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一、引言伤筋病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和疼痛。
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伤筋病的经验。
本文将对伤筋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及调养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伤筋病的定义与分类伤筋病是指因外力作用或病理因素导致的肌肉、筋膜、韧带的损伤,主要包括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
急性筋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慢性筋伤则表现为疼痛、酸楚、僵硬等症状。
三、伤筋病的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风、寒、湿邪侵犯肌肤,导致筋络拘挛、疼痛。
2.劳损:长时间用力不当、超负荷工作等导致的筋肉损伤。
3.外伤:跌打损伤、扭伤等导致的筋络破损。
4.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筋络,导致疼痛、肿胀。
5.肝肾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导致筋肉萎缩、疼痛。
四、伤筋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诊断。
2.治疗:(1)药物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敷,以达到祛邪、活血、舒筋、止痛的目的。
(2)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推拿疗法:运用手法按摩、揉捏、拿筋等,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4)康复训练:结合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长时间用力不当和超负荷工作。
2.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筋骨功能。
3.防寒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4.受伤后及时就诊,遵循医嘱,合理安排治疗和康复。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充足的休息。
六、结语伤筋病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在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患者应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预防和调养,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筋伤中医病机研究报告
筋伤中医病机研究报告筋伤是指肌肉和韧带等结缔组织遭受损伤的一种情况,常见的有扭伤、拉伤、挫伤等。
中医认为,筋伤的病机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导致了筋脉的阻滞和损伤,从而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
以下是我对筋伤中医病机的研究报告。
筋伤的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筋脉,使其受到阻塞和损伤;二是筋脉本身的虚弱,使得受伤后无法很好地修复。
首先,外邪侵入筋脉是筋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邪有风、寒、湿等类型,其中风邪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风邪通过皮肤侵入身体,容易导致筋脉受到阻塞。
风邪具有狂动、突变的特性,一旦进入筋脉,会导致筋脉痉挛、阻滞。
这样一来,筋脉的正常运行就受到了阻碍,从而引起疼痛、胀痛等症状。
其次,筋脉本身的虚弱也是筋伤发生的重要因素。
筋脉贯穿全身,起到连接肢体,维持脏腑器官活动的重要作用。
但是筋脉自身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损伤。
如果筋脉本身虚弱,就更容易受到外伤的影响,出现损伤的症状。
此外,如果筋脉本身虚弱,就会使得受伤后的修复速度减慢,延长恢复的时间。
对于筋伤的治疗,中医强调的是通过理气、活血、消肿、止痛等手段,促进筋脉的疏通和修复。
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外敷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筋脉上的穴位,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肺经的肺经、风池,大肠经的肩贞、合谷,肝经的足五里、膝关节等。
针灸能够疏通筋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筋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受伤组织的恢复。
可以在患处以及远离患处的穴位进行推拿。
外敷药物也是治疗筋伤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草药包括冲洗液、熏洗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渗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筋脉,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
总的来说,筋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和筋脉本身的虚弱有关。
治疗筋伤的关键是通过中医的手段,疏通筋脉,修复受伤组织,使其能够恢复健康。
针灸、推拿、外敷药物等方法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筋伤护理课件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 量,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筋 伤。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 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预防筋伤。
注意保暖
避免关节受到寒冷刺激,以免 引起肌肉痉挛和关节疼痛。
保健方法
热敷和按摩
通过热敷和按摩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注意身体反应
如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 症状时,应及时调整运动量或
停止运动。
遵循医嘱
在进行中医筋伤护理时,应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注意安全
在进行热敷、按摩、针灸等护 理方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 烫伤、过度刺激等意外伤害。
THANK YOU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 全面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训练应在患者筋伤基本愈合后进行,避免对损伤 部位造成过大压力和冲击。
日常活动指导
总结词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筋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和疼痛复发。
02 03
详细描述
根据筋伤的部位和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例如,对于 膝关节损伤,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等动作,以恢复 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 和二次损伤。
运动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促进筋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 谢,加速损伤愈合。
药物来缓解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舒
筋活络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外敷药物则多采用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的 中草药,如红花、丹参、乳香、
中医筋伤3章资料
3.理筋整复 医者一手用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 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 旋转头部,扳动颈部。
【病因病理】
多因颈部突然扭转或前屈、后伸而受伤。如乘车 时突然减速可使颈部猛然前屈,后伸,造成颈部肌 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合并颈椎骨 折或脱位,引起脊髓损伤。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有明确的扭伤史或暴力直接打击的外伤史。 (二)临床表现
1.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转动不灵,疼痛可向 肩背部放射。
2.挫伤者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等更加严重。 3.严重者甚至出现瘫痪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三)体征检查 1.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侧屈为甚。 2.颈前肌肉、颈后肌肉或斜方肌可触及肌肉痉挛
,患处可见局部肿胀,压痛明显。 3.颈椎小关节错缝时,可在患椎棘突旁有明显压
痛点或触及棘突偏歪。 (四)辅助检查 X线摄片多无异常改变;严重者可见椎体撕脱骨折
(五)交感型颈椎病 1.临床表现 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为主,如
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部酸痛,有沉重 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窝胀痛,心前区痛、心 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肢体发凉、畏寒、多 汗。或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如头晕、眼花、眼睑下垂、 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 。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患者平素喜卧高枕、低枕、硬枕或有过度疲劳感 受风寒的病史。
(二)临床表现 1.常在醒后出现颈部酸楚疼痛。 2.头常歪向患侧,活动不利。 3.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后仰,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
转动。 4.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5.若风寒外束,颈痛项强者,可有恶风怕冷头痛
等表证。
(三)体征检查 颈部肌肉痉挛僵硬,斜方肌、大小菱形肌等
中医筋伤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筋伤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中医筋伤学中,筋伤的主要病因是:A. 外力损伤B. 内伤C. 风寒湿邪侵袭D. 以上都是答案:D2. 筋伤后,局部组织出现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中医称之为:A. 瘀血B. 瘀阻C. 瘀滞D. 瘀结答案:C3. 筋伤后,若出现局部青紫、肿胀、疼痛,多属于:A. 瘀血B. 瘀阻C. 瘀滞D. 瘀结答案:A4. 筋伤后,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多属于:A. 瘀血B. 瘀阻C. 瘀滞D. 瘀结答案:B5. 筋伤后,若出现局部皮肤不红不热、疼痛、肿胀,多属于:A. 瘀血B. 瘀阻C. 瘀滞D. 瘀结答案:C二、多选题6. 筋伤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A. 推拿B. 针灸C. 药物外敷D. 物理治疗E. 手术治疗答案:ABCDE7. 筋伤的预防措施包括:A. 避免过度劳累B. 适当运动C. 保暖防寒D.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E. 定期体检答案:ABCDE8. 筋伤的康复训练包括:A. 热敷B. 按摩C. 功能锻炼D. 药物治疗E. 心理疏导答案:ABCE三、判断题9. 筋伤后,应立即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
(对/错)答案:错10. 筋伤后,应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11. 简述中医筋伤的常见症状。
答案:中医筋伤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青紫或红肿、局部温度升高等。
12. 描述筋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答案:筋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肿胀,适当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五、论述题13. 论述中医筋伤学中筋伤的发病机制。
答案:中医筋伤学认为筋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力损伤、内伤、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外力损伤如跌打损伤、扭伤等可直接导致筋脉受损;内伤如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等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筋脉功能;风寒湿邪侵袭则可导致筋脉拘急、气血瘀滞。
筋伤学概论
筋伤的现代检查手段
▪ 肢体测量法 ▪ 神经系统检查法 ▪ 特殊检查法 ▪ 现代仪器检查法
肢体测量法
▪ (一)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 (二) 肢体长度的测量 ▪ (三) 肢体围径的测量
肢体测量法
神经系统检查法
(一) 感觉检查 (浅) 1、触觉 2、痛觉 3、温度感 (深) 4、位置感 5、震动感
练功疗法
注意事项: 1、合适的功法 2、动作的准确 3、循序渐进 4、避风寒,保温暖 5、持之以恒,坚持练功
药物治疗
一、 内治法 (一)早期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二)中期 和营止痛, 理伤续筋 (三)晚期 补气养血, 补益肝肾, 补 益脾胃
药物治疗
二、 外治法 (一)敷帖药 (二)搽擦剂 (三)熏洗湿敷剂 (四)热熨药
▪ (一) 脊柱检查 (1) 头顶叩击试验(击顶试验) (2) 椎间孔挤压试验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神经牵拉 试验) (4) 直腿抬高试验 (5)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Laseque's) (6) 屈髋伸膝试验 (7)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试验) (8) 分腿试验(床边试验)
特殊检查法
▪ (二) 上肢检查 1、 肩关节痛弧 2、 冈上肌断裂试验 3、 (1)网球肘试验(Mill's) (2)Cozen's 试验 4、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5、 屈腕试验
筋伤的检查方法
(三)问诊: 问一般情况、主诉、受伤时间、原因、受
伤部位、伤后处理过程、寒热、疼痛及肢体功 能等。
筋伤的检查方法
(四)切诊: 1、脉诊 2、摸诊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①摸痛处 ②摸畸形 ③摸 肤温 ④摸异常活动 ⑤摸肿块 主要摸诊方法:①触摸法 ②挤压法 ③扣 击法 ④旋转法 ⑤屈伸法
中医对伤筋病名的认识
中医对伤筋病名的认识伤筋是指身体运动过程中肌肉或肌腱受到外力损伤,导致筋脉血液瘀滞、气血不畅而引起的疾病。
中医对伤筋病名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分类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介绍中医对伤筋病名的认识。
一、伤筋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伤筋可以分为筋伤和筋脉伤两种类型。
1. 筋伤:主要是指外伤或过度使用引起的筋脉损伤,如扭伤、拉伤、挫伤等。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2. 筋脉伤:主要是指筋脉被寒湿、湿热、瘀血等外邪侵袭而引起的病变。
常见的有寒湿伤筋、湿热伤筋和瘀血伤筋等。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活动时有针刺感或刺痛。
二、伤筋病名的认识中医对于伤筋病名的认识,主要是根据病情的表现和病因来进行命名。
1. 筋挫伤:主要是指筋脉被外力挤压、挫伤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外敷药物、温热熏洗等。
2. 筋扭伤:主要是指筋脉被过度扭转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如针灸、拔罐等。
3. 寒湿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寒湿侵袭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且容易受寒湿天气的影响加重。
治疗时可采用温热驱寒湿的方法,如艾灸、热敷等。
4. 湿热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湿热侵袭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且容易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加重。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中药煎剂、穴位按摩等。
5. 瘀血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瘀血阻滞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紫红色瘀斑,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祛瘀的方法,如拔罐、外敷药物等。
三、中医治疗伤筋的方法中医治疗伤筋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来恢复筋脉的正常功能。
1. 药物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进行内服或外用。
如当归、红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用于煎剂、外敷等形式。
中医筋伤学历届教材
中医筋伤学历届教材
以下是一些中医学历届教材中关于筋伤的内容:
1.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到:“筋者,众肉
之长也,留而不去,撑而不缩,和而不散,暴而不折,附丽周身。
”强调了筋的重要性和其在身体中的作用。
2. 《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一些与筋伤相关的病症,如“脉浮而紧,此名传变,筋伤为病”,“伤寒,经绎不利,身体微怠者,宜理筋养血。
”说明了中医对于筋伤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3. 《外科正宗》:此书是宋代外科医书,其中有关于筋伤的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内容包括筋伤的病因、判断筋伤的程度与位置的方法,以及采用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4. 《诸病源候论》: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著的一本医学著作,在其中有关于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其中提到了常见的筋伤病症如扭伤、挫伤等,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些都是中医学历届教材中关于筋伤的部分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关于筋伤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被加入其中,所以不同的教材会有一些差异。
中医骨伤科学-筋伤(12页)
第八页,共12页。
词语:慢性
拼音:màn xìng
解释:犹耐心,能忍耐的性情。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我怎么有的这般慢性。我道莫説三年,便三日也等不到。”办事缓慢的性
筋伤 情。《水浒传》第五八回:“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王西彦《风雪》三:“十个胖子有九个是慢性糊涂虫。”
■
病因(bìngyīn)病急机性损伤:
刚在北京的医院里检查过,我听护士说癌症的诊断给排除了,还暗中盼他早日恢复健康。”
筋伤
筋断—全部(quánbù)或部分断裂
■ 病因病机 ■ 分类
暴力(bà olì)
筋不断—是指伤后瘀血肿痛,
■ 诊断要点(yàodiǎn)病程
甚至失去原来的位置。即所谓的
■ 并发症 ■ 辩证论治
程度与 筋走、筋歪、筋翻、筋转等 病理
① 外伤史
■ 分类 ■ 诊断要点
② 疼痛、肿胀(zhǒngzhàng)、功能障碍; ③ 体征:压痛点(往往是病患处)、
■ 并发症
活动功能及特殊检查法;
■ 辩证论治
④ X线检查。
慢性损伤:
缺乏典型的受伤演变过程。
特点:疾病为慢性逐渐演变。
第九页,共12页。
词语:出现
拼音:chūxiàn 解释:显露出来;呈现。唐慧能《坛经·付嘱品》:“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
筋伤 《柳暗花明》八六:“他们用暴力,咱们也要用暴力。”洪深《青龙潭》第四幕:“你不怕他们用暴力来对付我么?”指强悍的力量。艾青
《大西洋》诗:“于是,我看见了,一个真实的大西洋--汹涌着野性的波涛,扩展着暴力的大西洋。;”特指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对敌对 阶级使用的强制力量。柯灵《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资本论》里不是有一句名言吗:‘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 产婆。’”
中医筋伤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筋伤:俗称“伤筋”,就是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得筋得损伤。
2、椎间孔挤压实验:患者端坐凳上,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医者两手交叉压患者头部,向健侧或患侧侧屈颈椎,患者若感到颈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牵引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托于患者颏部,另一手扶住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牵引颈椎,如抬升或牵引就是疼痛缓解或减轻则为阳性。
笨试验用于检查病史陈述中有颈神经跟症状与表现出颈神经跟病变体征得患者,也可用于检查放射到肩关节前部或后部得神经根体征。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握患者病侧手腕,另一手按住患者头部,两手反方向推拉。
若患者感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内收内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放在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屈曲髋关节.正常人可抬高70-90度,如小于以上角度即出现由上而下得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一般要左右对比,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为阳性。
6、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足背屈试验,体位同直腿抬高试验。
当患者抬高下肢发生疼痛后,略放低患者下肢使其不感疼痛。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部突然使其背屈.若患者突感疼痛加剧或引起患肢得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可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180度,检查者将患肢小腿上提,使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或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膝关节、髋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挺直但不要过伸,颈部轻微屈曲,检查者握住患肢伸直膝关节同时后伸髋关节15度,然后屈曲膝关节。
如出现疼痛沿大腿前方向下放射即为阳性,提示腰3、腰4神经根可能受到刺激,可能为腰2、3与腰3、4椎间盘突出所致,也可能就是股神经收到牵拉所致。
而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此试验阴性.7、抽屉试验:又称推拉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医者两手握住患侧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实用版)
目录
1.伤筋病的定义和症状
2.中医对伤筋病的认识和分类
3.中医治疗伤筋病的方法
4.伤筋病的预防和调理
正文
伤筋病是指因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受到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中医学中,伤筋病属于“筋伤”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与外力损伤、气血不足、风邪湿邪等因素有关。
中医对伤筋病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伤筋病的发生与外力损伤、气血不足、风邪湿邪等因素有关。
当人体受到外力冲击或扭伤时,容易导致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受损,从而引发伤筋病。
同时,气血不足、风寒湿邪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筋络的通畅,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2.分类:中医将伤筋病分为急性伤筋和慢性伤筋。
急性伤筋病程较短,症状明显,常伴有红肿、疼痛等表现。
慢性伤筋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轻,常表现为关节僵硬、肌肉酸痛等。
3.治疗:中医治疗伤筋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法治疗、针灸等。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红花、当归、川芎等;手法治疗主要包括按摩、推拿等,通过手法技巧改善筋络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经络气血畅通,达到治疗伤筋病的目的。
4.预防和调理:预防伤筋病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量运动、加
强筋骨锻炼等。
调理方面,可以采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预防伤筋病的发生。
总之,伤筋病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对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筋伤的治疗【优质PPT】
外敷、内服中药、理疗、封闭术
牵引(温经通络舒筋)
2021/5/27
17
手法治疗
一、 原理和作用
(一)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二) 整复错位,调正骨缝 (三) 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四)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五) 散寒除痹法治疗的原则:
1) 手法前要对病情作充分的了解; 2) 要求手法的步骤作出计划; 3) 使用时间用力要轻重适当; 4) 熟练灵活,敏捷准确; 5) 精神集中; 6) 患者术者体位适当; 7) 熟悉解剖; 8) 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所用药物一般多为气味俱厚,消散作用 较强之品。因其药力从外而入,若气味稍 淡,则不易收效。
3.所用药物剂量宜大。若剂量过小,杯水 车薪,难以奏效。
2021/5/27
30
药物治疗
二、 外治法——用药特点
4. 需配伍善于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 外出之品为引。如葱、白芥子、穿山甲、 冰片、酒、醋等,以借助其药力功效,使 药性按其所治而透达表里上下
(二) 挫伤---直接暴力,跌仆撞击,重物挤压 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软组织闭合性 损伤。
(三) 碾挫伤---钝性物体推移,挤压与旋转, 挤压的外力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 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挫伤。
2021/5/27
5
二、 按受损的时间分
(一) 急性 (2周以内) (二) 慢性 (2周以上)
2021/5/27
2021/5/27
24
练功疗法(导引术)
一、练功疗法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一)全身作用 (二)局部作用: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保养关节。 3、防止肌肉萎缩。 4、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2021/5/27
25
中医治疗筋伤案--项痹病
中医治疗筋伤案--项痹病张_菜,女,45岁,202*年7月l1日初诊。
颈项不适伴右肩胛部疼痛及有上臂酸胀1周。
1周前因吹空调受凉出现颈项不适,并伴见右侧肩胛部酸胀疼痛,此后逐渐现右臂酸胀、冷痛不适,右上肢活动稍感不便,曾行针灸、推拿及外贴膏药等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
颈项及右侧肩胛部肌肉较紧张,颈项转动可,颈2~7柞体棘突两侧缘轻微压痛,颈7椎体棘突旁压痛,未引起明显放射痛,右侧肩胛骨内上角处压痛明显,右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右侧肩胛岗上、下窝压痛,右上肢无明乐痛,叩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试验(±)。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颈柞CR检查示领椎生理曲度约变直,顺列关系规则,各椎体大小等,c3~7椎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唇样变。
长期久坐伏案致颈项部筋脉、肌肉劳损,气血不畅,又因吹空涮受凉,寒之邪外侵,筋脉凝滞,风寒痹阻,不通则痛,故颈项不适伴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冷痛小适等症状。
脉合参,辨病为项痹病,辨证为风寒痹阻型.两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以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案为_丰。
针刺颈4~7椎夹脊穴、双侧池、侧肩井、大宗、肩髑、臂膈穴,采用捻转泻法,配合电针连续波刺激,每次20rain,日1次。
针刺合谷、中渚穴,采用捻转泻法,强刺激得气后不留针。
针刺大椎八,采用捻转泻法,并配合温针灸2柱。
拔罐(主要针对颈肩部疼痛明处)。
采用舒筋解痉类手法(以滚、拿、揉、点、按、弹拨手法为主)针对颈部、右肩胛部及上肢进行施术,日1次。
嘱注意休息,勿久坐伏案,州饮食,避风寒,后期配合适官功能锻炼。
二诊(202*年7月14日),颈项不适改善,右肩胛部疼痛及右上臂酸胀较前减轻,但仍感右臂冷痛、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为风寒痹阻经脉,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用颈舒汤加减(自拟方)。
葛根18g,桂枝9g,白芍l5g,炙:10g,当归12g,黄苠30g,羌活12g,茯苓20g,炒白术15g,狗脊20g,全蝎10g(研末装胶囊吞服)。
常见筋伤疾病的治疗
踝部扭伤的治疗
踝部扭伤的治疗
三、固定方法 理筋手法之后,可将踝关节固定于损伤韧带的松弛位置。外翻损伤固定
于内翻位,内翻损伤固定于外翻位,一般可固定2法
五、其他治疗
外固定之后,应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 活动,进而可做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肿 胀消退后,可进行踝关节内翻、外翻的功能 活动,以防止韧带粘连,增强韧带力量。
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轻张力较大肿块的疼痛,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 损伤3-4天后或伤后日久关节活动不利者,可局部热敷并应用海桐皮汤等
活血化瘀药物熏洗患膝。
踝部扭伤的治疗
二、手法治疗
损伤严重,肿胀较甚者,不宜作重手法,可局部施以摩法、擦法等帮助 踝部消肿。
对单纯的踝部扭伤或部分撕裂者,可使用理筋手法。患者平卧,术者一 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部,缓缓作踝关节背屈、跖屈及内翻、外翻动作, 然后两掌心对握内外踝,轻轻用力按压,理顺筋络,有消肿止痛作用。再在 商丘、解溪、丘墟、昆仑、太溪、足三里等穴按摩,以通经络之气。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邻两个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连 接,构成脊椎骨的负重关节。椎间 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病所组成, 具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 髓核是一种含水分较多的胶状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 压、牵拉和扭转等外力,使椎间盘 逐渐发生退化,髓核含水量逐渐减 少,进而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 周围韧带松弛。在外力作用下,发 生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侧或外侧 突出。
外因 1.外力伤害 2.劳损伤害 3.风寒湿邪侵袭
内因
1.年龄 2.体质 3.解剖结构 4.职业工种
筋伤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1.筋伤轻微或者慢性筋伤患者可无全身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诊歌诀
中医妇科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诊版本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
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问诊版本三:明代张景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气聋八渴俱当辩,九因脉色查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中医问诊十问口诀: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饮食四问便. 五问头身六问胸, 七聋八渴及睡眠.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看服药参机变. 妇女应问经带产, 小儿麻疹斑疹牵.
新编十问歌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
过掺。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
小儿传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食偏。
中医妇科十问歌
一问年龄二问经,期量色质要问清, 先后多少色深淡, 虚实寒热探其中, 三问带下色和量, 清浊腥秽辩病情, 四问腰酸腹痛否, 气血虚实寒热评, 五问大便与小便, 关系膀胱和脾肾, 六问婚孕胎产史, 崩漏应防肿瘤证, 七问孕期腰并腹, 腰酸腹痛胎漏病, 八问妇人新产后, 恶露乳汁大便等, 九问产后起居事, 睡眠饮食不可轻, 十问兼证与杂症, 审证求因找异同, 结合脉舌望闻诊, 辩证用药奏奇功.
问病史,要耐心,表示尊重又认真。
病人诉说莫打断,等他说完再插言。
先问饮食和二便,续问精力和睡眠。
内伤多由情志起,委婉询问要自然。
外感病,病史短,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何处痛,耳聋口渴俱当辨。
久病反复必曾治,前医诊治要了然。
遗传病多顽固,病人来处要弄清。
职业病有特征,病人职业要问明。
儿童不善述病史,细问家长方可知。
老年病多复杂,从头细问为定法。
妇女特有经带产,婚育情况要了然。
目前常见高血压,心脑肾病多相关。
癌瘤危重人人知,避免漏诊要重视。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一)
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诚信与包容,天道之核心,
济世与救人,学医之初衷,救死与扶伤,医生之天职。
肯定与否定,对象是自我,环节有四个,认识与把握,战胜与超越,唯天道为上,唯实践为上,唯患者为上。
忌人云亦云,忌惟我独尊,忌一叶障目,忌本本主义,忌教条主义,忌经验主义,学医之诀窍,虔诚与潜心,勤学与磨练,悟性与灵通,从医之诀窍,一心为患者,修德贯始终,长者为我师,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普天有老师、善学永拜师、反省永不息、继承是前提、整合是通道、创新是提升、纲目疏理清、复杂变为简、重在个性化、效在个性化。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二)
闻过而则喜,过而立改之,民间之医药,中医药本源,名医是民医,百姓心中医,名医非民医,远离百姓医,历来之医圣,皆为百姓医,贫富和官民,民医视同仁,患者是准星,端平一碗水,黄金确有价,人格则无价,民医苦和乐,互动在患者,患者危转安,苦自转为乐。
患者病转康,民医苦化乐,同分异构律,宇宙生命纲,学医和从医,视角三同源,中医和易经,源与宇宙道,治国和治人,脉络自相通,良相或良医,同处一层面,视野天地人,思维整体观,人随天地动,人间乃互动,人自身组织,功能间互动,随动和互动,有序与无序。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三)
凡大医治病,必安神定志,必无欲无求,大慈恻隐心,普救含灵苦,夫为医之法,禁多语谈笑,禁谈谑喧哗,禁道说是非,禁议论人物,禁炫耀声名,禁訾毁诸医,禁自矜己德,医人之膏肓,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人若行阳德,人必自报之。
人若行阴恶,鬼神必害之,医德之基础,平等是灵魂,大凡良医者,爱人知人观,德术为一体,必仁爱之士,必聪明理达,必廉洁淳良,仁恕博爱德,宣畅曲解智,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扬人道主义,托任信皆可,力以真求美,实事求是本,虔勤求古训,善博采众方。
国医启蒙口诀_理念(四)
勤求不盲从,精究不迷信,古而不泥古,承旧不守旧,知难而进取,博采三渠道,典籍与旧方,民间之验方,方学之本源,持精密思考,善参合施行,诊疗中结合,良医之风范,古善为医者,上医致医国,中医致医人,下医致治病,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
上医依相色,中医依听声,下医依诊脉,善诊治医者,邪在皮毛治,诊治稍次者,邪至肌肤治,诊治次医者,邪在筋脉治,诊治更次者,邪至六腑治,诊治极差者,
邪至五脏治,半死半生效,医必通药性,不拘于古方,不趋奇立异,随病症而调,善通变化裁,古方为今用。
问诊要诀
问诊之特点医患间互动望切闻后问有的放矢问
核望切认知拓深望切效互动中求全供辨证依据
不可少之诊通常问诊要四史不可缺既往史为一[
现病史为二家属史为三生活史为四问诊首问患I
生辰与地点定落地环境知先天属性通常问诊点
概括为十问一问寒热象二问汗状况三问头身感
四问二便状五问饮食况六问胸之态七问耳功能
八问渴态势九问旧病史十问病之因再问疗之过
若患为妇人经期则首问迟速闭崩见若患者儿童
天花麻疹除多视角问诊利诊断有据问病人口味
察脏腑病位夫心主五臭自入为焦矣脾香而肾腐
肺腥而肝臊夫脾主五味自入为甘矣肝酸而心苦
肺辛而肾咸夫肾主五液心汗而肝泣自入为唾矣
脾涎而肺涕问病人寒热发作之时间知阴阳变化
若昼剧而热为阳旺于阳若夜剧而寒为阴旺于阴
若昼剧而寒为阴上乘阳若夜剧而热为阳下陷阴
若昼夜寒厥为重阴无阳若昼夜烦热为重阳无阴
若昼寒夜热则阴阳交错若饮食不入则死终难却
问病人食状多少喜冷热察寒热虚实问二便异常
知寒热虚实胃肠有寒热饮食二便别望形之强弱审气之盛衰诊脉之大小形气脉合参以相应为顺\ 不相应为逆,
杨志勋国医启蒙口诀--望诊入门(色)
乃五脏之常五脏色为主四时色为客
时春青夏赤时秋白冬黑时长夏之季
色黄乃常则客胜主则善主胜客则恶
色见夫皮外气舍夫皮中若内外光泽
则气色相融有色而无气虽不病命倾
有气而无色虽困而不凶左颊部肝木
右颊部肺金额心颏肾水鼻脾土部位
若部见本色见深浅病累若见他脏色
则按法推类黄赤属风热青白则主寒
青黑则为痛甚则现痹挛晄白为脱血
微黑为水寒(萎黄乃诸虚颧赤为劳缠
若沉浊晦暗则内久而重若浮泽明显
则外新而轻夫其病不甚则半泽半明
见云散易治博聚则难攻{见舌赤卷短
必心官病常肺鼻白见喘胸满而喘张
肝目眦若青脾病唇黄也耳见黑肾病
深浅需分彰望诊先望面依色断五脏
疾病与证候究其之关系肝病者善怒
面色当发青左身有动气转筋或胁痛
诸风掉眩归疝病或耳聋
目视感惊恐如将捕惊情
夫心赤善喜其舌红口干脐上有动气
心胸痛而烦健忘而惊悸怔仲而不安
实狂而昏冒虚悲而凄然
夫脾黄善忧当脐部动气善思而食少
倦怠而无力腹满而肠鸣腹痛而下利
实则感身重胀满而便闭
夫肺白善悲脐部右动气洒淅感寒热
咳唾而喷嚏喘呼而气促肤痛而胸痹.
虚则感气短不能续息也=
夫肾黑善恐脐部下动气腹胀而肺喘
溲便均不利腰背少腹部其骨痛欠气
心悬而如饥足寒而厥逆
黑色本主痛但却又无痛或为女劳疸或蓄血噎膈噎膈之面色面微黄而黑纹绕口角也容则饥瘦也眼下部水肿即便为轻度心下为积水面颧部潮红
极度虚弱症口眼若wo斜为眼面神经麻痹或中风鼻根部肿胀查之蓄脓症面虽不为瘦但血色全无]
男吐血下血女由于流产子宫出血等若是胃溃疡
极度贫血症甲状腺亢进诊断之要点患者眼突出
甲状腺肥大甲状腺肿胀脸色若发黄黄疸黄胖病
脸面浮肿时多病皆可能胃病或贫血或是心脏病
或神经衰弱唇颊紫绀色心脏瓣膜病
望唇舌咽喉唇舌色略同望唇不查苔
唇若呈干燥示脾胃有热感冒唇也干唇出小肿物-
由脾胃之热常感冒后生口角若糜烂多由胃热致
或乏核黄素即维生素乙多见学童中
注:蓄血噎膈即食道癌
杨志勋国医启蒙讲堂 --诊脉入门口诀
切脉独取寸独取寸口由手太阴肺经肺司朝百脉五十大会寸实操切脉步高骨先定关中指落关部食指落寸部无名落尺部手之寸关尺人为六部脉诊断知身内气血和脏腑左手对应血右手对应气左寸心小肠左关肝和胆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右关脾和胃右尺命三焦脉有三十种浮沉数迟纲轻按可得浮重按方得沉数迟在心率正常之心率成人儿童分成人正常率一息为四至儿童正常率一息为六至正常之太过一息若六至成人即为数一息若三至成人即为迟一息若八至儿童即为数一息若四至儿童即为迟心率测定后再断浮和沉
浮沉即阴阳之后测脏腑脏腑正常脉心小肠洪脉脾胃为缓脉肺大肠涩脉肾膀胱沉脉肝胆为弦脉命门三焦沉考虑四时脉春季为弦脉夏季为洪脉长夏为缓脉秋季为涩脉冬季为沉脉诊脉之过程实测之脉象去除四时脉剩余之脉象对照正常脉定位单脏态再测五行态断生克异常子病及母一母病及子二过克则为三反克则为四探阴阳之偏究五行失常综合求病理归病于症候病因病机明以平和为期按纠偏复正形调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