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学校建筑设计新理念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 设计理念

日本 设计理念

日本设计理念日本设计理念以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为主要特点。

在设计中,日本人注重细节,并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

以下将从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设计理念。

首先,简约是日本设计理念的核心特点之一。

日本人喜欢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追求极简主义,将设计元素降到最低限度。

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减少浮躁的感觉。

一些著名的日本设计师,在产品和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简洁的线条和纯净的色彩,给人一种简单而不失优雅的感觉。

其次,精致是日本设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日本人注重细节,追求精致的工艺和材料,使得产品和建筑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传统的日本陶瓷和和服,都注重工艺的精细和材料的选择,以此展现出自然美和独特的风格。

第三,实用性是日本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日本人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追求实用、便捷和高效。

他们常常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并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功能和设计。

例如,在日本的家居设计中,常见的折叠家具和嵌入式收纳设计,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方便使用。

日本设计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与日本独特的文化和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本人有着崇尚自然、注重细节和追求实用的传统美学观念,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设计理念。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高度竞争和有限的资源也促使他们在设计中更加注重效率和便捷性。

总之,日本设计理念以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为主要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处理和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为人们创造出舒适、优雅和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日本本土的设计行业,也深受世界范围内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日本建筑的共生思想及启示

日本建筑的共生思想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6-0006-05 收稿日期 2022-06-17摘 要 日本建筑师常把建筑和城市比作生物体,探索人、建筑以及自然三者的关系,其中“共生”是日本现代建筑不断传承的核心观点之一。

该文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相关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及思想,将“共生”分为新陈代谢、共生和新时代的共生三个演变阶段。

通过总结每个阶段作品和思想的特点,发现演变过程中表皮逐渐透明,空间逐渐灵活,界限逐渐模糊,建筑逐渐消隐,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

我国建筑可以此为鉴,深度地挖掘、思考和表达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观和哲学观,探索适合我国的生态、可持续建筑发展之路。

关键词 日本建筑 共生 新陈代谢 生态建筑 可持续建筑Abstract Japanese architects often compare architecture and cities to living organism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among them "symbiosis" is one of the core ideas that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 has continuously inherit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works and ideas of Japanese architects in different eras since the 1950s and divide "symbiosis" into three evolutionary stages: metabolism, symbiosis, and symbiosis in the new era. By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and ideas in and sustainable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suitable for China.Keywords Japanese architecture, Symbiosis, Metabolism,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卢昭展 | Lu Zhaozhan 刘晓昀 | Liu Xiaoyun 李 翔 | Li Xiang1 共生——日本建筑的内核1.1 共生的定义共生(Sy m biosis)源于希腊词语“一起生活”(Livingtogether)(σύν–to-gether;βίωσις–living)。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谈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8、坚持可持续发展:日本设计的环保理念值得中国设计师借鉴。在面对日 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中国设计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环保融入设计中。
9、弘扬民族文化:日本设计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弘扬民族文化。中 国设计师应深入挖掘本国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塑造独特 的中国风格。
10、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本设计师善于与国际接轨,通过合作与交流来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中国设计师应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从中获取灵感 和经验,以推动中国设计的进步。
1、注重简约与自然:中国的包装设计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简约 和自然。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可以更多地考虑自然材料,如竹子、纸张等,并注 重纹理和颜色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展示产品的自然之美,还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 产品的天然和健康。
2、突出文化性与独特性:中国的包装设计也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突 出产品的文化性和独特性。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可以成为包装材料 的选择,使得产品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此外,中国的传统色彩、图案和符号 也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以增加产品的独特性。
二、关键词解读
1、日本设计:关键词包括简洁、实用、精致、极简主义、传统与现代的融 合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日本设计的典型特点,如简洁实用、注重细节、传统与 现代的融合等。
2、我国现代设计:关键词包括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创新性、人性化等。 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我国现代设计的追求方向,即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兼具 创新性和人性化特点。
3、强调功能性与环保:中国的包装设计还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理念,强调 功能性和环保。例如,可以更多地采用可再利用或可降解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此外,包装设计还可以考虑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存储性,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日式设计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饱含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于我们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借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日式设计思想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日式设计注重自然。

自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式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自然、追求自然。

在日本的庭院设计中,常常使用自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通过布置细致的自然景观,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日本的室内设计也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通过使用自然色调的装饰品、植物和自然光线的运用,营造出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借鉴了这种注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尽量使用天然材料、自然色调和光线的处理,使作品更加融入自然,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其次,日式设计追求简洁。

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十分简约,他们追求精简和简化一切冗杂的事物。

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中,日式设计注重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主题,通过减少装饰的使用和不同元素之间的繁琐搭配,使整体设计更加纯粹、简洁而有力。

这种设计方式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设计的核心,避免了视觉上的干扰和疲劳。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努力追求简洁的设计语言,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和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作品更加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再次,日式设计强调平衡和谐。

日本人民崇尚平和、和谐的共处之道,这种思想也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

日式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对称、平衡和重复的设计手法,使作品达到整体感,给人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

此外,日式设计还非常注重颜色的平衡和搭配,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谐搭配,使作品更加鲜明有力,同时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受。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学习和运用了这种平衡和谐的设计手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准确的配色来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日式设计注重细节。

日本人民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中。

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析日本现代设计及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及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着重对中国与日本设计发展的差异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于中国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反思中国设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努力探索出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现代设计;日本设计;中国设计;启示现代主义设计,即以现代主义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

它基于现代生活的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技术科学等因素的约束,具有高度的应用性,也是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以及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种积极地活动。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在二战结束后迅速发展,到90年代进入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在很多国家及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日本设计可谓后来者居上。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日本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从明治维新(1868-1912)到1945年。

2、现代设计意识的萌芽、确立与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5-1952年。

3、工业设计的成长期:1952-1960年。

4、走向世界的日本现代设计:20世纪60年代之后。

二、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形成因素战前40年,日本设计的主体为传统手工业,现代设计仍处于模仿阶段。

日本早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之中,并受中国的影响较大。

随后,设计院校相继成立,同时,日本创办了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

20世纪5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设计开路”的国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为日本政府及企业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及建议,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协助设计水平的提高。

1960年,东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设计研讨会。

一方面,使日本设计界与世界设计界开始接触,同时又能了解到世界设计界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把一些具有潜质的日本设计家推向国际。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

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名词解释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简洁、精致、实用和创新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融合了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形成了独特而令人称奇的设计哲学。

在本文中,将探讨日本现代设计的几个主要特点,并解释这些特点在设计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

自然与简约日本现代设计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强调将自然元素与设计融合。

这一特点表现为简约、谦逊和平衡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们将不必要的细节去除,追求和谐的整体感。

这种自然与简约的风格使得设计更加纯粹,让人感受到自然生活的平静与宁静。

借鉴传统日本现代设计在借鉴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将古老的技术和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

传统的木工、陶瓷和纺织工艺等被重新解构和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古老的韵味与现代的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现代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对未来的奇思妙想。

美的追求日本现代设计追求美的独特性和极致的细节处理。

它注重物件的功能和造型,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平衡。

设计师们精益求精,将每个设计元素都精雕细琢,使其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精神享受和内心世界的重视。

创新与实用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受到赞誉。

设计师们注重在功能性与美学之间寻找平衡,使得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他们不断追求创新,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能够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

人文关怀日本现代设计强调人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它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设计师们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方式,致力于创造出令人感动和与人产生共鸣的设计作品。

这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使得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

总结日本现代设计以其自然与简约、借鉴传统、追求美和实用创新的特点而著名。

这种设计风格既融合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又注重了人们的需求和情感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日本常叶大学辛辛提那大学

校园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分析日本常叶大学辛辛提那大学
一、共有活动:①研讨会;②摄影(汉服社,动漫社等)③内建活动等; 场地需要:小集会形式,需要有小型聚集场所,中型开阔场所开展娱乐 活动
二、展示类:①模型;②cosplay;③绘画作品等; 场地需要:中型展览场所(带有遮蔽)
三、表演类:①乐队;②魔术;③舞蹈快闪;④演讲等; 场地需要:中型开阔场所(焦点发散型),人流量大,有依托,
2)合理安排建筑物以塑 造户外空间。
3)使开敞空间“波动”起来, 将其作为一个连接组织 贯穿校园。
“组织连接”
营造合理的流线系统,创造交往空间
哈里夫斯意在通过校园环境的改善来 鼓励通勤学生留在学校附近开展课外 活动。因此,在随后的设计中哈格里 夫斯将校园空间整合起来,集中打造 校园密度空间,在校园内设置了一条 欧洲街道的效果的“主街道”,从古 老的麦克米肯大厅开始,向东北方向 伸展,长700英尺(约210m),宽了60 英尺(约18m),它最终延伸到校园绿 地,它营造出了一种“宿营”的感觉, 让学生能长时间停留在此区域,互相 交流、互相学习。
公众行为与景园设计
趋光效应
“育、食、动、知”四个行为主题,相对与建筑内部 在天气晴朗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人们更乐意在室外活动。
设计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彼此交流的校园环境。 无论是通过与 朋友的随意交谈,参加小组活动,还是参加讲 座和研讨会,都可以更加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
辛辛那提大学/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汇 报 :XX 班级:XXX
END
塑造
运用艺术手法,在设计与 艺术中心处,通过一系列 蜿蜒曲折的道路,与绿地 结合,创造出神秘形状的 草地土丘,营造一个玄秘 而又奇异的场所,打破了 原始建筑所构陷的框架。
微地形处理

日本的设计理念

日本的设计理念

日本的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理念源自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

在日本,设计被视为一种综合性和细节化的艺术形式,旨在创造优雅、实用和美感的作品。

以下将介绍几个日本设计理念。

首先,简约与极简主义是日本设计理念的核心之一。

日本人追求精益求精,注重于清晰明了的设计,以及物品的纯粹与实用。

简约的设计帮助人们专注于事物的本质,避免复杂与杂乱。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日本的庭院利用了极简的元素和空间布置,营造出静谧、均衡的氛围。

其次,自然与可持续性是日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方面。

自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日本人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处。

因此,许多日本设计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例如,传统的日式建筑架构中通常融合了自然元素,比如庭院、自然光、温暖的木材等。

此外,日本设计注重人类体验和情感连接。

设计师关注人们与设计作品的互动,并追求创造性地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日本设计师常常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文化差异和个人感受,从而创造出用户友好的产品。

这种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哲学被称为“人本主义设计”。

最后,日本的设计还强调精细和精确。

日本人倾向于追求层次分明的细节和完美的工艺。

无论是建筑、陶瓷、家具还是服装设计,日本人注重材料的质地、色彩的和谐以及工艺的独特性。

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体现在日本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如和纸、木雕、陶瓷等。

总之,日本的设计理念强调简约、自然、人本、精细等多个方面。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源自日本独特的文化和哲学观念,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美感、实用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通过运用这些设计理念,日本的设计师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愉悦且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浅议日本小学开放式教学空间的设计思想

浅议日本小学开放式教学空间的设计思想

浅议日本小学开放式教学空间的设计思想邓小军等日本的小学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体制是以欧美各国的初等教育体系为模式的。

19世纪后半叶,日本成为非欧美国家中唯一走上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建设道路的国家,因此,日本得以根据自己的国情从数个欧美国家的教育模式中吸取优秀的成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格局。

目前,日本的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其中小学学时为6年,初中为3年,这和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具有相似性。

由于日本的小学教育着眼于每个儿童的自我实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发性,所以,为了达到以上教育的目的,日本小学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开放式教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其课表中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有所了解。

所以,为了能够适应开放式教育,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场所,作为学习和传授知识的教学空间的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

并且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教学空间设计的特定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角(teacher corner)日本小学低年级普通教学空间的设计一般包括基本学习区、教师角(teacher corner)和开放空间三个部分。

基本学习区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的普通教室,主要布置桌椅,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习区一般布置在靠窗户一侧,这样可以使学习区有良好的通风与自然采光。

教师角是一相对独立的空间,一般布置在教室靠走廊的一侧或者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教师角通常设置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中,高年纪的教室一般不再设置。

在教师角中,通常有一些教科书及一些日常工作用品,教师角为老师批改作业和为学生辅导时之用。

教师角的存在,不是为了老师监视学生,而是给学生和老师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使老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别、兴趣和爱好,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角不同于老师的办公室,在教学楼中,除了教师角之外,老师还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教师角的设置只是为了使学生和老师有更加深刻了解,更好的实施开放式教育(图1~3)。

镜花园--日式校园场地分析

镜花园--日式校园场地分析

区位分析
• 镜花园位于日本中部大学北方,25馆延伸地带的中庭,是 一块规则的五边形区域周边为几栋教学楼, • 因此此地需要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为广大学生 和教职工提供休息、放松和静静思考的场所。
概念构思设计理念
概念:花园的名字灵感来源于Z e a m i 的作品 《H a n a k a g a m i 》。庭院以“花”和 “形似镜面的水池”为主题的设计,设计人员 尽可能削减不必要的元素,使整个景观更加单 纯。 功能定位:设计者希望镜花园能营造出一种宁静、 舒适的氛围,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休息、 放松和静静思考的场所,通过种植开花的草本 植物,带给大家四季皆有景,季季皆不同的感 觉。 整体设计: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的这个中庭,保 留了一部分树木,并把旁边的树林也纳入进来。 再加上将圆形水盘设置在庭园显眼位置,在更 多地捕捉被包围空间之外的自然景致的同时, 也起到增大庭园空间感的作用。
序日本庭院样式2
• 2、枯山水庭园 • 也称“平庭”或“石庭”,主要以岩石 为主,白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石相 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的水墨画, • 注重幽远意境,顺其自然,简朴幽静。这 种象征手法的庭园多设在书斋外,或寺院 方丈居室。 • 园中一块狭小的空间,用光秃黑石、白砂、 矮树、苔藓,布置成象征山水自然的庭园, 园中白沙铺地,弯弯曲曲,好似一条小河 从庭园中流淌,其间点缀着松柏和枫树, 矮树丛,苔藓点点,蜿蜒曲折,其中散置 “飞石”,“飞石”即庭园里间置的不规 则石板,供脚踏用,通常是“六分走道, 四分景色”。
场地要素1--水
• 圆形的人造水池,平静 的湖面,使得庭院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景色 • 。为这座现代庭院增添 了本土特色。水流声更 衬托出了庭院的宁静。 • 混搭的植物群展现出充 满生机的自然美景,同 时也将“花”的主题体 现得淋漓尽致。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是一家以建筑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核心理念是“创新、协作、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的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员工,成为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首先,创新是日建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
探索前沿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具创意的设计方案。

在日建设计的项目中,可以看到各种风格和形式的建筑作品,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设计师们的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

其次,协作是日建设计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公司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致力于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在日建设计,设计师们经常进行项目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设计方案,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同时,公司也积极与其他相关行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日建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公司注重设计作品的环保和可
持续性,致力于打造绿色、节能的建筑作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也积极与客户合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总之,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以创新、协作、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客
户提供最优质的建筑设计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不断追求卓越,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本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理念

日本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理念

日本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理念
日本佐藤大设计工作室以“创新、品质、共生”为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前瞻
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服务。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设计不仅仅是美观和实用的结合,更要与环境、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实现共生共赢的目标。

首先,创新是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的核心理念之一。

他们不断追求新颖的设计理
念和创意,不断挑战传统的设计思维,不断突破自我,为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

在创新的道路上,佐藤大设计工作室勇于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满足客户对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其次,品质是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的另一大理念。

他们注重每一个细节,追求完
美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力求让每一个作品都能够代表品质和价值。

无论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佐藤大设计工作室都以高标准的品质要求自己,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设计服务。

最后,共生是佐藤大设计工作室的理念之一。

他们认为设计应该与环境、社会
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融合,实现共生共赢的目标。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佐藤大设计工作室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尊重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力求设计作品能够与客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相契合。

总之,日本佐藤大设计工作室以“创新、品质、共生”为理念,不断追求卓越
的设计作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服务。

他们相信,只有在创新、品质和共生的指引下,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设计作品,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满意。

向传统回归——学习日本建筑的收获

向传统回归——学习日本建筑的收获
向传统回归学习日本建筑的收获王伟翟立兴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日本建筑的学习了解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征看到蕴藏在其内部的深层结构并总结在现代多元世界中日本建筑在处理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成功之处感叹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希望能以此来给我国建筑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向传 统 回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习 日本建筑 的收获
西方 的建筑史 可称为 一本神庙 与教堂 的建 筑史 ,呈 现的是一 0 引言 种静态 的、 永恒 的空间 , 文艺复兴试 骑虽然打破 了以神 为中心的观 这 个 多 元 化 发展 的世 界 ,现代 建筑 的发 展 有 会 朝着 哪 个 方 向发 念, 建立 了人 文主义的思想 , 但在建筑 的表现 中依 然没有脱 离对永 展, 现代的建筑美学以及建筑文化的多元化驱动 下, 各国的建筑发展 恒 的 追 求 。 日本 传 统 建筑 空 间 并 非 追 求 永 恒 、 定 而 长 久 , 是 呈 固 而 又何 去 何 从 ? 过 学 习 日本 建 筑 并 经 过 一 番 思考 之后 , 这 些 问 题 的 通 对 动 态 的 、 变迁 状 态 , 可 以根 据 人 们 需 要 的 改 变 而 有 成 长 与 变 化 可 他 思考 的结 果 可 以 总结 为 四个 字— — 回 归传 统 。 的可能。 日本建筑 师在创作中一直寻求继承 日本传统文化的方法,探讨 传统 的日本建筑 实质上是提供 了一个大的范围 ,室内可以根据 现代 与 传统 的结 合 , 取 得 了成 功 。 山 之 石 , 以攻 玉 , 国 建筑 师 并 他 可 中 需要 临时性的划分。室 内的纸糊 拉门( s ma—— 隔间是不属于承 Fu ) 也面临如何 处理传统与现代问题 的困惑 ,也许我们能从对 日本建筑 重结构的 , 它本身可 以移动 , 为房间之间的分解物 , 成 把它们搬开就 的发 展 的 探 索 中得 到 一 些 启 示 , 仅 是说 得 到启 示 还 是远 远 不够 的 , 仅 可 以把 分 开 的小 屋 合成 为一 个 大 些 的 场 所 , 利通 风 、 藏 物品 或 者 以 隐 而是如何将这些启示运用到中国建筑的发展之中将是一代代的中国 改换 面 貌 。房 屋 外 面 有 一 道 不起 支 撑 作 用 的墙 , S oi h j的形 叫 h j S oi , 建 筑 师 努 力 的 方 向。 式 与 F s ma类似 , 实 际 上是 一个 滑 动 拉 门 。 uu 它 当房 间 一边 的滑 动 拉 1 日本 传 统 建 筑 特 征 门完 全 打 开 时 ,室外 的景 象 被 引 入 室 内 ,室 内空 间 也得 以进 一 步延 日本 传 统 建 筑 虽 然 师 承 我 大 唐 ,但 长 期 在 当 地 文 化 的 同 化 中 伸 。 S oi F s ma一 起 与其 说 把 房 间 与 外 界 分 开来 , 如 说 是 内 h j与 u u 不 已自成体 系。 如今 日本的现代建筑 在世界上独树 ~帜 。 其重要原 因 外连成一体。这里 的空 间极富弹 性, 所有的空间都可 以流动 , 共同汇 就是他们很好 地继承 了传统 建筑 和传统精 神 ,尤其是一 些非逻辑 流 出一 种 不 断 变动 的连 续 感 。 因素。在此 方面 , 我们还存在距离 。 日本 的建筑 艺术似 乎与其他艺 14 材 料 的 自明 性 . 术一样 , 自从 被 提 上 日程 , 开 始 经 历 引进 吸 收 和 同 化 的过 程 。 缺 就 日本 古建 筑 几 乎 全 都 是 木造 , 日本 盛 产 桧柏 和 杉 等 性 能极 佳 的 乏 原 创 精 神 似 乎 并 不 影 响 日本 建 筑 艺 术 的 独 立 性 ,正 如 日剧 和 臼 木材 , 它们的纹理 美观 , 用于建筑 时大 多不加任何油饰。桧柏和杉都 本 电器 一 样 , 以弥 生 和 数 寄 屋 为 代 表 的 日本 建 筑 风 格 和 建 筑 气 质 是 针 叶 树 , 感 柔 软 , 削 时 用 锐 利 的 刀具 形 成 平 滑 的 肌 理 , 这 样 质 切 在 影响甚 广 , 至成 为东 方文化 的重要缩 影 ( 甚 以唐 为 师 ) 日本 传 统 的 建筑 中人 们 可 以感 受 到 木 的材 质 。 的 建 筑 自成 体 系 。 除木材之外 , 日本 匠师还是使用其他各种天然材料 的能手, 比如 人类的建筑史表 明,建筑传统是 由一个国家的 自然状况和社会 竹木 草树皮泥土和 毛石不仅合理地用于结构和构造 ,发挥物理上的 背景以及在这种 自然和社会中出生 、 成长 的国民创造的 , 日本建筑 也 特性 , 而且充分展现 它们质料的色泽 美。 竹节、 木纹、 石理经过 匠师们 是如此。分析 日本独特的 自然 条件与社会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 的精 心安排 , 以纯素 的形式交汇成 日本建筑特有的魅 力。 都 这是忠于 解 日本建筑 。这里对其传 统建筑 的特征做点总结。 材料 的本性 , 依其本性作适 当运用的杰作。 匠师们不仅运用这些天然 11 形 体 的 自然性 . 材料 , 而且巧妙的使材料的 自然美得 以升华 , 呈现 出一种高贵 的美 , 今 道 友信 先 生 认 为 日本 的 美学 观 是 基 于植 物 的 美学 观 ,这一 观 更 适 合 于 人 类 的感 受 力。 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 日本建筑的本质 。 日本审美要是的基本词 15 洗 练 的装 饰 . 语 中的许 多概 念 都 是 来 自植 物 的 , 如华 丽 、 艳丽 、 艳 、 盛 、 劲 、 妖 繁 苍 枯 日本传统建筑所表达的美是优雅 、 朴素的感觉。 他们认 为建筑物 瘦、 静寂、 冷寂等等 , 多是 为描 述植 物在 四季各个时期 的状态而 产 的优 美主要是靠整体上 比例协调 、 大 完整 , 而不是靠装饰 , 果出现过 如 生并被抽象化的概念 , 它们几乎都 与植物 由秋到冬 的状态有关。 多的装饰 或者 强烈 的色彩 , 日本人就会觉得格调不高 , 因此他们在使 基于这种美学观 , 日本的传统建筑重视 清净 , 即具有崇尚的设计 用建筑材 料时尽量保持其 自然状态 ,木制部件多不涂颜色 ,保持本 和 素材 本身 的外 观 : 视 明 朗 , 重 即不 是 以 窗 户而 是 用 全 开 的 门 向着 庭 色 , 墙壁也是土墙不作 涂饰 。 院 和 道 路 ; 视 正 直 , 木材 的 垂 直 与 水 平 组 合 是 直 线 而 忌 讳 曲 线 ; 重 即 即 使 是伊 势 神 宫 这 样 的 重 要神 社 建 筑 , 构 件 也 不 施雕 饰 , 其 力求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 Ltd.)是一家在建筑设计领域享有盛誉的公司,其核心理念包括“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这些理念贯穿在公司的每一个项目和决策中,塑造了日建设计在行业中的独特地位。

首先,日建设计以创新为核心理念。

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具创意和前瞻性的设计方案,不断追求技术和设计的进步。

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领域,日建设计都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公司鼓励员工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其次,日建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公司深知建筑设计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因此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日建设计致力于在每一个项目中实现能源节约、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目标,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公司通过研究和创新,不断寻求更加环保和节能的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符合当代环保标准的建筑设计方案。

最后,日建设计强调社会责任。

公司认为作为建筑设计者,应当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通过设计和建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来回馈社会。

日建设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支持教育和文化事业,并在设计中融入社会价值观,致力于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以其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功能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功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需要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还应该考虑到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需要融合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概念,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需求。

一、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

开放的设计概念允许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共享知识和资源的机会。

教室的布局应该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并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实施实践性的课程。

此外,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使用环保材料和能源节约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建筑设计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创新的教学空间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需要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设置开放式教室,提供灵活的布局和多功能的家具,以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另外,创新的教学空间还可以包括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图书馆等,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科需求和兴趣。

这些空间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匹配,为他们提供实践和尝试的机会。

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施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应配备先进的技术设施,以支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学。

例如,可以设置高速的无线网络,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和教学。

除了网络设施,智能化的教室还可以包括智能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设备,以提供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式学习体验。

这些设施的引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和自然采光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此外,对于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说,校园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校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防火、紧急疏散等安全措施,以确保学校成员的安全和保障。

结论未来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注重开放性、可持续性,并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

妹岛和世的建筑理念

妹岛和世的建筑理念

妹岛和世的建筑理念
妹岛和世是一位日本建筑师,他的建筑理念注重于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融合,并在设计中追求简约和纯粹。

以下是他的几个主要建筑理念:
1. 融合自然环境: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常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将周边的山水景观、植被和气候因素纳入设计考量之中。

他通过设计建筑的形状、材料和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

2. 追求简约和纯粹: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往往以简约、纯粹的设计风格为特点。

他倾向于减少繁复的元素和装饰,追求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空间,以达到简约美的效果。

他强调建筑物本身的形式和质量,在设计中减少不必要的修饰。

3. 尊重文化背景:妹岛和世的设计往往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元素。

他相信建筑应该保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联系,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

他在设计中多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4. 强调可持续发展:妹岛和世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他在设计中使用可再生的材料,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他还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倡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总之,妹岛和世的建筑理念强调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融合、
简约和纯粹的设计风格、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他的作品旨在创造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建筑。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福田繁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理念而闻名。

他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建筑、家具、灯具、餐具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福田繁雄的一些著名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1. 横滨国立大学曙山纪念馆(1979年):这座建筑是福田繁
雄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其设计理念是结合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打造出独特、开放的学习和交流空间。

2. 東京信濃町学生公寓(1986年):该学生公寓的设计理念
是给予学生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充足的自然光线、独立私人空间和共享社交区域。

3. Asahikawa科学馆(1990年):该科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
展览空间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力求通过建筑设计来提升科学教育的效果。

4. "福田式座椅"(1997年):福田繁雄设计的座椅注重人体
工学和舒适性,创造出符合人体结构和动作习惯的座椅形态。

福田繁雄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环境、人与空间的和谐关系。

他倡导功能主义,认为设计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且要尊重环境,并融入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

他喜欢使用简洁、现代的形式语言,并注重细节和材料的质感。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常常
给人以简洁、和谐、舒适的感觉,并融入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浅谈如何学习借鉴日本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如何学习借鉴日本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如何学习借鉴日本建筑施工技术通过对大成建设株式会社、大林组株式会社两个在建高层建筑(40层以上)的参观学习,对日本高层建筑的建造模式、施工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日本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何学习和借鉴日本高建筑施工优秀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体会。

一、日本高层建筑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日本高层建筑目前常用的建设模式是开发、设计、建造、交付一体化。

建造以总承包模式为主,建造单位有较强的深化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构配件生产制造能力和较强的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

日本高层建筑施工目前普通采用PC(LRV)工法施工技术。

建筑构配件以工厂流水线集中生产制造、现场拼装为主。

如钢筋砼主体结构中的柱、梁等承重构件均以工厂分段集中制造,现场吊装,接头处预留孔,钢筋插入后注浆;楼面板采用叠合板模式,工厂预制大跨度、预应力板,在柱、梁安装固定后安装预应力板,在预应力板上绑扎钢筋网,板筋与梁上部钢筋锚固成一体,再浇捣砼;外墙分单元在工厂加工,外墙装饰面一同加工完成,现场拼装,通过预留钢板焊接固定,接缝处用胶条或注胶进行封堵,外墙装修与结构施工基本同步完成。

内墙普遍采用高强度石膏板轻质墙,石膏板隔墙固定在框架梁、柱及先安装的角钢骨架上;安装管线普遍采用在结构面明设,通过装饰层隐蔽的方式;精装修墙面、顶棚以墙纸为主,地面采用复合地板,厨卫间有成品厨卫工厂集中生产,现场安装方式,也有现场装修、安装方式。

现场基本无湿作业,工厂化程度高。

绿色施工是日本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米高的钢板围护把施工现场完全封闭,场地全部硬化,对环境不造成损害;由于施工主要以工厂化集中生产、现场安装为主,同时工程采用的材料较先进,构配件的精度高,无返工浪费现象,现场基本无湿作业,建筑垃圾少,无灰尘、噪声;木模板现场基本不使用,节省大量的木材。

科学的计划管理是日本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日本是个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城区建筑密度大,现场施工场地非常狭小。

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日本建筑

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日本建筑

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日本建筑首先说明的是,“后现代主义”一词是借用来表述当下的这个时代,而并不指某一特定的建筑风格。

当今的日本建筑师,毫无疑问都同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这一时代序幕的拉开在日本可以迫溯到1970年,这一年发生的主要建筑事件是大阪的日本世界博览会,标志着向欧美学习的晚期现代主义阶段的结束,以及日本与欧美齐头井进的新时代的到来.在日本,1970一1980年的这十年可定位为反现代主义时期,其显著特征是从正面否定现代主义的理论和设计的出现,并认为,日本盛期现代主义的作品虽说是合理的、有力量感的,但缺乏亲切感,批判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男性化和父亲般的威严,提倡建筑回到有女性的、母亲般的表现上来,重新对建筑细部造型的丰富多彩、装饰上的赏心悦目给予很高评价。

新设计是以1972年毛纲毅旷的“反住器”为导火索开始的,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建设投资压缩,建筑实践机会减少,在小作品中表现出的反现代主义潮流持续到70年代末。

日本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极端一点儿地说是集中在丹下健三身上的。

日本后现代主义时代的真正到来是在1980年以后。

20世纪末期,社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间题尖锐化、产业结构的转换、新技术的发展、国际化的挺进、追求文化丰富性价值观的抬头,建筑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我在日本巡游80年代以来的建筑时,无论如何再也不能不把它当做一个新时代来看待,整个社会都笼翠在这个新时代的气氛中。

面对这样一个迷茫、纷乱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宁静、和谐的美,要么固守我们过去所接受的古典式的或现代主义的建筑理想,把这个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运动斥之为颓废、倒退,要么就抛弃我们固有的视点,从这些新的建筑实践中去寻找新的视点。

显然,后者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80年代以来日本建筑的纷杂局面是史无前例的,人类似乎用上了积淀至今的所有招术。

情报交流的国际化使我们不能再用孤立的眼光来考察日本80年代以后的建筑,而且,许多日本建筑已开始成为强有力的发信源对世界产生影响。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核心理念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是一家致力于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公司,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创造舒适、安全、美观的空间,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株式会社日建设计的设计理念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公司深知建筑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要考虑人们的生活体验和环境保护。

因此,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的建筑作品。

此外,株式会社日建设计还秉承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追求设计的创新和卓越。

公司拥有一支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设计团队,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设计方案。

同时,公司还不断与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机构和专家合作,吸取各方精华,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之,株式会社日建设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公司的每一个
设计项目和服务过程中。

公司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设计作品,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日本学校建筑设计新理念及其启示发表于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第二期。

【摘要】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

借鉴他国的学校建筑设计,对提高我国的学校建筑设计是不无裨益的。

本文就日本学校建筑近年来所展现的新设计理念,从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等四个方面,探讨日本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及其对当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学校;学校建筑;设计理念【作者简介】邵兴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上海200062)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在关注如何创办优质或一流学校的同时,重建学校文化作为改变学校现状的有效途径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

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1]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

杜威曾(J. Dewey,1859-1952)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对一个人发展的意义重大。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同属东亚文化圈。

日本经历二战的惨败,国内事业包括教育事业在内全面瘫痪,但不久便迅速崛起。

探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他们不沉湎于触摸战争的伤痛而将热情投入于教育下一代,大力普及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把培养具有"生存能力"的下一代作为教育目标,包括: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有正义感、伦理观及健康的身体。

与此相呼应,日本的学校建筑在"质"和"量"两方面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日本学校建筑的发展与建筑工艺技术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不无关系。

特别是日本"学校建筑研究会"学者长期有计划、持续不断地总结、研究与预测,使日本学校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走在日本国内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潮流,更好的发挥其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文化功能。

一、日本学校建筑的新型设计理念1、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成为今日摆在日本学校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方面,若从内容、方法、形式、时间等多种学习活动为本位角度考虑,不仅需要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自由度很高的空间,同时,还要从各种活动与场地的利用方法方面,提供可供亲自动手的学习空间,这要求学校教学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能够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出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认为实施开放教育必须以开放空间为首要条件,必须使学校教学空间多元、充满活力。

传统教室限制了教、学的形式,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辨的学习体验活动。

这种单调的空间只利于单一传达,不利于双向、多向的互动,因而不利于团队合作性格的养成。

基于上述考虑,日本从1972年起,从欧美引进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跳脱传统"盒子群"、"装蛋箱式"的空间格局,开始偏重以教学群的概念来贯穿:如以三个班、四个班或五个班为一个班群;或在一个教室里设置多目的的空间;或拆除班级隔墙,替以隔板、低柜、屏风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空间设计,期望达到以往教学无法满足的要求。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中,教室空间打破过去九乘以七米的传统划一设计,满足了新式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2、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日本文部省相当重视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互相启发、促进社交能力的提高,在交往中能使学生变得机敏,并发现自身与他人存在的意义。

从这个维度而言,教学面已扩展到教室以外的公共场所。

因此日本在所有学校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l 注重在学校建筑中增加学生集会活动或交往的场所,或称作"学生中心"。

l 注重利用大会议室,半开放的庭院,在图书馆内增加交往活动空间,使图书馆成为交往中心。

l 扩大对走廊的开发利用,合理设置座椅,便于学生课间休息与彼此间的交往。

l 扩充餐厅的功能,除可做餐厅外,还用作学生会议室,学生作品展示厅等。

l 墙角设计成舒适的休息地,摆放形状各异的凳子和学习用品、花卉等。

另外,有些学校在普通教室内设有长椅,在课后,教师和学生可聚在一起,营造集体生活的独特氛围,让学生感到家庭般的温暖。

有些学校把餐厅作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一个宽畅的午餐室里共同进餐,这能使平时很少有机会说话的孩子们,可以相互之间一起交谈。

再者,许多学校每年还多次邀请社区的老人来这里与孩子们一起进餐,让孩子们学会与不同年龄的人们进行交流,以达到"心灵教育"的目的。

3、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首先,学校不但是授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们在未成年前,度过大部分生活时光场所的看法已成为全日本上下的共识。

政府认为建筑是理念的化身,应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朝气、润泽的文化环境,把学校像"家"一样进行投资与经营,培养儿童守望相助、互相关心的态度,希望下一代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兼具团队精神与独立性格。

为实现这些共识,许多建筑设计和规划家,被理所当然的邀请加入学校建筑的整体设计与规划。

其次,在为数不少的学校里,仍然存在着诸如逃学、泡病号、打架斗殴和调皮捣蛋等不良现象,虽然对此现象的解释可以举出种种理由,但日本政府认为出现这些现象与学校设施配置,学校空间的封闭性,单调性,脱离社会与社区,缺少吸引学生的地方等因素息息相关。

例如:肮脏的厕所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因惧怕上厕所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一个阴暗潮湿的空间,越有可能成为学生打闹的舞台。

基于这种分析,日本政府认为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自主,人性化设计的学校生活环境,使学生得到"高情感"的满足。

学校生活环境的设计体现以下特征:l 温暖:建材及家具大多选择木材,质感自然而朴实,给人良好的触觉,让学生回归自然,体验温馨。

摆脱以往一边倒的利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水泥森林"往往产生令人乏味的缺乏生气的空间感。

另外,其它素材颜色也多用暖色系,让学生体验"家"的感觉。

l 舒适:屋顶挑高便于采光,宽大、明亮又可节省能源。

落地门窗没有视觉障碍,花木扶疏,映入眼帘。

室内装设暖气机,使学生在严冬里活动自如。

把厕所改造成整洁卫生的场所,成为孩子们心中一个令人愉悦、性情舒畅的空间。

l 方便:建筑的边线设计流畅,房间有多元入口、室内外用木质地板、并与脱鞋区自然衔接;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行政办公室紧临学生活动场所,如健康中心靠近运动场;音乐教室与礼堂相通;图书馆在各通道的中心点;走廊设置休憩谈天的座椅;走廊铺设止滑地板,即可保持干燥与整洁,又可省去脱换鞋之扰;礼堂装设活动式的篮球架与活动式的灯光等设施,方便升降与维修。

4、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处于全球环境保护的浪潮,学校建筑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及风力等新能源,如何合理利用雨水等自然资源,已成为今日日本学校建筑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之一。

日本政府很重视隐性课程对未来一代的影响,认为把学校建筑和教学空间设计当作教材来看,是有重大意义与价值的,能为体验大自然机会不多的孩子们提供绿色环保教育,并尽可能的把学校作为小的生态系统,以此作为契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中去。

日本战后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校舍,由于当初以永久性建筑进行设计而导致年久失修,平均30年就需要改建了,如何使学校建筑可持续使用得到重视。

分析原因,首先,到平成20年(2008年)前后,建成达30年的建筑每年有800万m2左右,按照惯例统统加以改建的话,对日本财政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

其次,若将它们变成建筑垃圾,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亦是行不通的。

再者,政府认为学校本是保存受教育的人们美好回忆的去处,即使就此意义而言,旧有建筑也应尽可能的得到爱护与珍惜,并尽量持续使用下去。

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努力从软、硬件两方面去寻求改变,并从革新观念、改革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与财政体制等方面努力。

政府认为,实现学校建筑的可持续使用的关键在于"人的意愿"。

人们对学校建筑有两种维度的思路:一为一幢建筑旧了,拆了重建思路,另一种为精心建造,小心使用,力求经久耐用的思路。

对于后者,政府提出,要把学校当作自家财产来看待,并本着"骄傲的心情"和"自豪的感觉"建造,有关人员应不惜时间广泛参与讨论,力求完美。

政府认为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恋爱之情"会最终决定学校的寿命,对于学校的讨论是对作为第二代孩子们的讨论,与该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该地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必须的。

例如:以2001年4月7日竣工的福冈市博多小学为例,首先就学校设计规划建设的基本思想与当地人士沟通,并取得一致意见。

接着在公众方便看到的场所,将学校的设计理念、规划图纸和模型公诸于众,并在互联网上广泛讨论、交换看法。

广泛的参与讨论,不仅使人们倍受鼓舞,而且获得了推动新型教育设施建设的原动力,并可在学校建成前、中、后等均得到当地包括管理、维护在内的强有力支持,不仅让学生爱上学校,同时让当地的所有居民爱上学校,从而延长了学校的使用寿命。

在学校重建过程中,从节约和纪念的意义上考虑,政府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旧校舍拆下来的材料。

例如将旧校舍的地板用作新校舍顶棚的部分材料。

保留原有学校的雕像,使新学校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完美结合。

二、对我国学校建设计筑的启示近20年来日本学校建筑设计在教学空间设计,交流空间设计,生活空间设计,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我国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的学校建筑设计需要转变观念。

我国的新型学校建筑要摆脱以往整齐划一,同质性的学校建筑设计范式,从满足以往教师"教"的需要向满足学生"学"的需要转变。

学校建筑设计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空间的生活化、人情化设计。

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且要适合当前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下,对教学空间灵活、自由与多元设计的要求。

学校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它对学生身心健康与情操的隐性影响。

其次,学校的建筑设计,要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孩子们愉悦快乐的学习、交流与生活场所,一个得到"高情感"满足的场所而不是令人厌恶的场所。

我们的学校建筑设计要把它们当成孩子们的"家"来设计,要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