。

4. 分类迭加原则
成果经济效益体现在几个方面时,对每一方面经济效益分类计算后,迭加汇总,计算出总经济效益。

5. 数据选取原则
在效益的计算和成本的分析中,排除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只考察技术创新因素对价格、成本的影响。

6. 同类可比性原则
要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和相同的平台或标准下进行比较。

成果应用的客体在规模、质量、区域环境、劳动条件、执行标准等方面具有同类可比性。

7. 投入分摊原则
研究与开发费或措施实施费的分摊:对于形成固定资产部分的费用,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折旧计算;没有形成固定资产部分的费用,根据项目的寿命、应用的期限或项目期限分摊。

如成果的产生仅为了解决生产急需,以实际应用的年数作为分摊的年限。

固定资产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

二、项目效益的分类
将项目按作用类型分为:
(一)产品类
(二)技术工艺类
1. 增加收益类
(1)增加产量(销售量)类
(2)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类
(3)增加煤炭资源开采储量类
2. 节约成本类
(1)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类
(2)减少材料、燃料消耗类(包括低价材料替换)
(3)回收(节约)设备、材料类
(4)减少污染物排放类
(5)节约工时人工类
(6)节能降耗类
(7)减少投资费用类
(8)设备改造节约类
三、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根据项目作用类型,效益计算分两大类:
(一)产品类
按**集团公司企发〔2016〕7号文规定,按销售收入,不需另行计算。

在申报奖励时提供销售发票(复印件)、汇总年度收入。

(二)技术工艺类
1. 增加收益类
(1)采用新技术工艺、引起产量增加的经济效益
△S= △ D ×(M-C)-R
△S为应用后增加产量而创造的新增利润。

M为单位产品的价格(定额);C为单位产品的成本;△D 为采用项目后,该产品(或技术服务)年增加的产量;R为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